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答案

一、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

38、( × )39、( √ )40、( √ )

二、单项选择题

1、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 )。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 )。

3、1905年清政府设立( B ),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4、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 B )。

5、―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D )。

6、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B )。

7、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D )。

8、科学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C )。

9、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 A 、)。

10、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 D )。

1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第2款强调的是( A 、)。

12、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D )。

13、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C )。

14、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D )。

15、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C )。

16、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

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 C )。‖

17、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 、)。

18、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

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B )。

1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

20、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21、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D )。

22、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B )。

23、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24、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2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

26、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 )。

27、讨论时,每组的人数一般( A 、)。

28、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A )部分。

2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 C )。

30、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31、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A )。

32、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哪条原则( D )。

33、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D )。

34、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C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35、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A )。

3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D )。

37、在学习管理方面,首先要抓好( ),其次要抓好( )。

38、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 )。

39、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C )。

40、以下评价方式中与个体内差评价不符的是( D )。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 ABD )等。

2、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 ABD )。

3、《学记》提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原则有( ABCD )。

4、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 ABCD )。

5、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CD )。

6、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 )。

7、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 ABCD )。

8、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 ABC )。

9、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ABCD )。

10、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ABC )。

11、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BCD )。

12、《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指出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BCD )。

1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 ABC )。

14、活动课程主要的优点是( ABCD )。

15、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ABCD )。

16、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 ABC )。

17、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C )。

18、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ABC )等活动。

19、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BCD )。

20、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遵循的在( AD )。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判断题

1.(×)P5

2.(√)P249

3.(√)P244

4.(×)P120

5.(√)P9

6.(√)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P111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P76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P174

1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P2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P117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P249

23.《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P161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P3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P150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P165

32.《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P27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P51-52

36.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发展的高低。(√)P176

37.学科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P174

38.卢梭是持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39.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P122

40.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与社会一般的活动和交往是完全相同的。(×)P209

二、单选题

1.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 )。

A 、天文学习

B 、技术学习

C 、儒家经学著作学习

D 、―射‖与―御‖学习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

A 、癸卯学制

B 、壬子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3.培养新教师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是(C )。P117

A 、离职培训

B 、反思性教学

C 、导师指导

D 、自我探索

4.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它们的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不同的(C )传统使它们的教育有不同的取舍。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科学技术

5.―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速度和水平方面可能各不相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 )的特点。

A 、不均衡性

B 、个别差异性

C 、稳定性

D 、可变性

6.(D )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活动来达成的。

A 、教育目的

B 、教育方针

C 、教育目标

D 、课程与教学目标

7.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关系是由(C )原则要求的。

A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 、循序渐进

D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8.为保证所有学生获得的基础学力而让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称为(C )。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9.―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在(B )中首次提出的。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D )。P3

A 、南京市

B 、北京市

C 、洛阳市

D 、成都市

11.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D )。P50

A 、科学实验

B 、社会经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12.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D )。P82

A 、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

B 、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 、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

D 、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

13.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C )。‖P101

A 、教育行政人员

B 、校长

C 、教师

D 、学生

14.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表述是(A )。P87

A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

B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

C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

D 、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

15.有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称作(A )。P122

A 、场独立

B 、场依存

C 、沉思型

D 、发散型

16.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P144

A 、(美)杜威

B 、(美)布鲁纳

C 、(英)L –斯腾豪斯

D 、(美)R –泰勒

17.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标志是(A )。P201

A 、集体主义

B 、爱国主义

C 、理想教育

D 、道德教育

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 )。P110

A 、管理学生权

B 、科研学术活动权

C 、民主管理权

D 、教育教学权

19.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C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P197

A 、思想德育

B 、政治思想

C 、思想品德

D 、政治品德

20.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人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A )。P63

A 、压力指标

B 、状态指标

C 、响应指标

D 、信息指标

21.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C )。P85

A 、理性的权威诉诸理智的说服,非理性的权威诉诸权力的压服

B 、理性的权威建立在对话、讨论、协商的基础之上,非理性的权威建立在专断独自的基础之上

C 、理性的权威排斥情感,非理性的权威依赖情感

D 、理性的权威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评,非理性的权威拒绝接受任何批评

2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C )规律。P207

A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 、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3.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 )。P136

A 、逻辑性

B 、系统性

C 、简约性

D 、实践性

24.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A )。P116

A 、班集体的培养

B 、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

C 、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

D 、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2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P137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6.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是(A )。P198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D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7.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 )。P4

