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

首先,在檀香山读书时,孙中山就积极接触西方社会与西方近代思想,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后来,哥哥孙眉到夏威夷群岛(檀香山)谋生并逐渐成为茂易岛的首富,孙家从此由贫苦农民家庭转化为资产阶级家庭。孙中山13岁(1879年)随母亲投靠哥哥来到夏夷群岛。在夏威夷的四年求学生活对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他接触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个与传统中国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接受了与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大不相同的西方教育,他的眼界、知识、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夏威夷所见到的一切,以及西方的教育所告诉他的一切,与他以前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进行比较,他觉得应当对中国进行改造,而改造的蓝本就是近代西方国家制度。由此,少年孙中山树立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伟大志愿。

其次,面对昏庸腐败的清政府,孙中山选择了资产阶级武装斗争的救国道路

1885年“中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萌生了“倾覆清廷,创建民国”的志向。1894年11月底,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檀香山兴中会,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府,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随后兴中会领导了广州乙未起义和惠州起义,虽然这两次起义相继都失败了,但在起义的影响下却涌现出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反清革命团

体。孙中山吸取以往教训,开始重视和注意团结知识分子,倡议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8年8月20日,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纲领被确定为同盟会宗旨,鲜明地举起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旗帜。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发动了6次西南边境起义,结果都失败了,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仅依靠会党作武装起义的主力战斗力不强,于是又策划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虽然在清政府镇压下,这两次起义也失败了,但在起义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全国革命高潮很快到来。

第三,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孙中山选取的资产阶级救国的道路濒临绝境

清政府对革命军起义的镇压和恐怖手段更激起新军中一批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士兵的强烈反抗。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黄土坡新军第八镇工程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率领部队起义,攻取了清军军械库,夺取了枪支弹药,并于次日攻克了湖广总督衙门,随后占据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并宣告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首先在武汉取得了胜利(史称辛亥革命)。正如孙中山先生所预言:“吾党无论在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武昌起义成功后仅一个月的工夫,全国24个省区中已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其他各省也在进行反清斗争。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顿时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孙中山推翻清政府的目的是要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而西方列强是想在中国内部成立各个有独立主权的小王国, 摧毁清政府的统一主权, 二者目的不同. 本质不同,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西方列强各国政府明确表示,驻华使馆不准承认孙的政府,更不准向临时政府贷款。在国际上,孙中山这个来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主学生”想要以美国为蓝本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却没有得到西方“民主老师”支持和帮助。

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国际环境下,孙中山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和帮助只能是幻想。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的那样:“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首先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帝国主义不会容许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中国存在,那么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封建军阀和买办官僚同样不会容许一个影响他们独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中国存在,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两个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从血的教训中猛醒过来,抛弃了对袁世凯的幻想,组织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但由于改组后的国民党,已经失去了号召力,不可能像同盟会时那样发动和组织群众了,这样,“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袁世凯死后,段祺瑞继承了袁世凯的衣钵,在日本政府的支持和策动下攫取了北京政府的实权,为建立独裁统治,他蛮横地毁弃《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为同段祺瑞毁法横行的军阀统治进行坚决斗争,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他打算借西南桂系、滇系军阀陆荣庭、唐继尧

的武力,来进行革命斗争,保卫民主政治。这些军阀多是些具有强烈地方性的封建军事集团,心目中并没有“约法”和国会,他们只是为保住各自地盘,才打起“护法”的旗帜,企图利用孙中山做幌子,便于向北京政府讨价还价,达到割据一方的目的。最终,陆荣庭、唐继尧等西南军阀与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相妥协,排挤孙中山,孙中山不得已由广州回到上海。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了,孙中山陷入了苦闷和绝望的困境。

第四,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主张的资产阶级救国的思想发生动摇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给对中国革命前途陷入苦闷和绝望困境中的孙中山带来了希望。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以个人名义向十月革命领袖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拍发了一个贺电,祝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苏俄劳农政府的成立。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即1917年12月,苏维埃政府就向全世界宣告废除俄国沙皇与其他各国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外国的一切特权,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外交姿态,表示了对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友好态度,后又于1918年2月特意向全世界公告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时至1918年8月,孙中山又收到列宁给他的复信,此时在他心里认定了“苏俄是平等待我之民族”,心中重新燃起革命之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讨论战后问题的会议上,帝国主义列强们为了保护各自的既得利益,决定牺牲中国,横蛮地决定将由日本承袭德国

