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 持 走 和 平 发 展 道 路

内容摘要:中国步入和平发展的道路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无疑是艰难、曲折和漫长的。但这是最有利于中国的选择。中国必将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关键词:和平发展 必然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反响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人曾经鼓吹“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在苏联衰落和最终解体后,正在强大起来的中国将取代苏联,成为对亚太地区和有关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十几年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首先是中国的周边国家,已基本消除了对中国的畏惧和疑虑。但这种论调并未绝迹。近年来个别国家有人鼓吹新的“中国威胁论”,即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对美国的重大“挑战和威胁”。他们认为,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和不断上升的影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必须视中国为亚太地区的潜在劲敌,并应预做准备,等等。

从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看,新的“中国威胁论”是从“霸权稳定论”和“领导长周期论”派生出来的。这些“理论”的鼓吹者在把美国视为冷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主导者、保证人和“仁慈的新帝国”的同时,把中国视为正在崛起的新的“霸权国家”,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最主要“挑战者”。他们的观点既反映了他们对于中国发展的无奈,更反映了他们对于中国发展的忧虑,甚至畏惧。但他们据以做出判断的理论基础既是荒

谬的,也有悖事实。“霸权稳定论”和“领导长周期论”出现并一度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世纪之交再度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一些人的青睐。但实际上,这种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这种理论是源于对19世纪中至20世纪中英、美及其他西方大国实力消长与他们国际地位及影响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1]虽然作为对历史的认识不失为一家之言,但用于预测21世纪的大格局、大形势,其谬误显而易见。因为在当今世界,主宰天下的“霸权国家”已不再可能出现和存在;如果将其加之于中国,更是错误。其一,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21世纪,任何大国都不可能“君临天下”;其二,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理念都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以礼相待”,同崇尚弱肉强食的西方列强完全不同;其三,中国坚持和平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称霸;其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政策总方针和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新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根据的,其结论是错误的。但它的出现反映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一些人对中国发展的嫉恨心理。这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相关的战略和政策产生影响。美国国防部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2]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以及近年来美国安全战略和亚太地区军事部署的调整、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动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此外,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日本安全战略与政策的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影响相关。

中国的发展同样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关

注,这种关注不是表现为对中国的疑虑、畏惧,而是表现为艳羡和欢迎。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把中国与美国并列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火车头”;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和榜样。[3]尽管他们对中国发展的认识具有理想主义的,甚至是夸张的色彩,因为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还十分漫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曲折,但这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和真诚期许。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时代大背景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时代大背景就是决定每个可能快速发展的国家的发展道路、前景和影响的外部环境。从18世纪中到20世纪中的近二百年,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时代,所有西方大国都在这一期间崛起,尽管他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各不相同。实际上只有英、美曾经成为“霸权国家”,而德、日、意等则曾经“争霸”失败,但他们崛起的道路是相同的。20世纪中以来,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世界正在进入后工业化、信息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与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几乎同步进行,这决定了中国发展的道路、前景和影响,将在根本上不同于所有的西方大国。

所有西方大国崛起的过程无例外地都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掠夺和争夺的过程。尽管早在文艺复兴时代中后期一些西方国家就已开始向外扩张,但只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对于资金、原料和市场前所未有的强烈需求驱使西方大国疯狂地向外扩张和掠夺并相互争夺,而且工业革命也为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和力量。所以,西方大国的崛起与工业革命,与他们在

世界范围的扩张、掠夺和争夺,是一个密不可分并相互促进的过程。虽然各西方大国崛起的道路和影响不尽相同,但表现出几个共同的重要特点。第一,西方大国崛起之初并没有所谓的“现代化”的观念,而只有对财富的渴求与追逐,所以这些国家的崛起具明显扩张性,即向外扩张、掠夺和相互争夺,同时很长时期中一直伴随各国国内严重的社会矛盾,直到20世纪中才有明显改变;第二,在扩张、掠夺和争夺成为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基本目的的基础上,大国关系只能是对抗——结盟与零和式竞争,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四十多年的冷战都是这种大国关系的极端表现;第三,在长达二百年期间,西方大国的发展不平衡,只有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才能在世界范围攫取最多利益并主导国际事务,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以战争方式取代这些国家地位的国家都未能成功,如德、日和某种程度上的苏联,而且战争还使这些国家由盛转衰。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到1978年中国才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此,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新的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并推动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等重大变化几乎同步出现,这既是中国发展的难得机遇,又是决定中国和平发展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大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尽管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还十分漫长、曲折,但其基本特点初露。第一,实现国家

