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

总结:命名原则和命名步骤

烷烃(A ) 确定主链:

链的长短(长的优先),侧链数目(多的优先), 侧链位次大小(小的优先),各侧链

碳原子数(多的优先),侧分支的多少(少的优先)。

(B ) 编号:按最低系列原则编号。

最低系列原则:使取代基的位置号码尽可能小。若有多个取代基,逐个比较,直至

比出高底为止。

(C ) 按名称基本格式写出全名。

单烯烃和单炔烃

【1】先找出含双键的最长碳链,把它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把该化合

物命名为某烯。

(ii )从主链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依次将主链的碳原子编号,使双键的碳原子编号

较小。

(iii )把双键碳原子的最小编号写在烯的名称的前面。取代基所在碳原子的编号写在

取代基之前,取代基写在某烯之前。

多烯烃

(i )取含双键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几烯,这是该化合物的母体名称。主链碳

原子的编号,从离双键较近的一端开始,双键的位置由小到大排列,写在母体名称前,并

用一短线相连。

(ii )取代基的位置由与它连接的主链上的碳原子的位次确定,写在取代基的名称前,用一

短线与取代基的名称相连。

(iii )写名称时,取代基在前,母体在后,如果是顺、反异构体,则要在整个名称前标明双

键的顺反构型。

若分子中同时含有双键与三键,可用烯炔作词尾,给双键、三键以尽可能低的编号,如果

位号有选择时,使双键位号比三键小,书写时先烯后炔:

苯的一元烃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命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苯作为母体。烃基作为取代

基,称为××苯。另一种是将苯作为取代基,称为苯基(phenyl ),它是苯分子减去一个氢

原子后剩下的基团,可简写成Ph −,苯环以外的部分作为母体,称为苯(基)××。

苯的二元烃基取代物有三种异构体,它们是由于取代基团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的不同而引

起的,命名时用邻或o (ortho )表示两个取代基处于邻位,用间或m (meta )表示两个取

代基团处于中间相隔一个碳原子的两个碳上,用对或p (para )表示两个取代基团处于对角

位置,邻、间、对也可用1,2−、1,3−、1,4−表示。

若苯环上有三个相同的取代基,常用“连”(英文用“vicinal ”,简写“vic ”)为词头,表示

三个基团处在1,2,3位。用“偏”(英文用“unsymmetrical ”,简写“unsym ”)为词头,表

示三个基团处在1,2,4位。用“均”(英文用“symmetrical ”,简写“syn ”)为词头,表示三

个基团处在1,3,5位。

饱和一元醇:

1. 从含—OH 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醇”,支链作取代基

2. 离—OH 最近的一端起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羟基位置标在“某醇”之前

不饱和一元醇:

既含—OH 又含重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烯醇”或“某炔醇”,支链作取代

基。

从离—OH 最近的一端起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羟基及重键位置均标明。

饱和脂肪酸:含—COOH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酸”

不饱和脂肪酸:含—COOH 和重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脂肪族二元酸:含两个—COOH 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二酸”

芳香族羧酸:以脂肪酸为母体,芳基作取代基命名

脂环族羧酸:脂环烃名称+羧酸

氨基N 原子上同时连有芳基和烷基时,在烷基前加上“N-”,以与烷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异

构体相区别

【酰基 酯。。。。。。。。。。。。。。。。。。。】

基本原理

与卤化氢加成时,环的破裂发生在含氢最多与含氢最少(或

取代基最多与最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并遵循马氏规则

马氏规则—不对称加成规则:

氢原子加到含氢多的碳原子上

负性基团加到含氢少的碳原子上

常温下不易被高锰酸钾、臭氧等氧化剂所氧化,可用之

区别烯烃及环烷烃

实验室常加溴水褪色检查不饱和烃

烯烃。。。。催化加氢主要得到顺式产物,称为顺式加氢

催化加氢反应活性的一般规律:

H2C =CH2>RCH =CH2>R’CH-CHR’’>R’RC=CHR’’

