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将头深埋进沙子中的鸵鸟?

毛同辉

媒体人

12篇文章

在区分保守派还是创新者的问题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学的思维就如同童话世界中的魔法之镜,站到它的面前照一照,就能辩识出自己以及他人的面目。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它背后的含义就是打破现状、拥抱变革、别开新面。但就像百鸟鸣唱的大森林里也总有落落寡欢的沉默者,在鼓励创新、变化成为常态的时代语境下,也同样有惧怕变革、墨守成规或自以为是、无视潮流的保守者。他们守着旧体制、旧模式、旧思维曾经带给他们的红利残羹,或者心怀着对技术迭代、观念更新、制度变革的种种不适、恐慌和焦虑,而如抖抖瑟瑟的寒号鸟,却总没有“搭窝”的勇气和行动。

在这个时代中,谁是敢为人先、顺势而为、主动变革的勇者?谁又是封闭、可怜、愚顽不化、将头深埋进沙子中的保守的鸵鸟?

在区分保守派还是创新者的问题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学的思维就如同童话世界中的魔法之镜,站到它的面前照一照,就能辩识出自己以及他人的面目。

保守者紧盯所失,变革者关注所得

成本观念是经济学思维中较重要的一个概念,保守者与变革者在对成本的关注上即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一般来说,保守者更多关注的是在改变中自己失去的是什么,而变革者更多关注的则是自己通过改变将获得什么,或者不改变的话,自己将错失什么机遇,失去哪些可能。

比如一个体制内的人员,面临是否辞职创业的选择时,如果他倾向于对自己说“不”,他通常顾虑的可能是一旦辞职,自己可能会失去过去交了若干年的社保、公积金;失去哪怕级别低得不能再低,且再无上升空间但仍然“含铁量”十足的职位。而且,自己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内所付出的努力、所经营的关系也可能随之付之东流。

经济学上,他所关注的被称为“沉没成本”。

而同样是一个体制内的人员,假如他是一个不安分、有抱负的人,如果一个创业的机会放在他的面前,他可能不是因为担心失去既得利益而前瞻后顾、犹疑不定,而更可能是为创业带来的人生挑战、人生价值最大化地实现以及成就事业的美好前景而兴奋、而动力倍增。与前者相反,他所担心的,恰恰是如果他放弃这个创业的机会,未来自己将失去什么?

经济学上,他所关注的被称为“机会成本”。

一个关注过去,一个着眼未来。一个因关注过去而担心变革导致失去,一个因着眼未来而憧憬变革可能带来的可观收益。我们说,意识决定行为。关注点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价值取向的人迥然相异的行为选择,形成保守者与变革者的分野。

保守是保守者的墓志铭,变革是变革者的通行证

当既往的发展让跑道上的队员已分高下时,弯道处的转向常常能给落后者提供反转与超越的机会。制度的创新、技术的迭代、环境的变化,往往就是制造机会、创造奇迹的“弯道”。

但保守者往往忽视或无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机会面前总是抱定同一种腔调、同一种思维,即“事情已经就是这个样子,没办法改变了”、“再多努力也没什么用,我不具备人家那样的条件”,在没有尝试之前,他们就已经自己给自己封闭了各种可能。他们总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总是以宿命般的思想为自己判定终生,大把的机会被他们视若无睹或弃如敝屣,有时面对他们无所作为、窘迫不堪的状况再对照他们的思维定势,你真的会像对待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一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没办法,保守是保守者的墓志铭。

不同于他们的是,勇于变革、肯于创新的进取者总是以积极的思维来对待和把握机会。就像那个被广为传播的励志名句所说“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当然,勇敢不代表蛮干,不代表盲拼,也应基于现实的条件、自身的禀赋、有竞争力的资源。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比较优势”,创新者就是善于发现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将之做最优化的配置,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比如在网媒崛起后一度陷入势微境地的平面媒体,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就好比一个弯道,既可能让它们由此而彻底沉沦,在传播舞台被边缘化乃至退出,也可能由此而涅槃重生,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通过转型、融合而重放异彩。相比于那些阅历浅、人才少、资源薄而更多仰仗技术与渠道的新媒体,传统纸媒一般都有着政商资源丰厚、传播人才丰富、内容生产丰沛等后来者所难以企及的优势,善加利用和有力发挥这些比较优势,再积极探索、融入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规律、用户习惯、技术应用,传统纸媒真的是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没有必要一味意志消沉、自怨自艾地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其实,压力可以有,但压力更应是动力,以自己的比较优势去寻求创新和变革,应势而变、顺势而为,绝境中亦可逢生。君不见曾经挟强势而来的那些门户网站如今也已风光不再,亦已沦为传统媒体了吗?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也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关键是在变革和危机面前,你是否有一颗勇敢而强大的心。

因为还有一句话是说给擅于谋变、勇于求变者的,那就是——变革是变革者的通行证!

