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设 计 者:

指导教师:

2011.01.11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条件和要求:在下图所示的齿轮变速箱中,两轴中心距为80mm, 各轮齿数为z 1=35,z 2=45,z 3= 24,z 4=,55,z 5=19, z 6=59,模数均为m=2mm,试确定z 1-z 2,z 3-z 4和z 5-z 6各对齿轮的传动类型,并设计这三对齿轮传动。

二 全部原始数据:

z 1=35,z 2=45,z 3= 24,z 4=,55,z 5=19, z 6=59, m=2mm,a’=80 mm

三 设计方法及原理:

按照一对齿轮变为因数之和(x1+x2) 的不同,齿轮传动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零传动(x 1+x2=0)

⑴标准齿轮传动。x 1=x2=0,应有如下关系式,即

z 1> z m in ,z 2> z m in , α'=α,a ’=a,y=0, δ=0

特点:设计简单,便于互换。

⑵高度变为齿轮传动。x 1=-x2, 一般小齿轮采用正变位,大齿轮采用负变, 并应有如下关系

x>= h a (z min -z 1)/ zmin ,x>=h a (z min -z 2)/ zmin **

z 1+z2>=2zmin , α'=α,a ’=a,y=0, δ=0

特点:①可能设计出z

2正传动(x 1+x2>0)

α'>α,a ’>a, y=0, δ=0

特点:①可以减小齿轮机构的尺寸,因为两轮齿数不收z 1+ z2≥2 z min 的限制;②可以减轻轮齿的磨损程度,由于啮合角增大和吃定的降低,使得实际啮合线段更加远离极限啮合点;③可以配凑中心距;④可以提高两轮的承受能力;⑤互换性差,须成对设计,制造和使用;⑥重合度略有降低。

3负传动(x 1+x2﹤0)

z 1+z2>2zmin , α'特点:①重合度略有增加;②互换性差,须成对设计,制造和使用;③齿厚变薄,强度降低,磨损增大。

综上所述,根据各个传动的优缺点不同,应优先选择正传动,而负传动是最不理想的,在传动中心距等于标准中心距时,为了提高传动质量,可采用高度变为齿轮传动代替标准齿轮传动。 变为因数可在封闭曲线上选择,封闭曲线的绘制过程见附录

四 设计及计算过程:

(一)齿轮z 1和齿轮z 2

1. 求标准中心距a:

a=m(z 1+z2)/2=80㎜

2. 求啮合角α' :

cos α'=acosα/a' α'=20°

3. 求变位因数之和: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得:

x 1+x2 =(z1+z2)(invα'-inv α)/2tanα= 0

4. 变为因数的选择:

在z 1- z2的封闭曲线图(见附录一)上作直线x 1+x2=0。在此直线上的点满足变为因数和为0,中心距80mm 。取该直线与η的交点(0.153,-0.153). 则x 1=0.153, '=η''线

x 2=-0.153

5. 计算几何尺寸:

由变位因数值知,该传动为零传动。

中心距变动因数 y=(a’-a)/m=0

齿顶高变动因数 δ=x1+x2-y=0

齿顶高 ha1=(ha *+x1-δ)m=2.306

ha2=(ha *x2-δ)m=1.694

齿根高 hf1=(ha *+c*-x1)m=2.194

齿全高

h f2=(ha *+c*-x2)m=2.806 h 1=ha1+hf1=4.5 h 2=hf1+hf2=9 4.5 分度圆直径 d1=mz1=70

d 2=mz2=90

齿顶圆直径 da1=d1+2ha1=74.612

d a2=d2+2da2=93.388

齿根圆直径 df1=d1-2h f1=65.612

df2=d2-2h f2=84.388

基圆直径 db1=d1cos α=65.778 d b2=d2cos α=84.572 顶圆压力角 αa1= arccos(db1/da1)=28.163° αa2= arccos(db2/da2)=25.095° 重合度 εa =[z1(tanαa1-tan α’)+z2(tanαa2-tan

α’)]/2π=1.702

分度圆齿厚 s1=πm/2+2x1mtan α=3.364 s2=πm/2+2x2mtan α=2.918 齿顶厚 sa1=s1r a1/r2-2r a1(invαa1-inv α)=1.428 sa2=s2r a2/r2-2r a2(invαa2-inv α)=1.587 (二)齿轮z 3和齿轮z 4

