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伐 无 道 诛 暴 秦

教 案

张梦晓

110214030

一、授 课 课 题: 第 11 课

伐无道 诛暴秦

二、授 课 课 型:新授 三、授 课 教 具:多媒体 四、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

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 过程和方法 (1)借助由历史情景的“再现” ,历史图片的分析以及历史视频的观看, 使学生走近历史看历史说历史,由此逐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 (2)通过讨论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学会分析 比较的历史分析法。 (3)通过介绍与本课相关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使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的乐 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五、教学要点:

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六、学情分析: 1、在认知能力上,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得到较快发展,但对于抽象概念 不易理解透彻,故而要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故事帮助其掌 握知识。 2、在心理特点上,他们争强好胜,有着很大的热情和表现力,所以要利用 多种方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最后是知识现状,学生通过对“秦王扫六合”的学习对秦朝有所了解, 但对于农民起义的知识稍显陌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学习。

七、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启发法 八、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 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 15 年,秦王朝为什么 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 11 课、伐无道 诛暴秦(板书)大家快速浏览教材。 我们来看课题,大家可以从这几个字中想到什么?为什么说秦朝是暴秦? 谁来“伐无道诛暴秦?”很好,我们走进秦朝,把这些问题各个击破。 (二)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同学们,我们先到集市上转转吧,咦,那有个大娘哭得好伤心,咱过去问问, 原来啊,她叫田婶,家里有三个儿子,可是:老大修长城,生死犹在天;老二 忙耕田,租税沉甸甸;老三虽小错,酷刑全尝遍;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她现在就是帮小儿子买拐杖请郎中的。同学们,田 婶的三个儿子这么悲惨,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秦朝的暴政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这么几幅图,这就是传说中梦幻之宫

的阿房宫,唐代大诗人杜牧说 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精妙绝伦。这张是秦始皇陵,无比浩大的规模,这个想 必大家都熟悉,秦长城,提起它,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传说,是…孟姜女哭长 城,这只是一个缩影,那么秦朝怎么能征调这么多人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材 料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 17 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 役,直到 60 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 万,秦始皇北 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 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大家算一算:百分之

十五以上(300/2000)假设这两千万人口男子有一千万,这一千万里面老弱病 残去掉三分之一的话,剩下三分之二大概是 600 万,六百万里面不下三百万人 要服徭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还有吗?!已经寥寥无几了! 我: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秦朝的徭役繁重。 同学们,田婶的二儿子在家务农,那不是比老大老三幸福很多么?材料二:秦 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 获物的三分之二。在当时没有化肥、农药,一亩小麦一年最多就是三百斤粮食。 三百斤两百斤上交国家,一百斤怎么够吃 【师问】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 :秦朝的赋税沉重。 据说啊, (材料三: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 拐杖却是抢手货。 【师问】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 :秦朝的刑法严酷。 为加深学生对刑法严酷的体会了解,多媒体投放文字材料加以证实: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 刑) ,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 ,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 , 又腰斩(拦腰斩断) ,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 都要受罪….即诛九族和连坐法” 。多媒体出示出土的秦朝的刑具图片。 秦始皇的暴政简直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始皇再厉害也难逃一 死,那么,秦始皇死后秦朝暴政会不会减轻,秦始皇的继任者秦二世胡亥是个 怎样的皇帝呢? 答: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残暴。他和赵高狼狈为奸,任意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 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埋葬秦始皇时殉葬大量宫女和修墓室的工匠。 宦官赵高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成 语,指鹿为马: 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并不满足,还打算篡夺帝位,但是又害怕大臣们反对,

于是便想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

。一天,赵高趁文武百官朝见秦二世的时候,特 地叫人牵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 “这是马。 ”秦二世笑 了笑说: “丞相弄错了,把鹿说成马了。 ”赵高没有理他,高声地问大臣: “这到 底是马还是鹿?”群臣们有的畏惧赵高而不敢言,有的直言为鹿,有的为了讨 好赵高就歪曲事实跟着说是马。后来,说实话的人全被赵高杀死了。人们根据 这个故事概括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秦暴政都有哪些表现?非常好……