A 、天文学习

B 、技术学习

C 、儒家经学学习

D 、―射‖与―御‖学习

28.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A )。P242

A 、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 、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 、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29.下列哪项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A )。P123

A 、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B 、获得公正评价权

C 、获得学金权

D 、获得申诉或诉讼权

30.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C )。P246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1.下列哪个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D )。P61

A 、童年期

B 、婴儿期

C 、乳儿期

D 、幼儿期

32.在我国汉代经馆教学中,采用由高足弟子教授其他求学者,这种教学方法称为(A )。P4

A 、转相传授

B 、导生制

C 、自我进修制

D 、合作教学

3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B )。P104

A 、间接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主体性

34.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 )。P86

A 、以道德教育为轴心

B 、强调―明人伦‖、―明礼‖

C 、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之中

D 、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

35.―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D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

的。P177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36.提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学者是(B )。P120

A 、华生

B 、班杜拉

C 、皮亚杰

D 、维果茨基

37.―教学相长‖最早出现于以下哪一部教育著作(C )。P26

A 、《论语》

B 、《师说》

C 、《学记》

D 、《大学》

38.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D )。P258

A 、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作出反应

B 、命题比较简便、比较省时

C 、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 、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39.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A )。P201

A 、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

B 、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

C 、人际关系与文明礼貌

D 、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

40.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A )。P249-250

A 、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 、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 、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三、多选题

1.相对于教会学校而言,西欧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AD )。

A 、骑士教育

B 、城市学校

C 、行会学校

D 、宫廷学校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ABCD )。P103-104

A 、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B 、对教学内容不断地重新加工

C 、对教学方法不断地重新调整

D 、教师的教育机智

3.以下哪些教育目的论属于个人本位论(ABC )。P69-71

A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 、哈耶克等人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 、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 、涂尔干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

4.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情形有(ABC )。P78

A 、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B 、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

C 、专制主义社会

D 、民主主义社会

5.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ACD )制约。

A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对德育目标的确定的要求

B 、教师的德育水平

C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

D 、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6.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BCD )。P183-186

A 、确定教学目标

B 、加工教学内容

C 、选择教学行为

D 、撰写教案

7.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该避免(ABC )。P227

A 、告状式

B 、命令式

C 、训诫式

D 、平等交流

8.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ABD )等。P5

A 、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

B 、重视学生自学

C 、课程设置繁重

D 、师生关系融洽

9.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 )。

A 、对前人的科技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 、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 、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 、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10.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有(ABCD )。P222

A 、德育内容

B 、德育目标

C 、学生年龄特点

D 、学生个性差异

1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ABCD )。P40

A 、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

B 、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C 、促进劳动力的自身再生产

D 、使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

12.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 )。P111

A 、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 、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 、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 、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13.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ABCD )。

A 、以儿童为中心

B 、其目的是促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

C 、课程组织心理化

D 、按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

14.以下符合知情意统一的教学规律的是(ABCD )。P176

A 、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活动

B 、已有的非智力因素,常表现为内驱力作用于智力活动

C 、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D 、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5.品德评价的方式有(ABCD )。P221

A 、奖励

B 、惩罚

C 、评比

D 、操行评定

16.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除《论话集注》外,还有(ACD )。P6

A 、《大学章句》

B 、《学记》

C 、《中庸章句》

D 、《孟子集注》

17.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ABCD )。P224

A 、经常性

B 、针对性

C 、多样性

D 、潜在性

18.―个人本位论‖作为一种教育历史遗产,它对当今教育的积极启发意义在于(ABC )。P81-83

A 、教育制度本身要体现出对受教育者基本人权或自由的尊重

B 、教育应面向学生开展基本人权与自由的教育

C 、教育必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D 、教育应首先满足社会或国家的需要

19.相对评价通常使用的标准分数有(AB )。P250

A 、Z 分数

B 、百分等级分数

C 、百分制分数

D 、五分制分数

20.设置综合课程的合理性或内在依据在于(ABCD )。P140

A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

B 、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C 、有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发现新知识

D 、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

一、判断题

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2.斯巴达的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3.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4.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P55

5.形式化教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P3

6.杰克逊被后人看作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P142

7.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P135

8.从内容上看,德育与智育的目标有交叉的地方。(√)

9.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P136

10.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P207

1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P261

12.必修课程的开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才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P134

13.终结性评附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P250

14.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P4

15.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榜样教育法。(√)P220

16.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P121

17.研究性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P165

18.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P116

20.在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只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P237