自我为主还是用户至上?

经济学的一个假设是人都是自利的,但这个假设是基于一个前提,即人的自利追求不能以侵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其实,在现实的市场中,一个理性经济人的利益实现,也是以为他人创造价值为前提的,即自利的追求是通过利他的途径来实现的,这个利他或者是创造新的价值,或者是在效率、体验上有进一步的改善。一个产品,要实现畅销,总是以能解决人们的痛点来作卖点。

还是以媒体转型为例。过去,信息稀缺的年代,负责新闻发布的机构极为有限,媒体的新闻传播处于“我说什么,你听什么”的垄断状态,大众接收信息是单向的、被动的,别说自主性,连互动几乎都谈不上。相对来说,作为专业传播机构的媒体就很“任性”了,就是很自我,可以罔顾受众的感受、习惯和需求,是一种单向灌输的状态。

但是现在不同了,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信息供应处于一种海量的状态,媒体间的竞争是一种以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为量化指标的注意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一种吸引用户、把分流最小化的竞争,内容为王也好,技术为王也好,还是流量为王也好,其实真正的还是用户为王。

但是这个话放到十几二十几年前的媒体圈里可能没有人会认可,那时说这样的话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现在,但凡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人们更多强调的是用户体验,更多关注的是用户的感受、习惯,而非自我。

当然,那些能在海量的信息供应中凸显个性、做出特色的人还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殊为难得的,他们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于众声喧哗中标识出独特的自我,创造出易于用户识别且更加细分专业的品牌特征,恰恰是一种更为上乘、更受欢迎的用户体验。

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规律是供求规律,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对于供给一方来说,不能活得太自我,而要更多关注用户的体验,才能于激烈PK中胜出。决定用户体验效果的,一是价值,二是特色,三是对现状的改观和突破。

所以说,在无论是信息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领域基本都已告别稀缺,甚至实质均已处于过剩状态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供应者来说,只要说出他所信奉的价值观——是自我为中心还是用户至上,无须言他,就能大体判断出,他是一个留恋过去的保守者还是一个拥抱变化的创新者了。

需要指出的是,保守与变革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它们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所建议的是,不要过早和随意地给他们贴上标签,我们应做的,是尽量为保守者的转化提供适宜的“温度”,为变革者的成长提供充分的土壤。“有容乃大”,保守者需要认识转变的时间,变革者需要试错蓄势的空间。包容是一个鼓励创业和创新的社会所应有的胸怀和品格。

  铭记那些解决痛点的人

  有一种微信朋友圈叫“饮鸩止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毛同辉

媒体人

12篇文章

在区分保守派还是创新者的问题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学的思维就如同童话世界中的魔法之镜,站到它的面前照一照,就能辩识出自己以及他人的面目。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它背后的含义就是打破现状、拥抱变革、别开新面。但就像百鸟鸣唱的大森林里也总有落落寡欢的沉默者,在鼓励创新、变化成为常态的时代语境下,也同样有惧怕变革、墨守成规或自以为是、无视潮流的保守者。他们守着旧体制、旧模式、旧思维曾经带给他们的红利残羹,或者心怀着对技术迭代、观念更新、制度变革的种种不适、恐慌和焦虑,而如抖抖瑟瑟的寒号鸟,却总没有“搭窝”的勇气和行动。

在这个时代中,谁是敢为人先、顺势而为、主动变革的勇者?谁又是封闭、可怜、愚顽不化、将头深埋进沙子中的保守的鸵鸟?

