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情系"狱友"张漫萍

  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薄一波,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9岁。

  薄一波,中共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四次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两次担任中顾委副主任,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81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与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他踏上江淮大地,关注安徽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应约为蚌埠市正在筹建的“蚌埠革命史陈列”题词,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而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与曾任中共蚌埠工委(“淮河办事处”)书记的张漫萍的相识、相交,到终生的魂牵梦绕……

  

  与张漫萍“同监”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1908年生,山西定襄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底,薄一波任中共天津市委兵委书记、北方局军委常委,在天津、唐山以及正太、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指导兵运工作,发动士兵暴动,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1931年8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河北省委(包括天津、北平市委)遭受严重破坏,300多人被捕,其中就有在北平被捕的薄一波。狱中,薄一波化名张永璞,面对叛变歪风,他暗中串联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强调真正的革命者都要经得起法庭上的考验,并提出一些对付审讯的办法。不久,薄一波被判8年徒刑,关进地处草岚子胡同的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开始了长达5年的监狱生活。在这里,薄一波与先后被捕的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殷鉴以及安子文、刘澜涛等建立了狱中党支部干事会,组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同敌人的“反省政策”进行坚决斗争。

  张漫萍,原名张复礼,1910年生,河南荥阳人。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在北平弘达学院一边读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8月,他参与组织学生示威游行,在西单散发传单时,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囚禁于北平草岚子胡同监狱,与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杨献珍等“同监”,开始了和薄一波4年的狱中战斗生涯。

  在狱中,张漫萍化名王若愚,和杨献珍同住在一间牢房。当时,遭受残酷折磨的张漫萍,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连“放风”都要人搀扶,可他的斗志却十分坚强。1932年底,在狱中的张漫萍被转为中共党员,后又参加了薄一波任书记的党支部干事会,成为在薄一波领导下开展斗争的骨干力量。在狱中,面对死亡和诱惑,张漫萍毫不动摇,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曾任中共中央高级学校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的杨献珍,十分珍视与张漫萍结成的特殊战斗友谊,1982年他的著作出版时,特意将他同张漫萍1936年出狱时的合影载入卷首,表达对张漫萍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狱中党支部干事会的带领下,薄一波、张漫萍等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两次开展争取无条件释放的统一行动。他们在从未间断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36年,经组织营救,薄一波、张漫萍等出狱。为了记录这段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同监”岁月,他们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凝固的瞬间,成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出狱后,薄一波被派往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与阎锡山达成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协议,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主办抗日军政训练班、民政干部训练班和国民党军官教导团,推动山西走向抗战。1945年6月,他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相继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张漫萍则被派回河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党的组织工作,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西华中心县委书记、郑荥密工委书记等职。1938年,他随彭雪枫、张震奔赴抗日第一线,在淮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3年,他任中共泗五灵凤县委宣传部部长,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从事地方工作。1944年,中共蚌埠工委(“淮河办事处”)成立,张漫萍相继任工委委员兼组织科科长、副书记、书记,领导蚌埠的中共秘密组织开展城市斗争。1947年夏,张漫萍前往怀远陈集,行至西油坊时不幸被捕,次日被押至湖沟区署,虽遭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当天夜里,张漫萍被敌人勒死,遗体被装入麻袋,投入浍河,牺牲时年仅37岁。

  

  与烈士亲属的往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铭记着张漫萍烈士的英勇事迹,一面设法寻找烈士的亲属,一面查证惩处杀害张漫萍的凶手。1955年和1965年,宿县人民法院和怀远县人民法院先后判处李建白等4名参与拘捕、杀害张漫萍的凶手无期和有期徒刑。这些迟到的判决,使张漫萍的英灵得到了慰藉。

  在张漫萍的老家,他的亲属一直为寻找他的下落而四处奔波。其弟张映雪转业至郑州后,利用他的转业费一直进行着大海捞针般地的寻找。1962年,几经周折,他的求助信送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薄一波的案头。日理万机的薄一波,经过认真回忆,怀着对烈士负责的态度予以及时回复。

  映雪同志:

  来信收悉。

  王若愚,即张漫萍,我很熟识,他同我们一起在北平草岚子胡同监牢监禁了五年多。

  漫萍何时入党,不悉。但当他被捕时(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后)已经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了。

  照片是我们一九三六年九月出狱后一起照的。

  漫萍同志在狱中多病,但表现很好。今天看到他弟弟仍然在革命队伍中并且关心他哥哥的革命历史,我感到很高兴。此复,并致

  共产主义的敬礼!

