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一、

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转变过程.

结晶潜热: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放出的热量。

孕育期:当液态金属过冷至理论结晶温度以下的实际结晶温度时,晶核并末立即出生,而是经过了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出现第一批晶核。结晶开始前的这段停留时间称为孕育期。 近程有序:液态金属中微小范围内存在的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远程有序:固态晶体中存在的大范围内的原子有序排列集团。 结构起伏(相起伏) :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

晶胚:过冷液体中存在的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为晶核的尺寸较大的相起伏。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相同的形核方式。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的形核方式。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以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的液态金属处理方法。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各微观区的能量此起彼伏、变化不定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正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状况。 负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状况 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

缩孔:液态金属凝固,体积收缩,不再能填满原来铸型,如没有液态金属继续补充而出现的收缩孔洞。

二、简答:

1. 热分析曲线表征了结晶过程的哪两个重要宏观特征? 答:过冷现象、结晶潜热释放现象 2.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影响的? 答:金属的本性、纯度和冷却速度。

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3. 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 1)界面结构;2)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 4. 晶体长大机制有哪几种?

1)二维晶核长大机制;2)螺型位错长大机制;3)垂直长大机制 5、结晶过程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答:结晶是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 6、均匀形核的条件是什么?

名词:

答:①要有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②液态金属要过冷,且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③结晶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7、过冷度对形核率N 有何影响?

答:开始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超过极大值之后,形核率又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过冷度非常大时,形核率接近于零。 8、何谓非均匀形核?

答: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的形核方式。

9、影响接触角θ的因素?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促进非均匀形核?

答:晶体与固态杂质的结构(原子排列的几何状态、原子大小、原子间距等)上的相似程度。 选择晶体结构与金属晶核晶体结构相近的表面曲率大的异相质点。

三、综合应用题

1、何谓结构起伏?它与过冷度有何关系?临界晶核半径与过冷度有何关系? 答: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

结构起伏与过冷度没有关系。

临界晶核半径与过冷度的关系:过冷度增大,临界晶核半径减小。

2、晶核长大的条件是什么?过冷度对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有什么影响?

答:晶核长大的条件:1)温度,要有足够高的温度,保证原子具有足够的扩散能力;2)晶

核表面结构要能够接纳原子。

过冷度对长大方式的影响:① 粗糙界面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即可垂直长大,且长大速度大。②在很大的过冷度下,光滑界面才能以二维晶核与螺型位错方式长大,且长大速度很慢。 过冷度对长大速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长大速度先是增大,达到极大值后,又减小。

3、常温下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根据凝固理论,试述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 答: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强度和硬度则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越好。

细化晶粒的方法:

1)控制过冷度,在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范围内,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小;2)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3)振动、搅动,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进行振动或搅动,一方面是依靠从外面输入能量促使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增加。

四、书后习题

2-1 a)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 k 与其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为∆G k =证明:由均匀形核体系自由能的变化

∆G =V ∆G v +σS (1) 可知,形成半径为r k 的球状临界晶粒,自由度变化为

V

∆G v 。 2

4

∆G k =πr k 3∆G v +4πr k 2σ (2)

3

4

d (πr k 3∆G v )

d (4πr k 2σ) d (∆G ) =+对(2)进行微分处理,有

dr k dr k dr k

r ∆G 4

0=πr k 2∆G v ⨯3+4πr k σ⨯2,即σ=-k v (3)

32

将(3)代入(1),有∆G k =V ∆G v -r k ∆G v

S (4) 2

43r

因V=πr k =k S ,即3V=r k S (5)

33

3V V

将(5)代入(4),有∆G k =V ∆G v -∆G v =-∆G v

22

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试求其∆G k 和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晶核的

∆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证明:∆G =V ∆G v +σS=a3∆G v +6a 2σ

上式做微分处理,有0=3a2∆G v +12a σ,则σ=-

因此 ∆G k = a 3∆G v - 当形成球型晶核时

1

a ∆G v 4

11

a ∆G v 6a2=-a 3∆G v 42

r ∆G 4

∆G 球=πr 3∆G v +4πr 2σ,则有σ=-k v ,则

32

r ∆G 42

∆G k 球=πr k 3∆G v -4πr k 2k v =-πr k 3∆G v

323

当形成立方晶核时

∆G 立=a 3∆G v +6a 2σ,则有σ=-

∆G k 立=a k 3∆G v -6a k 2

a k ∆G v

,则 4

a k ∆G v 1

=-a k 3∆G v 42

a k ∆G v r ∆G

=-k v ,则有 421立32a ∆G v

=-a k 3∆G v ,则 a k =2r k ,代入∆G k =a k ∆G v -6a k k

42

∆G k 立=-4r k 3∆G v ,又

2

∆G k 球=-πr k 3∆G v ,所以

3

∆G k 立>∆G k 球

液态金属固定,σ值就固定不变了,所以σ=-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度?为什么?

