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1.初中三年,毕业在即,同学分别,请写一句鼓励的话语,彼此勉励!请将你要说的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计25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践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 )! (1) 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恬( )静 亢( )奋 ..
(2)找出并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改为 (3)文中括号处应填的词语是( )(1分)
A.大明大暗 B. 大彻大悟 C. 惊心动魄 D.震撼心魄 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人民日报北京4月20日电“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中央演播大厅举行,向全世界再次展示了中华儿女炽热的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中央领导、各部委、各大企业及内地各族文艺工作者、港澳台地区演艺界人士参加活动并踊跃捐款。 (1)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1分)
(2)请用精炼的语言对这次活动加以评价。(2分)
4.仔细观察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2分)
5.古诗文默写。(10分)
(1)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4)《论语》中倡导接人待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 (5)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在黄浦江畔开启,世界各国的人们借助高清视频对
本届世博会纷纷送上美好的祝福,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唐朝诗人王勃的诗 , 。
(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风雨不
动安如山”的呐喊表达了自己的济世情怀。 6.根据下面人物的语言写出相应人物的名字。(4分)
A.一切小事养成干净的习惯,对于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
B.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C.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D.人生最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共10分)
7.最是书香能致远。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同学们,在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班级里要组织一次读书汇报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个具有号召力的主题,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2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古人对读书境界的真实写照。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副对联的理解。(2分)
9.“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庆祝世界读书日,《读者论坛》举办了“用一句话谈谈自己
的读书心得”活动。有人回帖说:“读书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桥梁”,有人回帖说:“读书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希望”,假如你也参加了活动,你的回帖是 。(2分)
10、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一份“全国少年儿童阅读调查活动”报告显示:中国7——14岁的少年儿童每个学期平均仅有3本书的阅读量,有的甚至更少。 (1)你认为影响青少年阅读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请为改变青少年读书环境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 (2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计35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11——14题。(共10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求: (2)异: 12.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联系现实,给下面对联补出下联。(2分) 上联:范仲淹登岳阳楼 忧国思民 情传千古。 下联:
14、请你谈一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情感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4分)
(二)阅读《生态脚印》一文,回答15——18题。(共8分) 有一种说法:“人口是定时炸弹。”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2050年,地球人口将会多至90亿到100亿。目前,世界人口有60多亿,至今世界人口每年增加7800万,估计到2012年世界人口就会达到70亿。于是不断有人问:“人口如此增长下去,地..
球承受得了吗?”答案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如果光从地球面积来看,地球是承受得了的,仅仅一个欧洲就可以再接受和安置67.5亿人。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要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工作、消费、耗能、排污和释放二氧化碳„„光用地球面积来分配是不科学的,必须用“生态脚印”的概念来评估。
生态脚印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一个人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地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其单位是公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
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的生态脚印。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根据全球脚印网和欧洲环境局所提供的数据,地球能提供的生态脚印是每人1.8公顷,但按目前人类的消耗,每人的生态脚印是2.2公顷,显然,一个地球已经不够用了。而每个国家的生态脚印也不一样,如美国公民的平均生态脚印是9.7公顷、英国5.6 公顷、欧盟成员国平均4.7 公顷、巴西球让100亿人吃饱饭是没问题的;倘若世人的生态脚印都和美国人的一样大,那我们今天就需要3个地球了。
生态脚印的概念首先由马克西斯· 瓦克纳格尔和威廉·E里斯于1994年提出,随之得到世界公认。2003年,瓦克纳格尔创建全球脚印网,从事拯救地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工作。
人类正在辛苦地寻找第二个地球,梦想能否成为现实,什么时候成为现实,不知道。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现有的地球,地球人共同行动起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尽量调整生活习惯,节约使用地球资源——保护人类自己。(《读者》2010年第6期)
15.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不断”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6.第2自然段划线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17.结合文意,解释什么是生态脚印?(2分)
18.文章最后一段是说人类寻找第二个地球的梦想能否实现是个未知,我们能做的是保护现有的地球。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现有的地球和人类自己呢?(请写出具体的做法)(2分)
(三)阅读《一卷情谊》一文,回答19——22题。(共8分)
一卷情谊
看黄裳的一篇文章,看到一个很沧桑又很温暖的人间故事,惘然情味,萦绕心间,久久不散。
1949年4月的一天,黄裳托靳以写信给远方的张允和,请她写几个字留作纪念。 当年10月之后,变化很大,远在外地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字没写成。一晃就是30多年过去,风风雨雨,说是一场春梦,不见得了无痕迹;说是一场噩梦,又怕过于伤情。靳以早就逝去,黄裳大概也忘记了这件小事。只有张允和揣着靳以的信和一个未了的愿,就这样度过了30多年。
1981年夏天,黄裳收到由卞之琳转寄来的一幅长卷,写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同时还附着张允和的短信:“奉上拙书一幅,想来你已忘记此事。靳以四九年的信尚在,非了此愿不可„„并请你书赐一幅,作为纪念。但不要等30年就好„„”
人生有多少30年?又有多少人能以30多年前的约定未了为念?更有多少人等到30多年的践约者来临?