【过渡】 : 一个人能把鹿说马, 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所以秦的政治非常黑暗, 那么秦的的暴政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毛主席生前说 过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官逼民反,老百姓只能揭竿起义了。

第二篇

揭竿起义

公元前209年的七月,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 蕲县大泽乡的时候,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 期都要处死。他们站在生死的边缘,要何去何从呢? 我们学语文经常说五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还有三部曲:原因经过 结果,那我们也快速的阅读课本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内容,然后完成表格: 大泽乡起义 时 间 公元前 209 年 蕲县大泽乡

地 点

领导人 直接原因 结 意 果 义

陈胜、吴广 遇雨不能按时到达,按律当斩 被秦军镇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的 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 反抗残暴的统治

大家总结的非常好,接下来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课堂小话剧,咱们来看 看他们是如何揭竿而起的。 吴广:这可是场索命雨啊,延期得死,逃亡是死,真反了大不了也就是个死呗, 老子受够了,这日子过得,连孙子都不如。 陈胜:我也这么想,不过我觉得情况不见得这么糟糕,天下人都受够秦朝的暴 政了,只是没人起头,我觉得咱吆喝一声,能成大事。 他们经过一番谋划与准备,杀死两名押解军官,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鼓动说: 父老乡亲们,咱大雨延了期,脑袋现在已经别在了腰带上,就算到了,戍边死 掉的兄弟也不计其数,怎么都是一死,还不如拼一把,大丈夫不能白死,他王 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吗?! ”大家同声高喊,竞相呼应。

问: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答: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问:那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 吗?为什么?(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1 分钟) 【生答 1】 :不会。按期到达就没有违反秦律不会被斩首。

【生 2 争辩】 :会。陈胜吴广的队伍不起义还可能有其他的队伍起义。因为秦朝 是个暴政的国家。 【师总】:同学们看问题很到位也很深入。这正反映了这场农民起义的爆 发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由于实行暴政即使陈胜吴广不起义可能就有李胜赵广 起义,因为秦朝的暴政“官逼民反”。 从大泽乡“揭竿而起” 到 大红旗的地方叫 陈 ,在陈建立了一个政权, 名字是张楚政权,攻打的目标是?咸阳,接下来到了函谷关,过了函谷关在咸 阳附近,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出现了内部分化,有些人被秦朝收买了,于是 他们就把陈胜吴广先后杀害,陈胜吴广起义的目标是推翻暴秦的统治,他们被 杀时,这个任务完成了没有?(没有) 虽然没能推翻暴秦的统治,但他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过渡】:陈胜吴广的起义军由于力量分散,再加上秦军十分强大,起义 很快就是败了,但用现在的话叫: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其他的 起义军继续接过推翻秦朝的大旗。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项羽刘邦。

第三篇:秦朝灭亡

在公元前的 207 年,项羽以少胜多,在一个叫巨鹿的地方大败秦军主力。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 【师导言】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力量弱于秦军,但他走了一步险棋取得了胜利。 你知道这个成语吗?你怎样看待项羽的这种做法? 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 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 通过清代【蒲松龄】对联,启发我们做事不找借口不给自己留退路,有了目标 就往前冲。 同学们,与此同时,刘邦在哪啊?

【师导言】 :在项羽和秦军巨鹿之战的同时,有文臣萧何张良和武将韩信辅佐的 刘邦直捣黄龙,进军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以此为标志,秦朝灭亡。 所以说,是谁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答:刘邦 问:结合上节课知识,秦是什么时间建立的?秦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答:从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 207 年,前后共 15 年。

第四篇:楚汉之争

【师导言】 :秦朝灭亡了,国不可一日无主,同样的“一山不容二虎,那么历史 的车轮又将滚向何处呢,我们来看一样东西,对,棋盘,大家能从中发现什么, 对,楚河汉界,项羽和刘邦这场争夺帝位的战争进行了四年,即从公元前 206 年到公元前 202 年……史称“楚汉之争” 。我们有一个词语叫做“鸿门宴”就与刘邦 项羽

