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活动题答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活动题答案

P3页、1、(1)俄罗斯和加拿大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北寒带,仅南部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热带,只有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南温带。而我国大部分国土地处北温带,仅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与面积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更优越。

(2)、蒙古地处内陆,周围没有海洋,没有自己的出海口。日本地处太平洋西部,周围为浩瀚的太平洋围绕,没有陆上邻国,也没有与外界进行陆上交往的通道,而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同时拥有陆上还海上交往的便利条件。因此,与蒙古、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更优越。 P5页:1、(1)南北跨纬度近50°,南北直线距离约5500千米。(2)东西跨经度近62°,估算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3)14个陆上邻国:东面是朝鲜,东北面和西北面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北面是蒙古,西面和西南面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面是缅甸、老挝、越南:。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2、和平时期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有效的内部调剂。战时可利用庞大的战略空间与敌周旋,增加国家的生存能力。

P12页:1、晚婚晚育可延长人口生育周期,增加代际年龄差,从而减少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人口数量,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2、(1)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可能是17.5亿。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大约少出生4.1亿人口。(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可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和教育经费,改善居民的生活和教育。

P14页:1、计算结果。江苏人口密度790人/千米²,青海省人口密度8人/千米²,

2、 提示:人口强制性的向西部迁移不可取,原为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移民应重质不重量,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P17页:1、日本:以单一民族为主(大和);我国: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2、a-蒙古族-那达慕节, b-藏族-雪顿节,c-回族-开斋节, d-傣族-泼水节, e-高山族-丰收节,f-汉族-元宵节。

P29页:3、(1)特点: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二、三级阶梯交界处。(2)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大,致使河流在此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P33页:不同的温度带,植被不同,例如:暖温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不同;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运动方式不同,北方人喜欢滑冰,南方人喜欢赛龙舟、泼水等。

P37页:1、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节约材料,土墙平顶不易被风损坏;绍兴: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 2、干湿状况联想到与水果的关系,与经济作物的关系,与房屋建筑、交通、体育活动的关系等等。(房屋建筑:竹楼、窑洞;交通:船、车马;体育活动:赛龙舟、滑冰、旱船。)

P39页:1、漠河(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热带季风气候)、吐鲁番(温带大陆气候)、五道梁(高原山地气候)。2、海口: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吐鲁番: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大,降水稀少;五道梁:全

年低温降水少。3、漠河:发展滑雪大赛、冰雕艺术展等冬季旅游项目;海口:适合开发越冬旅游、海上乐园等项目。

P40页:1、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所以呈现出山清水秀的景观特点;阿拉伯半岛不受夏季风。

2、(1)22.7°C、3.9°C;(2)4.4°C、1.7°C;(3)27.1°C、5.6°C;(4)受季风影响,我国比世界其他维度相近地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

P44页:2、外流河:(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内流河:塔里木河;虚线是季节性河,有时有水、有时没有。3、内流河主要在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外流河主要在东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4、地区分布不均匀;受地势影响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东部地区气候比较湿润,河流较多,西北部地区气候较干旱,河流相对较少。

P49页:1、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2、上游各省区地表坡度大,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频发,就会引起中下游的河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等。

P52页: 1、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初春凌汛严重; 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处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旺盛,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初春易发生凌汛;近年来断流现象严重,影响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⑴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变化大;气候干燥,纬度位置偏北,冬季气温偏低。可能产生的影响:黄河断流,初春形成凌汛。

人为因素:过度开垦、放牧。可能产生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的泥沙量增多,形成地上河,暴雨季节,易发生水灾,两岸地区无计划用水,过量引用黄河水。

3、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水利工程,调水调沙;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P58页:1、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洪涝: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2、(1)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多发地震。()中西部多山,陡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水,所以平原和河谷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3、台风带来强降水可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水可引发泥石流、崩塌。河谷地带地震可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灾害。

P63页:1、可再生资源: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理由:它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再生,有些可以循环利用。非可再生:核能、天然气、花岗岩,理由:它们有一点就少一点,

2. 所以,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可再生资源,只有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P71页:列表如下: 土地资源

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

耕地 季风区 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平原、丘陵、四川盆地

林地 季风区 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

难以利用土地 非季风区 干旱地区 高原、盆地、山地

P77页: 1.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匀,(2)时间分布不均,(3)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P86页:1、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2(1)汽车、汽车、(2) 公路运输(3)火车、轮船 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