答: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的自由度是否低于液相的自

由度,即∆G =GS -G L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1)金属的本性,金属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2)金属的纯度,金属的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固态金属熔化时会出现过热度。原因: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熔化能否发生,取决于液相自由度是否低于固相的自由度,即∆G = GL -G S

2-4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

等于三分之一表面能。不同点: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即非均匀形核的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过冷度。

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的关系?P52

答:在正温度梯度下长大,光滑界面呈锯齿状;粗糙界面呈平面;在负温度梯度下长大,一般金属和半金属的界面都呈树枝状,非金属界面呈光滑界面。

2-6 简述铸锭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性能特点?

答:形成原因:1)表层细晶区:低温模壁强烈地吸热和散热,使靠近模壁的一薄层液体产

生极大地过冷,模壁又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在此一薄层液体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晶核数目多,晶核很快彼此相遇,不能继续生长,在靠近模壁处形成一薄层很细的等轴晶粒区。2)柱状晶区:模壁温度升高导致温度梯度变得平缓;过冷度小,不能生成新晶核,但利于细晶区靠近液相的某些小晶粒长大;远离界面的液态金属过热,不能形核;垂直于模壁方向散热最快,晶体择优生长。3)中心等轴晶区:柱状晶长到一定程度后,铸锭中部开始形核长大---中部液体温度大致是均匀的,每个晶粒的成长在各方向上接近一致,形成等轴晶。

性能特点:1)表层细晶区: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2)柱状晶区:组织较致密,存在弱面,力学性能有方向性;3)中心等轴晶区:各晶粒枝杈搭接牢固,无弱面,力学性能无方向性。

2-7 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其基本原理如何?P57

答: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采取的措施:1)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采用导热性好与热

容量大的铸型材料,增大铸型的厚度,降低铸型的温度。2)提高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3)提高熔化温度。

基本原理:1)铸型冷却能力越大,越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2)提高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使温度梯度增大,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3)熔化温度越高,液态金属的过热度越大,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得越多,非均匀形核数目越少,减少了柱状晶前沿液体中的形核的可能,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

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的措施:1)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采用导热性差与热容量小的铸型材料,增大铸型的厚度,提高铸型的温度。2)降低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

3)降低熔化温度。

基本原理:1)铸型冷却能力越小,越有利于中心等轴晶的生长。2)降低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使温度梯度减小,有利于等轴晶的生长。3)熔化温度越低,液态金属的过热度越小,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得越少,非均匀形核数目越多,增加了柱状晶前沿液体中的形核的可能,有利于等轴晶的生长。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一、

结晶: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体的转变过程.

结晶潜热: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放出的热量。

孕育期:当液态金属过冷至理论结晶温度以下的实际结晶温度时,晶核并末立即出生,而是经过了一定时间后才开始出现第一批晶核。结晶开始前的这段停留时间称为孕育期。 近程有序:液态金属中微小范围内存在的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远程有序:固态晶体中存在的大范围内的原子有序排列集团。 结构起伏(相起伏) :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

晶胚:过冷液体中存在的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为晶核的尺寸较大的相起伏。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

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相同的形核方式。 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的形核方式。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以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的液态金属处理方法。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各微观区的能量此起彼伏、变化不定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正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状况。 负温度梯度:液相中的温度随至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状况 细晶强化: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 晶粒度:晶粒的大小。

缩孔:液态金属凝固,体积收缩,不再能填满原来铸型,如没有液态金属继续补充而出现的收缩孔洞。

二、简答:

1. 热分析曲线表征了结晶过程的哪两个重要宏观特征? 答:过冷现象、结晶潜热释放现象 2.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影响的? 答:金属的本性、纯度和冷却速度。

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

3. 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 1)界面结构;2)界面附近的温度分布; 4. 晶体长大机制有哪几种?

