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疾病及防治new

大学生常见消化道疾病及防治

一、 消化系统解剖、图示、概述。

二、 胃肠基本功能。

三、 急性胃肠炎。

1、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治疗。

6、预防。

四、慢性胃炎。

1、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治疗。

6、预防。

五、消化性溃疡。

1、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治疗。

6、预防。

7、并发症。

六、缺铁性贫血。

1、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治疗。

6、预防。

一、消化系统解剖、图示、概述

概 述

胃肠疾病是日常生活的常见病。众所周知胃肠是人体的一个大菌库,所含有益生菌和有害菌两种细菌。益生菌在不断地增强着胃肠组织细胞的活力,提高着免疫细胞对肠胃致病菌、病毒的杀灭,吞噬能力,而有害菌以及其在生长、繁殖、代谢过程在产生的有害的腐败物质,却在不断地破坏胃肠组织细胞,促进、加速组织细胞的老化、衰竭和突变:自然也就降低了胃肠组织细胞的抗感染能力。胃肠处于健康状态的时候,因为益生菌的数量远远多于有害菌的数量,所以益生菌对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远远超出了有害菌对组织细胞的破坏能力,胃肠组织细胞自然不会受到伤害,而一旦肠胃中的益生菌受到伤害,数目减少,外界有害菌的侵入,数目增多,这种关系被打破,有害菌对肠胃器官组织细胞的破坏能力增强,而有益有菌的保护能力降低,胃肠组织细跑就会受到伤害,抗感染能力降低,表现在胃肠功能降低,出现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慢性炎症、甚至溃疡以及反复发作的胃肠疾病。

胃肠生理病理

病因,顾名思义,就是疾病的原因,致病的因素。由于病因而引起疾病发生的规律和道理,就是发病原理。

病因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环境因素,就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外部因素,如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另一类是体质因素,即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

一般来说,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和体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的关系是:环境因素是导致疾病的外部条件,体质因素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因素总是在不利的体质因素情况下,促使其发病的。比如,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些患者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一般都较高,胃黏膜的抵抗力又偏低,在这种不利的体质因素情况下,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等环境因素很容易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得更高,胃粘膜的抵抗能力更加下降,使胃酸、胃蛋白酶侵蚀不能自我保护的胃粘膜,从而产生溃疡病。而如果这些患者十分注意避免其不利的环境因素,溃疡病就不容易发生。 当然,有些时候环境因素也起着致病的主导作用。如食入腐败食物或有毒食物的急性肠胃炎、大量饮酒导致的急性胃炎等,都属于这种情况。但体质因素在这里也起一定的作用,体质好的,发病轻、恢复快,体质差的,发病重、预后差。

下面,让我们来说说常见的胃肠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1. 环境思素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是胃肠道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物的质和量等许多内容。

饮食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可使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失常;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可引起胃肠负担过重,产生胃扩张、消化不良。长期或大量进食辛辣食物,或饮酒、浓茶、浓咖啡,会刺激食管和胃肠道粘膜,使之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易引起食管

炎、胃炎、溃疡病、慢性肠炎和便秘等。进食时粗嚼整咽,可使食管、胃粘膜受损伤而引起炎症、溃疡,并产生消化不良;进食过热,会烫伤食管、胃粘膜,产生相应的炎症;进食过冷,使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功能紊乱,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还会加重原有胃肠病的病情。进食浓汤、过甜、过咸,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肠液分泌增多,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腹泻;进食的食物中缺乏植物纤维素,可引起肠道蠕动不足,产生便秘、腹胀。

(2) 精神因素

紧张、焦虑、恐惧等精神因素,可使迷走神经兴奋,结果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精神因素还可使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多,皮质类固醇有刺激胃液分泌和减少胃表面粘液生成的作用。因此,精神因素可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的粘液保护层(粘液屏障)变得稀薄,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病。

精神因素还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随之导致肠道运动亢进、平滑肌痉挛,产生腹痛、肠鸣、腹泻等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现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更会因焦虑、紧张、多疑而使肠道运动功能紊乱、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或加重肠壁的炎症和溃疡。

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支配肠壁的交感神经作用过强,使肠蠕动减弱、分泌减少,因而产生便秘。

(3) 药物因素

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布络芬等,可直接破坏、损伤胃粘膜屏障,使胃粘膜抵抗力下降,易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而产生胃炎、消化性溃疡。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并使胃的保护性粘液分泌减少,从而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抑制,B族维生素合成减少,从而产生维生素B缺乏的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则致病菌可能过度生长,导致细菌性肠炎,如伪膜性肠炎。

(4) 其他因素

a. 吸烟:吸烟可引起味觉迟钝、食欲减退,还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胃分泌和蠕动增强,幽门、贲门松弛,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b. 寒冷:腹部受到寒冷的突然刺激,可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分泌失调,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现象,还可诱发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情。

c. 放射:放射治疗,可损伤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甚至使其腺体萎缩,引起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

d. 生物因素:各种急性传染病都可引起胃炎;进食污染的食物,由于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可使人产生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易发生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2.体质因素

(1) 遗传因素

一些消化性溃疡病人具有明显的家族史,这些病人的父母和子女中溃疡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2—5倍,这些人往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比普通人高,导致自身粘膜易被侵蚀而产生溃疡。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 免疫因素

正常人的免疫系统有对外来的有害的东西(如细菌)进行攻击、清除的作用,但在免疫失调的情况下;可能将自身的组织“误认为”对自身不利,也对其进行攻击和清除,这叫做自身免疫。有些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就是由于自身免疫,误将自身的胃粘膜和腺体或肠壁组织破坏,导致胃粘膜萎缩和肠道炎症、溃疡。