  薄一波

  一九六三年一月三日

  信中,薄一波对张漫萍的狱中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这给烈士亲属以莫大的安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康生等人的诬陷,196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人自首叛变问题的初步调查》,把1936年8月至1937年3月经组织决定先后出狱的一波等61人错定为“叛徒集团”。这个“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将薄一波与张漫萍的名字又联系在一起,更使他们及其亲属横遭迫害。直到1978年12月16日,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在邓小平、胡耀邦等干预下,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关于“六十一人案件”的调查报告〉的通知》,才正式为此案平反。1979年起,薄一波相继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等职。

  1992年,薄一波从中顾委常务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专心于对历史的回顾、总结、思考,给后人留下了综合个人回忆与历史文献研究的专著,希望“以史为鉴”,启发后人“少走弯路”。1994年,薄一波在写作自传体著作《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战争岁月)》时,郑重地回忆并写下了1936年经党营救出狱的所有难友的名字;2002年,他在修订该书时,又郑重地一一加以核实。其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9人”中,张漫萍(王若愚)的名字赫然在列。

  据薄老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2002年6月的一天,94岁高龄的薄一波又一次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了党史。说着说着,他陷入了沉思,半天不说一句话。半晌,他才喃喃地自言自语:“狱中的这些同志,大多数已经死了,可是我还常常想念他们,也常常想念他们的儿女们!”正因如此,薄老曾数次接待登门拜访的张漫萍烈士之子赵彭生,与他一起追忆烈士们的不朽业绩,并赠送了自己的著作。

  

  关注烈士墓的落成

  

  张漫萍自1939年起,就开始了在淮北地区的战斗生涯,直至1947年夏魂归浍河,他在这里战斗了9年。为了更好地宣传张漫萍、教育后人,蚌埠市党史部门在进行资料征集、专题研究的同时,提出了为烈士建一处永久纪念设施的设想。

  在计划酝酿过程中,自然也有人提出了请薄一波赐赠墨宝的想法,但这时薄老已90有余,大家实在不忍心相扰。几经犹豫,1999年7月5日,中共蚌埠市委党史研究室还是致函薄一波,委婉地提出请他在百忙中为张漫萍墓碑题写“张漫萍烈士永垂不朽”的请求。信函发出后,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还在为此冒昧之举感到忐忑不安。可不久,佳音却悄然而至,一幅还散发着墨香的题词出现在大家眼前。

  经过几年的准备,2003年清明节前夕,在固镇县委、县政府和烈士亲属的大力支持下,张漫萍烈士纪念碑在固镇建成。在进行揭碑仪式筹备过程中,获悉此事的薄一波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致电蚌埠市委,表达“一直怀念着漫萍同志”的真挚情意。至此,从他们在草岚子“监狱”相识算起,时光已跨越了70余载。

  中共安徽省蚌埠市委:

  张漫萍同志烈士纪念碑正式落成,我感到非常欣慰。

  漫萍同志在狱中表现很好,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出狱后他为党的事业做了许多工作。后来不幸牺牲,英勇就义。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怀念着漫萍同志。

  谨向漫萍同志亲属表示亲切问候。

  薄一波

  2003年4月1日

  4月5日,清明节,张漫萍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在固镇举行,固镇县各界代表和烈士亲属200余人出席,时任中共蚌埠市委副书记吴行、蚌埠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德新等发表讲话,并为纪念碑揭碑。墓碑中央镌刻薄一波亲笔题写的“张漫萍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会后,蚌埠市委党史研究室将活动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及时呈送薄一波,向他进行了汇报。