1)二维晶核长大机制;2)螺型位错长大机制;3)垂直长大机制 5、结晶过程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答:结晶是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 6、均匀形核的条件是什么?

名词:

答:①要有结构起伏与能量起伏;②液态金属要过冷,且过冷度必须大于临界过冷度;③结晶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7、过冷度对形核率N 有何影响?

答:开始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超过极大值之后,形核率又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过冷度非常大时,形核率接近于零。 8、何谓非均匀形核?

答:非均匀形核:新相优先出现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的形核方式。

9、影响接触角θ的因素?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促进非均匀形核?

答:晶体与固态杂质的结构(原子排列的几何状态、原子大小、原子间距等)上的相似程度。 选择晶体结构与金属晶核晶体结构相近的表面曲率大的异相质点。

三、综合应用题

1、何谓结构起伏?它与过冷度有何关系?临界晶核半径与过冷度有何关系? 答: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

结构起伏与过冷度没有关系。

临界晶核半径与过冷度的关系:过冷度增大,临界晶核半径减小。

2、晶核长大的条件是什么?过冷度对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有什么影响?

答:晶核长大的条件:1)温度,要有足够高的温度,保证原子具有足够的扩散能力;2)晶

核表面结构要能够接纳原子。

过冷度对长大方式的影响:① 粗糙界面在较小的过冷度下即可垂直长大,且长大速度大。②在很大的过冷度下,光滑界面才能以二维晶核与螺型位错方式长大,且长大速度很慢。 过冷度对长大速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长大速度先是增大,达到极大值后,又减小。

3、常温下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根据凝固理论,试述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 答: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强度和硬度则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越好。

细化晶粒的方法:

1)控制过冷度,在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范围内,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小;2)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3)振动、搅动,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进行振动或搅动,一方面是依靠从外面输入能量促使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增加。

四、书后习题

2-1 a)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 k 与其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为∆G k =证明:由均匀形核体系自由能的变化

∆G =V ∆G v +σS (1) 可知,形成半径为r k 的球状临界晶粒,自由度变化为

V

∆G v 。 2

4

∆G k =πr k 3∆G v +4πr k 2σ (2)

3

4

d (πr k 3∆G v )

d (4πr k 2σ) d (∆G ) =+对(2)进行微分处理,有

dr k dr k dr k

r ∆G 4

0=πr k 2∆G v ⨯3+4πr k σ⨯2,即σ=-k v (3)

32

将(3)代入(1),有∆G k =V ∆G v -r k ∆G v

S (4) 2

43r

因V=πr k =k S ,即3V=r k S (5)

33

3V V

将(5)代入(4),有∆G k =V ∆G v -∆G v =-∆G v

22

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试求其∆G k 和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晶核的

∆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证明:∆G =V ∆G v +σS=a3∆G v +6a 2σ

上式做微分处理,有0=3a2∆G v +12a σ,则σ=-

因此 ∆G k = a 3∆G v - 当形成球型晶核时

1

a ∆G v 4

11

a ∆G v 6a2=-a 3∆G v 42

r ∆G 4

∆G 球=πr 3∆G v +4πr 2σ,则有σ=-k v ,则

32

r ∆G 42

∆G k 球=πr k 3∆G v -4πr k 2k v =-πr k 3∆G v

323

当形成立方晶核时

∆G 立=a 3∆G v +6a 2σ,则有σ=-

∆G k 立=a k 3∆G v -6a k 2

a k ∆G v

,则 4

a k ∆G v 1

=-a k 3∆G v 42

a k ∆G v r ∆G

=-k v ,则有 421立32a ∆G v

=-a k 3∆G v ,则 a k =2r k ,代入∆G k =a k ∆G v -6a k k

42

∆G k 立=-4r k 3∆G v ,又

2

∆G k 球=-πr k 3∆G v ,所以

3

∆G k 立>∆G k 球

液态金属固定,σ值就固定不变了,所以σ=-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度?为什么?

答: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的自由度是否低于液相的自

由度,即∆G =GS -G L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1)金属的本性,金属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2)金属的纯度,金属的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固态金属熔化时会出现过热度。原因: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熔化能否发生,取决于液相自由度是否低于固相的自由度,即∆G = GL -G S

2-4 试比较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

等于三分之一表面能。不同点: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即非均匀形核的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过冷度。

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的关系?P52

答:在正温度梯度下长大,光滑界面呈锯齿状;粗糙界面呈平面;在负温度梯度下长大,一般金属和半金属的界面都呈树枝状,非金属界面呈光滑界面。

2-6 简述铸锭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性能特点?

