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第30卷第7期2014年7月

科学

V01.30.No.7Jul-2014

BUILDINGSCIENCE

[文章编号]l002-8528(2014)07-0032旬6DoI:10.13614/j.cnki.1l—1962/tu.2014.07.007

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罗睿奇1,王元清2,肖建春1,张天申2(1.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3;2.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

[摘要]钢结构建筑在规定的时间与条件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或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使用功能的要求,故需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固,使之满足现阶段的使用功能要求。为在加固的过程中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负载下加固钢结构节点的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相关研究却很少。目前除了少量的国外协会标准和相关文献外,我国只有两本规范有所涉及。本文将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和协会标准等,对钢结构节点加固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介绍与对比,同时找出各种相关方法的差异与不足,为后续的规范修订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节点;负载下;加固;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Connection

£MoRuigil,

on

StrengtheningDesignMethodsofSteelStmctureBeam—to—eolumnNode

耽,培yM口ng西192,

Xi口。五口nc^“n1,

Z^口,曙

扎口,u^en2(1.

却口ce|strMcfurEs

Re5e口rc^ce,lter

o,GⅡ触。u

№西e”毋,Gu咖增400045,傩i,l口;2.‰,,如60mfov∥c删E昭i聊eri昭s咖t,,口,ldDum枷耖旷mi厅口Educntio凡肘in括f∥,

D号Ponme小o,Ci秽“Engineeri,lg,7飞伽g^“ouni创e船i钞,曰e咖ng100084,C^in口)Abstract:

Af琵ctedbyvariousinnuencingfactorsinspecifictime

not

andundercertaincondition,

steel

stlllcture

buildingsmayneedbeen

now,

as

suitforthepresentrequirementofser、riceability.Thusnecessarystrengtheningofstlllctureis

structure

in

to

thefhlfillmentofthisrequirement.Themethodofstrengtheningnodesofsteelunderloadhas

commonly

in

used

to

to

avoidinnuencingthenormalproductionandliVingwhilerelevantstudieslagbehind.Until

association

additionfbwforeignstandardsand

relatedpublication¥,

there

are

only

two

Chinese

standards.Inaccordancewithrelevantcode。specificationandassociationstandard,theprinciplesandmethodsofnodesstrengtheninginsteelstmcturerelatedmethods1【eywords:

are

are

introducedandcomparedinthispaper.

Andthediscrepanciesofdifferent

pointed

outas

scientificbasisandrefbrenceofthefbllow.upcodereviseandresearches.

steelstmcture;node;underload;strengthen;designmethod

引言

常用的钢结构节点负载下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

的《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旧1和《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7—96)旧1,且需要补充完善。

本文主要针对负载下轻型房屋钢结构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侧焊缝加固与负载下钢框架梁柱节点梁翼缘盖板加固两类节点(如图1与图2),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和有关文献通过算例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找出现有规范、规程和常用设计方法的差异与不足,为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六种…:梁翼缘加盖板加固、梁翼缘加侧向盖板加固、梁翼缘加腋加固、梁翼缘加肋板加固、端板角焊与围焊加固、高强度螺栓加固。虽然目前负载下钢结构焊接节点加固应用很多,但是国内外针对该方法的研究甚少,目前除了美国的FEMA355D”1和前苏联的《改建企业钢结构加固计算建议》,只有我国

设计原则与负载加固应力比限值对比

设计原则对比

目前节点负载下加固主要有两种计算原则:一

[收稿日期】2013-09-22

【基金项目】《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建设组科研专题课题

(No.2013一02)

1.1

[作者简介】多睿奇(1990一)。,男,硕士

[联系方式】wang-yq@mail-tsinghua.edu一

是考虑加固后新增荷载完全由新增加固件独立承

第7期罗睿奇,等: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33

规范’21中规定钢结构连接的加固方法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态、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到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而确定,可采用焊缝、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等加固方法。要求在同一受力部位连接的加固中,不宜采用刚度相差较大的且仅考虑其中刚度较大的连接承受全部作用力。若有根据时才可以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共同受力的混合连接。但规程¨1中已说明在

图1

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侧焊缝加固

何种条件下可以采用焊接与高强度螺栓混合连接的方法,相比之下,后者更加严谨,前者所规定的“根据”也是目前研究所缺乏的,还需进一步试验分析。

~一●■■■●■■■■L

一'一

规范嵋1中又规定负载下加固时,如采用焊缝或螺栓加固而需要拆除原有连接,必须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并进行核算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但规程"1中却未有任何要求。前者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可保证结构在负载下加固施工安全有序和加固后共同工作的可靠性。1.2负载加固应力比限值对比

钢结构节点的加固施工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

÷÷

1■■■■■■■■-

图2钢框架梁柱节点梁翼缘盖板加固

拆下加固、卸载下加固、负载下加固,见表1所示。为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钢结构节点负载下加固方法应用越来越普遍。

表l加固施工方法

担;二是考虑加固后新增荷载由加固件和被加固件共同承担。

施工方法使用范围

承载能力过小,无法通过补强来加固应力过大或承受动荷载,不得不进行卸载要求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应力满足限值

