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一度甚嚣尘上,一些国家或媒体把中国视作经济大国、强国,甚至提出要中国在联合国承担与我身份不相称的会费。

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应该做出怎样的科学判断呢?我非常赞同对中国目前在国际上“双重身份、双重特征”地位的判断。这就是,首先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中西部仍然很落后,总体水平不高,但又开始具备某些发达经济体的特征。

“经济以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发挥世界经济发展引擎作用。”这是韩国贸易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李熙范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期间表示的。 李熙范说,如今亚洲出现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中国和印度,而印度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令全球瞩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培养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每年超过50万以上,相当于美国的八倍。 李熙范说:“所以,我们对不久的将来亚洲经济的质的飞跃持很乐观的看法。” 李熙范指出,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落后于欧洲,亚洲国家必须以刻不容缓的态度

首先从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和产品生命周期”现象与我国现阶段的技术经济位置出发,提出实施标准化梯度跟进策略,逐步打破由于技术差距而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其次提出要认识与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化领域的不平等性,对不同的国际标准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可进一步放低关税门槛,利用标准化的技术壁垒作用,以达到既打破谈判僵局,又易于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最后,针对我国正式承诺开放国内技术服务市场,我国技术机构正处于机制转换时期,即将面对国外技术机构竞争的态势,分析了我国技术监督系统的各个技术机构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要缩小行政项目范围,拓宽技术服务市场,改变观念,调整技术机构运行方式;对技术资源配置进行调整;加快人事制度和分配制改革步骤,扶植民营独立技术机构成长等五个对策措施。 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否则有可能再次沦落到世界经济的边缘

目前,在摆脱危机束缚、平衡全球经济的道路上,欧洲和中国走在了同一阵线上。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对双边经贸产生不利影响。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各个国家基本经济平衡的前提下,互通有无,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应该是未来世界经济趋于平衡的主要方向。

毫无疑问,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大幅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份额,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正在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力量转换。原来扭曲的全球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不均衡的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拐点上。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国际地位的上升,正逐步成为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参与者。由G8到G20,变化的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加法,更为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拥有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同台对话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产生微妙变化,美元作为世界性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也必将逐渐让位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个三足鼎立的储备货币体系。

其实,中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交往目前也正在进入高潮,比如中资银行在欧洲重要城市开设分行,中资银行和欧洲银行在业务上的合作也逐渐深入,政府金融管理和中国有着持续的合

作,比如伦敦金融城和中国的交流也变得频繁等。

今天的中国,既不是一个“庞氏骗局”,也不是一个救世主。这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有着大好前途,有着诸多问题,还有各种成长的烦恼。得益于政府及时、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中国成为第一个摆脱2008—2009年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出口国。种种迹象表明,私人投资及适当、稳定的居民消费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也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是什么,不是什么。如果从投资型经济体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规模是美国的四分之三,是欧盟的一半。然而从消费角度来看,它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欧盟的五分之一,只是日本的一半。中国的大部分消费者只买得起生活必需品和一些平价物品,而不像美国和欧盟普遍居民的消费那样全面。

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9.5%,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难怪那么多人提出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腾飞使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赢家,其中有具备资源优势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亚地区,以澳大利亚最为突出。然而,若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远比不上美国。2008年,美国的个人消费总额达到10.13万亿美元,比中国高6倍多,后者是1.587万亿美元。

话虽如此,我们仍有理由对中国的未来潜力持乐观态度。中国在过去十年GDP迅猛增长,使其人口扩充到13亿。可支配收入每五年平均增长15.5%。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之一就是实施政策,鼓励农村人民购买汽车及家电。中国去年汽车产量首次超越美国,达到历史新高。其次,官方放松了人口流动限制,允许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居民消费比农村居民消费高出2.5倍。这个措施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将日渐显现。

然而,要完全发挥出其潜力,中国仍需克服系列重大的结构问题。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的名义GDP增长率平均为18.3%,超过了15.5%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我们可以看到,个人收入占GDP的比例下降了,因为根据政府的经济增长导向政策,收益流入到实体企业,而不是个人。若要促进消费,中国需切实地调整平衡,使利益的天平偏向居民个人。

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结构性障碍是高储蓄率。这个问题归根于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善福利 中前国际经济研究所总裁 中前忠志:中国远称不上全球发展的引擎

