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进程与信息革命

人类文明进程与信息革命

在世界进步的历程里,在信息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社会经历了语言、文字、电磁波、电脑等四次信息革命。信息的传播、融合和持续发展是人们发明、创造、开拓、进取的基础条件,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推动力。

第一次语言信息革命发生在距今5万年至20万年前的人类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提高了生产效率,刺激了大脑的进化,进一步促使了人类最初思维能力的升华。自此人们告别了蒙昧,进入到低级有序的状态,“语言”成为人类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第一个信息平台。

第二次文字信息革命发生在距今6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文字信息的传递是依靠记录文字的刻划载体、书写载体以及印刷载体来完成的,它应该是一种线的信息传递方式。文字信息较之语言信息的传递有了极大的进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文字的产生和使用作为人类文明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电磁波信息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电磁波的发现和利用,使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达到了无穷无尽,同时也催化了科学技术更加迅猛的发展,这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伟大的

信息革命。这次信息革命的成果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全面革新,使世界生产力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原来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使人类文明的进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超越了以前几个世纪。

第四次电子计算机信息革命发生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计算机通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容量的信息光盘以及智能化的电脑软件和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成果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信息传递网络,进入到迄今为止的最高层次,形成了多维的体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刚刚起步的计算机革命正在推动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许多领域的自动化革命。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进行信息生产、知识生产和智能生产的全新时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信息的传播、信息革命的发展是沿着点、线、面、体的逻辑方向前进的。历史上每一次信息革命的爆发都是以信息传播手段产生革命性变革作为其鲜明的标志,这种信息传播的历程并不是以一种等差级数的关系在前进,而是以一种等比关系、加速度关系和大爆炸的关系在前进。而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恰是如此。

数万年以上漫长的语言时代,是人类生活的原始阶段。这个阶段,人类正在和残酷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抗争。当时,人们只能以简单的农作、采集和渔猎来维持生计,以血肉代价和野兽进行拼搏来延续生命。因此这一时期文明的特征应该和人类自身的生存革命联系在一起。和它相对应的是原始的渔猎经济。

距今6000年左右出现的文字时代,是人类发现物质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类开创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学会了丝绸纺织、金属冶炼、房屋建筑、车船运输、机械制造等。由于技术落后和资源匮乏,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烽火连年、战争不断。全球各地先后爆发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战争的首领和集团都以征服他人、争霸天下为目标,其实质却表现为以利益为中心的夺取资源、夺取财富和夺取地盘。归根结底,这一时期文明的特征主要围绕着吃饱、穿好、生活得更加舒适而展开,因此它和人类的衣食革命联系在一起。和它相对应的是保守的农业经济。

100多年前开始的电磁波时代,是人类利用能源的阶段。热能、电能、核能等相继被认识和利用。人类的吃饭穿衣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整个社会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个阶段,人类的基本活动主要环绕着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而展开。世界各地的摩天高楼接踵而起,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等繁忙的交通景象遍及全球。与此同时,世界的冷战情绪开始消退。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主要威胁的则是地震、水灾、火灾、飓风以及空难事件、海难事件和日复一日的陆上交通事故。因此这一时期文明的特征应该和人类的住行革命联系在一起。和它相对应的是发展的工业经济。

刚刚开始的电脑时代,是人类掌握信息的阶段。信息和物质、能源相比,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资源,它将给整个社会带来

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个阶段,人类已经在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们由此对消除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命品质而充满信心。在新的电脑信息时代,人们不仅为学习、探索、开拓、创造而工作奋斗,同时也将在游艺体育、美容健身、愉悦潇洒的氛围里祥和地生活。这一时期文明的特征显然和人类最美好的康乐革命联系在一起。和它相对应的将是开放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以往,我们通常把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作为衡量人类进步的尺度。现在看来,如果从信息革命的角度来衡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将更为全面,更为本质,更为科学、也更为符合历史前进的逻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间方面、空间方面、数量方面和状态方面进行全面地度量和评估,才能制订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模型和具体标尺。

人类文明进程与信息革命

在世界进步的历程里,在信息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人类社会经历了语言、文字、电磁波、电脑等四次信息革命。信息的传播、融合和持续发展是人们发明、创造、开拓、进取的基础条件,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推动力。

第一次语言信息革命发生在距今5万年至20万年前的人类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语言的产生和使用,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提高了生产效率,刺激了大脑的进化,进一步促使了人类最初思维能力的升华。自此人们告别了蒙昧,进入到低级有序的状态,“语言”成为人类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第一个信息平台。

第二次文字信息革命发生在距今6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文字信息的传递是依靠记录文字的刻划载体、书写载体以及印刷载体来完成的,它应该是一种线的信息传递方式。文字信息较之语言信息的传递有了极大的进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文字的产生和使用作为人类文明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电磁波信息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电磁波的发现和利用,使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达到了无穷无尽,同时也催化了科学技术更加迅猛的发展,这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伟大的

