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小抄高鸿业

名词解释: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3、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

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货币体系: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2、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作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结构性: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失业。周期性: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

13、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14、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5、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16、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17、法定准备率: 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8、通货膨胀: 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19、资本深化:“资本广化”的对称,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快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从而资本-劳动比率或人均资本量在提高。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经济增长中存在着技术进步。

20、资本的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F撇(k星)=n

21、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22、理性预期: 指经济当事人为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

23、名义工资粘性: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实际工资粘性指各种工资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粘性。

24、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说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商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2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简答

1、简述GDP的GNP的区别:

A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B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C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2、说明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并简析储蓄投资恒等式:

A、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卖价。(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B、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C、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等式: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也就是一年储蓄量=一年投资量,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

4、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a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b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c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5简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LM曲线越平坦,或者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当LM曲线为水平线,IS曲线为垂直线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货币政策效果: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B在IS曲

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SI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6简析古典主义极端情况:

与凯恩斯极端相反,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货币政策效果:财政失效: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货币效果:而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货币需求对利率极其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零,因此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故很有效。

7简述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a支出乘数的大小b或必须球队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货币政策局限性:

a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b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c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d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9简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a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b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10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水平。及其手段的应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紧缩性财政政策。11简述货币创造原理: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并指出货币创造成数等于法定准备率的倒数的限制条件:A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放贷出去B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12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

a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b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c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3简述三种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a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曲线。政策含义(图)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平易,两曲线交点也向右平移,因此,价格不变,产出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图)c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图)(政策含义图)

14简析通货膨胀成因:

a作为货币现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b需求拉动又称超额需求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c成本推动又称成本或供给通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d结构性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e通胀持续不断持续的趋势(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即工资,价格)

15简述菲利普斯曲线:

在意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货币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后改造为事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其政策含义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率的组合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失业率减少或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16、简述增长核算方程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即产出的增长可由三种力量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其经济意义a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b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

17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经济含义及其稳态条件:

基本方程Δk=sy-(n+δ)k 经济含义: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基本方程可以表示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要实现稳态条件即Δk=0 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就是sy=(n+δ)k

18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说明如何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

A提高整个f(k)曲线,即使用新技术,在一定k值下提高劳动生产率B可以提高sf(k)曲线,即增加积累或储蓄C可以压低(n+δ)k线,即控制人口增长率。

19简述经济周期的特征:

主要两个分为阶段 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的特征1通常消费购买急剧下降2劳动的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扩张阶段和衰退相反

名词解释: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3、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

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货币体系: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2、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作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结构性: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失业。周期性: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

13、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14、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5、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16、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17、法定准备率: 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8、通货膨胀: 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19、资本深化:“资本广化”的对称,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积累快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从而资本-劳动比率或人均资本量在提高。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经济增长中存在着技术进步。

20、资本的黄金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F撇(k星)=n

21、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22、理性预期: 指经济当事人为避免损失和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取得的信息,对所关心的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状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

23、名义工资粘性: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实际工资粘性指各种工资之间的相对工资比有粘性。

24、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说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商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2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简答

1、简述GDP的GNP的区别:

A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B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C 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2、说明GDP的三种核算方法并简析储蓄投资恒等式:

A、支出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总卖价。(经济社会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B、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报酬,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C、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等式:在一国的一年的经济总量中储蓄量与投资量是处于恒等状态的,也就是一年储蓄量=一年投资量,只有维持这样的恒等状态才不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经济形式的正常运转.

