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总结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

2011 结 报 告 8月

日 年11

前 言

为了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配合安徽理工大学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展开,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留下光彩照人的一笔,2011年7月份的这个暑假,我们成立了 WE LEARN(简称WL) 暑期“三下乡”团队。取名WL,意在学习。我们秉承着“把理论纳入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理念,来开展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

本次暑期三下乡主题是“迎建党90周年,看天长新农村发展”。本次活动主要在安徽天长开展。我们深入天长的各个乡镇,接触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和村民、基层干部交流,切实了解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医疗保障,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在报告中我们将通过横、纵两方面的阐述,为新农村的发展总结经验,为政府的决策提出建议,为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助力。

为了本次“三下乡”活动能顺利完成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到了许多单位和机关的热情帮助。特别鸣谢:

天长共青团市委、天长市教育局、天长市统计局、天长市新农村领导办公室、天长市秦栏镇政府、天长市桐城镇政府、天长市杨村镇政府以及各地配合我们活动开展的人们。

为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目 录

第一章 天长市概况……………………………………………..……4

第一节 天长市经济发展概况……………………………………4

第二节 天长市政治发展概况……………………………....……6

第三节 天长市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概况…………………………7

第二章 天长市农村经济发展概况……………………………..……9

第一节 天长各乡镇经济数据对比…………….. ………….…….9

第二节 天长市乡镇级经济结构分析…………...………….……12

第三章 天长市农村其他事业发展概况…………………….……...15

第一节 人居环境的改善…………………………………..……15

第二节 农民培训的开展……………………………..…………16

第四章 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评估和建议……………………18

第一节 对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的评估…………………………18

第二节 对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的建议…………………………19

第五章 活动总结…………………………………………………..22

第一章 天长市概况

天长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县级市,属滁州市代管,为南京都市圈协作城市;处于泛长三角经济圈之中,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天长位于安徽省最东端,除西面与安徽省来安县接壤外,其余三面均与江苏省相接。天长是中国孝子之乡、中国仪表电缆生产基地、中国电子元件生产基地、中国玩具生产基地、石油产区、中国商品粮基地、中国百合之乡。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9年保持安徽省县级第一;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安徽十强县(市)行列,安徽省唯一一个始终保持“十强”称号的县(市)。天长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中部地区的跳板。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全国中部百强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依法治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国家商品粮基地。

第一节 天长市经济概况

在十一五期间,天长市致力于加快发展,提升经济质量,不断增

强综合实力,县域经济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3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7亿元,年均增长1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12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2%。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4.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5.5亿元,增加了

2.6倍,年均增长29.7%;全市14个镇中有10个财政收入超千万,其中一个超3亿元、一个超1亿元、3个超3000万元。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54亿元,是“十五”的6.5倍,年均增长4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25.3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增长18.2%。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10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十年保持综合“十强”的县市,连续5年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市行列。

“十一五”期间,天长市致力于扶优扶强,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全市骨干及中小工业企业共有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005年110家发展到2010年的358家;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超400亿元,增长了近三倍。初步形成了仪表线缆、电子元件、机械模具、玩具服装、医药及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特种钢管、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主导产业。天长市同时还培养了5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被列为全省首批产业集群优势县(市)和省级光伏产业基地。

天长市全市园区建设已形成2个省级开发区、3个重点镇特色园区、11个镇(街)工业集中区的梯次发展格局。入园企业达600多

家,520家建成投产。园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市园区实现税收2.1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5.6亿元,提前实现百亿园区目标。“十一五”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28个,实际到位资金298.4亿元,是“十五”的12.5倍,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其中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0亿元,利用省外资金和境外资金双双被评为全省先进县。

第二节 天长市政治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天长市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天长市致力于追求和谐发展,坚持抓好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构造和谐天长。积极支持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工作,认真研究人代会议案、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专题调研报告,充分采纳意见和建议。重视加强审判、检查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连续14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市(综合模范县市)’’称号。健全完善了全市信访和维稳工作机制,加大市直部门和各镇街道联动,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确保了全市信访秩序的稳定。“五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荣获全国首批创建法治先进市(县)称号,为滁州市唯一获得

省和国家双表彰的县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了对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有力的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十一五期间,天长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第三节 天长市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概况

天长市致力于改革创新,各类要素保障空间进一步拓展,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稳步实施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完善了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加快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深化工商企业改制,全市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天长市致力于关注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和总量均居滁州市第一。组织实施的省民生工程由2007年的12项增加至2010年的33项,累计投入工程资金7.68亿元,其中地方配套1.5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3.5%以内,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由2005年的12509元提高到2010年的316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803元

上升到2010年的7558元,年均增长分别达20.4%和14.7%。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支出年均增幅达43.8%、28.5%、23.8%和21.8%。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率先在全省县级建成了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县级启动了创新性城市建设,是全国科普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省首批教育强市。城乡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全国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市;计生工作保持在全省一类县和滁州市先进行列。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市;大力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取得丰硕成果。

