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的素材运用

  【凡・高】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深深影响了20世纪艺术。37岁时,在寂静的田野里,面对着灿烂的阳光,开枪自杀。   描述1:凡・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弃之如敝屣。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倾泻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   描述2:凡・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但是凡・高常常没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凡・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凡・高已经毫无关系。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常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   描述3:凡・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然而今天,凡・高的出生地荷兰和凡・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凡・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凡・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运用角度:价值、时间会筛选出真正伟大的东西   凡・高语录:   ①画家害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也害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   ②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③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乃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④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烧。……你知不知道,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在艺术中最最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⑤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尼采】   尼采: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   描述:有人说,在19世纪的思想家中,若要举出两位对本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推马克思和尼采。他们都不是学院式的哲学家,影响都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小圈子,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意识。一百多年以前,尼采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他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但也不过是小有名气而已。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对他身后的声誉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素材运用角度:自信、孤独、远见、伟大   尼采语录:   ①人生是污秽的川流,要想容纳并使之澄清,人自身就要成为大海。   ②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③人们走在知识的森林里,看不见智慧的阳光。   ④我宁可追求虚无,也不无追求。   ⑤野兔有7层皮,人可以剥掉7乘以70层皮,也难以认识他自己。   ⑥那些没能杀死我的将使我变得更加坚强。   【海明威】   海明威:全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描述1: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2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素材运用角度:坚持、自律   描述2: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   ★素材运用角度:追求完美、态度、严谨、细节   描述3:硬汉海明威: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   ★素材运用角度:不放弃,坚韧,以死抗争   海明威语录:   ①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②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③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凡・高】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深深影响了20世纪艺术。37岁时,在寂静的田野里,面对着灿烂的阳光,开枪自杀。   描述1:凡・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弃之如敝屣。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倾泻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   描述2:凡・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但是凡・高常常没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凡・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凡・高已经毫无关系。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常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   描述3:凡・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然而今天,凡・高的出生地荷兰和凡・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凡・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凡・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素材运用角度:价值、时间会筛选出真正伟大的东西   凡・高语录:   ①画家害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也害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   ②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画画,因为我的最大愿望是创造美的作品。   ③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乃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④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地烧。……你知不知道,这是诚实的人保存在艺术中最最必要的东西!然而并不是谁都懂得,美好的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实与诚挚的感情。   ⑤我时常陷入极大的痛苦,这是事实。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是安静的,是纯粹的和谐与音乐。在最寒碜的小屋里,在最肮脏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图画。   【尼采】   尼采: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   描述:有人说,在19世纪的思想家中,若要举出两位对本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推马克思和尼采。他们都不是学院式的哲学家,影响都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小圈子,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意识。一百多年以前,尼采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他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但也不过是小有名气而已。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对他身后的声誉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   ★素材运用角度:自信、孤独、远见、伟大   尼采语录:   ①人生是污秽的川流,要想容纳并使之澄清,人自身就要成为大海。   ②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③人们走在知识的森林里,看不见智慧的阳光。   ④我宁可追求虚无,也不无追求。   ⑤野兔有7层皮,人可以剥掉7乘以70层皮,也难以认识他自己。   ⑥那些没能杀死我的将使我变得更加坚强。   【海明威】   海明威:全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描述1: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2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素材运用角度:坚持、自律   描述2: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   ★素材运用角度:追求完美、态度、严谨、细节   描述3:硬汉海明威: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枪自杀。   ★素材运用角度:不放弃,坚韧,以死抗争   海明威语录:   ①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②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③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相关内容

  • 作文教学案例
  • 作文课<人性的光辉>教学设计 临泽职教中心 王彩虹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故事素材,积淀人文情怀,积淀生活素材,提升作文文化底蕴. 2.感受人物的个性的美,理解人性美的内涵, 品味人生的意义. 3.了解散文特点, 通过细节描写和想象,写出散文的诗意情趣. 教学重点: ...

  •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抱负的名人名言
  • 作文的素材非常重要,高分作文的内容绝对不是在现场编写出来的,而是对平时积累的素材的从新整合,所以平时对经典素材的积累非常重要,考试的时候可以进行套用,高三网小编为各位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关于抱负的名人名言,供各位考生阅读参考.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 ...

  • 中考作文素材:关于坚持的名人名言
  • 2012-11-26 20: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 标签: 话题作文 作文范文 ] "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我们在危难之时常如此感慨和激励大家,关于中考作文素材和关于团结的名人名言,希望对于同学们的作文中体现'团结'精神有所帮助! 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

  • [转载]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外国名人.作品.人物形象)
  • 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 外国名人.作品.人物形象 考场作文资料:贝多芬 ◆ 素材展示1 ◆ 不要向挫折轻易言败.这是快乐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丧失了听力,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失去听力给他带来的重重阻碍,从痛苦的坚岩中发掘出无尽的灵感,导引出快乐的甘泉, ...

  • [写作素材]关于"金钱"的名人名言
  • [写作素材]关于"金钱"的名人名言 写作素材 0723 1636 关于"金钱"的名人名言 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义的障碍物.--邹韬奋 金钱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但是,只有在你觉得知足的时候,它才会带给你 快乐,否则的话,它除了给你烦恼和妒忌之外,毫无任何积极的意义. ...

  • 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 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作文天地 10-18 2059 : 作文素材:高中课文经典人物"庄子"素材运用例谈 在高中课本中,我们要接触不少的经典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他们是精神的高峰,思想的 ...

  • 怎样打造高效作文课堂
  • 作者: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南门中学  余龙翔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中学  余龙飞[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打造高效的作文课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首先应转变师生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扫除畏难的心理障碍:其次,再通过丰富学生作文 ...

  • 考场作文资料:中国名人故事一
  • [素材展示1] 陶渊明,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了一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李白,一代诗仙,这位当年名誉京城的御用文人,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出了"安能催眉折腰 ...

  • 2017高考作文热点--[朗读者]素材及范文
  •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几集播出后引起广大观众的热情和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道"碎片化朗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