21.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P139

22.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P66

23.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P168

24.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P173

25.道德必须建立在理性和知识的基础之上。(√)P92

26.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P126

27.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P249

28.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完全不同于隐性课程。(×)P142

29.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包含有―美育具有完善品德的功能‖的含义。(√)P93

30.―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P3

31.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P65

32.定量评价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P248

33.过程评价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而不是等级评定。(√)P250

34.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P133

3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P15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P245

37.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P14

38.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P118

39.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P218

40.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P139

二、单选题

1.封建社会不选择技术而选择文史作为正式教育内容,这主要体现(C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科学技术

2.―儿童身心发展经历一定时间后,发展主要表现为量变,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 )特点。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稳定性

D 、可变性

3.社会本位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 )。

A 、罗素

B 、涂尔干

C 、洪堡

D 、沛–西能

4.―通过提供言语媒介之外的另一种沟通媒介来澄清观念和情感‖可视为―艺术‖这门学科的

(D )。

A 、教育目标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课程与教学目标

5.―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D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观点是由(C )提出的。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爱伦–凯

7.由已知到未知, 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属于哪一种课程组织形式?(B )

A 、横向组织

B 、纵向组织

C 、心理组织

D 、螺旋式组织

8.学校管理过程主要包括(A )。

A 、计划、执行、控制、评价

B 、计划、执行、评价、奖励

C 、计划、执行、控制、评奖

D 、计划、执行、实施、评价

9.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P9

A 、三三分段

B 、4年一贯制

C 、5年一贯制

D 、6年一贯制

10.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A )。P50

A 、60%

B 、50%

C 、40%

D 、30%

上一页1

11.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C )。P83

A 、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

B 、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 、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D 、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12.(A )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P106

A 、热爱学生

B 、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 、热爱劳动

D 、热爱教育工作

13.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B )。P29

A 、20世纪前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2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14.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C )。P173

A 、任务较简单

B 、教学进度快

C 、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

D 、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

15.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P219

A 、各科教学

B 、团队活动

C 、课外活动

D 、班主任工作

16.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哪个目标的具体内容(B )。P54

A 、态度和价值观

B 、技能

C 、知识

D 、行动

17.―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5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8.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 )。P10

A 、1949年

B 、1951年

C 、1958年

D 、1967年

19.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D )。P243

A 、班级环境布置

B 、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 、班级制度与规范

D 、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20.下列有关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P134-135

A 、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

B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

C 、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

D 、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21.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A )。P3

A 、官学

B 、私学

C 、书院

D 、私塾

22.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D )。P141-142

A 、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

B 、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C 、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

D 、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2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A )。P188

A 、导入、详述和汇总

B 、导入、分析和汇总

C 、分析、详述和总结

D 、分析、质疑和总结

24.―六艺‖中的―礼‖为(D )教育内容。P5

A 、艺术

B 、基础文化知识

C 、文字

D 、政治伦理

25.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 )。P250

A 、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

B 、课堂提问

C 、课程结业考试

D 、升学考试

26.STS 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B )。P139

A 、学科本位类

B 、社会本位类

C 、儿童本位类

D 、间接经验类

27.书院的官学化的倾向始于(B )。P4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明朝

D 、清朝

28.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期儿童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D )。P122

A 、沉思型

B 、辐合型

C 、发散型

D 、冲动型

29.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D )。P160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D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30.下列哪个哲学家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B )P57

A 、柏拉图

B 、康德

C 、亚里士多德

D 、苏格拉底

31.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 )。P24

A 、《普通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教育目的》

D 、《大教学论》

32.家庭作业的类型有(A )。P192

A 、练习型、准备型、拓展型和创造型

B 、背诵型、练习型、活动型

C 、练习型、诵读型、拓展型和创新型

D 、活动型、练习型、复习型

33.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B )。P138

A 、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

B 、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 、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与终点

D 、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

34.多元办学体制的出现,是(A )的结果。P39

A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B 、学生人数激增

C 、教育经费不足

D 、现有学校办学质量低下

35.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论述设立教育目的重要性的是(D )。P86

A 、严复

B 、龚自珍

C 、张之洞

D 、梁启超

36.以下评价方式中与个体内差评价不符的是(D )。P251

A 、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

B 、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C 、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D 、对不同个体同一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37.能够传播、整理、延续文化的是(D )。P47

A 、社会经济

B 、社会政治

C 、社会生产力

D 、教育

38.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D )。P65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教育评价

D 、教育目的

39.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或移情理解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