第二章 天长市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第一节 天长市农村经济数据对比

1.天长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铜城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收入为1026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5311元,外出从业收入951元,家庭经济收入为4226元,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财政性收入为95元,转移性收入为628元,人均纯收入为7608元。

秦栏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收入为1031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5782元,外出从业收入45元,家庭经济收入为3386元,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财政性收入为691元,转移性收入为454元,人均纯收入为8350元。

杨村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收入为1027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4344元,外出从业收入1487元,家庭经济收入为4904元,第一产业收入为4823元,第三产业收入为81元,财政性收入为547元,转移性收入为483元,人均纯收入为7565元。

(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6000元,工资性收入为1882元,家庭经营收入为3640元,财政性收入为117元,转移性收

入为360元,人均纯收入为4504元)

单位:千元

21.6363

黄色:人均总收入

粉色:工资性收入

橙色:人均纯收入

2、农村人均支出情况

铜城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支出为8016元,家庭经营支出为2214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185元,生活消费为4451元,财产性支出18元,转移性支出为1231元。

秦栏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支出为6621元,家庭经营支出为1602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602元,生活消费为4412元,转移性支出为539元。

杨村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支出为7640元,家庭经营支出为2557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524元,第二产业为2元,第三产业为31元,生活消费为3946元,财产性支出18元,转移性支出为1051元。

(安徽省农村人口总支出为5378元,家庭经营性支出为1240元,生活消费支出为3655元,财产和转移性支出为314元。)

0铜城镇秦栏镇杨村镇全省情况

单位:千元 黄色:人均总支出 10

粉色:第一产业支出

橙色:生活支出

铜城镇秦栏镇杨村镇全省水平

3、农村居民人均生产和出售情况

铜城镇农村人口人均生产粮食1982公斤,出售1477公斤,人均

出售肉猪1.7头,出售禽蛋0.1公斤,出售水产品1.1公斤

秦栏镇农村人口人均生产粮食1549公斤,出售1085公斤,出售

蔬菜2.2公斤,出售肉猪0.6头,出售禽蛋0.2公斤。

杨村镇农村人口人均生产粮食1556公斤,出售1405公斤,出售

禽蛋0.6公斤,出售水产品25.7公斤。

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情况

铜城镇农村人口人均食品消费2007元,衣着消费273元,居住

消费262元,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338元,医疗消费276元,交通和

通讯408元,文化教育及服务消费673元,其他消费214元。

秦栏镇农村人口人均食品消费1832元,衣着消费318元,居住

消费262元,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136元,医疗消费579元,交通和

通讯消费659元,文化教育及服务消费363元,其他消费190元。

杨村镇农村人口人均食品消费1776元,人均衣着消费460

元,

人均居住消费302元,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307元,医疗消费242元,交通和通讯消费489元,文化教育及服务消费302元,其他消费67元。

(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1093元,衣着消费202元,居住消费792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229元,医疗保健消费227元,交通通讯消费302元,文化教育消费及服务312元,其他消费73元。)

30

20

10

0 黄色:食品消费 粉色:衣着消费 橙色:教育消费

铜城镇秦栏镇杨村镇全省情况

第二节

天长乡镇级经济结构分析

1、收入结构分析

黄色:工资性收入

粉色:家庭经营收入

橙色:财产性收入

棕色:其他收入

全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0.9%,其中外出从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6.1%。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0.6%,其中第一产业占总收入的40.5%,第二产业占总收入的0.06%,第三产业占总收

入的0.148%。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265%,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174%。纯收入率为75.36%。

铜城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1.76%,其中外出从业收入占总收入的9.269%。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1.18%,以第一产业为主。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0.9259%,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6.12%。纯收入率为74.15%。

秦栏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6.07%,其中外出从业收入占总收入的0.436%。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32.83%,以第一产业为主。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7%,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4%。纯收入率为80.96%。

杨村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0.9%,其中外出从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6.1%。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0.6%,其中第一产业占总收入的40.5%,第二产业占总收入的0.06%,第三产业占总收入的0.148%。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265%,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174%。纯收入率为75.36%。

2、支出结构分析

棕色:第一产业支出28.54%

黄色:生活支出62.36%

蓝色:转移性支出7.68%

灰色:其他支出1.42%

全市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28.54%,其中第一产业支出占总支出的28.36%,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62.36%,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得7.68%。

铜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27.6%,其中第一产业支出占总支出的27.25%,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55.53%,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得15.35%。

秦栏镇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24.19%,其中第一产业支出占总支出的24.19%,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66.64%,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得8.14%。

杨村镇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33.47%,其中第一产业支出占总支出的33.04%,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51.65%,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得13.76%。

