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2009-12-14 00:19

制作材料:100度老花镜(100度的老花镜焦距是100CM、200度的老花镜焦距是50CM,到眼镜店就可以买到)、纸筒(如果要有塑料或者金属的也行)、目镜(可以用放大镜代替,目镜的直径要小点,找眼镜店的打磨一下)

将所有镜片都搞定了,制作一个100CM长的纸筒,在一端放上主镜100度的老花镜,再在另一端放上目镜,自己找东西固定住。

使用时只要来回伸缩目镜就行了。

主镜的直径愈大,收集的光就愈多,就是可以看到暗暗的星星。

其它方法:

材料: 大凸透镜(物镜)、小凸透镜(目镜)、手电筒、厚纸板、胶水、尺等 步骤一: 将大凸透镜(物镜)固定,在透镜后方放置一纸片,以手电筒照射透镜,移动纸片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二: 重复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换成小凸透镜(目镜),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三: 设计一可变焦之望远镜。

步骤四: 以自制之望远镜观看尺之最小格线(0.1 cm),移动尺与望远镜间之距离,观察最远可辨识尺之格线的距离。

-----------------------------------------------------------------------------

普物实验-望远镜制作

原理回顾

1. 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实质上与显微镜一样。二者都是由目镜观看物镜所造成的像。它们的差别是:望远镜是用来看长距离的大物体,而显微镜是用以观看眼前的小物体。

下图说明天文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物镜使物体O行成缩小的实像I。I’是I经由目镜所造成的虚像。与显微镜的情况相同,I’可以呈现於眼睛之近点 与远点间的任一位置上。实际上,望远镜所观看的物体离仪器非常远,所以它造成的像I之位置几乎就在物镜的第二焦点上。此外,若I’这个像在无穷远处,则I 位於目镜的第一焦点。因此,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亦即望远镜的镜筒长度)便等於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望远镜的角放大率之定义为:最后的像I’对眼睛所张之角与物体对裸眼所张的角之比值。这比值可表为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比,其推理方式如下。上图 中,通过物镜第一焦点F1,并通过目镜第二焦点F2’的光线,用粗线画出以示强调。物体(未画出)对物镜所张的角是u,他对裸眼所张的角度也是这个值。此 外,由於观察者的眼睛在焦点F2’右侧不远处,所以最后的像对眼睛所张的角等於u’。ab与cd这两段距离显然相等,并等於像I的高度y’。由於u与u’ 都很小,可以用它们的正切值代替它们(u=tanu)。由F1ab与F2’cd两个直角三角形可得

因此,

於是,望远镜角放大率等於物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之商。负号显示所成的像是倒像。

2. 双筒望远镜

若这望远镜是用来做天文观测的,那麼倒像并非缺点;可是我们希望望远镜能形成正立的像。稜镜双筒望远镜(prism binocular)可以达成这目的,下图显示其剖视图,其中的物镜与目镜之间,有一对45°-45°-90°全反射稜镜。在稜镜斜面上发生的四次反射, 把像倒过来,而成为正立像。

3. 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里,一凹面镜代替透镜作为物镜,如下图所示。这种装置在大型望远镜方面,有许多理论上及实际上的优点。反射面镜根本不会有色像差,而 且消除它的球面像差比消除透镜的要容易多。镜面不须采用透明材料,而且反射镜可以做的比透镜坚固,因为透镜只能由边缘支持。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之镜 面直径超过5公尺。由於像形成於入射光线所经区域的一部份,所以只有把

入射光束的一部份挡掉,才能用目镜直接观看这个像;只有最大的望远镜才适於这麼做 (否则光量太弱)。图(b)及(c)显示别的装置法,它们是用反射面镜把像向侧方,或是经由原镜上的小孔反射出去。

4. 鉴别率 (resolution)

照相机镜头的鉴别率可定义为:像的每1 cm中,勉强可变认为分开的线之线数。假设某镜头之焦距为50 cm,鉴别率为100 条线/cm。则100 m外一物体上的分开2 cm的线条仍能辨识!