(A )。P248

A 、定性评价

B 、定量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40.不符合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的选项是(C )。P174-175

A 、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主要的认识任务

B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 、教学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

D 、不能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妨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多选题

1.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它们是(ACD )。

A 、外国语学堂

B 、师范学堂

C 、军事学堂

D 、技术实业学堂

2.关于教育法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P244

A 、能保证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B 、能为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C 、能规范教育领域中人的行为

D 、能调节教育机构与其外部的关系

3.活动课程的提倡者有(BC )。P137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卢梭

D 、斯宾塞

4.关于相对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 )。P250

A 、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而进行的评价

B 、又称常模参照评价

C 、相对评价通常以标准分数的形式出现

D 、百分制是相对评价常用的标准分数之一

5.学科课程的缺点是(ABCD )。

A 、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B 、学习过程的僵化

C 、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

D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

6.纸笔测验中的客观式题目主要的缺点是(ABC )。P258

A 、从应答中看不出被试答题的思路

B 、试题编制比较费时费力

C 、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D 、答题易受被试文字表达能力影响

7.美育的基本任务是(ABCD )。P90

A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与技能

B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C 、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受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力与判断力

D 、发展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基础有(AB )。P23

A 、哲学

B 、心理学

C 、伦理学

D 、政治学

9.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ABC )等活动。P169

A 、独立作业

B 、复习

C 、预习

D 、社会实践

10.以下属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者是(AB )。P69-71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涂尔干

D 、凯兴斯泰纳

11.以下属于智力活动的是(ABCD )。P176

A 、观察

B 、思维

C 、记忆

D 、想像

12.泰勒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主要的优点是(ABC )。P145

A 、逻辑清晰

B 、结构明了

C 、易于理解和把握

D 、利于师生创造性、多样性的发挥

13.以下属于教师教学辅助行为的是(ABCD )。P168

A 、激发动机

B 、教师期望

C 、课堂交流

D 、课堂管理

14.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ABC )。P108

A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学科教学法

D 、教育心理学

15.关于德育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P220-222

A 、运用说理教育法,要注意教育应有针对性,真实性和民主性

B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榜样要有真实性、先进性

C 、运用实际锻炼法要切合学生实际,有明确目的

D 、运用陶冶方法,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修养来陶冶学生的心灵

16.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ABCD )。P119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7.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C )。P250

A 、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

B 、随堂小测验

C 、布置给学生的日常作业

D 、期未考试

18.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ABCD )。P138

A 、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 、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 、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 、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19.青少年理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年龄特点,其表现是(ABC )。P200

A 、不稳定性,容易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B 、形象性,主要是具体形象的理想

C 、幻想性,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考虑不多

D 、思辩性,通过复杂的逻辑思维来建构理想

20.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遵循的在(AD )。P210

A 、基本要求

B 、基本方针

C 、基本规律

D 、基本准则

一、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

38、( × )39、( √ )40、( √ )

二、单项选择题

1、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 )。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 )。

3、1905年清政府设立( B ),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4、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 B )。

5、―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D )。

6、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B )。

7、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D )。

8、科学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C )。

9、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 A 、)。

10、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 D )。

1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第2款强调的是( A 、)。

12、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D )。

13、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C )。

14、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D )。

15、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C )。

16、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

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 C )。‖

17、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 、)。

18、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

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B )。

1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

20、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21、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D )。

22、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B )。

23、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24、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2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

26、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 )。

27、讨论时,每组的人数一般( A 、)。

28、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A )部分。

2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 C )。

30、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31、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A )。

32、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哪条原则( D )。

33、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D )。

34、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C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35、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A )。

3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D )。

37、在学习管理方面,首先要抓好( ),其次要抓好( )。

38、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 )。

39、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C )。

40、以下评价方式中与个体内差评价不符的是( D )。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 ABD )等。

2、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 ABD )。

3、《学记》提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原则有( ABCD )。

4、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 ABCD )。

5、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CD )。

6、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 )。

7、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 ABCD )。

8、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 ABC )。

9、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ABCD )。

10、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ABC )。

11、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BCD )。

12、《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指出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BCD )。

1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 ABC )。

14、活动课程主要的优点是( ABCD )。

15、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ABCD )。

16、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 ABC )。

17、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C )。

18、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ABC )等活动。

19、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BCD )。

20、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遵循的在( AD )。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一、判断题

1.(×)P5

2.(√)P249

3.(√)P244

4.(×)P120

5.(√)P9

6.(√)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P111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P76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P174

1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P2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P117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P249

