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那些"孤军"

  慷慨赴死   央视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热映,80年前那支为红军突破湘江浴血奋战全军覆灭的红军第三十四师,其悲壮的历史,通过电视艺术再现于人们面前。   红军第三十四师,奉命在长征途中担任全军后卫,在红军向西突破湘江期间奉命坚守阵地狙击数倍于己的敌军,战至最后,终于保障红军主力突破湘江,而自己却被隔绝于湘江东岸最终全军覆灭,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后誓不投降,从腹部伤口掏出并扯断自己的肠子,不屈而死。全师5000余人只有一○○团团长韩伟(不甘被俘跳崖未死)等寥寥数人幸存。   红三十四师并不是红军长征中唯一的孤军,像他们一样坚决执行红军命令掩护主力行动的队伍还有很多,这些孤军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明知接受的是危险极大、风险极大的任务,仍旧义无反顾去执行这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黔边根据地,黔东独立师1000人奉命在师长王广泽、政委段苏权带领下掩护全军,黔东独立师血战一个月,被十多倍于己的敌人围攻之下全军覆灭,师长王广泽战死,政委段苏权当时只有18岁,身负重伤后乞讨回了湖南老家。3年后,段苏权辗转终于找到山西太原八路军办事处申请重新归队,当他与老上级任弼时相见时,任弼时惊喜交加:“我们已经在方面军党代表会上给你开过追悼会了,原来段苏权你还活着!”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之前的7月,寻淮州领导的红七军团6000余人东征闽浙皖,虽然红七军团编制是一个军团,但是这支军队出发时只有不足3000人的战斗部队,枪支更是只有1200支,相当于只有两个团的兵力,他们的任务是要从数十万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同时为北上抗日打通道路。尽管困难重重,22岁的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州还是毅然带着这么一点兵力按照上级的命令去强攻福州,红七军团后来又与方志敏领导的部队汇合并组建为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全军大约1万人。红十军团遭到国民党军王耀武等部的围追堵截,一路转战至怀玉山区,遭10倍于己之敌围攻,在与王耀武部的战斗中,寻淮州战死沙场,方志敏、刘畴西等负伤被俘后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从怀玉山区突围而出的红十军团只有800余人幸存,他们在27岁的军团参谋长带领下继续坚持战斗。值得一提的是,13年后,当年的这位军团参谋长带着自己的30万解放大军发起济南战役,一举全歼济南国民党守军16万人。这位当年的军团参谋长叫粟裕,而济南城里的国民党军最高长官就是王耀武。粟裕用打进济南城活捉王耀武的战绩,完成了这段悲壮历史的最后注解。   战略骑兵   1934年红七军团奉命向苏区东北方向突破敌军防线时,奉命掩护第七军团的是红九军团。当中央红军主力向西突围时,红九军团奉命在东线长汀阻击敌人,比主力部队晚了几天才撤离苏区。随后红军血战湘江,红九军团又担任阻击任务,虽遭重大伤亡仍成功完成了任务。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为掩护中央红军的行动,红九军团再度奉命脱离主力部队单独行动,他们只有2000多人,接到的命令是冒充3万人的红军主力吸引敌人主力。军团长罗炳辉下令大张旗鼓地贴标语,成功吸引了敌人6个师数万人的注意力。这次孤军逆行,一走就是两个月,甚至与红军主力失去了联系,且始终处于重兵敌人的包围之中,但是他们迂回了1000多里,最终成功摆脱了敌人,回到了主力部队的身边。周恩来由此称红九军团为“战略骑兵”。   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被毛泽东称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红二十五军从1932年开始就是奉命在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之后负责留守的“孤军”,1934年红二十五军又奉命作为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方志敏等人率领的是第一先遣队)再次出征。这一次,这支孤军单独行军5000公里,独立走完了自己的长征,一路转战先期到达陕北并经过奋战成功在陕北站稳了脚跟。当时在甘肃哈达铺休整的中央红军,正是通过当地旧报纸,得知了徐海东这支孤军已经同陕北的刘志丹红军汇合,成为当地强大的支配力量,这个重要情报促使中央红军最终把行军目标指向了陕北。   当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人数只有七千,且久经转战后兵员疲惫缺粮无饷,此时主导陕北局势的红二十五军刚刚连续打了胜仗,兵员增长到近四千,正是兵强马壮装备优良的时候,但是徐海东坚决服从中央指挥,而且直接从红二十五军掌握的7000块银元经费中划出5000块给中央红军救急。   其实,在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路上,先后有多支大大小小的部队奉命留在贵州、四川、山西、甘肃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他们一方面负责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一方面在当地开展革命斗争。他们在接到命令时都非常清楚,留下来就意味着将以几百人面对上万人的国民党围剿部队,但是他们仍旧留下来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1935年,在中央红军的部署下,川南游击纵队正式成立,这支初始人马只有200人的孤军不仅掩护了中央红军,还掩护了后来路过的红二、六军团,在川滇黔边20余县转战,直至1937年初全军覆灭为止。   (责编:石磐)

