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的危害及其心理分析和防治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 常常会发生各种事故。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都和生产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三违”有关。笔者根据这些年的井下现场工作经验及所参加的一系列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对事故的处理, 通过对生产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调查, 分析总结了“三违”的危害及其心理状态和防治“三违”的对策。

1 “三违”的危害

“三违”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总称, 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被侵害, 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被破坏。

2) 个人的“三违”有可能导致集体“三违”现象的发生。

3) 老工人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新工人, 老工人的“三违”如果得不到制止, 新工人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三违”现象。

4) “三违”是事故发生的根源之一, “三违”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 但事故的发生却和“三违”有必然的联系。

5) “三违”让职工产生侥幸心理, 认为偶尔一次“三违”不一定发生事故, 长此下去, 终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给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6) “三违”不但给自己造成损失, 还连带在一起工作的工友受损失。

“三违”造成的危害还有, 忽略对现场隐患的认识、查处, 使隐患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长期的“三违”, 特别是习惯性的违章, 总认为一直就是这样干的, 没有出现啥事故, 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须知, 长期违章蛮干造成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本应该早发现进行处理的, 因为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终不觉悟, 久而久之酿成事故。回头反省发现, 许多事故在事发前就有预兆, 只是因作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按规章作业而忽略了它。

2 “三违”的原因分析

2. 1 规章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完善, 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缺乏对“三违”的防治、惩处。尽管国家把煤矿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来抓, 但在企业的管理中, 因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或其他原因, 管理人员制定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 不能有效地防止“三违”的发生。

2. 2 规程措施不完善

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作业规程、措施, 因自身缺乏现场经验, 或考虑问题不仔细, 导致编制的措施不具有针对性, 对现场不具有操作指导性, 作业人员的所谓按章作业, 按措施施工, 变成了实质上的违章操作。这在历次的事故分析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措施针对性不强、不完善以及没有及时修改规程、措施等情况。

2. 3 人、物、环境

企业的生产活动无一不是由人、物、环境三方面构成。作业人员的心理因素、操作技能和各种社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正确与否, 在某一特殊时期也会导致“三违”的发生; 作业地点的安全设施的健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投入也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作业地点、作业环境的改变, 尤其是在从一个较差的作业环境转移到相对较好的作业环境进行作业时, 更容易出现“三违”现象, 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煤矿的生产中, 作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 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受到来自社会、企业和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某一特殊时期, 一旦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

作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处世行为准则将超出常规, 甚至会产生冲动, 容易出现“三违”, 并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综合起来, 人的因素导致“三违”的原因如下:

1) 社会关系处理不好, 作业人员情绪低迷, 导致三违现象的发生。煤矿企业的一线职工既是企业生产的主体, 又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 其心理动态关系着企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秩序能否正常进行, 心理动态的好坏, 又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一旦因家庭成员之间、企业管理人员与职工之间, 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 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易造成精力不集中, 各种矛盾的阴影随时出现在大脑里, 分散了注意力, 致使应该及早发现的隐患没有发现, 应该先排除隐患再进行作业的, 没有及时排除隐患, 遗留的隐患是导致事故的祸根, 这在性格内向型的职工中的表现尤其明显, 这一类型的职工因不擅于与人沟通, 心中有啥想法, 也不会向别人诉说, 心中的疙瘩也就不易解开, 长此下去, 是造成事故的根源之一。

2) 节假日前后及大喜大悲的特殊时期, 易出现“三违”, 酿成事故。在节假日前后, 以及大喜大悲的特殊时期, 人的思想情绪特别活跃, 所考虑的事情也比正常情况下要多, 在作业过程中, 总想尽快把当班的任务完成, 早下班。在这种心理因素支配下, 作业人员干活的劲头很足, 理智地对待作业环境情况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 一门心思只想早干完、早下班, 容易在作业过程中违反操作程序, 不按章操作, 现场管理人员还容易出现违章指挥, 最终留下隐患或酿成事故。

3) 班后休息不好, 上班时体力及精神状态差, 达不到现场作业所要求的体力。这种情况出现在农忙时节、轮班时期以及因特殊原因班后没有足够休息的职工身上。井下的一线职工, 大多数都是从矿区附近招聘来的农民轮换工或转正后的职工, 职工的家庭多数在农村。在农忙时节, 这一部分职工, 既要忙于上班, 又不能错过耕种时节。通常在这个时期,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又出台了一些特殊的保勤措施, 促使职工必须多出勤, 才能保证收入不会减少。有了这些措施后, 职工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舍不得休班或旷工。这就造成职工正常上完班后, 忙于农活的生产, 得不到很好休息, 致使这部分职工的体力恢复不了。已经产生疲劳, 接着再上班时, 体力跟不上, 精神状态差, 警觉性降低, 容易出现“三违”, 酿成事故, 尤其是上零点班的职工更是如此。班中睡觉, 违章作业的现象极易出现。