23.《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P161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P3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P150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P165

32.《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P27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P51-52

36.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发展的高低。(√)P176

37.学科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P174

38.卢梭是持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39.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P122

40.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与社会一般的活动和交往是完全相同的。(×)P209

二、单选题

1.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 )。

A 、天文学习

B 、技术学习

C 、儒家经学著作学习

D 、―射‖与―御‖学习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

A 、癸卯学制

B 、壬子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3.培养新教师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是(C )。P117

A 、离职培训

B 、反思性教学

C 、导师指导

D 、自我探索

4.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它们的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不同的(C )传统使它们的教育有不同的取舍。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科学技术

5.―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速度和水平方面可能各不相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 )的特点。

A 、不均衡性

B 、个别差异性

C 、稳定性

D 、可变性

6.(D )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活动来达成的。

A 、教育目的

B 、教育方针

C 、教育目标

D 、课程与教学目标

7.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关系是由(C )原则要求的。

A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B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 、循序渐进

D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8.为保证所有学生获得的基础学力而让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称为(C )。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

9.―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是在(B )中首次提出的。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D )。P3

A 、南京市

B 、北京市

C 、洛阳市

D 、成都市

11.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D )。P50

A 、科学实验

B 、社会经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12.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D )。P82

A 、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

B 、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 、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

D 、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

13.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C )。‖P101

A 、教育行政人员

B 、校长

C 、教师

D 、学生

14.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表述是(A )。P87

A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

B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

C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

D 、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

15.有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称作(A )。P122

A 、场独立

B 、场依存

C 、沉思型

D 、发散型

16.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P144

A 、(美)杜威

B 、(美)布鲁纳

C 、(英)L –斯腾豪斯

D 、(美)R –泰勒

17.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本标志是(A )。P201

A 、集体主义

B 、爱国主义

C 、理想教育

D 、道德教育

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D )。P110

A 、管理学生权

B 、科研学术活动权

C 、民主管理权

D 、教育教学权

19.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C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P197

A 、思想德育

B 、政治思想

C 、思想品德

D 、政治品德

20.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人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A )。P63

A 、压力指标

B 、状态指标

C 、响应指标

D 、信息指标

21.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C )。P85

A 、理性的权威诉诸理智的说服,非理性的权威诉诸权力的压服

B 、理性的权威建立在对话、讨论、协商的基础之上,非理性的权威建立在专断独自的基础之上

C 、理性的权威排斥情感,非理性的权威依赖情感

D 、理性的权威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评,非理性的权威拒绝接受任何批评

2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C )规律。P207

A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 、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3.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 )。P136

A 、逻辑性

B 、系统性

C 、简约性

D 、实践性

24.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A )。P116

A 、班集体的培养

B 、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

C 、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

D 、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

2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P137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6.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是(A )。P198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D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7.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 )。P4

A 、天文学习

B 、技术学习

C 、儒家经学学习

D 、―射‖与―御‖学习

28.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A )。P242

A 、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 、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 、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29.下列哪项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A )。P123

A 、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B 、获得公正评价权

C 、获得学金权

D 、获得申诉或诉讼权

30.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C )。P246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1.下列哪个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D )。P61

A 、童年期

B 、婴儿期

C 、乳儿期

D 、幼儿期

32.在我国汉代经馆教学中,采用由高足弟子教授其他求学者,这种教学方法称为(A )。P4

A 、转相传授

B 、导生制

C 、自我进修制

D 、合作教学

3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B )。P104

A 、间接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主体性

34.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 )。P86

A 、以道德教育为轴心

B 、强调―明人伦‖、―明礼‖

C 、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之中

D 、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

35.―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D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

的。P177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36.提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学者是(B )。P120

A 、华生

B 、班杜拉

C 、皮亚杰

D 、维果茨基

37.―教学相长‖最早出现于以下哪一部教育著作(C )。P26

A 、《论语》

B 、《师说》

C 、《学记》

D 、《大学》

38.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D )。P258

A 、允许学生自由作答、自由作出反应

B 、命题比较简便、比较省时

C 、能够较好地用来检测学生高水平的认识能力,能较为清晰地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或解题过程

D 、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39.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A )。P201

A 、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

B 、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

C 、人际关系与文明礼貌

D 、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

40.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A )。P249-250

A 、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 、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 、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三、多选题