一幅字,并不那么重要。可是,30多年变幻不定之后,它仍能到达黄裳手中,那就有非凡的意义了。
面对急剧的世事变化,人不自觉地从无奈中学会了淡然,对人对事已失去了“托以终身”的承诺。一幅字,蕴藏着人类的光辉:情谊与信义,并非来自遥远的索求,而是来自人的内心。
许下一个诺言,就守它一生一世,30多年也无怨无悔,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读者》2010年第9期)
注:酬酢zuò:宾主相互敬酒。
19.第42分)
20.第7自然段,你怎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
21.指出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2分)
22.文中张允和转辗托人践行了30年前的约定,这个故事很小,却能让我们怦然心动,明白了人世间情谊与信义的可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和事,请讲述一件,与大家分享。(2分)
(四)阅读《鸽子》一文,回答23——27题。(共9分) 鸽 子
「俄」屠格涅夫
我站在一个平缓的小丘的顶上,在我面前伸展着一片熟的黑麦田,色彩缤纷,有时仿佛是金色的海洋,有时又仿佛是银色的海洋。
不过在这片海洋上没有微微激荡的涟漪,郁热的空气纹丝不动,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雷雨。
在我身旁还有阳光照着——虽然炙热,但光线已经很暗淡了。可是在黑麦地后面,并不十分遥远的地方,一大块暗蓝色的乌云遮蔽了整整半个天空。
一切都隐藏了„„一切都在太阳的最后一丝不祥的光下忍受煎熬。——听不见一声鸟鸣,也看不见一个鸟影,甚至连麻雀也躲藏起来了。只有近处,一片孤零零的巨大的牛蒡叶还在固执地飘动,发出簌簌的声音。
田埂上,苦艾散发出来的气味多么强烈!我眺望着那蓝色的庞然大物„„于是,心里出现了一种茫然的不安。“喏,快点来吧,快点来吧!”我想,“你闪烁吧,金色的蛇;你战栗、轰鸣吧,你翻滚、奔腾吧,凶恶的乌云,你让这种闷人的痛苦终止吧!”
突然,瞧,在它单调、沉闷的深蓝色的背景下,平稳而徐徐地闪过一样东西,宛如一块白色的手帕或是一团白雪。那是一只白鸽从村子里飞出来。
它一直飞着,一直飞着——老是笔直地飞„„随后飞到树林外去了。
过了半晌,四周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可是,猛然间,已经是两块手帕闪过,是两团白雪往回飞:这是两只白鸽正在安稳地飞回家去。
最后,风雨大作,势不可当!
我好容易回到了家。狂风怒吼,像发了疯似的到处乱窜;红褐色的低云在奔腾,好像被撕成了一块块碎片;一切东西都在旋转飞扬,混杂在了一起;倾盆暴雨像垂直的水柱落下,噼噼啪啪地击打着;闪电迸发出绿色的火花;断断续续的巨雷像大炮似的轰鸣着,空气里弥漫着硫黄的气味„„
可是,在屋檐下,就在天窗边沿上,并排地栖着两只白鸽——一只是飞出去寻找伴侣的,而那另一只便是它带回来的,也许是它搭救回来的伴侣。
两只鸽子都蓬着羽毛,每一只鸽子都可以感觉到同伴的翅膀就在自己的翅膀旁边„„
它们很安宁!我看着它们,心里也很安宁„„虽然我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永远是孤零零一个人。(《读者》2010年第7期)
23.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的是什么?(1分)
24.请用两个词语准确概括“暴风雨来临前”和“暴风雨来临时”景物描写的特点,并说说景物描写对刻画“鸽子”形象的作用。(4分)
25.简要分析文中“鸽子”的形象。(2分)
26.屠格涅夫的散文语言以优美、简洁、凝练、准确、生动、富有形象和艺术表现力而著称,请结合本文语言的特点加以评析。(2分)
四、写作(5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2010年1月1日成龙在参加美国玫瑰花巡游活动,做为世博形象大使,成龙处处不忘自己的职责,身体力行。当人们吃完早餐后留下很多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子等垃圾,成龙亲手将这些垃圾收集起来,把它们放到垃圾箱,告诉大家“环保要从身边做起。”这话很让人感动。请以“环保要从身边做起”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文题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3.5%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曾编过作文。另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撒谎作文”在今天学生中普遍存在,面对这一现象你有何想法,请将你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文章。自拟题目,字数600字左右。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1.初中三年,毕业在即,同学分别,请写一句鼓励的话语,彼此勉励!请将你要说的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计25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践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 )! (1) 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恬( )静 亢( )奋 ..
