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与杠杆难题

机械效率计算(二)

一、教学目的:1、掌握杠杆、滑轮力的分析。

2、掌握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掌握杠杆滑轮机械效率的几种典型题。

二、知识讲解:

1、使用杠杆、滑轮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或者费力省距离。对于省力滑轮,省力非距离。对于费力滑轮来说,它费力省距离。

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滑轮重力为G动、绳子股数n、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人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物体移动的距离h、人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

则有:1、绳子的拉力F拉= 。2、V物与V的关系:

3、S与h。4、机械效率η。

2、使用杠杆时,杠杆受力分析,注意:杠杆一般只受拉力个压力,在做题前一定要先看看杠杆本身的质量是否忽略不计,要是没有忽略,则受分析时要分析重力。而且对杠杆不但要分析受力,也要分析对于杠杆的力臂关系。

3、在力学中,我们受力分析就是要列相应的方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到力的方程,对杠杆受力分析等到杠杆平衡方程,对动滑轮受力分析等到两端的拉力方程。

例1.如图21所示为一种蓄水箱的放水装置,AOB是以O点为转轴的轻质杠杆,AB呈水平状态,AO = 40cm,BO= 10cm。Q是一个重为5N、横截面积为200cm2的盖板,它通过细绳与杠杆的A端相连。在水箱右侧的水平工作台上,有一台质量为60kg的电动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B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可以控制出水口上的盖板。若水箱中水深为5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工作台对电动机的支持力为N1;若水箱中水深为10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工作台对电动机的支持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69∶77,盖板的厚

度、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电动机对绳的

拉力与电动机所受重力在同一直线上,取g=10N/kg。

求:

(1)当水箱中水深为100cm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

的压强。

(2)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F1∶F2。

(3)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1时,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η1。

分析;本题有四个受力分析,分别是对Q受力分析,

对杠杆受力分析,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对电动机受力

分析。 图21

解题分析:设绳的拉力为FA1。首先对Q受力分析可知:第一次拉力FA1=F+GQ(水对Q的压力)有题可知:GQ=5N F= = = N。 所以:FA1= 。FA2= 。

对杠杆受力分析可知:因为杠杆平衡,

所以:OA×FA1=OB×FB1 同理OA×FA2=OB×FB2 求出FB1= N FB2= N。 因为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所以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得:

5F1= FB1+G动 同理5F2= FB2+G动 带入数值F1 F1对电动机受力分析可的:N1=G电+ F。N2=G电+ F。

所以N1∶N2∶77。

通过分析可知只有动滑轮重力未知,所以可求出动滑轮重力。G动= N。

AO呈水平状态,A、O两点间距离为40cm,B、O两点的水平距离为10cm,B、O两点的竖直距离为7cm。A点正下方的Q是一个重为5N、横截面积为200cm2的盖板(盖板恰好能堵住出水口),它通过细绳与杠杆的A端相连。在水箱右侧的水平工作台上,有一质量为60kg的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B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从而可以控制水是否能从出水口流出。若水箱中水深为5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工作台对人的支持力为N1;若水箱中水深为10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工作台对人的支持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69:77,盖板的厚度、

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人对绳的拉力与人所受重力

在同一直线上,取g=10N/kg。求:

(1)当水箱中水深为50cm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产生的

压强;

(2)人对绳子的拉力F1的大小;

(3)若与杠杆A、B两端连接的细绳足够结实,而人拉滑

轮组的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30N,则为能实现使用图中

的装置放水,水箱中水的最大深度不得超过多少。

变式题2.如图7所示装置中,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杠杆AB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A端通过竖直方向的轻绳与滑轮组相连,在B端用一轻绳沿竖直方向将杠杆拉住,使其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滑轮组的下方,悬挂一圆柱形的物体,此物体被浸在圆柱形容器内的液体中。已知杠杆O点两侧的长度关系为AO=2OB,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10cm2、高为12 cm,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50cm2。若容器中的液体为水,在水深为20cm时物体的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此时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1;打开圆柱形容器下方的阀门K,将水向外释放,直到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2/3时,将阀门K关闭,此时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2,且F1 :F2=3:4。

