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住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影响农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综合的,主要有缺乏亲情、高考压力、经济压力、家庭的忽视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加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知识普及、设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农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7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谋生。有条件的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学生留守在家或寄宿在学校就读。未成年人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不利于其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也会在心理上留下许多问题。研究表明“寄宿生与走读生相比存在更多的焦虑及抑郁倾向、人际关系问题、性格缺陷、行为和学习问题”。[1]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而西部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状况更是如此,农村高中学生的父母所接受的文化较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加之经济所迫,还要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匮乏。甚至许多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是留守儿童。到高三阶段学习压力加大,使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有研究表明“高三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和中学生常模”。[2]农村高中住宿生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校园之中,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欠缺,再加上没有能够提供心理辅导的场所和渠道,这就使许多住宿学生在感到心理压力、情绪困扰时而不知道也无处去解决。广大住宿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难以解决,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由此可见,妥善解决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二、影响农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缺乏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不仅为青少年提供物质条件,还担负着子女教育的责任。如果处于青年早期的高中生在自身身心成长、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上,家庭如果不能给予其解答和支持,就会在对自我的看法上、人际关系上出现一些偏差,不适应社会竞争。从心理方面来看,农村住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与其父母家人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一般是其父母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甚至一个学期学生才去父母打工的城市相聚一次。而且一些学生从儿童时期就与父母分离,就没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依恋[3]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一般来说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变化不大,会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此童年时期形成的依恋关系到青少年阶段继续影响其与父母的正常依恋关系以及与社会交往的发展。   2.高考压力。高考对农村学生命运的改变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西部落后地区,高考是一条为数不多的改变农村学生命运之路,也可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也使得农村学生面对高考感到更大的心理压力。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相对心理问题更多,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农村对女生的教养更严格,而女生自身对人际就比较敏感、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所以更易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另一方面是由于女生的出路比男生更少,高考对女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学习上感受到更多的压力。   3.经济压力。从学生的经济现状来看,农村住宿高中生的家庭相对来说经济状况较差。有关研究表明[4]:经济困难与心理健康呈负面相关。长期的贫穷和经济紧张会降低父母的效能感,使父母挫折沮丧感更强,易发生婚姻冲突,对子女的要求和变化不敏感。这些对青少年的环境适应有消极影响,更易使青少年变得焦虑、沮丧,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学业成就也较低。   4.学校的忽视。从学校教育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片面重视升学率,且西部落后地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乏,也使得这类学生在面对各类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关心,从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从教师的认知上看,部分教师对农村学生存有片面认识,觉得农村学生由于缺乏早期的教育、培养,没有城市学生思维反应快、知识面广,甚至缺乏礼貌,加之家长与老师联系非常少,所以对这类学生主动关注的积极性不高并且不太重视,也不愿与他们在学习和思想上多交流,这也必然导致农村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减少。   5.学生自身因素。从农村学生自身的认识方面看,许多农村住宿学生比较自卑、缺乏自信,不敢主动与老师交流,也缺乏与老师沟通的技巧,在老师面前显得焦虑、紧张、胆怯、害羞。这些也导致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充分。在社会支持方面,农村住宿学生在主观支持上欠缺,对支持的利用度不够;且在面临困难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困境,较多地运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解决问题等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这也会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总之,由于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农村住宿学生自身的因素,都使农村住宿学生在高中阶段呈现更多的心理问题。   三、对农村高中住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5]:社会支持总体及三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之间存在中等的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其中家庭和同伴、学校是对个体发展起着直接影响的微系统。特别是家庭环境质量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自信心和同伴关系。因此家庭的情感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农村住宿学生父母应提供更多的精神方面的社会支持。农村住宿高中生的家庭相对来说经济状况较差。有研究表明[6]: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经济条件较差会对其社会适应产生消极影响,也会使他们出现较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如果社会各界能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贫困家庭的家长也能够对子女采取多鼓励和适度的约束策略教育方式,会对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青少年起积极作用,使得他们较少受社会经济地位的负面影响。因此,农村住宿学生的父母应该有完整的责任意识,要定期与子女沟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表达对子女的关爱,特别是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心理的关注。   2.加强班级建设,为学生发展良好的伴群关系创造条件,培养农村高中住宿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一项关于南通市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调查研究[7]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主要源于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核心成员依次为好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以及老师。由此可见,同伴、家庭、学校是青少年最重要、最直接的社会支持来源。特别是同伴关系在其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班级建设,为学生发展良好的伴群关系创造条件;有关研究表明[8]:青少年的朋友关系对于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朋友,他们会表现得更热情、积极、富有信心和勇气,各种社会能力发展得也更好,也为日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提供了基础。   3.加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班主任心理辅导应该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情绪、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破解青春期的烦恼、重建积极的行为方式以及展现丰富的生活、精彩的生命。笔者曾在担任高三班主任期间,把心理咨询技术特别是团体游戏辅导广泛应用于班级管理当中,特别是充分利用班会课,对所带班级开展团体和个别辅导,引导其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其应对技巧的指导,学会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避免幻想、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耐挫力和应对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信、宽容、坚韧的品质,使他们能够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了耐挫能力,并能够保持乐观、平和、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进行心理教育,还可以通过共青团、学生会、心理社团等形式来进行。   4.设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因为心理教育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是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普通课程中虽然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因素和成分,但是不系统不全面,也缺乏科学性。只有开设系统的心理课程,才能利用各种教育和心理手段改进学生心理的缺陷,发扬其优势,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心理特征,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彦芳.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97-99.   [2]王小康,黄路阳,季宏,朱寿安.西部农村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3).   [3]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34-136.   [4]袁浩.经济社会地位、年龄与心理健康:一项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J].社会.2011,31(1):159-194.   [5]宋佳萌,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1357-1369.   [6]占盛丽.从个人和学校视角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1,(12):10-13.   [7]戴家隽等.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16(11):10-12.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58.

