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养殖及日常管理

金鱼养殖及日常管理

一、晾晒水

古人有“养鱼先养水,养水先晾水”的说法,在买鱼前先晾水,新接的自来水在空气流通处经阳光照晒24小时以上,使氯气等有害气体挥发掉、固体微粒沉淀、含氧量上升并接近空气温度,就由“生水”变成“熟水”。

为什么要晾晒水呢?“晾水”也叫“晒水”“困水”,因为自来水中加入的消毒液含有大量的氯气,氯气对鱼有害,晾晒水的目的是释放水中的氯气等有害气体、增氧、等温。

二、新鱼过水

“过水”也称“兑水”,买到鱼后不要急于打开包装入缸,应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水温:先把包装袋用与缸中同水温的水冲洗干净,然后把包装袋放入缸中约20到30分钟,使袋中的水与缸里的水温度达到一致。

2、开袋:打开袋后,先加入相当于袋中水量的1/10的缸中水入袋,每隔10分钟重复操作一次,这样慢慢地把缸中水不断加入袋中,使鱼逐步适应水质,如PH 、KH 等的变化,整个过程持续30到40分钟左右。当加入缸中的水达到袋中水的量时,即可把鱼温柔捞出放入鱼缸中,兑水结束后要将袋中的原水倒掉。兑水的规程一定要仔细完成,即使你对你的水质再有把握,也不赞成不经兑水直接把鱼放入缸中,否则受伤总是难免的。

三、喂食

鱼入缸后当天不要喂食、不要换水,观察它们的状态怎么样,不要动作过大,惊吓鱼儿。第二天如果状态不错,有四处寻找食物、追逐配偶等表现就可以少喂一点点活食,千万不要多喂。可换1/10的水。第三天如果状态良好的话,同样喂一餐,比昨天喂量稍多一些,逐步在一周内过度到正常喂量,换水也是如此。

怎样喂食?大鱼喂大颗粒,小鱼喂小颗粒饲料。以每天一次七八成饱为宜,这样消化快、鱼儿活跃。阴雨天少喂食,晚间不喂食。鱼在消化食物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阴雨天、晚间气压较低,融入水中的氧也就少,如此喂食将可能导致水中严重缺氧而死鱼。死鱼大都发生在晚间,主要原因就是严重缺氧。可根据鱼便的颜色来分辨金鱼饥饱和消化吸收情况。鱼便呈绿色、棕色或黑色者,表示鱼儿摄食适合,吸收良好。如果鱼便呈白色、黄色,表明鱼食过饱。金鱼是杂食性动物,六成素、四成荤为宜。鱼儿更喜欢活食,喂活食生长比较快,也比人工饲料好消化。科学喂食要做到“一保三定”:

1、保质:所喂饵料保证新鲜、营养平衡,腐败变质的不能喂。天然饵料可用高锰酸钾消毒,经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

2、定时:金鱼喂食每天一次,固定在太阳升起来以后投喂。春冬季迟,夏季早些。

3、定量:金鱼比较贪食,每次投喂七八成饱即可,阴天少喂或不喂。

4、定位:每次投喂时选在固定位置,一拍手鱼儿就游过来。 温馨提醒:人工饲料看上去颗粒小,到水里后会发大的,小心鱼儿被胀死。

四、换水

不论你的生物循环做的多么好,把所有的氨转变成了硝酸盐,由于鱼缸的容积有限,硝酸盐长时间的积累浓度也会升高,对鱼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因此换水是必须的。需注意两方面:

1、等温

所换的新水就是前面提到的“熟水”,新水与鱼缸中的水温要保持基本一致(等温)。夏季可以比缸中水低1度、冬季可高1度。温差超过4度,鱼儿就会“感冒”得病(第二天表现为呆滞、厌食),温差突变超过7-8度甚至会死亡。新水温度高于鱼缸中水温,鱼儿粘液脱落得烫尾病(水泡),水温低时会得白点病、竖鳞病。千万注意不要新水冲鱼,刺激金鱼皮肤。

2、换水量

日常换水:1/10-1/5

部分换水:变绿或喂食过量换水1/3-1/2,方法:中心旋转。 彻底换水:水质严重败坏。

① 常换水

对于裸缸,最好结合换水量每天用虹吸管将缸底的粪便、食物残渣等脏物连同陈水一同轻轻吸出1/10-1/5,水面有灰尘、油膜或其他漂浮物用茶缸将其撇出,然后可用一茶缸或瓷碗等舀满

新水平放入缸中,茶缸或瓷碗的水面与鱼缸的水面持平时,将茶缸或瓷碗从侧面倾斜撤出。如此反复,直至将水加满。在1/10-1/5的范围内需要结合鱼缸容积、养鱼密度、过滤条件、鱼的品种(斗鱼喜欢老水)等来控制具体的换水量。

对于水草缸,1星期可换1-2次,使用专用吸水管可以吸出部分砂中污物,每次换水量不能多于1/3。如果你觉得所管理的鱼缸每星期需要换1/2的水,那么你至少要分作两次来换。原则是:次数可多,水量宜少。鱼适应了缸中的水质,如果换水量过大使水质突然改变,令鱼难以适应,同时养好的老水也会遭到破坏,许多新手养不活的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②部分换水

这种换水方法主要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季和初秋,鱼池(缸)中的饲水换了没有几天,而水色转绿极快(饲料投喂量偏少,光照时间长的缘故),水质尚清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金鱼烫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鱼全部捞出来,然后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转动,待静止片刻后,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陈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后注入等温、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鱼捞入原池(缸)内饲养。

另一种情况是池(缸)中的水才换没有几天,水色尚好,可因为当天喂食量过多,出现浮头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换水方法和上面相同。

③彻底换水

这种换水往往是结合翻池(缸),挑选幼鱼或成鱼的同时进行的一种换水法。常常是由于水质严重败坏或青苔过长,鱼过密的情况下采用的。

温馨提醒:初开缸时,水换得越勤越多越浑,过滤增氧慢慢地水就会变清,硝化细菌培养多了就清了。

3、养鱼水

养鱼水的认识:

①生水:指刚放出而未经晾晒处理过的自来水或井水。其水温常与鱼池(缸)中的水温相差较大,里面含的氯气较多,这种水对金鱼危害极大 。

②新水:指自来水或井水经过晾晒静置沉淀(晒24小时以上,晾48小时以上),并且与鱼池(缸)水温相等或相近溶氧好的干净水。

③陈水:指鱼池(缸)中底部含有粪便、食物残渣、污物的脏水。

④老水:指鱼池(缸)中清洁而呈嫩绿色、绿色、老绿色或绿褐色的水的统称。其中以嫩绿色水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绿藻较多,它们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饲料。这种水中腐败分解的有机质少,溶氧较多,常用嫩绿色而清洁的老水养鱼,养出来的鱼食欲最为旺盛,鱼体健壮,色泽鲜艳,发育很快。

⑤回清水:如果发现原来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回清水。这种水容易引发

鱼病,需要全部更换。

水色的认识:

①优良水色

a. 茶色或茶褐色:水中的藻类主要是以硅藻为主,生活在此 水色中的鱼体色光泽,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这种水色是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b. 淡绿色或翠绿色:这类水色透明度在20-30厘米时肥度适中。藻相主要是绿藻门的小球藻、绿球藻、十字藻、衣藻等,水质嫩、绿、爽。绿藻能大量吸收氮肥减少氮的含量。一般该类水色一天内有两个变化,表现规律是清晨淡而午后浓些。

c. 黄绿色:该类水色是硅藻和绿藻的共生水色,二者俱备,水质稳定。藻类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较多。是养殖过程中难得的好水色。这类水色如果天气稳定可维持较长的时间

d. 浓绿色:此类水色浓度较大,透明度低、藻类丰富、水质较肥、多见于养殖中后期,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水质较肥、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有利于减缓对虾、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

②不良水色

e. 蓝绿色、老绿水:此类水色绿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透明度低、水色浓浊。在池塘的下风处,水表层有少量绿色漂浮的藻类。此类水色不稳定,藻类易死亡,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藻类死亡后在池塘表面漂浮一层黑色或灰色浮膜。

f. 澄清水、青苔水:此类水色的特点是池水澄清见底,透明度很大,这种水色出现主要原因是⑴、池底长青苔,大量消耗水体养料,使池水变瘦,水体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⑵、水体重金属污染造成浮游生物无法生长;⑶、使用地下水或过滤海水,水

体缺乏营养;

g. 黄色水:含甲藻、金藻等鞭毛藻。水体中积存大量有机物经细菌分解,PH 值下降时产生此种水色,此种不适宜养殖。

白浊水:池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被浮游动物吃后造成水体缺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纤毛虫、轮虫等浮游生物。此种水极易染病,存活力下降,不适合养殖。

五、日常管理需要注意的几方面

1、鱼缸

养金鱼应该用大一点的鱼缸,太小的鱼缸根本养不活鱼的!有些人不知道死鱼问题出现在鱼缸太小,会一直继续买鱼养在里面,然后一直死下去,直到彻底死心为此。原因是鱼多鱼大缸小,容易缺氧、水质难以保证。那么多大的缸养多大的鱼呢?

