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1、一祖三宗:一祖三宗之说由江西诗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江西诗派:江西诗派起源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它的性质特色为:一、它是观念性的诗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以风格和诗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分。三、是作为“绍述”对立的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关系。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

3、后山体:陈诗道作诗全凭学历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4、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5、半山诗:半山诗即王荆公体,指王安石诗歌的一种体裁。早年为奇险劲峭,晚年则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6、诚斋体:指杨万里诗歌创作的一种体裁。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是要矫正以学问为诗、堆砌典故的江西习气,从江西派夺胎换骨的作诗窠臼里解脱出来。他创作的“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是他超越了江西的最好说明。由轻薄晚唐为爱赏晚唐,表现了向唐诗典范的回归,这成为南宋后期四灵诗风和江湖诗风的先导。

7、白体:李昉、徐铉、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学习的是乐天后期的唱和诗,多反映官场生活,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圆熟平易。

8、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流露出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影响。

9、话本:“话本”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它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通俗演义的起源。说话分为小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四家,今所见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

10、拟话本:指明代文人摹仿宋元话本而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这种小说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述故事的底本,而主要供人案头阅读。著名的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11、西昆体:代表西昆体得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其长处为文辞密丽,气象典雅,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西昆体诗人作诗时注重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音节铿锵。贤书以为诗,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这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对宋代后起的诗人有深刻的影响。

12、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翰,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

13、嫁轩体: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风,多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为主,豪放悲壮的主导风格,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籍之长,注重相反相成的现象,是嫁轩体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14、诸宫调: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连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属于叙事体。

15、“妙悟”说:一、这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歌理论,是严羽诗学的核心。二、就鉴赏言,对诗歌妙处的把握和领会需要大量的吟咏阅读经验,要“渐修”;就创作而言,强调在自然和社会的直观中“顿悟”,产生创作灵感。三、严羽的“妙悟”说重点在直观“顿

悟”

16、“兴趣”:一、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学概念。二、指由外物形象直接兴发的审美情趣。三、具有不涉理论、不落言筌、无迹可求的审美效应。

17、铁崖体:即杨维桢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在诗坛自成一派,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18、《王粲登楼》:郑光祖所写的历史杂剧,此剧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王粲是三国时期著名文人,才学博广,只是胸襟骄傲,故被人轻慢,本剧具有:悲愤不平,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19、永嘉四灵:指的是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称“永嘉四灵”。四灵的诗歌多冲淡平和,轻灵清寒,以构成清新明丽的意境。专攻五律,多咏景物,写箫散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韵调。

20、江湖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派诗人宗尚晚唐体得清巧之思,他们多属意于苦吟,工于练字琢句,吐辞警隽,音调清亮,风格清圆轻灵。江湖诗人大多事一些落第的布衣文末,一些不得志的末宦,代表人物: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21、荆、刘、拜、杀:元后期出现的著名的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都注有“元传奇”的字样。至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戈阳诸腔和昆山腔的剧本,以别于北杂剧。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的。)

22、《录鬼薄》:(1)元代钟嗣成所著,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立传的戏曲史著作。

(2)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3)该书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七类加以介绍,大致可归纳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目的是让那些已死和未死的剧作家们,均“作不死之鬼,得以远传”。

23、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元代的散曲创作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曲风较为质朴,没有专门的散曲作家。后期曲风则趋于雅丽清婉,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的作家。注重字句的锤炼,具有诗词化和格律化的倾向。如:张养浩、乔吉、张可久等。

24、南戏:南戏形成于宋代,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朝灭南宋而统一全国后,南戏并没有消亡,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25、前七子: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文学口号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扫荡台阁体得无聊文风,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没有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26、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是湖广公安人,又称“公安三袁”具有“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

27、昆山腔:代表人物顾坚,昆山腔是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始于元末,当时的唱法主要是清曲小唱,具有“流丽悠远”的特点。

28、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具有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临川四梦”就是这些理论的实践。

29、吴江派:代表作家是沈璟。他精研曲律,著有《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

色”。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30、南施北宋:入清后入仕的诗人施闫章和宋琬被称为“南施北宋”。

31、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谈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籍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32、格调说: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的伦理思想。代表人物:沈德潜

33、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34、性灵诗派:代表人物袁枚,文学上他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的近体诗成就较高,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他的诗构思新颖,笔调轻灵,婉转玲珑,变化多姿。

35、《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一百回,署名“西周生辑著”其真实姓名不详。该书主要叙述的是以佛教因果报应观而构成的两世姻缘的冤仇相报故事。

36、苏州派: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达夏等。特点是:在身份上,都是出身社会中下层,大多与科名和仕宦无缘。毕生精力从事戏剧创作,写了许多政治局和时事剧,形式上精通音律,演艺优人,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排场、工巧和谐的宫调曲牌而形成适合场上搬演的作品。