  摘要:影响农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综合的,主要有缺乏亲情、高考压力、经济压力、家庭的忽视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加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知识普及、设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农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7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谋生。有条件的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学生留守在家或寄宿在学校就读。未成年人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不利于其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也会在心理上留下许多问题。研究表明“寄宿生与走读生相比存在更多的焦虑及抑郁倾向、人际关系问题、性格缺陷、行为和学习问题”。[1]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而西部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状况更是如此,农村高中学生的父母所接受的文化较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加之经济所迫,还要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匮乏。甚至许多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是留守儿童。到高三阶段学习压力加大,使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有研究表明“高三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和中学生常模”。[2]农村高中住宿生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校园之中,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欠缺,再加上没有能够提供心理辅导的场所和渠道,这就使许多住宿学生在感到心理压力、情绪困扰时而不知道也无处去解决。广大住宿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难以解决,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由此可见,妥善解决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二、影响农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缺乏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不仅为青少年提供物质条件,还担负着子女教育的责任。如果处于青年早期的高中生在自身身心成长、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上,家庭如果不能给予其解答和支持,就会在对自我的看法上、人际关系上出现一些偏差,不适应社会竞争。从心理方面来看,农村住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与其父母家人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一般是其父母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甚至一个学期学生才去父母打工的城市相聚一次。而且一些学生从儿童时期就与父母分离,就没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依恋[3]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一般来说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变化不大,会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此童年时期形成的依恋关系到青少年阶段继续影响其与父母的正常依恋关系以及与社会交往的发展。   2.高考压力。高考对农村学生命运的改变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西部落后地区,高考是一条为数不多的改变农村学生命运之路,也可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也使得农村学生面对高考感到更大的心理压力。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相对心理问题更多,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农村对女生的教养更严格,而女生自身对人际就比较敏感、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所以更易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另一方面是由于女生的出路比男生更少,高考对女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在学习上感受到更多的压力。   3.经济压力。从学生的经济现状来看,农村住宿高中生的家庭相对来说经济状况较差。有关研究表明[4]:经济困难与心理健康呈负面相关。长期的贫穷和经济紧张会降低父母的效能感,使父母挫折沮丧感更强,易发生婚姻冲突,对子女的要求和变化不敏感。这些对青少年的环境适应有消极影响,更易使青少年变得焦虑、沮丧,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学业成就也较低。   4.学校的忽视。从学校教育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片面重视升学率,且西部落后地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乏,也使得这类学生在面对各类心理问题时,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关心,从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从教师的认知上看,部分教师对农村学生存有片面认识,觉得农村学生由于缺乏早期的教育、培养,没有城市学生思维反应快、知识面广,甚至缺乏礼貌,加之家长与老师联系非常少,所以对这类学生主动关注的积极性不高并且不太重视,也不愿与他们在学习和思想上多交流,这也必然导致农村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减少。   5.学生自身因素。从农村学生自身的认识方面看,许多农村住宿学生比较自卑、缺乏自信,不敢主动与老师交流,也缺乏与老师沟通的技巧,在老师面前显得焦虑、紧张、胆怯、害羞。这些也导致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充分。在社会支持方面,农村住宿学生在主观支持上欠缺,对支持的利用度不够;且在面临困难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困境,较多地运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解决问题等较成熟的应对方式,这也会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总之,由于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和农村住宿学生自身的因素,都使农村住宿学生在高中阶段呈现更多的心理问题。   三、对农村高中住宿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5]:社会支持总体及三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之间存在中等的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组成,其中家庭和同伴、学校是对个体发展起着直接影响的微系统。特别是家庭环境质量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自信心和同伴关系。因此家庭的情感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会影响个体的发展。农村住宿学生父母应提供更多的精神方面的社会支持。农村住宿高中生的家庭相对来说经济状况较差。有研究表明[6]: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经济条件较差会对其社会适应产生消极影响,也会使他们出现较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如果社会各界能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贫困家庭的家长也能够对子女采取多鼓励和适度的约束策略教育方式,会对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青少年起积极作用,使得他们较少受社会经济地位的负面影响。因此,农村住宿学生的父母应该有完整的责任意识,要定期与子女沟通,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表达对子女的关爱,特别是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心理的关注。   2.加强班级建设,为学生发展良好的伴群关系创造条件,培养农村高中住宿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一项关于南通市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调查研究[7]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主要源于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核心成员依次为好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以及老师。由此可见,同伴、家庭、学校是青少年最重要、最直接的社会支持来源。特别是同伴关系在其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班级建设,为学生发展良好的伴群关系创造条件;有关研究表明[8]:青少年的朋友关系对于其心理发展水平和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朋友,他们会表现得更热情、积极、富有信心和勇气,各种社会能力发展得也更好,也为日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提供了基础。   3.加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班主任心理辅导应该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探索自我、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与情绪、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境、破解青春期的烦恼、重建积极的行为方式以及展现丰富的生活、精彩的生命。笔者曾在担任高三班主任期间,把心理咨询技术特别是团体游戏辅导广泛应用于班级管理当中,特别是充分利用班会课,对所带班级开展团体和个别辅导,引导其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其应对技巧的指导,学会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避免幻想、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耐挫力和应对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信、宽容、坚韧的品质,使他们能够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了耐挫能力,并能够保持乐观、平和、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进行心理教育,还可以通过共青团、学生会、心理社团等形式来进行。   4.设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因为心理教育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是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普通课程中虽然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因素和成分,但是不系统不全面,也缺乏科学性。只有开设系统的心理课程,才能利用各种教育和心理手段改进学生心理的缺陷,发扬其优势,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心理特征,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彦芳.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97-99.   [2]王小康,黄路阳,季宏,朱寿安.西部农村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3).   [3]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34-136.   [4]袁浩.经济社会地位、年龄与心理健康:一项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J].社会.2011,31(1):159-194.   [5]宋佳萌,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1357-1369.   [6]占盛丽.从个人和学校视角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1,(12):10-13.   [7]戴家隽等.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16(11):10-12.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58.