局限性工作量

施工较复杂,工作量最大

拆下加固

卸载加固负载加固

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对初始应力有要求表3

类别

施工方便,工作量较小施工最方便,工作量最小

为确保节点加固的安全性及加固后工作的可靠性,节点的负载加固需要满足一定的负载条件,通常

YB

9257—96中负荷下焊接加固的应力比限值

使用条件

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

卢2。缸

0.40.8

通过I盯一组l(应力比)的限值卢来表示。规

范旧1中规定:焊接加固时,加固处及其相邻区段结构的最大初始名义应力为盯。…,名义应力比限值卢。见表2规定。

规程∞1主要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和试验,同时参考了前苏联的相关资料,规定了应力比卢:,见表3。

表2类别

ⅡⅢⅣ

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

通过表2与表3的比较可以看出,规范嵋1对应力比限值的要求较规程"1严格,设计偏于安全。特别是在受静载时,前者的应力比限值为0.55。当应力比限值较小时,虽然其施工过程更安全且后期工作性能更稳定,但其负载下加固的应用范围更小。若应力比限值较大,其焊接加固过程中的变形就越大,新增构件的应力滞后效应更严重。故其加固施工的安全性与其后期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均得不到保障。

CECS77:96中负荷下焊接加固的应力比限值

使用条件

特繁重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焊接结构除I外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的结构除Ⅳ外仅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

受有静力荷载并允许按塑性设计的结构

卢I。“

O.20.4o.55O.55

34

建嶷科学第30卷

2设计计算公式对比

目前节点加固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规范主要有:

cEcs77:96、YB

焊缝强度影响系数,按表4采用)外,其他均按盯,=

盎≤JB弄,√(岳)2+下;≤片(卢r为正面角焊缝强

度设计值增大系数:对于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取1.22;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取1.0)。

表4焊缝强度影响系数,,,

9257—96和《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

接技术规程》(JGJ82—2011)¨1,并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H1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1进行加固设计。以下将对两种常用节点形式的加固计算公式进行列表对比。

2.1

加固焊缝总长度I≥600

田f

1.O

3000.9

200o.8

looO.65

500.25

I≤30

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侧焊缝加固

端板连接节点在规范¨1与规程”1中均未给出

具体的计算和设计方案,但目前却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其节点的受力和加固方法如图3所示。

———

在各加固计算方法中,均未计算该类节点弯矩在焊缝部位所产生正应力和在螺栓处产生的拉力,对新增荷载在两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也未提及,本文假定梁、柱的承载力足够大,其不同设计方法对比如表5。其中,下,: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

,√0:。蔬卫j

Ⅳ。,: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受剪承载力设计值;Ⅳ。:侧焊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Ⅳ。。:栓焊并用连接受剪承载力设计值;Ⅳ“:高强度摩擦型螺栓滑动强度;Ⅳ。.。:高强度螺栓的最大强度;Ⅳ…:侧焊缝连接的最大强度;Ⅳ“栓焊并用连接最大强度。

图3端板连接节点侧焊缝加固示意图

规范。21中规定如有根据可采用焊缝和螺栓共同受力,本文仅考虑无根据时焊缝单独承受全部新

由图可知,加固焊缝在各种合力的作用下将承受正应力矿和剪应力下,其各种加固计算方法中,除

增荷载。规程¨。与日本学者均考虑了焊缝和螺栓共同受力,并采用不同的分配方式,本文还将采用具体算例进行对比分析。

规范[21中规定旷老≤∥,衙≤叼∥(舳

设计方法

剪力

CECS77:96

l,

JGJ

表5端板连接节点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82—2011

日本学者

Ⅳ。=1.09(Ⅳ。.。+Ⅳ。.b)或,v。=Ⅳ。,.+O.62JIv。th

Ⅳ,b:Ⅳb+0.75|vh

剪应力

ff:毒≤o.8趼7‘2瓦刮“V‘

”毪≤片

7‘2瓦刮‘

方法与原则,其不同设计方法对比如表6。其中,M,:梁柱连接处设计弯矩;McD.加固后盖板承担的弯矩;肘。:加固后原节点承担的弯矩;匕:塑性铰处梁

2.2钢框架梁柱节点梁翼缘盖板加固

钢框架梁柱节点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且在规程¨1中有较为详细的计算和设计方案,但对于其加固的设计方法研究仍然较少,其受力和加固方法如图4。

规程”o规定梁与柱连接时,节点的剪力仅由梁腹板连接承担,且盖板加固并未对腹板进行加固,故本文仅对该节点的弯矩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国内对于盖板加固的研究较少,清华大学的杨文¨川对其做了具体分析,国外主要在FEMA中有相关的设计