(3) 胃肠道结构或功能异常

胃幽门处粘膜较厚、松驰,使肥大的粘膜被挤入十二指肠球部,就形成了胃粘膜脱垂症;胃及十二指肠麻痹,不能对进食的食物和消化液做出反应,使胃内容积无限扩大,造成急性胃扩张;腹肌松驰、腹压下降、隔肌悬吊力不足等因素,使胃失去依托,产生胃下垂;呕吐引起腹压增高,食管贲门粘膜受到牵拉,会导致食管贲门粘膜撕裂。 体质因素还有许多,如返流、胃内潴留、贫血等等。

二、胃肠基本功能

个主要功能

容纳食物能力与其运动功能有关 与其分泌功能有关

大约每分钟以三个蠕动波的速度由 分泌胃液:包含有胃酸,胃蛋白酶、 胃体向幽门蠕动,将食物推向小肠。 内因子、粘蛋白等。

进一步消化食物。

这些胃液,一是初步消化食物, 另外是形成粘胶状液体附胃壁, 以防止外事物对胃黏的损伤。

2、肠: 小肠 、 结肠

(1十二指肠 空、回肠

。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等均在此吸收。

另外它有分泌功能。正常情况下,小肠的吸收功能大于分泌功能。小肠对水、电解质的吸收率相当高。所以,一旦肠道炎症形成影 脱水。

感染 肠分泌亢进 水泻

(2)结肠: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形成、排出粪便。每天由结肠吸收的水分约500 至 800毫升。一旦炎症产生,成吸收功能下降,腹泻形成。

三、急性胃肠炎

定义: 由于进食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烈性刺激性食品而形成的胃肠黏膜的急性、弥漫性炎症。

病因、机理:

1、 感染:细菌、细菌毒素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常见有沙门氏菌、嗜盐菌、金葡菌等。

沙门氏菌:分布极广,畜禽体内、蛋类极易被其污染。

嗜盐菌:易存在于海产品、腌制品中。

金葡菌:易污染淀粉类食品,乳类食品。

而被污染的食品中的细菌在20至22摄示度条件下经三至五个小时,病菌即可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进食了以上被污染的食物,而未煮透,造成胃肠黏膜炎症损害。细菌分泌出可容性毒素,促使小肠分泌大量水分、电解质,刺激肠蠕动加快,造成腹泻。毒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毒血症,引起发热、呕吐。

2、 化学毒、生物毒:多为误食,如:升汞、毒菌等。称为

化学物质所制的胃肠炎。

3、 暴饮暴食、受凉、过劳等,均引起肌体抵抗力下降,免

疫力下降,而易受到致病菌袭击,细菌繁殖而发病。

病理: 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出血等。

临床表现:该病多于夏秋季出现,是因气温高湿度大,利于细菌

繁殖,食物易变质,加之苍蝇传播,极易发病。

腹泻、四症。其起病急骤,常于不洁饮食后

数小至24小时内发病。短者半小时。

其呕吐剧烈时可呕出胆汁及血性液体。而腹痛多为阵

发性绞痛,痛后多有便意。腹泻多为稀便或稀水便。脓血便少见。每日泻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如果频繁呕

吐、腹泻,常导致脱水。如果感染严重,可有全身中

毒症状:畏寒、发热、乏力 、关节酸痛。

治疗:

1、

2、 首先去除病因。 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急性胃肠炎多有不同程度脱水,鼓励多饮水,以口服补液为主。饮水速度以每小时250至500毫升为宜,1000毫升饮入后,多能缓解脱水症状。宜服糖盐水或淡盐水。而呕吐严重或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

脱水程度:脱水,即肌体的水钠同时丢失,引起人体体液容量的减少。

轻度脱水:时水量占人体重量的3%以下,表现为口干、口腔

黏膜干燥,尿少,色浓。

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4%至6%,常有头晕、头痛、乏

力、心率加快,烦躁,皮肤弹性下降,手掌面皱纹

产生,血压偏低。

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7%至15%,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四肢发凉,成休克状。

3、 抗菌治疗:此病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早期足量使用抗菌素可及时控 制病情。尽量口服给药,利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病变黏膜,杀死细菌。

4、 对症治疗:呕吐腹痛严重者,可以给止痛止吐药。 预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

吃不洁、腐烂、变质、过期食品。不在不洁摊点就餐,饮食要节制,避免暴饮暴食,

少酗酒。对隔夜食物最好煮沸加热再吃。

四、慢性胃炎

定义:系指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病变。此病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机理,但与下列情况有关。

1、 急性胃炎的遗留,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持久不

愈或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炎症。

2、 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

至。

3、 胆汁返流,长期返流入胃的胆汁,使胃黏膜损伤。

4、 Hp(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此菌在胃黏膜中的危害,

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题。Hp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率

达40%至60%,成人75%以上,常与不洁饮食有关。

其至病机理复杂,主要由其产生的尿素酶损伤胃黏膜

所制。

5、 细菌毒素长期损害:口、咽、鼻,的慢性炎症,导

致病菌入胃,长期小剂量细菌、毒素的慢性损伤胃黏

膜。

6、 营养不良:蛋白、维生素缺乏,造成黏膜抵抗力下

降,黏膜变性,炎症形成。

7、 免疫因素。

病理改变:浅表胃炎至萎缩性胃炎,再至肠化,不典型增生,最后癌

变。

临床表现:本病进展缓慢,反复发作,多数有不同程度消化不良症状。

另外有不规则上腹隐痛、腹胀、返酸、嗳气、呕吐等症。

尤以饮食不当时症状明显,少数急发时,可有出血表现,

可以出现胸骨后疼痛及烧心感。

诊断: 依靠胃镜及活检。

防治: 1、消除病因:避免强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勿暴饮

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均衡饮食,积极治疗口、鼻、咽

的慢性炎症。

2、药物治疗:抗Hp治疗。解痉、助消化及加强胃动力、

保护胃黏膜药物运用。

五、消化性溃疡

定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胃12指肠的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所消化而形成的慢性炎性溃破,即溃疡。