在山东利益的内容写进了“凡尔赛和约”。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1919年5月4日,北京部分高校的五千多名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5月6日,北京中等院校以上学生联合会成立,号召人民奋起救国,运动很快波及到天津、上海、武汉、长沙、广州……6月3日上海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五四”运动进入新阶段,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北洋政府没敢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拒不承认“和约”强加给中国的有关条款。“五四”运动对孙中山的革命理念起到强烈的助推作用,1919年10月,他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加上“中国”二字,以区别于1912年他创建的让他很不满意的国民党;并于1920年8月夺取了广东作为根据地。

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后重新奋起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实际结合的过程已经开始。列宁提出“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成立临时联盟”的主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20年11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在上海首次拜会了孙中山。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与时俱进的孙中山认识到光举护法旗帜“断断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他开始把目光转向发动群众和支持工人运动上,在1921年4月建立的国民党广州政府上,孙中山主张新建的政权应恢复工人的人格和增进工界幸福,公开表示支持当时的广东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战略决策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指导下,孙中山同意“联俄”, 但在“联共”问题上还是犹豫。由于孙中山对共产主义及新成立的年轻的中共还缺乏充分了解和足够信任,在“联共” 问题上没有最后下决心。

1921年1月, 孙中山在广州再次成立护法军政府,发起了第二次护法运动。1922年2月,孙中山发起了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受直系军阀和英帝国主义的收买,发动武装叛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又陷入苦闷绝望的困境。

陈炯明叛变革命使孙中山认识到:“我的最好的朋友陈炯明原来是个叛徒, 他被吴佩孚(直系军阀) 收买了, 被香港的英国人收买

了”;自己所反对的直系军阀的背后正是英美两国。他对英美帝国主义的幻想开始发生动摇。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分别向他伸出友谊之手,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通过国民党上海总部负责人张继向孙中山郑重声明中国共产党将不因孙中山遭到挫折而改变与其合作的原有立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从莫斯科到上海再次会见孙中山并告诉他共产国际的决定,要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并希望两党尽快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掀起新的革命高潮。此后,李大钊又多次拜访孙中山,和他商讨“振兴国民党以便振兴中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孙中山在十分困难的时候,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真诚帮助,非常感激,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惟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 陈

炯明的叛变,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对他的帮助,促使孙中山资产阶级救国的思想发生重大的变化,他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使之成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1923年1月26日 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它标志着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最后确定,也反映出孙中山丢掉了对英美等帝国主义的幻想,结盟于苏联。

第五,改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孙中山救国路线实现了由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的巨大转变

早在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与孙中山交谈中了解到,国民党自成立以来,历经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五个阶段,虽说成立近三十年,可党不像党,没有举行过一次代表大会,也没有正常的中央组织机构,更没有日常基层组织活动,这必然导致政党严重缺乏战斗力。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着手加强党的建设。1924年1月4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详细阐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初级纲领相吻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工作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孙中山的救国路线实现了由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的巨大转变,在国共两党领导下,第一次大革命进入高潮。

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结果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是,他的探索和民主革命实践为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少走了弯路,排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和革命斗志,在民主革命中总结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这一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书目:

《北伐军兴始末》刘丕林著,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翟杰 柳生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美国通览》胡明 秦德占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

《中国通史——近代史》段昌国著,九州出版社;

《建国大业》何明编著,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艳霞

孙中山救国之路浅析

首先,在檀香山读书时,孙中山就积极接触西方社会与西方近代思想,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后来,哥哥孙眉到夏威夷群岛(檀香山)谋生并逐渐成为茂易岛的首富,孙家从此由贫苦农民家庭转化为资产阶级家庭。孙中山13岁(1879年)随母亲投靠哥哥来到夏夷群岛。在夏威夷的四年求学生活对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他接触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个与传统中国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接受了与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大不相同的西方教育,他的眼界、知识、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夏威夷所见到的一切,以及西方的教育所告诉他的一切,与他以前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进行比较,他觉得应当对中国进行改造,而改造的蓝本就是近代西方国家制度。由此,少年孙中山树立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伟大志愿。

其次,面对昏庸腐败的清政府,孙中山选择了资产阶级武装斗争的救国道路

1885年“中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萌生了“倾覆清廷,创建民国”的志向。1894年11月底,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檀香山兴中会,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推翻清朝封建专制政府,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随后兴中会领导了广州乙未起义和惠州起义,虽然这两次起义相继都失败了,但在起义的影响下却涌现出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反清革命团