37、南洪北孔:号称“南洪北孔”与洪昇《长生殿》齐名的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是孔子六十四代孙。洪昇是钱塘人,属南方;孔尚任是曲阜人,属北方,故号称“南洪北孔”。

38、世情小说:明代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发展到清代,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清楚才子佳人小说主张用封建礼教去克服个人欲望。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通过家庭琐事来反映社会面貌,寄托人生理想。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代表了这一类小说的正确方向和最高成就。

39、新文体:1896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提出: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文、白夹杂,或者说是介乎文白之间的语体,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的界限,将议论与叙述、抒情相结合,打破各派文章家法,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

40、子弟书: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片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子弟书的曲调早期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或称东韵和西韵。西韵的代表作家为罗松窗,东韵的代表作家为韩小窗。

41、才学小说:清代中期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许多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创作意图主要是炫耀学问,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它们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影响最大的是李汝珍所作的《镜花缘》。其他代表作品有《野叟曝言》、《燕山外史》等。

42、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才子佳人小说主张存情去欲,即肯定和赞美青年男女的爱情愿望,但反对不合礼教的肉体结合。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娇犁》《平山冷燕》《好逑传》。

43、同光体:同光体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同光体之名得自陈衍。同光体即使指称光绪、宣统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多为倾向戊戍维新而后又身经列强辱国、革命兴起、变

故相寻的士大夫。代表人物:陈三立、陈曾植,郑孝胥。

44、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对社会上流行了二十年但“无定本”的《红楼梦》作了一番加工,并增补了后四十回,合成一部故事完整的小说,并用活字排印出来,首次出版一百二十回活字本《红楼梦》即“程甲本”。(次年,高鹗又对程甲本作了一些“补遗订讹”,重新排印,这就是社会上最为流行的“程乙本”)

45、小说界革命:一、梁启超提出的口号;二、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三、使小说的位置由传统文学的边缘移向中心,提升了小说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产中的地位。

46、谴责小说:谴责小说一词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所创。他认为清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但屡败于英、法、日本诸列强,戊戍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民众对清廷腐败认识愈深,加之“小说界革命”大兴,政治小说蓬勃发展,一批以揭露官场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涌现,故名“谴责小说”。其代表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47、南社: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于苏州虎丘,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始人与领导核心,“南社”之称谓“操南音不忘本”,南社是第一个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其文学思想是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共同宗旨。南社的创作以诗为大宗,文、词辅之。 48、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茶陵诗派诗风仍属台阁体得余波,主张以杜甫诗风加以匡正,注重诗风的语言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化形式的意义。

49、说铁骑儿:说铁骑儿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分类标准也不相同,大致讲述士马金鼓,即士子赶考、大将出征一类的小说。也有的包括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一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讲史书、讲述以前代史文传、兴发战争之事的小说类型。

50、清初三大家:一、指清楚散文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二、主张戒除晚明散文的放诞和纤佻,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51、诗界革命: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提出诗界革命应“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的衡量标准。后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人旧风格”的纲领。

52、活法说:“活法”说由吕本中提倡。“活法”就是以苏济黄,将黄庭坚山谷体代表的江西诗派“有意于文者之法”和苏轼东坡体“无意于文者之法”结合统一起来。此说较全面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精神。(2)吕本中讲究“活法”与“悟入”,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说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新途径。

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1、一祖三宗:一祖三宗之说由江西诗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江西诗派:江西诗派起源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它的性质特色为:一、它是观念性的诗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以风格和诗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分。三、是作为“绍述”对立的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关系。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

3、后山体:陈诗道作诗全凭学历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4、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5、半山诗:半山诗即王荆公体,指王安石诗歌的一种体裁。早年为奇险劲峭,晚年则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6、诚斋体:指杨万里诗歌创作的一种体裁。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是要矫正以学问为诗、堆砌典故的江西习气,从江西派夺胎换骨的作诗窠臼里解脱出来。他创作的“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是他超越了江西的最好说明。由轻薄晚唐为爱赏晚唐,表现了向唐诗典范的回归,这成为南宋后期四灵诗风和江湖诗风的先导。

7、白体:李昉、徐铉、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学习的是乐天后期的唱和诗,多反映官场生活,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圆熟平易。

8、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流露出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影响。

9、话本:“话本”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它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通俗演义的起源。说话分为小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四家,今所见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

10、拟话本:指明代文人摹仿宋元话本而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这种小说不是为说话艺人提供讲述故事的底本,而主要供人案头阅读。著名的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11、西昆体:代表西昆体得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其长处为文辞密丽,气象典雅,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西昆体诗人作诗时注重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音节铿锵。贤书以为诗,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这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对宋代后起的诗人有深刻的影响。