4) 职工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淡薄。这主要反映在职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上, 生产单位在某一特殊时期的生产任务较重, 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任务压力较大。在这个时期, 极易出现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 在施工中, 图省事, 不按“三大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 违章蛮干, 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 还反映在一些特殊作业人员的身上, 如绞车运输的下料工、把勾工、胶带溜子运输的司机和队组的质量验收员。这一部分职工常会因工作的便利, 贪图少走路, 出现违章蹬车、乘坐胶带、溜子的现象。

2. 3. 2 物的因素

主要反映在作业地点安全设施的健全使用和安全投入上。煤矿企业是作业人员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行业, 从入井开始就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五大灾害的威胁。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 针对不同的作业环境, 企业就会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投入相应的安全设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一部分设施陈旧, 起不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另一部分设施的设计不合理, 现场使用不方便、不能正常使用或职工不会正确使用, 投入的安全设施形同虚设, 没有发挥安全设施的作用, 还有一部分是安全投入不够, 应该有的设施, 因投入短缺, 设施不到位, 无法使用。

2. 3. 3 环境方面的因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作业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当作业环境条件恶劣, 生产不能正常进行时, 不但引起了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连作业人员的警惕性也提高了, 措施兑现, 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作业地点的隐患更能随时进行排查“, 三违”现象也得到杜绝。在这个时期, 不但没有发生事故, 工伤发生率也大幅度下降。相反, 在生产比较正常, 作业环境条件较好时, 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容易产生麻痹思想, 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精力不集中, 忽视了对作业范围内的隐患排查, 忽略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在这个时期, 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认为, 条件这么好, 不会出事。结果反而比较容易发生事故, 工伤发生率也有所提高。 3 “三违”的心理分析

“三违”为什么屡禁不止, “三违”现象及由此引发的事故仍时有发生, 笔者认为, 这与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心理因素有关。

1) 麻痹、侥幸心理。所有的“三违”人员都不希望发生事故, 总是认为, 偶而一次违章, 不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种心理因素在“三违”人员中普遍存在, 事实也如此, 并非每一次“三违”都发生安全事故, 但是, 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与“三违”有关, 常言说:“久走夜路会撞鬼”就是这个道理。一百次、一千次的“三违”不一定发生事故, 一百零一次、一千零一次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2) 安全生产的知识不足, 现场各工种的作业工序没有熟练掌握, 先后秩序分不清, 导致“三违”的发生。这一方面的情况, 主要反映在新工人身上, 先招用的工人, 虽然在入矿的时候进行了一些入井知识的培训, 在培训中只是进行了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一些简单的现场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那毕竟只是一些理性的知识, 感性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现场的亲自实践才能得到。新工人在生产过程中, 因自身知识的缺乏, 对隐患的认识不够和没有正确掌握各作业工序的先后秩序, 无意识的造成违章。

3) 没有引起重视的习惯性违章传承给新工人, 造成新工人的违章。

4)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没有理顺, 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导致“三违”。 4 “三违”的防治对策

4. 1 加大安全培训力度

1) 新工人的培训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尤其要注重井下现场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要熟知作业场所隐患的识别知识及掌握排查隐患的操作技能。现采取的措施是, 新工人入矿分配到班组后, 订立师徒合同, 由现场经验比较丰富、责任心较强的老工人对新工人进行现场操作技能的传帮带, 让新工人尽快掌握井下生产的现场知识。带徒师傅的收入与新工人独立操作技能的强弱挂钩。

2) 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 尤其是班、队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彻底扭转这一级管理人员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 理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增强现场排查隐患的能力。

3) 加强对特殊作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对特殊作业人员的强制性岗位培训, 使特种作业人员熟知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及隐患排查技能。同时杜绝特种作业人员的“三违”发生。

4. 2 加大现场的监督和查岗力度

1) 加强专职安检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力争使每一名安检人员都能在作业现场发挥最大作用, 把好现场安全关。

2) 加大对安检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 提高安检员对现场隐患的识别和处理隐患的技能。让安检员在现场实际监督过程中能够识别隐患和监督隐患的正确处理,

从而及时消除作业地点的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3) 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作用,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查岗活动, 监督井下各作业人员的在岗和履职情况, 堵塞安全生产的漏洞。同时, 在各作业地点更进一步地查处隐患, 增加安全生产系数。