3、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黄色:食品消费

粉色:衣着消费

橙色:居住消费

棕色:家用消费

灰色:医疗消费

黑色:交通通讯

蓝色:教育消费

全市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42.8%,衣着消费占总消费的

6.97%,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16.27%,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5.76%,医疗消费占总消费的6.26%,交通和通讯消费占总消费的

9.72%,文化教育及服务占总消费的10.1%,其他消费占总消费的2.09%。

第三章 天长市农村其他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天长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天长市致力于不断改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作。2007年天长市在农村开展以清垃圾、清杂草、清污泥、清乱堆乱放,改厕、改圈、改路、改水为主要内容的“四清四改”活动。2008年市农委、新农办在示范村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2009年开展了农村环境集中治理行动月活动,在整治范围上,突出中心集镇和示范村,同时延伸到所有集镇和所有中心村;在治理内容上,集镇突出街道清扫保洁、环卫设施、集镇贸易市场建设、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和管理等,村突出水、电、路、下水道、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四清、四改、四化。2010年市财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150万元,用于农村清洁工程的奖励评比和垃圾桶、垃圾池、垃圾运输车等环卫设施的补助,并将清洁工程实施纳入对镇(街道)百分制绩效考核。

天长市新农办牵头,市文明办、妇联、团市委、老干局等单位参与,在全市自下而上开展新农村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编印事迹汇编,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杨村镇被滁州市命名表彰为书画之乡。铜城镇桑园村大学生村官组织村民周末到文化广场跳健身舞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一致好评。

今年,天长市所有集镇和示范村51个单位列入整理范围,以卫生整洁为基本要求,各镇开展创建和定期自查评比活动。全年组织三

次互查评分,主要检查所有集镇、新农村示范村及相互连接线,要求做到可视范围内“八无”,即无垃圾、无杂草、无污水、无乱堆乱放、无乱停乱放、无骑路设市、无商品吐舌经营、无废品收购点裸对街面路面现象。对优秀单位进行奖励,对有待改进单位进行批评并督促改正。

第二节 天长市农民培训工作

近年来,天长市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大批农村能人干才脱颖而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技术与智力支持。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平台,扎实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为农村培养和储备一大批人才。

天长市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5000人左右,活跃在农业农村各个领域。天长市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59个,种植面积3.57万亩,分布在全市15个乡镇;畜禽规模养殖企业5个;芡实种植大户110个,市内种植面积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沿高邮湖杨村镇、铜城镇、到江苏、山东、湖北、福建、江西等地承包水面种植80000多亩左右。

天长市新农办、农委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连续多年在阳光工程培训中,分产业组织相关涉农服务部门、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

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放在同一平台,既讲技术、市场信息,又搞现场咨询,台上台下互动,效果非常显著,有效促进资源在整合,把产业做大做强。芡实是天长市的一大特色产业,每年组织一期芡实种植专业技术培训,并将培训班办到各芡实专业合作社,针对各合作社小范围低水平合作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又成立芡实协会,在铜城镇龙岗社区筹建芡实大市场,申请农业部产地批发市场认证,着力把龙岗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芡实集散地。

天长市现有320多个合作社,已基本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事服务、土地股份服务、养猪、养鹅、苗木花卉、芡实、水产、贝类、捕捞等10多个特色产业,合作社全部由大户、能人发起登记,为成员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产品,大大提高了种养效益。

第四章 天长市新农村建设评估及建议

第一节 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的评估

天长市农村经济总体发展均衡,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居民已不仅仅依靠土地而生活。得益于天长当地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有超过一半是来源于当地工厂雇佣而得到的工资,第一产业收入比重比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低10.3个百分点。其中秦栏镇工资性收入更是占到农村居民的总收入得56%,而秦栏镇正是天长市最为赋予的乡镇。是中国的电子之乡。全市总体农村居民纯收入率为75.36%,其中铜城镇纯收入率为74.15%,秦栏镇纯收入率为80.96%,杨村镇农村居民纯收入率为75.36%。农民的纯收入率明显高于全省水平。

天长市农村人均收入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数个乡镇人均总收入超万元人均纯收入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一倍。农村居民生活支出也同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活支出占部分。

天长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合理,食品消费仍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体,但是其所占比重日益减小,真实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正日益改善。衣着消费、教育消费比例呈增长的趋势,反映了农村居民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以及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问题,这是十分可喜的现