病因,发病机理: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导致溃疡的主要因素。

正常情况下,具有胃黏膜的一系列的保护机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不造成黏膜的损害。而溃疡的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黏膜防护机制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它是多病因,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机制导致侵袭作用增强,而黏膜防护机制减弱,促使溃疡形成。

详细发病机理复杂,不详诉说。下面强调几点与大家有关因素,

望引起重视。

1、饮食:过热、过酸、辛辣、酒精食物可直接损伤胃黏膜。

而咖啡等刺激性事物可以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侵袭作用增加。而至黏膜受损。

2、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以减低黏膜屏障。

3、吸烟:吸烟人群溃疡发病率高于非吸烟人群,而溃疡愈合

能力下降,复发率高。这与尼古丁造成胃黏膜血管收缩导致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有关。溃疡形成。

4、Hp感染:Hp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而产生氨,氨破坏

胃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形成。

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表现

为慢性经过,反复发作,节律疼痛。疼痛与饮食有节律性关系。有餐前、餐后痛之分。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剑下。疼痛性质为饥饿痛、钝痛、胀痛、烧灼痛、刺痛、剧痛等。

2、其他表现:返酸、嗳气、流延、恶心、呕吐、胸骨后

烧酌感。

诊断:胃镜确诊。

治疗:1、药物:两方面。一、减少溃疡形成的侵袭因素。二、增强胃

黏膜的保护能力。抗酸药可以减少对黏膜的损害。另外常用枸橼酸铋(丽珠德乐),它能在胃酸作用下与溃疡部渗出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防止酸渗透,促使溃疡愈合。它也可以杀灭Hp。还要抗Hp治疗。

2、手术治疗:巨大溃疡、幽门梗阻、溃疡穿孔及溃疡癌变,

需要手术。

:消化性溃疡常见。表现为黑便:出血量

在60至100毫升,即可出现黑便。便色为柏油样,糊状

或成型便,色泽发亮。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暗红色。便血:量大时,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常伴休克。

展,波及全腹。常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并可出现全身发热等中毒症状及休克表现。为一种急性腹膜炎表现。

:由于溃疡而致的炎性水肿,阻塞幽门。

食物不能进入小肠。表现为:上腹痛伴大量呕吐,吐后症状减轻。

:长期溃疡及Hp感染,黏膜损伤,反复修复增

生,最后基因突变,癌变。

预防:确定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食卫生,节制烟酒,避免暴饮暴

食及强刺激性食物。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六、缺铁性贫血

定义:是由体内储存铁的缺乏,影响血红素的合成。表现为红细胞数

和血红蛋白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正常值:男Hb>12克,女Hb>10.5克。

铁的分布:健康成年人体内总铁量为3至4.5克,其中65%组成血红

蛋白,30%为储存铁,5%为组织铁。

铁的来源:主要由食物供给,以蛋黄、牛肉、肝、肾、豆类、海带等

含量较高。另外绿色蔬菜内也有。

铁的吸收:铁的吸收量与体内储存铁量及红细胞生长速度有关。每天

由食物中摄取铁量约为10至15毫克,而能被吸收的约为总量的10%。每天由人体排除的铁量,男0.5至1.5毫克,女1至2毫克。

病因:1、摄入不足:需铁量增加,生长期的青少年儿童,经期,哺

乳期女性,需铁量增加,而饮食不足,易造成缺铁。

2、吸收不良:慢性胃炎、胃大部切除者,铁的吸收减少。

3、损失过多:如:月经量过多,溃疡出血,痔疮,钩虫病等

均造成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常有头晕、乏力、疲倦、耳鸣、眼花。舌炎,

口腔炎,唇炎,口角皲裂等。

确诊:化验检查。

治疗:补充铁剂。

预防:平衡饮食,生长期青少年多食富含铁剂食品。积极治疗溃疡病、

痔疮等。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钩虫病。

呼吸系统

 上呼吸道感染

 急性扁桃腺炎

 过敏性鼻炎

 肺炎

循环系统

 病毒性心肌炎

 晕厥

一、 呼吸系统常见病

(1) 解剖结构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

上呼吸道:鼻、咽、喉、气管(环状软骨下端)

下呼吸道:气管(环状软骨下端)、支气管及其肺内分支 主要作用:是气体通道,,其对空气有过滤、理化、加湿的功能

呼吸单位: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主要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场所

(2)呼吸系统疾患

a) 上呼吸道感染

定义:是指鼻、咽、喉、气管急性炎症的总称

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夹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病因:80-90%由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是鼻病毒

特点:极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年均可发病,尤以

冬春季节气候骤变时较多见。体弱者、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者、淋雨、过劳等容易发病。病情轻,病程短,