有过滤设备的1升水(长宽高各10厘米)养1厘米的鱼(不含尾鳍),养多了极易生病死亡。无过滤增氧设备的可根据水面面积计算鱼只,热带鱼每厘米体长需要30平方厘米水面,金鱼

需要60平方厘米。适合成年金鱼生长的水深是25-30厘米,适合幼鱼生长的水深是20-25厘米。

2、温度

金鱼能在0-39℃之间生存。最适宜温度是15-25℃。高于30℃或低于10℃时就会普遍厌食、活动迟缓、生长缓慢。低于5℃停止摄食,出现休眠状态。高于35℃发生中暑,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倒浮于水面上。高于40℃或低于0℃就会死亡。

温馨提醒:鱼儿最怕温度大幅度急剧变化(特别是小鱼儿),金鱼被水“激”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而呆滞或死亡一般都发生在第二天以后。

3、光照

光照对金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饲养金鱼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首先,有了光照,水中的藻类等植物才有条件进行光合作用,给金鱼提供氧气;其次,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水体和鱼体中那些病菌的“克星”,为金鱼的健康“保驾护航”。还有一点不为人所熟知,经常接受阳光的照射能够使金鱼体内的黑色素增多,使鱼体的色彩艳丽、鲜明。因此光照必不可少,时间不能少于4小时。如果室内养鱼无法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可以适当补充灯光以代替日光,每升水0.5w 的灯照射8小时(水草也适宜)。

温馨提醒:避免阳光直射金鱼(特别是夏季)

4. 溶解氧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压强高溶氧多,压强低溶氧少)、水层深度(近水面溶氧多,越深溶氧越少甚至有氧债)、水体盐度(盐度升高溶氧下降)、水的温度等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 ,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提醒:水体中的溶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单质,而不是化合态的氧元素或者常见的氧气泡

①溶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 提供养殖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为其储存食物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活动能量提供了保证。一旦缺少氧气,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甚至死亡。0.5-2.5mg/l窒息和死亡;

2.5-4.5mg/l低度缺氧状态;5-7mg/l正常代谢、自由活动。

2. 有利于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促进有机物降解

好氧性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至关重要,在有氧条件下,进入水体的粪便、残饵、生物尸体(包括死亡的藻类)和其他有机碎屑等被微生物产生的各种胞外酶逐步降解成为各种可溶性的有机物,最后成为简单无机物进入新的物质循环,从而消除水体有机物污染。而这些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的。

3.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氧气能直接氧化水体和底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直接将水中毒性大的硫化氢(H 2S )、亚硝酸盐(NO 2 )等分别氧化成低毒的硫酸盐、硝酸

盐等。

注:含溶解氧丰富的水叫氧化状态水(或氧化环境),相反则为还原状态水(还原环境)

4. 抑制有害的厌氧微生物的活动

在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活跃起来,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许多恶臭的发酵中间物,如尸胺、硫化氢、甲烷、氨等,对养殖动物造成极大危害。在低氧条件下水体和底质变黑发臭,主要是因为其中硫化氢遇铁产生黑色的沉淀物所致。水体中较高溶氧将对这类有害的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有助于创造合适的养殖环境。

5. 增强免疫力

水中充足的溶氧还有助于提高养殖动物对其它不利环境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的耐受能力,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处于连续低溶氧环境中的动物,其免疫力下降,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研究表明,水体溶氧长期不足时,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还容易形成斑点叉尾。

②动物对低氧的行为反应

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养殖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饲料消化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加、生长减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动物经常群集在增氧机附近。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时,养殖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

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③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

溶解氧的来源

1. 藻类、水草的光合作用

鱼池(缸)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藻类、水草的光合作用。它们白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相对量少)。

2. 空气中氧气的溶解

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然而水中的饱和溶氧量为(7-11)mg/l,仅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1/20,在没有风、水流动等外界影响下,空气中氧气溶解增氧速率很慢,不能满足鱼池(缸)对氧的需求。

3. 人为增氧:补水增氧、氧气泵增氧、化学增氧

补水增氧指通过加注溶氧充足的新水从而使水中溶氧得到补充,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增氧方式和水质改良措施。

氧气泵增氧主要原理是通过气泡逸出作用使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充分地溶解于水中。

化学增氧是借助一些化学制剂向水中供氧,如过氧化钙CaO 2和“粒粒氧”等,一般不用。

溶解氧的耗用

1. 水呼吸:指水中微生物耗氧,主要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

物、细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在细菌参与下的分解耗氧。一般细菌呼吸耗氧是水呼吸的主要组成部分。

2. 水生生物呼吸:主要指观赏鱼虾等水生动物的呼吸。

3. 底质耗氧:鱼池(缸)底质耗氧包括底栖生物呼吸耗氧、有机物分解耗氧、呈还原态的无机物化学耗氧。

温馨提醒:水体表层水温骤降,致使底层低溶氧水体与表层水交换剧烈,造成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叫“泛塘”。

5. 酸碱度

PH 值(酸碱度)是养殖水体的主要指标。一般指氢离子浓度指数。氢离子浓度指数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量的比。它的数值俗称“PH 值”,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养殖水体PH 的最佳值是7-8.5,微碱性。北方偏碱,也在范围(6-9.5)内。

①决定PH 值得因素

决定PH 值得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决定的。

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决定水体PH 的最大因素之一,二氧化碳越多,则结合水分子形成碳酸,释放出氢离子越多,使水中的PH 值下降,相反,则PH 升高。二氧化碳达到80毫克/升时浮头,高于100毫克/升死亡。

②PH 值的变化规律

养殖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 值开始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 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 值的日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PH 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白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夜间植物呼吸作用又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引起水体二氧化碳变化,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 值的日变化。

③判断PH 值的意义

PH 值偏低:可以判断水体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藻类老化减少(水体透明度高)或者有机物含量多、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

PH 值偏高:也可能是硬度偏低、植物繁殖过剩、光合作用过强或者腐殖质不足。

施肥时注意:⑴在施用硫酸铵等氮肥时应避免PH 值过高,以防NH 4 转化为有毒的NH 3。⑵在施用硝酸钾等硝态氮肥时应避

免PH 过低,因为过低的PH 往往是缺氧,缺氧则反硝化作用增强,以免造成亚硝酸盐毒性增加,以及反硝化脱氮损失及随水流失。

④PH 值水生生物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1.PH 值虽在安全范围内,但超出最适合范围时也会影响鱼

类生命活动。水体中的PH 值直接影响到鱼类血液的PH 值,使血液载氧能力变差,鱼儿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容易感染鱼病。

2.PH 值还通过影响其它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鱼类生长。例如在低PH 值下,铁离子和二硫化氢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 值有协同作用,PH 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PH 值又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PH 值变得过高或过低时,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

3.PH 值还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不适宜的PH 值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在氮的循环中PH 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 值(7.0-7.5)最适宜,通过光合作用和各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水体的整个物质循环。

⑤PH 值变化的危害性

PH 值过低(﹤6),酸性水体首先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其次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第三,鱼鳃会受到腐蚀,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尽管水体中含氧量较高,还会导致鱼体缺氧浮头,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利用大大降低,影响鱼类正常生长。虾蜕壳后,新壳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恢复时间越长越危险。

防治:1. 换水,2. 泼洒生石灰/半月。

PH 值过高(﹥9)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给蓝绿藻水华产生提供了条件, 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此时鱼类受到刺激后狂游乱窜,体表产生大量黏液。PH 值过高腐蚀鱼类鳃部组织,有大量分泌物,引起大批死亡。虾苗蜕壳困难或蜕不了壳。

防治:一是每亩水体用0.5公斤左右的明矾调节;二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三是或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四是防治鱼病时,不能用生石灰,宜用漂白粉和中草药。也可以采用EM 生态菌作水质的PH 调节。

温馨提醒:a. 养殖中后期水体容易偏酸;b. 养鱼水的PH 值在短期内出现急剧变化,俗称“PH 震荡”,鱼会发生酸(碱)中毒,会暴毙的。

6. 碱度、硬度、盐度

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即能接受氢离子(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例如:氢氧根、碳酸盐、重碳酸盐、磷酸盐、磷酸氢盐、硅酸盐、硅酸氢盐、亚硫酸盐、腐植酸盐和氨等。

天然水中的碱度主要是由重碳酸盐(碳酸氢盐)、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引起的,碳酸盐类包括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由于碳酸盐在水中溶解度低,因此水中主要是碳酸氢盐。

碱度实指弱酸阴离子总量的一个度,严格定义是:当温度为

20℃时,1立方分米海水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时所需要氢离子的摩尔数。

OH -+H +=H 2O

2-- CO 3+H +=HCO 3

HCO 3-+H +=H 2O +CO 2

一般养殖水体碱度的适宜范围(mg/l,CaCO3计)是80-150mg/l,碱度高过500mg/l鱼类则会中毒,体表分泌大量黏液,腮出血死亡。不同种鱼对高碱度水的耐受能力不同,青海湖裸鲤>瓦氏雅罗鱼>鲫鱼>鲤鱼>罗非鱼>草鱼>鳙鱼>鱗鱼>鲢鱼。 ①碱度的作用

较大和适宜的碱度一方面可以使重金属与碳酸盐形成络离子或生成沉淀,从而可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另一方面可稳定水的PH 值,当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时,通过化学平衡的移动从而使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得到及时补充或是以碳酸氢根形式的碱度储备起来,从而缓冲和稳定了水体的PH 值,当然碱度对PH 值得稳定作用还需要一定量的钙离子(或碳酸钙)的参与。