象。

近年来,天长市农村居住环境日益改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根除。天长市根据各乡镇及周边农村分布情况统一规划,在每个乡镇为农村居民建设新农村社区,集中居住。这样彻底改变了农村分布格局混乱的现象。一方面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农民日常生活。社区绿化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在规划绿化的同时也相应的建设了一些休闲娱乐设施,比如健身器材,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室,社区便利店等。在调研过程中,新农村居民都对其生活环境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农民培训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新农村的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产生一批新型农民。他们是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农村致富领头羊,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主人。天长市农民培训工作本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培训原则,近年来在农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新型农民。教会农民合理经营,成立专业合作社,在农资,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方面统一进行安排,解决的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本地农产品的竞争力,也相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第二节 天长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在经济方面,天长市农村经济建设在全省处于前列,经济总量达

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进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县级第一。天长市招商引资成果非常显著,几大工业园区建设颇有成效。目前天长在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在后续经济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土地集中使用,工厂建设入园,企业建设需经过土地使用效益评估机制评估。第二、淘汰高产能,引入环保新概念。市内已存高耗能企业要实现逐步削减,设置高门槛禁止新增高耗能企业的进入。第三、经济建设要惠及千家万户。天长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与富于民,提高农民社会福利,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大的平台。第

四、继续加快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步伐,想方设法为农民增收谋求出路。在保证基本耕地的同时推进农村工业化,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第五、加速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此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长期内保持高速增长。

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目前天长市农村基本做到了村容村貌整洁的基本要求。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是一个持续性强,要求不断提高的工程。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实现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就要形成恰当可行的竞争评比机制。在天长市乡镇与乡镇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村与村之间落实评比奖励机制。另外,人居环境改善工程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在其中需要起到领导,监督,鼓励的作用。

新型农民培训方面,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是

农村潜在发展力量的储备。天长市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比较有利于天长市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天长市农民培训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实践证明农民培训工作的确是对天长市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天长市以后的农民培训工作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着手。适当扩大农民培训的广度,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在众多受教育农民中遴选出十分出色的学员,经行深度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创收技能,并对广大农民起到带动作用。

总体看来,天长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务实的,有效的,合理的,有计划的。天长市农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并高速增长。农民生活环境的到了显著的改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农民得到了政府的再培训,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创收能力。天长市新农村建设是成功的,其发展思路是值得广大县级政府借鉴的。希望天长市能持续领跑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章 活动总结

历时六天的三下乡活动,到今天已经走向了尾声,大家带着一份感动和一份思考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句点。这七天里,我们感受到了天长人民的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造就了天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奇迹。天长在地理位置上并没有占到太多的优势,境内无铁路通过,高速公路也是近年才修建的,但是天长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乡镇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创造了天长的奇迹。

天长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天长市致力于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天长市“以点带面”通过示范镇的全力带动作用,扩大天长市新农村建设面,至今新农村建设惠及天长市各个乡镇、街道,惠及到千家万户。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乡镇,发现天长市乡镇建设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乡镇建设成果十分显著。特别是铜城镇、杨村镇、秦栏镇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铜城镇、杨村镇、秦栏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全省先进水平。

天长市的新农村建设经验是值得全省各县市学习和借鉴的。这是天长市委市政府紧随省委省政府的步伐,积极开展工作,团结领导各乡镇的结果。

而这此活动对于我们,更是意义深刻。想想我们在天长市各乡镇留下的足迹,想想我们与天长市各村农民度过的点点滴滴,想想天长

市各政府部门给我们的次次帮助——真是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是这片天空下不灭的回忆,这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三下乡就是要我们这些热血青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来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乡情,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并要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认识自己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去更好地为以后为人民服务作好准备,这才是我们三下乡的意义。

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学校以及天长市相关部门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我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多锻炼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的融入我们国家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安徽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

2011 结 报 告 8月

日 年11

前 言

为了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配合安徽理工大学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展开,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留下光彩照人的一笔,2011年7月份的这个暑假,我们成立了 WE LEARN(简称WL) 暑期“三下乡”团队。取名WL,意在学习。我们秉承着“把理论纳入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理念,来开展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

本次暑期三下乡主题是“迎建党90周年,看天长新农村发展”。本次活动主要在安徽天长开展。我们深入天长的各个乡镇,接触农村生活的各个角落,和村民、基层干部交流,切实了解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医疗保障,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在报告中我们将通过横、纵两方面的阐述,为新农村的发展总结经验,为政府的决策提出建议,为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助力。

为了本次“三下乡”活动能顺利完成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到了许多单位和机关的热情帮助。特别鸣谢:

