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有关双相动作电位的高考题

例1 09年上海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答案:选C

解析:施加适宜的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先到达A电极接触点,再到达B电极接触点。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A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B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B流向A;当兴奋传至B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A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A流向B。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又因为两极接触点位置较远,中间会有一段时间表现为零电位,故答案选C。

例2  2010年海南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选D

解析:施加适宜的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先到达左电极接触点,再到达右电极接触点。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右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右电极流向左电极;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左电极流向右电极。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故答案选D。

解读:

原理:将两个引导电极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干表面(即记录和反映两个电极下电位变化的相对值),当神经干一端受刺激兴奋后,兴奋会向未兴奋处传导,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时,便可记录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

刺激神经干的左端,由于两个引导电极的距离不同,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和右电极接触位点会先后出现动作电位,记录到的双向动作电位的图形会有三种情况:

(1)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刚结束,而动作电位刚好传到右电极接触位点。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连续,且幅值相等。2010年海南理综第9题属于这种情况。

(2)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结束后,而动作电位尚未到达右电极接触位点(即两极之间距离过大)。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不连续,并出现一段水平线(两极之间电位差为零)。  2009年上海生物第28题属于这种情况。

(3)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尚结束,而动作电位尚已到达右电极接触位点。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连续,但坐标横轴上部波形的幅值要大于下部波形的幅值。

更多详情:http://q.163.com/xiaxianping01/poster/11243350/

动作电位

1、概念表述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扩布性电位变化。典型的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形由峰电位、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

2、产生条件

(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细胞内外存在着Na+的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13倍之多。

(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先增加,对K+的通透性后增加。( 因为Na+通道开放快,失活也快;K+通道开放的慢,失活的也慢,慢到几乎就不出现失活。)

3、产生过程

(1)去极化:细胞受到阀上刺激→细胞外的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正反馈倍增)→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上升支。

(2)复极化 :去极化达峰值时被激活的Na+通道迅速关闭而失活→Na+内流停止→K+通道逐渐被激活而开放→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负值迅速上升)→电位恢复静息值。该过程是K+外流形成的,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下降支。

(3)Na+-K+泵转运: 当膜复极化结束后,有一部分Na+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并有一部分K+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细胞膜上的Na+-K+泵就会被激活,并开始主动地将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内,Na+—K+的转运是耦联进行的,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

例1 09年上海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答案:选C

解析:施加适宜的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先到达A电极接触点,再到达B电极接触点。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A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B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B流向A;当兴奋传至B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A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A流向B。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又因为两极接触点位置较远,中间会有一段时间表现为零电位,故答案选C。

例2  2010年海南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选D

解析:施加适宜的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先到达左电极接触点,再到达右电极接触点。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右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右电极流向左电极;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左电极流向右电极。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故答案选D。

解读:

原理:将两个引导电极置于正常完整的神经干表面(即记录和反映两个电极下电位变化的相对值),当神经干一端受刺激兴奋后,兴奋会向未兴奋处传导,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时,便可记录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

刺激神经干的左端,由于两个引导电极的距离不同,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和右电极接触位点会先后出现动作电位,记录到的双向动作电位的图形会有三种情况:

(1)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刚结束,而动作电位刚好传到右电极接触位点。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连续,且幅值相等。2010年海南理综第9题属于这种情况。

(2)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结束后,而动作电位尚未到达右电极接触位点(即两极之间距离过大)。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不连续,并出现一段水平线(两极之间电位差为零)。  2009年上海生物第28题属于这种情况。

(3)左边电极接触位点复极化尚结束,而动作电位尚已到达右电极接触位点。这时坐标横轴上下波形连续,但坐标横轴上部波形的幅值要大于下部波形的幅值。

更多详情:http://q.163.com/xiaxianping01/poster/11243350/

动作电位

1、概念表述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扩布性电位变化。典型的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形由峰电位、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

2、产生条件

(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细胞内外存在着Na+的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13倍之多。

(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先增加,对K+的通透性后增加。( 因为Na+通道开放快,失活也快;K+通道开放的慢,失活的也慢,慢到几乎就不出现失活。)

3、产生过程

(1)去极化:细胞受到阀上刺激→细胞外的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正反馈倍增)→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上升支。

(2)复极化 :去极化达峰值时被激活的Na+通道迅速关闭而失活→Na+内流停止→K+通道逐渐被激活而开放→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负值迅速上升)→电位恢复静息值。该过程是K+外流形成的,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下降支。

(3)Na+-K+泵转运: 当膜复极化结束后,有一部分Na+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并有一部分K+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细胞膜上的Na+-K+泵就会被激活,并开始主动地将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内,Na+—K+的转运是耦联进行的,以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


相关内容

  • 神经电位变化
  • 神经电位的相关高考试题归类解读 一.有关电位变化机理的背景知识 1. 静息电位 由于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离子浓度不同,膜外钠离子浓度高,膜内钾离子浓度高,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神经细胞膜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而膜内的负离子却不能 ...

  • 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 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试题1](2003上海高考生物第41题)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 (1)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 A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静息 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 C 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 动作 ...

  • 高二生物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同步测试题
  • 第一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聚焦高考] 1.(2004年上海高考题) 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 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末电位的变化,当兴奋产生 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 )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B.钠离子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钾离子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

  • 科技文阅读指导
  • 科技文阅读之扫雷行动 ○○ 例1. 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因此,人造血液也不需要与全血成分完全一致.现在已有血浆代用品上市,血小板代 ...

  •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跟踪训练9
  • 专题跟踪训练(九) 一.选择题 1.(2015·湖北武汉元月调研)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 段=BC 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B 处,A .C 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 .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 ...

  • 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探究式教学过程
  • 生塑兰望堡 兰Q!兰堡笙塑鲞箜!塑 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探究式教学过程 张学军 摘要 (华清中学陕西西安710600) 利用生理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展示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参与设计实验和结果分析,使学生了解静息电位的测量及表示方法.依据细胞膜两侧不 ...

  • 2013年高三二模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 2013年高三二模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作者:市教科研中心:汪永泰 湖州中学:全刚 德清第一中学:周小红 安吉高级中学:王兴洪 在参加2013年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的阅卷工作后,在广泛听取阅卷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综合阅卷过程中的情况,对今年高三生物试卷的命题思路和试卷结构作一说明,同时将学生 ...

  • 2月14日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2月14日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B .兴奋传导后,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伴有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D ...

  •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一 体液调节 (2008理综全国卷Ⅰ)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