  如今,薄一波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对张漫萍烈士的殷殷思念之心、对江淮人民的浓浓关爱之情,已深深地印在安徽百姓的心中。他老人家可以欣慰的是,2005年12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永恒的丰碑》栏目中,重点介绍了张漫萍烈士的英勇事迹,使张漫萍烈士的英名广为传颂;一部收录墨迹和文章的纪念张漫萍烈士的书稿正在编辑之中,不久将出版面世。

  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薄一波,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9岁。

  薄一波,中共第七、八、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四次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两次担任中顾委副主任,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81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与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他踏上江淮大地,关注安徽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应约为蚌埠市正在筹建的“蚌埠革命史陈列”题词,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而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与曾任中共蚌埠工委(“淮河办事处”)书记的张漫萍的相识、相交,到终生的魂牵梦绕……

  

  与张漫萍“同监”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1908年生,山西定襄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底,薄一波任中共天津市委兵委书记、北方局军委常委,在天津、唐山以及正太、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指导兵运工作,发动士兵暴动,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1931年8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河北省委(包括天津、北平市委)遭受严重破坏,300多人被捕,其中就有在北平被捕的薄一波。狱中,薄一波化名张永璞,面对叛变歪风,他暗中串联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强调真正的革命者都要经得起法庭上的考验,并提出一些对付审讯的办法。不久,薄一波被判8年徒刑,关进地处草岚子胡同的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开始了长达5年的监狱生活。在这里,薄一波与先后被捕的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殷鉴以及安子文、刘澜涛等建立了狱中党支部干事会,组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同敌人的“反省政策”进行坚决斗争。

  张漫萍,原名张复礼,1910年生,河南荥阳人。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在北平弘达学院一边读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8月,他参与组织学生示威游行,在西单散发传单时,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囚禁于北平草岚子胡同监狱,与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杨献珍等“同监”,开始了和薄一波4年的狱中战斗生涯。

  在狱中,张漫萍化名王若愚,和杨献珍同住在一间牢房。当时,遭受残酷折磨的张漫萍,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连“放风”都要人搀扶,可他的斗志却十分坚强。1932年底,在狱中的张漫萍被转为中共党员,后又参加了薄一波任书记的党支部干事会,成为在薄一波领导下开展斗争的骨干力量。在狱中,面对死亡和诱惑,张漫萍毫不动摇,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曾任中共中央高级学校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的杨献珍,十分珍视与张漫萍结成的特殊战斗友谊,1982年他的著作出版时,特意将他同张漫萍1936年出狱时的合影载入卷首,表达对张漫萍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狱中党支部干事会的带领下,薄一波、张漫萍等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两次开展争取无条件释放的统一行动。他们在从未间断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36年,经组织营救,薄一波、张漫萍等出狱。为了记录这段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同监”岁月,他们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凝固的瞬间,成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出狱后,薄一波被派往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与阎锡山达成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协议,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主办抗日军政训练班、民政干部训练班和国民党军官教导团,推动山西走向抗战。1945年6月,他当选为中共七届中央委员,相继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张漫萍则被派回河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党的组织工作,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西华中心县委书记、郑荥密工委书记等职。1938年,他随彭雪枫、张震奔赴抗日第一线,在淮北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3年,他任中共泗五灵凤县委宣传部部长,在淮北抗日根据地从事地方工作。1944年,中共蚌埠工委(“淮河办事处”)成立,张漫萍相继任工委委员兼组织科科长、副书记、书记,领导蚌埠的中共秘密组织开展城市斗争。1947年夏,张漫萍前往怀远陈集,行至西油坊时不幸被捕,次日被押至湖沟区署,虽遭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当天夜里,张漫萍被敌人勒死,遗体被装入麻袋,投入浍河,牺牲时年仅37岁。

  

  与烈士亲属的往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铭记着张漫萍烈士的英勇事迹,一面设法寻找烈士的亲属,一面查证惩处杀害张漫萍的凶手。1955年和1965年,宿县人民法院和怀远县人民法院先后判处李建白等4名参与拘捕、杀害张漫萍的凶手无期和有期徒刑。这些迟到的判决,使张漫萍的英灵得到了慰藉。