②天然生产力

池塘天然生产力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辅助生产力主要依靠细菌的同化作用。天然生产力的高低与池塘菌相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微藻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会向周围环境释放许多有机物质,如脂、肽、碳水化合物、有机磷酸盐、维生素以及生长促

进因子等,这些物质利于细菌生长,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当藻类光合作用不强,代谢不畅时,会导致正常的细菌改变营养模式和代谢途径而成为病原,产生致病性。

碱度对池塘生产力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因碱度是二氧化碳的储源,植物光合作用强烈时,它可以供给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强烈时,二氧化碳过剩时,它又储存二氧化碳。养殖初期的肥水养藻阶段,以提高天然生产力为主要目标,适当补充和提高碱度可以满足藻类光合作用的需要,从而提高天然生产力。

在养殖后期,池塘有机物较多,需要丰富的有益菌进行分解,足够量的碱度可以中和底质中多余的有机酸,促进微生物的活动,进而提高辅助生产力。可以说对碱度的有效控制是实现“低产养藻,高产养菌”的水产生态养殖的重要基本措施之一。 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

碱度受水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水中存在的两个化学平衡。

-2-2HCO 3⇔CO 3+H 2O +CO 2 ⑴

2-Ca 2++CO 3⇔CaCO 3↓ ⑵

晴天时,鱼池水色浓密,光合作用强烈,光合作用速率超过呼吸作用速率,二氧化碳不断被吸收利用,平衡⑴向右移动,平衡⑴式移动的结果是CO 32-含量增加,使得平衡⑵也向右移动,有

CaCO 3沉淀生成。两个平衡右移的结果是水的碱度、硬度下降,

PH 值上升。当呼吸作用速率超过光合作用速率时,不断有二氧

化碳产生,促使平衡⑴、⑵均向左移动,其结果是碱度、硬度都上升,PH 值下降。

因此,PH 的高低和浮动区可以作为反映藻类活性强弱、池底有机污染及水质因子稳定性的重要指标。PH 高说明水体藻类旺盛、酸性物质少、微生物降解缓慢;PH 低则说明藻类衰退、酸性物质多、底质恶化、有机污染严重;PH 变化小说明水体碱度合成和分解的过程近乎相等,水体藻相和菌相的平衡较好;而PH 变化过于频繁、变幅过大时,即使在容许范围内,也将导致生物疲劳于调节适应,对生长不利。

④危害

高碱度的危害:PH 值、盐度较高的水体使碱度的毒性增加,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有一些水域,碱度偏大,经济水生生物的种类就明显少,有的甚至没有经济种类生存,移植驯化耐盐碱种类也未能成功,同时土著鱼类的生长速度也较慢。

低碱度的危害:⑴酸性底质的池塘通常会消耗大量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并且这个过程持续进行,导致总碱度越来越低,碱度过度不足以中和底质中多余有机酸,不能满足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得肥水较为困难;⑵PH 不稳定,水体缓冲能力低的池塘,在暴雨天气下易引起水质波动大,出现倒藻现象;⑶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对虾脱壳后硬壳和生长过程中消耗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碱度过低时,会导致对虾脱壳失败,粘壳,甚至出现

⑤调控

低碱度水体调控:对底质淤泥积存过多,水中有机物特别是腐殖质浓度过高,水体浑浊,鱼病有蔓延趋势的水体应及时施用生石灰(PH 值低);石灰石、小苏打、苏打(PH 值高)。

高碱度水体调控:除换水外,还可增施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肥释放二氧化碳,降低水体碱度。对于由水生植物(藻类、水草等)大量繁殖导致的碱度升高,可以采取减少水生植物量的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降低水体碱度。

水体硬度

水的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即通过加热能以碳酸盐形式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故又叫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加热后不能沉淀下来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又称永久硬度)

养殖水体总硬度主要由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决定,并以碳酸钙(C a C O 3)当量表示。水体根据碳酸钙当量分为:软水

(0-75mg/l)、中硬度水(75-150mg/l)、硬水(150-300mg/l)、非常硬水(﹥300mg/l)

养殖水体总硬度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1. 肥水

高硬度水体有利于肥水,保持肥水时间长;水体硬度低时,难以肥水(需要大量肥料才能肥水)或肥水后保持时间短(倒藻

2. 缓冲PH 值

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高硬度的水体全天PH 值变化幅度不大。

3. 满足水生动物生长需要

水生动物生长需要适合的水体硬度条件,不同的鱼类对于生长、繁殖所要求的水硬度条件不同。

水质过硬,鱼的繁殖周期会增加,有些鱼甚至就不会进行繁殖。鱼的状态也会很差,包括体色(鱼身长黑点或变色),鳍条的舒展程度都会很差,丧失了本有的观赏价值。可以采用兑白开水的方法调节硬度。

水质过软, 对PH 值缓冲力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也不能为藻类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碳源。鱼虾壳薄、软,不易硬壳、蜕壳困难。

盐度

盐度是指1千克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克数,以‰数表示。海水平均含盐浓度为35‰,即每千克海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含盐浓度小于0.5‰(0.5g/l)的水称淡水。含盐量过低(小于0.2g/l)水的碱度、盐度都达不到基本要求,鱼类生长受到影响;含盐量过高对于许多鱼类生长不利,甚至死亡。一般淡水鱼类和饵料生物在盐度0.5‰以内都可以正常生活。

7. 其他

在鱼池(缸)中添加的盐指的是粗盐(海盐),而非一般家庭食用盐。原因是食用盐含碘,碘对鱼鳃有害,而粗盐未经过处理,里面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1. 奇怪的“渗透作用”

含盐较低的水会往含盐量高的水渗透,此谓之渗透作用。也就是说,盐度含量低的淡水会渗透到盐度含量高的海水中。将这个理论用在鱼的身上吧!淡水鱼体内含盐量比淡水多,因此水会往鱼体进行渗透,淡水会一直进入鱼体中,因此淡水鱼是不需要喝水的,不但如此,淡水鱼更会拼命的将渗入体内的水由鳃或尿液排泄出去,否则渗入的水将冲淡体内的盐,将造成缺盐。粗盐能让淡水中的盐分增加,淡水鱼的渗透作用就能稍稍降低,鱼的压力就可以减轻。

2. 奇怪的“杀菌”作用

盐能杀菌吗?盐本身应该没有杀菌的功能,但如上所说,盐的含量能改变水中生物的渗透作用,添加粗盐至淡水中,细菌体内的水分将渗透至体外,而造成细菌脱水而死,因此就达到杀菌的功效!但是并不是每种细菌都怕,有些细菌根本无关紧要,例如,对水质有重要贡献的硝化细菌对盐分就有极高的适应能力,另外,若是长时间让鱼缸维持在较高浓度的含盐量,不排除有些病菌能渐渐适应,此时下粗盐就反效果了,因此,鱼缸平常应维持较低的含盐量是对的,只要换水时,随手一把盐就足够了。盐

分对鱼卵是有伤害的,理由也是一样,鱼卵的水分会渗透至外,造成脱水。

3. 净化水体

食盐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既减少溶氧消耗,又净化了水体。

4. 刺激食欲

在水产养殖中,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其功效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鱼类生理过程中,NaCL 作为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Na+对维持机体渗透压、水体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等至关重要,Na+还能维持和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而CL-是胃液中盐酸的组成部分,盐酸的作用在于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助于消化。

用盐量

金鱼在含盐浓度为0.3-0.5‰的水中,感觉很舒服。

在含盐浓度0.6-0.8‰的水中配合添加药物,进行长时间药浴,事半功倍。

在含盐浓度1.5-2‰的水中可以强力杀菌,药浴时间30分钟以内。

温馨提醒:由于蒸发的缘故,从缸中吸出的水量往往略少于添加的水量。若长期按所加水量计算盐的用量,可能导致缸内盐

度不断上升。

氨氮

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氨(NH 3)和铵离子(NH 4+)形式存在

的氨。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①池塘中氨氮的形成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

1. 水生生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2. 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

3. 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虫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

②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 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 3),又叫非离

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 4+)又叫离子

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 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

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 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

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2.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输送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③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

PH :每增加1单位,NH 3所占的比例约增加10倍。

温度:在PH7.8-8.2内,温度每上升10度,NH 3的比例增加

1倍。

溶氧:较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

盐度: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

④氨氮的消除途径

1. 硝化和脱氮

氨(NH 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

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

溶氧浓度低于1-2mg/l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氮时,这种过程称为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2. 藻类和植物的吸收

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 4+)合成氨基酸,所以

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

3. 挥发及底泥吸收

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 值,采取增氧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发挥。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子(NH 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

操作时,池塘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 4+)就会被

释放出来。

4. 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

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 、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 3而不是NH 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⑤氨氮的控制方法

1. 加换新水(最快捷、有效的途径);2. 增加池中的溶氧,如使用粒粒氧;3. 控制水体PH 值在7.6-8.5之间,不让其过高;4.