的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的发展目标,这既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发展突出的开放性与内向性的紧密结合,即着眼于在向世界开放中消除国内的贫困、落后,而不是着眼于对外扩张、掠夺和与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第二,中国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融合程度将深化,所以,中国需要并正在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而不需要争夺;第三,尽管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充满曲折,但大国关系中竞争——合作取代对抗——结盟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决定了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与其他大国虽有竞争,但不会对抗,不会结盟,更倾向于加强合作,变零和竞争为共赢。总之,在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上,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大国的崛起,不伴随扩张、掠夺和争夺,而是和平、合作中的发展。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文化传统基础

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和影响,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不可分割。西方大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中国则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中国发展的道路和影响必然与西方大国很不相同。

从对西方大国崛起的影响看,其历史文化传统有两个重要的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强烈追求财富的传统。这早在十字军东征时即有明显表现。以后的一千多年中,特别在工业革命后,更成为这些国家向外扩张、掠夺和相互争夺的基本动力;其二,宗教狂热传统。对所谓异教徒的迫害、宗教裁判和宗教战争充斥于欧洲的历史,到近代则演变为强烈的西方文明、

价值观念优越感和强使其他国家接受的所谓使命感,美国尤甚。可以说,伴随西方大国崛起的对殖民地的占领、掠夺,以及相互争夺,无不与这两方面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具有和西方大国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直到18世纪中国都是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4]尽管中国与周边国家也曾有过战争,但从战略上看,中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为了扩张、掠夺,也不是与其他国家争夺。实际上,中国主要通过繁荣的经济和高度发展的文化吸引外国。中国历代王朝都希望并且满足于受到众多外国的朝贡,而将外国纳入自己直接统治之下的考虑和行动并不突出。六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不仅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近百年,而且船队之规模、航海技术之先进、所达地区之遥远,都是哥伦布船队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下西洋主要为“弘扬天威”,而不是为了占领殖民地和掠夺财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受到儒家思想深刻影响,包括:“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取向、“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以及“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等等。这些对中国的发展,对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都有着重要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在西方国家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同时,各种西方思潮也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强烈冲击。经过一百年的曲折,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固守“国粹”和“全盘西化”都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融合东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精华,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能够成功的现代化道路。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协调发展、重视以

民为本,以及突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融合东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精华的表现。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大国的现代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之路。

西方大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彼此并没有高下之分,而且一百多年来相互的交流、融合持续进行。但是,长期以来,西方大国倚仗其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不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它们的利益和政策,而且企图把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当做普世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事实表明,西方大国不可能使中国重复他们的现代化道路,于是一些人就极力把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歪曲为西方大国的现代化道路,前述新的“中国威胁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动摇不了中国坚持走从自己实际出发,融合东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精华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四、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既定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平发展是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结果。

1949年以后近三十年中,尽管一再出现严重失误、遭受重大挫折,但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对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并陆续提出一些重要的思路和原则,例如强调“艰苦奋斗,自力更生”;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初确立“不称霸”的原则,等等。但只是在1978年以来,才真正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并且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基本特点:第一,反映了中国自己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四化”,把国家建设成繁荣富强、文明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中国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第二,中国选择并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顺应了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符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三,这一过程是中国正确处理与世界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紧紧把握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第四,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相应的战略和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1978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战略目标是明确的,即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积极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这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五、中国必将实现和平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客观现实。无论中国的朋友还是其他人都不怀疑这一点。但世界上还有人怀疑中国的发展能否摆脱西方大国的崛起老路,强大后是否将重复西方大国称霸的历史,以及和平发展是否为权宜之计,总之,怀疑中国能否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尽管其中大多出于好心,但这种怀疑

