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您选对了吗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两倍多,20岁以上人群中总体患病率达到了9.7%,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200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伴随患者终生,糖尿病对人体主要的危害是其各种慢性并发症,而防止并发症发生和延缓其发展的最根本措施就是控制血糖。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降糖药种类很多,由于个体差异,糖尿病的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所以糖尿病患者对常用降糖药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有很大帮助。现在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对各种降糖药物并不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区。

为了更好地理解降糖药物的作用特点,我们首先简单回顾一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人体内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只有一种,就是胰岛素,所以糖尿病的血糖异常升高主要也是因为胰岛素的异常而来的,一方面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和分泌缺陷;一方面是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也就是常说的胰岛素抵抗。1型糖尿病的主要矛盾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所以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2型糖尿病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的分泌缺陷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主要分为基础分泌和餐时的大剂量分泌。基础分泌就是人体在不进餐的情况下,胰岛细胞维持着一种持续的小剂量的胰岛素分泌,和体内其他升血糖激素一起协同作用,把基础血糖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空腹血糖的来源主要是肝脏通过糖异生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当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他升糖激素分泌较多时,就会引起基础血糖或空腹血糖升高。进餐后,由于葡萄糖的刺激,胰岛细胞就有一个大剂量的分泌,而这个大剂量分泌的高峰出现在进餐后的10~30分钟,在2~3小时后逐渐降至基础水平,当体内胰岛素出现分泌延迟和总量不足时,就会引起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而分泌的延迟又使胰岛素在餐后2~3小时不能降到基础水平从而引起下一次餐前的低血糖。

正是基于上述机理,各种降糖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针对高血糖的各个环节来发挥降糖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和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包括双胍类、格列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这类药物共同的特点是:

①单独使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反复出现低血糖会诱发心血管事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危及生命,会使一个患者长期的理想的血糖控制所带来的获益毁于一旦。

②这类药物之间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和促分泌的药物或胰岛素联合使用。

③可以用于糖尿病的各个阶段(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除外)。

④都可以在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治疗,延缓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转化的时间。下面先详细介绍这一类药物。

1. 双胍类

目前最常用的就是二甲双胍,一般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的首选,特别是伴肥胖、超重患者,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对降低空腹血糖作用明显。同时可以抑制食欲,是降糖药物中可以减轻体重的为数不多的药物之一。

 主要副作用是可逆性的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可以小剂量起步,250毫克,一天2次,餐中或餐后服用,或使用肠溶片、缓释片可明显减少胃肠不适。逐渐加量,可逐渐加至500毫克,每日2~3次,或850毫克每日2次,一天最大剂量不要超过2000毫克。

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乳酸性酸中毒,虽然这一并发症的死亡率很高,但其发生率也很低,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年发生率不到十万分之一,并且多出现在有二甲双胍禁忌的患者,以往常用的苯乙双胍(降糖灵)相对较多,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停用。

很多患者担心二甲双胍会损害肾功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二甲双胍本身不会损害肾功能,只是它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如果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药物的蓄积而导致乳酸增高。

禁忌症:

①有肝、肾功能损害者;

②处于低氧状态的患者,如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周围血管病变者;

③有慢性严重胃肠道疾病者和酗酒者;

④全身状况差,有严重营养不良和消瘦者等。

在某些情况下需禁食的外科手术、全身麻醉及使用含碘造影剂放射检查前,应停药48小时。年龄不是考虑是否停药的因素,只要没有禁忌证,老年人也可有效而安全使用。

2.α-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药物有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等,服药方法应在进餐前服用,或与第一口食物一起嚼服。作用机制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从而使餐后血糖上升时间延迟和幅度减低,同时还使血糖高峰后的低谷变得不明显,这样还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简单地讲,就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速度减慢与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延迟相适应,从而降低血糖。所以这类药物主要是降低餐后的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不过大多可随持续用药而缓解。拜唐苹几乎不吸收入血液循环,故无全身副作用,但如果剂量过大,如300毫克,一天三次,也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禁忌症:患有明显的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肠功能紊乱者;肠道器质性病变者如有严重疝气、肠梗阻等患者。

拜糖平和其他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时如发生低血糖,应服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因为用蔗糖或一般甜食不能使血糖迅速升高。

3.格列酮类

主要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吡格列酮(艾可拓、瑞彤)等,每日一次服药,一次1~2片。作用机制是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能够延缓胰岛细胞功能的衰退。