避免投喂过量,使用优质蛋白原料,添加EM 菌、活性干酵母、光合细菌等。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氮素在自然界循环过程的产物之一。氨化作用即由氨化细菌或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与氨化合物,氨态氮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氮,这是一个耗氧、耗碱度的过程,亚硝态氮是其中不稳定的中间形式,对养殖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溶氧充足时,经硝化作用转化为无毒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则经反硝化作用,又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氨氮。 ①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氧能力减弱。虾类常在池底死亡,“死底症”“偷死症”“冒底”。表现为黑腮、黄腮等。

1. 慢性中毒

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但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这为池塘的整体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同样可以发现,见人回避反应缓慢。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渐消失,但如果不及时调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病害侵入时,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2. 急性中毒

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是有区别的,缺氧浮头,

鱼大多集群,有时甚至集聚得很紧,但亚硝酸盐、硫化氢气体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有的一直按缺氧解救,只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病情更严重,连续几天都不会解除,甚至造成大批量死亡,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损失十分严重。

②预防及解救

1. 彻底清淤、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沉积;2. 投饵不能过量;3. 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的微碱性状态。经常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4. 给池塘装上增氧曝气设备,保持高溶氧水平;5. 避免使用未发酵的有机肥,最好使用较好的水产专用肥料;6. 经常使用硝化细菌、芽孢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包括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硝化细菌完全无需专门购买,鱼缸中氧含量和有机物达到正常水平后,1周左右就可以建立起稳定的菌落。硝化细菌也不是药物,一旦稳定之后,只要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如放入杀菌剂、或开水倒入),可以长期不断繁殖,完全无需添加。

硝化细菌的存活条件:硝化细菌的存活需要水分,还需要很高的氧气,所以只能生活在生化棉、生化球、玻璃环、陶瓷环等

各种有微孔的滤材中。只有同时满足了水分与氧气的供应,它们才能存活。硝化细菌最适宜在弱碱性的水中生活,在温度达到25度左右时生长繁殖最快。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度,温度低于20度,氨氮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低于15度硝化受到抑制,低于5度硝化反应几乎停止。

如何做到提高硝化细菌的数量呢?从理论的角度而论,为硝化细菌塑造一个理想的繁殖场所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怎么说呢?原来硝化细菌在繁衍过程中,有附着于固定物外表的倾向,若能在池水中安置若干多表面积的固定物供其附着,它就能迅速地附着在这些固定物的表面上,并开始繁殖,称为“有壳蜗牛”。通常应在缸外培养(外部过滤器),大约10小时繁殖一代。

有人认为硝化细菌除了把氨转换成亚硝酸盐的功能外还认为鱼缸中的便便也是硝化细菌分解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鱼缸中的便便之所以不见是因为腐生细菌的功劳!有人认为鱼的排泄物可以当作水草氮肥,可水草根本无法直接利用鱼类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必须在那些腐生细菌的帮助下变成一些小分子无机物如氨、硫化氢等。硝化细菌再给它们收拾残局,把氨转化成水草可以直接利用的硝酸盐,这才把大家的水草养得肥肥壮壮的,鱼儿也免受氨氮之苦。

温馨提醒:有人说“硝化细菌怕光”。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无氧有光,不释放氧气):是地球上出现最早、

自然界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

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区。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15-40度,最适水温为28-36度。在池塘底层积累了鱼虾的排泄物和未消化耗尽的食物残料,有机质丰富,造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底层形成无氧环境,硫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产生对鱼虾有害作用的硫化氢、酸性物质等。养殖底层的这种环境正好是适合光合细菌生存的条件。 蓝细菌(蓝藻)

蓝藻(无氧有光,释放氧气):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腮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中个别种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会产生生物毒素---蓝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

控制办法:平衡氮磷比例,通过泼洒无机磷改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来抑制蓝藻生长,从而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

绿藻

绿藻(白天供氧,夜里耗氧):绿藻门成员约6700种。绿藻植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相似,也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相似的色

素、贮藏养分及细胞壁的成分。绿藻多见于淡水,常附着于沉水的岩石和木头,或漂浮在死水表面;也有生活于土壤或海水中的种类,浮游种类是水生动物的食物或氧的来源。

中国传统的金鱼养殖方法中极力提倡使用绿水养鱼,因为绿藻可以将氮以及硝化菌代谢后的衍生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彻底转化为植物本身的组织,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并释放氧气,这种转化更彻底、水质更稳定。绿藻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食物,绿水养出的金鱼健康、活泼、颜色鲜艳(否则容易红鱼变黄、黑鱼变青),所以很多养鱼爱好者极力希望养出一盆好的绿水。

温馨提醒:黄绿水是以硅藻和绿藻为主。

生石灰、石灰石和熟石灰

石灰石、大理石: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都是碳酸钙(CaCO3);生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钙(CaO );

熟石灰,即消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

石灰石是一种青灰色的石头,自然界广泛分布,矿山开采出来后,在石灰窖里高温煅烧,就制成了生石灰。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固体,俗称“白灰”。你看见过工人“滤灰”吗?就是把生石灰放进灰池,浇上水,顿时便会蒸汽四起,生石灰跟水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能把鸡蛋烧熟。滤灰的过程好像生石灰煮熟了,所以把生成的氢氧化钙叫“熟石灰”,生石灰跟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钙,消除了生石灰原来的“暴烈性格”,所以氢氧化钙又叫“消石灰”,熟石灰“即消石灰”就是

Ca(OH)2的固体。

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因为的Ca(OH)2溶解度小,所以通常为稀溶液,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又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8. 设备配备

增氧泵:在增氧的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增氧泵能把水体内的二氧化碳随同气泡一起驱除到空气中,并增加新鲜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促进溶解氧量增加。增氧泵还可改善水族箱的浑浊度,驱除水体中的废气,净化水体。

配置:家居养殖20升水1瓦,大型鱼缸每立方米水体配置30瓦。

鱼缸过滤器:是用于养鱼器具中净水补氧的装置,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粪便等污物,保持水体清澈、氧气充足、没有有害物质、没有污染,适合鱼的生长。

配置:滤材体积至少要占水体的1/5,原则上过滤系统每小时流量不得低于水体总水量的3-5倍。如果发现水中有白雾,说明过滤器瓦数小了。实质就是建立生态平衡的角度上,模仿自然界中“流水不腐”的道理。

总之:在适宜温度下,通过换水、泼洒生石灰等方式,控制藻相和菌相、调节PH 值实现增氧降氨的目的。

南河种:孟利国

2016年8月8日

金鱼养殖及日常管理

一、晾晒水

古人有“养鱼先养水,养水先晾水”的说法,在买鱼前先晾水,新接的自来水在空气流通处经阳光照晒24小时以上,使氯气等有害气体挥发掉、固体微粒沉淀、含氧量上升并接近空气温度,就由“生水”变成“熟水”。

为什么要晾晒水呢?“晾水”也叫“晒水”“困水”,因为自来水中加入的消毒液含有大量的氯气,氯气对鱼有害,晾晒水的目的是释放水中的氯气等有害气体、增氧、等温。

二、新鱼过水

“过水”也称“兑水”,买到鱼后不要急于打开包装入缸,应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水温:先把包装袋用与缸中同水温的水冲洗干净,然后把包装袋放入缸中约20到30分钟,使袋中的水与缸里的水温度达到一致。

2、开袋:打开袋后,先加入相当于袋中水量的1/10的缸中水入袋,每隔10分钟重复操作一次,这样慢慢地把缸中水不断加入袋中,使鱼逐步适应水质,如PH 、KH 等的变化,整个过程持续30到40分钟左右。当加入缸中的水达到袋中水的量时,即可把鱼温柔捞出放入鱼缸中,兑水结束后要将袋中的原水倒掉。兑水的规程一定要仔细完成,即使你对你的水质再有把握,也不赞成不经兑水直接把鱼放入缸中,否则受伤总是难免的。

三、喂食

鱼入缸后当天不要喂食、不要换水,观察它们的状态怎么样,不要动作过大,惊吓鱼儿。第二天如果状态不错,有四处寻找食物、追逐配偶等表现就可以少喂一点点活食,千万不要多喂。可换1/10的水。第三天如果状态良好的话,同样喂一餐,比昨天喂量稍多一些,逐步在一周内过度到正常喂量,换水也是如此。

怎样喂食?大鱼喂大颗粒,小鱼喂小颗粒饲料。以每天一次七八成饱为宜,这样消化快、鱼儿活跃。阴雨天少喂食,晚间不喂食。鱼在消化食物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阴雨天、晚间气压较低,融入水中的氧也就少,如此喂食将可能导致水中严重缺氧而死鱼。死鱼大都发生在晚间,主要原因就是严重缺氧。可根据鱼便的颜色来分辨金鱼饥饱和消化吸收情况。鱼便呈绿色、棕色或黑色者,表示鱼儿摄食适合,吸收良好。如果鱼便呈白色、黄色,表明鱼食过饱。金鱼是杂食性动物,六成素、四成荤为宜。鱼儿更喜欢活食,喂活食生长比较快,也比人工饲料好消化。科学喂食要做到“一保三定”:

1、保质:所喂饵料保证新鲜、营养平衡,腐败变质的不能喂。天然饵料可用高锰酸钾消毒,经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投喂。