是没有必要的。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历史性选择,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既符合世界潮流,也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必将坚持到底,任何时候也不会半途而废。中国领导人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长期性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始终有清醒、务实的认识,决心通过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对于可能发生重大事件而严重干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有着冷静、客观的估计,并有必要准备。即使发生重大事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干扰,中国不仅有准备、有能力消除干扰,而且在消除干扰后,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证明了中国选择并坚持和平发展是正确的。现在,举国上下对于坚持和平发展已表现出更高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而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较快地增强又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尽管存在困难和干扰,但中国必将实现和平发展,在21世纪中叶头二十年全面建成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参考书目:《中国的和平发展》

“百度文库”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主席讲话”

坚 持 走 和 平 发 展 道 路

内容摘要:中国步入和平发展的道路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中国和平发展之路无疑是艰难、曲折和漫长的。但这是最有利于中国的选择。中国必将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关键词:和平发展 必然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反响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人曾经鼓吹“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在苏联衰落和最终解体后,正在强大起来的中国将取代苏联,成为对亚太地区和有关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十几年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首先是中国的周边国家,已基本消除了对中国的畏惧和疑虑。但这种论调并未绝迹。近年来个别国家有人鼓吹新的“中国威胁论”,即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对美国的重大“挑战和威胁”。他们认为,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和不断上升的影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必须视中国为亚太地区的潜在劲敌,并应预做准备,等等。

从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看,新的“中国威胁论”是从“霸权稳定论”和“领导长周期论”派生出来的。这些“理论”的鼓吹者在把美国视为冷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主导者、保证人和“仁慈的新帝国”的同时,把中国视为正在崛起的新的“霸权国家”,是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最主要“挑战者”。他们的观点既反映了他们对于中国发展的无奈,更反映了他们对于中国发展的忧虑,甚至畏惧。但他们据以做出判断的理论基础既是荒

谬的,也有悖事实。“霸权稳定论”和“领导长周期论”出现并一度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世纪之交再度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一些人的青睐。但实际上,这种理论存在着重大缺陷。这种理论是源于对19世纪中至20世纪中英、美及其他西方大国实力消长与他们国际地位及影响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1]虽然作为对历史的认识不失为一家之言,但用于预测21世纪的大格局、大形势,其谬误显而易见。因为在当今世界,主宰天下的“霸权国家”已不再可能出现和存在;如果将其加之于中国,更是错误。其一,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21世纪,任何大国都不可能“君临天下”;其二,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理念都主张“和为贵”、“和而不同”、“以礼相待”,同崇尚弱肉强食的西方列强完全不同;其三,中国坚持和平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决定了中国不可能称霸;其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政策总方针和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新的“中国威胁论”是没有根据的,其结论是错误的。但它的出现反映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一些人对中国发展的嫉恨心理。这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相关的战略和政策产生影响。美国国防部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2]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的《年度报告》,以及近年来美国安全战略和亚太地区军事部署的调整、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动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此外,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日本安全战略与政策的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影响相关。

中国的发展同样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关

注,这种关注不是表现为对中国的疑虑、畏惧,而是表现为艳羡和欢迎。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把中国与美国并列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火车头”;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全新道路和榜样。[3]尽管他们对中国发展的认识具有理想主义的,甚至是夸张的色彩,因为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还十分漫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曲折,但这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和真诚期许。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时代大背景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时代大背景就是决定每个可能快速发展的国家的发展道路、前景和影响的外部环境。从18世纪中到20世纪中的近二百年,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时代,所有西方大国都在这一期间崛起,尽管他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各不相同。实际上只有英、美曾经成为“霸权国家”,而德、日、意等则曾经“争霸”失败,但他们崛起的道路是相同的。20世纪中以来,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世界正在进入后工业化、信息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与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几乎同步进行,这决定了中国发展的道路、前景和影响,将在根本上不同于所有的西方大国。