天长共青团市委、天长市教育局、天长市统计局、天长市新农村领导办公室、天长市秦栏镇政府、天长市桐城镇政府、天长市杨村镇政府以及各地配合我们活动开展的人们。

为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目 录

第一章 天长市概况……………………………………………..……4

第一节 天长市经济发展概况……………………………………4

第二节 天长市政治发展概况……………………………....……6

第三节 天长市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概况…………………………7

第二章 天长市农村经济发展概况……………………………..……9

第一节 天长各乡镇经济数据对比…………….. ………….…….9

第二节 天长市乡镇级经济结构分析…………...………….……12

第三章 天长市农村其他事业发展概况…………………….……...15

第一节 人居环境的改善…………………………………..……15

第二节 农民培训的开展……………………………..…………16

第四章 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评估和建议……………………18

第一节 对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的评估…………………………18

第二节 对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的建议…………………………19

第五章 活动总结…………………………………………………..22

第一章 天长市概况

天长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县级市,属滁州市代管,为南京都市圈协作城市;处于泛长三角经济圈之中,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天长位于安徽省最东端,除西面与安徽省来安县接壤外,其余三面均与江苏省相接。天长是中国孝子之乡、中国仪表电缆生产基地、中国电子元件生产基地、中国玩具生产基地、石油产区、中国商品粮基地、中国百合之乡。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9年保持安徽省县级第一;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安徽十强县(市)行列,安徽省唯一一个始终保持“十强”称号的县(市)。天长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中部地区的跳板。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全国中部百强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依法治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国家商品粮基地。

第一节 天长市经济概况

在十一五期间,天长市致力于加快发展,提升经济质量,不断增

强综合实力,县域经济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3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47亿元,年均增长1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12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2%。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4.2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5.5亿元,增加了

2.6倍,年均增长29.7%;全市14个镇中有10个财政收入超千万,其中一个超3亿元、一个超1亿元、3个超3000万元。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54亿元,是“十五”的6.5倍,年均增长4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25.3亿元,是“十五”的2倍,年均增长18.2%。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10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十年保持综合“十强”的县市,连续5年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市行列。

“十一五”期间,天长市致力于扶优扶强,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全市骨干及中小工业企业共有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005年110家发展到2010年的358家;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超400亿元,增长了近三倍。初步形成了仪表线缆、电子元件、机械模具、玩具服装、医药及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特种钢管、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等九大主导产业。天长市同时还培养了5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被列为全省首批产业集群优势县(市)和省级光伏产业基地。

天长市全市园区建设已形成2个省级开发区、3个重点镇特色园区、11个镇(街)工业集中区的梯次发展格局。入园企业达600多

家,520家建成投产。园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市园区实现税收2.1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5.6亿元,提前实现百亿园区目标。“十一五”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28个,实际到位资金298.4亿元,是“十五”的12.5倍,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其中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20亿元,利用省外资金和境外资金双双被评为全省先进县。

第二节 天长市政治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天长市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天长市致力于追求和谐发展,坚持抓好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构造和谐天长。积极支持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工作,认真研究人代会议案、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专题调研报告,充分采纳意见和建议。重视加强审判、检查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了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连续14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市(综合模范县市)’’称号。健全完善了全市信访和维稳工作机制,加大市直部门和各镇街道联动,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确保了全市信访秩序的稳定。“五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荣获全国首批创建法治先进市(县)称号,为滁州市唯一获得

省和国家双表彰的县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大了对食品、药品、农资等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有力的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十一五期间,天长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第三节 天长市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概况

天长市致力于改革创新,各类要素保障空间进一步拓展,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稳步实施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完善了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加快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深化工商企业改制,全市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天长市致力于关注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人数和总量均居滁州市第一。组织实施的省民生工程由2007年的12项增加至2010年的33项,累计投入工程资金7.68亿元,其中地方配套1.5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多年控制在3.5%以内,城镇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由2005年的12509元提高到2010年的316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803元

上升到2010年的7558元,年均增长分别达20.4%和14.7%。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教育等支出年均增幅达43.8%、28.5%、23.8%和21.8%。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率先在全省县级建成了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县级启动了创新性城市建设,是全国科普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省首批教育强市。城乡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全国和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市;计生工作保持在全省一类县和滁州市先进行列。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市;大力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取得丰硕成果。

第二章 天长市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第一节 天长市农村经济数据对比

1.天长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铜城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收入为10260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5311元,外出从业收入951元,家庭经济收入为4226元,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财政性收入为95元,转移性收入为628元,人均纯收入为7608元。

秦栏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收入为1031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5782元,外出从业收入45元,家庭经济收入为3386元,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财政性收入为691元,转移性收入为454元,人均纯收入为8350元。

杨村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收入为1027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为4344元,外出从业收入1487元,家庭经济收入为4904元,第一产业收入为4823元,第三产业收入为81元,财政性收入为547元,转移性收入为483元,人均纯收入为7565元。

(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6000元,工资性收入为1882元,家庭经营收入为3640元,财政性收入为117元,转移性收

入为360元,人均纯收入为4504元)

单位:千元

21.6363

黄色:人均总收入

粉色:工资性收入

橙色:人均纯收入

2、农村人均支出情况

铜城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支出为8016元,家庭经营支出为2214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185元,生活消费为4451元,财产性支出18元,转移性支出为1231元。