1.相对于教会学校而言,西欧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AD )。

A 、骑士教育

B 、城市学校

C 、行会学校

D 、宫廷学校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ABCD )。P103-104

A 、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B 、对教学内容不断地重新加工

C 、对教学方法不断地重新调整

D 、教师的教育机智

3.以下哪些教育目的论属于个人本位论(ABC )。P69-71

A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 、哈耶克等人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 、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 、涂尔干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

4.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情形有(ABC )。P78

A 、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B 、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

C 、专制主义社会

D 、民主主义社会

5.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ACD )制约。

A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对德育目标的确定的要求

B 、教师的德育水平

C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

D 、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6.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BCD )。P183-186

A 、确定教学目标

B 、加工教学内容

C 、选择教学行为

D 、撰写教案

7.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应该避免(ABC )。P227

A 、告状式

B 、命令式

C 、训诫式

D 、平等交流

8.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ABD )等。P5

A 、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

B 、重视学生自学

C 、课程设置繁重

D 、师生关系融洽

9.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 )。

A 、对前人的科技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 、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 、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 、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10.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有(ABCD )。P222

A 、德育内容

B 、德育目标

C 、学生年龄特点

D 、学生个性差异

1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ABCD )。P40

A 、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

B 、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C 、促进劳动力的自身再生产

D 、使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

12.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 )。P111

A 、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 、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 、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 、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13.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ABCD )。

A 、以儿童为中心

B 、其目的是促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

C 、课程组织心理化

D 、按活动来组织教学内容

14.以下符合知情意统一的教学规律的是(ABCD )。P176

A 、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活动

B 、已有的非智力因素,常表现为内驱力作用于智力活动

C 、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D 、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5.品德评价的方式有(ABCD )。P221

A 、奖励

B 、惩罚

C 、评比

D 、操行评定

16.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除《论话集注》外,还有(ACD )。P6

A 、《大学章句》

B 、《学记》

C 、《中庸章句》

D 、《孟子集注》

17.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ABCD )。P224

A 、经常性

B 、针对性

C 、多样性

D 、潜在性

18.―个人本位论‖作为一种教育历史遗产,它对当今教育的积极启发意义在于(ABC )。P81-83

A 、教育制度本身要体现出对受教育者基本人权或自由的尊重

B 、教育应面向学生开展基本人权与自由的教育

C 、教育必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D 、教育应首先满足社会或国家的需要

19.相对评价通常使用的标准分数有(AB )。P250

A 、Z 分数

B 、百分等级分数

C 、百分制分数

D 、五分制分数

20.设置综合课程的合理性或内在依据在于(ABCD )。P140

A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是人类知识发展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

B 、有利于消除学生孤立地看待各门学科知识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C 、有利于学生探索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发现新知识

D 、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四

一、判断题

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2.斯巴达的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3.是否把提升个体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4.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P55

5.形式化教育出现于夏、商、周时期。(√)P3

6.杰克逊被后人看作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者。(√)P142

7.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P135

8.从内容上看,德育与智育的目标有交叉的地方。(√)

9.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P136

10.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P207

1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P261

12.必修课程的开设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才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可能。(×)P134

13.终结性评附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P250

14.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P4

15.以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榜样教育法。(√)P220

16.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P121

17.研究性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公共的、外显的、陈述性知识。(×)P165

18.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P116

20.在班级中,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只能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来维持。(×)P237

21.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P139

22.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P66

23.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P168

24.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P173

25.道德必须建立在理性和知识的基础之上。(√)P92

26.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P126

27.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P249

28.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完全不同于隐性课程。(×)P142

29.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包含有―美育具有完善品德的功能‖的含义。(√)P93

30.―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P3

31.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P65

32.定量评价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P248

33.过程评价侧重于问题诊断和改进教学,而不是等级评定。(√)P250

34.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P133

3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P15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法。(×)P245

37.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P14

38.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P118

39.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P218

40.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P139

二、单选题

1.封建社会不选择技术而选择文史作为正式教育内容,这主要体现(C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科学技术

2.―儿童身心发展经历一定时间后,发展主要表现为量变,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 )特点。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稳定性

D 、可变性

3.社会本位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 )。

A 、罗素

B 、涂尔干

C 、洪堡

D 、沛–西能

4.―通过提供言语媒介之外的另一种沟通媒介来澄清观念和情感‖可视为―艺术‖这门学科的

(D )。

A 、教育目标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课程与教学目标

5.―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D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从儿童现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观点是由(C )提出的。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爱伦–凯

7.由已知到未知, 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属于哪一种课程组织形式?(B )