若容器中液体为某种未知液体,其质量与最初容器中的水的质量相

等,此时未知液体的深度为18 cm,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3。取

g=10N/kg,则

A.圆柱形物体的密度为2 g/cm3

B.作用在B端的拉力F3 大小为1.52N

C.未知液体的密度为1.2 g/cm3

D.未知液体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980Pa

图7 图25

例2、图25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作用在动滑轮上共三股钢丝绳,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动滑轮上升提曲种物,被打捞的重物体积V=0.5 m3。若在本次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1=

772.0×10Pa,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2.375×10Pa,物体完全出水后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5×107Pa。假设起重时柱塞沿竖直方向,物体出水前、后柱塞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N1和N2,N1与N2之比为19:24。重物出水后上升的速度v=0.45m/s。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g取10N/kg)求:

(1)被打捞物体的重力;

(2)被打捞的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升时,滑轮组AB的机械效率;

(3)重物出水后,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

P=F2 v'=0.8×10N ×1.35m/ s =1.08×10W。

分析:一般我们看到压强时都要考虑是否有受力面积可求压力,本体的

受力分析有,车子受力分析、滑轮受力分析、杠杆受力分析。本题中因为车

子给的条件比较多,所以从车子受力分析开始。

解:1、对车子受力分析可得P1S=G车P2S=G车+G物—F浮 P3S=G车+G物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因为F浮= = .可求出S= m2 G车= N. G物N(浮力可求出)

2、对物体受力分析:F1= G物—F浮= N F 2=G物= N

对杠杆受力分析,因为杠杆平衡得:N1×L1=3 F拉1×L2 N2×L1=3 F拉2×L2 根据N1:N2=19:24。。。 所以机械效率η= = = 。

3、P=F2 v'。

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通过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A上升,打捞体积V=0.5m3、重为G物的重物。若在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1=2×107Pa,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为p2,重物完全出水

后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5×107Pa。假设起

重时E沿竖直方向,重物出水前、后E对吊臂的支撑力分

别为N1和N2,重物出水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重物

出水后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为11875W,吊臂、定滑轮、钢

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

g取10N/kg)求:

(1)重物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

(2)支撑力N1和N2之比;

(3)重物出水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44

3.图3是液压汽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示意图。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动滑轮上升,同时提升重物。提升重物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1=1.8×107Pa,当提升重物甲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

2.175×107Pa,当提升重物乙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3×107Pa。假设起重时柱塞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甲、乙柱塞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N1和N2,N1=3.6×104N、N2=4.5×10 N。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g取10N/kg)求:(7分)

(1)被提升两物体的重力之比;

(2)提升重物乙匀速上升时,滑轮组AB的机械效率;

(3)如果匀速提升重物甲时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为

4.56kw,重物甲上升的速度为0.4m/s,那么重物甲

的重力是多少?

例3.图25是一个建筑工地提升物体的装置示意图,其中AB是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且AO:OB=3:4,D是一个系在杠杆B端的配重物体,重为2580N。人可以通过固定在杠杆A端的滑轮组提升物体。有一质量为60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p0=1.2×104Pa。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木材时,配重物体D受到的支持力为N1,工人对地面的压强p1=0.8×104Pa;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钢材时,配重物体D受到的支持力为N2,工人向下的拉力为F2;已知N1: N2=7:6,提升木材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90%,每个滑轮质量都相等,绳重及滑轮与轴的摩擦不计,不计杆的重力,g取10N/kg。

求:(1)工人提升木材时向下的拉力F1;

(2)工人提升钢材以0.3m/s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

分析:本题有三个受力分析:1、物体受力分析、2、滑轮受力分析、3、

杠杆受力分析。4、对人受力分析。本题因为知道人的力比较多,所以从人

受力分析开始,让后是对物体受力分析,在利用机械效率计算、在对定滑轮

受力分析、在对杠杆受力分析。

解:首先因为人的质量为60kg,所以G人= N。对人受力分

析可得:F拉1= G人—F支 F支=F压=P×S S= = m2

F拉1 根据公式η利用机械效

率列方程得 。则可求出G物= N。G动= N。 所以G定=G动= N。

对定滑轮受力分析可求出对A点的拉力FA1= = N。 因为杠杆平衡,对杠杆受力分析得:FA1×LOA = FB1×LOB AO:OB=3:4 可求出FB1= N。对物体D受力分析得:N1=GD—FB1N。(GD=2580N) 已知N1: N2=7:6 所以N2= N。在对D受力分析可求出FB1= 。由于杠杆平衡,对杠杆受力分析可得:FA2×LOA = FB2×LOB