所有西方大国崛起的过程无例外地都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掠夺和争夺的过程。尽管早在文艺复兴时代中后期一些西方国家就已开始向外扩张,但只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对于资金、原料和市场前所未有的强烈需求驱使西方大国疯狂地向外扩张和掠夺并相互争夺,而且工业革命也为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和力量。所以,西方大国的崛起与工业革命,与他们在

世界范围的扩张、掠夺和争夺,是一个密不可分并相互促进的过程。虽然各西方大国崛起的道路和影响不尽相同,但表现出几个共同的重要特点。第一,西方大国崛起之初并没有所谓的“现代化”的观念,而只有对财富的渴求与追逐,所以这些国家的崛起具明显扩张性,即向外扩张、掠夺和相互争夺,同时很长时期中一直伴随各国国内严重的社会矛盾,直到20世纪中才有明显改变;第二,在扩张、掠夺和争夺成为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基本目的的基础上,大国关系只能是对抗——结盟与零和式竞争,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四十多年的冷战都是这种大国关系的极端表现;第三,在长达二百年期间,西方大国的发展不平衡,只有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才能在世界范围攫取最多利益并主导国际事务,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以战争方式取代这些国家地位的国家都未能成功,如德、日和某种程度上的苏联,而且战争还使这些国家由盛转衰。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到1978年中国才开始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此,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新的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并推动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等重大变化几乎同步出现,这既是中国发展的难得机遇,又是决定中国和平发展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大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尽管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还十分漫长、曲折,但其基本特点初露。第一,实现国家

的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的发展目标,这既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发展突出的开放性与内向性的紧密结合,即着眼于在向世界开放中消除国内的贫困、落后,而不是着眼于对外扩张、掠夺和与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第二,中国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发展。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融合程度将深化,所以,中国需要并正在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而不需要争夺;第三,尽管世界格局多极化进程充满曲折,但大国关系中竞争——合作取代对抗——结盟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决定了中国在发展进程中,与其他大国虽有竞争,但不会对抗,不会结盟,更倾向于加强合作,变零和竞争为共赢。总之,在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上,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大国的崛起,不伴随扩张、掠夺和争夺,而是和平、合作中的发展。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文化传统基础

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和影响,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不可分割。西方大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中国则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所以,中国发展的道路和影响必然与西方大国很不相同。

从对西方大国崛起的影响看,其历史文化传统有两个重要的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强烈追求财富的传统。这早在十字军东征时即有明显表现。以后的一千多年中,特别在工业革命后,更成为这些国家向外扩张、掠夺和相互争夺的基本动力;其二,宗教狂热传统。对所谓异教徒的迫害、宗教裁判和宗教战争充斥于欧洲的历史,到近代则演变为强烈的西方文明、

价值观念优越感和强使其他国家接受的所谓使命感,美国尤甚。可以说,伴随西方大国崛起的对殖民地的占领、掠夺,以及相互争夺,无不与这两方面的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具有和西方大国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直到18世纪中国都是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4]尽管中国与周边国家也曾有过战争,但从战略上看,中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为了扩张、掠夺,也不是与其他国家争夺。实际上,中国主要通过繁荣的经济和高度发展的文化吸引外国。中国历代王朝都希望并且满足于受到众多外国的朝贡,而将外国纳入自己直接统治之下的考虑和行动并不突出。六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不仅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近百年,而且船队之规模、航海技术之先进、所达地区之遥远,都是哥伦布船队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下西洋主要为“弘扬天威”,而不是为了占领殖民地和掠夺财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受到儒家思想深刻影响,包括:“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取向、“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以及“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等等。这些对中国的发展,对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都有着重要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在西方国家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同时,各种西方思潮也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强烈冲击。经过一百年的曲折,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固守“国粹”和“全盘西化”都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融合东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精华,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能够成功的现代化道路。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协调发展、重视以

民为本,以及突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融合东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精华的表现。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大国的现代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之路。