的设计剪力大小,匕:孕+华,L,:£一2口一2×

L二

÷,£’为塑性铰之间距离,加为梁自重或其他均布荷

载;Mp、肘,,:梁的塑性弯矩;叼:考虑盖板焊接参与应力影响的放大系数,取1.1—1.2;口:盖板长度;d:梁截面高度;省:塑性铰到柱翼缘的距离。

第7期

罗睿奇,等: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3.1

加固盖板

35

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侧焊缝加固

梁柱均采用焊接H型钢,梁截面尺寸为300×

200×8×12,柱截面尺寸为300×250×8×12,且柱翼缘在端板外伸边缘两边100mm范围内局部加厚,

r…。

川:I、7

^,j—旦

其厚度与端板厚度相同,均为20mm。螺栓为10.9级M20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其余零部件与大构件的材料均为Q345B钢。焊角尺寸根据规范分别采用:7mm、9mm、11mm。端板详细尺寸如图6所示,端板加劲肋为等边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100mm,其厚度为10mm。

l———.————一h,:。—————————————————————————————~卜——————一K____—_—_・————————一

¨、l

图4钢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示意图表6盖板加固节点设计方法对比

设计方法

M。。(kN‘m)Mh(kN・m)Mf(kN・m)

JGJ

99—98

‰:南膨

^fh=叩(肘一.】If。。)

文献[13]

FEMA

图6端板详细尺寸

肼f=‘×E

峨=匕(n+÷)+埤

MI=MF+v一

目前所有关于盖板加固的设计方法中,均考虑塑性铰在梁高1/3的偏移量,也均建议盖板长度为1/2—2/3梁高、盖板厚度0.8~1.2梁翼缘厚度,文献[13]对梁与盖板在负载下,弯矩在两者之间的分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节点受力状态如图5。

——————一一

各规范、规程和文献资料中,均只提到了栓焊并用连接时的抗剪性能,但对其弯矩在焊缝和螺栓中的分配并未提及,本文将按规范H’计算其抗弯承载

力。查规范得出:f=200N/mm2,r=310N/mm2,f

=500N/mm2,弘=O.50,P=155kN。计算得出梁的全塑性抗弯承载力为肘=306kN・m、抗剪承载力为

y=445kN,端板未焊接加固时的抗弯承载力为帆

=241.1kN・m,抗剪承载力为K=778.7kN。不同

,。I●塑性铰

、T一

计算方法、不同焊角尺寸和不同加固方法(如图7)的最终计算结果如表7。

号|

图5钢框架梁柱节点加固受力状态

算例分析

为直观地看出不同计算方法、不同焊角尺寸对

端板连接节点加固的影响和不同盖板尺寸对钢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的影响,以下将进行详细算例分析,分析中忽略梁的轴力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a)侧面角焊缝加固

(bJ围焊加固

图7端板连接节点加固示意图

36

建筑科学

表7端板连接节点加固计算结果对比

设计方法

^r/mmy。1/kN

74205074205075831335357508

CECS77:96

95406625406627501736391588

1l66079166079l9172145424670

71004109l108311705831335357508

JGJ

第30卷

82—2011

911241246120313257501736391588

1l12441375132314549172145424670

790399097710645831335357508

日本学者

91023114510971219750173639l588

1111431274121713489172145424670

Kl/kN

%/kN

yh2/kN彤,a/cm3

哆b/cm3

肼。/kN・m肘b/kN・m

表中各数值均为当梁柱强度足够时,节点的承

影响,除由于节点抗弯性能不足时,不应采用端板围焊加固。

3)当负载下加固计算时,规范口。计算得过于保守,规程。61和日本学者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更经济合理,但是其中焊缝和螺栓受力的分配系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3.2钢框架梁柱节点梁翼缘盖板加固

当盖板厚度太小时,则不能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当盖板厚度过大时,其与柱翼缘之间的焊接尺寸较大,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又不可忽视。本文采用梁为400mm×150mm×8mm×12mm、柱为450mm×250mm×12mm×16mm的焊接H型钢进行计算。螺栓为10.9级M20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其余零部件与大构件的材料均为Q345B钢。选用盖板长300mm,其厚度分别为10mm、12mm、14mm,如表8。

载能力极限值;y¨K。为非负载下的抗剪承载力;

y。:、K:为名义应力比0.25时的抗剪承载力;形。、形。。与M。、M。分别为焊缝截面模量和其抗弯承载力;下标a、b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加固方法。对比上述计算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本算例可以看出,当端板采用7mm侧面角焊缝时,其抗剪、抗弯承载力已经超出了梁的抗剪、抗弯承载力,若增加焊角尺寸或围焊,对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并无影响,但其焊接热所产生残余应力却对结构极其不利,且加固方法b加固后的抗剪承载力较加固方法a提升不明显,但端部角焊缝焊接时所产生残余应力的影响却不可忽略,除特殊情况外,不应对端板进行围焊加固。

2)加固方法b加固后的抗弯承载力较加固方法a提升明显,但考虑到焊接热对结构残余应力的

表8盖板加固节点加固计算结果对比

文献[13]