有关,哪位学生讲一讲该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问:在鸿门宴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两首诗分别是二人所作,第一首是项羽兵败力竭,乌江自刎的绝命诗而后面 则是刘邦建汉豪情壮志吟的一首《大风歌》 刘邦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了汉王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图) 成王败寇的鲜明对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魂断乌江,我们来看看历史 为什么会如此抉择,霸王手握重兵为何失败呢? 材料一: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 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 20 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答: 材料二: (2)刘邦文不如,武不如……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 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 答: 非常好。 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秦亡前后,各种起义和斗争,他们的性质都一 样么?大家按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 之前目的都是推翻秦朝统治,而秦灭亡之后,楚汉之争的目的很明显变成了统 治者间争权夺利的性质。 学习本课,可以发现有很多成语故事,咱们呢现在按两个小组来一个终极对决, 以接龙的形式把成语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又快又好的获胜。大家先看一下。 (四面楚歌

约法三章)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指鹿为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霸王别姬

颗粒归仓(小结) (课堂小结: )总之,本课老师介绍了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揭竿为兵, 斩木为旗” ,得到“天下苦秦久矣”的群众响应,虽然他最后失败了,但却意义 重大,极大地鼓舞了后来者。最后,项羽大败秦军主力,刘邦先入咸阳,秦朝 灭亡。接着战争性质发生本质变化,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获胜,西汉建立。 那同学们,若你是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什么教训去治理国家?预习 下一课《大一统的汉朝》 。 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 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 陈胜吴广起义中,推翻秦朝立大功。

项羽巨鹿战强秦,刘邦建汉歌大风。

伐 无 道 诛 暴 秦

教 案

张梦晓

110214030

一、授 课 课 题: 第 11 课

伐无道 诛暴秦

二、授 课 课 型:新授 三、授 课 教 具:多媒体 四、教 学 目 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

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 过程和方法 (1)借助由历史情景的“再现” ,历史图片的分析以及历史视频的观看, 使学生走近历史看历史说历史,由此逐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 (2)通过讨论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学会分析 比较的历史分析法。 (3)通过介绍与本课相关的成语典故、历史故事,使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的乐 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五、教学要点:

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六、学情分析: 1、在认知能力上,七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得到较快发展,但对于抽象概念 不易理解透彻,故而要化抽象为具体,利用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故事帮助其掌 握知识。 2、在心理特点上,他们争强好胜,有着很大的热情和表现力,所以要利用 多种方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最后是知识现状,学生通过对“秦王扫六合”的学习对秦朝有所了解, 但对于农民起义的知识稍显陌生,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学习。

七、教学方法:情境法、演示法、启发法 八、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设疑导入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 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 15 年,秦王朝为什么 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 11 课、伐无道 诛暴秦(板书)大家快速浏览教材。 我们来看课题,大家可以从这几个字中想到什么?为什么说秦朝是暴秦? 谁来“伐无道诛暴秦?”很好,我们走进秦朝,把这些问题各个击破。 (二)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同学们,我们先到集市上转转吧,咦,那有个大娘哭得好伤心,咱过去问问, 原来啊,她叫田婶,家里有三个儿子,可是:老大修长城,生死犹在天;老二 忙耕田,租税沉甸甸;老三虽小错,酷刑全尝遍;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她现在就是帮小儿子买拐杖请郎中的。同学们,田 婶的三个儿子这么悲惨,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秦朝的暴政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这么几幅图,这就是传说中梦幻之宫

的阿房宫,唐代大诗人杜牧说 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精妙绝伦。这张是秦始皇陵,无比浩大的规模,这个想 必大家都熟悉,秦长城,提起它,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传说,是…孟姜女哭长 城,这只是一个缩影,那么秦朝怎么能征调这么多人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材 料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 17 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 役,直到 60 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 万,秦始皇北 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 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大家算一算:百分之