A 、横向组织

B 、纵向组织

C 、心理组织

D 、螺旋式组织

8.学校管理过程主要包括(A )。

A 、计划、执行、控制、评价

B 、计划、执行、评价、奖励

C 、计划、执行、控制、评奖

D 、计划、执行、实施、评价

9.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P9

A 、三三分段

B 、4年一贯制

C 、5年一贯制

D 、6年一贯制

10.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A )。P50

A 、60%

B 、50%

C 、40%

D 、30%

上一页1

11.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C )。P83

A 、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

B 、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 、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D 、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12.(A )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P106

A 、热爱学生

B 、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 、热爱劳动

D 、热爱教育工作

13.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B )。P29

A 、20世纪前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2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14.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C )。P173

A 、任务较简单

B 、教学进度快

C 、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

D 、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

15.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P219

A 、各科教学

B 、团队活动

C 、课外活动

D 、班主任工作

16.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哪个目标的具体内容(B )。P54

A 、态度和价值观

B 、技能

C 、知识

D 、行动

17.―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 )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5

A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 、知情意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8.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 )。P10

A 、1949年

B 、1951年

C 、1958年

D 、1967年

19.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D )。P243

A 、班级环境布置

B 、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 、班级制度与规范

D 、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20.下列有关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P134-135

A 、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

B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

C 、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

D 、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21.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A )。P3

A 、官学

B 、私学

C 、书院

D 、私塾

22.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D )。P141-142

A 、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

B 、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C 、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

D 、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2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A )。P188

A 、导入、详述和汇总

B 、导入、分析和汇总

C 、分析、详述和总结

D 、分析、质疑和总结

24.―六艺‖中的―礼‖为(D )教育内容。P5

A 、艺术

B 、基础文化知识

C 、文字

D 、政治伦理

25.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 )。P250

A 、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

B 、课堂提问

C 、课程结业考试

D 、升学考试

26.STS 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B )。P139

A 、学科本位类

B 、社会本位类

C 、儿童本位类

D 、间接经验类

27.书院的官学化的倾向始于(B )。P4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明朝

D 、清朝

28.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期儿童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D )。P122

A 、沉思型

B 、辐合型

C 、发散型

D 、冲动型

29.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D )。P160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D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30.下列哪个哲学家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B )P57

A 、柏拉图

B 、康德

C 、亚里士多德

D 、苏格拉底

31.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 )。P24

A 、《普通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教育目的》

D 、《大教学论》

32.家庭作业的类型有(A )。P192

A 、练习型、准备型、拓展型和创造型

B 、背诵型、练习型、活动型

C 、练习型、诵读型、拓展型和创新型

D 、活动型、练习型、复习型

33.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B )。P138

A 、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

B 、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C 、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与终点

D 、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

34.多元办学体制的出现,是(A )的结果。P39

A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B 、学生人数激增

C 、教育经费不足

D 、现有学校办学质量低下

35.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论述设立教育目的重要性的是(D )。P86

A 、严复

B 、龚自珍

C 、张之洞

D 、梁启超

36.以下评价方式中与个体内差评价不符的是(D )。P251

A 、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

B 、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C 、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D 、对不同个体同一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37.能够传播、整理、延续文化的是(D )。P47

A 、社会经济

B 、社会政治

C 、社会生产力

D 、教育

38.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D )。P65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方法

C 、教育评价

D 、教育目的

39.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或移情理解来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

(A )。P248

A 、定性评价

B 、定量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40.不符合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的选项是(C )。P174-175

A 、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主要的认识任务

B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 、教学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

D 、不能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妨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多选题

1.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它们是(ACD )。

A 、外国语学堂

B 、师范学堂

C 、军事学堂

D 、技术实业学堂

2.关于教育法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P244

A 、能保证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B 、能为教育事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保障机制

C 、能规范教育领域中人的行为

D 、能调节教育机构与其外部的关系

3.活动课程的提倡者有(BC )。P137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卢梭

D 、斯宾塞

4.关于相对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 )。P250

A 、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而进行的评价

B 、又称常模参照评价

C 、相对评价通常以标准分数的形式出现

D 、百分制是相对评价常用的标准分数之一

5.学科课程的缺点是(ABCD )。

A 、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B 、学习过程的僵化

C 、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

D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

6.纸笔测验中的客观式题目主要的缺点是(ABC )。P258

A 、从应答中看不出被试答题的思路

B 、试题编制比较费时费力

C 、给被试提供了猜测答案的机会

D 、答题易受被试文字表达能力影响

7.美育的基本任务是(ABCD )。P90

A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审美知识与技能

B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C 、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受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别力与判断力