设计方法

JGJ

99—98

应力比

O.2510

161139300

161205366

应力比

0.2512

194138332

198204392

应力比

0.2514

226136362

226202428

lO161265426

FEMA

Vmmjlf。。/kN+m肘b/kN・m肼/kN・m

10161265426

12194265459

14226265491

12194265459

1422626549l

规程∞1和FEMA中均未提到负载下梁与盖板如何分配弯矩,该算例中只有文献[13]提出了负载下弯矩在梁与盖板上的分配方法。其中“0”表示未负载,“0.25”表示其名义应力比。对比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盖板从10mm增加到14mm后,其承载能力极限值有所增强,但盖板厚度不宜太大,当厚度超过梁翼缘厚度的1.2倍时,考虑到梁翼缘所能承受

的弯矩有限,故不宜过度加大盖板厚度;当增加盖板长时,根据文献[13]所提出的计算理论,其塑性铰将向梁中心移动,会增加节点所分配到的弯矩,故也不宜过度增加盖板长度。

2)当该节点未加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265

kN・m,可以看出,盖板加固后,其节点承载性能

的提升很明显,但其梁翼缘和盖板弯矩的分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7期罗睿奇,等: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37

结语

1)钢结构节点加固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最重要

的是选取加固类型和加固截面尺寸。最终采取何种加固类型和加固尺寸,需根据相关因素、经济条件、施工环境等综合考虑。

2)负载下节点的焊接加固必须满足一定的应力比限值要求,然而规范中对于其限值要求还存在较大差异,且具体限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当加固时应力比过大,可能导致加固效果不明显或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当加固时应力比过小,使得负载加固的应用面变窄,但偏于安全。

3)焊接加固过程中,增加焊角尺寸或盖板尺寸,有时对加固后承载性能提升并不明显,但由于增加尺寸,所增加的焊接残余应力是不可忽视的,故其焊角尺寸或盖板尺寸应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这个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各规范对于负载下焊接加固中新增荷载在原构件和加固焊缝或加固构件中的分配系数几乎没有规定。为了加固设计的经济合理,应对其分配系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对其他学者所提出的分配系数进行优化改进。参考文献

[1]

罗睿奇,王元清,肖建春,石永久.负载下钢结构梁柱节点加

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c1,2013:894-90l

cEcs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YB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s]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s]JGJ

82—20ll,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s]

FEMA-267a.InterimGuidelines:Evaluation,Repair,Modification

and

Desjgn

of

Welded

Steel

Moment

Frame

Stmctures.USA:Fedem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1995

FEMA-267b.Inte一瑚Guidel佃esAdvjsoryNo.2.USA:FedemlEme唱en。yManagementAgency,1999

FEMA.FEMA.355D.StateoftheAn

Report

on

ConnectionPerfo皿ance.

USA:

Federal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00

日本钢构造协会接合小委员会.高强度螺栓结合[M].王玉

¨

春,陈鸿德,史永吉,沈家骅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施刚.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的静力和抗争性能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4

熊俊.强震作用下钢框架焊接节点损伤性能和计算模型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ll

"]

杨文.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负载下抗震加固的受力性能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6

¨]石永久,王磊,王元清,白润山,麻建锁,李敏峰.钢结构高强度螺栓与侧焊并用连接建议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2013,

43(3):108—112

[8]

[9]

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作者:作者单位:

罗睿奇, 王元清, 肖建春, 张天申, Luo Ruiqi, Wang Yuanqing, Xiao Jianchun, ZhangTianshen

罗睿奇,肖建春,Luo Ruiqi,Xiao Jianchun(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3), 王元清,张天申,Wang Yuanqing,Zhang Tianshen(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建筑科学

Building Science2014,30(7)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罗睿奇.王元清.肖建春.张天申.Luo Ruiqi.Wang Yuanqing.Xiao Jianchun.Zhang Tianshen 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期刊论文]-建筑科学 2014(7)

第30卷第7期2014年7月

科学

V01.30.No.7Jul-2014

BUILDINGSCIENCE

[文章编号]l002-8528(2014)07-0032旬6DoI:10.13614/j.cnki.1l—1962/tu.2014.07.007

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罗睿奇1,王元清2,肖建春1,张天申2(1.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3;2.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

[摘要]钢结构建筑在规定的时间与条件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或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使用功能的要求,故需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固,使之满足现阶段的使用功能要求。为在加固的过程中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负载下加固钢结构节点的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相关研究却很少。目前除了少量的国外协会标准和相关文献外,我国只有两本规范有所涉及。本文将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和协会标准等,对钢结构节点加固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介绍与对比,同时找出各种相关方法的差异与不足,为后续的规范修订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节点;负载下;加固;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Connection

£MoRuigil,

on

StrengtheningDesignMethodsofSteelStmctureBeam—to—eolumnNode

耽,培yM口ng西192,

Xi口。五口nc^“n1,

Z^口,曙

扎口,u^en2(1.