1. 求准中心距a:

a=m(z 3+z4)/2=79

2. 求啮合角α' :

cos α'=acosα/a' α'=21.883°

3. 求位因数之和: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得:

x 3+x4 =(z3+z4)(invα'-inv α)/2tanα= 0.5228

4. 变为因数的选择:

在z 3- z4封闭图(附录二)上作直线x 3+x4= 0.5228 此直线所有点均

满足变位因数之和为0.5228和中心距为80mm 的要求。取该直线与η=η''线的交点(0.3495,0.173). 则'x 3=0.3495 x 3=0.173

5. 计算几何尺寸:

由变位因数值知,该传动为零传动。

中心距变动因数 y=(a’-a)/m=0.5

齿顶高变动因数 δ=x3+x4-y=0.0229

齿顶高 ha3=(ha *+x3-δ)m=2.653 ha4=(ha *x4-δ)m=2.301 齿根高 hf3=(ha *+c*-x3)m=1.801

齿全高

h f4=(ha *+c*-x4)m=2.153 h 3=ha3+hf3=4.454 h 4=hf4+hf4=4.454 分度圆直径 d3=mz3=48

d 4=mz4=110

齿顶圆直径 da3=d3+2ha3=53.306

d a4=d4+2da4=114.602

齿根圆直径 df3=d3-2h f3=44.398

df4=d4-2h f4=105.693

基圆直径 db3=d3cos α=45.105

d b4=d4cos α=103.366

顶圆压力角 αa3= arccos(db1/da1)=32.204° αa4= arccos(db2/da2)=25.583° 重合度 εa =[z1(tanαa1-tan α’)+z2(tanαa2-tan

α’)]/2π=1.546

分度圆齿厚 s3=πm/2+2x1mtan α=3.650 S4=πm/2+2x2mtan α=3.394 齿顶厚 sa3=s1r a1/r2-2r a1(invαa1-inv α)=1.236 sa4=s2r a2/r2-2r a2(invαa2-inv α)=1.548 (三)齿轮z 5和齿轮z 6

1. 求准中心距a:

a=m(z 5+z6)/2=78

2. 求啮合角α' :

cos α'=acosα/a' α'=23.623°

3. 求位因数之和: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得:

x 5+x6 =(z5+z6)(invα'-inv α)/2tanα= 1.089

4变为因数的选择

在z 5- z6封闭图(附录三)上作直线x 5+x6=1.089,此直线所有点均

满足变位因数之和为1.089和中心距为80mm 的要求。取该直线与η=η''线的交点(0.5821,0.507)。则'X 5 =0.5821

X 6=0.507

5. 计算几何尺寸:

由变位因数值知,该传动为正传动。 中心距变动因数 y=(a’-a)/m=1 齿顶高变动因数 δ=x5+x6-y=0.089 齿顶高 ha5=(ha *+x5-δ)m=2.985 ha6=(ha *x6-δ)m=2.836 齿根高 hf5=(ha *+c*-x5)m=1.336

齿全高

h f6=(ha *+c*-x6)m=1.486 h 5=ha5+hf5=4.322 h 6=hf6+hf6=4.322 分度圆直径 d5=mz5=38 d 6=mz6=118 齿顶圆直径 da5=d5+2ha5=43.972 d a6=d6+2da6=123.671 齿根圆直径 df5=d5-2h f5=35.328 df5=d6-2h f6=115.028 基圆直径 db5=d1cos α=35.708 d b6=d2cos α=154.110.48 顶圆压力角 αa5= arccos(db5/da5)=35.701° αa6= arccos(db6/da6)=26.285° 重合度 εa =[z5(tanαa5-tan α’)+z6(tanαa6-tan

α’)]/2π=1.381

分度圆齿厚 s5=πm/2+2x5mtan α=3.989 s6=πm/2+2x6mtan α=3.879 齿顶厚 sa5=s5r a5/r5-2r a5(invαa1-inv α)=1.072 sa6=s6r a6/r6-2r a6(invαa6-inv α)=1.563