4) 充分发挥班队组群监员和安全网员的监督作用, 利用他们自始至终均在作业现场, 参加现场施工的优势, 有效地监督其他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理现场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4. 3 加大宣传力度

1) 利用矿区的所有宣传工具大造安全生产的声势, 同时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普及性的教育, 让职工明白“三违”将有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职工本人及家属和工友带来的危害。促使职工自觉进行安全生产。

2) 充分发挥家属协管会配合抓安全的作用, 通过对“三违”人员的家访, 让其家属共同做好“三违”人员的思想工作, 促使“三违”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3) 积极利用工会是工人的群众性组织的优势, 随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 在职工思想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对其进行重点帮教, 使职工放下思想包袱, 稳定职工的思想情绪, 促进安全生产。

4. 4 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对“三违”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3 层含义:一是加大对因“三违”造成严重后果的职工的处罚力度, 处罚从重, 因“三违”而触犯法律的, 从重追究其法律责任, 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达到让其他职工谈“三违”而色变的效果。二是加大对“三违”人员的经济处罚力度, 使其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让“三违”职工明白违章蛮干将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三是对“三违”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学习, 并强制性要求其家属参加职工的“三违”学习班, 使其丢掉面子, 促使其不敢再出现“三违”现象。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 常常会发生各种事故。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都和生产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三违”有关。笔者根据这些年的井下现场工作经验及所参加的一系列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对事故的处理, 通过对生产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调查, 分析总结了“三违”的危害及其心理状态和防治“三违”的对策。

1 “三违”的危害

“三违”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总称, 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被侵害, 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被破坏。

2) 个人的“三违”有可能导致集体“三违”现象的发生。

3) 老工人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新工人, 老工人的“三违”如果得不到制止, 新工人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三违”现象。

4) “三违”是事故发生的根源之一, “三违”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 但事故的发生却和“三违”有必然的联系。

5) “三违”让职工产生侥幸心理, 认为偶尔一次“三违”不一定发生事故, 长此下去, 终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给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造成巨大的损失。

6) “三违”不但给自己造成损失, 还连带在一起工作的工友受损失。

“三违”造成的危害还有, 忽略对现场隐患的认识、查处, 使隐患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长期的“三违”, 特别是习惯性的违章, 总认为一直就是这样干的, 没有出现啥事故, 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 须知, 长期违章蛮干造成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本应该早发现进行处理的, 因为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终不觉悟, 久而久之酿成事故。回头反省发现, 许多事故在事发前就有预兆, 只是因作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按规章作业而忽略了它。

2 “三违”的原因分析

2. 1 规章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完善, 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缺乏对“三违”的防治、惩处。尽管国家把煤矿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来抓, 但在企业的管理中, 因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或其他原因, 管理人员制定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针对性不强, 不能有效地防止“三违”的发生。

2. 2 规程措施不完善

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作业规程、措施, 因自身缺乏现场经验, 或考虑问题不仔细, 导致编制的措施不具有针对性, 对现场不具有操作指导性, 作业人员的所谓按章作业, 按措施施工, 变成了实质上的违章操作。这在历次的事故分析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措施针对性不强、不完善以及没有及时修改规程、措施等情况。

2. 3 人、物、环境

企业的生产活动无一不是由人、物、环境三方面构成。作业人员的心理因素、操作技能和各种社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正确与否, 在某一特殊时期也会导致“三违”的发生; 作业地点的安全设施的健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投入也直接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作业地点、作业环境的改变, 尤其是在从一个较差的作业环境转移到相对较好的作业环境进行作业时, 更容易出现“三违”现象, 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煤矿的生产中, 作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 这一特殊群体的行为受到来自社会、企业和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某一特殊时期, 一旦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

作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处世行为准则将超出常规, 甚至会产生冲动, 容易出现“三违”, 并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综合起来, 人的因素导致“三违”的原因如下:

1) 社会关系处理不好, 作业人员情绪低迷, 导致三违现象的发生。煤矿企业的一线职工既是企业生产的主体, 又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 其心理动态关系着企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秩序能否正常进行, 心理动态的好坏, 又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一旦因家庭成员之间、企业管理人员与职工之间, 班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 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易造成精力不集中, 各种矛盾的阴影随时出现在大脑里, 分散了注意力, 致使应该及早发现的隐患没有发现, 应该先排除隐患再进行作业的, 没有及时排除隐患, 遗留的隐患是导致事故的祸根, 这在性格内向型的职工中的表现尤其明显, 这一类型的职工因不擅于与人沟通, 心中有啥想法, 也不会向别人诉说, 心中的疙瘩也就不易解开, 长此下去, 是造成事故的根源之一。