2、定时:金鱼喂食每天一次,固定在太阳升起来以后投喂。春冬季迟,夏季早些。

3、定量:金鱼比较贪食,每次投喂七八成饱即可,阴天少喂或不喂。

4、定位:每次投喂时选在固定位置,一拍手鱼儿就游过来。 温馨提醒:人工饲料看上去颗粒小,到水里后会发大的,小心鱼儿被胀死。

四、换水

不论你的生物循环做的多么好,把所有的氨转变成了硝酸盐,由于鱼缸的容积有限,硝酸盐长时间的积累浓度也会升高,对鱼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因此换水是必须的。需注意两方面:

1、等温

所换的新水就是前面提到的“熟水”,新水与鱼缸中的水温要保持基本一致(等温)。夏季可以比缸中水低1度、冬季可高1度。温差超过4度,鱼儿就会“感冒”得病(第二天表现为呆滞、厌食),温差突变超过7-8度甚至会死亡。新水温度高于鱼缸中水温,鱼儿粘液脱落得烫尾病(水泡),水温低时会得白点病、竖鳞病。千万注意不要新水冲鱼,刺激金鱼皮肤。

2、换水量

日常换水:1/10-1/5

部分换水:变绿或喂食过量换水1/3-1/2,方法:中心旋转。 彻底换水:水质严重败坏。

① 常换水

对于裸缸,最好结合换水量每天用虹吸管将缸底的粪便、食物残渣等脏物连同陈水一同轻轻吸出1/10-1/5,水面有灰尘、油膜或其他漂浮物用茶缸将其撇出,然后可用一茶缸或瓷碗等舀满

新水平放入缸中,茶缸或瓷碗的水面与鱼缸的水面持平时,将茶缸或瓷碗从侧面倾斜撤出。如此反复,直至将水加满。在1/10-1/5的范围内需要结合鱼缸容积、养鱼密度、过滤条件、鱼的品种(斗鱼喜欢老水)等来控制具体的换水量。

对于水草缸,1星期可换1-2次,使用专用吸水管可以吸出部分砂中污物,每次换水量不能多于1/3。如果你觉得所管理的鱼缸每星期需要换1/2的水,那么你至少要分作两次来换。原则是:次数可多,水量宜少。鱼适应了缸中的水质,如果换水量过大使水质突然改变,令鱼难以适应,同时养好的老水也会遭到破坏,许多新手养不活的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②部分换水

这种换水方法主要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季和初秋,鱼池(缸)中的饲水换了没有几天,而水色转绿极快(饲料投喂量偏少,光照时间长的缘故),水质尚清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金鱼烫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鱼全部捞出来,然后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转动,待静止片刻后,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陈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后注入等温、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鱼捞入原池(缸)内饲养。

另一种情况是池(缸)中的水才换没有几天,水色尚好,可因为当天喂食量过多,出现浮头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换水方法和上面相同。

③彻底换水

这种换水往往是结合翻池(缸),挑选幼鱼或成鱼的同时进行的一种换水法。常常是由于水质严重败坏或青苔过长,鱼过密的情况下采用的。

温馨提醒:初开缸时,水换得越勤越多越浑,过滤增氧慢慢地水就会变清,硝化细菌培养多了就清了。

3、养鱼水

养鱼水的认识:

①生水:指刚放出而未经晾晒处理过的自来水或井水。其水温常与鱼池(缸)中的水温相差较大,里面含的氯气较多,这种水对金鱼危害极大 。

②新水:指自来水或井水经过晾晒静置沉淀(晒24小时以上,晾48小时以上),并且与鱼池(缸)水温相等或相近溶氧好的干净水。

③陈水:指鱼池(缸)中底部含有粪便、食物残渣、污物的脏水。

④老水:指鱼池(缸)中清洁而呈嫩绿色、绿色、老绿色或绿褐色的水的统称。其中以嫩绿色水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绿藻较多,它们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饲料。这种水中腐败分解的有机质少,溶氧较多,常用嫩绿色而清洁的老水养鱼,养出来的鱼食欲最为旺盛,鱼体健壮,色泽鲜艳,发育很快。

⑤回清水:如果发现原来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回清水。这种水容易引发

鱼病,需要全部更换。

水色的认识:

①优良水色

a. 茶色或茶褐色:水中的藻类主要是以硅藻为主,生活在此 水色中的鱼体色光泽,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这种水色是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b. 淡绿色或翠绿色:这类水色透明度在20-30厘米时肥度适中。藻相主要是绿藻门的小球藻、绿球藻、十字藻、衣藻等,水质嫩、绿、爽。绿藻能大量吸收氮肥减少氮的含量。一般该类水色一天内有两个变化,表现规律是清晨淡而午后浓些。

c. 黄绿色:该类水色是硅藻和绿藻的共生水色,二者俱备,水质稳定。藻类生长所需营养元素较多。是养殖过程中难得的好水色。这类水色如果天气稳定可维持较长的时间

d. 浓绿色:此类水色浓度较大,透明度低、藻类丰富、水质较肥、多见于养殖中后期,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水质较肥、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有利于减缓对虾、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

②不良水色

e. 蓝绿色、老绿水:此类水色绿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透明度低、水色浓浊。在池塘的下风处,水表层有少量绿色漂浮的藻类。此类水色不稳定,藻类易死亡,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藻类死亡后在池塘表面漂浮一层黑色或灰色浮膜。

f. 澄清水、青苔水:此类水色的特点是池水澄清见底,透明度很大,这种水色出现主要原因是⑴、池底长青苔,大量消耗水体养料,使池水变瘦,水体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⑵、水体重金属污染造成浮游生物无法生长;⑶、使用地下水或过滤海水,水

体缺乏营养;

g. 黄色水:含甲藻、金藻等鞭毛藻。水体中积存大量有机物经细菌分解,PH 值下降时产生此种水色,此种不适宜养殖。

白浊水:池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被浮游动物吃后造成水体缺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纤毛虫、轮虫等浮游生物。此种水极易染病,存活力下降,不适合养殖。

五、日常管理需要注意的几方面

1、鱼缸

养金鱼应该用大一点的鱼缸,太小的鱼缸根本养不活鱼的!有些人不知道死鱼问题出现在鱼缸太小,会一直继续买鱼养在里面,然后一直死下去,直到彻底死心为此。原因是鱼多鱼大缸小,容易缺氧、水质难以保证。那么多大的缸养多大的鱼呢?

有过滤设备的1升水(长宽高各10厘米)养1厘米的鱼(不含尾鳍),养多了极易生病死亡。无过滤增氧设备的可根据水面面积计算鱼只,热带鱼每厘米体长需要30平方厘米水面,金鱼

需要60平方厘米。适合成年金鱼生长的水深是25-30厘米,适合幼鱼生长的水深是20-25厘米。

2、温度

金鱼能在0-39℃之间生存。最适宜温度是15-25℃。高于30℃或低于10℃时就会普遍厌食、活动迟缓、生长缓慢。低于5℃停止摄食,出现休眠状态。高于35℃发生中暑,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倒浮于水面上。高于40℃或低于0℃就会死亡。

温馨提醒:鱼儿最怕温度大幅度急剧变化(特别是小鱼儿),金鱼被水“激”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而呆滞或死亡一般都发生在第二天以后。

3、光照

光照对金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饲养金鱼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首先,有了光照,水中的藻类等植物才有条件进行光合作用,给金鱼提供氧气;其次,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水体和鱼体中那些病菌的“克星”,为金鱼的健康“保驾护航”。还有一点不为人所熟知,经常接受阳光的照射能够使金鱼体内的黑色素增多,使鱼体的色彩艳丽、鲜明。因此光照必不可少,时间不能少于4小时。如果室内养鱼无法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可以适当补充灯光以代替日光,每升水0.5w 的灯照射8小时(水草也适宜)。

温馨提醒:避免阳光直射金鱼(特别是夏季)

4. 溶解氧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压强高溶氧多,压强低溶氧少)、水层深度(近水面溶氧多,越深溶氧越少甚至有氧债)、水体盐度(盐度升高溶氧下降)、水的温度等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 ,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提醒:水体中的溶氧是指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单质,而不是化合态的氧元素或者常见的氧气泡

①溶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 提供养殖动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为其储存食物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活动能量提供了保证。一旦缺少氧气,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甚至死亡。0.5-2.5mg/l窒息和死亡;

2.5-4.5mg/l低度缺氧状态;5-7mg/l正常代谢、自由活动。

2. 有利于好氧性微生物生长繁殖,促进有机物降解

好氧性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至关重要,在有氧条件下,进入水体的粪便、残饵、生物尸体(包括死亡的藻类)和其他有机碎屑等被微生物产生的各种胞外酶逐步降解成为各种可溶性的有机物,最后成为简单无机物进入新的物质循环,从而消除水体有机物污染。而这些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的。

3.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氧气能直接氧化水体和底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直接将水中毒性大的硫化氢(H 2S )、亚硝酸盐(NO 2 )等分别氧化成低毒的硫酸盐、硝酸

盐等。

注:含溶解氧丰富的水叫氧化状态水(或氧化环境),相反则为还原状态水(还原环境)

4. 抑制有害的厌氧微生物的活动

在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活跃起来,对有机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许多恶臭的发酵中间物,如尸胺、硫化氢、甲烷、氨等,对养殖动物造成极大危害。在低氧条件下水体和底质变黑发臭,主要是因为其中硫化氢遇铁产生黑色的沉淀物所致。水体中较高溶氧将对这类有害的厌氧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有助于创造合适的养殖环境。