五 设计结果

六 设计分析:

(1) z 1- z2采用的是零传动中的高度变为齿轮传动,这种传动

小齿轮采用正变位,大齿轮采用负变位。这种设计可以提高齿轮啮合的整体承载能力,使大小齿轮的磨损接近,改善磨损情况。但会使互换性和重合度略有降低。

(2) z 3- z4和z 5- z6采用了正传动,可保证在无侧隙啮合的情

况下可配凑中心距。增加了两齿轮的齿根厚度,从而提高齿轮的抗弯能力。重合度略有降低。

七 参考文献

【1】 申永胜. 机械原理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孟宪源. 现代机构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王三民. 机械原理与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朱景梓. 渐开线齿轮变为系数的选择. 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82

(附录:封闭曲线的绘制)

封闭图中各条曲线的定义

(1)不发生根切的限制线:根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变位因数χmin =(17-z)/17算出的两个齿轮不发生根切的限制线χ1min ,χ2min , 它们分别平行于两坐标轴,如果要求所设计的齿轮完全不发生根切,变位因数χ1要在χ1mi n 线的右边选取,χ2要在χ2min 线的上方选取。

图中8-28曲线①和②是允许两个子轮有微量根切的限制线。当这种微量根切的根切点不进入齿廓工作段时,将不致降低重合度。如果允许这种微量根切,则变位因数可取在曲线1右侧和曲线②的上方。

(2)重合度限制曲线:曲线③是εα=1的曲线,还有一条εα=1.2的曲线。当在曲线③的左下方选取变位因数时,则εα≥1,当在εα=1.2曲线左下方选取变位因数时,则εα≥1.2。

(3)齿顶厚度限制曲线:曲线④是S a1=0的限制曲线,另外两条限制曲线是S a1=0.25m和S a1=0.4m的曲线。如果要求齿厚是S a1>0.4m,则应在S a1=0.4m曲线的左上方选取χ1值

(4)过度曲线不发生干涉限制曲线:曲线⑤和⑥是保证齿轮1不发生过渡曲线干涉的限制线,⑦和⑧是保证齿轮2不发生过渡曲线进一步干涉的曲线。变位因数要在这四条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内选取,才能保证该对齿轮传动不会发生过渡曲线干涉。

(5)等滑动磨损曲线:曲线η'=η''表示两齿轮材质相同时,它们的齿根部分的磨损相等。

(6)节点位于一对啮合区或双齿啮合区限制曲线:曲线δ1=0.0表示节点正好位于图8-15中靠近B 1点的C 点位置上,C 为一对轮齿啮合区和双齿啮合区的分界点;曲线δ=0.6表示节点位于靠近B 1点的双齿啮合区内,于C 点相距0.6m ;曲线δ2=0.0表示节点正好位于另一单齿于双齿啮合区的分界点D ;δ2=0.6m的曲线表示节点位于B 2靠近点的双齿啮合区内离D 点距离为0.6m 。而在曲线δ=0.0与δ=0.0之间的区域内选择变位因数,则节点位于单齿啮合区内。

(7)两轮齿根等弯曲疲劳强度曲线:点画线a 是两轮材料相同,小齿轮为主动时,两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相等的曲线;点画曲线b 是两轮材料相同,大轮为主动时,两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相等的曲线。

由上述可知,对两齿轮齿数不同是组合,就应有不同的封闭图,但在已有的封闭图册上,齿数组合是有限的,当所设计的齿轮其齿数组合与图册上不相符时,可以参考齿数组合相近的封闭图。

附录一:

z 1- z2齿轮啮合封闭曲线

附录二:z 3- z4齿轮啮合封闭曲线

附录三:z 5- z6齿轮啮合封闭曲线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让我们合理的分析

提高传动质量,可采用高度变为齿轮传动代替标准齿轮传动。 变为因数可在封闭曲线上选择,封闭曲线的绘制过程见附录

四 设计及计算过程:

(四)齿轮z 1和齿轮z 2

5. 求标准中心距a:

a=m(z 1+z2)/2=80㎜

6. 求啮合角α' :

cos α'=acosα/a' α'=20°

7. 求变位因数之和: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得:

x 1+x2 =(z1+z2)(invα'-inv α)/2tanα= 0

8. 变为因数的选择:

