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庄子的足迹

  庄子其人的放诞与超脱多源于其性情的放达和超逸,这性情又源出于他精神上的“上升的虚无主义”(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说是“虚无主义”,则说明庄子的精神之于现实人生并无直接的关联,其追求的落脚处乃在于彼岸世界的自由,因而对此岸的世界主张否定,而之所以是“上升”,则正因为对现实的否定并非一意消极,而是最终指向超越。这正如《庄子》中的许多奇谲诙诡的寓言一般,多是超越了现实日用的目光,而以一种隐喻和象征的方式热切地关注着现实、关注着人生,庄子对现实的批判随处可见:    “……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庄子・人间世》    “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庄子・则阳》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庄子・�箧》    透析这些批判的背后,终于看到庄子冷漠与愤恨冰面之下的一腔热情暗流涌动,这股热情赋予庄子以批判的勇气,更赋予庄子以坚守的力量。   这也常常使得后世无法直接将其思想中的神髓应用于现实人生,不似儒家积极用世的热忱一般,一念一行,当下就要倾注进现实中去。于是,以老庄为主的道家精神在与随后在中国政治主流中逐渐确立起来的儒家文化的并行之中并未方轨,甚至于悄悄隐没。与道家(主要是庄子)的精神正相反,儒家精神的最用力处是现实人生;其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亦是现实人生。对政治而言,现实人生是其存在合理性的落脚处,其所依托的、所干预的完全在于现实。所以政治大厦的建筑必以此为核心选拔人才,是以中国千余年来的人才选拔之关键几乎全落在了儒家经典中,而传统知识分子生命的精神构架也几乎全是从儒家经典中找到力量和材料来建构,对于道家的思想向来只是体会而很少向深处开掘,更不必说加以奉行。    老庄的思想,较之儒家和其他,是更富于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因而无论以中国自身的文化标尺还是以西方的学科尺度加以丈量,都可把老庄的思想归于哲学(严格地说是形而上学)一派。但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曾作出伟大贡献的赫赫有名的哲学家都对庄子(尤其《庄子》)提出非议,如王充。就连继承老庄衣钵的葛洪也在内,葛洪的思想是发展了老庄的本体论和生命哲学,进而加以具体化,究其学说,依然可发现葛洪是由儒而道的。庄子对于现实人生加以超越的愿念已经以表意的方式理性化地固定下来,其最终落脚在彼方,这一点颇似西方基督教的理性精神一般,将审判与救赎置于天国之中,而其所谓天国,正是我们所说的彼岸世界。葛洪从老庄的精神中找到了一种生命力量,期望在现实此岸中固定下来,这固然不排除晋代士人服药求仙的风气之影响,然而这种期望却更多地因为老庄对于彼岸世界的宏大图景,一种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渴望以炼服丹药等一系列现实中可操作的动作中进行实践。如此看来,葛洪的用力处仍是现实人生。在现实中把握庄子的精神已经有所偏离;于现实中操作老庄的宏大图景更与庄子相去甚远。    我想这也正解释了庄子及其承载的精神之去向。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庄子的艺术精神几乎完全地灌注进中国传统绘画(也包括某些书法作品)的艺术精神中去了。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为得心应手也是最为充分展示风力的手法。墨晕浓淡、点染烘托、虚实相生、隐喻等等,都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庄子》中讲“道”,只是这个道并非儒家所苦苦追求的现实济世的伦理道德,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物各自适的状态,也正因此,庄子常常以“真”来解释他的“道”。梓庆削木成�也好,庖丁解牛也好,技工和匠人所养成的所依赖的“道”,细看来都是某种“真”。梓庆是由削刻作品的奇异所显现的内心“外滑消”(意为涤除外物的侵扰而心内澄明)之真;庖丁是由解牛的技艺而显现出的随顺自然天性之真。而这种“真”正是由艺而道的结果。    所以,庄子的精神正是这样折射进现实人生,以艺术的(美的)方式展现出来,在现实中也必须以艺术的(美的)方式去把握,我想,这正是庄子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   编辑/林青雨