但近几年来由于对罗格列酮增加心血管风险的争议,引发了广大糖尿病患者及一些临床医师对罗格列酮应用的担忧。但随后的临床证据显示,合理应用罗格列酮,可避免或减少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罗格列酮的副作用主要是增加水钠潴留,从而导致心衰的加重,另外这类药物还可增加骨折风险,所以目前临床的使用原则是已有心衰患者不使用格列酮药物,对于水肿明显、有肾脏病变、老年患者、病程久者、应用胰岛素或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不宜使用。因此该类药物的使用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两倍多,20岁以上人群中总体患病率达到了9.7%,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200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伴随患者终生,糖尿病对人体主要的危害是其各种慢性并发症,而防止并发症发生和延缓其发展的最根本措施就是控制血糖。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降糖药种类很多,由于个体差异,糖尿病的治疗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所以糖尿病患者对常用降糖药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有很大帮助。现在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对各种降糖药物并不了解,甚至存在很多误区。

为了更好地理解降糖药物的作用特点,我们首先简单回顾一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特征

人体内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只有一种,就是胰岛素,所以糖尿病的血糖异常升高主要也是因为胰岛素的异常而来的,一方面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和分泌缺陷;一方面是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也就是常说的胰岛素抵抗。1型糖尿病的主要矛盾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所以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2型糖尿病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的分泌缺陷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主要分为基础分泌和餐时的大剂量分泌。基础分泌就是人体在不进餐的情况下,胰岛细胞维持着一种持续的小剂量的胰岛素分泌,和体内其他升血糖激素一起协同作用,把基础血糖维持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空腹血糖的来源主要是肝脏通过糖异生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当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他升糖激素分泌较多时,就会引起基础血糖或空腹血糖升高。进餐后,由于葡萄糖的刺激,胰岛细胞就有一个大剂量的分泌,而这个大剂量分泌的高峰出现在进餐后的10~30分钟,在2~3小时后逐渐降至基础水平,当体内胰岛素出现分泌延迟和总量不足时,就会引起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而分泌的延迟又使胰岛素在餐后2~3小时不能降到基础水平从而引起下一次餐前的低血糖。

正是基于上述机理,各种降糖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针对高血糖的各个环节来发挥降糖作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和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包括双胍类、格列酮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这类药物共同的特点是:

①单独使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反复出现低血糖会诱发心血管事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危及生命,会使一个患者长期的理想的血糖控制所带来的获益毁于一旦。

②这类药物之间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和促分泌的药物或胰岛素联合使用。

③可以用于糖尿病的各个阶段(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除外)。

④都可以在糖尿病前期进行干预治疗,延缓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转化的时间。下面先详细介绍这一类药物。

1. 双胍类

目前最常用的就是二甲双胍,一般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的首选,特别是伴肥胖、超重患者,主要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对降低空腹血糖作用明显。同时可以抑制食欲,是降糖药物中可以减轻体重的为数不多的药物之一。

 主要副作用是可逆性的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可以小剂量起步,250毫克,一天2次,餐中或餐后服用,或使用肠溶片、缓释片可明显减少胃肠不适。逐渐加量,可逐渐加至500毫克,每日2~3次,或850毫克每日2次,一天最大剂量不要超过2000毫克。

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乳酸性酸中毒,虽然这一并发症的死亡率很高,但其发生率也很低,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年发生率不到十万分之一,并且多出现在有二甲双胍禁忌的患者,以往常用的苯乙双胍(降糖灵)相对较多,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停用。

很多患者担心二甲双胍会损害肾功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二甲双胍本身不会损害肾功能,只是它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如果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药物的蓄积而导致乳酸增高。

禁忌症:

①有肝、肾功能损害者;

②处于低氧状态的患者,如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周围血管病变者;

③有慢性严重胃肠道疾病者和酗酒者;

④全身状况差,有严重营养不良和消瘦者等。

在某些情况下需禁食的外科手术、全身麻醉及使用含碘造影剂放射检查前,应停药48小时。年龄不是考虑是否停药的因素,只要没有禁忌证,老年人也可有效而安全使用。

2.α-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药物有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等,服药方法应在进餐前服用,或与第一口食物一起嚼服。作用机制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从而使餐后血糖上升时间延迟和幅度减低,同时还使血糖高峰后的低谷变得不明显,这样还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简单地讲,就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速度减慢与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延迟相适应,从而降低血糖。所以这类药物主要是降低餐后的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腹胀、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不过大多可随持续用药而缓解。拜唐苹几乎不吸收入血液循环,故无全身副作用,但如果剂量过大,如300毫克,一天三次,也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禁忌症:患有明显的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肠功能紊乱者;肠道器质性病变者如有严重疝气、肠梗阻等患者。