相关内容

  • 第三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选题参考
  • 第三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选题参考 编者注:根据现有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趋势,现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发展.贴近班主任成长的更具实践价值课题,供大家选题参考.可直接选择,可改造性选择,也可自创. 1. 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2. 班主任评价中的问题及改进 3. 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 ...

  • 校内住宿生管理的现状调查及改进研究
  • 摘 要 通过对校内住宿生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更加科学合理.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内住宿生系统管理模式. 关键词 住宿生:管理模式: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 ...

  • 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学校经历了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寄宿制学校是学校布局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布局调整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在发展寄宿制学校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学校管理不完善.生活教师配备不足,素质偏低.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布局调整的 ...

  •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第一环境.家庭关系中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无形空间,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并 ...

  • 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安全教育现状与管理策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安全教育现状与管理策略 作者:谭延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63-02 目前,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 合格的"留守生"拥有综合的素质,包括生活自理,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他们会是了不起的学生,住宿的生活将是他们人生的一种历练:失败的留守生更多了自由与散漫的机会,他们会失去更多. 关键词:留守生:家庭:谈话:交流 四十二中有这样一个群体,每当华灯初上,众多学生高高兴兴地回家时,他们要 ...

  • 祁东县教育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2016-2020)
  • 祁东县"十三五"教育精准扶贫规划 (2016-2020)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十三五"期间推进精准扶 贫工作的精神,切实发挥教育在"十三五"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

  •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联校.初中.县直学校.民办学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莘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 ...

  • 教育学会工作总结
  • 武安市教育学会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工作实效性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市"和"人才兴市"战略,积极发挥学会指导.协调.服务教学的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教师素质,加强科学研究,推进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