预后好,发病率高,具有一定传染性。部分可继发气管炎,付鼻窦炎,甚至肾炎、风湿病、心肌炎等。危及健康,必须及时治疗和休息,切不可麻痹大意。

临床表现:起病急,咽痒咳嗽、鼻塞、流清涕,全身症状较

轻。可有低热,全身酸痛。如不发生合并感染—付鼻窦炎、支气管炎等,一般3-5天后全身症状可消失,鼻涕变稠,7-10天自愈。

b) 急性扁桃腺炎

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体温≥39C,咽痛明显,吞咽时加

剧,一般持续高热几天,常伴有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及触痛。 o

c) 过敏性鼻炎

病因:是由于鼻腔受到一些致敏物质(过敏原)的刺激引起

的过敏反应,如花粉、动物皮毛、尘埃、霉菌、油漆、汽油和某些化学气体以及寒冷空气刺激等。

临床表现:多为突然发生,鼻腔奇痒,频发喷嚏,多为突发

突止,与接触上述过敏原密切相关。

d) 肺炎

定义:指肺实质的炎症

病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部炎症,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

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霉菌性肺炎、过

敏性肺炎,其它尚有理化因子、免疫损伤等

分类: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发病机理: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毒力较强造成

临床表现:起病急,常有寒颤、高热、咳嗽、咳粘痰或脓痰。

有些是无痰持续高热

预防: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冬季,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抗寒冷能力,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空气新鲜,防止身体受冷,避免淋雨,过度疲劳、熬夜,不要吸烟及过量饮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 治疗

一般治疗:全身症状明显时,要卧床休息、保暖,多喝开水,清

淡饮食,多吃水果,忌辛辣食物及炒货

对症治疗:①降温;②止咳;③清热解毒;④雾化吸入 抗菌治疗:原则:口服、肌注、静脉

① 药物的副作用

② 药物的作用时间

③ 合理用药

二、 循环系统常见病

总论: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动力器官,如同泵的作用,动脉血自左

心室驱出后,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向全身各个器官及组织,把氧和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内,并带走新陈代谢的产物和二氧化碳,成为静脉血,返回到右心房(大循环),然后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再到肺组织,经过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再回到左心房(肺循环)。

在循环系统中,心脏占最主要位置。

(1) 定义:是指由病毒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

病因:患者59—85%有过发热、流感或腹泻等前驱病毒性感染史,

病原以柯萨奇病毒、流感与埃可病毒居多;

临床表现:由于心肌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不同,病情轻重差异很

大,有不少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轻者仅在活动后感胸闷、心慌 、疲乏无力,而重者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

甚至可出现心律紊乱等;

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早搏:又称心律不齐,期前收缩;

功能性早搏:多见于健康人,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早搏;

病理性早搏:凡有心脏病基础的病人,如冠心病、慢性心脏病、

心肌炎等疾患,出现心律不齐;

诊断:①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泻史或者其它病毒感染性疾患

史;②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病原学依据,心肌酶谱的改变;

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注意事项:

① 患病的急性期,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卧床休息,认真接受各项检查和治疗;

② 恢复期仍需避免过多的活动与体育运动,减轻心脏负担; ③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后可痊愈,不留任何症状及体征,极少数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并加重;

(2) 晕厥(昏倒)

定义: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减少而导致时缺血、缺氧出现意识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

种类:

① 反射性晕厥:最常见青少年,女性较多,体弱者发病前多有情绪刺激;

② 体位性低血压昏厥:发生于自卧位或下蹲位突然站立时,与长期卧床(因病、妊娠)、药物(镇静剂、血管扩张剂)有关;

③ 排尿性晕厥:多见于中年男性,发生在排尿时或排尿后; ④ 颈动脉窦性晕厥:见于颈动脉窦过敏及颈动脉硬化者,男性居多;

⑤ 剧烈咳嗽性晕厥;

⑥ 屏气性:持续性屏气也可产生晕厥;

⑦ 癔病性晕厥:皆有刺激史,卧倒不动,或伴有不规则的肢体动作;

⑧ 低 血糖、急性失血、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后等所导致的晕厥;

救护方法:

① 一般晕厥发生前有先兆症状,要尽快扶住患者,轻轻放倒,切忌摇晃,首先注意脉搏及心跳情况,有无其它伴随情况;

② 晕厥发生后,一般很快苏醒,恢复知觉。采取头低位平卧休息(去枕),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若患者躺倒后未立即苏醒,要刺激人中、合谷穴位;

③ 注意有无外伤,尤其头部、各关节,发现问题,用担架将患者抬入医院救治;

预防: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总之,晕厥的发生多与学生身体素质差、机体代偿能力不完善有关。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十分重要,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健康的身体迎接挑战。

大学生常见消化道疾病及防治

一、 消化系统解剖、图示、概述。

二、 胃肠基本功能。

三、 急性胃肠炎。

1、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治疗。

6、预防。

四、慢性胃炎。

1、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治疗。

6、预防。

五、消化性溃疡。

1、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治疗。

6、预防。

7、并发症。

六、缺铁性贫血。

1、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治疗。

6、预防。

一、消化系统解剖、图示、概述

概 述

胃肠疾病是日常生活的常见病。众所周知胃肠是人体的一个大菌库,所含有益生菌和有害菌两种细菌。益生菌在不断地增强着胃肠组织细胞的活力,提高着免疫细胞对肠胃致病菌、病毒的杀灭,吞噬能力,而有害菌以及其在生长、繁殖、代谢过程在产生的有害的腐败物质,却在不断地破坏胃肠组织细胞,促进、加速组织细胞的老化、衰竭和突变:自然也就降低了胃肠组织细胞的抗感染能力。胃肠处于健康状态的时候,因为益生菌的数量远远多于有害菌的数量,所以益生菌对组织细胞的保护作用远远超出了有害菌对组织细胞的破坏能力,胃肠组织细胞自然不会受到伤害,而一旦肠胃中的益生菌受到伤害,数目减少,外界有害菌的侵入,数目增多,这种关系被打破,有害菌对肠胃器官组织细胞的破坏能力增强,而有益有菌的保护能力降低,胃肠组织细跑就会受到伤害,抗感染能力降低,表现在胃肠功能降低,出现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慢性炎症、甚至溃疡以及反复发作的胃肠疾病。