>R’R’’C=CR3R4

烯烃与HX 的加成反应,具有区位选择性,在绝大多数的情

况下,产物符合马氏规则

浓HI 、浓HBr 能和烯烃反应,浓盐酸要用AlCl3催化

过氧化物(H2O2,ROOR 等)存在下,HBr 与不对

称烯烃加成——反马氏规则

过氧化物对HCl 、HI 加成反应方向没影响。

烯烃加成反应活性

(CH3)2C=CH2 > CH3CH=CH2 > CH2=CH2

C+上连接的—CH3越多,碳正离子越稳定。

硼氢化-氧化反应—得醇,顺式加成、反马氏

【六章27】

立体化学:顺型加成(烯烃构型不会改变) *2 区域选择性:反马氏规则。 *3 因为是一步反应,反应只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所以不

会有重排产物产生。

烯烃经臭氧氧化以后,在锌粉的作用下水解,如果原料烯烃

中的双键碳上有两个氢(CH2=),则生成甲醛;双键碳上

有一个氢(RCH =)则生成醛;双键碳上没有氢的(RR’C

=),则生成酮。

氧化反应总结

KMnO4/OH-:邻二醇

KMnO4/H+:双键断开,两断开处均变为羰基,

原双键所连C —H 变为C —O —

H

Ag 催化:双键加氧成环

PdCl2-CuCl2催化:多一个氧,碳氢数目不变

O3:双键断开,两断开处均变为羰基,其他不变

H2:顺式

Br2:反式,环溴鎓离子

HBr :马氏规则(过氧化物存在,反马氏)

H2O :马氏规则→醇

H2SO4:马氏规则→醇

X OH :马氏规则→卤代醇

①B2H6/②H2O2:顺式,反马氏规则→醇

烯加成活性:

(CH3)2C=CH2 > CH3CH=CH2

>

CH2=CH2

卤化氢加成的活性:HI >HBr >HCl

亲电加成反应活性:乙炔

亲核加成反应活性:乙炔 > 乙烯

1. 同烯烃,较烯烃困难,需光照或 FeCl3等催化

往溴水中分别通乙烯和乙炔气体,前者褪色较快

+X 2:反式加成

F2 > Cl2 > Br2 > I2

+HX :马氏规则

HF

炔三键碳上连接给电子基团越多,反应越容易加成

2. 加成分步进行,可加成两分子或控制条件加成一分子

3. 分子中同时存在双键和叁键时,优先在双键上加成

烯烃比炔烃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而炔烃比烯烃容易进行

亲核加成反应

炔烃亲核加成的区域选择性:优先生成稳定的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的稳定性:

1°碳负离子>2°碳负离子>3°碳负

离子

含碳类酸的酸性强弱可用p Ka 判别, p Ka 越小,酸性越强。

烷烃(乙烷)

末端炔烃(乙炔)

其共轭碱的碱性逐渐减弱

共轭二烯烃与烯烃相似,可加成,且比后者更容易进行

极性溶剂或较低温度下,易进行1,2-加成。

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

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当双烯体和亲双烯体上均有取代基时,可产生两种不同的产

物,实验证明:邻或对位的产物占优势。

炔烃水合反应:

乙炔→乙醛

炔→酮

端炔→甲基酮

炔烃硼氢化-氧化反应:

端炔→醛

内炔→酮

炔烃硼氢化-醋酸处理反应:

制备顺式烯烃

总结:命名原则和命名步骤

烷烃(A ) 确定主链:

链的长短(长的优先),侧链数目(多的优先), 侧链位次大小(小的优先),各侧链

碳原子数(多的优先),侧分支的多少(少的优先)。

(B ) 编号:按最低系列原则编号。

最低系列原则:使取代基的位置号码尽可能小。若有多个取代基,逐个比较,直至

比出高底为止。

(C ) 按名称基本格式写出全名。

单烯烃和单炔烃

【1】先找出含双键的最长碳链,把它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把该化合

物命名为某烯。

(ii )从主链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依次将主链的碳原子编号,使双键的碳原子编号

较小。

(iii )把双键碳原子的最小编号写在烯的名称的前面。取代基所在碳原子的编号写在

取代基之前,取代基写在某烯之前。

多烯烃

(i )取含双键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几烯,这是该化合物的母体名称。主链碳

原子的编号,从离双键较近的一端开始,双键的位置由小到大排列,写在母体名称前,并

用一短线相连。

(ii )取代基的位置由与它连接的主链上的碳原子的位次确定,写在取代基的名称前,用一

短线与取代基的名称相连。

(iii )写名称时,取代基在前,母体在后,如果是顺、反异构体,则要在整个名称前标明双

键的顺反构型。

若分子中同时含有双键与三键,可用烯炔作词尾,给双键、三键以尽可能低的编号,如果

位号有选择时,使双键位号比三键小,书写时先烯后炔:

