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青年中医[1]

8新 中 医

铁涛医话

寄 语 青 年 中 医

邓 铁 涛3

  我国医学特点是中西医并存,若论特色,最有中国特色的就是中医。所以我国的卫生政策是———中西医并举。然而历史遗留现状是西重中轻,恐非一朝一夕中西医能并举。真正做

Ξ

到并举,重点应大力向中医方面倾斜。

我国属于第三世界,经济还比较落后,目前全国人民还未完全达到温饱水平。国家医疗费用支出是惊人的,,。

,应大力培养各级合格的中医人才,发扬中药简、验、便、廉的特色。美国是医疗科技一流的国家,中医的针灸能够得到保险医疗的认可,就是因为它有效又价廉!反观现在我国农村医疗,中医已日渐式微。县一级中医院的生存日渐困难,使人忧虑。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全靠西医药承担人民的卫生保健,12亿人口的医疗开支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过度强调接轨,片面强调“现代化”,而忽视中医中药。大量的医疗器械以及西药,将从国外涌入,使国家大量外汇流向国外。有人认为中医发展缓慢是中医药学不科学,发展中医药,必须给予改造才有出路。然而中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不能认为西医是现代的,中医是古老的,科学之真理不是以时间先后为座标的。20年代西医研究人参只含糖份,五六十年代,亦只承认人参皂甙,说参芦的人参皂甙成份也不少(中医学则认为参芦与人参的作用是相反的),最近才注意到有人参多糖,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果相信20年代的化学分析,中医药学不就倒退了吗?对中药研究,90年代以前只承认分析研究,研究药物的单体有效成份才是方向,认为搞复方的研究是倒退。而中医几千年

来的进步是从单味药发展为复方,注意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以中医的理论辨证用药。,认用、

。那么!我们不、黄连素、青蒿素等等的研究成果,但不要忽视了,这些药并不具备原来药物的全部作用。临床不能用麻黄素放在麻黄汤中去治表证,亦不能用青蒿素放在青蒿鳖甲汤中去治阴虚潮热。《伤寒论》药物只有90多种,左搭右配,衍生成113方,千年来沿用至今,如大柴胡汤能治急性胰腺炎,疗效比手术好得多。

中医药学不单是个学术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大问题。虽缺乏统计数字,但从中西医疗机构的建设可以看出问题的重要性。西医院不仅数量多于中医院,其建设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中医院。西医院治病当然以西药为主,用中药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相反,数量不多的中医院却日趋西化,用西药远远大于中药。而进口西药的推销手段众多,动员医生用昂贵新药,已形成用进口新药为时尚,而我国西医生会用中药者却不多。反观日本的医生(西医)会用中药者(用日本药厂制的中成药),据说占60%~70%。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以此说明西医院校的教育必须改革,应增加中医药的教学时数。原教学计划100多个课时太少,有些学校还要压缩,而学生将来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病呢?西医不会用中药,中医喜用西医!如何繁荣中药,这关系到广大药农、药商、药工生产、就业、生活,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蕴藏着很多超

Ξ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510405)

2000年第32卷 第1期9

前内涵,能有效的指导临床。即使面对新的疾病谱,运用中医理论,亦可以逐步掌握对该病的辨证论治,进而治愈之。例如50年代石家庄、北京、广州三地流行乙型脑炎,中医药的治愈率达到90%,西医治愈率只有70%~80%,且后遗症多。又如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流行性出血热之研究,南京周仲瑛课题组治疗1127例,其结果为:中医药组治疗812例,病死率1111%;西医药对照组治疗315例,病死率为5108%;经统计学处理P

中医界谈改革,我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对中医失去的信心找回来。要恢复信心,首先多读中医书,特别是研读民国及其以前的名著,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其次是要多临床,多实践,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各种外治法,综合施治于急危重症,发挥中医药的优点、长处,这就是增强信心的最好方法。以现在中青年中医的文化水平、科学修养,又学了不少西医诊疗知识,只要把住方向,重点摆正,中医药学的腾飞便将出现于21世纪。最近我读了一篇颇具代表性的文章。题目是《变亦变,不变亦变》(以下简称《变》文)。作者说:“中医学在与西方医学交流中逐步暴露出明显的劣势,很快从主导地位一变而成为从属角色,进而由从属而求生存。目前肩负我国12亿人口医疗保健的主力是西医而不

是中医。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医学术本身的落后而不是其他。”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的发展,不能离开唯物史观,但凭表面现象下结论。西医近百年来突飞猛进,有飞跃的发展,那是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而发展的。反观中医近百年来,,解放后王斌,,目的。虽为党中央察,以提高中

。但王斌思想却很难肃清,这是中医药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本原因。

至于现在国家保健主力是西医而不是中医的问题,1984年我曾从广东省卫生厅中医处取得下面几个数字:广东省解放初期有中医3万人,1961年尚有23306人;1981年减至16900人。以上数字可见,中国人口在膨胀而

中医人数在骤减!广东高等中医药院校只有一间,而西医院校有七所,任何一所的招生人数都比广州中医药大学多得多。1956年前还没有中医高等教育。1956年秋全国只成立4所中医学院,规模小,设备差。1962年广州中医学院毕业生只有104人,1963年60人。如此现状,中医怎能承担人民保健的主力呢?