P89页:湘黔线 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以起讫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

兰新线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起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

2、南北向的铁路线

(自东向西排列)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太焦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

(自北向南排列)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3、京广高铁——京广线、京沪高铁——京沪线

P92页:2、从4.8图中四个国家中,中国的耕地最少,但粮食总产量最高;从4.9图中看出中国的每公顷耕地水稻的产量第二,所以我国用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0%的人口。

P95页:1、地形以平原为主。2、西部地区农产品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平原。这些地区夏季光照强烈、水热充足、昼夜温差大。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需水量也不是很多,所以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水稻、油菜、甘蔗的生长喜高温、需水量大,南方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所以水产品产量大。

P97页:1、A地以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为主,原因: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农户减少交通运输投入,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靠近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同时还能保证物品的新鲜。B地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因为B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C地适合发展林业,因为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D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地处海洋,水域辽阔。2 : A原因: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农户减少交通运输投入,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靠近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同时还能保证物品的新鲜。

P104页:1(1)天津、上海、福州、广州、香港、澳门等(2)重庆、武汉、长沙、南京、上海等2、(1)工业中心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较富裕。(2)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的人均工业总产值相当,但由两省的人口差距很大,工业总产值也很大。

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活动题答案

P3页、1、(1)俄罗斯和加拿大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北寒带,仅南部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热带,只有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南温带。而我国大部分国土地处北温带,仅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与面积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更优越。

(2)、蒙古地处内陆,周围没有海洋,没有自己的出海口。日本地处太平洋西部,周围为浩瀚的太平洋围绕,没有陆上邻国,也没有与外界进行陆上交往的通道,而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面临广阔的太平洋,同时拥有陆上还海上交往的便利条件。因此,与蒙古、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更优越。 P5页:1、(1)南北跨纬度近50°,南北直线距离约5500千米。(2)东西跨经度近62°,估算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3)14个陆上邻国:东面是朝鲜,东北面和西北面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北面是蒙古,西面和西南面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面是缅甸、老挝、越南:。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2、和平时期可以取长补短,实现有效的内部调剂。战时可利用庞大的战略空间与敌周旋,增加国家的生存能力。

P12页:1、晚婚晚育可延长人口生育周期,增加代际年龄差,从而减少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人口数量,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2、(1)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可能是17.5亿。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大约少出生4.1亿人口。(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可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和教育经费,改善居民的生活和教育。

P14页:1、计算结果。江苏人口密度790人/千米²,青海省人口密度8人/千米²,

2、 提示:人口强制性的向西部迁移不可取,原为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移民应重质不重量,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P17页:1、日本:以单一民族为主(大和);我国: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2、a-蒙古族-那达慕节, b-藏族-雪顿节,c-回族-开斋节, d-傣族-泼水节, e-高山族-丰收节,f-汉族-元宵节。

P29页:3、(1)特点: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二、三级阶梯交界处。(2)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大,致使河流在此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

P33页:不同的温度带,植被不同,例如:暖温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不同;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运动方式不同,北方人喜欢滑冰,南方人喜欢赛龙舟、泼水等。

P37页:1、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节约材料,土墙平顶不易被风损坏;绍兴: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 2、干湿状况联想到与水果的关系,与经济作物的关系,与房屋建筑、交通、体育活动的关系等等。(房屋建筑:竹楼、窑洞;交通:船、车马;体育活动:赛龙舟、滑冰、旱船。)

P39页:1、漠河(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热带季风气候)、吐鲁番(温带大陆气候)、五道梁(高原山地气候)。2、海口: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吐鲁番: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大,降水稀少;五道梁:全

年低温降水少。3、漠河:发展滑雪大赛、冰雕艺术展等冬季旅游项目;海口:适合开发越冬旅游、海上乐园等项目。

P40页:1、我国东部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所以呈现出山清水秀的景观特点;阿拉伯半岛不受夏季风。

2、(1)22.7°C、3.9°C;(2)4.4°C、1.7°C;(3)27.1°C、5.6°C;(4)受季风影响,我国比世界其他维度相近地区,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

P44页:2、外流河:(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内流河:塔里木河;虚线是季节性河,有时有水、有时没有。3、内流河主要在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外流河主要在东南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4、地区分布不均匀;受地势影响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东部地区气候比较湿润,河流较多,西北部地区气候较干旱,河流相对较少。