D 、发展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8.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基础有(AB )。P23

A 、哲学

B 、心理学

C 、伦理学

D 、政治学

9.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ABC )等活动。P169

A 、独立作业

B 、复习

C 、预习

D 、社会实践

10.以下属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者是(AB )。P69-71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涂尔干

D 、凯兴斯泰纳

11.以下属于智力活动的是(ABCD )。P176

A 、观察

B 、思维

C 、记忆

D 、想像

12.泰勒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主要的优点是(ABC )。P145

A 、逻辑清晰

B 、结构明了

C 、易于理解和把握

D 、利于师生创造性、多样性的发挥

13.以下属于教师教学辅助行为的是(ABCD )。P168

A 、激发动机

B 、教师期望

C 、课堂交流

D 、课堂管理

14.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ABC )。P108

A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学科教学法

D 、教育心理学

15.关于德育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P220-222

A 、运用说理教育法,要注意教育应有针对性,真实性和民主性

B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榜样要有真实性、先进性

C 、运用实际锻炼法要切合学生实际,有明确目的

D 、运用陶冶方法,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修养来陶冶学生的心灵

16.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ABCD )。P119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7.下面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C )。P250

A 、新生入学时的摸底测验

B 、随堂小测验

C 、布置给学生的日常作业

D 、期未考试

18.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ABCD )。P138

A 、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 、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 、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 、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19.青少年理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年龄特点,其表现是(ABC )。P200

A 、不稳定性,容易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B 、形象性,主要是具体形象的理想

C 、幻想性,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考虑不多

D 、思辩性,通过复杂的逻辑思维来建构理想

20.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遵循的在(AD )。P210

A 、基本要求

B 、基本方针

C 、基本规律

D 、基本准则


相关内容

  • 2013年秋季现代远程教育概论(本)网上作业2
  • 作业名称:2013年秋季现代远程教育概论(本)网上作业2 出 卷 人:SA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 内容: 以下哪个域名代表教育机构? A.gov B.net C.edu D.org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2 ...

  •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6)
  •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习题含答案(6) 第六章 一.是非判断题 1.研究生教育质量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基本教育水平和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 ) 2.专科教育注重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而不强调各门学科知识间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主张把知识与技能分解为若干知识 ...

  • 体育概论试题及答案
  • 体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 2.体育管理科学化: 3.体育教学 4.游戏的概念: 5.人文体育观的概念 三.简答题 1.体育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有哪些作用? 2.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四:论述题 1.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课的密度和负荷量以及培养学生 ...

  • 音乐专业[舞蹈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 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音乐专业<舞蹈艺术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艺术概论>课程学业水平考试,遵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 >(苏教职[2014]36号).& ...

  • 0573][体育概论]2016西南大学体育概论试题答案-5套
  •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体育有哪些教育功能. 4.简述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途径. 5.简述体育体制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6.简述体育和竞技运动的区别. 7.简述体育的自然 ...

  • 大工16春[现代远程学习概论]作业满分答案
  • 16春<现代远程学习概论>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养成错题分类的学习习惯,与下列哪一项没有直接关系() A. 集中攻克薄弱环节 B. 突出知识的重难点 C. 提高复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D. 降低知识的遗忘率 满分:3分 2.( ) ...

  • 2015超星尔雅课堂军事理论答案.无格式超全整理版
  • 1.根据国防的涵义,()不属于国防的作用或目的. A.防备和抵抗侵略 B.制止颠覆 C.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D.为公民正常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正确答案:D 2.()不属于国防的类型. A.扩张型 B.自卫性 C.独立型 D.联盟型 正确答案:C 3.()不属于国防的基本特征. A.多种斗争形 ...

  • 社会学概论作业二答案参考
  •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小学教育(本).行政管理专业(专).汉语言文学(专) 社会学概论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1.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先使用的. 2.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 ...

  •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 中国文化概论 1.<兰亭序>的作者和书写者是 王羲之 . 2.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法则是 师法自然 3.名画<踏歌图>的作者是 马远 ,朝代是 北宋. 4.<草书洛神赋>的书写者是 宋 朝的 赵构. 5.最早提出"大同"思想的著作是 礼记 中 ...

  • 伦理学概论尔雅答案修订无错版
  • ***********************************************************人的问题 1 伦理学的三大核心问题是围绕着以下哪一项而展开的:() A.天 B.地 C.人 D.法 正确答案:C 2 以下哪一古希腊学派将物理学定义为一切哲学的基础:() A.伊壁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