在z 1- z2的封闭曲线图(见附录一)上作直线x 1+x2=0。在此直线上

的点满足变为因数和为0,中心距80mm 。取该直线与η的交点(0.153,-0.153). 则x 1=0.153,

'=η''线

x 2=-0.153

5. 计算几何尺寸:

由变位因数值知,该传动为零传动。 中心距变动因数 y=(a’-a)/m=0 齿顶高变动因数 δ=x1+x2-y=0

齿顶高 ha1=(ha *+x1-δ)m=2.306 h

a2=(ha *x2-δ)m=1.694

齿轮啮合示意图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设 计 者:

指导教师:

2011.01.11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条件和要求:在下图所示的齿轮变速箱中,两轴中心距为80mm, 各轮齿数为z 1=35,z 2=45,z 3= 24,z 4=,55,z 5=19, z 6=59,模数均为m=2mm,试确定z 1-z 2,z 3-z 4和z 5-z 6各对齿轮的传动类型,并设计这三对齿轮传动。

二 全部原始数据:

z 1=35,z 2=45,z 3= 24,z 4=,55,z 5=19, z 6=59, m=2mm,a’=80 mm

三 设计方法及原理:

按照一对齿轮变为因数之和(x1+x2) 的不同,齿轮传动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零传动(x 1+x2=0)

⑴标准齿轮传动。x 1=x2=0,应有如下关系式,即

z 1> z m in ,z 2> z m in , α'=α,a ’=a,y=0, δ=0

特点:设计简单,便于互换。

⑵高度变为齿轮传动。x 1=-x2, 一般小齿轮采用正变位,大齿轮采用负变, 并应有如下关系

x>= h a (z min -z 1)/ zmin ,x>=h a (z min -z 2)/ zmin **

z 1+z2>=2zmin , α'=α,a ’=a,y=0, δ=0

特点:①可能设计出z

2正传动(x 1+x2>0)

α'>α,a ’>a, y=0, δ=0

特点:①可以减小齿轮机构的尺寸,因为两轮齿数不收z 1+ z2≥2 z min 的限制;②可以减轻轮齿的磨损程度,由于啮合角增大和吃定的降低,使得实际啮合线段更加远离极限啮合点;③可以配凑中心距;④可以提高两轮的承受能力;⑤互换性差,须成对设计,制造和使用;⑥重合度略有降低。

3负传动(x 1+x2﹤0)

z 1+z2>2zmin , α'特点:①重合度略有增加;②互换性差,须成对设计,制造和使用;③齿厚变薄,强度降低,磨损增大。

综上所述,根据各个传动的优缺点不同,应优先选择正传动,而负传动是最不理想的,在传动中心距等于标准中心距时,为了提高传动质量,可采用高度变为齿轮传动代替标准齿轮传动。 变为因数可在封闭曲线上选择,封闭曲线的绘制过程见附录

四 设计及计算过程:

(一)齿轮z 1和齿轮z 2

1. 求标准中心距a:

a=m(z 1+z2)/2=80㎜

2. 求啮合角α' :

cos α'=acosα/a' α'=20°

3. 求变位因数之和: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得:

x 1+x2 =(z1+z2)(invα'-inv α)/2tanα= 0

4. 变为因数的选择:

在z 1- z2的封闭曲线图(见附录一)上作直线x 1+x2=0。在此直线上的点满足变为因数和为0,中心距80mm 。取该直线与η的交点(0.153,-0.153). 则x 1=0.153, '=η''线

x 2=-0.153

5. 计算几何尺寸:

由变位因数值知,该传动为零传动。

中心距变动因数 y=(a’-a)/m=0

齿顶高变动因数 δ=x1+x2-y=0

齿顶高 ha1=(ha *+x1-δ)m=2.306

ha2=(ha *x2-δ)m=1.694

齿根高 hf1=(ha *+c*-x1)m=2.194

齿全高

h f2=(ha *+c*-x2)m=2.806 h 1=ha1+hf1=4.5 h 2=hf1+hf2=9 4.5 分度圆直径 d1=mz1=70

d 2=mz2=90

齿顶圆直径 da1=d1+2ha1=74.612

d a2=d2+2da2=93.388

齿根圆直径 df1=d1-2h f1=65.612

df2=d2-2h f2=84.388

基圆直径 db1=d1cos α=65.778 d b2=d2cos α=84.572 顶圆压力角 αa1= arccos(db1/da1)=28.163° αa2= arccos(db2/da2)=25.095° 重合度 εa =[z1(tanαa1-tan α’)+z2(tanαa2-tan