十五以上(300/2000)假设这两千万人口男子有一千万,这一千万里面老弱病 残去掉三分之一的话,剩下三分之二大概是 600 万,六百万里面不下三百万人 要服徭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还有吗?!已经寥寥无几了! 我: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秦朝的徭役繁重。 同学们,田婶的二儿子在家务农,那不是比老大老三幸福很多么?材料二:秦 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 获物的三分之二。在当时没有化肥、农药,一亩小麦一年最多就是三百斤粮食。 三百斤两百斤上交国家,一百斤怎么够吃 【师问】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 :秦朝的赋税沉重。 据说啊, (材料三: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 拐杖却是抢手货。 【师问】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 :秦朝的刑法严酷。 为加深学生对刑法严酷的体会了解,多媒体投放文字材料加以证实: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 刑) ,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 ,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 , 又腰斩(拦腰斩断) ,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 都要受罪….即诛九族和连坐法” 。多媒体出示出土的秦朝的刑具图片。 秦始皇的暴政简直可以和夏桀商纣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始皇再厉害也难逃一 死,那么,秦始皇死后秦朝暴政会不会减轻,秦始皇的继任者秦二世胡亥是个 怎样的皇帝呢? 答: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残暴。他和赵高狼狈为奸,任意残杀自己的兄弟姐妹 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埋葬秦始皇时殉葬大量宫女和修墓室的工匠。 宦官赵高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成 语,指鹿为马: 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并不满足,还打算篡夺帝位,但是又害怕大臣们反对,

于是便想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

。一天,赵高趁文武百官朝见秦二世的时候,特 地叫人牵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 “这是马。 ”秦二世笑 了笑说: “丞相弄错了,把鹿说成马了。 ”赵高没有理他,高声地问大臣: “这到 底是马还是鹿?”群臣们有的畏惧赵高而不敢言,有的直言为鹿,有的为了讨 好赵高就歪曲事实跟着说是马。后来,说实话的人全被赵高杀死了。人们根据 这个故事概括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请一位同学来概括一下秦暴政都有哪些表现?非常好……

【过渡】 : 一个人能把鹿说马, 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所以秦的政治非常黑暗, 那么秦的的暴政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毛主席生前说 过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官逼民反,老百姓只能揭竿起义了。

第二篇

揭竿起义

公元前209年的七月,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 蕲县大泽乡的时候,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 期都要处死。他们站在生死的边缘,要何去何从呢? 我们学语文经常说五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还有三部曲:原因经过 结果,那我们也快速的阅读课本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内容,然后完成表格: 大泽乡起义 时 间 公元前 209 年 蕲县大泽乡

地 点

领导人 直接原因 结 意 果 义

陈胜、吴广 遇雨不能按时到达,按律当斩 被秦军镇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的 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 反抗残暴的统治

大家总结的非常好,接下来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课堂小话剧,咱们来看 看他们是如何揭竿而起的。 吴广:这可是场索命雨啊,延期得死,逃亡是死,真反了大不了也就是个死呗, 老子受够了,这日子过得,连孙子都不如。 陈胜:我也这么想,不过我觉得情况不见得这么糟糕,天下人都受够秦朝的暴 政了,只是没人起头,我觉得咱吆喝一声,能成大事。 他们经过一番谋划与准备,杀死两名押解军官,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鼓动说: 父老乡亲们,咱大雨延了期,脑袋现在已经别在了腰带上,就算到了,戍边死 掉的兄弟也不计其数,怎么都是一死,还不如拼一把,大丈夫不能白死,他王 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吗?! ”大家同声高喊,竞相呼应。

问: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答: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问:那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 吗?为什么?(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1 分钟) 【生答 1】 :不会。按期到达就没有违反秦律不会被斩首。

【生 2 争辩】 :会。陈胜吴广的队伍不起义还可能有其他的队伍起义。因为秦朝 是个暴政的国家。 【师总】:同学们看问题很到位也很深入。这正反映了这场农民起义的爆 发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由于实行暴政即使陈胜吴广不起义可能就有李胜赵广 起义,因为秦朝的暴政“官逼民反”。 从大泽乡“揭竿而起” 到 大红旗的地方叫 陈 ,在陈建立了一个政权, 名字是张楚政权,攻打的目标是?咸阳,接下来到了函谷关,过了函谷关在咸 阳附近,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出现了内部分化,有些人被秦朝收买了,于是 他们就把陈胜吴广先后杀害,陈胜吴广起义的目标是推翻暴秦的统治,他们被 杀时,这个任务完成了没有?(没有) 虽然没能推翻暴秦的统治,但他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过渡】:陈胜吴广的起义军由于力量分散,再加上秦军十分强大,起义 很快就是败了,但用现在的话叫: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其他的 起义军继续接过推翻秦朝的大旗。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项羽刘邦。