2) 节假日前后及大喜大悲的特殊时期, 易出现“三违”, 酿成事故。在节假日前后, 以及大喜大悲的特殊时期, 人的思想情绪特别活跃, 所考虑的事情也比正常情况下要多, 在作业过程中, 总想尽快把当班的任务完成, 早下班。在这种心理因素支配下, 作业人员干活的劲头很足, 理智地对待作业环境情况变化的心理准备不足, 一门心思只想早干完、早下班, 容易在作业过程中违反操作程序, 不按章操作, 现场管理人员还容易出现违章指挥, 最终留下隐患或酿成事故。

3) 班后休息不好, 上班时体力及精神状态差, 达不到现场作业所要求的体力。这种情况出现在农忙时节、轮班时期以及因特殊原因班后没有足够休息的职工身上。井下的一线职工, 大多数都是从矿区附近招聘来的农民轮换工或转正后的职工, 职工的家庭多数在农村。在农忙时节, 这一部分职工, 既要忙于上班, 又不能错过耕种时节。通常在这个时期,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又出台了一些特殊的保勤措施, 促使职工必须多出勤, 才能保证收入不会减少。有了这些措施后, 职工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舍不得休班或旷工。这就造成职工正常上完班后, 忙于农活的生产, 得不到很好休息, 致使这部分职工的体力恢复不了。已经产生疲劳, 接着再上班时, 体力跟不上, 精神状态差, 警觉性降低, 容易出现“三违”, 酿成事故, 尤其是上零点班的职工更是如此。班中睡觉, 违章作业的现象极易出现。

4) 职工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淡薄。这主要反映在职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上, 生产单位在某一特殊时期的生产任务较重, 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任务压力较大。在这个时期, 极易出现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 在施工中, 图省事, 不按“三大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 违章蛮干, 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 还反映在一些特殊作业人员的身上, 如绞车运输的下料工、把勾工、胶带溜子运输的司机和队组的质量验收员。这一部分职工常会因工作的便利, 贪图少走路, 出现违章蹬车、乘坐胶带、溜子的现象。

2. 3. 2 物的因素

主要反映在作业地点安全设施的健全使用和安全投入上。煤矿企业是作业人员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行业, 从入井开始就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五大灾害的威胁。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生产正常有序的进行, 针对不同的作业环境, 企业就会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投入相应的安全设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一部分设施陈旧, 起不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另一部分设施的设计不合理, 现场使用不方便、不能正常使用或职工不会正确使用, 投入的安全设施形同虚设, 没有发挥安全设施的作用, 还有一部分是安全投入不够, 应该有的设施, 因投入短缺, 设施不到位, 无法使用。

2. 3. 3 环境方面的因素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作业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当作业环境条件恶劣, 生产不能正常进行时, 不但引起了各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连作业人员的警惕性也提高了, 措施兑现, 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作业地点的隐患更能随时进行排查“, 三违”现象也得到杜绝。在这个时期, 不但没有发生事故, 工伤发生率也大幅度下降。相反, 在生产比较正常, 作业环境条件较好时, 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容易产生麻痹思想, 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精力不集中, 忽视了对作业范围内的隐患排查, 忽略安全设施的正常使用。在这个时期, 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认为, 条件这么好, 不会出事。结果反而比较容易发生事故, 工伤发生率也有所提高。 3 “三违”的心理分析

“三违”为什么屡禁不止, “三违”现象及由此引发的事故仍时有发生, 笔者认为, 这与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心理因素有关。

1) 麻痹、侥幸心理。所有的“三违”人员都不希望发生事故, 总是认为, 偶而一次违章, 不一定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种心理因素在“三违”人员中普遍存在, 事实也如此, 并非每一次“三违”都发生安全事故, 但是, 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与“三违”有关, 常言说:“久走夜路会撞鬼”就是这个道理。一百次、一千次的“三违”不一定发生事故, 一百零一次、一千零一次就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2) 安全生产的知识不足, 现场各工种的作业工序没有熟练掌握, 先后秩序分不清, 导致“三违”的发生。这一方面的情况, 主要反映在新工人身上, 先招用的工人, 虽然在入矿的时候进行了一些入井知识的培训, 在培训中只是进行了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一些简单的现场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那毕竟只是一些理性的知识, 感性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现场的亲自实践才能得到。新工人在生产过程中, 因自身知识的缺乏, 对隐患的认识不够和没有正确掌握各作业工序的先后秩序, 无意识的造成违章。

3) 没有引起重视的习惯性违章传承给新工人, 造成新工人的违章。

4)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没有理顺, 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导致“三违”。 4 “三违”的防治对策

