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探讨

  摘 要:在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肥料养分流失严重,水资源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及其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如何跳出“石化农业的怪圈”,生产绿色食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研究和推广微生物肥料已成为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对我国今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肥料;微生物肥料;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1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原理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培养基和添加物培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其肥效主要是提供对作物生长有益的“微生物群落”来实现的。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具有正常的生长和繁殖功能时,将土壤中一些作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换成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且微生物产生的次代谢激素类物质对植物具有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同时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但这些有益菌种的生存和生命活动受土壤的湿度、酸碱度、温度和营养物质多少影响较大,有时还受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排斥作用。   2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2.1 提高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微生物肥料多以固氮菌类、解磷细菌类、解钾细菌类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为主。固氮菌类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供作物生产吸收利用;解磷菌能使土壤中的磷元素分解出来供作物吸收;解钾菌能分解土壤中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钾元素,供作物生长需要,微生物肥料就是通过有益细菌的固定、分解、分泌作用改善土壤营养成份;有些根际类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诱导物,有利于根际土壤的转化,便于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微生物肥料中特有菌群除了特定的肥效外,还将协同土壤中微生物参与有机质分解、合成腐殖质影响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可持续生产能力。   2.2 能促进难溶性矿物质吸收,改善微生态环境   微生物肥料中丰富的有机质,可使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促进难溶性矿物质养分的释放,同时有些真菌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释放出糖类,促进固氮菌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育,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微生态生长环境。   2.3 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微生物肥料中部分菌种具有分泌抗菌素和多种活性酶的作用,抑制或杀死致病真菌和细菌;有些微生物可以诱导植物的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等参与植物防御反应,有利于防病抗病;有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抗菌类物质,有的则形成优势种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菌根真菌其菌丝还可增加植物水份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2.4 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   随着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施用越来越广泛。实践证明,微生物肥料中的有效微生物产生植物激素、氨基酸、有机酸等多种代谢产物对作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在农作物品质改善上表现为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有的还可以减少硝酸盐的积累。在有些情况下,作物品质的改善比产量提高的好处更大。   2.5 改善生态系统   目前由于滥用化肥、喷洒农药、污水灌溉等不良行为造成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受到了极大影响。利用微生物的肥料中各种好氧、厌氧菌的发酵作用,将城市生活垃圾、农牧业废弃物等可利用的物质经分检、破碎、筛分等物理处理后,直接加工成微生物肥料;经过高温堆肥、以加快其发酵质量,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量、质量及其成熟度,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条件   3.1 对土壤的要求   保持土壤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生物菌肥在土壤湿度30%以上、土壤温度10~40℃之间,pH值在5.5~8.5的土壤条件下均可施用。在土壤持水量小于30%时要及时浇水并中耕松土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土壤温度。另外土壤中应含有微生物繁殖所必须的碳源和养料,要根据菌种组成、土壤营养及作物需肥特点配施适量化肥,使它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2 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微生物肥料只有在一定自然环境下才能施用。在气温较高和干旱的情况下,菌种的生存和繁殖就会受到影响,不能发挥良好作用,尽量在气温较低或傍晚时进行施肥,并且要及时采取灌溉、封土等措施,避免阳光照射杀死肥料中的微生物或因缺失水份影响其肥效。   4 微生物肥料使用注意事项   4.1 查验国家登记证   购买微生物肥料时,要注意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只有经过农业部门正规田间实验,证明是肥效和无毒无害后才能施用。正式登记证有效期5a,没有登记表或登记证超过5a的,其性能不稳定,一般不能使用。   4.2 有效活菌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2亿个/g,大肥有效活菌数≥2000万个/g,而且有40%的富余量,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其肥效质量达不到要求。   4.3 注意在有效期内使用   产品中微生物数量随保存时间、保存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减少,若数量过少,则会影响肥效,因此生产日期超过1a的微生物肥料尽量不要使用。   4.4 要妥善贮存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购买后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贮存,尽可能存放在阴凉处,自然环境温度一般以15~28℃为宜,和其它化肥和杀菌剂隔离存放,以免影响肥效。   作者简介:吴甲贵(197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摘 要:在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肥料养分流失严重,水资源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及其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如何跳出“石化农业的怪圈”,生产绿色食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研究和推广微生物肥料已成为我国新型肥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对我国今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肥料;微生物肥料;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144 文献标识码:A   1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原理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培养基和添加物培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其肥效主要是提供对作物生长有益的“微生物群落”来实现的。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具有正常的生长和繁殖功能时,将土壤中一些作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换成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并且微生物产生的次代谢激素类物质对植物具有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同时对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拮抗作用,但这些有益菌种的生存和生命活动受土壤的湿度、酸碱度、温度和营养物质多少影响较大,有时还受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排斥作用。   2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2.1 提高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微生物肥料多以固氮菌类、解磷细菌类、解钾细菌类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为主。固氮菌类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供作物生产吸收利用;解磷菌能使土壤中的磷元素分解出来供作物吸收;解钾菌能分解土壤中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钾元素,供作物生长需要,微生物肥料就是通过有益细菌的固定、分解、分泌作用改善土壤营养成份;有些根际类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提高土壤酶活性的诱导物,有利于根际土壤的转化,便于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微生物肥料中特有菌群除了特定的肥效外,还将协同土壤中微生物参与有机质分解、合成腐殖质影响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可持续生产能力。   2.2 能促进难溶性矿物质吸收,改善微生态环境   微生物肥料中丰富的有机质,可使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促进难溶性矿物质养分的释放,同时有些真菌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释放出糖类,促进固氮菌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育,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微生态生长环境。   2.3 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微生物肥料中部分菌种具有分泌抗菌素和多种活性酶的作用,抑制或杀死致病真菌和细菌;有些微生物可以诱导植物的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等参与植物防御反应,有利于防病抗病;有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抗菌类物质,有的则形成优势种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菌根真菌其菌丝还可增加植物水份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2.4 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   随着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施用越来越广泛。实践证明,微生物肥料中的有效微生物产生植物激素、氨基酸、有机酸等多种代谢产物对作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在农作物品质改善上表现为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加,有的还可以减少硝酸盐的积累。在有些情况下,作物品质的改善比产量提高的好处更大。   2.5 改善生态系统   目前由于滥用化肥、喷洒农药、污水灌溉等不良行为造成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受到了极大影响。利用微生物的肥料中各种好氧、厌氧菌的发酵作用,将城市生活垃圾、农牧业废弃物等可利用的物质经分检、破碎、筛分等物理处理后,直接加工成微生物肥料;经过高温堆肥、以加快其发酵质量,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量、质量及其成熟度,为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条件   3.1 对土壤的要求   保持土壤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生物菌肥在土壤湿度30%以上、土壤温度10~40℃之间,pH值在5.5~8.5的土壤条件下均可施用。在土壤持水量小于30%时要及时浇水并中耕松土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土壤温度。另外土壤中应含有微生物繁殖所必须的碳源和养料,要根据菌种组成、土壤营养及作物需肥特点配施适量化肥,使它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2 对自然环境的要求   微生物肥料只有在一定自然环境下才能施用。在气温较高和干旱的情况下,菌种的生存和繁殖就会受到影响,不能发挥良好作用,尽量在气温较低或傍晚时进行施肥,并且要及时采取灌溉、封土等措施,避免阳光照射杀死肥料中的微生物或因缺失水份影响其肥效。   4 微生物肥料使用注意事项   4.1 查验国家登记证   购买微生物肥料时,要注意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只有经过农业部门正规田间实验,证明是肥效和无毒无害后才能施用。正式登记证有效期5a,没有登记表或登记证超过5a的,其性能不稳定,一般不能使用。   4.2 有效活菌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数≥2亿个/g,大肥有效活菌数≥2000万个/g,而且有40%的富余量,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其肥效质量达不到要求。   4.3 注意在有效期内使用   产品中微生物数量随保存时间、保存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减少,若数量过少,则会影响肥效,因此生产日期超过1a的微生物肥料尽量不要使用。   4.4 要妥善贮存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购买后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贮存,尽可能存放在阴凉处,自然环境温度一般以15~28℃为宜,和其它化肥和杀菌剂隔离存放,以免影响肥效。   作者简介:吴甲贵(197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相关内容