胃肠生理病理

病因,顾名思义,就是疾病的原因,致病的因素。由于病因而引起疾病发生的规律和道理,就是发病原理。

病因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环境因素,就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的外部因素,如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另一类是体质因素,即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

一般来说,疾病是由环境因素和体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的关系是:环境因素是导致疾病的外部条件,体质因素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环境因素总是在不利的体质因素情况下,促使其发病的。比如,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些患者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一般都较高,胃黏膜的抵抗力又偏低,在这种不利的体质因素情况下,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等环境因素很容易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得更高,胃粘膜的抵抗能力更加下降,使胃酸、胃蛋白酶侵蚀不能自我保护的胃粘膜,从而产生溃疡病。而如果这些患者十分注意避免其不利的环境因素,溃疡病就不容易发生。 当然,有些时候环境因素也起着致病的主导作用。如食入腐败食物或有毒食物的急性肠胃炎、大量饮酒导致的急性胃炎等,都属于这种情况。但体质因素在这里也起一定的作用,体质好的,发病轻、恢复快,体质差的,发病重、预后差。

下面,让我们来说说常见的胃肠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1. 环境思素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是胃肠道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物的质和量等许多内容。

饮食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可使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消化液分泌失常;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可引起胃肠负担过重,产生胃扩张、消化不良。长期或大量进食辛辣食物,或饮酒、浓茶、浓咖啡,会刺激食管和胃肠道粘膜,使之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易引起食管

炎、胃炎、溃疡病、慢性肠炎和便秘等。进食时粗嚼整咽,可使食管、胃粘膜受损伤而引起炎症、溃疡,并产生消化不良;进食过热,会烫伤食管、胃粘膜,产生相应的炎症;进食过冷,使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功能紊乱,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还会加重原有胃肠病的病情。进食浓汤、过甜、过咸,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肠液分泌增多,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腹泻;进食的食物中缺乏植物纤维素,可引起肠道蠕动不足,产生便秘、腹胀。

(2) 精神因素

紧张、焦虑、恐惧等精神因素,可使迷走神经兴奋,结果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精神因素还可使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多,皮质类固醇有刺激胃液分泌和减少胃表面粘液生成的作用。因此,精神因素可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的粘液保护层(粘液屏障)变得稀薄,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病。

精神因素还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随之导致肠道运动亢进、平滑肌痉挛,产生腹痛、肠鸣、腹泻等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现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更会因焦虑、紧张、多疑而使肠道运动功能紊乱、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或加重肠壁的炎症和溃疡。

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支配肠壁的交感神经作用过强,使肠蠕动减弱、分泌减少,因而产生便秘。

(3) 药物因素

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布络芬等,可直接破坏、损伤胃粘膜屏障,使胃粘膜抵抗力下降,易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而产生胃炎、消化性溃疡。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并使胃的保护性粘液分泌减少,从而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可使肠道正常菌群抑制,B族维生素合成减少,从而产生维生素B缺乏的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则致病菌可能过度生长,导致细菌性肠炎,如伪膜性肠炎。

(4) 其他因素

a. 吸烟:吸烟可引起味觉迟钝、食欲减退,还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胃分泌和蠕动增强,幽门、贲门松弛,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b. 寒冷:腹部受到寒冷的突然刺激,可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分泌失调,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现象,还可诱发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情。

c. 放射:放射治疗,可损伤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甚至使其腺体萎缩,引起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炎。

d. 生物因素:各种急性传染病都可引起胃炎;进食污染的食物,由于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可使人产生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易发生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2.体质因素

(1) 遗传因素

一些消化性溃疡病人具有明显的家族史,这些病人的父母和子女中溃疡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2—5倍,这些人往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比普通人高,导致自身粘膜易被侵蚀而产生溃疡。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 免疫因素

正常人的免疫系统有对外来的有害的东西(如细菌)进行攻击、清除的作用,但在免疫失调的情况下;可能将自身的组织“误认为”对自身不利,也对其进行攻击和清除,这叫做自身免疫。有些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就是由于自身免疫,误将自身的胃粘膜和腺体或肠壁组织破坏,导致胃粘膜萎缩和肠道炎症、溃疡。

(3) 胃肠道结构或功能异常

胃幽门处粘膜较厚、松驰,使肥大的粘膜被挤入十二指肠球部,就形成了胃粘膜脱垂症;胃及十二指肠麻痹,不能对进食的食物和消化液做出反应,使胃内容积无限扩大,造成急性胃扩张;腹肌松驰、腹压下降、隔肌悬吊力不足等因素,使胃失去依托,产生胃下垂;呕吐引起腹压增高,食管贲门粘膜受到牵拉,会导致食管贲门粘膜撕裂。 体质因素还有许多,如返流、胃内潴留、贫血等等。

二、胃肠基本功能

个主要功能

容纳食物能力与其运动功能有关 与其分泌功能有关

大约每分钟以三个蠕动波的速度由 分泌胃液:包含有胃酸,胃蛋白酶、 胃体向幽门蠕动,将食物推向小肠。 内因子、粘蛋白等。

进一步消化食物。

这些胃液,一是初步消化食物, 另外是形成粘胶状液体附胃壁, 以防止外事物对胃黏的损伤。

2、肠: 小肠 、 结肠

(1十二指肠 空、回肠

。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等均在此吸收。

另外它有分泌功能。正常情况下,小肠的吸收功能大于分泌功能。小肠对水、电解质的吸收率相当高。所以,一旦肠道炎症形成影 脱水。

感染 肠分泌亢进 水泻

(2)结肠: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形成、排出粪便。每天由结肠吸收的水分约500 至 800毫升。一旦炎症产生,成吸收功能下降,腹泻形成。