西方大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彼此并没有高下之分,而且一百多年来相互的交流、融合持续进行。但是,长期以来,西方大国倚仗其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不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它们的利益和政策,而且企图把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当做普世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事实表明,西方大国不可能使中国重复他们的现代化道路,于是一些人就极力把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歪曲为西方大国的现代化道路,前述新的“中国威胁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动摇不了中国坚持走从自己实际出发,融合东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精华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四、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既定选择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历史选择,和平发展是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结果。

1949年以后近三十年中,尽管一再出现严重失误、遭受重大挫折,但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对于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并陆续提出一些重要的思路和原则,例如强调“艰苦奋斗,自力更生”;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初确立“不称霸”的原则,等等。但只是在1978年以来,才真正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并且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实际上,这一过程就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如下基本特点:第一,反映了中国自己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四化”,把国家建设成繁荣富强、文明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中国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第二,中国选择并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顺应了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符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三,这一过程是中国正确处理与世界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紧紧把握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第四,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相应的战略和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1978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战略目标是明确的,即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积极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为此,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这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五、中国必将实现和平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客观现实。无论中国的朋友还是其他人都不怀疑这一点。但世界上还有人怀疑中国的发展能否摆脱西方大国的崛起老路,强大后是否将重复西方大国称霸的历史,以及和平发展是否为权宜之计,总之,怀疑中国能否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尽管其中大多出于好心,但这种怀疑

是没有必要的。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历史性选择,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既符合世界潮流,也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必将坚持到底,任何时候也不会半途而废。中国领导人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长期性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始终有清醒、务实的认识,决心通过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对于可能发生重大事件而严重干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有着冷静、客观的估计,并有必要准备。即使发生重大事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干扰,中国不仅有准备、有能力消除干扰,而且在消除干扰后,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证明了中国选择并坚持和平发展是正确的。现在,举国上下对于坚持和平发展已表现出更高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而中国综合国力持续、较快地增强又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尽管存在困难和干扰,但中国必将实现和平发展,在21世纪中叶头二十年全面建成较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参考书目:《中国的和平发展》

“百度文库”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主席讲话”


相关内容

  • 毛概教学大纲
  • 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3年修订版)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部分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 ...

  • 毛概思考题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习题 一.分章复习题纲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毛泽东思 ...

  • 毛概论文--坚持"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 坚持"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抓住锲机,推进中华民族和平统一大业 自古以来,台湾就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同属华夏民族,同属炎黄子孙.然而在今天,在少许台独分子和外国分裂主义的阻挠下,台湾迟迟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愿被一沟窄窄的海峡抵挡着.民族团结和国 ...

  • 毛概论文(论黄岩岛事件)
  • 论黄岩岛事件 摘要: 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中方为表达善意,将两艘渔政船于22日 ...

  • 2015版最新毛概课程教学大纲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高职学生应当具备 ...

  • 毛概模拟题A
  • „„„„„„„„„„„装„„„„„„„订„„„„„„„„线„„„„„„„„„装„„„„„„„„订„„„„„„„„„线„„„„„„„„„„广西财经学院 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期末考试模拟题试卷(A)卷 适用班级:08 级本科各 ...

  •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
  • <外交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0字左右,5-6题) 1 外交庇护 指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要求驻本国的他国使馆给予其庇护,根据国际法规定,使馆馆舍享有不可侵犯权,外交庇护就是利用使馆的这种特权,把使馆作为遭到驻在国追捕的公民的避难所. 2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1963年3月4日 ...

  • 2015超星尔雅课堂军事理论答案.无格式超全整理版
  • 1.根据国防的涵义,()不属于国防的作用或目的. A.防备和抵抗侵略 B.制止颠覆 C.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D.为公民正常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正确答案:D 2.()不属于国防的类型. A.扩张型 B.自卫性 C.独立型 D.联盟型 正确答案:C 3.()不属于国防的基本特征. A.多种斗争形 ...

  • 毛概论文--季忠良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学习心得 姓 名:季忠良 学 号:A07120707 院 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机化1204班 任课教师:周利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二零一四年五月 论改革.发展.稳定 打牢稳定基础 把握改革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