教育不兴,后继乏人,中医学何以发展?!《变》文为中医提出的出路主要的一条是“必须认真学习西医”。这与王斌思想何其相似。《变》文认定中医要发展只有从属于西医,这是在中医理论上的“自我从属”的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放眼世界,中医的针灸70年代走向世界,中医药于80年代开始全面走向世界。在澳洲、加拿大,都趋向承认中医专业地位,美国许多州已把针灸治疗纳入保险医疗,香港要建立中药港,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德国办的医院,求医者众。21世纪中医将大踏步奔向世界!

(收稿日期:1999-10-08)

8新 中 医

铁涛医话

寄 语 青 年 中 医

邓 铁 涛3

  我国医学特点是中西医并存,若论特色,最有中国特色的就是中医。所以我国的卫生政策是———中西医并举。然而历史遗留现状是西重中轻,恐非一朝一夕中西医能并举。真正做

Ξ

到并举,重点应大力向中医方面倾斜。

我国属于第三世界,经济还比较落后,目前全国人民还未完全达到温饱水平。国家医疗费用支出是惊人的,,。

,应大力培养各级合格的中医人才,发扬中药简、验、便、廉的特色。美国是医疗科技一流的国家,中医的针灸能够得到保险医疗的认可,就是因为它有效又价廉!反观现在我国农村医疗,中医已日渐式微。县一级中医院的生存日渐困难,使人忧虑。我国是人口大国,如果全靠西医药承担人民的卫生保健,12亿人口的医疗开支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过度强调接轨,片面强调“现代化”,而忽视中医中药。大量的医疗器械以及西药,将从国外涌入,使国家大量外汇流向国外。有人认为中医发展缓慢是中医药学不科学,发展中医药,必须给予改造才有出路。然而中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不能认为西医是现代的,中医是古老的,科学之真理不是以时间先后为座标的。20年代西医研究人参只含糖份,五六十年代,亦只承认人参皂甙,说参芦的人参皂甙成份也不少(中医学则认为参芦与人参的作用是相反的),最近才注意到有人参多糖,今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果相信20年代的化学分析,中医药学不就倒退了吗?对中药研究,90年代以前只承认分析研究,研究药物的单体有效成份才是方向,认为搞复方的研究是倒退。而中医几千年

来的进步是从单味药发展为复方,注意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以中医的理论辨证用药。,认用、

。那么!我们不、黄连素、青蒿素等等的研究成果,但不要忽视了,这些药并不具备原来药物的全部作用。临床不能用麻黄素放在麻黄汤中去治表证,亦不能用青蒿素放在青蒿鳖甲汤中去治阴虚潮热。《伤寒论》药物只有90多种,左搭右配,衍生成113方,千年来沿用至今,如大柴胡汤能治急性胰腺炎,疗效比手术好得多。

中医药学不单是个学术问题,也涉及到经济大问题。虽缺乏统计数字,但从中西医疗机构的建设可以看出问题的重要性。西医院不仅数量多于中医院,其建设规模也远远超过了中医院。西医院治病当然以西药为主,用中药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相反,数量不多的中医院却日趋西化,用西药远远大于中药。而进口西药的推销手段众多,动员医生用昂贵新药,已形成用进口新药为时尚,而我国西医生会用中药者却不多。反观日本的医生(西医)会用中药者(用日本药厂制的中成药),据说占60%~70%。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以此说明西医院校的教育必须改革,应增加中医药的教学时数。原教学计划100多个课时太少,有些学校还要压缩,而学生将来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病呢?西医不会用中药,中医喜用西医!如何繁荣中药,这关系到广大药农、药商、药工生产、就业、生活,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蕴藏着很多超

Ξ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510405)

2000年第32卷 第1期9

前内涵,能有效的指导临床。即使面对新的疾病谱,运用中医理论,亦可以逐步掌握对该病的辨证论治,进而治愈之。例如50年代石家庄、北京、广州三地流行乙型脑炎,中医药的治愈率达到90%,西医治愈率只有70%~80%,且后遗症多。又如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流行性出血热之研究,南京周仲瑛课题组治疗1127例,其结果为:中医药组治疗812例,病死率1111%;西医药对照组治疗315例,病死率为5108%;经统计学处理P

中医界谈改革,我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对中医失去的信心找回来。要恢复信心,首先多读中医书,特别是研读民国及其以前的名著,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其次是要多临床,多实践,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各种外治法,综合施治于急危重症,发挥中医药的优点、长处,这就是增强信心的最好方法。以现在中青年中医的文化水平、科学修养,又学了不少西医诊疗知识,只要把住方向,重点摆正,中医药学的腾飞便将出现于21世纪。最近我读了一篇颇具代表性的文章。题目是《变亦变,不变亦变》(以下简称《变》文)。作者说:“中医学在与西方医学交流中逐步暴露出明显的劣势,很快从主导地位一变而成为从属角色,进而由从属而求生存。目前肩负我国12亿人口医疗保健的主力是西医而不