FA2。对定滑轮分析可求出F拉2N。

4

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0.3m/s 则拉力移动的速度V= m/s。

例4、如图28所示装置,重为GM=100N的物体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侧用水平细线拴住,左侧水平细线通过定滑轮悬挂重为GA=80N的物体A,A浸没在一个足够大的盛水容器中,右侧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GB=150N的物体B,恰好使物体M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物体A未露出水面);撤去盛水容器,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 ;当把盛水容器放在右侧使物体B浸没在水中,此时在再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2拉物体A,使物体B在5s内匀速上升10cm(物体B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物体A、B和水的密度之比为ρA∶ρB∶ρ水=2∶5∶1,两次拉力之比为

F1∶F2=3∶2。若不计绳重、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物体A、B在水中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体B所受浮力;

(2)η1与η2的比值;

(3)物体B没有露出水面时,拉力F2

的功率P2 。

分析:本题用到了浮力的一个推论

原理、受力分析比较多,M的受力分析

要注意摩擦力方向改变,大小不变的原

理。通过前面的题型练习,我们要具备

几个能力,

1、我们能直接看清的受力分析情况,可以不用画受力受力分析图,直接列等

式(方程)例如求A对M的拉力,滑轮

组自由多的垃圾等。 M 图28

2、有些受力分析我们可以总结成公式的形式记住,比如说对动滑轮受力分析。

3、在分析题时,一般题中会分几种情况分析,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清没种情况中的力,相等的力可以用同一个字母,不等的力,一定要用不同字母,如果情况很多时,我们可以通过角标区分力的不同。

解:(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有:V物=V排。所以有G物/F浮= = 已知ρA∶ρB∶ρ水=2∶5∶1,所以当物体A、B浸没在水中时F浮A= GA F浮B= GB GA=80N GB=150N 所以F浮A= N F浮B= N

(2)、第一过程物体M自由向右运动、对M受力分析得、FA1+ f= FB1

由于FA1= = N FB1= .。 f= 。(有含有G动的式子表示)

第二个过程去掉A下面的水,用F1拉物体A,使物体B匀速上升时,对物体M受力分析得:F1= f+ FB1= (有含有G动的式子表示)

第三个过程当把盛水容器放在右侧使物体B浸没在水中,此时在再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2拉物体A,使物体B匀速上升时:FB2= 。对物体M受力分析可得:F2= f+ FB1= (有含有G动的式子表示)

所以根据F1∶F2=3∶2 G动

N.

η1∶η2 (3)F2= f+ FB1 VB= = 。VM=

W。

变式1: 如图21所示装置,物体B重为50N,体积VB=1.0×10-3m3,B在水中匀速下沉时,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将物体B换成与物体B体积相同的物体C后,用水平向右的力F

拉物体A,使物体C在水中4s内匀速上升0.4m(物体C未露

出水面),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不计绳重、滑轮

轴处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求:

(1)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2)水平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fA 。

(3)物体C所受重力GC与拉力F的比值。

(4)拉力F的功率P 。

变式2:.如图25所示装置,物体B重为100N,它在水中匀速下沉时,通过滑轮组拉着重200N的物体A在水

平面上匀速运动。当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在水

中匀速上升(物体B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 ;当

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后,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A,在4s内

使物体B匀速上升0.4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

已知:物体B的密度ρB=5ρ水 ,两次拉力F1∶F2=9∶10。若不计绳重、

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水中的阻力,g取10N/kg。求:

(1)水平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f ;

(2)η1与η2的比值;

(3) 在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F2的功率P2 。

(请画出相关受力分析图) .......

图21

练习

1、.图22是小明设计的一个通过简单机械检测水位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C、物体A、B以及杠杆DE组成,物体B通过细绳与滑轮相连,物体A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OD:OE=1:2。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800N. B的底面积为2m2,当容器内装满水时,物体B恰好浸没在水中, 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为P1;在使用过程中放水阀门打开,当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时, 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为P2,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物体B恰好浸没在水中底部受到压强的变化量为200Pa。已知:滑轮的重力为120N,P1﹕P2=3﹕1。杠杆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

求:⑴物体B的重力;⑵物体B的密度

2.图 26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受到的重力为1600N,配重A上方连有一根弹簧测力计D,可以显示所受的拉力大小,但当它所受拉力在0~2500N范围内时,其形变可以忽略不计。B是动滑轮,C是定滑轮;杠杆EH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H=1:6.小阳受到的重力为700N,他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阳对地面的压力为F1,配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FA1,配重A上方的弹簧测力计D

显示受到的拉力FD1为2.1×103N;小阳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阳对地面的压力为F2,配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FA2,配重A上方的

弹簧测力计D显示受到的拉力FD2为2.4×103N.已知F1:F211:9。(杠杆EH、弹簧D和

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不计绳和轴之间摩擦)。求:

(1)配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FA1;

(2动滑轮B受到的重力GB ;

(3)拉力为T2.