12、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翰,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

13、嫁轩体: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风,多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为主,豪放悲壮的主导风格,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籍之长,注重相反相成的现象,是嫁轩体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14、诸宫调: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连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属于叙事体。

15、“妙悟”说:一、这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歌理论,是严羽诗学的核心。二、就鉴赏言,对诗歌妙处的把握和领会需要大量的吟咏阅读经验,要“渐修”;就创作而言,强调在自然和社会的直观中“顿悟”,产生创作灵感。三、严羽的“妙悟”说重点在直观“顿

悟”

16、“兴趣”:一、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学概念。二、指由外物形象直接兴发的审美情趣。三、具有不涉理论、不落言筌、无迹可求的审美效应。

17、铁崖体:即杨维桢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杨维桢的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在诗坛自成一派,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18、《王粲登楼》:郑光祖所写的历史杂剧,此剧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王粲是三国时期著名文人,才学博广,只是胸襟骄傲,故被人轻慢,本剧具有:悲愤不平,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 19、永嘉四灵:指的是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称“永嘉四灵”。四灵的诗歌多冲淡平和,轻灵清寒,以构成清新明丽的意境。专攻五律,多咏景物,写箫散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韵调。

20、江湖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派诗人宗尚晚唐体得清巧之思,他们多属意于苦吟,工于练字琢句,吐辞警隽,音调清亮,风格清圆轻灵。江湖诗人大多事一些落第的布衣文末,一些不得志的末宦,代表人物: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21、荆、刘、拜、杀:元后期出现的著名的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都注有“元传奇”的字样。至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戈阳诸腔和昆山腔的剧本,以别于北杂剧。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的。)

22、《录鬼薄》:(1)元代钟嗣成所著,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立传的戏曲史著作。

(2)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一百五十二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种,保存了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3)该书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七类加以介绍,大致可归纳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目的是让那些已死和未死的剧作家们,均“作不死之鬼,得以远传”。

23、散曲: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元代的散曲创作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曲风较为质朴,没有专门的散曲作家。后期曲风则趋于雅丽清婉,出现了一批专攻散曲的作家。注重字句的锤炼,具有诗词化和格律化的倾向。如:张养浩、乔吉、张可久等。

24、南戏:南戏形成于宋代,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朝灭南宋而统一全国后,南戏并没有消亡,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25、前七子: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文学口号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扫荡台阁体得无聊文风,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没有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26、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是湖广公安人,又称“公安三袁”具有“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

27、昆山腔:代表人物顾坚,昆山腔是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始于元末,当时的唱法主要是清曲小唱,具有“流丽悠远”的特点。

28、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具有注重文采,才情,不受形式,格律约束的特点。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临川四梦”就是这些理论的实践。

29、吴江派:代表作家是沈璟。他精研曲律,著有《南词全谱》,传奇有十七种,合称《属玉堂传奇》。他曲论的核心是对“场上之曲”的强调,具体表现为格律至上和推崇语言“本

色”。但他将这一点加以绝对化,根本无视戏曲还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吴江派的成员多为沈璟的子侄、门生和追随者。

30、南施北宋:入清后入仕的诗人施闫章和宋琬被称为“南施北宋”。

31、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谈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籍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32、格调说: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的伦理思想。代表人物:沈德潜

33、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34、性灵诗派:代表人物袁枚,文学上他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的近体诗成就较高,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他的诗构思新颖,笔调轻灵,婉转玲珑,变化多姿。

35、《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一百回,署名“西周生辑著”其真实姓名不详。该书主要叙述的是以佛教因果报应观而构成的两世姻缘的冤仇相报故事。

36、苏州派: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达夏等。特点是:在身份上,都是出身社会中下层,大多与科名和仕宦无缘。毕生精力从事戏剧创作,写了许多政治局和时事剧,形式上精通音律,演艺优人,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排场、工巧和谐的宫调曲牌而形成适合场上搬演的作品。

37、南洪北孔:号称“南洪北孔”与洪昇《长生殿》齐名的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是孔子六十四代孙。洪昇是钱塘人,属南方;孔尚任是曲阜人,属北方,故号称“南洪北孔”。

38、世情小说:明代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发展到清代,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清楚才子佳人小说主张用封建礼教去克服个人欲望。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通过家庭琐事来反映社会面貌,寄托人生理想。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代表了这一类小说的正确方向和最高成就。

39、新文体:1896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提出:新文体。从语体上说,是一种文、白夹杂,或者说是介乎文白之间的语体,文体上说,是打破各种文体的界限,将议论与叙述、抒情相结合,打破各派文章家法,形成兼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的写作方法。