却口ce|strMcfurEs

Re5e口rc^ce,lter

o,GⅡ触。u

№西e”毋,Gu咖增400045,傩i,l口;2.‰,,如60mfov∥c删E昭i聊eri昭s咖t,,口,ldDum枷耖旷mi厅口Educntio凡肘in括f∥,

D号Ponme小o,Ci秽“Engineeri,lg,7飞伽g^“ouni创e船i钞,曰e咖ng100084,C^in口)Abstract:

Af琵ctedbyvariousinnuencingfactorsinspecifictime

not

andundercertaincondition,

steel

stlllcture

buildingsmayneedbeen

now,

as

suitforthepresentrequirementofser、riceability.Thusnecessarystrengtheningofstlllctureis

structure

in

to

thefhlfillmentofthisrequirement.Themethodofstrengtheningnodesofsteelunderloadhas

commonly

in

used

to

to

avoidinnuencingthenormalproductionandliVingwhilerelevantstudieslagbehind.Until

association

additionfbwforeignstandardsand

relatedpublication¥,

there

are

only

two

Chinese

standards.Inaccordancewithrelevantcode。specificationandassociationstandard,theprinciplesandmethodsofnodesstrengtheninginsteelstmcturerelatedmethods1【eywords:

are

are

introducedandcomparedinthispaper.

Andthediscrepanciesofdifferent

pointed

outas

scientificbasisandrefbrenceofthefbllow.upcodereviseandresearches.

steelstmcture;node;underload;strengthen;designmethod

引言

常用的钢结构节点负载下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

的《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旧1和《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YB9257—96)旧1,且需要补充完善。

本文主要针对负载下轻型房屋钢结构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侧焊缝加固与负载下钢框架梁柱节点梁翼缘盖板加固两类节点(如图1与图2),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和有关文献通过算例进行分析比较,同时找出现有规范、规程和常用设计方法的差异与不足,为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六种…:梁翼缘加盖板加固、梁翼缘加侧向盖板加固、梁翼缘加腋加固、梁翼缘加肋板加固、端板角焊与围焊加固、高强度螺栓加固。虽然目前负载下钢结构焊接节点加固应用很多,但是国内外针对该方法的研究甚少,目前除了美国的FEMA355D”1和前苏联的《改建企业钢结构加固计算建议》,只有我国

设计原则与负载加固应力比限值对比

设计原则对比

目前节点负载下加固主要有两种计算原则:一

[收稿日期】2013-09-22

【基金项目】《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建设组科研专题课题

(No.2013一02)

1.1

[作者简介】多睿奇(1990一)。,男,硕士

[联系方式】wang-yq@mail-tsinghua.edu一

是考虑加固后新增荷载完全由新增加固件独立承

第7期罗睿奇,等: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33

规范’21中规定钢结构连接的加固方法应根据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目的、受力状态、构造及施工条件,并考虑到结构原有的连接方法而确定,可采用焊缝、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等加固方法。要求在同一受力部位连接的加固中,不宜采用刚度相差较大的且仅考虑其中刚度较大的连接承受全部作用力。若有根据时才可以采用焊缝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共同受力的混合连接。但规程¨1中已说明在

图1

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侧焊缝加固

何种条件下可以采用焊接与高强度螺栓混合连接的方法,相比之下,后者更加严谨,前者所规定的“根据”也是目前研究所缺乏的,还需进一步试验分析。

~一●■■■●■■■■L

一'一

规范嵋1中又规定负载下加固时,如采用焊缝或螺栓加固而需要拆除原有连接,必须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并进行核算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但规程"1中却未有任何要求。前者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可保证结构在负载下加固施工安全有序和加固后共同工作的可靠性。1.2负载加固应力比限值对比

钢结构节点的加固施工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

÷÷

1■■■■■■■■-

图2钢框架梁柱节点梁翼缘盖板加固

拆下加固、卸载下加固、负载下加固,见表1所示。为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钢结构节点负载下加固方法应用越来越普遍。

表l加固施工方法

担;二是考虑加固后新增荷载由加固件和被加固件共同承担。

施工方法使用范围

承载能力过小,无法通过补强来加固应力过大或承受动荷载,不得不进行卸载要求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应力满足限值

局限性工作量

施工较复杂,工作量最大

拆下加固

卸载加固负载加固

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对初始应力有要求表3

类别

施工方便,工作量较小施工最方便,工作量最小

为确保节点加固的安全性及加固后工作的可靠性,节点的负载加固需要满足一定的负载条件,通常

YB

9257—96中负荷下焊接加固的应力比限值

使用条件

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

卢2。缸

0.40.8

通过I盯一组l(应力比)的限值卢来表示。规

范旧1中规定:焊接加固时,加固处及其相邻区段结构的最大初始名义应力为盯。…,名义应力比限值卢。见表2规定。

规程∞1主要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和试验,同时参考了前苏联的相关资料,规定了应力比卢:,见表3。

表2类别

ⅡⅢⅣ

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

通过表2与表3的比较可以看出,规范嵋1对应力比限值的要求较规程"1严格,设计偏于安全。特别是在受静载时,前者的应力比限值为0.55。当应力比限值较小时,虽然其施工过程更安全且后期工作性能更稳定,但其负载下加固的应用范围更小。若应力比限值较大,其焊接加固过程中的变形就越大,新增构件的应力滞后效应更严重。故其加固施工的安全性与其后期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均得不到保障。