  慷慨赴死   央视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热映,80年前那支为红军突破湘江浴血奋战全军覆灭的红军第三十四师,其悲壮的历史,通过电视艺术再现于人们面前。   红军第三十四师,奉命在长征途中担任全军后卫,在红军向西突破湘江期间奉命坚守阵地狙击数倍于己的敌军,战至最后,终于保障红军主力突破湘江,而自己却被隔绝于湘江东岸最终全军覆灭,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后誓不投降,从腹部伤口掏出并扯断自己的肠子,不屈而死。全师5000余人只有一○○团团长韩伟(不甘被俘跳崖未死)等寥寥数人幸存。   红三十四师并不是红军长征中唯一的孤军,像他们一样坚决执行红军命令掩护主力行动的队伍还有很多,这些孤军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明知接受的是危险极大、风险极大的任务,仍旧义无反顾去执行这些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黔边根据地,黔东独立师1000人奉命在师长王广泽、政委段苏权带领下掩护全军,黔东独立师血战一个月,被十多倍于己的敌人围攻之下全军覆灭,师长王广泽战死,政委段苏权当时只有18岁,身负重伤后乞讨回了湖南老家。3年后,段苏权辗转终于找到山西太原八路军办事处申请重新归队,当他与老上级任弼时相见时,任弼时惊喜交加:“我们已经在方面军党代表会上给你开过追悼会了,原来段苏权你还活着!”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之前的7月,寻淮州领导的红七军团6000余人东征闽浙皖,虽然红七军团编制是一个军团,但是这支军队出发时只有不足3000人的战斗部队,枪支更是只有1200支,相当于只有两个团的兵力,他们的任务是要从数十万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同时为北上抗日打通道路。尽管困难重重,22岁的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州还是毅然带着这么一点兵力按照上级的命令去强攻福州,红七军团后来又与方志敏领导的部队汇合并组建为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全军大约1万人。红十军团遭到国民党军王耀武等部的围追堵截,一路转战至怀玉山区,遭10倍于己之敌围攻,在与王耀武部的战斗中,寻淮州战死沙场,方志敏、刘畴西等负伤被俘后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从怀玉山区突围而出的红十军团只有800余人幸存,他们在27岁的军团参谋长带领下继续坚持战斗。值得一提的是,13年后,当年的这位军团参谋长带着自己的30万解放大军发起济南战役,一举全歼济南国民党守军16万人。这位当年的军团参谋长叫粟裕,而济南城里的国民党军最高长官就是王耀武。粟裕用打进济南城活捉王耀武的战绩,完成了这段悲壮历史的最后注解。   战略骑兵   1934年红七军团奉命向苏区东北方向突破敌军防线时,奉命掩护第七军团的是红九军团。当中央红军主力向西突围时,红九军团奉命在东线长汀阻击敌人,比主力部队晚了几天才撤离苏区。随后红军血战湘江,红九军团又担任阻击任务,虽遭重大伤亡仍成功完成了任务。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为掩护中央红军的行动,红九军团再度奉命脱离主力部队单独行动,他们只有2000多人,接到的命令是冒充3万人的红军主力吸引敌人主力。军团长罗炳辉下令大张旗鼓地贴标语,成功吸引了敌人6个师数万人的注意力。这次孤军逆行,一走就是两个月,甚至与红军主力失去了联系,且始终处于重兵敌人的包围之中,但是他们迂回了1000多里,最终成功摆脱了敌人,回到了主力部队的身边。周恩来由此称红九军团为“战略骑兵”。   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被毛泽东称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红二十五军从1932年开始就是奉命在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之后负责留守的“孤军”,1934年红二十五军又奉命作为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方志敏等人率领的是第一先遣队)再次出征。这一次,这支孤军单独行军5000公里,独立走完了自己的长征,一路转战先期到达陕北并经过奋战成功在陕北站稳了脚跟。当时在甘肃哈达铺休整的中央红军,正是通过当地旧报纸,得知了徐海东这支孤军已经同陕北的刘志丹红军汇合,成为当地强大的支配力量,这个重要情报促使中央红军最终把行军目标指向了陕北。   当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人数只有七千,且久经转战后兵员疲惫缺粮无饷,此时主导陕北局势的红二十五军刚刚连续打了胜仗,兵员增长到近四千,正是兵强马壮装备优良的时候,但是徐海东坚决服从中央指挥,而且直接从红二十五军掌握的7000块银元经费中划出5000块给中央红军救急。   其实,在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路上,先后有多支大大小小的部队奉命留在贵州、四川、山西、甘肃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他们一方面负责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一方面在当地开展革命斗争。他们在接到命令时都非常清楚,留下来就意味着将以几百人面对上万人的国民党围剿部队,但是他们仍旧留下来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1935年,在中央红军的部署下,川南游击纵队正式成立,这支初始人马只有200人的孤军不仅掩护了中央红军,还掩护了后来路过的红二、六军团,在川滇黔边20余县转战,直至1937年初全军覆灭为止。   (责编:石磐)