5. 增强免疫力

水中充足的溶氧还有助于提高养殖动物对其它不利环境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的耐受能力,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处于连续低溶氧环境中的动物,其免疫力下降,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研究表明,水体溶氧长期不足时,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还容易形成斑点叉尾。

②动物对低氧的行为反应

当水中溶氧稍低于临界水平时,养殖动物开始表现出摄食下降、饲料消化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加、生长减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虾类脱壳频率降低,且经常在浅水区活动;动物经常群集在增氧机附近。长时间持续低氧会降低动物对环境胁迫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常常导致应激性疾病的发生。

在接近致死溶氧时,养殖动物将停止采食,因呼吸困难而大批游到水面吞取空气,发生严重的“浮头”现象。此时鱼虾运动活力很低,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

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③溶解氧的来源与消耗

溶解氧的来源

1. 藻类、水草的光合作用

鱼池(缸)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藻类、水草的光合作用。它们白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相对量少)。

2. 空气中氧气的溶解

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然而水中的饱和溶氧量为(7-11)mg/l,仅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1/20,在没有风、水流动等外界影响下,空气中氧气溶解增氧速率很慢,不能满足鱼池(缸)对氧的需求。

3. 人为增氧:补水增氧、氧气泵增氧、化学增氧

补水增氧指通过加注溶氧充足的新水从而使水中溶氧得到补充,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增氧方式和水质改良措施。

氧气泵增氧主要原理是通过气泡逸出作用使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充分地溶解于水中。

化学增氧是借助一些化学制剂向水中供氧,如过氧化钙CaO 2和“粒粒氧”等,一般不用。

溶解氧的耗用

1. 水呼吸:指水中微生物耗氧,主要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

物、细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在细菌参与下的分解耗氧。一般细菌呼吸耗氧是水呼吸的主要组成部分。

2. 水生生物呼吸:主要指观赏鱼虾等水生动物的呼吸。

3. 底质耗氧:鱼池(缸)底质耗氧包括底栖生物呼吸耗氧、有机物分解耗氧、呈还原态的无机物化学耗氧。

温馨提醒:水体表层水温骤降,致使底层低溶氧水体与表层水交换剧烈,造成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叫“泛塘”。

5. 酸碱度

PH 值(酸碱度)是养殖水体的主要指标。一般指氢离子浓度指数。氢离子浓度指数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量的比。它的数值俗称“PH 值”,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养殖水体PH 的最佳值是7-8.5,微碱性。北方偏碱,也在范围(6-9.5)内。

①决定PH 值得因素

决定PH 值得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决定的。

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决定水体PH 的最大因素之一,二氧化碳越多,则结合水分子形成碳酸,释放出氢离子越多,使水中的PH 值下降,相反,则PH 升高。二氧化碳达到80毫克/升时浮头,高于100毫克/升死亡。

②PH 值的变化规律

养殖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 值开始逐渐上升,至下午16:30-17:30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 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 值的日常变化范围为1-2,若超出此范围,则水体有异常情况。PH 值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白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夜间植物呼吸作用又释放二氧化碳,从而引起水体二氧化碳变化,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又影响PH 值的日变化。

③判断PH 值的意义

PH 值偏低:可以判断水体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藻类老化减少(水体透明度高)或者有机物含量多、养殖生物密度过大或微生物代谢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

PH 值偏高:也可能是硬度偏低、植物繁殖过剩、光合作用过强或者腐殖质不足。

施肥时注意:⑴在施用硫酸铵等氮肥时应避免PH 值过高,以防NH 4 转化为有毒的NH 3。⑵在施用硝酸钾等硝态氮肥时应避

免PH 过低,因为过低的PH 往往是缺氧,缺氧则反硝化作用增强,以免造成亚硝酸盐毒性增加,以及反硝化脱氮损失及随水流失。

④PH 值水生生物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1.PH 值虽在安全范围内,但超出最适合范围时也会影响鱼

类生命活动。水体中的PH 值直接影响到鱼类血液的PH 值,使血液载氧能力变差,鱼儿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容易感染鱼病。

2.PH 值还通过影响其它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鱼类生长。例如在低PH 值下,铁离子和二硫化氢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 值有协同作用,PH 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PH 值又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PH 值变得过高或过低时,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

3.PH 值还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不适宜的PH 值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这都会降低肥效。在氮的循环中PH 值也起着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 值(7.0-7.5)最适宜,通过光合作用和各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水体的整个物质循环。

⑤PH 值变化的危害性

PH 值过低(﹤6),酸性水体首先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寄生虫,如纤毛虫病、鞭毛虫病;其次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天然饵料的繁殖减慢;第三,鱼鳃会受到腐蚀,鱼血液酸性增强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尽管水体中含氧量较高,还会导致鱼体缺氧浮头,鱼的活动力减弱,对饵料的利用大大降低,影响鱼类正常生长。虾蜕壳后,新壳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恢复时间越长越危险。

防治:1. 换水,2. 泼洒生石灰/半月。

PH 值过高(﹥9)会增大氨的毒性,同时给蓝绿藻水华产生提供了条件, 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此时鱼类受到刺激后狂游乱窜,体表产生大量黏液。PH 值过高腐蚀鱼类鳃部组织,有大量分泌物,引起大批死亡。虾苗蜕壳困难或蜕不了壳。

防治:一是每亩水体用0.5公斤左右的明矾调节;二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三是或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四是防治鱼病时,不能用生石灰,宜用漂白粉和中草药。也可以采用EM 生态菌作水质的PH 调节。

温馨提醒:a. 养殖中后期水体容易偏酸;b. 养鱼水的PH 值在短期内出现急剧变化,俗称“PH 震荡”,鱼会发生酸(碱)中毒,会暴毙的。

6. 碱度、硬度、盐度

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即能接受氢离子(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例如:氢氧根、碳酸盐、重碳酸盐、磷酸盐、磷酸氢盐、硅酸盐、硅酸氢盐、亚硫酸盐、腐植酸盐和氨等。

天然水中的碱度主要是由重碳酸盐(碳酸氢盐)、碳酸盐和氢氧化物引起的,碳酸盐类包括碳酸氢盐和碳酸盐,由于碳酸盐在水中溶解度低,因此水中主要是碳酸氢盐。

碱度实指弱酸阴离子总量的一个度,严格定义是:当温度为

20℃时,1立方分米海水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时所需要氢离子的摩尔数。

OH -+H +=H 2O

2-- CO 3+H +=HCO 3

HCO 3-+H +=H 2O +CO 2

一般养殖水体碱度的适宜范围(mg/l,CaCO3计)是80-150mg/l,碱度高过500mg/l鱼类则会中毒,体表分泌大量黏液,腮出血死亡。不同种鱼对高碱度水的耐受能力不同,青海湖裸鲤>瓦氏雅罗鱼>鲫鱼>鲤鱼>罗非鱼>草鱼>鳙鱼>鱗鱼>鲢鱼。 ①碱度的作用

较大和适宜的碱度一方面可以使重金属与碳酸盐形成络离子或生成沉淀,从而可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另一方面可稳定水的PH 值,当进行强烈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时,通过化学平衡的移动从而使得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得到及时补充或是以碳酸氢根形式的碱度储备起来,从而缓冲和稳定了水体的PH 值,当然碱度对PH 值得稳定作用还需要一定量的钙离子(或碳酸钙)的参与。

②天然生产力

池塘天然生产力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辅助生产力主要依靠细菌的同化作用。天然生产力的高低与池塘菌相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微藻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会向周围环境释放许多有机物质,如脂、肽、碳水化合物、有机磷酸盐、维生素以及生长促

进因子等,这些物质利于细菌生长,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当藻类光合作用不强,代谢不畅时,会导致正常的细菌改变营养模式和代谢途径而成为病原,产生致病性。

碱度对池塘生产力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因碱度是二氧化碳的储源,植物光合作用强烈时,它可以供给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强烈时,二氧化碳过剩时,它又储存二氧化碳。养殖初期的肥水养藻阶段,以提高天然生产力为主要目标,适当补充和提高碱度可以满足藻类光合作用的需要,从而提高天然生产力。

在养殖后期,池塘有机物较多,需要丰富的有益菌进行分解,足够量的碱度可以中和底质中多余的有机酸,促进微生物的活动,进而提高辅助生产力。可以说对碱度的有效控制是实现“低产养藻,高产养菌”的水产生态养殖的重要基本措施之一。 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碱度的影响

碱度受水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水中存在的两个化学平衡。

-2-2HCO 3⇔CO 3+H 2O +CO 2 ⑴

2-Ca 2++CO 3⇔CaCO 3↓ ⑵

晴天时,鱼池水色浓密,光合作用强烈,光合作用速率超过呼吸作用速率,二氧化碳不断被吸收利用,平衡⑴向右移动,平衡⑴式移动的结果是CO 32-含量增加,使得平衡⑵也向右移动,有

