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周测

燕 居 常建

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 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 寥寥丘中①想,渺渺湖上心。 啸傲②转无欲,不知成陆沉③。

【注】①丘中,山中。②啸傲,放歌长啸, 傲然自得; 指行为旷达, 不受世俗礼法拘束。③陆沉,《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8. 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描写了燕居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 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bēi]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 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8. 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水边偶题 【唐】 罗 隐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③蒙邑先生:庄子。

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7.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

8.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6分)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9.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10.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

阮郎归 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11. 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1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诗①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 13.上篇“沈香断续玉炉寒”中的“玉炉”因何而“寒”?“寒”字有何深意?(4分)

14.“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15.前人评该词“工于发端”,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16.“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请作简要赏析。(4分)

燕 居 常建

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 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 寥寥丘中①想,渺渺湖上心。 啸傲②转无欲,不知成陆沉③。

【注】①丘中,山中。②啸傲,放歌长啸, 傲然自得; 指行为旷达, 不受世俗礼法拘束。③陆沉,《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8. 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描写了燕居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 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bēi]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 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8. 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水边偶题 【唐】 罗 隐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③蒙邑先生:庄子。

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7.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5分)

8.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6分)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9.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10.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6分)

阮郎归 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11. 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1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诗①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 13.上篇“沈香断续玉炉寒”中的“玉炉”因何而“寒”?“寒”字有何深意?(4分)

14.“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15.前人评该词“工于发端”,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16.“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请作简要赏析。(4分)


相关内容

  • 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探究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探究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规律及教学意义 英文题目:To explore the rul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achi ...

  •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问题总结与反思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问题总结与反思 作者:吉文利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10期 [摘 要]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内容,诗歌虽然篇幅较小,但蕴含的感情却极为丰富.对于诗歌的鉴赏和理解需要我们深入其中,细细品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 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xx ...

  • 借助诗歌的题目
  • 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 诗歌的诗意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诗歌.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意"(主观思想)和"象"(客观景物 ...

  • 我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例谈
  • 我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例谈 一首诗歌,应如何鉴赏?鉴赏出哪些东西来?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 一. 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 ...

  • 诗歌鉴赏说课稿
  • 诗歌鉴赏小专题说课稿(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歌鉴赏小专题.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能力的既需要依托完备的知识体系,需要依托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个体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能力形成物质载体,本课程主要讲解阅读诗歌的相关知识 ...

  •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一.课堂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教师以方法指导学生,学生合作探究诗歌.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先对考试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 二.一丝不苟话考纲 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 ...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

  •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
  •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则是人需要掌握的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 ...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刘 向 福 一.说设计思想 1.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这两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