重庆启动"十二五"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9月29日,我市“十二五”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启动。这对重庆更好地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以及解决分散、封闭、低效、领军人才匮乏等影响科技发展的问题,探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庆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领导黄奇帆、张轩、何事忠、陈存根、吴刚、王立军出席启动仪式。

我市启动1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其中市科委与江北区政府联手打造重庆科技金融集聚地,重庆力争建成中国最大的科技金融中心

昨天,市科委和部分区县、高校、科研院所签约启动了1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包括《交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云计算服务器及存储新系统研发与集成应用合作协议》、《高性能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研发及应用合作协议》、《重庆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其中,由市科委与江北区政府共同打造的重庆江北嘴科技金融集聚地,规划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将聚集300家以上科技投融资机构,全面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紧密结合,5年内达到投资规模1000亿元,重庆力争建成中国最大的科技金融中心。

据介绍,我市将每年集中80%的研发资金用于示范工程,签约各方对每个示范工程平均投资超过5亿元,而且是“二八”开,20%由市科委筹措,80%由合作单位提供。这15项示范工程的目标都很明确:或者国内第一,或者国内领先,或者填补空白,或者国际首创,或者对经济民生有重大影响。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希望能够尽快解决目前科技领域存在的“需求结合不紧,人才环境不佳,创新资源分散,科技投入低效和科技创新封闭”五大问题。

加快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推进科技创新要遵循“三不”原则

启动仪式上,黄奇帆就加快我市科技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第一,加快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黄奇帆说,创新决定城市的高度,当前重庆的良好发展势头,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创新的驱动,同时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大展身手的平台。更难得的是,目前,科技部及国家相关部委对重庆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推动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前所未有,百姓对新产品、好产品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加快推动科技深入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让科技支撑和引领重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在全国率先建创新型城市。

第二,推进科技创新要遵循“三不”原则。黄奇帆说,一是技术创新不要“面面俱到”。全面出击的结果,往往一事无成。重庆能在有比较优势的5—10个领域有所建树,就是为国家作了贡献。要结合自身优势,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因此,市政府提出“十二五”重点发展“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全国最大云计算基地、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和装备制造基地。创新就要围绕移动智能终端、云端存储、集成电路、精密模具成型、精密数控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占据创新制高点。二是产学研不要搞“小圈子循环”,必须打破本单位、本行业、本区域的“体内循环”,放开眼光,敞开胸襟,不只在市内、国内,还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我们不仅要把本地的科研成果“拿出去”,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也要奉行“拿来主义”,吸引有发展前景的研发成果在重庆转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三是科研领军人才不必做“多面手”。术业有专攻,让不懂工艺、不懂产业、不懂资本运作的科研领军人才搞产业化,

是典型的“扬短避长”。这方面,我们有深刻教训。我们要让科研人才专注于创造,把产业化“让渡”给专业机构干。

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在完善链条、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上狠下功夫 第三,要夯实科技创新平台。黄奇帆说,这也是我们综合科技实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在完善链条、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上狠下功夫。在创新链条上,加强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三个接点”。研究开发方面,要以产业为导向,定位在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打造一批实用性强的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实力要领先中西部。成果转化方面,要以战略性新产品为牵引,构建跨国别、跨地区的国际产学研联盟和中试基地,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力争建成西部最大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中介服务方面,重在加强科技评估机构、常设技术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创业服务中心等建设,实现科技中介服务产业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

在支撑力量上,整合国家、市级、区县科研机构“三支队伍”。中科院重庆分院、中央在渝研究机构等“国家队”是我们十分倚重的力量,要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产品创新、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中发挥领军作用。重科院、农科院等“地方队”,整体实力有了提升,要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嫁接改造、培养引进高端人才上有所作为。区县级科研机构要肩负起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职责,积极对接国家、市级科研机构,提高新技术、新成果在本地的应用程度。

在创新载体上,构筑开发区、创新基地、创新型企业“三大支柱”。各类开发区,既是科技创新的需求所在,也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所系。要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各类开发区特别是两江新区集聚,使之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类似于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的“高新技术特区”,以

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融资成本、低物业成本,吸引研发机构入驻,成为创新的“洼地”。

