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工作细则

附件二

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基础和前沿研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按照“千人计划”的部署,围绕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需要,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重点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引进5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

第三条 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国家重点学科的人才引进工作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教育部、科技部等牵头组织单位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分别组织制定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才目录、年度引才计划;

(二)组织专家评审,提出引进人才建议名单;

(三)协调落实引进人才的项目、经费和配套条件。

第五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是本领域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引才标准与程序

第六条 本领域引进的人才除应符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

(二)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达成初步意向后,在5个工作日内准备人才引进申报书,分别向教育部、科技部申报。

第八条 教育部会同中科院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重点学科拟引进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组织专家对重点实验室拟引进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引进人选建议和综合评审意见,报专项办。

第九条 专项办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审批手续。用人单位根据批复,在30个工作日内与引进人才签署工作合同(协议),协助办理有关手续,保证引进人才如期到岗工作。

第四章 事业平台与条件保障

第十条 牵头组织单位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通过财政资金,对引进人才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引进人才匹配专项支持经费。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可聘任引进人才担任重点学科首席教授或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聘任其担任学校、院(系、所)、实验室等领导职务。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根据有关特殊政策的规定,结合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为引进人才提供必需的办公和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启动经费,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并为其团队成员提供工作岗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的引才工作,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会同中科院等单位参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及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附件二

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基础和前沿研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按照“千人计划”的部署,围绕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需要,从2008年开始,用5-10年,重点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引进5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

第三条 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国家重点学科的人才引进工作由教育部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人才引进工作由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教育部、科技部等牵头组织单位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分别组织制定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引才目录、年度引才计划;

(二)组织专家评审,提出引进人才建议名单;

(三)协调落实引进人才的项目、经费和配套条件。

第五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是本领域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人才引进的具体工作。

第三章 引才标准与程序

第六条 本领域引进的人才除应符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

(二)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拟引进人选进行接洽,达成初步意向后,在5个工作日内准备人才引进申报书,分别向教育部、科技部申报。

第八条 教育部会同中科院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重点学科拟引进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组织专家对重点实验室拟引进人选进行评审和遴选,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引进人选建议和综合评审意见,报专项办。

第九条 专项办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审批手续。用人单位根据批复,在30个工作日内与引进人才签署工作合同(协议),协助办理有关手续,保证引进人才如期到岗工作。

第四章 事业平台与条件保障

第十条 牵头组织单位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通过财政资金,对引进人才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引进人才匹配专项支持经费。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可聘任引进人才担任重点学科首席教授或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聘任其担任学校、院(系、所)、实验室等领导职务。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根据有关特殊政策的规定,结合引进人才的具体情况,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机制,为引进人才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为引进人才提供必需的办公和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启动经费,在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重大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并为其团队成员提供工作岗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依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的引才工作,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会同中科院等单位参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及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相关内容

  • 大连市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实施细则
  • 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支持高层次人才在连开展创新性研究,根据<大连市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支持政策: (一)顶尖及领军人才.每年支持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强创新能力.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20名左右,给予连续2年.每年20 ...

  • 领导在科技工作会上的讲话
  • 各位领导,同志们: xx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传达xx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xx年全省科技工作.和段琪副省长将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做工作 ...

  • 在科技工作会上的领导讲话稿
  •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2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传达201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全省科技工作。和段琪副省长将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下面, ...

  •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送审稿)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008年4 月13日至18日,以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为组长.郑州大学宋毛平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3人,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面考察.教育部专家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高度 ...

  • 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 附件二: 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教师岗位是指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且有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是学校岗位的主体部分,在学院(部.系).研究院(中心.室)等教学和科研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设置.学校现行具有教师或研究两个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且实际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纳入教师岗位聘用管理 ...

  • 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
  • 济南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规定 济政发[2009]13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济发„2009‟5号)精神,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鼓励和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下简称高层次人 ...

  • 引进优秀人才实施细则
  • <关于加快引进优秀人才的若干 意见>的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秀人才的若干意见>(晋委发„2011‟7号),做好政策实施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人才认定 (一)申报材料 1.<晋江市优秀人才认定申请表>(附1). 2.身份证或护照. ...

  •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2011年工作要点
  •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以做好市县乡党 ...

  •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文件
  • No.0000419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文件 皖办发[2008]2号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年1月22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安徽加速崛起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安徽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