及养老体制,居民将更乐意消费。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加重失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供给过剩。然而中国仍在增加其产能。若中国要继续这种增长,必须使需求跟上供给。这个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增加国内对汽车和家电的需求来实现。但这些都满足不了中国近来频繁增加的供给。增加基本建设支出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但也会进一步增加未来供给。因此,当世界其他地方也都同时面临供给过剩的问题时,中国对出口增长的压力也会急速增长,这样就加剧贸易冲突。实际上,贸易冲突问题在中国和它的贸易伙伴之间早已出现。

若中国要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它自己的发展必须更可持续。这要求加大居民消费占

GDP的比重,减轻对投资和政府开支的依赖。然而,过去十年的发展趋势刚好逆其道而行,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46%下降到2008年的35%。

问题不在于居民储蓄过高,而在于收入差距拉大和企业储蓄剧增。国民收入中的居民消费比重是下降了,但对富人来说这个数字是上升的,并且很大一部分消费集中在他们手中。因此,(中国的学术研究反复表明)减弱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不再倾向于企业、经理、当地政府官员等这些收入分配的操控者。然而,在目前的体制下要这些人自愿放弃自己那块“蛋糕”几乎不可能,中央政府的权力也明显不足以使之实现。

近期来看,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景:去年轻率的货币政策释放出物价上涨压力,消费物品价格上涨,中央政府只能在投资领域急刹车。那时候问题就变成:世界经济在多大程度上能继续拉动中国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一度甚嚣尘上,一些国家或媒体把中国视作经济大国、强国,甚至提出要中国在联合国承担与我身份不相称的会费。

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应该做出怎样的科学判断呢?我非常赞同对中国目前在国际上“双重身份、双重特征”地位的判断。这就是,首先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中西部仍然很落后,总体水平不高,但又开始具备某些发达经济体的特征。

“经济以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发挥世界经济发展引擎作用。”这是韩国贸易协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李熙范在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期间表示的。 李熙范说,如今亚洲出现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中国和印度,而印度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也令全球瞩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培养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每年超过50万以上,相当于美国的八倍。 李熙范说:“所以,我们对不久的将来亚洲经济的质的飞跃持很乐观的看法。” 李熙范指出,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落后于欧洲,亚洲国家必须以刻不容缓的态度

首先从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和产品生命周期”现象与我国现阶段的技术经济位置出发,提出实施标准化梯度跟进策略,逐步打破由于技术差距而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其次提出要认识与发展中国家在标准化领域的不平等性,对不同的国际标准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可进一步放低关税门槛,利用标准化的技术壁垒作用,以达到既打破谈判僵局,又易于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最后,针对我国正式承诺开放国内技术服务市场,我国技术机构正处于机制转换时期,即将面对国外技术机构竞争的态势,分析了我国技术监督系统的各个技术机构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要缩小行政项目范围,拓宽技术服务市场,改变观念,调整技术机构运行方式;对技术资源配置进行调整;加快人事制度和分配制改革步骤,扶植民营独立技术机构成长等五个对策措施。 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否则有可能再次沦落到世界经济的边缘

目前,在摆脱危机束缚、平衡全球经济的道路上,欧洲和中国走在了同一阵线上。欧洲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对双边经贸产生不利影响。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各个国家基本经济平衡的前提下,互通有无,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应该是未来世界经济趋于平衡的主要方向。

毫无疑问,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大幅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份额,美国的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兴起,正在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力量转换。原来扭曲的全球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不均衡的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拐点上。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国际地位的上升,正逐步成为重大国际问题的重要参与者。由G8到G20,变化的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加法,更为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拥有了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同台对话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产生微妙变化,美元作为世界性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也必将逐渐让位于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个三足鼎立的储备货币体系。

其实,中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交往目前也正在进入高潮,比如中资银行在欧洲重要城市开设分行,中资银行和欧洲银行在业务上的合作也逐渐深入,政府金融管理和中国有着持续的合

作,比如伦敦金融城和中国的交流也变得频繁等。

今天的中国,既不是一个“庞氏骗局”,也不是一个救世主。这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有着大好前途,有着诸多问题,还有各种成长的烦恼。得益于政府及时、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中国成为第一个摆脱2008—2009年经济危机影响的主要出口国。种种迹象表明,私人投资及适当、稳定的居民消费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中国也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是什么,不是什么。如果从投资型经济体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规模是美国的四分之三,是欧盟的一半。然而从消费角度来看,它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欧盟的五分之一,只是日本的一半。中国的大部分消费者只买得起生活必需品和一些平价物品,而不像美国和欧盟普遍居民的消费那样全面。