科技创新的出路在扩大开放,还要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四,科技创新的出路在扩大开放。黄奇帆说,只有放眼全球,树立大开放理念,才能将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我们抓住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和无线上网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带来笔记本电脑大发展的机遇,通过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创造性地解决进项物流、出项物流和保税物流,不仅形成了1亿台笔记本电脑基地,还吸引惠普、思科等国际顶级研发中心接踵而至,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的研发中心也纷纷落户,使重庆成为IT 研发机构的集聚地。其他重点产业也要围绕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瞄准龙头企业,吸引重大项目、研发机构和创新团队落户重庆。 黄奇帆说,掌握创新的主动,赢得发展的先机,还必须“走出去”。我们“走出去”的一大重点,是收购装备技术。比如,机电集团以2000万英镑收购了英国精密技术集团6家子公司的全部股权,使重庆机床装备工业水平至少跨越了10年。 第五,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黄奇帆说,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是我们的一个大问题,目前占GDP 的比重不到1.3%,还没有达到全国1.7%的平均水平。我们提出,到“十二五”末提高到2.2%,大体上五年累计投入1200亿元。企业是研发投入主体,为此,将进一步降低税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同时,市政府在“十二五”还要将风投引导基金扩大到30亿元,带动全市风投规模扩大到200亿元、投资能力超过800亿元,力争催生几千亿元的高科技产值。

第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黄奇帆说,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不仅要有公租房、户籍等改革亮点,有“引进来”、“走出去”等开放亮点,还

要在科技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刘延东同志要求我们围绕分散、封闭、低效、领军人才匮乏等全国共性问题,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上也应该想出几招,只要符合市场规则,符合科研技术开发要求,符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要求,就要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比如,对在国家级战略性新产品、新工艺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我们考虑国家奖多少,我们奖多少。

“当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人民高兴,国家高兴。”黄奇帆最后寄语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合力攻关今天启动的1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力争早出成果、出大成果,为重庆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链接

促进科技创新

我市将出台十项推进措施

记者昨日从市科委获悉,为促进全市科技创新,我市将出台十项推进措施——

1.以人为本,大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通过整合多渠道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市重点行业和产业的技术支撑,引进国内外杰出科技团队100个以上,并以此带动数十万人才来渝创新创业。

2.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全国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基地,大规模加工和转化国内外实用专利,形成全国最大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开展政府科研项目形成的职务成果转化及收益权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成果及时

转化。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对在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

3.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体制大改革,实现国际国内大循环,引进、培育上千家各类科技投融资机构,形成上万亿的各类科技投融资规模,努力建设中国最大的科技金融中心。

4.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模式,形成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促成80%的科技资源投入到20%的项目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项目总投入的80%以上。

5.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开展原创性研究。设立专项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产学研合作,依托企业(院所)建立100个创新人才毕业实习工作基地和研发基地,支持本科生和研究生结合工作与研究实际写毕业论文。支持高等学校聘用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任教授和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任副教授,支持企业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交流聘请技术骨干。形成多方联动机制,选择部分市级重大原创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科研人员人力资源成本费用补助试点,最高比例可达总项目经费的1/3。

6.以研究院所为依托,大力建设科技研发和中试孵化平台,开展行业重大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进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搭建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平台。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科研设施设备开放共享服务中心,设立运行经费和对外服务补贴专项,盘活现有200亿元的科技资产,使科研设施设备使用效率达到90%以上。

7.创建协同联动机制,实施区县、产业、民生和能力建设四大科技示范工程,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十二五”期间,筹措资金100亿元,调动其他投入100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专利10000件以上,研究开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产品100个以上,推广应用重大技术1000项以上,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000亿元以上,惠及群众1000万人以上,提升区县科技实力,支持“缩差共富”,抢占知识产权高地。

8.大力开展科技国际合作,实现科技大开放,建成中国一流的科技大开放高地。“十二五”期间,筹措资金50亿元,调动其他投入200亿元以上,实现双“151”目标:引进境外顶级研发机构10家以上,与境外50家以上的知名研发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引进1000项以上技术推动重庆发展;在境外设立重要研发机构10家以上,50个以上的重庆研发机构与境外开展深度合作,向境外输出技术100项以上。

9.推进研究制定和落实低税费引导企业大幅加大科技投入的具体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促进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10.认真研究制定和落实低融通成本促进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9月29日,我市“十二五”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正式启动。这对重庆更好地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以及解决分散、封闭、低效、领军人才匮乏等影响科技发展的问题,探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庆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领导黄奇帆、张轩、何事忠、陈存根、吴刚、王立军出席启动仪式。

我市启动1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其中市科委与江北区政府联手打造重庆科技金融集聚地,重庆力争建成中国最大的科技金融中心

昨天,市科委和部分区县、高校、科研院所签约启动了1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包括《交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云计算服务器及存储新系统研发与集成应用合作协议》、《高性能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研发及应用合作协议》、《重庆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其中,由市科委与江北区政府共同打造的重庆江北嘴科技金融集聚地,规划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将聚集300家以上科技投融资机构,全面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紧密结合,5年内达到投资规模1000亿元,重庆力争建成中国最大的科技金融中心。