α’)]/2π=1.702

分度圆齿厚 s1=πm/2+2x1mtan α=3.364 s2=πm/2+2x2mtan α=2.918 齿顶厚 sa1=s1r a1/r2-2r a1(invαa1-inv α)=1.428 sa2=s2r a2/r2-2r a2(invαa2-inv α)=1.587 (二)齿轮z 3和齿轮z 4

1. 求准中心距a:

a=m(z 3+z4)/2=79

2. 求啮合角α' :

cos α'=acosα/a' α'=21.883°

3. 求位因数之和: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得:

x 3+x4 =(z3+z4)(invα'-inv α)/2tanα= 0.5228

4. 变为因数的选择:

在z 3- z4封闭图(附录二)上作直线x 3+x4= 0.5228 此直线所有点均

满足变位因数之和为0.5228和中心距为80mm 的要求。取该直线与η=η''线的交点(0.3495,0.173). 则'x 3=0.3495 x 3=0.173

5. 计算几何尺寸:

由变位因数值知,该传动为零传动。

中心距变动因数 y=(a’-a)/m=0.5

齿顶高变动因数 δ=x3+x4-y=0.0229

齿顶高 ha3=(ha *+x3-δ)m=2.653 ha4=(ha *x4-δ)m=2.301 齿根高 hf3=(ha *+c*-x3)m=1.801

齿全高

h f4=(ha *+c*-x4)m=2.153 h 3=ha3+hf3=4.454 h 4=hf4+hf4=4.454 分度圆直径 d3=mz3=48

d 4=mz4=110

齿顶圆直径 da3=d3+2ha3=53.306

d a4=d4+2da4=114.602

齿根圆直径 df3=d3-2h f3=44.398

df4=d4-2h f4=105.693

基圆直径 db3=d3cos α=45.105

d b4=d4cos α=103.366

顶圆压力角 αa3= arccos(db1/da1)=32.204° αa4= arccos(db2/da2)=25.583° 重合度 εa =[z1(tanαa1-tan α’)+z2(tanαa2-tan

α’)]/2π=1.546

分度圆齿厚 s3=πm/2+2x1mtan α=3.650 S4=πm/2+2x2mtan α=3.394 齿顶厚 sa3=s1r a1/r2-2r a1(invαa1-inv α)=1.236 sa4=s2r a2/r2-2r a2(invαa2-inv α)=1.548 (三)齿轮z 5和齿轮z 6

1. 求准中心距a:

a=m(z 5+z6)/2=78

2. 求啮合角α' :

cos α'=acosα/a' α'=23.623°

3. 求位因数之和: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得:

x 5+x6 =(z5+z6)(invα'-inv α)/2tanα= 1.089

4变为因数的选择

在z 5- z6封闭图(附录三)上作直线x 5+x6=1.089,此直线所有点均

满足变位因数之和为1.089和中心距为80mm 的要求。取该直线与η=η''线的交点(0.5821,0.507)。则'X 5 =0.5821

X 6=0.507

5. 计算几何尺寸:

由变位因数值知,该传动为正传动。 中心距变动因数 y=(a’-a)/m=1 齿顶高变动因数 δ=x5+x6-y=0.089 齿顶高 ha5=(ha *+x5-δ)m=2.985 ha6=(ha *x6-δ)m=2.836 齿根高 hf5=(ha *+c*-x5)m=1.336

齿全高

h f6=(ha *+c*-x6)m=1.486 h 5=ha5+hf5=4.322 h 6=hf6+hf6=4.322 分度圆直径 d5=mz5=38 d 6=mz6=118 齿顶圆直径 da5=d5+2ha5=43.972 d a6=d6+2da6=123.671 齿根圆直径 df5=d5-2h f5=35.328 df5=d6-2h f6=115.028 基圆直径 db5=d1cos α=35.708 d b6=d2cos α=154.110.48 顶圆压力角 αa5= arccos(db5/da5)=35.701° αa6= arccos(db6/da6)=26.285° 重合度 εa =[z5(tanαa5-tan α’)+z6(tanαa6-tan