答:形成原因:1)表层细晶区:低温模壁强烈地吸热和散热,使靠近模壁的一薄层液体产

生极大地过冷,模壁又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在此一薄层液体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晶核数目多,晶核很快彼此相遇,不能继续生长,在靠近模壁处形成一薄层很细的等轴晶粒区。2)柱状晶区:模壁温度升高导致温度梯度变得平缓;过冷度小,不能生成新晶核,但利于细晶区靠近液相的某些小晶粒长大;远离界面的液态金属过热,不能形核;垂直于模壁方向散热最快,晶体择优生长。3)中心等轴晶区:柱状晶长到一定程度后,铸锭中部开始形核长大---中部液体温度大致是均匀的,每个晶粒的成长在各方向上接近一致,形成等轴晶。

性能特点:1)表层细晶区: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2)柱状晶区:组织较致密,存在弱面,力学性能有方向性;3)中心等轴晶区:各晶粒枝杈搭接牢固,无弱面,力学性能无方向性。

2-7 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其基本原理如何?P57

答: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采取的措施:1)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采用导热性好与热

容量大的铸型材料,增大铸型的厚度,降低铸型的温度。2)提高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3)提高熔化温度。

基本原理:1)铸型冷却能力越大,越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2)提高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使温度梯度增大,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3)熔化温度越高,液态金属的过热度越大,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得越多,非均匀形核数目越少,减少了柱状晶前沿液体中的形核的可能,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

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的措施:1)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采用导热性差与热容量小的铸型材料,增大铸型的厚度,提高铸型的温度。2)降低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

3)降低熔化温度。

基本原理:1)铸型冷却能力越小,越有利于中心等轴晶的生长。2)降低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使温度梯度减小,有利于等轴晶的生长。3)熔化温度越低,液态金属的过热度越小,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得越少,非均匀形核数目越多,增加了柱状晶前沿液体中的形核的可能,有利于等轴晶的生长。


相关内容

  • 纯金属的结晶
  • 结晶--原子由不规则排列变为规则排列(液态→固态) 金属在固态下均属于晶体,而绝大多数金属属于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主晶格.密排六方晶格的一种.金属材料通常需要经过熔炼和铸造,要经过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也叫结晶.它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这个规律与金属材料的性能有密切的关系. 一是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过冷度 ...

  •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密排面是,致密度 为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 致密度为 , 配位数是 ,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 机械制造基础考试大纲
  • [02189]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〇八年六月 自学用书:<机械制造基础>,孙学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专科阶段的必考课.本课程是一门融机械制 ...

  • 铸造成型原理简答题
  • 1.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研究液态的金属的结构 答,间接,通过固液,固气转变后一些物理性能变化判断液态金属原子间结合状况,直接,通过液态金属的X 射线或中子线结构分析研究. 2. 怎样理解液态金属"进程有序远程无需" 答.液态金属中的原子排列在几个原子间距内,与固态原子排列基本一致, ...

  • 铸造成型原理重点知识总结
  • 第一章 1.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研究液态金属的结构? ①间接方法:通过固---液.固---气态转变后,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判断液态的原子结合情况.②直接方法:通过液态金属的X 射线或中子线的结构分析研究液体的原子排列情况. 2.如何理解液态金属的"远程无序""进程无序&qu ...

  • 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各级别理论试卷及答案A
  • 材料物理性能检验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基础理论试初级A 在规定位置填写答案,不得乱涂乱画. 2. 本试卷满分100分. 3. 本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 4. 带*号题为中级考核附加题:带#号题为高级考核附加题:其他题为通用考核必答题. 一.填空(共25分,每空1分) 1.优良的职业道德是新时期质检行业 ...

  • 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复习资料
  • 1. 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凡内部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 非晶体:凡内部原子无规则排列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内部原子的排列是否有规则: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非晶体呈各向同性. 2. 金属的晶体结构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 ...

  •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
  •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大连理工第八版) 主编:刘红超 2013-04 第一章 材料的性能 1.基本分类 使用性能:力学性能(机械性能)强度.断裂韧性):物理性能 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性.抗氧化性等). 工艺性能: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切削 ...

  •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大纲
  • 高纲05791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5791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南京工程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