相关内容

  • 王震将军的四次远征
  • 王震将军能征善战,是毛泽东最为欣赏的将领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王震将军总是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先后完成了四次远征任务,不仅为我军积累了丰富的行军作战经验,也为我军锻炼出一支又一支饿不死.吓不倒.拖不垮.打不散.能战又能跑的英雄部队. 第一次远征―――小试牛刀,为中央红军探路 1934年,中央红军在反 ...

  • 凭吊大渡河古战场_石达开覆灭与红军成功之比较研究
  • 2001年第2期(总第145期) ACADEMIC FORUM 学术论坛 NO.2,2001 (CumulativelyNO.145) 凭吊大渡河古战场 --石达开覆灭与红军成功之比较研究 姚凤北 (美国安然石油天然气中国有限公司,北京100027)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渡河安顺场的实地考察,从指 ...

  • 赞美图书馆
  • 四 川 师 范 大 学 成 都 学 院 班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广告学 姓名:邹彩霞 电话:[1**********] 我的那个他 他,眉清目秀,清新淡雅,古风淳朴,谈吐之间散发其文化底蕴:举止之间透露其素质修养.在他身上,你看不到尘世的胭脂粉黛:看不到世俗的勾心斗角,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 ...

  • 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之国共两党局势分析
  • 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之国共两党局势分析 作者:向泽弦 日本帝国主义之侵华战争虽已过去了近七十年,但是,八年抗战的艰难磨难与血腥的历史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以国共两党为首的抗日统一战线,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战下,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 ...

  • 57位开国上将
  • 位开国上将:战争淬火 国之栋梁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这是授衔授勋典礼现场. 2009年10月13日,一个秋日的午后,开国上将吕正操走完他生命的长途.这位享年106岁的老人,是上世纪50年代授衔的上将中,唯一一位经历了人民共和国第60个华 ...

  • 重走长征路是一次精神之旅
  • 重走长征路是一次精神之旅 房永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0日 12 版)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他们走过荒原.草地和雪山,在经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后迎来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完成了长征的伟 ...

  • 理解长征精神必须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远征,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并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这为我们深刻认识伟大长征.走好当下的长征路提供了指引. 一.将对人类生存意志的惊叹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 长征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与敌人 ...

  • 人生因经历而蜕变一位郑州女孩的"长征路"
  • 70年前红军走过的长征之路,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有些地方已经成为公路,有些地方已经有人居住.就连雪山也没有当年那么厚的雪了,草地也成了耕地.尽管如此,要徒步走一趟也不是闲庭信步,尤其对一个城里的独生姑娘来说.一个23岁的姑娘,跟随央视"我的长征",历时250天,行程61 ...

  • 长征路上,红军怎样过中秋 
  • 长征路上,红军怎样过中秋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红军长征资料图 80多年前的漫漫长征路,红军战士们远离故乡,在战火与饥饿中度过了那些中秋节. 1934年:过完中秋迎血战 "松毛岭上红旗飘,红军战士逞英豪,岭下人民齐支持,军民合作阵地牢."山歌里唱的,正是当年松毛岭血战的情景,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