CaCO 3沉淀生成。两个平衡右移的结果是水的碱度、硬度下降,

PH 值上升。当呼吸作用速率超过光合作用速率时,不断有二氧

化碳产生,促使平衡⑴、⑵均向左移动,其结果是碱度、硬度都上升,PH 值下降。

因此,PH 的高低和浮动区可以作为反映藻类活性强弱、池底有机污染及水质因子稳定性的重要指标。PH 高说明水体藻类旺盛、酸性物质少、微生物降解缓慢;PH 低则说明藻类衰退、酸性物质多、底质恶化、有机污染严重;PH 变化小说明水体碱度合成和分解的过程近乎相等,水体藻相和菌相的平衡较好;而PH 变化过于频繁、变幅过大时,即使在容许范围内,也将导致生物疲劳于调节适应,对生长不利。

④危害

高碱度的危害:PH 值、盐度较高的水体使碱度的毒性增加,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有一些水域,碱度偏大,经济水生生物的种类就明显少,有的甚至没有经济种类生存,移植驯化耐盐碱种类也未能成功,同时土著鱼类的生长速度也较慢。

低碱度的危害:⑴酸性底质的池塘通常会消耗大量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并且这个过程持续进行,导致总碱度越来越低,碱度过度不足以中和底质中多余有机酸,不能满足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得肥水较为困难;⑵PH 不稳定,水体缓冲能力低的池塘,在暴雨天气下易引起水质波动大,出现倒藻现象;⑶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对虾脱壳后硬壳和生长过程中消耗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碱度过低时,会导致对虾脱壳失败,粘壳,甚至出现

⑤调控

低碱度水体调控:对底质淤泥积存过多,水中有机物特别是腐殖质浓度过高,水体浑浊,鱼病有蔓延趋势的水体应及时施用生石灰(PH 值低);石灰石、小苏打、苏打(PH 值高)。

高碱度水体调控:除换水外,还可增施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肥释放二氧化碳,降低水体碱度。对于由水生植物(藻类、水草等)大量繁殖导致的碱度升高,可以采取减少水生植物量的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降低水体碱度。

水体硬度

水的总硬度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即通过加热能以碳酸盐形式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故又叫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加热后不能沉淀下来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又称永久硬度)

养殖水体总硬度主要由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决定,并以碳酸钙(C a C O 3)当量表示。水体根据碳酸钙当量分为:软水

(0-75mg/l)、中硬度水(75-150mg/l)、硬水(150-300mg/l)、非常硬水(﹥300mg/l)

养殖水体总硬度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1. 肥水

高硬度水体有利于肥水,保持肥水时间长;水体硬度低时,难以肥水(需要大量肥料才能肥水)或肥水后保持时间短(倒藻

2. 缓冲PH 值

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高硬度的水体全天PH 值变化幅度不大。

3. 满足水生动物生长需要

水生动物生长需要适合的水体硬度条件,不同的鱼类对于生长、繁殖所要求的水硬度条件不同。

水质过硬,鱼的繁殖周期会增加,有些鱼甚至就不会进行繁殖。鱼的状态也会很差,包括体色(鱼身长黑点或变色),鳍条的舒展程度都会很差,丧失了本有的观赏价值。可以采用兑白开水的方法调节硬度。

水质过软, 对PH 值缓冲力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也不能为藻类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碳源。鱼虾壳薄、软,不易硬壳、蜕壳困难。

盐度

盐度是指1千克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克数,以‰数表示。海水平均含盐浓度为35‰,即每千克海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含盐浓度小于0.5‰(0.5g/l)的水称淡水。含盐量过低(小于0.2g/l)水的碱度、盐度都达不到基本要求,鱼类生长受到影响;含盐量过高对于许多鱼类生长不利,甚至死亡。一般淡水鱼类和饵料生物在盐度0.5‰以内都可以正常生活。

7. 其他

在鱼池(缸)中添加的盐指的是粗盐(海盐),而非一般家庭食用盐。原因是食用盐含碘,碘对鱼鳃有害,而粗盐未经过处理,里面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1. 奇怪的“渗透作用”

含盐较低的水会往含盐量高的水渗透,此谓之渗透作用。也就是说,盐度含量低的淡水会渗透到盐度含量高的海水中。将这个理论用在鱼的身上吧!淡水鱼体内含盐量比淡水多,因此水会往鱼体进行渗透,淡水会一直进入鱼体中,因此淡水鱼是不需要喝水的,不但如此,淡水鱼更会拼命的将渗入体内的水由鳃或尿液排泄出去,否则渗入的水将冲淡体内的盐,将造成缺盐。粗盐能让淡水中的盐分增加,淡水鱼的渗透作用就能稍稍降低,鱼的压力就可以减轻。

2. 奇怪的“杀菌”作用

盐能杀菌吗?盐本身应该没有杀菌的功能,但如上所说,盐的含量能改变水中生物的渗透作用,添加粗盐至淡水中,细菌体内的水分将渗透至体外,而造成细菌脱水而死,因此就达到杀菌的功效!但是并不是每种细菌都怕,有些细菌根本无关紧要,例如,对水质有重要贡献的硝化细菌对盐分就有极高的适应能力,另外,若是长时间让鱼缸维持在较高浓度的含盐量,不排除有些病菌能渐渐适应,此时下粗盐就反效果了,因此,鱼缸平常应维持较低的含盐量是对的,只要换水时,随手一把盐就足够了。盐

分对鱼卵是有伤害的,理由也是一样,鱼卵的水分会渗透至外,造成脱水。

3. 净化水体

食盐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既减少溶氧消耗,又净化了水体。

4. 刺激食欲

在水产养殖中,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其功效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鱼类生理过程中,NaCL 作为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Na+对维持机体渗透压、水体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等至关重要,Na+还能维持和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而CL-是胃液中盐酸的组成部分,盐酸的作用在于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助于消化。

用盐量

金鱼在含盐浓度为0.3-0.5‰的水中,感觉很舒服。

在含盐浓度0.6-0.8‰的水中配合添加药物,进行长时间药浴,事半功倍。

在含盐浓度1.5-2‰的水中可以强力杀菌,药浴时间30分钟以内。

温馨提醒:由于蒸发的缘故,从缸中吸出的水量往往略少于添加的水量。若长期按所加水量计算盐的用量,可能导致缸内盐

度不断上升。

氨氮

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氨(NH 3)和铵离子(NH 4+)形式存在

的氨。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①池塘中氨氮的形成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

1. 水生生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2. 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

3. 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虫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

②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 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 3),又叫非离

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 4+)又叫离子

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 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

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 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

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2.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输送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③影响氨氮毒性的因素

PH :每增加1单位,NH 3所占的比例约增加10倍。

温度:在PH7.8-8.2内,温度每上升10度,NH 3的比例增加

1倍。

溶氧:较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氨氮毒性。

盐度:盐度上升氨氮的毒性升高。

④氨氮的消除途径

1. 硝化和脱氮

氨(NH 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

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

溶氧浓度低于1-2mg/l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氮时,这种过程称为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2. 藻类和植物的吸收

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 4+)合成氨基酸,所以

藻类对氨氮的吸收是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

3. 挥发及底泥吸收

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 值,采取增氧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发挥。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子(NH 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

操作时,池塘沉积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 4+)就会被

释放出来。

4. 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

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 、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 3而不是NH 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⑤氨氮的控制方法

1. 加换新水(最快捷、有效的途径);2. 增加池中的溶氧,如使用粒粒氧;3. 控制水体PH 值在7.6-8.5之间,不让其过高;4.

避免投喂过量,使用优质蛋白原料,添加EM 菌、活性干酵母、光合细菌等。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氮素在自然界循环过程的产物之一。氨化作用即由氨化细菌或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与氨化合物,氨态氮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氮,这是一个耗氧、耗碱度的过程,亚硝态氮是其中不稳定的中间形式,对养殖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溶氧充足时,经硝化作用转化为无毒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则经反硝化作用,又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氨氮。 ①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氧能力减弱。虾类常在池底死亡,“死底症”“偷死症”“冒底”。表现为黑腮、黄腮等。

1. 慢性中毒

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但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这为池塘的整体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同样可以发现,见人回避反应缓慢。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渐消失,但如果不及时调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病害侵入时,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2. 急性中毒

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是有区别的,缺氧浮头,

鱼大多集群,有时甚至集聚得很紧,但亚硝酸盐、硫化氢气体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有的一直按缺氧解救,只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病情更严重,连续几天都不会解除,甚至造成大批量死亡,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损失十分严重。

②预防及解救

1. 彻底清淤、消毒,避免有机物的大量沉积;2. 投饵不能过量;3. 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体的微碱性状态。经常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4. 给池塘装上增氧曝气设备,保持高溶氧水平;5. 避免使用未发酵的有机肥,最好使用较好的水产专用肥料;6. 经常使用硝化细菌、芽孢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包括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硝化细菌完全无需专门购买,鱼缸中氧含量和有机物达到正常水平后,1周左右就可以建立起稳定的菌落。硝化细菌也不是药物,一旦稳定之后,只要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如放入杀菌剂、或开水倒入),可以长期不断繁殖,完全无需添加。

硝化细菌的存活条件:硝化细菌的存活需要水分,还需要很高的氧气,所以只能生活在生化棉、生化球、玻璃环、陶瓷环等

各种有微孔的滤材中。只有同时满足了水分与氧气的供应,它们才能存活。硝化细菌最适宜在弱碱性的水中生活,在温度达到25度左右时生长繁殖最快。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度,温度低于20度,氨氮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低于15度硝化受到抑制,低于5度硝化反应几乎停止。