体。孙中山吸取以往教训,开始重视和注意团结知识分子,倡议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8年8月20日,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纲领被确定为同盟会宗旨,鲜明地举起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旗帜。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领导发动了6次西南边境起义,结果都失败了,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仅依靠会党作武装起义的主力战斗力不强,于是又策划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虽然在清政府镇压下,这两次起义也失败了,但在起义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全国革命高潮很快到来。

第三,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孙中山选取的资产阶级救国的道路濒临绝境

清政府对革命军起义的镇压和恐怖手段更激起新军中一批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士兵的强烈反抗。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黄土坡新军第八镇工程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率领部队起义,攻取了清军军械库,夺取了枪支弹药,并于次日攻克了湖广总督衙门,随后占据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并宣告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首先在武汉取得了胜利(史称辛亥革命)。正如孙中山先生所预言:“吾党无论在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武昌起义成功后仅一个月的工夫,全国24个省区中已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其他各省也在进行反清斗争。清朝政府的反动统治顿时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孙中山推翻清政府的目的是要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而西方列强是想在中国内部成立各个有独立主权的小王国, 摧毁清政府的统一主权, 二者目的不同. 本质不同,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西方列强各国政府明确表示,驻华使馆不准承认孙的政府,更不准向临时政府贷款。在国际上,孙中山这个来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主学生”想要以美国为蓝本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却没有得到西方“民主老师”支持和帮助。

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国际环境下,孙中山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和帮助只能是幻想。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分析的那样:“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首先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容许。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帝国主义不会容许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中国存在,那么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封建军阀和买办官僚同样不会容许一个影响他们独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中国存在,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两个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军阀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从血的教训中猛醒过来,抛弃了对袁世凯的幻想,组织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但由于改组后的国民党,已经失去了号召力,不可能像同盟会时那样发动和组织群众了,这样,“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袁世凯死后,段祺瑞继承了袁世凯的衣钵,在日本政府的支持和策动下攫取了北京政府的实权,为建立独裁统治,他蛮横地毁弃《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为同段祺瑞毁法横行的军阀统治进行坚决斗争,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他打算借西南桂系、滇系军阀陆荣庭、唐继尧

的武力,来进行革命斗争,保卫民主政治。这些军阀多是些具有强烈地方性的封建军事集团,心目中并没有“约法”和国会,他们只是为保住各自地盘,才打起“护法”的旗帜,企图利用孙中山做幌子,便于向北京政府讨价还价,达到割据一方的目的。最终,陆荣庭、唐继尧等西南军阀与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相妥协,排挤孙中山,孙中山不得已由广州回到上海。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了,孙中山陷入了苦闷和绝望的困境。

第四,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主张的资产阶级救国的思想发生动摇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给对中国革命前途陷入苦闷和绝望困境中的孙中山带来了希望。1918年夏季,孙中山通过美洲华侨以个人名义向十月革命领袖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拍发了一个贺电,祝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苏俄劳农政府的成立。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即1917年12月,苏维埃政府就向全世界宣告废除俄国沙皇与其他各国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外国的一切特权,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外交姿态,表示了对一切被压迫民族的友好态度,后又于1918年2月特意向全世界公告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时至1918年8月,孙中山又收到列宁给他的复信,此时在他心里认定了“苏俄是平等待我之民族”,心中重新燃起革命之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讨论战后问题的会议上,帝国主义列强们为了保护各自的既得利益,决定牺牲中国,横蛮地决定将由日本承袭德国

在山东利益的内容写进了“凡尔赛和约”。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1919年5月4日,北京部分高校的五千多名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5月6日,北京中等院校以上学生联合会成立,号召人民奋起救国,运动很快波及到天津、上海、武汉、长沙、广州……6月3日上海工人举行政治大罢工,“五四”运动进入新阶段,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北洋政府没敢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拒不承认“和约”强加给中国的有关条款。“五四”运动对孙中山的革命理念起到强烈的助推作用,1919年10月,他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加上“中国”二字,以区别于1912年他创建的让他很不满意的国民党;并于1920年8月夺取了广东作为根据地。