  • 对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
  • [摘要]现代农业企业对"生物资产"的概念缺乏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对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结合种植水桅子公司的实例,对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产性生物资产:制造费用:农业生产成本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 ...

  • 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处置方式及资源化利用
  • 城市污水厂污泥最终处置方式及资源化利用 - 污泥处置 简介: 城市污水厂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既是污染物又是一种资源,其最好的出路应是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本文通过污泥的综合利用.填埋.投海等几种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的分析,指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应立足于各地实际,在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 ...

  • 福建省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 福建省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郑海峰 (福建省农业厅土肥站 350003) 摘 要 福建省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结果, 全省耕地砷.铬含量基本保持其自然背景值; 汞含量超标的土样比 率最大, 尤以莆田菜地最为严重; 全省各地铅污染较为普遍, 污染土样比率福州最大, 但全省铅含量主要在二级标准内, 含 ...

  • 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 第25卷 第5期2005年 10月农业与技术Agriculture&TechnologyVol125 No15Oct.2005 #78 # 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邹海明 (安徽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资环教研室 安徽凤阳 233100)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供应结构 ...

  • 减少氮_磷损失_控制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
  • 第1卷第4期 2000年8月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T 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 onmental P ollut ion Control Vol. 1, No. 4 A ug . , 2000 减少氮.磷损失, 控制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 郑皓皓 胡晓军 贾 ...

  • 土壤修复名词解释
  • 土壤修复名词解释 搜集最近常用.常见的土壤修复相关知识中一些名词准确的具体概念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

  • 关于对泰国农业化学管理情况的考察报告
  • 关于对泰国农业化学管理情况的考察报告 根据2001/2002年中泰农业合作交流项目安排,农业部组织的农业化学管理考察团一行9人,于2001年12月5-13日对泰国的农药.肥料生产.经营.使用.进出口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代表团拜访了泰国农业与合作部农业司.农业经济研究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和领导, ...

  • 丹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 摘要:依据2007年丹阳市农业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业和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源等方面对丹阳市农业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丹阳市农业面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农业污染源:现状分析:控制措施 1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保护农 ...

  • 化学与农业国内外现状
  • 从化学农业到生态农业 --论化学与农业国内外现状 学号:111103106 姓名:韩欣宜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于化学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介绍以及实际例子的分析和讨论,并与此同时通过对一些常见的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介绍,分析传统化学农业和现在生态农业的利弊,得出从化学农业到生态农业是现在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