如何做到提高硝化细菌的数量呢?从理论的角度而论,为硝化细菌塑造一个理想的繁殖场所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怎么说呢?原来硝化细菌在繁衍过程中,有附着于固定物外表的倾向,若能在池水中安置若干多表面积的固定物供其附着,它就能迅速地附着在这些固定物的表面上,并开始繁殖,称为“有壳蜗牛”。通常应在缸外培养(外部过滤器),大约10小时繁殖一代。

有人认为硝化细菌除了把氨转换成亚硝酸盐的功能外还认为鱼缸中的便便也是硝化细菌分解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鱼缸中的便便之所以不见是因为腐生细菌的功劳!有人认为鱼的排泄物可以当作水草氮肥,可水草根本无法直接利用鱼类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必须在那些腐生细菌的帮助下变成一些小分子无机物如氨、硫化氢等。硝化细菌再给它们收拾残局,把氨转化成水草可以直接利用的硝酸盐,这才把大家的水草养得肥肥壮壮的,鱼儿也免受氨氮之苦。

温馨提醒:有人说“硝化细菌怕光”。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无氧有光,不释放氧气):是地球上出现最早、

自然界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

主要分布于水生环境中光线能透射到的缺氧区。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15-40度,最适水温为28-36度。在池塘底层积累了鱼虾的排泄物和未消化耗尽的食物残料,有机质丰富,造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底层形成无氧环境,硫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产生对鱼虾有害作用的硫化氢、酸性物质等。养殖底层的这种环境正好是适合光合细菌生存的条件。 蓝细菌(蓝藻)

蓝藻(无氧有光,释放氧气):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

蓝藻中的项圈藻可快速产生致死因子,破坏养殖对象的腮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中个别种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会产生生物毒素---蓝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

控制办法:平衡氮磷比例,通过泼洒无机磷改变氮磷的比例,加快培育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类快速生长成为优势藻种来抑制蓝藻生长,从而改善蓝藻过度繁殖的状况。

绿藻

绿藻(白天供氧,夜里耗氧):绿藻门成员约6700种。绿藻植物的细胞与高等植物相似,也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相似的色

素、贮藏养分及细胞壁的成分。绿藻多见于淡水,常附着于沉水的岩石和木头,或漂浮在死水表面;也有生活于土壤或海水中的种类,浮游种类是水生动物的食物或氧的来源。

中国传统的金鱼养殖方法中极力提倡使用绿水养鱼,因为绿藻可以将氮以及硝化菌代谢后的衍生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彻底转化为植物本身的组织,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并释放氧气,这种转化更彻底、水质更稳定。绿藻也是金鱼很好的辅助食物,绿水养出的金鱼健康、活泼、颜色鲜艳(否则容易红鱼变黄、黑鱼变青),所以很多养鱼爱好者极力希望养出一盆好的绿水。

温馨提醒:黄绿水是以硅藻和绿藻为主。

生石灰、石灰石和熟石灰

石灰石、大理石:它们的化学成分主要都是碳酸钙(CaCO3);生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钙(CaO );

熟石灰,即消石灰:主要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

石灰石是一种青灰色的石头,自然界广泛分布,矿山开采出来后,在石灰窖里高温煅烧,就制成了生石灰。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固体,俗称“白灰”。你看见过工人“滤灰”吗?就是把生石灰放进灰池,浇上水,顿时便会蒸汽四起,生石灰跟水剧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能把鸡蛋烧熟。滤灰的过程好像生石灰煮熟了,所以把生成的氢氧化钙叫“熟石灰”,生石灰跟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钙,消除了生石灰原来的“暴烈性格”,所以氢氧化钙又叫“消石灰”,熟石灰“即消石灰”就是

Ca(OH)2的固体。

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因为的Ca(OH)2溶解度小,所以通常为稀溶液,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又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8. 设备配备

增氧泵:在增氧的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增氧泵能把水体内的二氧化碳随同气泡一起驱除到空气中,并增加新鲜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促进溶解氧量增加。增氧泵还可改善水族箱的浑浊度,驱除水体中的废气,净化水体。

配置:家居养殖20升水1瓦,大型鱼缸每立方米水体配置30瓦。

鱼缸过滤器:是用于养鱼器具中净水补氧的装置,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粪便等污物,保持水体清澈、氧气充足、没有有害物质、没有污染,适合鱼的生长。

配置:滤材体积至少要占水体的1/5,原则上过滤系统每小时流量不得低于水体总水量的3-5倍。如果发现水中有白雾,说明过滤器瓦数小了。实质就是建立生态平衡的角度上,模仿自然界中“流水不腐”的道理。

总之:在适宜温度下,通过换水、泼洒生石灰等方式,控制藻相和菌相、调节PH 值实现增氧降氨的目的。

南河种:孟利国

2016年8月8日


相关内容

  • 家庭养观赏鱼的入门鱼种
  • 家庭养观赏鱼的入门鱼种 告诉你什么是观赏鱼 观赏鱼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有鲜艳色彩或奇特形状的鱼类.通常有三大品系组成,即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和热带海水观赏鱼. 温带淡水观赏鱼主要有红鲫鱼.中国金鱼.日本锦鲤.热带淡水观赏鱼有三大系列,一是灯类品种,二是神仙鱼,三是龙鱼.海水观赏鱼主要来自印 ...

  • 金鱼鳃部常见寄生虫疾病与治疗
  • 水产消息 金鱼鳃部常见寄生虫疾病与治疗 蒙国辉 (东莞樟木头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东莞523618) 摘 要:金鱼鳃部寄生虫发病率很高,特别容易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和用泥塘养殖的养殖场发生.鳃是金鱼的呼吸器官,一旦受到损伤,其整个身体生理机能都要受到影响.而且金鱼受到寄生虫寄生后容易继发感染细菌与病毒,并 ...

  • 金鱼养殖技术
  • 金鱼养殖技术 环境的变迁,产生了全身金黄色的金鲫鱼.金卿鱼经过半家化.家化的演变过程和池养.盆养的饲养方式,在人为的干涉下对每一个有观赏价值的个体变异择优而留,促进了金鱼的形态特征的进一步变化.体型肥短,动作缓慢,体色多种,鳞片有透明鳞.珍珠鳞等变异类型,头部有平头.狮头.鹅头,眼有龙睛.望天.水泡 ...

  • [观赏鱼养殖]学习心得
  • 我家养的那些鱼 --<观赏鱼养殖>学习心得与养鱼体会 观赏鱼是指或体色鲜艳.或形态结构独特.或生活习性有趣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鱼类.或许是出于对美的喜爱与追求,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养殖观赏鱼的爱好,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筛选.配种.繁殖.变异,如今观赏鱼的品种丰富多样.体系完善,观赏鱼的欣赏和 ...

  • 金鱼吊兰的养殖方法 教你金鱼吊兰怎么养
  • 金鱼吊兰的养殖温度为18-26℃.一般家庭可放在室内明亮的窗口或阴面阳台上.在高温多湿时,容易引起茎枝软腐死亡.栽培土需疏松.排水良好,土壤不能含石灰质,最好是偏酸性... 盆栽 金鱼吊兰的 养殖 方法 教你金鱼吊兰怎么养护: 金鱼吊兰 喜高温.高湿,阴性环境,若长期置于阳处,过于干燥或冬季温度过低 ...

  • [家居园艺]铜钱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铜钱草,也叫水金钱,香菇草等,叶圆波浪边.长茎.夏秋开小小的黄绿色花,水陆皆可养殖.喜温暖潮湿,栽培处以半日照或遮阴处为佳,忌阳光直射,栽培土不拘,以松软排水良好的栽培土为佳,最适水温22~28度.耐阴.耐湿,稍耐旱,适应性强.向光线方向生长,容易偏冠,徒长.下面分别为大家介绍铜钱草的培养方式.繁殖 ...

  • 金鱼吊兰的养殖技巧
  • 金鱼吊兰原产于热带美洲丛林,生长的适温为18-26℃.一般家庭可放在室内明亮的窗口或阴面阳台上.在高温多湿时,容易引起茎枝软腐死亡.栽培土需疏松.排水良好,土壤不能含石灰质,最好是偏酸性.冬季休眠期间,温度应控制在15℃. 选盆选土.金鱼吊兰在温室内栽培,通常用多孔花盆和泥炭藓.蕨根.树皮块等基质, ...

  • 观赏鱼养殖的温度
  • 适宜的温度是饲养观赏鱼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热带鱼还是金鱼锦鲤都属于变温动物,易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不同的鱼,由于产地不同,适应的温度范围也不同.一般来说鱼类在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得最好. 与热带鱼比较起来,金鱼的适宜温度范围要宽一些,在0-39摄氏度的水 ...

  • 水族箱养鱼新手技巧及注意事项
  • 水族箱养鱼新手技巧及注意事项 很多朋友到水族馆看到成群的鱼儿很绚丽,或者是工作闲余想找点生活情调,于是打算在自己家添置一个水族箱,但是因为是新手,很可能在购置鱼儿和相关用品的时候没有经验,错误的养法导致鱼儿死亡,所以,以下是本人总结出的新手养鱼"六步走": 一.添置器具 1.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