图26

机械效率计算(二)

一、教学目的:1、掌握杠杆、滑轮力的分析。

2、掌握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3、掌握杠杆滑轮机械效率的几种典型题。

二、知识讲解:

1、使用杠杆、滑轮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或者费力省距离。对于省力滑轮,省力非距离。对于费力滑轮来说,它费力省距离。

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滑轮重力为G动、绳子股数n、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人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物体移动的距离h、人拉力移动的距离为S。

则有:1、绳子的拉力F拉= 。2、V物与V的关系:

3、S与h。4、机械效率η。

2、使用杠杆时,杠杆受力分析,注意:杠杆一般只受拉力个压力,在做题前一定要先看看杠杆本身的质量是否忽略不计,要是没有忽略,则受分析时要分析重力。而且对杠杆不但要分析受力,也要分析对于杠杆的力臂关系。

3、在力学中,我们受力分析就是要列相应的方程。对物体受力分析得到力的方程,对杠杆受力分析等到杠杆平衡方程,对动滑轮受力分析等到两端的拉力方程。

例1.如图21所示为一种蓄水箱的放水装置,AOB是以O点为转轴的轻质杠杆,AB呈水平状态,AO = 40cm,BO= 10cm。Q是一个重为5N、横截面积为200cm2的盖板,它通过细绳与杠杆的A端相连。在水箱右侧的水平工作台上,有一台质量为60kg的电动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B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可以控制出水口上的盖板。若水箱中水深为5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工作台对电动机的支持力为N1;若水箱中水深为10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工作台对电动机的支持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69∶77,盖板的厚

度、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电动机对绳的

拉力与电动机所受重力在同一直线上,取g=10N/kg。

求:

(1)当水箱中水深为100cm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

的压强。

(2)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F1∶F2。

(3)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F1时,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η1。

分析;本题有四个受力分析,分别是对Q受力分析,

对杠杆受力分析,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对电动机受力

分析。 图21

解题分析:设绳的拉力为FA1。首先对Q受力分析可知:第一次拉力FA1=F+GQ(水对Q的压力)有题可知:GQ=5N F= = = N。 所以:FA1= 。FA2= 。

对杠杆受力分析可知:因为杠杆平衡,

所以:OA×FA1=OB×FB1 同理OA×FA2=OB×FB2 求出FB1= N FB2= N。 因为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所以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得:

5F1= FB1+G动 同理5F2= FB2+G动 带入数值F1 F1对电动机受力分析可的:N1=G电+ F。N2=G电+ F。

所以N1∶N2∶77。

通过分析可知只有动滑轮重力未知,所以可求出动滑轮重力。G动= N。

AO呈水平状态,A、O两点间距离为40cm,B、O两点的水平距离为10cm,B、O两点的竖直距离为7cm。A点正下方的Q是一个重为5N、横截面积为200cm2的盖板(盖板恰好能堵住出水口),它通过细绳与杠杆的A端相连。在水箱右侧的水平工作台上,有一质量为60kg的人通过滑轮组拉动系在B点呈竖直状态的绳子,从而可以控制水是否能从出水口流出。若水箱中水深为5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1,工作台对人的支持力为N1;若水箱中水深为100cm,当盖板恰好要被拉起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2,工作台对人的支持力为N2。已知N1与N2之比为69:77,盖板的厚度、

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人对绳的拉力与人所受重力

在同一直线上,取g=10N/kg。求:

(1)当水箱中水深为50cm时,盖板上表面所受水产生的

压强;

(2)人对绳子的拉力F1的大小;