是中医。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医学术本身的落后而不是其他。”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历史的发展,不能离开唯物史观,但凭表面现象下结论。西医近百年来突飞猛进,有飞跃的发展,那是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而发展的。反观中医近百年来,,解放后王斌,,目的。虽为党中央察,以提高中

。但王斌思想却很难肃清,这是中医药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本原因。

至于现在国家保健主力是西医而不是中医的问题,1984年我曾从广东省卫生厅中医处取得下面几个数字:广东省解放初期有中医3万人,1961年尚有23306人;1981年减至16900人。以上数字可见,中国人口在膨胀而

中医人数在骤减!广东高等中医药院校只有一间,而西医院校有七所,任何一所的招生人数都比广州中医药大学多得多。1956年前还没有中医高等教育。1956年秋全国只成立4所中医学院,规模小,设备差。1962年广州中医学院毕业生只有104人,1963年60人。如此现状,中医怎能承担人民保健的主力呢?

教育不兴,后继乏人,中医学何以发展?!《变》文为中医提出的出路主要的一条是“必须认真学习西医”。这与王斌思想何其相似。《变》文认定中医要发展只有从属于西医,这是在中医理论上的“自我从属”的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

放眼世界,中医的针灸70年代走向世界,中医药于80年代开始全面走向世界。在澳洲、加拿大,都趋向承认中医专业地位,美国许多州已把针灸治疗纳入保险医疗,香港要建立中药港,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德国办的医院,求医者众。21世纪中医将大踏步奔向世界!

(收稿日期:1999-10-08)


相关内容

  • 董事长寄语
  • 董事长寄语 欢迎你成为本草养正堂大家庭一员! 人生和事业的成功首先在于选择! 选择本草养正堂,你就选择了一个朝阳行业!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条件日益改善,养生保健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2017年人大政协两会再提议:要将养生保健上升为健康中国战略! 多年来,整个社会对养生保健行业印象不是很 ...

  • [转贴]谈几条送鲁迅下神坛的理由-史海钩沉-凯迪社区
  • [转贴]谈几条送鲁迅下神坛的理由 文章提交者:临川山人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谈几条送鲁迅下神坛的理由 周诗淳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鲁迅那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笔法--对于反面意见不屑一顾,任凭自己的思维定势继续投匕首.射冷 ...

  • 挂职团干月工作总结
  • 11月,本人主要协助兴宁区团委彭书记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一、举办高雅艺术进社区活动。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加快构建和谐兴宁的进程, 11月2日晚,兴宁区团委与兴宁区教育局携手广西艺术学院在兴宁区澳华社区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青春心向党,喜迎十八大” 高雅艺术进社区联谊晚会。本人联系母校——广 ...

  • 金山中学2002年高考龙虎榜1
  • 金山中学2002年高考龙虎榜 序 又到了金色的八月,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放榜的季节,在弥漫着欢乐与温馨的校园里,<广东金山中学2002年高考龙虎榜>出版了. 今年的<龙虎榜>,记载着一串串不寻常的数字:高考总分800分以上学生24人,总分700分以上学生184人,单科900分学 ...

  • [毕业]听这5名高校校长的殷殷寄语,来为您的母校点赞
  • 广州中医药大学 弘道养正著华章,望闻问切闯未来 校长 王省良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光阴似箭,岁月如歌,青葱少年,整装待发!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和分享你们顺利毕业的喜悦和兴奋.此时此刻,我想用刚才授礼时的音乐表达我的心情,"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同学们,祝贺 ...

  • 践行"我的中国梦"争当青春筑梦人
  • 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把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讲话精神作为推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的核 ...

  • 寄语青年校友
  • <寄语青年校友>有感 这一次的党支部组织生活,书记带领我们学习了以为天大(北洋)老校友--张毅的寄语,一个晚上的认真研读让我有了很深的体会,张毅老校友的一言一语深深的敲打着我的内心,让我不断的重新审视自己,提升自己. 正如张毅老先生所说:当代青年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的一代.祖国 ...

  • 在"五四"前对青少年的寄语
  • 五月是青春的季节.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2004年的五四青年节,迎来"五四"运动85周年.在这青年欢庆的日子到来之际,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正孜孜求学和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20多万青年致以亲切的问候! 8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和年轻的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未来,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爱国 ...

  • 青年英才寄语心得
  • 服务三农 做强县域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学习周慕冰董事长和赵欢行长 对县域青年英才寄语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青春?青春,既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话题,又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有时是无限美好的生活滋味,平平淡淡中的一种温馨享受,有时是一份静静的逍遥,有时是一份思念的遐想,有时又是一个甜甜的无边无际的憧憬.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