  庄子其人的放诞与超脱多源于其性情的放达和超逸,这性情又源出于他精神上的“上升的虚无主义”(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说是“虚无主义”,则说明庄子的精神之于现实人生并无直接的关联,其追求的落脚处乃在于彼岸世界的自由,因而对此岸的世界主张否定,而之所以是“上升”,则正因为对现实的否定并非一意消极,而是最终指向超越。这正如《庄子》中的许多奇谲诙诡的寓言一般,多是超越了现实日用的目光,而以一种隐喻和象征的方式热切地关注着现实、关注着人生,庄子对现实的批判随处可见:    “……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庄子・人间世》    “民知力竭,则以伪继之,日出多伪,士民安取不伪!”――《庄子・则阳》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庄子・�箧》    透析这些批判的背后,终于看到庄子冷漠与愤恨冰面之下的一腔热情暗流涌动,这股热情赋予庄子以批判的勇气,更赋予庄子以坚守的力量。   这也常常使得后世无法直接将其思想中的神髓应用于现实人生,不似儒家积极用世的热忱一般,一念一行,当下就要倾注进现实中去。于是,以老庄为主的道家精神在与随后在中国政治主流中逐渐确立起来的儒家文化的并行之中并未方轨,甚至于悄悄隐没。与道家(主要是庄子)的精神正相反,儒家精神的最用力处是现实人生;其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亦是现实人生。对政治而言,现实人生是其存在合理性的落脚处,其所依托的、所干预的完全在于现实。所以政治大厦的建筑必以此为核心选拔人才,是以中国千余年来的人才选拔之关键几乎全落在了儒家经典中,而传统知识分子生命的精神构架也几乎全是从儒家经典中找到力量和材料来建构,对于道家的思想向来只是体会而很少向深处开掘,更不必说加以奉行。    老庄的思想,较之儒家和其他,是更富于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因而无论以中国自身的文化标尺还是以西方的学科尺度加以丈量,都可把老庄的思想归于哲学(严格地说是形而上学)一派。但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曾作出伟大贡献的赫赫有名的哲学家都对庄子(尤其《庄子》)提出非议,如王充。就连继承老庄衣钵的葛洪也在内,葛洪的思想是发展了老庄的本体论和生命哲学,进而加以具体化,究其学说,依然可发现葛洪是由儒而道的。庄子对于现实人生加以超越的愿念已经以表意的方式理性化地固定下来,其最终落脚在彼方,这一点颇似西方基督教的理性精神一般,将审判与救赎置于天国之中,而其所谓天国,正是我们所说的彼岸世界。葛洪从老庄的精神中找到了一种生命力量,期望在现实此岸中固定下来,这固然不排除晋代士人服药求仙的风气之影响,然而这种期望却更多地因为老庄对于彼岸世界的宏大图景,一种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渴望以炼服丹药等一系列现实中可操作的动作中进行实践。如此看来,葛洪的用力处仍是现实人生。在现实中把握庄子的精神已经有所偏离;于现实中操作老庄的宏大图景更与庄子相去甚远。    我想这也正解释了庄子及其承载的精神之去向。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庄子的艺术精神几乎完全地灌注进中国传统绘画(也包括某些书法作品)的艺术精神中去了。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为得心应手也是最为充分展示风力的手法。墨晕浓淡、点染烘托、虚实相生、隐喻等等,都扩大了作品的表现力。《庄子》中讲“道”,只是这个道并非儒家所苦苦追求的现实济世的伦理道德,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物各自适的状态,也正因此,庄子常常以“真”来解释他的“道”。梓庆削木成�也好,庖丁解牛也好,技工和匠人所养成的所依赖的“道”,细看来都是某种“真”。梓庆是由削刻作品的奇异所显现的内心“外滑消”(意为涤除外物的侵扰而心内澄明)之真;庖丁是由解牛的技艺而显现出的随顺自然天性之真。而这种“真”正是由艺而道的结果。    所以,庄子的精神正是这样折射进现实人生,以艺术的(美的)方式展现出来,在现实中也必须以艺术的(美的)方式去把握,我想,这正是庄子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   编辑/林青雨


相关内容

  • 庄子理想人格
  • 庄子理想人格中的科学精神 摘 要: 庄子理想人格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遵循规律的理性意识: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物我为一的高超视域:身重于物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庄子:理想人格:科学精神 庄子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思路直接承自于老子.老子将完美的人性比喻成&quo ...

  • 犁耙是农耕的一种符号
  • 犁耙是农耕的一种符号 孙本召 (1)住在乡下,和植物走得最近.因而,勤劳的庄户人变戏法似的用木料制作了许多精致的农具,以此来丰饶自己的凡间生活. (2)偏僻的墙角里,独具内涵.这里没有什么风景,但足可以浏览到历史的影像,这是一种尘封起来的某种香醇的记忆,老酒一般.细数每家的院落,悬挂的弯镰,突兀的铁 ...

  • 道论之下_庄子的自然观与语言观
  • 第25卷第8期2009年8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 Q I U TE ACHERS COLLEGE Vol . 25 No . 8 August . 2009 道论之下:庄子的自然观与语言观 靳 瑞 (河南省社科院, 河南) 摘 要:, .在发掘道性的过 程中, , .走 ...

  • 试析中国古代文论中对_语言边界_的认识_禹勇
  •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 试析中国古代文论中对"语言边界"的认识 禹勇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我国古代学者不断地在本土语境内部探寻汉语言文学表达的界限,无论是先秦两汉时期对文学作为通识的知识形态的理解,还是到魏晋时期对文学语言场域中的"语言边界"的感知,或 ...

  • 中国哲学家表述的方式及其原因
  • 中国哲学家表述的方式及其原因 西方哲学家的哲学著作表述思想力求概念清晰.逻辑严密,而中国哲学家的哲学著作表述思想的方式与西方哲学家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对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方式及其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 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方式 中国哲学家的哲学著作表述思想的方式不像西方哲学家那样力求概念清晰. ...

  • 人文始祖伏羲出生成纪考
  • 伏羲出生成纪考 李 沣 在古代典籍中,伏羲又称伏犧.伏戏.庖犧.炮牺.密羲.太皞.太昊等.史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养牺牲以庖厨.八卦.书契.结网.庖厨,就像伏羲前辈遂人氏发明用火一样,都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文明标志,它推动了人类自身的演变和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明,因此继天而王,成为中 ...

  • 庄子齐物论
  • 庄子的齐物论思想及其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启示 [内容摘要] 庄子以道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追求物我同一.物我平等.物我和谐,着重从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别入手,超越事物的是非.彼此.成毁.贵贱.生死等界限,试图使人们在主观上消除世上的一切差别和对立,实现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完全契合.他提出的齐物论思想对解决当前人 ...

  • 古代汉语庄子[胠箧]翻译加详解
  • <庄子·胠箧> "胠箧"qu qie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马蹄>篇相同,但比<马蹄>更深刻,言辞也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 ...

  • 庄子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及答案)
  • 屠龙之技 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 [译文]: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