(3)若与杠杆A、B两端连接的细绳足够结实,而人拉滑

轮组的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30N,则为能实现使用图中

的装置放水,水箱中水的最大深度不得超过多少。

变式题2.如图7所示装置中,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杠杆AB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A端通过竖直方向的轻绳与滑轮组相连,在B端用一轻绳沿竖直方向将杠杆拉住,使其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在滑轮组的下方,悬挂一圆柱形的物体,此物体被浸在圆柱形容器内的液体中。已知杠杆O点两侧的长度关系为AO=2OB,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10cm2、高为12 cm,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50cm2。若容器中的液体为水,在水深为20cm时物体的上表面恰与水面相平,此时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1;打开圆柱形容器下方的阀门K,将水向外释放,直到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2/3时,将阀门K关闭,此时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2,且F1 :F2=3:4。

若容器中液体为某种未知液体,其质量与最初容器中的水的质量相

等,此时未知液体的深度为18 cm,杠杆B端绳上的拉力为F3。取

g=10N/kg,则

A.圆柱形物体的密度为2 g/cm3

B.作用在B端的拉力F3 大小为1.52N

C.未知液体的密度为1.2 g/cm3

D.未知液体对圆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980Pa

图7 图25

例2、图25是液压汽车起重机从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作用在动滑轮上共三股钢丝绳,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动滑轮上升提曲种物,被打捞的重物体积V=0.5 m3。若在本次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1=

772.0×10Pa,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2.375×10Pa,物体完全出水后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5×107Pa。假设起重时柱塞沿竖直方向,物体出水前、后柱塞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N1和N2,N1与N2之比为19:24。重物出水后上升的速度v=0.45m/s。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g取10N/kg)求:

(1)被打捞物体的重力;

(2)被打捞的物体浸没在水中上升时,滑轮组AB的机械效率;

(3)重物出水后,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

P=F2 v'=0.8×10N ×1.35m/ s =1.08×10W。

分析:一般我们看到压强时都要考虑是否有受力面积可求压力,本体的

受力分析有,车子受力分析、滑轮受力分析、杠杆受力分析。本题中因为车

子给的条件比较多,所以从车子受力分析开始。

解:1、对车子受力分析可得P1S=G车P2S=G车+G物—F浮 P3S=G车+G物的三元一次方程组:因为F浮= = .可求出S= m2 G车= N. G物N(浮力可求出)

2、对物体受力分析:F1= G物—F浮= N F 2=G物= N

对杠杆受力分析,因为杠杆平衡得:N1×L1=3 F拉1×L2 N2×L1=3 F拉2×L2 根据N1:N2=19:24。。。 所以机械效率η= = = 。

3、P=F2 v'。

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通过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A上升,打捞体积V=0.5m3、重为G物的重物。若在打捞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1=2×107Pa,当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为p2,重物完全出水

后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5×107Pa。假设起

重时E沿竖直方向,重物出水前、后E对吊臂的支撑力分

别为N1和N2,重物出水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重物

出水后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为11875W,吊臂、定滑轮、钢

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

g取10N/kg)求:

(1)重物在水中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

(2)支撑力N1和N2之比;

(3)重物出水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44

3.图3是液压汽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示意图。A是动滑轮,B是定滑轮,C是卷扬机,D是油缸,E是柱塞。卷扬机转动使钢丝绳带动动滑轮上升,同时提升重物。提升重物前,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1=1.8×107Pa,当提升重物甲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2=

2.175×107Pa,当提升重物乙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p3=2.3×107Pa。假设起重时柱塞沿竖直方向,提升重物甲、乙柱塞对吊臂的支撑力分别为N1和N2,N1=3.6×104N、N2=4.5×10 N。吊臂、定滑轮、钢丝绳的重以及轮与绳的摩擦不计。(g取10N/kg)求:(7分)

(1)被提升两物体的重力之比;

(2)提升重物乙匀速上升时,滑轮组AB的机械效率;

(3)如果匀速提升重物甲时卷扬机牵引力的功率为

4.56kw,重物甲上升的速度为0.4m/s,那么重物甲

的重力是多少?