第三篇:秦朝灭亡

在公元前的 207 年,项羽以少胜多,在一个叫巨鹿的地方大败秦军主力。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 【师导言】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力量弱于秦军,但他走了一步险棋取得了胜利。 你知道这个成语吗?你怎样看待项羽的这种做法? 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 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 通过清代【蒲松龄】对联,启发我们做事不找借口不给自己留退路,有了目标 就往前冲。 同学们,与此同时,刘邦在哪啊?

【师导言】 :在项羽和秦军巨鹿之战的同时,有文臣萧何张良和武将韩信辅佐的 刘邦直捣黄龙,进军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以此为标志,秦朝灭亡。 所以说,是谁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答:刘邦 问:结合上节课知识,秦是什么时间建立的?秦朝共存在了多少年? 答:从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 207 年,前后共 15 年。

第四篇:楚汉之争

【师导言】 :秦朝灭亡了,国不可一日无主,同样的“一山不容二虎,那么历史 的车轮又将滚向何处呢,我们来看一样东西,对,棋盘,大家能从中发现什么, 对,楚河汉界,项羽和刘邦这场争夺帝位的战争进行了四年,即从公元前 206 年到公元前 202 年……史称“楚汉之争” 。我们有一个词语叫做“鸿门宴”就与刘邦 项羽

有关,哪位学生讲一讲该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问:在鸿门宴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两首诗分别是二人所作,第一首是项羽兵败力竭,乌江自刎的绝命诗而后面 则是刘邦建汉豪情壮志吟的一首《大风歌》 刘邦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了汉王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图) 成王败寇的鲜明对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魂断乌江,我们来看看历史 为什么会如此抉择,霸王手握重兵为何失败呢? 材料一: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 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 20 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答: 材料二: (2)刘邦文不如,武不如……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 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 答: 非常好。 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秦亡前后,各种起义和斗争,他们的性质都一 样么?大家按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 之前目的都是推翻秦朝统治,而秦灭亡之后,楚汉之争的目的很明显变成了统 治者间争权夺利的性质。 学习本课,可以发现有很多成语故事,咱们呢现在按两个小组来一个终极对决, 以接龙的形式把成语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又快又好的获胜。大家先看一下。 (四面楚歌

约法三章)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指鹿为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霸王别姬

颗粒归仓(小结) (课堂小结: )总之,本课老师介绍了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揭竿为兵, 斩木为旗” ,得到“天下苦秦久矣”的群众响应,虽然他最后失败了,但却意义 重大,极大地鼓舞了后来者。最后,项羽大败秦军主力,刘邦先入咸阳,秦朝 灭亡。接着战争性质发生本质变化,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获胜,西汉建立。 那同学们,若你是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什么教训去治理国家?预习 下一课《大一统的汉朝》 。 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 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 陈胜吴广起义中,推翻秦朝立大功。

项羽巨鹿战强秦,刘邦建汉歌大风。


相关内容

  •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1)
  •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 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 ...

  • 3.2"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 ...

  •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 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 ...

  • 鲁周公世家教案
  • 鲁周公世家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重要的文言字.词.句. 教学难点: 周公形象.对比手法. ...

  • [为政以德]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 <为政以德>教案  浙江省台州中学  方青稚  QQ:402229297  邮箱:[email protected]教学目标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教学重点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 ...

  • [阿房宫赋]教案2
  • <历史的回声>专题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诵读法  研习文本     ...

  • 为政以德教案(用)
  • ·<为政以德>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 教学重点: 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方法: 诵读为 ...

  • 为正义高歌教案
  • 第 周第 课时 1 2 3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现行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这次修改一方面旨在保护中低收入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监管.可以说 ...

  • 西周的灭亡教案
  • 第5课 西周的兴亡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首先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