  在张漫萍的老家,他的亲属一直为寻找他的下落而四处奔波。其弟张映雪转业至郑州后,利用他的转业费一直进行着大海捞针般地的寻找。1962年,几经周折,他的求助信送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薄一波的案头。日理万机的薄一波,经过认真回忆,怀着对烈士负责的态度予以及时回复。

  映雪同志:

  来信收悉。

  王若愚,即张漫萍,我很熟识,他同我们一起在北平草岚子胡同监牢监禁了五年多。

  漫萍何时入党,不悉。但当他被捕时(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后)已经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了。

  照片是我们一九三六年九月出狱后一起照的。

  漫萍同志在狱中多病,但表现很好。今天看到他弟弟仍然在革命队伍中并且关心他哥哥的革命历史,我感到很高兴。此复,并致

  共产主义的敬礼!

  薄一波

  一九六三年一月三日

  信中,薄一波对张漫萍的狱中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这给烈士亲属以莫大的安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康生等人的诬陷,196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人自首叛变问题的初步调查》,把1936年8月至1937年3月经组织决定先后出狱的一波等61人错定为“叛徒集团”。这个“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将薄一波与张漫萍的名字又联系在一起,更使他们及其亲属横遭迫害。直到1978年12月16日,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天,在邓小平、胡耀邦等干预下,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关于“六十一人案件”的调查报告〉的通知》,才正式为此案平反。1979年起,薄一波相继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等职。

  1992年,薄一波从中顾委常务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专心于对历史的回顾、总结、思考,给后人留下了综合个人回忆与历史文献研究的专著,希望“以史为鉴”,启发后人“少走弯路”。1994年,薄一波在写作自传体著作《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战争岁月)》时,郑重地回忆并写下了1936年经党营救出狱的所有难友的名字;2002年,他在修订该书时,又郑重地一一加以核实。其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9人”中,张漫萍(王若愚)的名字赫然在列。

  据薄老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2002年6月的一天,94岁高龄的薄一波又一次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了党史。说着说着,他陷入了沉思,半天不说一句话。半晌,他才喃喃地自言自语:“狱中的这些同志,大多数已经死了,可是我还常常想念他们,也常常想念他们的儿女们!”正因如此,薄老曾数次接待登门拜访的张漫萍烈士之子赵彭生,与他一起追忆烈士们的不朽业绩,并赠送了自己的著作。

  

  关注烈士墓的落成

  

  张漫萍自1939年起,就开始了在淮北地区的战斗生涯,直至1947年夏魂归浍河,他在这里战斗了9年。为了更好地宣传张漫萍、教育后人,蚌埠市党史部门在进行资料征集、专题研究的同时,提出了为烈士建一处永久纪念设施的设想。

  在计划酝酿过程中,自然也有人提出了请薄一波赐赠墨宝的想法,但这时薄老已90有余,大家实在不忍心相扰。几经犹豫,1999年7月5日,中共蚌埠市委党史研究室还是致函薄一波,委婉地提出请他在百忙中为张漫萍墓碑题写“张漫萍烈士永垂不朽”的请求。信函发出后,党史研究室的同志还在为此冒昧之举感到忐忑不安。可不久,佳音却悄然而至,一幅还散发着墨香的题词出现在大家眼前。

  经过几年的准备,2003年清明节前夕,在固镇县委、县政府和烈士亲属的大力支持下,张漫萍烈士纪念碑在固镇建成。在进行揭碑仪式筹备过程中,获悉此事的薄一波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致电蚌埠市委,表达“一直怀念着漫萍同志”的真挚情意。至此,从他们在草岚子“监狱”相识算起,时光已跨越了70余载。

  中共安徽省蚌埠市委:

  张漫萍同志烈士纪念碑正式落成,我感到非常欣慰。

  漫萍同志在狱中表现很好,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出狱后他为党的事业做了许多工作。后来不幸牺牲,英勇就义。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怀念着漫萍同志。

