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二、复习古诗,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

三、学生全上课本,听配乐朗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生读第一段: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对比的方法

6.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里可以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对无法留住时间的无奈和对已经过去的日子的留恋。

7.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8.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9.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

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10.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五、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板书:„„的时候,从„„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 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 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六、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这样一种情绪: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一无所成,从而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

七、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八、作业:由《匆匆》所想到的

九、板书设计:

19.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教学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由以读《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的时候,„„从„„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匆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二、复习古诗,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气质清新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有诗集《雪朝》(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你我》等。解放后出版有《朱自清文集》《朱自清散文集》等。

三、学生全上课本,听配乐朗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生读第一段: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对比的方法

6.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里可以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对无法留住时间的无奈和对已经过去的日子的留恋。

7.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8.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9.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

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10.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五、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板书:„„的时候,从„„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 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 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六、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作者在文中表达出了这样一种情绪: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一无所成,从而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

七、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八、作业:由《匆匆》所想到的

九、板书设计:

19.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教学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由以读《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的时候,„„从„„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五下[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 ...

  •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
  • <匆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 ...

  • [匆匆]教案及反思
  • 16.<匆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衬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借助课外资料和生活实 ...

  • [找规律]教案
  • 福建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研究研讨会(十) 材 料 汇 编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 2008年5月23日 <找规律>教案 执教:渔溪梧瑞小学 黄晓芳 <找规律>教学设想 执教:渔溪梧瑞小学 黄晓芳 指导:翁道诚 曾永龙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

  • [匆匆]说课
  • <匆匆>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匆匆>.我将从教材.教 法.学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第九册第六板块 中的第二篇课文<匆匆>,本版块的主题是珍惜时间,而<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 ...

  • 匆匆案例分析
  • <匆匆>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去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 ...

  •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匆匆-西师大版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鉴赏.品评文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时光匆匆,生命易逝,从而懂得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共 ...

  • 第2课匆匆作业设计
  • 匆匆 姓名: 那么 快 ,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对时间流逝 十分无奈的愁1.标音: 绪.我在生活中也有类似体会,如 尽( )管 挪( )移 凝( )然 赤裸裸( ) .....2.多音字标音组词: 仿写: 转( )( )( )( )薄( )( )( )( ) 禁( )( )( )( )散( ...

  • 语文教案-匆匆
  •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股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