在区分保守派还是创新者的问题上,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学的思维就如同童话世界中的魔法之镜,站到它的面前照一照,就能辩识出自己以及他人的面目。

保守者紧盯所失,变革者关注所得

成本观念是经济学思维中较重要的一个概念,保守者与变革者在对成本的关注上即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一般来说,保守者更多关注的是在改变中自己失去的是什么,而变革者更多关注的则是自己通过改变将获得什么,或者不改变的话,自己将错失什么机遇,失去哪些可能。

比如一个体制内的人员,面临是否辞职创业的选择时,如果他倾向于对自己说“不”,他通常顾虑的可能是一旦辞职,自己可能会失去过去交了若干年的社保、公积金;失去哪怕级别低得不能再低,且再无上升空间但仍然“含铁量”十足的职位。而且,自己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内所付出的努力、所经营的关系也可能随之付之东流。

经济学上,他所关注的被称为“沉没成本”。

而同样是一个体制内的人员,假如他是一个不安分、有抱负的人,如果一个创业的机会放在他的面前,他可能不是因为担心失去既得利益而前瞻后顾、犹疑不定,而更可能是为创业带来的人生挑战、人生价值最大化地实现以及成就事业的美好前景而兴奋、而动力倍增。与前者相反,他所担心的,恰恰是如果他放弃这个创业的机会,未来自己将失去什么?

经济学上,他所关注的被称为“机会成本”。

一个关注过去,一个着眼未来。一个因关注过去而担心变革导致失去,一个因着眼未来而憧憬变革可能带来的可观收益。我们说,意识决定行为。关注点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价值取向的人迥然相异的行为选择,形成保守者与变革者的分野。

保守是保守者的墓志铭,变革是变革者的通行证

当既往的发展让跑道上的队员已分高下时,弯道处的转向常常能给落后者提供反转与超越的机会。制度的创新、技术的迭代、环境的变化,往往就是制造机会、创造奇迹的“弯道”。

但保守者往往忽视或无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机会面前总是抱定同一种腔调、同一种思维,即“事情已经就是这个样子,没办法改变了”、“再多努力也没什么用,我不具备人家那样的条件”,在没有尝试之前,他们就已经自己给自己封闭了各种可能。他们总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总是以宿命般的思想为自己判定终生,大把的机会被他们视若无睹或弃如敝屣,有时面对他们无所作为、窘迫不堪的状况再对照他们的思维定势,你真的会像对待鲁迅笔下的小说人物一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没办法,保守是保守者的墓志铭。

不同于他们的是,勇于变革、肯于创新的进取者总是以积极的思维来对待和把握机会。就像那个被广为传播的励志名句所说“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当然,勇敢不代表蛮干,不代表盲拼,也应基于现实的条件、自身的禀赋、有竞争力的资源。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比较优势”,创新者就是善于发现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将之做最优化的配置,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比如在网媒崛起后一度陷入势微境地的平面媒体,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就好比一个弯道,既可能让它们由此而彻底沉沦,在传播舞台被边缘化乃至退出,也可能由此而涅槃重生,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通过转型、融合而重放异彩。相比于那些阅历浅、人才少、资源薄而更多仰仗技术与渠道的新媒体,传统纸媒一般都有着政商资源丰厚、传播人才丰富、内容生产丰沛等后来者所难以企及的优势,善加利用和有力发挥这些比较优势,再积极探索、融入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规律、用户习惯、技术应用,传统纸媒真的是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没有必要一味意志消沉、自怨自艾地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其实,压力可以有,但压力更应是动力,以自己的比较优势去寻求创新和变革,应势而变、顺势而为,绝境中亦可逢生。君不见曾经挟强势而来的那些门户网站如今也已风光不再,亦已沦为传统媒体了吗?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也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关键是在变革和危机面前,你是否有一颗勇敢而强大的心。

因为还有一句话是说给擅于谋变、勇于求变者的,那就是——变革是变革者的通行证!

自我为主还是用户至上?

经济学的一个假设是人都是自利的,但这个假设是基于一个前提,即人的自利追求不能以侵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其实,在现实的市场中,一个理性经济人的利益实现,也是以为他人创造价值为前提的,即自利的追求是通过利他的途径来实现的,这个利他或者是创造新的价值,或者是在效率、体验上有进一步的改善。一个产品,要实现畅销,总是以能解决人们的痛点来作卖点。

还是以媒体转型为例。过去,信息稀缺的年代,负责新闻发布的机构极为有限,媒体的新闻传播处于“我说什么,你听什么”的垄断状态,大众接收信息是单向的、被动的,别说自主性,连互动几乎都谈不上。相对来说,作为专业传播机构的媒体就很“任性”了,就是很自我,可以罔顾受众的感受、习惯和需求,是一种单向灌输的状态。

但是现在不同了,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信息供应处于一种海量的状态,媒体间的竞争是一种以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为量化指标的注意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一种吸引用户、把分流最小化的竞争,内容为王也好,技术为王也好,还是流量为王也好,其实真正的还是用户为王。