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9.5%,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难怪那么多人提出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腾飞使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赢家,其中有具备资源优势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亚地区,以澳大利亚最为突出。然而,若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远比不上美国。2008年,美国的个人消费总额达到10.13万亿美元,比中国高6倍多,后者是1.587万亿美元。

话虽如此,我们仍有理由对中国的未来潜力持乐观态度。中国在过去十年GDP迅猛增长,使其人口扩充到13亿。可支配收入每五年平均增长15.5%。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之一就是实施政策,鼓励农村人民购买汽车及家电。中国去年汽车产量首次超越美国,达到历史新高。其次,官方放松了人口流动限制,允许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居民消费比农村居民消费高出2.5倍。这个措施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将日渐显现。

然而,要完全发挥出其潜力,中国仍需克服系列重大的结构问题。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的名义GDP增长率平均为18.3%,超过了15.5%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我们可以看到,个人收入占GDP的比例下降了,因为根据政府的经济增长导向政策,收益流入到实体企业,而不是个人。若要促进消费,中国需切实地调整平衡,使利益的天平偏向居民个人。

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结构性障碍是高储蓄率。这个问题归根于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善福利 中前国际经济研究所总裁 中前忠志:中国远称不上全球发展的引擎

及养老体制,居民将更乐意消费。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不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加重失衡,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供给过剩。然而中国仍在增加其产能。若中国要继续这种增长,必须使需求跟上供给。这个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增加国内对汽车和家电的需求来实现。但这些都满足不了中国近来频繁增加的供给。增加基本建设支出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但也会进一步增加未来供给。因此,当世界其他地方也都同时面临供给过剩的问题时,中国对出口增长的压力也会急速增长,这样就加剧贸易冲突。实际上,贸易冲突问题在中国和它的贸易伙伴之间早已出现。

若中国要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它自己的发展必须更可持续。这要求加大居民消费占

GDP的比重,减轻对投资和政府开支的依赖。然而,过去十年的发展趋势刚好逆其道而行,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46%下降到2008年的35%。

问题不在于居民储蓄过高,而在于收入差距拉大和企业储蓄剧增。国民收入中的居民消费比重是下降了,但对富人来说这个数字是上升的,并且很大一部分消费集中在他们手中。因此,(中国的学术研究反复表明)减弱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不再倾向于企业、经理、当地政府官员等这些收入分配的操控者。然而,在目前的体制下要这些人自愿放弃自己那块“蛋糕”几乎不可能,中央政府的权力也明显不足以使之实现。

近期来看,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景:去年轻率的货币政策释放出物价上涨压力,消费物品价格上涨,中央政府只能在投资领域急刹车。那时候问题就变成:世界经济在多大程度上能继续拉动中国发展?


相关内容

  • 试论改革开放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关系
  • 试论改革开放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对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多方面影响,同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又进一步 ...

  • 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变化
  • 论 中 国 在 世 界 中 的 地 位 变 化 论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变化 论文摘要: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迅猛的提升.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世 ...

  • 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
  • 对当今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 当前,国际上对于中国国际地位有很多的议论,而我们始终强调中国的定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5月,温家宝总理去捷克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会上温总理特别指出,"中美共治"的论点是毫无根据的,是错误的.总理之所以要这么讲,是因为"中美共治"这样一种 ...

  • 论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形象
  • 辽 宁 财 贸 学 院 形 式 与 政 策 结 课 论 文 题目: 论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形象 院 (系): 经 管 系 专业班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 号: 11910124 学生姓名: 吴谨行 论文提要: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该国形象.精神内涵和国家行为及其影响结果的总体评价.良好的国际形象有 ...

  •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综合国力和外部世界.理性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国际形势及中国未来的走向. 一.中国国际 ...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及影响浅析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及影响浅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中国必然发生质变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在国际社会中流传,别有用心者便借此大做文章,致使很多人对 ...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不可或缺的因素.近些年来,对中国 ...

  • 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 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 ...

  • 如何科学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 如何科学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影响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大.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世界地位仍然受到质疑,国际形象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本文具体介绍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体现,讨论了我们应如何科学的看待如今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形 ...

  • 中国在当代国际舞台的地位和作用2
  • 三.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又一次伟大胜利,具有深远的.伟大的世界意义.它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侵略.奴役.掠夺和剥削,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以崭新的状态屹立于东方,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二)中国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