三、急性胃肠炎

定义: 由于进食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烈性刺激性食品而形成的胃肠黏膜的急性、弥漫性炎症。

病因、机理:

1、 感染:细菌、细菌毒素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 常见有沙门氏菌、嗜盐菌、金葡菌等。

沙门氏菌:分布极广,畜禽体内、蛋类极易被其污染。

嗜盐菌:易存在于海产品、腌制品中。

金葡菌:易污染淀粉类食品,乳类食品。

而被污染的食品中的细菌在20至22摄示度条件下经三至五个小时,病菌即可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进食了以上被污染的食物,而未煮透,造成胃肠黏膜炎症损害。细菌分泌出可容性毒素,促使小肠分泌大量水分、电解质,刺激肠蠕动加快,造成腹泻。毒素进入血液,造成全身毒血症,引起发热、呕吐。

2、 化学毒、生物毒:多为误食,如:升汞、毒菌等。称为

化学物质所制的胃肠炎。

3、 暴饮暴食、受凉、过劳等,均引起肌体抵抗力下降,免

疫力下降,而易受到致病菌袭击,细菌繁殖而发病。

病理: 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出血等。

临床表现:该病多于夏秋季出现,是因气温高湿度大,利于细菌

繁殖,食物易变质,加之苍蝇传播,极易发病。

腹泻、四症。其起病急骤,常于不洁饮食后

数小至24小时内发病。短者半小时。

其呕吐剧烈时可呕出胆汁及血性液体。而腹痛多为阵

发性绞痛,痛后多有便意。腹泻多为稀便或稀水便。脓血便少见。每日泻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如果频繁呕

吐、腹泻,常导致脱水。如果感染严重,可有全身中

毒症状:畏寒、发热、乏力 、关节酸痛。

治疗:

1、

2、 首先去除病因。 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急性胃肠炎多有不同程度脱水,鼓励多饮水,以口服补液为主。饮水速度以每小时250至500毫升为宜,1000毫升饮入后,多能缓解脱水症状。宜服糖盐水或淡盐水。而呕吐严重或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

脱水程度:脱水,即肌体的水钠同时丢失,引起人体体液容量的减少。

轻度脱水:时水量占人体重量的3%以下,表现为口干、口腔

黏膜干燥,尿少,色浓。

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4%至6%,常有头晕、头痛、乏

力、心率加快,烦躁,皮肤弹性下降,手掌面皱纹

产生,血压偏低。

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7%至15%,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四肢发凉,成休克状。

3、 抗菌治疗:此病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早期足量使用抗菌素可及时控 制病情。尽量口服给药,利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病变黏膜,杀死细菌。

4、 对症治疗:呕吐腹痛严重者,可以给止痛止吐药。 预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

吃不洁、腐烂、变质、过期食品。不在不洁摊点就餐,饮食要节制,避免暴饮暴食,

少酗酒。对隔夜食物最好煮沸加热再吃。

四、慢性胃炎

定义:系指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病变。此病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机理,但与下列情况有关。

1、 急性胃炎的遗留,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持久不

愈或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炎症。

2、 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

至。

3、 胆汁返流,长期返流入胃的胆汁,使胃黏膜损伤。

4、 Hp(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此菌在胃黏膜中的危害,

是近十年来的研究热题。Hp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感染率

达40%至60%,成人75%以上,常与不洁饮食有关。

其至病机理复杂,主要由其产生的尿素酶损伤胃黏膜

所制。

5、 细菌毒素长期损害:口、咽、鼻,的慢性炎症,导

致病菌入胃,长期小剂量细菌、毒素的慢性损伤胃黏

膜。

6、 营养不良:蛋白、维生素缺乏,造成黏膜抵抗力下

降,黏膜变性,炎症形成。

7、 免疫因素。

病理改变:浅表胃炎至萎缩性胃炎,再至肠化,不典型增生,最后癌

变。

临床表现:本病进展缓慢,反复发作,多数有不同程度消化不良症状。

另外有不规则上腹隐痛、腹胀、返酸、嗳气、呕吐等症。

尤以饮食不当时症状明显,少数急发时,可有出血表现,

可以出现胸骨后疼痛及烧心感。

诊断: 依靠胃镜及活检。

防治: 1、消除病因:避免强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勿暴饮

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均衡饮食,积极治疗口、鼻、咽

的慢性炎症。

2、药物治疗:抗Hp治疗。解痉、助消化及加强胃动力、

保护胃黏膜药物运用。

五、消化性溃疡

定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胃12指肠的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所消化而形成的慢性炎性溃破,即溃疡。

病因,发病机理: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导致溃疡的主要因素。

正常情况下,具有胃黏膜的一系列的保护机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不造成黏膜的损害。而溃疡的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黏膜防护机制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它是多病因,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机制导致侵袭作用增强,而黏膜防护机制减弱,促使溃疡形成。

详细发病机理复杂,不详诉说。下面强调几点与大家有关因素,

望引起重视。

1、饮食:过热、过酸、辛辣、酒精食物可直接损伤胃黏膜。

而咖啡等刺激性事物可以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侵袭作用增加。而至黏膜受损。

2、药物: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可以减低黏膜屏障。

3、吸烟:吸烟人群溃疡发病率高于非吸烟人群,而溃疡愈合

能力下降,复发率高。这与尼古丁造成胃黏膜血管收缩导致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有关。溃疡形成。