材料: 大凸透镜(物镜)、小凸透镜(目镜)、手电筒、厚纸板、胶水、尺等

步骤一: 将大凸透镜(物镜)固定,在透镜后方放置一纸片,以手电筒照射透镜,移动纸片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二: 重复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换成小凸透镜(目镜),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三: 设计一可变焦之望远镜。

步骤四: 以自制之望远镜观看尺之最小格线(0.1 cm),移动尺与望远镜间之距离,观察最远可辨识尺之格线的距离。

-----------------------------------------------------

两只刚好能互相套进的纸板筒;一块焦距为50厘米的眼镜片;一块焦距为2厘米的大倍数放大镜;若干木头、铅丝、浆糊或胶水;灰暗色黑漆以及纸板。 实验过程: 1.将两只纸板筒内壁涂成暗黑色。

2.用上焦距为50厘米的透镜当物镜,用焦距为2厘米的放大镜当目镜。 3.在一只纸筒上,用胶水粘贴上两个纸板圈(可用铅丝作圈),把大透镜装在这纸板圈上。 4.把目镜装在有孔的木线轴上,并使两块透镜装有同一轴上,且使镜面垂直于筒壁。 5.如果手巧,你还可以做个支架,固定望远镜。

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2009-12-14 00:19

制作材料:100度老花镜(100度的老花镜焦距是100CM、200度的老花镜焦距是50CM,到眼镜店就可以买到)、纸筒(如果要有塑料或者金属的也行)、目镜(可以用放大镜代替,目镜的直径要小点,找眼镜店的打磨一下)

将所有镜片都搞定了,制作一个100CM长的纸筒,在一端放上主镜100度的老花镜,再在另一端放上目镜,自己找东西固定住。

使用时只要来回伸缩目镜就行了。

主镜的直径愈大,收集的光就愈多,就是可以看到暗暗的星星。

其它方法:

材料: 大凸透镜(物镜)、小凸透镜(目镜)、手电筒、厚纸板、胶水、尺等 步骤一: 将大凸透镜(物镜)固定,在透镜后方放置一纸片,以手电筒照射透镜,移动纸片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二: 重复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换成小凸透镜(目镜),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三: 设计一可变焦之望远镜。

步骤四: 以自制之望远镜观看尺之最小格线(0.1 cm),移动尺与望远镜间之距离,观察最远可辨识尺之格线的距离。

-----------------------------------------------------------------------------

普物实验-望远镜制作

原理回顾

1. 折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实质上与显微镜一样。二者都是由目镜观看物镜所造成的像。它们的差别是:望远镜是用来看长距离的大物体,而显微镜是用以观看眼前的小物体。

下图说明天文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物镜使物体O行成缩小的实像I。I’是I经由目镜所造成的虚像。与显微镜的情况相同,I’可以呈现於眼睛之近点 与远点间的任一位置上。实际上,望远镜所观看的物体离仪器非常远,所以它造成的像I之位置几乎就在物镜的第二焦点上。此外,若I’这个像在无穷远处,则I 位於目镜的第一焦点。因此,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亦即望远镜的镜筒长度)便等於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望远镜的角放大率之定义为:最后的像I’对眼睛所张之角与物体对裸眼所张的角之比值。这比值可表为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比,其推理方式如下。上图 中,通过物镜第一焦点F1,并通过目镜第二焦点F2’的光线,用粗线画出以示强调。物体(未画出)对物镜所张的角是u,他对裸眼所张的角度也是这个值。此 外,由於观察者的眼睛在焦点F2’右侧不远处,所以最后的像对眼睛所张的角等於u’。ab与cd这两段距离显然相等,并等於像I的高度y’。由於u与u’ 都很小,可以用它们的正切值代替它们(u=tanu)。由F1ab与F2’cd两个直角三角形可得

因此,

於是,望远镜角放大率等於物镜焦距除以目镜焦距之商。负号显示所成的像是倒像。

2. 双筒望远镜

若这望远镜是用来做天文观测的,那麼倒像并非缺点;可是我们希望望远镜能形成正立的像。稜镜双筒望远镜(prism binocular)可以达成这目的,下图显示其剖视图,其中的物镜与目镜之间,有一对45°-45°-90°全反射稜镜。在稜镜斜面上发生的四次反射, 把像倒过来,而成为正立像。

