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数学游戏

有趣的数学游戏

作者

:msj 阅读: 694 时间: 2010-8-2 22:11:09

有趣的数学游戏

活动准备:扑克牌、火柴棒 学习导航:

游戏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喜欢玩游戏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聪明的人,聪明的大脑是“玩”出来的,这绝不是信口开河。数学游戏能让你的思维更加敏捷,打开智慧的通道。当“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你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做好别人做不了的事,最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数学游戏的魅力!

游戏一:算24点

游戏二:巧算25

游戏三:蚂蚁搬米

游戏四:巧称次品

游戏五:巧移火柴棒

游戏六:枪打树上鸟

阅读

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臵若干支火柴在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1根,最多3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 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

通则:有n 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 支,则甲每次取后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k+1的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于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走1、3、7根火柴后获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于火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后,桌上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

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后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奇数恢复到偶数,最后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是1或4(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火柴数为5的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则甲取1),最后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后一根而获胜。

通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的倍数或5的倍数加2。

(设计:马守军)

有趣的数学游戏

作者

:msj 阅读: 694 时间: 2010-8-2 22:11:09

有趣的数学游戏

活动准备:扑克牌、火柴棒 学习导航:

游戏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喜欢玩游戏的人一般都是比较聪明的人,聪明的大脑是“玩”出来的,这绝不是信口开河。数学游戏能让你的思维更加敏捷,打开智慧的通道。当“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你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做好别人做不了的事,最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数学游戏的魅力!

游戏一:算24点

游戏二:巧算25

游戏三:蚂蚁搬米

游戏四:巧称次品

游戏五:巧移火柴棒

游戏六:枪打树上鸟

阅读

火柴游戏

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臵若干支火柴在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1根,最多3根,则如何玩才可致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致胜? 为了要取得最后一根,甲必须最后留下零根火柴给乙,故在最后一步之前的轮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则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获胜。如果留下4根,则乙不能全取,则不管乙取几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赢了游戏。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让乙去取,则无论乙如何取,甲都可使这一次轮取后留下4根火柴,最后也一定是甲获胜。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数为4、8、12、16... 等让乙去取,则甲必稳操胜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5,则甲应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数为18呢?则甲应先取2根(18-2=16)。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又如何致胜? 原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须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

通则:有n 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 支,则甲每次取后所留的火柴数目必须为k+1的倍数。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为奇数,由于目标为0,而0为偶数,所以先取者甲,须使桌上的火柴数为偶数,因为乙在偶数的火柴数中,不可能再取走1、3、7根火柴后获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甲必赢,因为甲对于火柴数的奇或偶,也是无法依照己意来控制的。因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后,桌上的火柴数奇偶相反。若开始时是奇数,如17,

甲先取,则不论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数,乙随后又把偶数变成奇数,甲又把奇数恢复到偶数,最后甲是注定为赢家;反之,若开始时为偶数,则甲注定会输。

通则:开局是奇数,先取者必胜;反之,若开局为偶数,则先取者会输。 规则四: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是1或4(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分析:如前规则二,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留5的倍数的火柴给乙去取,则甲必胜。此外,若甲留给乙取的火柴数为5的倍数加2时,甲也可赢得游戏,因为玩的时候可以控制每轮所取的火柴数为5(若乙取1,甲则取4;若乙取4,则甲取1),最后剩下2根,那时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后一根而获胜。

通则:若甲先取,则甲每次取时所留火柴数为5的倍数或5的倍数加2。

(设计:马守军)


相关内容

  • 有趣的数学游戏说课
  • <有趣的数学游戏---认识位置>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70---72页,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设想.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 ...

  •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有趣的游戏
  • 第四单元 有趣的游戏 一.单元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0 --75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 ...

  • [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 <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有趣游戏--图形与位置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右,前后.上下,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方 ...

  • [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 五家渠幼儿园数学教研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张婧 联系电话:[1**********] 年9月 2013 一.研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同样被关注着.幼儿园数学教育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为让数学应用于幼儿的 ...

  • 感悟数学游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 感悟数学游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汉口铁中初中部 王 芬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主动建构知识, 获得数学思想.本文从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对数学课堂的作用.以及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入数学游戏和收获体会等方面进行阐述, 结 ...

  • 数学课外读物
  • 给孩子推荐的数学课外读物 以前,提到给学生推荐课外书,大家想到的首先是名著.小说.科普读物等等.其实有大量的数学课外读物非常适合孩子阅读.这些书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数学故事将孩子平时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溶于故事中,使孩子发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孩子接受.内化.并且,这些有趣的数学 ...

  • 也说小学数学中"游戏教学"
  • 浅谈小学数学中"游戏教学" 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小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喜欢玩游戏,几乎是所有小学生的共性.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谈点个人的想法. 一.小学数学游戏的原则 ...

  • 有趣的数学问题
  • 篇七:迷惑人的数学题 昨天,我翻开了<三年级数学提高班试题>,看到了一个题目:平平一家三口人,爸爸比妈妈大3岁,今年全家三口年龄和是71岁,八年前全家年龄和是49岁.今年平平多少岁?爸爸.妈妈分别是多少岁? 我一看,想:哇,这太简单了!于是就3×8=24(年)71-24=„„唉,不对劲儿 ...

  • 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
  •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对幼儿数学教育有了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