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推陈出新

移花接木 推陈出新

作者:郭子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8期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诗歌名篇。其中有两句话尤为后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的“绿”字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绿”字的这种用法并非王安石首创。在他之前的李白就曾用过:“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巧借他人所创之词,移花接木,为自己的诗作锦上添花。该诗中的“绿”字,一方面抓住春天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时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与“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伤感心理形成对比,生动地表现了他变法失败后的矛盾心理。

移花接木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在谈到写作经验时,现代女作家叶文玲也说:“作文练习,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她举例说,在她本人的文章中曾写过这样的语句: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关于这个“嵌”字,她说:“这个„特别清醒‟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的一句。对于这一句话,绝大多数的读者都非常熟悉。该句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失意心情,以及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实,这两句的意象也并非苏东坡本人所创,而是源自李白的《把酒问月》。原句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一般来说,独自创造一个全新的意象是非常困难的,而化用前人的意象,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则是一条创作捷径。苏东坡的这两句词可以说是推陈出新的典型,它虽源自李白的诗句,但比原句更精炼、更有韵味。

其实,推陈出新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它也是科学发明的秘笈。原北大校长、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在纪念爱迪生诞辰113周年的演讲中指出:“他(爱迪生)的实验并不都是创造的,空前的。”“他的绝大多数实验与发明(他一生得到专利权的发明有1010件),都是用前人的失败与成功做出发点的。”爱迪生在介绍自己的发明经验时,曾直言不讳地说过:“每回我要发明什么东西,我总要先翻读以前的人在那个问题上做过了的工作。”“我要用从前人做过的几千次试验的资料做我的出发点,然后我来再做几千次试验。”

前几年,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经《扬子晚报》、《文汇报》、《北京青年报》、新浪网、人民网等新闻媒体的报道,曾轰动全国。那就是江苏一考生围绕“诚信”写的《赤兔之死》。在文中,作者没有使用新颖的题材,而是以大家都很熟知的三国故事为素材,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故事。作者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与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从而巧妙地表达出“真英雄必讲诚信”的新主题。作者的这种别具一格的构思深深震撼了阅卷老师,加之通篇行文使用了古白话语言,文采飞扬。因此,该文被一致评为满分。究其原因,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了移花接木、推陈出新的方法。

移花接木 推陈出新

作者:郭子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08期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诗歌名篇。其中有两句话尤为后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的“绿”字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绿”字的这种用法并非王安石首创。在他之前的李白就曾用过:“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巧借他人所创之词,移花接木,为自己的诗作锦上添花。该诗中的“绿”字,一方面抓住春天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时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与“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伤感心理形成对比,生动地表现了他变法失败后的矛盾心理。

移花接木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在谈到写作经验时,现代女作家叶文玲也说:“作文练习,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她举例说,在她本人的文章中曾写过这样的语句: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关于这个“嵌”字,她说:“这个„特别清醒‟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的一句。对于这一句话,绝大多数的读者都非常熟悉。该句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失意心情,以及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实,这两句的意象也并非苏东坡本人所创,而是源自李白的《把酒问月》。原句为:“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一般来说,独自创造一个全新的意象是非常困难的,而化用前人的意象,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则是一条创作捷径。苏东坡的这两句词可以说是推陈出新的典型,它虽源自李白的诗句,但比原句更精炼、更有韵味。

其实,推陈出新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它也是科学发明的秘笈。原北大校长、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在纪念爱迪生诞辰113周年的演讲中指出:“他(爱迪生)的实验并不都是创造的,空前的。”“他的绝大多数实验与发明(他一生得到专利权的发明有1010件),都是用前人的失败与成功做出发点的。”爱迪生在介绍自己的发明经验时,曾直言不讳地说过:“每回我要发明什么东西,我总要先翻读以前的人在那个问题上做过了的工作。”“我要用从前人做过的几千次试验的资料做我的出发点,然后我来再做几千次试验。”

前几年,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经《扬子晚报》、《文汇报》、《北京青年报》、新浪网、人民网等新闻媒体的报道,曾轰动全国。那就是江苏一考生围绕“诚信”写的《赤兔之死》。在文中,作者没有使用新颖的题材,而是以大家都很熟知的三国故事为素材,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故事。作者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与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从而巧妙地表达出“真英雄必讲诚信”的新主题。作者的这种别具一格的构思深深震撼了阅卷老师,加之通篇行文使用了古白话语言,文采飞扬。因此,该文被一致评为满分。究其原因,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了移花接木、推陈出新的方法。


相关内容

  • 辩论赛决赛新闻稿杨旭光
  • 探理性之幽?通古今之变? --祝贺统计与数学学院辩论队成功闯入通明达慧中财杯辩论赛决赛 寒冬腊月,妖风凛凛.辩论赛场,推陈出新.2013年11月27日星期三下午7:30,第九届通明达慧中财杯辩论赛半决赛第二场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金色大厅展开.比赛的辩题是高中教育应该/不应搞文理分科.本场比赛正方为经济学 ...

  • 言语常考词汇1
  • 第一组: "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主语为人. "截然相反"的"截然"一词形容界限分明,差距最大,表示完全相反,语意最重."截然不同"也是说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大相径庭&q ...

  • 行测逻辑填空经常考的词语
  •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珠联璧合 相映成趣 兼收并蓄 融会贯通 推陈出新 此消彼长 逻辑填空中易混的高频成语 1. (2013 年国考)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 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心脾的管弦乐.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 难,这种"抱团取暖 ...

  • 善用巧用古诗文 打造作文的金身 已获奖
  • 善用巧用古诗文 打造作文的金身 宿迁市沭阳国际学校 张艳玲 张晓军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强识,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 ...

  •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
  •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 一.竞赛作文需要创新思维 在赛场角逐中,有多少以"新"为特点的美文应运而生,年年岁岁,杨柳翻新枝:岁岁年年,那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新篇章,如同鲜美的硕果结满枝头,令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 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力,一种运用不同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的 ...

  • 四字词语近义词归类
  • 四字词语近义词归类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火烧眉毛(燃眉之急)不平则鸣(打抱不平)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差累黍(不爽毫发)孤掌难鸣(独木难支) 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光明正大(光明磊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不甘示弱(不甘人后)功亏一篑( ...

  • 关于书法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 李学增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经历三千多年的继承.创新的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表现出永葆青春的强大生命力.而对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怎样科学的继承与创新.创新与发展流行之间的关系.这是目前书法艺术界的突出矛盾.数千年的书法艺术的伟大生命力,其根植 ...

  • 传统文化的流失.继承和发展的实践报告
  • 传统文化的流失.继承与发展 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以便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期,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对其进行发展创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发扬者和创新者. 主要活动: 跟 ...

  • 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习作训练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习作训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 主题:有趣的童话故事 一.明确要求:从书上的动物简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也可以选其他动物,想象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编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童话故事. 二.写作指导:1.想一想自己读过的动物童话故事,回想一下故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2.选择自己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