CECS77:96中负荷下焊接加固的应力比限值

使用条件

特繁重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焊接结构除I外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或振动荷载的结构除Ⅳ外仅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

受有静力荷载并允许按塑性设计的结构

卢I。“

O.20.4o.55O.55

34

建嶷科学第30卷

2设计计算公式对比

目前节点加固设计过程中常用的规范主要有:

cEcs77:96、YB

焊缝强度影响系数,按表4采用)外,其他均按盯,=

盎≤JB弄,√(岳)2+下;≤片(卢r为正面角焊缝强

度设计值增大系数:对于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取1.22;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取1.0)。

表4焊缝强度影响系数,,,

9257—96和《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

接技术规程》(JGJ82—2011)¨1,并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H1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1进行加固设计。以下将对两种常用节点形式的加固计算公式进行列表对比。

2.1

加固焊缝总长度I≥600

田f

1.O

3000.9

200o.8

looO.65

500.25

I≤30

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侧焊缝加固

端板连接节点在规范¨1与规程”1中均未给出

具体的计算和设计方案,但目前却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其节点的受力和加固方法如图3所示。

———

在各加固计算方法中,均未计算该类节点弯矩在焊缝部位所产生正应力和在螺栓处产生的拉力,对新增荷载在两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也未提及,本文假定梁、柱的承载力足够大,其不同设计方法对比如表5。其中,下,: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

,√0:。蔬卫j

Ⅳ。,: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受剪承载力设计值;Ⅳ。:侧焊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Ⅳ。。:栓焊并用连接受剪承载力设计值;Ⅳ“:高强度摩擦型螺栓滑动强度;Ⅳ。.。:高强度螺栓的最大强度;Ⅳ…:侧焊缝连接的最大强度;Ⅳ“栓焊并用连接最大强度。

图3端板连接节点侧焊缝加固示意图

规范。21中规定如有根据可采用焊缝和螺栓共同受力,本文仅考虑无根据时焊缝单独承受全部新

由图可知,加固焊缝在各种合力的作用下将承受正应力矿和剪应力下,其各种加固计算方法中,除

增荷载。规程¨。与日本学者均考虑了焊缝和螺栓共同受力,并采用不同的分配方式,本文还将采用具体算例进行对比分析。

规范[21中规定旷老≤∥,衙≤叼∥(舳

设计方法

剪力

CECS77:96

l,

JGJ

表5端板连接节点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82—2011

日本学者

Ⅳ。=1.09(Ⅳ。.。+Ⅳ。.b)或,v。=Ⅳ。,.+O.62JIv。th

Ⅳ,b:Ⅳb+0.75|vh

剪应力

ff:毒≤o.8趼7‘2瓦刮“V‘

”毪≤片

7‘2瓦刮‘

方法与原则,其不同设计方法对比如表6。其中,M,:梁柱连接处设计弯矩;McD.加固后盖板承担的弯矩;肘。:加固后原节点承担的弯矩;匕:塑性铰处梁

2.2钢框架梁柱节点梁翼缘盖板加固

钢框架梁柱节点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且在规程¨1中有较为详细的计算和设计方案,但对于其加固的设计方法研究仍然较少,其受力和加固方法如图4。

规程”o规定梁与柱连接时,节点的剪力仅由梁腹板连接承担,且盖板加固并未对腹板进行加固,故本文仅对该节点的弯矩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国内对于盖板加固的研究较少,清华大学的杨文¨川对其做了具体分析,国外主要在FEMA中有相关的设计

的设计剪力大小,匕:孕+华,L,:£一2口一2×

L二

÷,£’为塑性铰之间距离,加为梁自重或其他均布荷

载;Mp、肘,,:梁的塑性弯矩;叼:考虑盖板焊接参与应力影响的放大系数,取1.1—1.2;口:盖板长度;d:梁截面高度;省:塑性铰到柱翼缘的距离。

第7期

罗睿奇,等: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3.1

加固盖板

35

端板连接节点端板侧焊缝加固

梁柱均采用焊接H型钢,梁截面尺寸为300×

200×8×12,柱截面尺寸为300×250×8×12,且柱翼缘在端板外伸边缘两边100mm范围内局部加厚,

r…。

川:I、7

^,j—旦

其厚度与端板厚度相同,均为20mm。螺栓为10.9级M20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其余零部件与大构件的材料均为Q345B钢。焊角尺寸根据规范分别采用:7mm、9mm、11mm。端板详细尺寸如图6所示,端板加劲肋为等边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100mm,其厚度为10mm。

l———.————一h,:。—————————————————————————————~卜——————一K____—_—_・————————一

¨、l

图4钢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示意图表6盖板加固节点设计方法对比

设计方法

M。。(kN‘m)Mh(kN・m)Mf(kN・m)

JGJ

99—98

‰:南膨

^fh=叩(肘一.】If。。)

文献[13]

FEMA

图6端板详细尺寸

肼f=‘×E

峨=匕(n+÷)+埤

MI=MF+v一

目前所有关于盖板加固的设计方法中,均考虑塑性铰在梁高1/3的偏移量,也均建议盖板长度为1/2—2/3梁高、盖板厚度0.8~1.2梁翼缘厚度,文献[13]对梁与盖板在负载下,弯矩在两者之间的分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节点受力状态如图5。