据介绍,我市将每年集中80%的研发资金用于示范工程,签约各方对每个示范工程平均投资超过5亿元,而且是“二八”开,20%由市科委筹措,80%由合作单位提供。这15项示范工程的目标都很明确:或者国内第一,或者国内领先,或者填补空白,或者国际首创,或者对经济民生有重大影响。通过示范工程的实施,希望能够尽快解决目前科技领域存在的“需求结合不紧,人才环境不佳,创新资源分散,科技投入低效和科技创新封闭”五大问题。

加快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推进科技创新要遵循“三不”原则

启动仪式上,黄奇帆就加快我市科技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第一,加快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黄奇帆说,创新决定城市的高度,当前重庆的良好发展势头,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创新的驱动,同时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大展身手的平台。更难得的是,目前,科技部及国家相关部委对重庆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推动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前所未有,百姓对新产品、好产品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加快推动科技深入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让科技支撑和引领重庆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在全国率先建创新型城市。

第二,推进科技创新要遵循“三不”原则。黄奇帆说,一是技术创新不要“面面俱到”。全面出击的结果,往往一事无成。重庆能在有比较优势的5—10个领域有所建树,就是为国家作了贡献。要结合自身优势,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因此,市政府提出“十二五”重点发展“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全国最大云计算基地、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和装备制造基地。创新就要围绕移动智能终端、云端存储、集成电路、精密模具成型、精密数控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占据创新制高点。二是产学研不要搞“小圈子循环”,必须打破本单位、本行业、本区域的“体内循环”,放开眼光,敞开胸襟,不只在市内、国内,还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我们不仅要把本地的科研成果“拿出去”,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也要奉行“拿来主义”,吸引有发展前景的研发成果在重庆转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三是科研领军人才不必做“多面手”。术业有专攻,让不懂工艺、不懂产业、不懂资本运作的科研领军人才搞产业化,

是典型的“扬短避长”。这方面,我们有深刻教训。我们要让科研人才专注于创造,把产业化“让渡”给专业机构干。

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在完善链条、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上狠下功夫 第三,要夯实科技创新平台。黄奇帆说,这也是我们综合科技实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在完善链条、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上狠下功夫。在创新链条上,加强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三个接点”。研究开发方面,要以产业为导向,定位在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打造一批实用性强的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实力要领先中西部。成果转化方面,要以战略性新产品为牵引,构建跨国别、跨地区的国际产学研联盟和中试基地,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经纪人制度,力争建成西部最大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中介服务方面,重在加强科技评估机构、常设技术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创业服务中心等建设,实现科技中介服务产业化、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

在支撑力量上,整合国家、市级、区县科研机构“三支队伍”。中科院重庆分院、中央在渝研究机构等“国家队”是我们十分倚重的力量,要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产品创新、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中发挥领军作用。重科院、农科院等“地方队”,整体实力有了提升,要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嫁接改造、培养引进高端人才上有所作为。区县级科研机构要肩负起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职责,积极对接国家、市级科研机构,提高新技术、新成果在本地的应用程度。

在创新载体上,构筑开发区、创新基地、创新型企业“三大支柱”。各类开发区,既是科技创新的需求所在,也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所系。要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各类开发区特别是两江新区集聚,使之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着力打造类似于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的“高新技术特区”,以

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融资成本、低物业成本,吸引研发机构入驻,成为创新的“洼地”。

科技创新的出路在扩大开放,还要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四,科技创新的出路在扩大开放。黄奇帆说,只有放眼全球,树立大开放理念,才能将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我们抓住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和无线上网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带来笔记本电脑大发展的机遇,通过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创造性地解决进项物流、出项物流和保税物流,不仅形成了1亿台笔记本电脑基地,还吸引惠普、思科等国际顶级研发中心接踵而至,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的研发中心也纷纷落户,使重庆成为IT 研发机构的集聚地。其他重点产业也要围绕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瞄准龙头企业,吸引重大项目、研发机构和创新团队落户重庆。 黄奇帆说,掌握创新的主动,赢得发展的先机,还必须“走出去”。我们“走出去”的一大重点,是收购装备技术。比如,机电集团以2000万英镑收购了英国精密技术集团6家子公司的全部股权,使重庆机床装备工业水平至少跨越了10年。 第五,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黄奇帆说,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是我们的一个大问题,目前占GDP 的比重不到1.3%,还没有达到全国1.7%的平均水平。我们提出,到“十二五”末提高到2.2%,大体上五年累计投入1200亿元。企业是研发投入主体,为此,将进一步降低税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同时,市政府在“十二五”还要将风投引导基金扩大到30亿元,带动全市风投规模扩大到200亿元、投资能力超过800亿元,力争催生几千亿元的高科技产值。

第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黄奇帆说,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不仅要有公租房、户籍等改革亮点,有“引进来”、“走出去”等开放亮点,还