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后重新奋起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实际结合的过程已经开始。列宁提出“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成立临时联盟”的主张,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20年11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在上海首次拜会了孙中山。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与时俱进的孙中山认识到光举护法旗帜“断断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他开始把目光转向发动群众和支持工人运动上,在1921年4月建立的国民党广州政府上,孙中山主张新建的政权应恢复工人的人格和增进工界幸福,公开表示支持当时的广东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战略决策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指导下,孙中山同意“联俄”, 但在“联共”问题上还是犹豫。由于孙中山对共产主义及新成立的年轻的中共还缺乏充分了解和足够信任,在“联共” 问题上没有最后下决心。

1921年1月, 孙中山在广州再次成立护法军政府,发起了第二次护法运动。1922年2月,孙中山发起了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受直系军阀和英帝国主义的收买,发动武装叛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又陷入苦闷绝望的困境。

陈炯明叛变革命使孙中山认识到:“我的最好的朋友陈炯明原来是个叛徒, 他被吴佩孚(直系军阀) 收买了, 被香港的英国人收买

了”;自己所反对的直系军阀的背后正是英美两国。他对英美帝国主义的幻想开始发生动摇。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分别向他伸出友谊之手,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通过国民党上海总部负责人张继向孙中山郑重声明中国共产党将不因孙中山遭到挫折而改变与其合作的原有立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从莫斯科到上海再次会见孙中山并告诉他共产国际的决定,要中国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并希望两党尽快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掀起新的革命高潮。此后,李大钊又多次拜访孙中山,和他商讨“振兴国民党以便振兴中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孙中山在十分困难的时候,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真诚帮助,非常感激,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惟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 陈

炯明的叛变,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对他的帮助,促使孙中山资产阶级救国的思想发生重大的变化,他决定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使之成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1923年1月26日 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它标志着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最后确定,也反映出孙中山丢掉了对英美等帝国主义的幻想,结盟于苏联。

第五,改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孙中山救国路线实现了由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的巨大转变

早在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与孙中山交谈中了解到,国民党自成立以来,历经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五个阶段,虽说成立近三十年,可党不像党,没有举行过一次代表大会,也没有正常的中央组织机构,更没有日常基层组织活动,这必然导致政党严重缺乏战斗力。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着手加强党的建设。1924年1月4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详细阐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初级纲领相吻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工作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孙中山的救国路线实现了由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的巨大转变,在国共两党领导下,第一次大革命进入高潮。

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结果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是,他的探索和民主革命实践为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少走了弯路,排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和革命斗志,在民主革命中总结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这一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书目:

《北伐军兴始末》刘丕林著,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 《孙中山的青少年时代》翟杰 柳生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美国通览》胡明 秦德占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

《中国通史——近代史》段昌国著,九州出版社;

《建国大业》何明编著,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艳霞


相关内容

  • 浅析"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 摘要: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指导思想的确定,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及国际社会的影响,促得五四时期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的重要价值和转折意义.从此,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妇女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bstract:As ...

  • 浅析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_张政和
  • Cultural history 文化史论 浅析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 张政和 (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0)[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华夏大地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广大中华民族正在遭受外来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残酷统治.此时新兴的反帝反封建的号角正在中国 ...

  • 浅析梁启超中国近五十年历史之思考
  • 浅析梁启超中国近五十年历史之思考 摘要: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处在封建制度末期的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从1861年到1919年的五十多年间,中国的各个阶层陆 ...

  • 历史资料中国梦
  • 一.古代兴盛篇 1.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代表性成就:四大发明-- a.造纸术: (1)发明: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 (2) b.印刷术: (1) (2) c.指南针:宋朝发明并应用到航海,为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d. 中国半殖民化进程1840--1901 1840:鸦片战争:开始 ...

  • 筑梦中国1解说词
  • <筑梦中国>解说词--第一集 风雨如磐 发布时间:2015年06 月30日 20:53 | 来源:共产党员网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举报/纠错 ] [解说]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 ...

  • 齐卫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
  •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2011年06月30日08:26   来源:<文汇报> 齐卫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责任.一 ...

  • 自制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知识结构: 一个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对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两大历史任务民 ...

  • 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 一. 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为什么最终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 ...

  • 弘扬孙中山精神
  • 翻开祖国历史的册子,在那祖国的历史沿路上,曾有这么一位爱国者,他救国救民的可贵精神使他的名字永垂青史,深深地描进了史册光辉的一页.他就是国父孙中山. 曾有人这么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思想家,一个是孔子,一个就是孙中山.他们所创造的思想武器,分别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奴隶社会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