——————一一

各规范、规程和文献资料中,均只提到了栓焊并用连接时的抗剪性能,但对其弯矩在焊缝和螺栓中的分配并未提及,本文将按规范H’计算其抗弯承载

力。查规范得出:f=200N/mm2,r=310N/mm2,f

=500N/mm2,弘=O.50,P=155kN。计算得出梁的全塑性抗弯承载力为肘=306kN・m、抗剪承载力为

y=445kN,端板未焊接加固时的抗弯承载力为帆

=241.1kN・m,抗剪承载力为K=778.7kN。不同

,。I●塑性铰

、T一

计算方法、不同焊角尺寸和不同加固方法(如图7)的最终计算结果如表7。

号|

图5钢框架梁柱节点加固受力状态

算例分析

为直观地看出不同计算方法、不同焊角尺寸对

端板连接节点加固的影响和不同盖板尺寸对钢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的影响,以下将进行详细算例分析,分析中忽略梁的轴力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a)侧面角焊缝加固

(bJ围焊加固

图7端板连接节点加固示意图

36

建筑科学

表7端板连接节点加固计算结果对比

设计方法

^r/mmy。1/kN

74205074205075831335357508

CECS77:96

95406625406627501736391588

1l66079166079l9172145424670

71004109l108311705831335357508

JGJ

第30卷

82—2011

911241246120313257501736391588

1l12441375132314549172145424670

790399097710645831335357508

日本学者

91023114510971219750173639l588

1111431274121713489172145424670

Kl/kN

%/kN

yh2/kN彤,a/cm3

哆b/cm3

肼。/kN・m肘b/kN・m

表中各数值均为当梁柱强度足够时,节点的承

影响,除由于节点抗弯性能不足时,不应采用端板围焊加固。

3)当负载下加固计算时,规范口。计算得过于保守,规程。61和日本学者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更经济合理,但是其中焊缝和螺栓受力的分配系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3.2钢框架梁柱节点梁翼缘盖板加固

当盖板厚度太小时,则不能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当盖板厚度过大时,其与柱翼缘之间的焊接尺寸较大,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又不可忽视。本文采用梁为400mm×150mm×8mm×12mm、柱为450mm×250mm×12mm×16mm的焊接H型钢进行计算。螺栓为10.9级M20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其余零部件与大构件的材料均为Q345B钢。选用盖板长300mm,其厚度分别为10mm、12mm、14mm,如表8。

载能力极限值;y¨K。为非负载下的抗剪承载力;

y。:、K:为名义应力比0.25时的抗剪承载力;形。、形。。与M。、M。分别为焊缝截面模量和其抗弯承载力;下标a、b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加固方法。对比上述计算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本算例可以看出,当端板采用7mm侧面角焊缝时,其抗剪、抗弯承载力已经超出了梁的抗剪、抗弯承载力,若增加焊角尺寸或围焊,对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并无影响,但其焊接热所产生残余应力却对结构极其不利,且加固方法b加固后的抗剪承载力较加固方法a提升不明显,但端部角焊缝焊接时所产生残余应力的影响却不可忽略,除特殊情况外,不应对端板进行围焊加固。

2)加固方法b加固后的抗弯承载力较加固方法a提升明显,但考虑到焊接热对结构残余应力的

表8盖板加固节点加固计算结果对比

文献[13]

设计方法

JGJ

99—98

应力比

O.2510

161139300

161205366

应力比

0.2512

194138332

198204392

应力比

0.2514

226136362

226202428

lO161265426

FEMA

Vmmjlf。。/kN+m肘b/kN・m肼/kN・m

10161265426

12194265459

14226265491

12194265459

1422626549l

规程∞1和FEMA中均未提到负载下梁与盖板如何分配弯矩,该算例中只有文献[13]提出了负载下弯矩在梁与盖板上的分配方法。其中“0”表示未负载,“0.25”表示其名义应力比。对比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盖板从10mm增加到14mm后,其承载能力极限值有所增强,但盖板厚度不宜太大,当厚度超过梁翼缘厚度的1.2倍时,考虑到梁翼缘所能承受

的弯矩有限,故不宜过度加大盖板厚度;当增加盖板长时,根据文献[13]所提出的计算理论,其塑性铰将向梁中心移动,会增加节点所分配到的弯矩,故也不宜过度增加盖板长度。

2)当该节点未加固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265

kN・m,可以看出,盖板加固后,其节点承载性能

的提升很明显,但其梁翼缘和盖板弯矩的分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7期罗睿奇,等: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37

结语

1)钢结构节点加固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最重要

的是选取加固类型和加固截面尺寸。最终采取何种加固类型和加固尺寸,需根据相关因素、经济条件、施工环境等综合考虑。

2)负载下节点的焊接加固必须满足一定的应力比限值要求,然而规范中对于其限值要求还存在较大差异,且具体限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当加固时应力比过大,可能导致加固效果不明显或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当加固时应力比过小,使得负载加固的应用面变窄,但偏于安全。