  谨向漫萍同志亲属表示亲切问候。

  薄一波

  2003年4月1日

  4月5日,清明节,张漫萍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在固镇举行,固镇县各界代表和烈士亲属200余人出席,时任中共蚌埠市委副书记吴行、蚌埠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德新等发表讲话,并为纪念碑揭碑。墓碑中央镌刻薄一波亲笔题写的“张漫萍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会后,蚌埠市委党史研究室将活动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及时呈送薄一波,向他进行了汇报。

  如今,薄一波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对张漫萍烈士的殷殷思念之心、对江淮人民的浓浓关爱之情,已深深地印在安徽百姓的心中。他老人家可以欣慰的是,2005年12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永恒的丰碑》栏目中,重点介绍了张漫萍烈士的英勇事迹,使张漫萍烈士的英名广为传颂;一部收录墨迹和文章的纪念张漫萍烈士的书稿正在编辑之中,不久将出版面世。


相关内容

  • 海犁的故事
  • 一个关于忏悔与重生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时序进入暮冬,冷风过境,一波波寒流来袭,伴随倾盆大雨:这种天气对出狱刚半年的海犁,无疑是另一种折磨. 他缩瑟在大外套里,走几步路便气喘吁吁,一开口即咳个不停.好不容易走到三楼顶,他停下脚步,努力做深呼吸,消瘦的脸庞,更形憔悴. 这顶楼就是他的天地,占地一半的 ...

  •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述例文
  •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述 学 校: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目 录 内容摘要 目录 一.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 -------------------------- 3 二.行政监督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 ---------------------- 4 三.学习体会和收获-------- ...

  • 纳尔逊.曼德拉
  • 纳 尔 逊 . 曼 德 拉 --他的领导力经验分享 当这位全球最伟大的道德领袖庆祝自己90岁生日之际时,他也回顾了自己终生为国服务的心路历程--这正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可以从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纳尔逊.曼德拉与孩子相处时总是觉得身心舒适,对他而言在长达27年的艰难岁月中一直没有听到孩子的叫声或握住小孩的 ...

  • 新中国十大悍匪:东北二王纵横数省杀20余人(2)
  • 第2页 : 1 白宝山被捕时资料照片 [保存到相册] 白宝山是一个在中国刑侦史上有坐标地位的杀人犯.他于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持"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八一"式自动步枪."五四"式手枪,先后杀害军人.警察和无辜群众15人,击伤15人 ...

  • 读替我叫一声妈妈有感
  • 读完<替我叫一声妈妈 >这篇文章,我被文中大木的母亲深深地感动了,也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神圣. 年轻的大木因犯罪而被关进了监狱.他的妈妈经常来监狱想探望他,但狱警总是说:"现在还不行,再等等吧!"于是,大木的妈妈总是绕着监狱的外墙在等,日夜守候着.哭泣着,一双眼睛 ...

  • 红岩读后感600
  • 红岩读后感一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第一次读完散发着墨香的<红岩>时,心绪早就飞到了这个神圣的地方.从小到大,我已经记不得心灵多少次被震撼,多少次在梦里踏上这个神圣的地方.当求学的脚步带我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时,当我第一次面对着掩埋烈士忠骨的巍巍青山时,还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牢房时,我的心灵仍 ...

  • 帮扶教育项目组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 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帮扶教育项目组从xx年年成立至今已有2个年头了,从09年开始,项目组在新组长带领下,对帮教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通过半年多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在以往谈心的基础上,增加了互动的心理测试和游戏,通过这些轻松的寓教于乐的形式,帮教对象 ...

  • 宪法案例,学生用
  • 宪法案例(学生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请就下列事件进行讨论,试分析其中存大哪些违宪以及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行为. 1.成都自焚抗拆事件 2009年11月13日,成都市金牛区城管执法大队拆除违法建筑时,市民唐福珍阻止拆违.其间,唐福珍往自己身上倾倒汽油并引燃,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 ...

  • 2011电影热门排行
  •    最新收录 热门排行 最新收录 好看电影           好看电影 1神奇海盗团 预告片12011-08-06 2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2011-08-04 3雪花秘扇2011-08-26 4园子温预告片合辑 2011-08-26 5鸡排英雄2011-08-26 6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