秦栏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支出为6621元,家庭经营支出为1602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602元,生活消费为4412元,转移性支出为539元。

杨村镇农村人口人均总支出为7640元,家庭经营支出为2557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524元,第二产业为2元,第三产业为31元,生活消费为3946元,财产性支出18元,转移性支出为1051元。

(安徽省农村人口总支出为5378元,家庭经营性支出为1240元,生活消费支出为3655元,财产和转移性支出为314元。)

0铜城镇秦栏镇杨村镇全省情况

单位:千元 黄色:人均总支出 10

粉色:第一产业支出

橙色:生活支出

铜城镇秦栏镇杨村镇全省水平

3、农村居民人均生产和出售情况

铜城镇农村人口人均生产粮食1982公斤,出售1477公斤,人均

出售肉猪1.7头,出售禽蛋0.1公斤,出售水产品1.1公斤

秦栏镇农村人口人均生产粮食1549公斤,出售1085公斤,出售

蔬菜2.2公斤,出售肉猪0.6头,出售禽蛋0.2公斤。

杨村镇农村人口人均生产粮食1556公斤,出售1405公斤,出售

禽蛋0.6公斤,出售水产品25.7公斤。

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情况

铜城镇农村人口人均食品消费2007元,衣着消费273元,居住

消费262元,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338元,医疗消费276元,交通和

通讯408元,文化教育及服务消费673元,其他消费214元。

秦栏镇农村人口人均食品消费1832元,衣着消费318元,居住

消费262元,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136元,医疗消费579元,交通和

通讯消费659元,文化教育及服务消费363元,其他消费190元。

杨村镇农村人口人均食品消费1776元,人均衣着消费460

元,

人均居住消费302元,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307元,医疗消费242元,交通和通讯消费489元,文化教育及服务消费302元,其他消费67元。

(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1093元,衣着消费202元,居住消费792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229元,医疗保健消费227元,交通通讯消费302元,文化教育消费及服务312元,其他消费73元。)

30

20

10

0 黄色:食品消费 粉色:衣着消费 橙色:教育消费

铜城镇秦栏镇杨村镇全省情况

第二节

天长乡镇级经济结构分析

1、收入结构分析

黄色:工资性收入

粉色:家庭经营收入

橙色:财产性收入

棕色:其他收入

全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0.9%,其中外出从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6.1%。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0.6%,其中第一产业占总收入的40.5%,第二产业占总收入的0.06%,第三产业占总收

入的0.148%。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265%,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174%。纯收入率为75.36%。

铜城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1.76%,其中外出从业收入占总收入的9.269%。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1.18%,以第一产业为主。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0.9259%,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

6.12%。纯收入率为74.15%。

秦栏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6.07%,其中外出从业收入占总收入的0.436%。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32.83%,以第一产业为主。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6.7%,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4%。纯收入率为80.96%。

杨村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0.9%,其中外出从业收入占总收入的16.1%。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40.6%,其中第一产业占总收入的40.5%,第二产业占总收入的0.06%,第三产业占总收入的0.148%。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265%,转移性收入占总收入的4.174%。纯收入率为75.36%。

2、支出结构分析

棕色:第一产业支出28.54%

黄色:生活支出62.36%

蓝色:转移性支出7.68%

灰色:其他支出1.42%

全市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28.54%,其中第一产业支出占总支出的28.36%,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62.36%,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得7.68%。

铜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27.6%,其中第一产业支出占总支出的27.25%,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55.53%,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得15.35%。

秦栏镇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24.19%,其中第一产业支出占总支出的24.19%,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66.64%,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得8.14%。

杨村镇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支出占总支出的33.47%,其中第一产业支出占总支出的33.04%,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51.65%,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得13.76%。

3、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黄色:食品消费

粉色:衣着消费

橙色:居住消费

棕色:家用消费

灰色:医疗消费

黑色:交通通讯

蓝色:教育消费

全市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42.8%,衣着消费占总消费的

6.97%,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16.27%,家庭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5.76%,医疗消费占总消费的6.26%,交通和通讯消费占总消费的

9.72%,文化教育及服务占总消费的10.1%,其他消费占总消费的2.09%。

第三章 天长市农村其他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天长市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天长市致力于不断改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工作。2007年天长市在农村开展以清垃圾、清杂草、清污泥、清乱堆乱放,改厕、改圈、改路、改水为主要内容的“四清四改”活动。2008年市农委、新农办在示范村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2009年开展了农村环境集中治理行动月活动,在整治范围上,突出中心集镇和示范村,同时延伸到所有集镇和所有中心村;在治理内容上,集镇突出街道清扫保洁、环卫设施、集镇贸易市场建设、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和管理等,村突出水、电、路、下水道、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四清、四改、四化。2010年市财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150万元,用于农村清洁工程的奖励评比和垃圾桶、垃圾池、垃圾运输车等环卫设施的补助,并将清洁工程实施纳入对镇(街道)百分制绩效考核。