4. 1 加大安全培训力度

1) 新工人的培训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尤其要注重井下现场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要熟知作业场所隐患的识别知识及掌握排查隐患的操作技能。现采取的措施是, 新工人入矿分配到班组后, 订立师徒合同, 由现场经验比较丰富、责任心较强的老工人对新工人进行现场操作技能的传帮带, 让新工人尽快掌握井下生产的现场知识。带徒师傅的收入与新工人独立操作技能的强弱挂钩。

2) 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 尤其是班、队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彻底扭转这一级管理人员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 理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增强现场排查隐患的能力。

3) 加强对特殊作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对特殊作业人员的强制性岗位培训, 使特种作业人员熟知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及隐患排查技能。同时杜绝特种作业人员的“三违”发生。

4. 2 加大现场的监督和查岗力度

1) 加强专职安检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力争使每一名安检人员都能在作业现场发挥最大作用, 把好现场安全关。

2) 加大对安检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 提高安检员对现场隐患的识别和处理隐患的技能。让安检员在现场实际监督过程中能够识别隐患和监督隐患的正确处理,

从而及时消除作业地点的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3) 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作用,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查岗活动, 监督井下各作业人员的在岗和履职情况, 堵塞安全生产的漏洞。同时, 在各作业地点更进一步地查处隐患, 增加安全生产系数。

4) 充分发挥班队组群监员和安全网员的监督作用, 利用他们自始至终均在作业现场, 参加现场施工的优势, 有效地监督其他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理现场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4. 3 加大宣传力度

1) 利用矿区的所有宣传工具大造安全生产的声势, 同时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进行普及性的教育, 让职工明白“三违”将有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职工本人及家属和工友带来的危害。促使职工自觉进行安全生产。

2) 充分发挥家属协管会配合抓安全的作用, 通过对“三违”人员的家访, 让其家属共同做好“三违”人员的思想工作, 促使“三违”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3) 积极利用工会是工人的群众性组织的优势, 随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 在职工思想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对其进行重点帮教, 使职工放下思想包袱, 稳定职工的思想情绪, 促进安全生产。

4. 4 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对“三违”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3 层含义:一是加大对因“三违”造成严重后果的职工的处罚力度, 处罚从重, 因“三违”而触犯法律的, 从重追究其法律责任, 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达到让其他职工谈“三违”而色变的效果。二是加大对“三违”人员的经济处罚力度, 使其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让“三违”职工明白违章蛮干将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三是对“三违”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学习, 并强制性要求其家属参加职工的“三违”学习班, 使其丢掉面子, 促使其不敢再出现“三违”现象。


相关内容

  • 环境地质调查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工作标准 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试行) (比例尺1∶50万)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要求规定了开展省(自治区)级比例尺为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的总则,资料收集与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像解译.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分析及信息系统,图件编制,报告 ...

  • 关于[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解读
  • 编者按:<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23号令)(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家安监总局第一部职业健康安全规章,标志着我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迈出了一大步.为做好23号令的宣贯工作,本文围绕该法令,通过对其出台背景 ...

  • 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 论文题目: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2010年11月27日 目录 光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崔宏飞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物理学 2009级2班 [1**********]) 摘 要:当前,城市光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致人类自身的 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本文简 ...

  • 职业病培训计划
  • 2014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山东慧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一月 山东慧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度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为了搞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本矿的经济发展,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 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工 ...

  • 2016年度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实施方案
  • XX公司 关于印发<2016年度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机关各部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3号)要求,切实搞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 ...

  • 职业病案例分析
  • 第九童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案例一办公室里的"职业病" [案情介绍] 甲,女,30岁,某企业办公室打字员.2005年8月5日,甲到.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咨询,自述参加工作5年多来,一直在企业办公室担任打字员,由于长期从事电脑工作,患上了"干眼症".颈椎病等疾.病, ...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
  • 目录 图书信息图书简介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1]? 作 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版 次:2008-04 开 本:16开 ISBN号:[1**********]68 定 价:8元 编辑本段图书简介 根据原 ...

  •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分析
  •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分析 叶婷 靳伊 徐娟 陈娟 童海燕 王锐 王媛媛 张方方 郑艳 李欣 何珊 李彩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 陕西 宝鸡,721013)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对我国存在着重要的影响.本 文对农药的种类.特性和危害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并做了简 ...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 2.1 阶段要求 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所规定的内容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建设项目区责任范围及其周边环境概况. 2 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 ...

  • 4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 XXX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批准人: 批准日期: 2015年4月11日公布日期:2015年4月11日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我公司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特制定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