要在科技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刘延东同志要求我们围绕分散、封闭、低效、领军人才匮乏等全国共性问题,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上也应该想出几招,只要符合市场规则,符合科研技术开发要求,符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要求,就要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比如,对在国家级战略性新产品、新工艺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我们考虑国家奖多少,我们奖多少。

“当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人民高兴,国家高兴。”黄奇帆最后寄语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合力攻关今天启动的15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力争早出成果、出大成果,为重庆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链接

促进科技创新

我市将出台十项推进措施

记者昨日从市科委获悉,为促进全市科技创新,我市将出台十项推进措施——

1.以人为本,大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通过整合多渠道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市重点行业和产业的技术支撑,引进国内外杰出科技团队100个以上,并以此带动数十万人才来渝创新创业。

2.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全国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基地,大规模加工和转化国内外实用专利,形成全国最大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开展政府科研项目形成的职务成果转化及收益权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成果及时

转化。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对在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

3.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体制大改革,实现国际国内大循环,引进、培育上千家各类科技投融资机构,形成上万亿的各类科技投融资规模,努力建设中国最大的科技金融中心。

4.以企业为主体,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模式,形成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促成80%的科技资源投入到20%的项目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项目总投入的80%以上。

5.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开展原创性研究。设立专项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产学研合作,依托企业(院所)建立100个创新人才毕业实习工作基地和研发基地,支持本科生和研究生结合工作与研究实际写毕业论文。支持高等学校聘用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任教授和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任副教授,支持企业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交流聘请技术骨干。形成多方联动机制,选择部分市级重大原创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科研人员人力资源成本费用补助试点,最高比例可达总项目经费的1/3。

6.以研究院所为依托,大力建设科技研发和中试孵化平台,开展行业重大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进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搭建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平台。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科研设施设备开放共享服务中心,设立运行经费和对外服务补贴专项,盘活现有200亿元的科技资产,使科研设施设备使用效率达到90%以上。

7.创建协同联动机制,实施区县、产业、民生和能力建设四大科技示范工程,推动科技深度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十二五”期间,筹措资金100亿元,调动其他投入100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专利10000件以上,研究开发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产品100个以上,推广应用重大技术1000项以上,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000亿元以上,惠及群众1000万人以上,提升区县科技实力,支持“缩差共富”,抢占知识产权高地。

8.大力开展科技国际合作,实现科技大开放,建成中国一流的科技大开放高地。“十二五”期间,筹措资金50亿元,调动其他投入200亿元以上,实现双“151”目标:引进境外顶级研发机构10家以上,与境外50家以上的知名研发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引进1000项以上技术推动重庆发展;在境外设立重要研发机构10家以上,50个以上的重庆研发机构与境外开展深度合作,向境外输出技术100项以上。

9.推进研究制定和落实低税费引导企业大幅加大科技投入的具体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促进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10.认真研究制定和落实低融通成本促进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相关内容

  •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314”总体部署和“平安重庆”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关于“安监工作是大事、要事,重庆要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指示,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确立为“基层基础强化年”,即:全面加强基层安全监 ...

  • 县长在县委全委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 积极配合协调推进渝万城际快速铁路建设.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市上从明年起建立中小学危旧房拆旧改造机制,每年新增的危旧房纳入改造计划,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630所:国家投入40亿元用于职教体系建设:全市安排完成1000个村卫生室建设:建成100个乡镇文化站,继续推进20户以上自然 ...

  • 好消息:中国页岩气勘察开发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 [猫眼看人]
  • 在28日举行的"页岩气与生态环境"论坛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说,页岩气勘察开发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可以说,经过近 ...

  • 中国重点大学名单
  • 中国重点大学大名单,看看每个学校最厉害的学科 一.211大学名单,115所 何谓211工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211工程"于1995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q ...

  • "十二五"西部大开发规划(全文)
  •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全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重大成就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节 战略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四节 指导思想 第五节 基本原则 第六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重点区域 第七节 重点经济 ...

  • 陈伟民:潜心光电研究勤苦造福为民
  • 他将光纤传感器植入混凝土中,使建筑结构具有"感觉器官":他积极探索,创新磁流变技术及其应用,拓宽研究领域:他深入实践,验证LED照明理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造福于民.他就是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陈伟民教授. 陈伟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1988.1999先 ...

  • 稳增长调结构
  • 稳增长 调结构 强基础 上水平 努力推动重庆烟草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在2012年全市烟草行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李恩华 (2012年2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全国烟草行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联系重庆烟草 ...

  • 努力构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 居危思危 未雨绸缪 努力构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管理委员会 (2010年2月26日) 安全生产是化工园区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六年来,化工园区在市委.市政府和长寿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两级安监部门的关怀指导下,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 ...

  • 在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上的讲话
  • 在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暨优秀教学成果表彰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促进我市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重庆市普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