4、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a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b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c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货币需求函数:Md=M1+M2=L1(Y)+L2(i)=L(Y,i) 5简析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LM曲线越平坦,或者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当LM曲线为水平线,IS曲线为垂直线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财政货币政策效果: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B在IS曲

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SI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6简析古典主义极端情况:

与凯恩斯极端相反,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此时财政政策完全失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货币政策效果:财政失效: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货币效果:而在古典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货币需求对利率极其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零,因此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故很有效。

7简述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a支出乘数的大小b或必须球队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货币政策局限性:

a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b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c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d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9简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a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b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c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10简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水平。及其手段的应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及紧缩性财政政策。11简述货币创造原理: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做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比较小的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得以创造货币。并指出货币创造成数等于法定准备率的倒数的限制条件:A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即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放贷出去B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12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

a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b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c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13简述三种模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a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曲线。政策含义(图)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增加即总需求曲线向右平易,两曲线交点也向右平移,因此,价格不变,产出增加,也就是国民收入增加。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图)c常规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图)(政策含义图)

14简析通货膨胀成因:

a作为货币现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b需求拉动又称超额需求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c成本推动又称成本或供给通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d结构性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e通胀持续不断持续的趋势(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即工资,价格)

15简述菲利普斯曲线:

在意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货币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后改造为事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其政策含义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率的组合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失业率减少或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16、简述增长核算方程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即产出的增长可由三种力量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其经济意义a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b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

17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经济含义及其稳态条件:

基本方程Δk=sy-(n+δ)k 经济含义: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n+δ)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Δk>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基本方程可以表示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要实现稳态条件即Δk=0 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就是sy=(n+δ)k

18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说明如何提高一国的生活水平:

A提高整个f(k)曲线,即使用新技术,在一定k值下提高劳动生产率B可以提高sf(k)曲线,即增加积累或储蓄C可以压低(n+δ)k线,即控制人口增长率。

19简述经济周期的特征:

主要两个分为阶段 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的特征1通常消费购买急剧下降2劳动的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扩张阶段和衰退相反


相关内容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复习方法指导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复习方法指导 据统计,全国共有257所高校(包括科研机构)相关专业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列为参考书目,共有243所高校(包括科研机构)相关专业将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列为参考书目.下面,跨考教育郑老师为大家详析 ...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
  • 一.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书目: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尼克尔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 ...

  • 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 温馨提示: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原文 ◇ 资料构成 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的全套资料主要包括: 1.历年真题 本全套资料提供浙江大学822地理信息系统1998-2000,2003,2004,2010考研真题.最新真题由于官方未公布而无法取得,我们正在通过各方面途径收集,如有会第一时间补发给学员. ·浙江大学20 ...

  •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应修基础课程 政治经济学 经济数学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是学习其他经济课程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能够运用宏 ...

  • 经济学入门书籍推荐
  • 西方经济学入门书籍推荐 一.无微积分基础,且无经济学基础. 1.曼昆(Mankiw),<经济学原理>(Principle of Economics).回复里最多的. 曼昆他本人是信奉新凯恩斯学派的.这本书为经济学入门者量身打造的,不过本专业很少用这本.主要特点:行文简单.说理浅显.文中有 ...

  • 我考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的经验谈
  • 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下面我就给你谈一谈复习考研的一些关键问题以及复习的时间安排: 首先,决心,这点你要一定要确认,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如下问题: 1.我为什么要考研? 2.我为什么要考中央财经大学? 3.我为什么要考这所学校的这个专业或者是这个方向? 明确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后,我们来看看专业课的复习吧 ...

  • 金融联考一些基础性参考教材
  • 联考一些基础性参考教材 经济学原理: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尹伯成 上海人民出版社价格:24元 <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高鸿业主编 <现代西方经 ...

  • 金融指南网络版
  • 南开金融专业课复习指南 第一部分 概述篇(已整理完毕) 专业介绍和说明 专业课复习时间 专业课复习资料 专业课复习思路 专业课复习方法 专业课整体复习计划 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注意的一些问题 经院专业课120+,我的一些经验 南开金融学专业介绍和说明 1.南开大学综合概况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 ...

  • 宏观经济学重点,高鸿业
  • 西方经济学重难点分析(带星号的一般不会考,注:本解析只是根据个人经验并结合一些参考书总结出来,仅供参考.) 宏观部分 宏观部分中内容较多,而且比较难学,在学习时要注意联系比较记忆,比如说各个流派(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区别和联系等,要学会多总结. 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