(2)找出并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改为 (3)文中括号处应填的词语是( )(1分)
A.大明大暗 B. 大彻大悟 C. 惊心动魄 D.震撼心魄 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人民日报北京4月20日电“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中央演播大厅举行,向全世界再次展示了中华儿女炽热的情怀、博大爱心和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中央领导、各部委、各大企业及内地各族文艺工作者、港澳台地区演艺界人士参加活动并踊跃捐款。 (1)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1分)
(2)请用精炼的语言对这次活动加以评价。(2分)
4.仔细观察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2分)
5.古诗文默写。(10分)
(1)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4)《论语》中倡导接人待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 。 (5)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在黄浦江畔开启,世界各国的人们借助高清视频对
本届世博会纷纷送上美好的祝福,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唐朝诗人王勃的诗 , 。
(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风雨不
动安如山”的呐喊表达了自己的济世情怀。 6.根据下面人物的语言写出相应人物的名字。(4分)
A.一切小事养成干净的习惯,对于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
B.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C.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D.人生最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共10分)
7.最是书香能致远。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同学们,在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班级里要组织一次读书汇报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个具有号召力的主题,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2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古人对读书境界的真实写照。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副对联的理解。(2分)
9.“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庆祝世界读书日,《读者论坛》举办了“用一句话谈谈自己
的读书心得”活动。有人回帖说:“读书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桥梁”,有人回帖说:“读书可以给人以信心和希望”,假如你也参加了活动,你的回帖是 。(2分)
10、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一份“全国少年儿童阅读调查活动”报告显示:中国7——14岁的少年儿童每个学期平均仅有3本书的阅读量,有的甚至更少。 (1)你认为影响青少年阅读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请为改变青少年读书环境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 (2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计35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11——14题。(共10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求: (2)异: 12.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联系现实,给下面对联补出下联。(2分) 上联:范仲淹登岳阳楼 忧国思民 情传千古。 下联:
14、请你谈一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情感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4分)
(二)阅读《生态脚印》一文,回答15——18题。(共8分) 有一种说法:“人口是定时炸弹。”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2050年,地球人口将会多至90亿到100亿。目前,世界人口有60多亿,至今世界人口每年增加7800万,估计到2012年世界人口就会达到70亿。于是不断有人问:“人口如此增长下去,地..
球承受得了吗?”答案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如果光从地球面积来看,地球是承受得了的,仅仅一个欧洲就可以再接受和安置67.5亿人。问题是人活在世界上要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工作、消费、耗能、排污和释放二氧化碳„„光用地球面积来分配是不科学的,必须用“生态脚印”的概念来评估。
生态脚印是指按今天的生产条件,一个人在上述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地球(陆地和海洋)面积,其单位是公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
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的生态脚印。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根据全球脚印网和欧洲环境局所提供的数据,地球能提供的生态脚印是每人1.8公顷,但按目前人类的消耗,每人的生态脚印是2.2公顷,显然,一个地球已经不够用了。而每个国家的生态脚印也不一样,如美国公民的平均生态脚印是9.7公顷、英国5.6 公顷、欧盟成员国平均4.7 公顷、巴西球让100亿人吃饱饭是没问题的;倘若世人的生态脚印都和美国人的一样大,那我们今天就需要3个地球了。
生态脚印的概念首先由马克西斯· 瓦克纳格尔和威廉·E里斯于1994年提出,随之得到世界公认。2003年,瓦克纳格尔创建全球脚印网,从事拯救地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工作。
人类正在辛苦地寻找第二个地球,梦想能否成为现实,什么时候成为现实,不知道。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现有的地球,地球人共同行动起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尽量调整生活习惯,节约使用地球资源——保护人类自己。(《读者》2010年第6期)
15.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不断”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6.第2自然段划线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17.结合文意,解释什么是生态脚印?(2分)
18.文章最后一段是说人类寻找第二个地球的梦想能否实现是个未知,我们能做的是保护现有的地球。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现有的地球和人类自己呢?(请写出具体的做法)(2分)
(三)阅读《一卷情谊》一文,回答19——22题。(共8分)
一卷情谊
看黄裳的一篇文章,看到一个很沧桑又很温暖的人间故事,惘然情味,萦绕心间,久久不散。
1949年4月的一天,黄裳托靳以写信给远方的张允和,请她写几个字留作纪念。 当年10月之后,变化很大,远在外地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字没写成。一晃就是30多年过去,风风雨雨,说是一场春梦,不见得了无痕迹;说是一场噩梦,又怕过于伤情。靳以早就逝去,黄裳大概也忘记了这件小事。只有张允和揣着靳以的信和一个未了的愿,就这样度过了30多年。
1981年夏天,黄裳收到由卞之琳转寄来的一幅长卷,写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同时还附着张允和的短信:“奉上拙书一幅,想来你已忘记此事。靳以四九年的信尚在,非了此愿不可„„并请你书赐一幅,作为纪念。但不要等30年就好„„”
人生有多少30年?又有多少人能以30多年前的约定未了为念?更有多少人等到30多年的践约者来临?
