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基本公式及易错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 初中物理公式

专题二 初中物理常数、常用单位换算

专题三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

专题四 常用估算量

1. 电流: 计算器100μA 灯0.2A 电冰箱 1A 空调 5A

2. 电功率:计算器 0.5mW 电灯60W 电冰箱 100W 空调 1000W 洗衣机 500W 电热水器

1000W

3. 质量:硬币 6g 中学生 50Kg 鸡蛋50g

4. 密度:人 1×10 3 k g / m 3 空气 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属 >ρ水 >ρ油 5. 体积:教室180 m 3 人0.05 m 3 6. 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 2,

7. 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 4Pa ;大气压强10 5Pa 8. 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 5m/s 小汽车40m/s

9. 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长1m 课桌椅1m 教室长10m 宽6m 高3m 10. 力:2个鸡蛋的重力 1N

专题五 常见隐含条件

1. 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 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 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 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 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 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 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9. 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0. 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11. 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2. 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 13. 白气:液化现象

14. 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 吸=Q 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5. 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16. 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 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2

17. 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8. 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19. 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0. 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专题六 容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

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

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

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

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

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 ≠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

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

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

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

20.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 。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

算:1 cm2 = 104m 2

21.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

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 =G 计算压力,再运用P =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 =ρg h计算压强,

再运用F =PS 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 排=V 物,没有浸没时V 排

25.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

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

判断动能的变化。

28.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

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

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

(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 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

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 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

或放出。

3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

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6. 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7. 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 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 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

延长线是虚线。

41.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

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

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的原理:u

46.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 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

蜡、松香、沥青、玻璃。

51. 六种物态变化:

52.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

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

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

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

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

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 =U/I和P

=UI )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1.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 计算电能可以用KW 和h 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 6J 换算。

63.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

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

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 磁体上S 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 极指北。 66.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

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 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 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专题六 考场应该技巧

一、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已复习得很出色,考试题都练过同种题型,我一定能做对。

二、时间观念强。按照顺序答题,有难度的题要敢于放弃,把会做的题做完做对,就成功了。 三、看清物理过程。明确所要考察的是哪个过程。

四、看准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这样可直接得到正确答案,并能绕开试题设置的陷井。 五、答题要规范。作图题要用铅笔和三角板,实验题要看清实验目的,写出条件,计算题要写

出解、答写公式,有代入过程,有必要文字说明,加下标。 六、计算要准确。写算式,不要简单口算,注意小数点。

七、做好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根据自己的知识先排除最直接的。不能根据思维定势

来判断。

八、检查要仔细。有问题的不要急于改,要多种方法判断,不能确定的要相信第一次的答案。

专题一 初中物理公式

专题二 初中物理常数、常用单位换算

专题三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

专题四 常用估算量

1. 电流: 计算器100μA 灯0.2A 电冰箱 1A 空调 5A

2. 电功率:计算器 0.5mW 电灯60W 电冰箱 100W 空调 1000W 洗衣机 500W 电热水器

1000W

3. 质量:硬币 6g 中学生 50Kg 鸡蛋50g

4. 密度:人 1×10 3 k g / m 3 空气 1.29 kg/m3 冰0.9×10 3kg/m3 ρ金属 >ρ水 >ρ油 5. 体积:教室180 m 3 人0.05 m 3 6. 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 2,

7. 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 4Pa ;大气压强10 5Pa 8. 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 5m/s 小汽车40m/s

9. 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长1m 课桌椅1m 教室长10m 宽6m 高3m 10. 力:2个鸡蛋的重力 1N

专题五 常见隐含条件

1. 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 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 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 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 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 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 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9. 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0. 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11. 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2. 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 13. 白气:液化现象

14. 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 吸=Q 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5. 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16. 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 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2

17. 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8. 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19. 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0. 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专题六 容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

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

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

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

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

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 ≠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

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

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

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

20. 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 。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

算:1 cm2 = 104m 2

21.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

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 =G 计算压力,再运用P =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 =ρg h计算压强,

再运用F =PS 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 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 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 排=V 物,没有浸没时V 排

25.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

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 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

判断动能的变化。

28.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

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 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

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

(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 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

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 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

或放出。

33.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

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6. 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7. 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 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 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

延长线是虚线。

41.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

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

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的原理:u

46.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 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

蜡、松香、沥青、玻璃。

51. 六种物态变化:

52.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

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

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

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

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

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 =U/I和P

=UI )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1.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 计算电能可以用KW 和h 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 6J 换算。

63.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

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

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 磁体上S 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 极指北。 66.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

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 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 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专题六 考场应该技巧

一、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已复习得很出色,考试题都练过同种题型,我一定能做对。

二、时间观念强。按照顺序答题,有难度的题要敢于放弃,把会做的题做完做对,就成功了。 三、看清物理过程。明确所要考察的是哪个过程。

四、看准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这样可直接得到正确答案,并能绕开试题设置的陷井。 五、答题要规范。作图题要用铅笔和三角板,实验题要看清实验目的,写出条件,计算题要写

出解、答写公式,有代入过程,有必要文字说明,加下标。 六、计算要准确。写算式,不要简单口算,注意小数点。

七、做好选择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根据自己的知识先排除最直接的。不能根据思维定势

来判断。

八、检查要仔细。有问题的不要急于改,要多种方法判断,不能确定的要相信第一次的答案。


相关内容

  • 从一道习题看静摩擦力做功特点及易错点
  • 一.知识点扫描 1.静摩擦力产生条件及特点 静摩擦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并且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的作用,而且接触面是粗糙的,两物体还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到其它力的作用有关,可运用动力学的有关规律 ...

  • 初二下物理知识易错点
  • 初二(下)物理基础知识及易错点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力是使物体( 因!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运动着的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__________:受到的力与运 ...

  • 高中物理经典例题及易错题
  • 6. 如图2-9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 高中物理经典例题及易错题 1. 一个人站在体重计的测盘上,在人下蹲的过程中,指针示数变化应是( ) A. 先减小,后还原 B. 先增加,后还原 C. 始终不变 D. 先减小,后增加,再还原 2.有关电场强度的理解,下述正确的是( ...

  • 上海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第一章 直线运动 1.质点模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物理学研究问题时有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就是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即建立理想模型.质点模型就是一种理想模型. 2.a) 位移:初始位置到末位置 ...

  • 高中物理电磁学和光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点击:1524次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一.静电学 1. 库仑定律,描述空间中两点电荷之间的电力 , , 由库仑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电场的高斯定律 . 2. 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场 , 导体表面电场方向与表面垂直.电力 ...

  •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公式归纳和知识点整理
  • 定义式: H=U+pv=U+nRT G=H-TS=A+pv A=U-TS 基本公式: dU=TdS-pdv dH=TdS+vdp dA=-SdT-pdv dG=-SdT+vdp Maxwell 关系式: ⎛ ∂T ⎫⎛∂⎝∂V ⎪⎭=- p ⎫ ⎪s ⎝∂S ⎭v ⎛ ∂T ⎫⎝∂p ⎪⎭=⎛ ∂v ...

  • 高中物理怎样学好物理
  • 怎样学好物理 (5页后含各状元谈物理学习)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 ...

  •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设计
  • 高二物理备课组主题发言稿 活动时间 主持单位:高二物理备课组 发言人:高永华 参加人:翟纲要 王英 常来奇 发言主题:<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认识试验数据的处理 ...

  • 提高物理成绩方法
  •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 ,基本规律(定律) ,基本方法. 如:对于"凸透镜"一节的概念的理解,"透镜"就是可以让光"透"过的光学元件,所以是用玻璃,等"透明&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