40、子弟书: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片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子弟书的曲调早期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或称东韵和西韵。西韵的代表作家为罗松窗,东韵的代表作家为韩小窗。

41、才学小说:清代中期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许多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创作意图主要是炫耀学问,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它们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影响最大的是李汝珍所作的《镜花缘》。其他代表作品有《野叟曝言》、《燕山外史》等。

42、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才子佳人小说主张存情去欲,即肯定和赞美青年男女的爱情愿望,但反对不合礼教的肉体结合。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玉娇犁》《平山冷燕》《好逑传》。

43、同光体:同光体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同光体之名得自陈衍。同光体即使指称光绪、宣统至民国后的宋诗派。同光体诗人多为倾向戊戍维新而后又身经列强辱国、革命兴起、变

故相寻的士大夫。代表人物:陈三立、陈曾植,郑孝胥。

44、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对社会上流行了二十年但“无定本”的《红楼梦》作了一番加工,并增补了后四十回,合成一部故事完整的小说,并用活字排印出来,首次出版一百二十回活字本《红楼梦》即“程甲本”。(次年,高鹗又对程甲本作了一些“补遗订讹”,重新排印,这就是社会上最为流行的“程乙本”)

45、小说界革命:一、梁启超提出的口号;二、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三、使小说的位置由传统文学的边缘移向中心,提升了小说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产中的地位。

46、谴责小说:谴责小说一词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所创。他认为清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但屡败于英、法、日本诸列强,戊戍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民众对清廷腐败认识愈深,加之“小说界革命”大兴,政治小说蓬勃发展,一批以揭露官场腐败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涌现,故名“谴责小说”。其代表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47、南社: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于苏州虎丘,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始人与领导核心,“南社”之称谓“操南音不忘本”,南社是第一个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其文学思想是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共同宗旨。南社的创作以诗为大宗,文、词辅之。 48、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代表,茶陵诗派诗风仍属台阁体得余波,主张以杜甫诗风加以匡正,注重诗风的语言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化形式的意义。

49、说铁骑儿:说铁骑儿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分类标准也不相同,大致讲述士马金鼓,即士子赶考、大将出征一类的小说。也有的包括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一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讲史书、讲述以前代史文传、兴发战争之事的小说类型。

50、清初三大家:一、指清楚散文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二、主张戒除晚明散文的放诞和纤佻,恢复唐宋散文的醇厚传统。

51、诗界革命: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提出诗界革命应“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的衡量标准。后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人旧风格”的纲领。

52、活法说:“活法”说由吕本中提倡。“活法”就是以苏济黄,将黄庭坚山谷体代表的江西诗派“有意于文者之法”和苏轼东坡体“无意于文者之法”结合统一起来。此说较全面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精神。(2)吕本中讲究“活法”与“悟入”,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说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新途径。


相关内容

  •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 1.<尚书> "尚"即"上",<尚书>即是上古之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其 ...

  •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期满自我总结
  • 两年来,我时时处处以一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于05和06学年度先后两次担任毕业班班主任,任毕业班语文和综合科教学,同时,全面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协助学校总务处工作。两年的努力,是我具有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小学毕业班教学管理经验,所任教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我所任教班级的语文和综 ...

  • 高三古代文学常识积累
  • 高三古代文学常识积累 Ⅰ例题 [例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 "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 "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 ...

  • 古代科举制度基本常识
  • 古代科举制度基本常识 2013-05-30 作者: 编辑:化成天下 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也是政府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开始于隋朝(公元518年--公元618年),一直到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共延续了1000多年. 读书人要先参加"童试",参加的人不论年龄多大都叫 ...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A
  • 2010年度第1学期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科目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 开卷[ ] 适用班级: 旅游服务与管理班 任课教师:吴强 班级:09旅游班 姓名: 学号: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 符合题意.选对得2分,选错不得分) 1.古 ...

  • 必修二名词解释
  • 必修二名词解释 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生产的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有生产积极性,便于经济上的管理,为政府提供了经济支持,促进农业发展.但伴随着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特权阶 ...

  •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 高考文学常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 ...

  •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重点:文学常识
  • 2017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重点:文学常识 第五节:文学常识 一.天文历法 1.四象: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2.五更:一鼓:19-21点;二鼓:21-23点;三鼓:23-1点;四鼓:1-3点;五更:3-5点; 3.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 ...

  • 绿芽文学社趣味文学知识竞赛策划书
  • 绿芽文学社趣味文学知识竞赛策划书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绿芽文学社举办了文学知识竞赛: 一. 竞赛主题 徜徉文学 秀出青春 二. 竞赛目的 1. 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加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