α’)]/2π=1.381

分度圆齿厚 s5=πm/2+2x5mtan α=3.989 s6=πm/2+2x6mtan α=3.879 齿顶厚 sa5=s5r a5/r5-2r a5(invαa1-inv α)=1.072 sa6=s6r a6/r6-2r a6(invαa6-inv α)=1.563

五 设计结果

六 设计分析:

(1) z 1- z2采用的是零传动中的高度变为齿轮传动,这种传动

小齿轮采用正变位,大齿轮采用负变位。这种设计可以提高齿轮啮合的整体承载能力,使大小齿轮的磨损接近,改善磨损情况。但会使互换性和重合度略有降低。

(2) z 3- z4和z 5- z6采用了正传动,可保证在无侧隙啮合的情

况下可配凑中心距。增加了两齿轮的齿根厚度,从而提高齿轮的抗弯能力。重合度略有降低。

七 参考文献

【1】 申永胜. 机械原理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孟宪源. 现代机构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王三民. 机械原理与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朱景梓. 渐开线齿轮变为系数的选择. 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1982

(附录:封闭曲线的绘制)

封闭图中各条曲线的定义

(1)不发生根切的限制线:根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变位因数χmin =(17-z)/17算出的两个齿轮不发生根切的限制线χ1min ,χ2min , 它们分别平行于两坐标轴,如果要求所设计的齿轮完全不发生根切,变位因数χ1要在χ1mi n 线的右边选取,χ2要在χ2min 线的上方选取。

图中8-28曲线①和②是允许两个子轮有微量根切的限制线。当这种微量根切的根切点不进入齿廓工作段时,将不致降低重合度。如果允许这种微量根切,则变位因数可取在曲线1右侧和曲线②的上方。

(2)重合度限制曲线:曲线③是εα=1的曲线,还有一条εα=1.2的曲线。当在曲线③的左下方选取变位因数时,则εα≥1,当在εα=1.2曲线左下方选取变位因数时,则εα≥1.2。

(3)齿顶厚度限制曲线:曲线④是S a1=0的限制曲线,另外两条限制曲线是S a1=0.25m和S a1=0.4m的曲线。如果要求齿厚是S a1>0.4m,则应在S a1=0.4m曲线的左上方选取χ1值

(4)过度曲线不发生干涉限制曲线:曲线⑤和⑥是保证齿轮1不发生过渡曲线干涉的限制线,⑦和⑧是保证齿轮2不发生过渡曲线进一步干涉的曲线。变位因数要在这四条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内选取,才能保证该对齿轮传动不会发生过渡曲线干涉。

(5)等滑动磨损曲线:曲线η'=η''表示两齿轮材质相同时,它们的齿根部分的磨损相等。

(6)节点位于一对啮合区或双齿啮合区限制曲线:曲线δ1=0.0表示节点正好位于图8-15中靠近B 1点的C 点位置上,C 为一对轮齿啮合区和双齿啮合区的分界点;曲线δ=0.6表示节点位于靠近B 1点的双齿啮合区内,于C 点相距0.6m ;曲线δ2=0.0表示节点正好位于另一单齿于双齿啮合区的分界点D ;δ2=0.6m的曲线表示节点位于B 2靠近点的双齿啮合区内离D 点距离为0.6m 。而在曲线δ=0.0与δ=0.0之间的区域内选择变位因数,则节点位于单齿啮合区内。

(7)两轮齿根等弯曲疲劳强度曲线:点画线a 是两轮材料相同,小齿轮为主动时,两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相等的曲线;点画曲线b 是两轮材料相同,大轮为主动时,两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相等的曲线。

由上述可知,对两齿轮齿数不同是组合,就应有不同的封闭图,但在已有的封闭图册上,齿数组合是有限的,当所设计的齿轮其齿数组合与图册上不相符时,可以参考齿数组合相近的封闭图。