例3.图25是一个建筑工地提升物体的装置示意图,其中AB是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且AO:OB=3:4,D是一个系在杠杆B端的配重物体,重为2580N。人可以通过固定在杠杆A端的滑轮组提升物体。有一质量为60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p0=1.2×104Pa。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木材时,配重物体D受到的支持力为N1,工人对地面的压强p1=0.8×104Pa;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钢材时,配重物体D受到的支持力为N2,工人向下的拉力为F2;已知N1: N2=7:6,提升木材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90%,每个滑轮质量都相等,绳重及滑轮与轴的摩擦不计,不计杆的重力,g取10N/kg。

求:(1)工人提升木材时向下的拉力F1;

(2)工人提升钢材以0.3m/s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

分析:本题有三个受力分析:1、物体受力分析、2、滑轮受力分析、3、

杠杆受力分析。4、对人受力分析。本题因为知道人的力比较多,所以从人

受力分析开始,让后是对物体受力分析,在利用机械效率计算、在对定滑轮

受力分析、在对杠杆受力分析。

解:首先因为人的质量为60kg,所以G人= N。对人受力分

析可得:F拉1= G人—F支 F支=F压=P×S S= = m2

F拉1 根据公式η利用机械效

率列方程得 。则可求出G物= N。G动= N。 所以G定=G动= N。

对定滑轮受力分析可求出对A点的拉力FA1= = N。 因为杠杆平衡,对杠杆受力分析得:FA1×LOA = FB1×LOB AO:OB=3:4 可求出FB1= N。对物体D受力分析得:N1=GD—FB1N。(GD=2580N) 已知N1: N2=7:6 所以N2= N。在对D受力分析可求出FB1= 。由于杠杆平衡,对杠杆受力分析可得:FA2×LOA = FB2×LOB

FA2。对定滑轮分析可求出F拉2N。

4

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0.3m/s 则拉力移动的速度V= m/s。

例4、如图28所示装置,重为GM=100N的物体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侧用水平细线拴住,左侧水平细线通过定滑轮悬挂重为GA=80N的物体A,A浸没在一个足够大的盛水容器中,右侧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GB=150N的物体B,恰好使物体M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右运动(物体A未露出水面);撤去盛水容器,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 ;当把盛水容器放在右侧使物体B浸没在水中,此时在再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2拉物体A,使物体B在5s内匀速上升10cm(物体B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物体A、B和水的密度之比为ρA∶ρB∶ρ水=2∶5∶1,两次拉力之比为

F1∶F2=3∶2。若不计绳重、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物体A、B在水中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体B所受浮力;

(2)η1与η2的比值;

(3)物体B没有露出水面时,拉力F2

的功率P2 。

分析:本题用到了浮力的一个推论

原理、受力分析比较多,M的受力分析

要注意摩擦力方向改变,大小不变的原

理。通过前面的题型练习,我们要具备

几个能力,

1、我们能直接看清的受力分析情况,可以不用画受力受力分析图,直接列等

式(方程)例如求A对M的拉力,滑轮

组自由多的垃圾等。 M 图28

2、有些受力分析我们可以总结成公式的形式记住,比如说对动滑轮受力分析。

3、在分析题时,一般题中会分几种情况分析,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清没种情况中的力,相等的力可以用同一个字母,不等的力,一定要用不同字母,如果情况很多时,我们可以通过角标区分力的不同。

解:(1)、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有:V物=V排。所以有G物/F浮= = 已知ρA∶ρB∶ρ水=2∶5∶1,所以当物体A、B浸没在水中时F浮A= GA F浮B= GB GA=80N GB=150N 所以F浮A= N F浮B= N

(2)、第一过程物体M自由向右运动、对M受力分析得、FA1+ f= FB1

由于FA1= = N FB1= .。 f= 。(有含有G动的式子表示)

第二个过程去掉A下面的水,用F1拉物体A,使物体B匀速上升时,对物体M受力分析得:F1= f+ FB1= (有含有G动的式子表示)

第三个过程当把盛水容器放在右侧使物体B浸没在水中,此时在再用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2拉物体A,使物体B匀速上升时:FB2= 。对物体M受力分析可得:F2= f+ FB1= (有含有G动的式子表示)

所以根据F1∶F2=3∶2 G动

N.

η1∶η2 (3)F2= f+ FB1 VB= = 。VM=

W。

变式1: 如图21所示装置,物体B重为50N,体积VB=1.0×10-3m3,B在水中匀速下沉时,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将物体B换成与物体B体积相同的物体C后,用水平向右的力F

拉物体A,使物体C在水中4s内匀速上升0.4m(物体C未露

出水面),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不计绳重、滑轮

轴处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求:

(1)物体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2)水平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fA 。

(3)物体C所受重力GC与拉力F的比值。

(4)拉力F的功率P 。

变式2:.如图25所示装置,物体B重为100N,它在水中匀速下沉时,通过滑轮组拉着重200N的物体A在水

平面上匀速运动。当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1拉物体A,使物体B在水

中匀速上升(物体B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 ;当

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后,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A,在4s内

使物体B匀速上升0.4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

已知:物体B的密度ρB=5ρ水 ,两次拉力F1∶F2=9∶10。若不计绳重、

滑轮组装置的摩擦及水中的阻力,g取10N/kg。求:

(1)水平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f ;

(2)η1与η2的比值;

(3) 在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后,拉力F2的功率P2 。

(请画出相关受力分析图) .......