但是这个话放到十几二十几年前的媒体圈里可能没有人会认可,那时说这样的话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现在,但凡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人们更多强调的是用户体验,更多关注的是用户的感受、习惯,而非自我。

当然,那些能在海量的信息供应中凸显个性、做出特色的人还是弥足珍贵的,也是殊为难得的,他们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于众声喧哗中标识出独特的自我,创造出易于用户识别且更加细分专业的品牌特征,恰恰是一种更为上乘、更受欢迎的用户体验。

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规律是供求规律,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对于供给一方来说,不能活得太自我,而要更多关注用户的体验,才能于激烈PK中胜出。决定用户体验效果的,一是价值,二是特色,三是对现状的改观和突破。

所以说,在无论是信息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领域基本都已告别稀缺,甚至实质均已处于过剩状态的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供应者来说,只要说出他所信奉的价值观——是自我为中心还是用户至上,无须言他,就能大体判断出,他是一个留恋过去的保守者还是一个拥抱变化的创新者了。

需要指出的是,保守与变革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它们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所建议的是,不要过早和随意地给他们贴上标签,我们应做的,是尽量为保守者的转化提供适宜的“温度”,为变革者的成长提供充分的土壤。“有容乃大”,保守者需要认识转变的时间,变革者需要试错蓄势的空间。包容是一个鼓励创业和创新的社会所应有的胸怀和品格。

  铭记那些解决痛点的人

  有一种微信朋友圈叫“饮鸩止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相关内容

  • 安徽大学科学技术协会长期举办科普展示活动策划书
  • 安徽大学"科技月展"系类活动 宣传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大学校园生活 安徽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2011年9月18日 目录 一.活动名称 ........................................ ...

  • 阅读三年级语文
  •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______"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______.____ ...

  • 这本书真好作文
  • 这本书真好作文一:这本书真好 人们常说学生就要认真学习,不要想太多,更不要管太多.但是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不乖"的学生想了许多事.比如说我,我最感兴趣的是以后的职业.当我漫步在书海时,总有那么一本书从"海"中跃出, 占据我的视野.没错,就是它--<边玩边 ...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周周清检测题
  •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周周清检测题 主备人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ài zi jié jiǎn shōu huî fǔ mō ( ) ( ) ( ) ( ) bài fǎng r ïng qi ú zh ǔ f ù m í hu î ( ) ( ) ( ) ( ) yáo huàn ɡ ...

  • 二年级语文阅读试卷
  • 油田四小二年级语文阅读测试卷 一.阅读短文,填空: 乌龟与水井 一只乌龟在陆(lù) 地上散步,路过一口水井,想到井边喝水.水井提醒 乌龟说 喂 伙计 请离得远一点 掉到我这儿是很危险的 乌笑着说:"什么的江河湖海我没到过,不怕你这小小的一口水井." 水井对乌龟说:"我 ...

  • 三年级语文(上)课内课外阅读训练题_8
  • 三年级语文(上)课内 外阅读训练题 1 [课内]1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 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 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们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 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 ...

  • 现代推销技术案例
  • 1.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推销之路 李嘉诚先生是华人当中名副其实的首富,但其创业 初期有过一段不寻常的推销经历.他出生于广东潮安县一 个书香门第,11岁的李嘉诚在读完两年小学后便辍学,在 他舅舅的南洋钟表公司做杂工,父亲的早逝,给李嘉诚留 下一副家庭重担和债务.14岁的李嘉诚凭着毅力.韧性和 真诚在港岛西 ...

  • 当今时代的特点与企业面临的挑战
  • 当今时代的特点与企业面临的挑战 我今天给大家做的介绍是我自己对企业成功和事业以及我们怎么样成功的企业, 成就一番事业的感悟. 所以我的题目叫<事业.成功与领导力>,让大家看这样一幅图画,大家可以从图中想象它是什么东西, 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大家可能也看不清楚它是什么东西. 实际上大 ...

  • 近七成青少年从色情网站获取性知识说明啥
  • "色情网"怎成学生性教育的自留地?东方网的一则教育新闻报道让笔者觉得很接地气,大胆的报出了现在中国性教育的盲区,并且指出其中的一个实际情况的指标,报道中有调查显示,沪上约5%的初中生.10%-15%的高中生有过性行为,但80%以上的年轻人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并不合理,甚至称得上&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