信息革命。这次信息革命的成果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全面革新,使世界生产力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原来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这种革命性的变革使人类文明的进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超越了以前几个世纪。

第四次电子计算机信息革命发生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计算机通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容量的信息光盘以及智能化的电脑软件和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成果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信息传递网络,进入到迄今为止的最高层次,形成了多维的体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刚刚起步的计算机革命正在推动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许多领域的自动化革命。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进行信息生产、知识生产和智能生产的全新时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信息的传播、信息革命的发展是沿着点、线、面、体的逻辑方向前进的。历史上每一次信息革命的爆发都是以信息传播手段产生革命性变革作为其鲜明的标志,这种信息传播的历程并不是以一种等差级数的关系在前进,而是以一种等比关系、加速度关系和大爆炸的关系在前进。而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恰是如此。

数万年以上漫长的语言时代,是人类生活的原始阶段。这个阶段,人类正在和残酷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抗争。当时,人们只能以简单的农作、采集和渔猎来维持生计,以血肉代价和野兽进行拼搏来延续生命。因此这一时期文明的特征应该和人类自身的生存革命联系在一起。和它相对应的是原始的渔猎经济。

距今6000年左右出现的文字时代,是人类发现物质的阶段。这个阶段,人类开创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学会了丝绸纺织、金属冶炼、房屋建筑、车船运输、机械制造等。由于技术落后和资源匮乏,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烽火连年、战争不断。全球各地先后爆发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战争的首领和集团都以征服他人、争霸天下为目标,其实质却表现为以利益为中心的夺取资源、夺取财富和夺取地盘。归根结底,这一时期文明的特征主要围绕着吃饱、穿好、生活得更加舒适而展开,因此它和人类的衣食革命联系在一起。和它相对应的是保守的农业经济。

100多年前开始的电磁波时代,是人类利用能源的阶段。热能、电能、核能等相继被认识和利用。人类的吃饭穿衣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整个社会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这个阶段,人类的基本活动主要环绕着居住环境的改善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而展开。世界各地的摩天高楼接踵而起,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等繁忙的交通景象遍及全球。与此同时,世界的冷战情绪开始消退。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主要威胁的则是地震、水灾、火灾、飓风以及空难事件、海难事件和日复一日的陆上交通事故。因此这一时期文明的特征应该和人类的住行革命联系在一起。和它相对应的是发展的工业经济。

刚刚开始的电脑时代,是人类掌握信息的阶段。信息和物质、能源相比,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资源,它将给整个社会带来

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个阶段,人类已经在生物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们由此对消除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命品质而充满信心。在新的电脑信息时代,人们不仅为学习、探索、开拓、创造而工作奋斗,同时也将在游艺体育、美容健身、愉悦潇洒的氛围里祥和地生活。这一时期文明的特征显然和人类最美好的康乐革命联系在一起。和它相对应的将是开放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以往,我们通常把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作为衡量人类进步的尺度。现在看来,如果从信息革命的角度来衡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将更为全面,更为本质,更为科学、也更为符合历史前进的逻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间方面、空间方面、数量方面和状态方面进行全面地度量和评估,才能制订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模型和具体标尺。


相关内容

  • 科技革命与人类文明演进
  • --信息革命与生态文明系列谈(1) 按:党的十八大将"信息化"列入"新四化",确立"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战略目标:将"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 中国必须走向新工业化
  • 目前,工业生产方式正在陷入危机,新工业革命已经兴起,从根本上讲,这正在形成 一 种更高级即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新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获得更大的解放 和更 大的进步,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巨大的历史机遇. 中国古 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 科技革命与全球化
  • 科技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形成专题 综述: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20世纪初,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信息技术使世界像一个"地球村". 一.新航路的开辟(1 ...

  • 新科技革命
  • 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全面展开 ●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变革.大事件,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新的发展 ...

  • 美国的现代化进程
  • 美国的现代化进程 汤志伟 一.知识网络 背景:美利坚民族诞生:独立战争爆发 时间:1776年7月4日 机构:大陆会议 <独立宣言>内容: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和组织政府的原 则:历数英王暴政和罪行,宣告北美 13个殖民地独立 影响:继承和发展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和社 会契约论的思想,论证了 ...

  • 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
  • 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 包心鉴(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研究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强固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精神基础,着重 ...

  • 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
  • 论云南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广义而言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创造的全部成果.这里,文化仅是指人类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形态文化.文化乃国脉之所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一种强有力的粘合剂,它将有 ...

  •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讲解
  • [案例04-1]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及启示 工业化一般是指,由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工业化是人类社会通向现代文明的必经之路. 20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不仅彻底改变了国家和社会的面貌, ...

  •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本书按模块编写,共有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