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医“治未病”之我见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 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的《不治已病治未病论》是我国古代现存文献中最完善的“治未病”专著, 尽管在他之前也有关于“治未病”的论述, 但却散见于其他篇章。《不治已病治未病论》始终贯穿“治未病”的观点, 继承和发扬了《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预防为主的思想, 从正反两个方面生动形象地论述了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和饮食起居的规律这两种互为联系的养生保健方法, 以收“治未病”之效, 这对于现代预防保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对于增强人们体质, 延长寿命, 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 二是欲病未病态; 三是已病未传态。因此, “治未病”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另见于《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病虽未发”,结合上文是指机体已受邪但尚处于无症状或症状尚较少、较轻的阶段。这种潜病态可发展成为某种具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因而,这“治未病”,是指通过一定的防治手段以阻断其发展,从而使这种潜病态向健康方向转化,属于疾病早期治疗的范围。

还见于《灵枢·逆顺》:“上工, 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此

处“治未病”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水平提出了要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要善于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

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综合各家说法,可以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 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小恙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 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

因此, “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 三是已病早治, 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治疗原则。另外,还有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或欲病未病态,故要注意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起居有常”即中医的“劳逸适度”, 而睡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生理需求, 人类生命的1/3是在睡眠中度过。因此, 保持充足的睡眠, 注意劳动与休息的合理调节, 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但若劳逸失度, 起居失常, 均可致脏腑气血失调而发生疾病。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民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膳食营养调查认为:这与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密切相关。因为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既是由我国经济水平、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平衡所决定,也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生活体验和食疗保健经验积淀的结晶。坚持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加强食疗科普,就能实践“不治已病治未病”,达到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伟大目标。

中医“治未病”之我见

“治未病”思想源自《黄帝内经》, 历代医家乃至现代医学“治未病”思想都极为重视。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的《不治已病治未病论》是我国古代现存文献中最完善的“治未病”专著, 尽管在他之前也有关于“治未病”的论述, 但却散见于其他篇章。《不治已病治未病论》始终贯穿“治未病”的观点, 继承和发扬了《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预防为主的思想, 从正反两个方面生动形象地论述了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和饮食起居的规律这两种互为联系的养生保健方法, 以收“治未病”之效, 这对于现代预防保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对于增强人们体质, 延长寿命, 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 二是欲病未病态; 三是已病未传态。因此, “治未病”就是针对这三种状态,具有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和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的作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另见于《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病虽未发”,结合上文是指机体已受邪但尚处于无症状或症状尚较少、较轻的阶段。这种潜病态可发展成为某种具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疾病。因而,这“治未病”,是指通过一定的防治手段以阻断其发展,从而使这种潜病态向健康方向转化,属于疾病早期治疗的范围。

还见于《灵枢·逆顺》:“上工, 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此

处“治未病”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水平提出了要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要善于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

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综合各家说法,可以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 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小恙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 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

因此, “治未病”就针对以上三个状态,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态的治疗原则; 三是已病早治, 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的治疗原则。另外,还有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或欲病未病态,故要注意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起居有常”即中医的“劳逸适度”, 而睡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生理需求, 人类生命的1/3是在睡眠中度过。因此, 保持充足的睡眠, 注意劳动与休息的合理调节, 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但若劳逸失度, 起居失常, 均可致脏腑气血失调而发生疾病。20世纪80年代,我国人民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膳食营养调查认为:这与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密切相关。因为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既是由我国经济水平、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平衡所决定,也是中国人民几千年生活体验和食疗保健经验积淀的结晶。坚持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加强食疗科普,就能实践“不治已病治未病”,达到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的伟大目标。


相关内容

  • 除去Office中的嵌入工具栏
  • 很多软件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提供了对Office的嵌入工具栏.但有些工具栏我们不一定需要,既浪费界面空间,又浪费系统资源.更有甚者,其工具栏很霸道,即使在视图菜单中取消,下次启动时仍然出现.如果您也有类似烦恼,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打开Word或其他Office组件,单击"工具→自定义&qu ...

  • 如何把PDF格式转换成WORD文档格式
  • 如何把PDF 格式转换成WORD 文档格式? 方法一: 下一个Apabi Reader 4.0,就可以转换,虽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转,但个人觉得很好用. 方法二: 利用Office 2003中的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组件来实现PDF 转WORD 文档,也就是 ...

  • 南疆四地州教师教学信息化考试及答案
  • 试题1 单选题 1.在Microsoft Word2010中,下列哪些不是插入图片的格式(C) A.JPG B.BMP C.EXE D.JPEG 2.一般情况下,EXCEL的列标题为(B ) A.1,2,3,„ B.A,B,C- C.甲,乙,丙„ D.І,П ,Ш„ 3.如果要更刷新整个文档的目录内 ...

  • 如何将文档转换为电子版
  • 首先你得先把这些打印稿或文件通过扫描仪扫到电脑上去,一般单位都有扫描仪,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用数码相机拍也行,拍成图片放到WORD 里面去,不过在些 之前,你还得装一下WORD 自带的组件,03和07的都行.点开始-程序-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找到Office-修改 找到Microsoft Off ...

  • 带有修订和批注的Word文档的打印控制
  • Microsoft Office Word 提供了几个用于打印带有修订的文档的选项.您也可以在打印时隐藏修订. 打印显示修订和批注的文档 在打印文档之前,请切换到页面视图 (页面视图:文档或其他对象的一种视图,与打印效果一样.例如,页眉.页脚.栏和文本框等项目会出现在它们的实际位置上.),按照在打印 ...

  • 办公室--如何将打印稿变为电子稿?
  • 如何将打印稿变为电子稿? 首先你得先把这些打印稿或文件通过扫描仪扫到电脑上去,一般单位都有扫描仪,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用数码相机拍也行,拍成图片放到WORD里面去,不过在这些之前,你还得装一下WORD自带的组件,03和07的都行.点开始-程序-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找到Office-修改 找到Mi ...

  • 复印稿转换手写稿
  • 办公室--教你如何把打印稿变成电子稿(太牛啦!!你打一天的字都比不上她2分钟!!人手一份,留着以后用哈!) ? 教你如何将打印稿变成电子稿最近,我的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朋友老是向我报怨,说老板真的是不把我们这些新来工作的人不当人看啊,什么粗活都是让我们 做,这不,昨天又拿了10几页的文件拿来,叫 ...

  • 教你如何将打印稿转化成电子稿
  • [转] 教你如何把打印稿变成电子稿 教你如何将打印稿变成电子稿最近,我的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朋友老是向我报怨,说老板真的是不把我们这些新来工作的人不当人看啊,什么粗活都是让我们做,这不,昨天又拿了10几页的文件拿来,叫他打成电子稿,他说都快变成打字工具了,我听之后既为他感到同情,同时教给他一个简 ...

  • 办公室如何把打印稿变成电子稿
  • 办公室--教你如何把打印稿变成电子稿(太牛啦!!你打一天的字都比不上她2分钟!! 教你如何将打印稿变成电子稿最近,我的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朋友老是向我报怨,说老板真的是不把我们这些新来工作的人不当人看啊,什么粗活都是让我们 做,这不,昨天又拿了10几页的文件拿来,叫他打成电子稿,他说都快变成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