一幅字,并不那么重要。可是,30多年变幻不定之后,它仍能到达黄裳手中,那就有非凡的意义了。
面对急剧的世事变化,人不自觉地从无奈中学会了淡然,对人对事已失去了“托以终身”的承诺。一幅字,蕴藏着人类的光辉:情谊与信义,并非来自遥远的索求,而是来自人的内心。
许下一个诺言,就守它一生一世,30多年也无怨无悔,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读者》2010年第9期)
注:酬酢zuò:宾主相互敬酒。
19.第42分)
20.第7自然段,你怎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
21.指出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2分)
22.文中张允和转辗托人践行了30年前的约定,这个故事很小,却能让我们怦然心动,明白了人世间情谊与信义的可贵。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和事,请讲述一件,与大家分享。(2分)
(四)阅读《鸽子》一文,回答23——27题。(共9分) 鸽 子
「俄」屠格涅夫
我站在一个平缓的小丘的顶上,在我面前伸展着一片熟的黑麦田,色彩缤纷,有时仿佛是金色的海洋,有时又仿佛是银色的海洋。
不过在这片海洋上没有微微激荡的涟漪,郁热的空气纹丝不动,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雷雨。
在我身旁还有阳光照着——虽然炙热,但光线已经很暗淡了。可是在黑麦地后面,并不十分遥远的地方,一大块暗蓝色的乌云遮蔽了整整半个天空。
一切都隐藏了„„一切都在太阳的最后一丝不祥的光下忍受煎熬。——听不见一声鸟鸣,也看不见一个鸟影,甚至连麻雀也躲藏起来了。只有近处,一片孤零零的巨大的牛蒡叶还在固执地飘动,发出簌簌的声音。
田埂上,苦艾散发出来的气味多么强烈!我眺望着那蓝色的庞然大物„„于是,心里出现了一种茫然的不安。“喏,快点来吧,快点来吧!”我想,“你闪烁吧,金色的蛇;你战栗、轰鸣吧,你翻滚、奔腾吧,凶恶的乌云,你让这种闷人的痛苦终止吧!”
突然,瞧,在它单调、沉闷的深蓝色的背景下,平稳而徐徐地闪过一样东西,宛如一块白色的手帕或是一团白雪。那是一只白鸽从村子里飞出来。
它一直飞着,一直飞着——老是笔直地飞„„随后飞到树林外去了。
过了半晌,四周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可是,猛然间,已经是两块手帕闪过,是两团白雪往回飞:这是两只白鸽正在安稳地飞回家去。
最后,风雨大作,势不可当!
我好容易回到了家。狂风怒吼,像发了疯似的到处乱窜;红褐色的低云在奔腾,好像被撕成了一块块碎片;一切东西都在旋转飞扬,混杂在了一起;倾盆暴雨像垂直的水柱落下,噼噼啪啪地击打着;闪电迸发出绿色的火花;断断续续的巨雷像大炮似的轰鸣着,空气里弥漫着硫黄的气味„„
可是,在屋檐下,就在天窗边沿上,并排地栖着两只白鸽——一只是飞出去寻找伴侣的,而那另一只便是它带回来的,也许是它搭救回来的伴侣。
两只鸽子都蓬着羽毛,每一只鸽子都可以感觉到同伴的翅膀就在自己的翅膀旁边„„
它们很安宁!我看着它们,心里也很安宁„„虽然我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永远是孤零零一个人。(《读者》2010年第7期)
23.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的是什么?(1分)
24.请用两个词语准确概括“暴风雨来临前”和“暴风雨来临时”景物描写的特点,并说说景物描写对刻画“鸽子”形象的作用。(4分)
25.简要分析文中“鸽子”的形象。(2分)
26.屠格涅夫的散文语言以优美、简洁、凝练、准确、生动、富有形象和艺术表现力而著称,请结合本文语言的特点加以评析。(2分)
四、写作(5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2010年1月1日成龙在参加美国玫瑰花巡游活动,做为世博形象大使,成龙处处不忘自己的职责,身体力行。当人们吃完早餐后留下很多一次性杯子和塑料袋子等垃圾,成龙亲手将这些垃圾收集起来,把它们放到垃圾箱,告诉大家“环保要从身边做起。”这话很让人感动。请以“环保要从身边做起”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文题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3.5%的人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曾编过作文。另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中,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撒谎作文”在今天学生中普遍存在,面对这一现象你有何想法,请将你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文章。自拟题目,字数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