P49页:1、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2、上游各省区地表坡度大,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频发,就会引起中下游的河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等。

P52页: 1、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初春凌汛严重; 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处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旺盛,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易产生洪涝灾害;初春易发生凌汛;近年来断流现象严重,影响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⑴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变化大;气候干燥,纬度位置偏北,冬季气温偏低。可能产生的影响:黄河断流,初春形成凌汛。

人为因素:过度开垦、放牧。可能产生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的泥沙量增多,形成地上河,暴雨季节,易发生水灾,两岸地区无计划用水,过量引用黄河水。

3、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水利工程,调水调沙;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P58页:1、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洪涝: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2、(1)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多发地震。()中西部多山,陡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水,所以平原和河谷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3、台风带来强降水可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水可引发泥石流、崩塌。河谷地带地震可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灾害。

P63页:1、可再生资源: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理由:它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再生,有些可以循环利用。非可再生:核能、天然气、花岗岩,理由:它们有一点就少一点,

2. 所以,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可再生资源,只有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P71页:列表如下: 土地资源

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

耕地 季风区 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平原、丘陵、四川盆地

林地 季风区 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

难以利用土地 非季风区 干旱地区 高原、盆地、山地

P77页: 1.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匀,(2)时间分布不均,(3)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P86页:1、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2(1)汽车、汽车、(2) 公路运输(3)火车、轮船 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

P89页:湘黔线 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以起讫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命名。

兰新线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起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

2、南北向的铁路线

(自东向西排列)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太焦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 东西向的铁路线

(自北向南排列)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3、京广高铁——京广线、京沪高铁——京沪线

P92页:2、从4.8图中四个国家中,中国的耕地最少,但粮食总产量最高;从4.9图中看出中国的每公顷耕地水稻的产量第二,所以我国用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0%的人口。

P95页:1、地形以平原为主。2、西部地区农产品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平原。这些地区夏季光照强烈、水热充足、昼夜温差大。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需水量也不是很多,所以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水稻、油菜、甘蔗的生长喜高温、需水量大,南方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所以水产品产量大。

P97页:1、A地以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为主,原因: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农户减少交通运输投入,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靠近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同时还能保证物品的新鲜。B地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因为B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C地适合发展林业,因为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D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地处海洋,水域辽阔。2 : A原因: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农户减少交通运输投入,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靠近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同时还能保证物品的新鲜。

P104页:1(1)天津、上海、福州、广州、香港、澳门等(2)重庆、武汉、长沙、南京、上海等2、(1)工业中心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较富裕。(2)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的人均工业总产值相当,但由两省的人口差距很大,工业总产值也很大。


相关内容

  • 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课后答案整理完毕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P3 活动1.不能简单下结论,需多方考证.因为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结果可能相同. (1)在海边眺望远航归来的船只,首先看到的是船只的桅杆,而后是帆船越来越大,最后才慢慢地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这种方法可以证明地球为球形. (2)发生月食时,地球的影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研说稿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研说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研说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内容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 一. 说课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内容目标. 二. 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立体式整合. 三. 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 2013-2014三年级品社上册教学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科:品德与社会 班级: 三年级 姓名: 二0一三年九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本套教材编排体系及特点: 这是一套由课程标准组专家亲自编写的实验教材.本套教材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 教学计划 杨庙初级中学 徐敏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是以<标准(2013年版)>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备课质量,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 ...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朱登兰 一. 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2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计划二个课时.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 ...

  • 八年级地理上册计划
  •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刘静 一.学情分析 : 本学期由我担任八年级1班的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1个班级共有人数60多人,男女生比例较适中.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一整年对世界地理的学习,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每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学会了会用地图,有一定 ...

  • 2012秋期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总结
  •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总结 许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又到一学期结束时,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激动和喜悦,也有失落与无奈,现总结如下: 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⑴.⑵二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和总务处工作.七年级同学刚刚踏入中学课堂,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虽然同学们在小学的科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 ...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 年级:初一 科目: 地理 主备: 审核: 课题:与同学们谈地理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4.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6.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 ...

  • 7年级各科试卷分析
  • 第一期 (总第六一九期)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资中县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七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语 文 答题情况分析 第9-10题为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积累.第9题翻译,缺点:1.重点译词不准确:如"棹"有部分学生译为"召集","曳&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