天长市新农办牵头,市文明办、妇联、团市委、老干局等单位参与,在全市自下而上开展新农村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编印事迹汇编,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杨村镇被滁州市命名表彰为书画之乡。铜城镇桑园村大学生村官组织村民周末到文化广场跳健身舞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一致好评。

今年,天长市所有集镇和示范村51个单位列入整理范围,以卫生整洁为基本要求,各镇开展创建和定期自查评比活动。全年组织三

次互查评分,主要检查所有集镇、新农村示范村及相互连接线,要求做到可视范围内“八无”,即无垃圾、无杂草、无污水、无乱堆乱放、无乱停乱放、无骑路设市、无商品吐舌经营、无废品收购点裸对街面路面现象。对优秀单位进行奖励,对有待改进单位进行批评并督促改正。

第二节 天长市农民培训工作

近年来,天长市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大批农村能人干才脱颖而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技术与智力支持。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平台,扎实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为农村培养和储备一大批人才。

天长市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5000人左右,活跃在农业农村各个领域。天长市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59个,种植面积3.57万亩,分布在全市15个乡镇;畜禽规模养殖企业5个;芡实种植大户110个,市内种植面积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沿高邮湖杨村镇、铜城镇、到江苏、山东、湖北、福建、江西等地承包水面种植80000多亩左右。

天长市新农办、农委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连续多年在阳光工程培训中,分产业组织相关涉农服务部门、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

社、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放在同一平台,既讲技术、市场信息,又搞现场咨询,台上台下互动,效果非常显著,有效促进资源在整合,把产业做大做强。芡实是天长市的一大特色产业,每年组织一期芡实种植专业技术培训,并将培训班办到各芡实专业合作社,针对各合作社小范围低水平合作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又成立芡实协会,在铜城镇龙岗社区筹建芡实大市场,申请农业部产地批发市场认证,着力把龙岗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芡实集散地。

天长市现有320多个合作社,已基本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事服务、土地股份服务、养猪、养鹅、苗木花卉、芡实、水产、贝类、捕捞等10多个特色产业,合作社全部由大户、能人发起登记,为成员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产品,大大提高了种养效益。

第四章 天长市新农村建设评估及建议

第一节 天长市新农村建设的评估

天长市农村经济总体发展均衡,经济结构合理,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居民已不仅仅依靠土地而生活。得益于天长当地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有超过一半是来源于当地工厂雇佣而得到的工资,第一产业收入比重比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低10.3个百分点。其中秦栏镇工资性收入更是占到农村居民的总收入得56%,而秦栏镇正是天长市最为赋予的乡镇。是中国的电子之乡。全市总体农村居民纯收入率为75.36%,其中铜城镇纯收入率为74.15%,秦栏镇纯收入率为80.96%,杨村镇农村居民纯收入率为75.36%。农民的纯收入率明显高于全省水平。

天长市农村人均收入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数个乡镇人均总收入超万元人均纯收入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一倍。农村居民生活支出也同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活支出占部分。

天长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合理,食品消费仍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体,但是其所占比重日益减小,真实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正日益改善。衣着消费、教育消费比例呈增长的趋势,反映了农村居民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以及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问题,这是十分可喜的现

象。

近年来,天长市农村居住环境日益改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彻底的根除。天长市根据各乡镇及周边农村分布情况统一规划,在每个乡镇为农村居民建设新农村社区,集中居住。这样彻底改变了农村分布格局混乱的现象。一方面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农民日常生活。社区绿化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在规划绿化的同时也相应的建设了一些休闲娱乐设施,比如健身器材,篮球场,羽毛球场,图书室,社区便利店等。在调研过程中,新农村居民都对其生活环境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农民培训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新农村的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产生一批新型农民。他们是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农村致富领头羊,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主人。天长市农民培训工作本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培训原则,近年来在农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新型农民。教会农民合理经营,成立专业合作社,在农资,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方面统一进行安排,解决的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本地农产品的竞争力,也相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第二节 天长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在经济方面,天长市农村经济建设在全省处于前列,经济总量达

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进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县级第一。天长市招商引资成果非常显著,几大工业园区建设颇有成效。目前天长在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在后续经济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土地集中使用,工厂建设入园,企业建设需经过土地使用效益评估机制评估。第二、淘汰高产能,引入环保新概念。市内已存高耗能企业要实现逐步削减,设置高门槛禁止新增高耗能企业的进入。第三、经济建设要惠及千家万户。天长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与富于民,提高农民社会福利,为农民创业提供更大的平台。第

四、继续加快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步伐,想方设法为农民增收谋求出路。在保证基本耕地的同时推进农村工业化,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第五、加速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此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吸收就业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长期内保持高速增长。