4、Hp感染:Hp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而产生氨,氨破坏

胃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形成。

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表现

为慢性经过,反复发作,节律疼痛。疼痛与饮食有节律性关系。有餐前、餐后痛之分。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剑下。疼痛性质为饥饿痛、钝痛、胀痛、烧灼痛、刺痛、剧痛等。

2、其他表现:返酸、嗳气、流延、恶心、呕吐、胸骨后

烧酌感。

诊断:胃镜确诊。

治疗:1、药物:两方面。一、减少溃疡形成的侵袭因素。二、增强胃

黏膜的保护能力。抗酸药可以减少对黏膜的损害。另外常用枸橼酸铋(丽珠德乐),它能在胃酸作用下与溃疡部渗出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防止酸渗透,促使溃疡愈合。它也可以杀灭Hp。还要抗Hp治疗。

2、手术治疗:巨大溃疡、幽门梗阻、溃疡穿孔及溃疡癌变,

需要手术。

:消化性溃疡常见。表现为黑便:出血量

在60至100毫升,即可出现黑便。便色为柏油样,糊状

或成型便,色泽发亮。呕血:多为咖啡色或暗红色。便血:量大时,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常伴休克。

展,波及全腹。常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并可出现全身发热等中毒症状及休克表现。为一种急性腹膜炎表现。

:由于溃疡而致的炎性水肿,阻塞幽门。

食物不能进入小肠。表现为:上腹痛伴大量呕吐,吐后症状减轻。

:长期溃疡及Hp感染,黏膜损伤,反复修复增

生,最后基因突变,癌变。

预防:确定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食卫生,节制烟酒,避免暴饮暴

食及强刺激性食物。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六、缺铁性贫血

定义:是由体内储存铁的缺乏,影响血红素的合成。表现为红细胞数

和血红蛋白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正常值:男Hb>12克,女Hb>10.5克。

铁的分布:健康成年人体内总铁量为3至4.5克,其中65%组成血红

蛋白,30%为储存铁,5%为组织铁。

铁的来源:主要由食物供给,以蛋黄、牛肉、肝、肾、豆类、海带等

含量较高。另外绿色蔬菜内也有。

铁的吸收:铁的吸收量与体内储存铁量及红细胞生长速度有关。每天

由食物中摄取铁量约为10至15毫克,而能被吸收的约为总量的10%。每天由人体排除的铁量,男0.5至1.5毫克,女1至2毫克。

病因:1、摄入不足:需铁量增加,生长期的青少年儿童,经期,哺

乳期女性,需铁量增加,而饮食不足,易造成缺铁。

2、吸收不良:慢性胃炎、胃大部切除者,铁的吸收减少。

3、损失过多:如:月经量过多,溃疡出血,痔疮,钩虫病等

均造成失血性贫血。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常有头晕、乏力、疲倦、耳鸣、眼花。舌炎,

口腔炎,唇炎,口角皲裂等。

确诊:化验检查。

治疗:补充铁剂。

预防:平衡饮食,生长期青少年多食富含铁剂食品。积极治疗溃疡病、

痔疮等。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钩虫病。

呼吸系统

 上呼吸道感染

 急性扁桃腺炎

 过敏性鼻炎

 肺炎

循环系统

 病毒性心肌炎

 晕厥

一、 呼吸系统常见病

(1) 解剖结构

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

上呼吸道:鼻、咽、喉、气管(环状软骨下端)

下呼吸道:气管(环状软骨下端)、支气管及其肺内分支 主要作用:是气体通道,,其对空气有过滤、理化、加湿的功能

呼吸单位: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主要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场所

(2)呼吸系统疾患

a) 上呼吸道感染

定义:是指鼻、咽、喉、气管急性炎症的总称

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夹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病因:80-90%由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是鼻病毒

特点:极为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全年均可发病,尤以

冬春季节气候骤变时较多见。体弱者、有慢性上呼吸道炎症者、淋雨、过劳等容易发病。病情轻,病程短,

预后好,发病率高,具有一定传染性。部分可继发气管炎,付鼻窦炎,甚至肾炎、风湿病、心肌炎等。危及健康,必须及时治疗和休息,切不可麻痹大意。

临床表现:起病急,咽痒咳嗽、鼻塞、流清涕,全身症状较

轻。可有低热,全身酸痛。如不发生合并感染—付鼻窦炎、支气管炎等,一般3-5天后全身症状可消失,鼻涕变稠,7-10天自愈。

b) 急性扁桃腺炎

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体温≥39C,咽痛明显,吞咽时加

剧,一般持续高热几天,常伴有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及触痛。 o

c) 过敏性鼻炎

病因:是由于鼻腔受到一些致敏物质(过敏原)的刺激引起

的过敏反应,如花粉、动物皮毛、尘埃、霉菌、油漆、汽油和某些化学气体以及寒冷空气刺激等。

临床表现:多为突然发生,鼻腔奇痒,频发喷嚏,多为突发

突止,与接触上述过敏原密切相关。

d) 肺炎

定义:指肺实质的炎症

病因: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部炎症,根据病因可分为细菌

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霉菌性肺炎、过

敏性肺炎,其它尚有理化因子、免疫损伤等

分类: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发病机理: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菌毒力较强造成

临床表现:起病急,常有寒颤、高热、咳嗽、咳粘痰或脓痰。

有些是无痰持续高热

预防: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冬季,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抗寒冷能力,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空气新鲜,防止身体受冷,避免淋雨,过度疲劳、熬夜,不要吸烟及过量饮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2) 治疗