3)焊接加固过程中,增加焊角尺寸或盖板尺寸,有时对加固后承载性能提升并不明显,但由于增加尺寸,所增加的焊接残余应力是不可忽视的,故其焊角尺寸或盖板尺寸应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这个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各规范对于负载下焊接加固中新增荷载在原构件和加固焊缝或加固构件中的分配系数几乎没有规定。为了加固设计的经济合理,应对其分配系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对其他学者所提出的分配系数进行优化改进。参考文献

[1]

罗睿奇,王元清,肖建春,石永久.负载下钢结构梁柱节点加

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十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c1,2013:894-90l

cEcs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s]

YB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s]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s]JGJ

82—20ll,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s]

FEMA-267a.InterimGuidelines:Evaluation,Repair,Modification

and

Desjgn

of

Welded

Steel

Moment

Frame

Stmctures.USA:Fedem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1995

FEMA-267b.Inte一瑚Guidel佃esAdvjsoryNo.2.USA:FedemlEme唱en。yManagementAgency,1999

FEMA.FEMA.355D.StateoftheAn

Report

on

ConnectionPerfo皿ance.

USA:

Federal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00

日本钢构造协会接合小委员会.高强度螺栓结合[M].王玉

¨

春,陈鸿德,史永吉,沈家骅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施刚.钢框架半刚性端板连接的静力和抗争性能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4

熊俊.强震作用下钢框架焊接节点损伤性能和计算模型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ll

"]

杨文.钢结构梁柱刚接节点负载下抗震加固的受力性能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6

¨]石永久,王磊,王元清,白润山,麻建锁,李敏峰.钢结构高强度螺栓与侧焊并用连接建议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2013,

43(3):108—112

[8]

[9]

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

作者:作者单位:

罗睿奇, 王元清, 肖建春, 张天申, Luo Ruiqi, Wang Yuanqing, Xiao Jianchun, ZhangTianshen

罗睿奇,肖建春,Luo Ruiqi,Xiao Jianchun(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3), 王元清,张天申,Wang Yuanqing,Zhang Tianshen(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建筑科学

Building Science2014,30(7)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罗睿奇.王元清.肖建春.张天申.Luo Ruiqi.Wang Yuanqing.Xiao Jianchun.Zhang Tianshen 钢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加固设计方法对比[期刊论文]-建筑科学 2014(7)


相关内容

  • 论文--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技术
  •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技术 作者: 宋治伟 摘要:通过对型钢混凝土节点施工,了解它的优缺点,针对节点施工在工程中的运用, 总结实践经验,介绍了目前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梁与柱的节点型式,分析了柱脚节点.环梁节点.加强环式节点.钢筋贯通式节点.梁柱焊接法以及施工中钢筋加腋处理型钢梁部位的结构特点,指 ...

  • 梁柱连接组合节点弯矩_转角关系研究
  • 第12卷第2期20104建 筑 钢 结 构 进 展 Progress in Steel Building Structures Vol. 12No. 2 Apr. 2010 梁柱连接组合节点弯矩2转角关系研究 黄 兴1,2, 石文龙3, 叶志明2,3 (1. 上海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上海 20044 ...

  • 钢筋混凝土工程图片集
  • 优质工程图片集 2012-4-6 07:33 工程由地下一层商铺,地上2栋33层标准层住宅成. 建筑面积:总计 55253.72m2. 建筑总高均为109.5m . 该工程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部分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柱为四级).本工程为丙类建筑,结构 ...

  • 浅谈某教学楼工程加固加层改造设计
  • 浅谈某教学楼工程加固加层改造设计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逐步提高,对现有建筑结构的鉴定和加固也日益增多.文章结合某学校框架结构工程的加固改造设计实例,对加层设计后新旧结构之间的连接节点作了设计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加固改造:设计 1 工程概况 某教学楼工程位广东东莞, ...

  • 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检测鉴定
  • 作业指导书 批 准 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 核: 编 写: 目 录 1 适用范围 ........................................................................................ 3 2执行标准 ....... ...

  • 05现行抗震加固方法及发展趋势
  • 第27卷第1期 2005年2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EarthquakeResistantEngineeringandRetrofitting Vol.27,No.1 Feb.2005 [文章编号] 1002-8412(2005)01-0056-07 现行抗震加固方法及发展趋势 张敬书,潘宝玉 1 ...

  • 洋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土木工程:混凝土土施工技术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洋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土木工程:混凝土土施工技术论文选题题目 洋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土木工程:混凝土土施工技术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 ...

  • 主体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二. 监理工作依据 三. 监理工作流程 四. 主要控制要点和目标值 五. 现场监控措施 六. 安全文明施工监理内容 七. 监理旁站要求 一. 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现代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总包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质量监督单位:湖南 ...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方式研究
  • (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摘要]总结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主要连接形式,并指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连接按施工方法主要分干式连接和湿式连接两种.最后研究了梁柱节点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并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提出了期望.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