图21

练习

1、.图22是小明设计的一个通过简单机械检测水位的装置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滑轮C、物体A、B以及杠杆DE组成,物体B通过细绳与滑轮相连,物体A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OD:OE=1:2。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800N. B的底面积为2m2,当容器内装满水时,物体B恰好浸没在水中, 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为P1;在使用过程中放水阀门打开,当物体B完全露出水面时, 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为P2,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物体B恰好浸没在水中底部受到压强的变化量为200Pa。已知:滑轮的重力为120N,P1﹕P2=3﹕1。杠杆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

求:⑴物体B的重力;⑵物体B的密度

2.图 26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受到的重力为1600N,配重A上方连有一根弹簧测力计D,可以显示所受的拉力大小,但当它所受拉力在0~2500N范围内时,其形变可以忽略不计。B是动滑轮,C是定滑轮;杠杆EH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OH=1:6.小阳受到的重力为700N,他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阳对地面的压力为F1,配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FA1,配重A上方的弹簧测力计D

显示受到的拉力FD1为2.1×103N;小阳通过细绳在H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T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阳对地面的压力为F2,配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FA2,配重A上方的

弹簧测力计D显示受到的拉力FD2为2.4×103N.已知F1:F211:9。(杠杆EH、弹簧D和

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不计绳和轴之间摩擦)。求:

(1)配重A受到绳子的拉力为FA1;

(2动滑轮B受到的重力GB ;

(3)拉力为T2.

图26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测试题(难题)
  • 初中物理力学综合测试题 卷面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的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 O 为支点,物体A 是边长为0.1m 的正立方体.当 杠杆右侧挂一个物体B 时, 杠杆平衡,此时物体A 对水 平桌面的压强为300Pa :若 物体B 向右移 ...

  • 九年级物理难题汇编
  • 39.工人利用如图25所示的装置,在河边打捞水中的物体M .打捞过程中物体M 在水中匀 速上升的速度为0.2m/s,此时工人做功的功率为360W :当物体被打捞出水面后,工人对绳子施加最大的拉力,恰好能使物体继续匀速上升.已知:工人的质量为70kg ,物体M 的密度为2.5×103kg/m3.不计绳 ...

  • 中考力学计算难题
  • 中考二模力学难题 1.工作人员用如图25所示装置打捞水中的物体.第一次提体积VA= 6×10-3m3的物体A在水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A未露出水面),人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人拉力的功率为P1,绳端的速度为v1,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提重为GB=150N的物体B在水中匀速上升的过程中(B未露出水 ...

  •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部分较难题汇总
  •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1.如图所示,重为100N的物体A,在大小为20N方向向左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秒,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左移动了30cm的距离,滑轮与绳子质量不计,滑轮与绳子之间摩擦不计.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0m/s B. ...

  • 黑箱理论教你轻松解决管理难题
  • 有人说下棋不容易,棋子有限,变数无穷.也有人说,企业竞争格局犹如棋局.但不知有多少人想过,管理企业要比下棋难度要高多少倍.因为企业的人员成千上万,变数大得多.下围棋时,你手里的黑子不会变成白子,但是在企业里却有这样的变数:有一些人是你的部下,某一天突然变成了你的最可怕的竞争对手.比如伊利就遇到这样的 ...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杠杆2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 19. 杠杆 教学目标 1.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学会记录.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杠杆各部分名称,会使用杠 ...

  • 资本市场运作重点范围
  • 资本市场重点范围 第二章-第1节 股票市场概述 1.股票定义与特征 (1)基本定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市场向出资人发型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对股份有限公司的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 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券债务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有限责任 ...

  • 初中物理杠杆好题.难题.压轴题
  •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1.图5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 ...

  • 滑轮及其应用说课稿(含说明)
  • <滑轮及其应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滑轮是第一节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