一般治疗:全身症状明显时,要卧床休息、保暖,多喝开水,清

淡饮食,多吃水果,忌辛辣食物及炒货

对症治疗:①降温;②止咳;③清热解毒;④雾化吸入 抗菌治疗:原则:口服、肌注、静脉

① 药物的副作用

② 药物的作用时间

③ 合理用药

二、 循环系统常见病

总论: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动力器官,如同泵的作用,动脉血自左

心室驱出后,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向全身各个器官及组织,把氧和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内,并带走新陈代谢的产物和二氧化碳,成为静脉血,返回到右心房(大循环),然后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再到肺组织,经过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再回到左心房(肺循环)。

在循环系统中,心脏占最主要位置。

(1) 定义:是指由病毒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

病因:患者59—85%有过发热、流感或腹泻等前驱病毒性感染史,

病原以柯萨奇病毒、流感与埃可病毒居多;

临床表现:由于心肌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不同,病情轻重差异很

大,有不少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轻者仅在活动后感胸闷、心慌 、疲乏无力,而重者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

甚至可出现心律紊乱等;

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早搏:又称心律不齐,期前收缩;

功能性早搏:多见于健康人,或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的早搏;

病理性早搏:凡有心脏病基础的病人,如冠心病、慢性心脏病、

心肌炎等疾患,出现心律不齐;

诊断:①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泻史或者其它病毒感染性疾患

史;②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病原学依据,心肌酶谱的改变;

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 注意事项:

① 患病的急性期,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卧床休息,认真接受各项检查和治疗;

② 恢复期仍需避免过多的活动与体育运动,减轻心脏负担; ③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后可痊愈,不留任何症状及体征,极少数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并加重;

(2) 晕厥(昏倒)

定义: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减少而导致时缺血、缺氧出现意识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

种类:

① 反射性晕厥:最常见青少年,女性较多,体弱者发病前多有情绪刺激;

② 体位性低血压昏厥:发生于自卧位或下蹲位突然站立时,与长期卧床(因病、妊娠)、药物(镇静剂、血管扩张剂)有关;

③ 排尿性晕厥:多见于中年男性,发生在排尿时或排尿后; ④ 颈动脉窦性晕厥:见于颈动脉窦过敏及颈动脉硬化者,男性居多;

⑤ 剧烈咳嗽性晕厥;

⑥ 屏气性:持续性屏气也可产生晕厥;

⑦ 癔病性晕厥:皆有刺激史,卧倒不动,或伴有不规则的肢体动作;

⑧ 低 血糖、急性失血、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后等所导致的晕厥;

救护方法:

① 一般晕厥发生前有先兆症状,要尽快扶住患者,轻轻放倒,切忌摇晃,首先注意脉搏及心跳情况,有无其它伴随情况;

② 晕厥发生后,一般很快苏醒,恢复知觉。采取头低位平卧休息(去枕),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给予温开水或糖水饮用。若患者躺倒后未立即苏醒,要刺激人中、合谷穴位;

③ 注意有无外伤,尤其头部、各关节,发现问题,用担架将患者抬入医院救治;

预防: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总之,晕厥的发生多与学生身体素质差、机体代偿能力不完善有关。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十分重要,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并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健康的身体迎接挑战。


相关内容

  • 吃动不平衡是慢病祸首
  • 吃动不平衡是慢病祸首 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的慢病患者将面临"井喷".近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和中国医药报刊协会联合启动"慢病防治健康行"公益活动.301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赵玉生教授表示,慢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慢病形成的多种因素中, ...

  • 茶树病虫害智能化防治专家系统研究与应用
  •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1.23.093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1,39(23):14410-14411安徽农业科学,责任编辑熊章琴责任校对傅真治 茶树病虫害智能化防治专家系统研究与应用 汪辉进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 ...

  • [重点人群保健]教学大纲
  •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必修.专业课 总学时: 42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方向) 课程简介: 在内容安排上强调适合于城市社区特点.反映当代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新公共卫生概念以及全科医师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国家发展 ...

  • 临床医生如何识别与正确防治老年谵妄
  • 2014年12月现代临床医学 Dec.2014第40卷第6期 JOURNALOFMODERNCLINICALMEDICINE V01.40 No.6 临床医生如何识别与正确防治老年谵妄 李方福,岳冀蓉,董碧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 ...

  • 社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
  • 2012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1 030万例死亡中,慢性病所致占到85%,医疗费用占整个疾病负担的70%[1].2011年世界银行估计[2],到的2030年,仅由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和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病)所导致的慢性疾病负担就将超过50%.由此可见,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人群疾病谱由传统 ...

  • 英语笔译材料:潘基文2015年世界防治疟疾日致辞
  • 潘基文2015年世界防治疟疾日致辞 Message on World Malaria Day 世界防治疟疾日致辞 25 April 2015 2015年4月25日 Last yea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ed that the rate at w ...

  • 四川理工学院,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 一 乙酰甲胺磷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英文篇名] Determination of Acephate Pesticiole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作者中文名] [作者英文名] 王玲; W ANG Ling (College of C ...

  • 儿童佝偻病检测
  • 钙调节素和骨生化指标在儿童佝偻病预防中的意义及其展望 北京荣志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营销中心 贺佳贝 小儿佝偻病是儿保防治的四病之一,是儿科常见.多发病.由于日照不足,北方高发,虽经多年防治,其患病率仍高达31.7%.根据<克拉玛依日报>(2005-4-26)的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 ...

  • 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综述_刘东燕
  • 第22卷第2期2011年6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Vol.22No.2Jun.2011 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综述 刘东燕 (1.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1,2 ,侯龙 1,3 1 ,伍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