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目前天长市农村基本做到了村容村貌整洁的基本要求。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是一个持续性强,要求不断提高的工程。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实现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就要形成恰当可行的竞争评比机制。在天长市乡镇与乡镇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村与村之间落实评比奖励机制。另外,人居环境改善工程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在其中需要起到领导,监督,鼓励的作用。

新型农民培训方面,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是

农村潜在发展力量的储备。天长市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比较有利于天长市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天长市农民培训工作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实践证明农民培训工作的确是对天长市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天长市以后的农民培训工作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着手。适当扩大农民培训的广度,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在众多受教育农民中遴选出十分出色的学员,经行深度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创收技能,并对广大农民起到带动作用。

总体看来,天长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务实的,有效的,合理的,有计划的。天长市农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并高速增长。农民生活环境的到了显著的改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农民得到了政府的再培训,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创收能力。天长市新农村建设是成功的,其发展思路是值得广大县级政府借鉴的。希望天长市能持续领跑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章 活动总结

历时六天的三下乡活动,到今天已经走向了尾声,大家带着一份感动和一份思考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句点。这七天里,我们感受到了天长人民的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造就了天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奇迹。天长在地理位置上并没有占到太多的优势,境内无铁路通过,高速公路也是近年才修建的,但是天长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乡镇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创造了天长的奇迹。

天长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天长市致力于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天长市“以点带面”通过示范镇的全力带动作用,扩大天长市新农村建设面,至今新农村建设惠及天长市各个乡镇、街道,惠及到千家万户。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乡镇,发现天长市乡镇建设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乡镇建设成果十分显著。特别是铜城镇、杨村镇、秦栏镇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铜城镇、杨村镇、秦栏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全省先进水平。

天长市的新农村建设经验是值得全省各县市学习和借鉴的。这是天长市委市政府紧随省委省政府的步伐,积极开展工作,团结领导各乡镇的结果。

而这此活动对于我们,更是意义深刻。想想我们在天长市各乡镇留下的足迹,想想我们与天长市各村农民度过的点点滴滴,想想天长

市各政府部门给我们的次次帮助——真是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是这片天空下不灭的回忆,这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三下乡就是要我们这些热血青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来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乡情,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并要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认识自己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去更好地为以后为人民服务作好准备,这才是我们三下乡的意义。

最后还是要再次感谢学校以及天长市相关部门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我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多锻炼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的融入我们国家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相关内容

  • 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工作总结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第十届学生会 社会实践部年度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团总支 学生会 社会实践部 年12月15日 2013 为贯彻落实我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精神,积极响应我校团委号召,充分发挥好实践育人的优势,营造"学研结合"的优良 ...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小结
  • 七月流火,酷暑难耐。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 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期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在提高 ...

  •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文件(实践鉴定表)
  • 关于开展201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系团总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创先争优的关键之年,为 更好地助推湖南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献礼建党九十周年,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进一步在社会实践中引导我院大学生将创新思维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

  •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活动总结
  •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活动总结 xx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雏鹰"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是由院团委根据团省直工委下发的<关于开展xx年省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组建的我院大学生 ...

  • 暑期"三下乡"个人事迹报告
  • xxx同学暑期"三下乡"个人事迹 我是xxx,系xx大学理学院的学生,在2010年xx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期间属技术组成员,主要负责样品采集工作.实验材料准备工作以及后期的样品分析.检测.汇报工作.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院紧紧围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 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总结:追忆黄河岸堤
  • 8-262:13:09   七月二十三号,在重庆天空的太阳还未西落的时候,我踏上了开往巩义的火车,开始了一段让我期盼已久的旅程。在旅途中,生在江南水乡的我,看惯了小河流水人家,河畔杨柳依依,露出了对山水的那份特贴的感情,一路上总是凝视着窗外的那山山水水。那抹深绿,那弘清澈,依旧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 ...

  • 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报告
  • 这个假期,我有幸参加了爱心社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到柳州融安县隘口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支教和调研.但短短的十天时间,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十天,我们有了太多的感想感触,所以决定用文字把这份美好的记忆珍存! 体会一:辛苦 下乡,顾名思义,是要去体会乡村的生活,只为了锻炼自 ...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策划
  • 2013数学系"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策划书 西北大学 数学系 "中国梦-数韵之声" 暑期社会实践 活动策划书 2013数学系"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策划书 数学系 2013年5月10日 2013数学系"三下乡"暑期社会 ...

  •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范文
  • 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大学生 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讨论稿) 各学院.有关部门: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决定今年继续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 ...

  • 经济管理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 经济管理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一.活动简介 实践时间:2011年7月5日-2011年7月20日 实践地点:驻马店市汝南县良屯村 实践目的: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三下乡"工作的号召,服务农村,深入了解农村现状.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