3. 反射式望远镜

反射式望远镜里,一凹面镜代替透镜作为物镜,如下图所示。这种装置在大型望远镜方面,有许多理论上及实际上的优点。反射面镜根本不会有色像差,而 且消除它的球面像差比消除透镜的要容易多。镜面不须采用透明材料,而且反射镜可以做的比透镜坚固,因为透镜只能由边缘支持。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之镜 面直径超过5公尺。由於像形成於入射光线所经区域的一部份,所以只有把

入射光束的一部份挡掉,才能用目镜直接观看这个像;只有最大的望远镜才适於这麼做 (否则光量太弱)。图(b)及(c)显示别的装置法,它们是用反射面镜把像向侧方,或是经由原镜上的小孔反射出去。

4. 鉴别率 (resolution)

照相机镜头的鉴别率可定义为:像的每1 cm中,勉强可变认为分开的线之线数。假设某镜头之焦距为50 cm,鉴别率为100 条线/cm。则100 m外一物体上的分开2 cm的线条仍能辨识!

材料: 大凸透镜(物镜)、小凸透镜(目镜)、手电筒、厚纸板、胶水、尺等

步骤一: 将大凸透镜(物镜)固定,在透镜后方放置一纸片,以手电筒照射透镜,移动纸片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二: 重复步骤一,将大凸透镜(物镜)换成小凸透镜(目镜),观测透镜焦点。

步骤三: 设计一可变焦之望远镜。

步骤四: 以自制之望远镜观看尺之最小格线(0.1 cm),移动尺与望远镜间之距离,观察最远可辨识尺之格线的距离。

-----------------------------------------------------

两只刚好能互相套进的纸板筒;一块焦距为50厘米的眼镜片;一块焦距为2厘米的大倍数放大镜;若干木头、铅丝、浆糊或胶水;灰暗色黑漆以及纸板。 实验过程: 1.将两只纸板筒内壁涂成暗黑色。

2.用上焦距为50厘米的透镜当物镜,用焦距为2厘米的放大镜当目镜。 3.在一只纸筒上,用胶水粘贴上两个纸板圈(可用铅丝作圈),把大透镜装在这纸板圈上。 4.把目镜装在有孔的木线轴上,并使两块透镜装有同一轴上,且使镜面垂直于筒壁。 5.如果手巧,你还可以做个支架,固定望远镜。


相关内容

  • 物理第二课堂计划
  • 第二课堂活动初计划 一.科技小制作 学生分成小组制作4个关于平面镜反射的教具--神奇的存钱罐.简易潜望镜.魔术小盒子和光的反射激光演示仪.简易望远镜.必要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面镜反射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需学校提供的材料:凸透镜(F=50cm),凹透镜(f=100cm) ...

  • [显微镜和望远镜]制作简易望远镜
  • 制作简易望远镜 实验目的: 1.认识透镜的作用,初步了解望远镜的结构. 2.用简易望远镜观察物体,了解望远镜的作用. 实验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目镜的焦距小,物镜的焦距大.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实验器材: 大凸透 ...

  • 依托天文美育激发高中生认知内驱力的策略浅探
  • 摘要:认知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直接决定了学习是否能够有效进行.依托南菁天文美育课程的实施,通过对"司空见惯"的日出方位问题进行真相深究.对天文望远镜使用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对简易日晷的制作和使用进行活动探究,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天文之美,享受学习研讨之乐,提升认知内驱力. ...

  • 科普教育活动方案
  • 科普教育活动方案 〖主题〗简易望远镜的制作 〖目标〗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特性。 3、了解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4、能独立制作简易望远镜。 〖对象〗初一学生 〖时间〗xx年3月26日下午3:55—4:40 〖地点〗初一(2)教室 〖准备〗1、 ...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 1-1.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 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正确的使用方法: ⑴眼.物不动而镜动. ⑵眼.镜不动而物动. 2.放大镜下的新发 ...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简答题总复习 简答题: 1. 请你写一写放大镜下的昆虫有哪些秘密?(5年1考) 答:(1)昆虫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3)昆虫的耳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4)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生的 ...

  • 炮兵如何目测距离?
  • 炮兵如何目测距离?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 ...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 ...

  •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 安塞县中学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综合课题 1.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 2.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3.诗.书.曲.画中的物理知识 4.成语中的物理哲理 5.生活中的物理 6."整体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7.<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题型解析 8.物理题中隐含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