拜糖平和其他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时如发生低血糖,应服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因为用蔗糖或一般甜食不能使血糖迅速升高。

3.格列酮类

主要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吡格列酮(艾可拓、瑞彤)等,每日一次服药,一次1~2片。作用机制是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能够延缓胰岛细胞功能的衰退。

但近几年来由于对罗格列酮增加心血管风险的争议,引发了广大糖尿病患者及一些临床医师对罗格列酮应用的担忧。但随后的临床证据显示,合理应用罗格列酮,可避免或减少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罗格列酮的副作用主要是增加水钠潴留,从而导致心衰的加重,另外这类药物还可增加骨折风险,所以目前临床的使用原则是已有心衰患者不使用格列酮药物,对于水肿明显、有肾脏病变、老年患者、病程久者、应用胰岛素或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不宜使用。因此该类药物的使用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相关内容

  • 西南司法鉴定所
  • 对四川西南司法鉴定中心 鉴定意见书之质疑 带着沉痛的心情看完“川西南鉴[20xx年9月3日,徐开富在德阳旌涪医院治疗糖尿病期间出现右上腹疼痛,检查发现肝脏肿大,为进一步诊治遂到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以“消化性溃疡”收入院。在治疗中,病情加重,开始出现黄疸,经普三科会诊考虑“升结肠癌”,拟行手术治疗,故 ...

  • 磺脲类降糖药_想说爱你不容易_
  • 474糖尿病临床 2014年10月 第8卷 第10期 Diabetes World,Oct 2014,Vol 8, No.10 doi:10.3969/j.issn.1672-7851.2014.09.015 临床综述 磺脲类降糖药,想说爱你不容易 源自不良反应的发现史 磺脲类药物是降糖药物史上第一 ...

  •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类
  •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类 下面就将种种口服降糖药的死守特点及用法先容如下,供糖尿病患者选用时参考: 一.磺脲类药物 治疗下场:大大都Ⅱ型糖尿病患者起头应用时有效,空肚及餐后血糖可低落,糖化血红蛋白可降落 1%-2%,跟着疗程的延迟,下场渐差.5年后,约折半患者还能贯串毗邻对劲的血糖节制. 副浸染:最主要 ...

  • 糖尿病的用药原则
  • 糖尿病的用药原则 2008-12-15 9:55 [大 中 小] 目前运用于临床的口服降糖药有多种,其服药时间.漏服药物后的处理方法都不同,治疗方案一旦经医生拟定后,就应长期严格坚持. 一些患者服用降糖药很随意,有的想什么时候服就什么时候服,有的觉得漏服一两次降糖药没关系,还有些患者漏服药物后,想当 ...

  •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特点
  • .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特点 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及适量运动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便需要服用降糖药.药物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必须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药物的种类颇多,糖尿病患者不要擅自选购.使用药物,一定要遵守医嘱,通过科学的配伍,定时定量地服用,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以减少或避免不 ...

  • INTENSE研究: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 INTENSE健康经济学问卷调查在全国9个城市75家医院开展,对象为仅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内容包括患者的药物使用.并发症患者.生命质量和医疗费用情况.目前已有3篇基于INTENSE健康经济学研究的文章显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疾病负担沉重. 中国 ...

  •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 众所周知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疾病,如果不能恰当诊治可危及母婴双方的健康.曾在宫内暴露于高血糖的新生儿,不仅出生体重过大的风险增加,还可继续发展为儿童期.成年后肥胖,同时也面临更高的糖尿病风险. 各个种族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科罗拉多州原本历来是美国肥胖率最低的州,该州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 ...

  • 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以下几大类
  • 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促胰岛素分泌剂:这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具有中等降糖作用,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糖.按其发明的前后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有甲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后者降糖作用可持续36-60小时,为降糖药中作用最长者,易引起 ...

  • 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物简介1
  • 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物简介(一) 2012-05-03 11:15:09  来源:糖友论坛/作者:  浏览: 654  字号:[小中大] (1)甲磺丁脲 欢迎访问b2b.tnbzy.com 为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物,每片0.5,每次0.5-1.0,每日2-3次.最大剂量为每日3.0.本品现已不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