附录一:

z 1- z2齿轮啮合封闭曲线

附录二:z 3- z4齿轮啮合封闭曲线

附录三:z 5- z6齿轮啮合封闭曲线

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让我们合理的分析

提高传动质量,可采用高度变为齿轮传动代替标准齿轮传动。 变为因数可在封闭曲线上选择,封闭曲线的绘制过程见附录

四 设计及计算过程:

(四)齿轮z 1和齿轮z 2

5. 求标准中心距a:

a=m(z 1+z2)/2=80㎜

6. 求啮合角α' :

cos α'=acosα/a' α'=20°

7. 求变位因数之和:

由无侧隙啮合方程式得:

x 1+x2 =(z1+z2)(invα'-inv α)/2tanα= 0

8. 变为因数的选择:

在z 1- z2的封闭曲线图(见附录一)上作直线x 1+x2=0。在此直线上

的点满足变为因数和为0,中心距80mm 。取该直线与η的交点(0.153,-0.153). 则x 1=0.153,

'=η''线

x 2=-0.153

5. 计算几何尺寸:

由变位因数值知,该传动为零传动。 中心距变动因数 y=(a’-a)/m=0 齿顶高变动因数 δ=x1+x2-y=0

齿顶高 ha1=(ha *+x1-δ)m=2.306 h

a2=(ha *x2-δ)m=1.694

齿轮啮合示意图


相关内容

  • 2016现代设计课程论文选题
  •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考查-论文题目及要求(2015-2016学年) 论文撰写总体要求 1 论文采用word 排版,单面打印.同时上交打印和电子文档. 2 应有中文摘要(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关键词(3-8个). 3引用的公式和数据应注明所引用文献的出处,并列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4篇(未 ...

  • 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及三维造型说明书
  • 毕业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 摘 要 本文完成了对一个二级行星齿轮减速器的结构设计.与国内外已有的减速器相比,此减速器具有更大的传动比,而且,它具有结构紧凑.外廓尺寸小和重量轻等优点.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课题的背景以及齿轮减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比较了各种传动结构,从而确定了传动的基本类型.论文 ...

  • 国内外优秀齿轮设计开发软件介绍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帮助 | Home 首页 | 论坛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搜索 | 新搜索 |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 银行 勋章中心 FTP 服务中心 风格切换 wind 中国机械CAD 论坛 » 齿轮类零件及减 (增) 速机设计.制造及应用专 区 » [重点推荐]国内 外优秀齿轮 ...

  • 第15章 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选择
  •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设计工程研究所 第15章 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原动机选择 15.1 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15.2 原动机的选择 15.3 机械控制系统简介 (本章在课程设计中讲授)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设计工程研究所 15.1 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15.1.1 传动系统的作用及其设计 ...

  • [机械设计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 <机械设计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绪 论 A .主要内容 本课程研究对象.内容及地位作用. B .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原理研究对象.内容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机械.机器.机构及构件的概念.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和速度分析 A .主要内容 平 ...

  • 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的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 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的设计 摘要 齿轮泵由于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转速范围大.自吸性能好和对油液的污染部敏感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机床工业.航天工业.造船工业及工程机械等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 流量脉动.噪声和效率是评价齿轮泵性能的三大指标,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齿轮泵的流量脉动引起压力脉动,而 ...

  • 机械制造装备课程设计
  •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 院:机电工程分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井 学 号: 课程设计题目:普通机床主轴箱部件设计 指 导 教 师:姜永武 源 0771117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普通车床(I型)主轴箱部件设计 1.1 ...

  • 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十七章 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17-1 机械总体方案设计 一.机械总体方案设计的目的 机械总体方案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机械产品规划.确定设计任务.明确设计要求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法及原理方案构思,进行功能原理设计,拟定机械功能原理方案,选择机构类型,得出一组可行的机械系统 ...

  • 车床主轴箱
  •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XX 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学生姓名: 学 专 题 XXX 学 号:XXXXXX 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目: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 --车床主轴箱设计 X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X 职称: 职称: 教授 X X年X月X 第1页 ...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洗瓶机
  • 目 录 一.设计任务书···········································4 1.1 设计题目········································4 1.2 洗瓶机的技术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