苯的一元烃基取代物只有一种。命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苯作为母体。烃基作为取代

基,称为××苯。另一种是将苯作为取代基,称为苯基(phenyl ),它是苯分子减去一个氢

原子后剩下的基团,可简写成Ph −,苯环以外的部分作为母体,称为苯(基)××。

苯的二元烃基取代物有三种异构体,它们是由于取代基团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的不同而引

起的,命名时用邻或o (ortho )表示两个取代基处于邻位,用间或m (meta )表示两个取

代基团处于中间相隔一个碳原子的两个碳上,用对或p (para )表示两个取代基团处于对角

位置,邻、间、对也可用1,2−、1,3−、1,4−表示。

若苯环上有三个相同的取代基,常用“连”(英文用“vicinal ”,简写“vic ”)为词头,表示

三个基团处在1,2,3位。用“偏”(英文用“unsymmetrical ”,简写“unsym ”)为词头,表

示三个基团处在1,2,4位。用“均”(英文用“symmetrical ”,简写“syn ”)为词头,表示三

个基团处在1,3,5位。

饱和一元醇:

1. 从含—OH 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醇”,支链作取代基

2. 离—OH 最近的一端起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羟基位置标在“某醇”之前

不饱和一元醇:

既含—OH 又含重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烯醇”或“某炔醇”,支链作取代

基。

从离—OH 最近的一端起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羟基及重键位置均标明。

饱和脂肪酸:含—COOH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酸”

不饱和脂肪酸:含—COOH 和重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脂肪族二元酸:含两个—COOH 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某二酸”

芳香族羧酸:以脂肪酸为母体,芳基作取代基命名

脂环族羧酸:脂环烃名称+羧酸

氨基N 原子上同时连有芳基和烷基时,在烷基前加上“N-”,以与烷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的异

构体相区别

【酰基 酯。。。。。。。。。。。。。。。。。。。】

基本原理

与卤化氢加成时,环的破裂发生在含氢最多与含氢最少(或

取代基最多与最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并遵循马氏规则

马氏规则—不对称加成规则:

氢原子加到含氢多的碳原子上

负性基团加到含氢少的碳原子上

常温下不易被高锰酸钾、臭氧等氧化剂所氧化,可用之

区别烯烃及环烷烃

实验室常加溴水褪色检查不饱和烃

烯烃。。。。催化加氢主要得到顺式产物,称为顺式加氢

催化加氢反应活性的一般规律:

H2C =CH2>RCH =CH2>R’CH-CHR’’>R’RC=CHR’’

>R’R’’C=CR3R4

烯烃与HX 的加成反应,具有区位选择性,在绝大多数的情

况下,产物符合马氏规则

浓HI 、浓HBr 能和烯烃反应,浓盐酸要用AlCl3催化

过氧化物(H2O2,ROOR 等)存在下,HBr 与不对

称烯烃加成——反马氏规则

过氧化物对HCl 、HI 加成反应方向没影响。

烯烃加成反应活性

(CH3)2C=CH2 > CH3CH=CH2 > CH2=CH2

C+上连接的—CH3越多,碳正离子越稳定。

硼氢化-氧化反应—得醇,顺式加成、反马氏

【六章27】

立体化学:顺型加成(烯烃构型不会改变) *2 区域选择性:反马氏规则。 *3 因为是一步反应,反应只经过一个环状过渡态,所以不

会有重排产物产生。

烯烃经臭氧氧化以后,在锌粉的作用下水解,如果原料烯烃

中的双键碳上有两个氢(CH2=),则生成甲醛;双键碳上

有一个氢(RCH =)则生成醛;双键碳上没有氢的(RR’C

=),则生成酮。

氧化反应总结

KMnO4/OH-:邻二醇

KMnO4/H+:双键断开,两断开处均变为羰基,

原双键所连C —H 变为C —O —

H

Ag 催化:双键加氧成环

PdCl2-CuCl2催化:多一个氧,碳氢数目不变

O3:双键断开,两断开处均变为羰基,其他不变

H2:顺式

Br2:反式,环溴鎓离子

HBr :马氏规则(过氧化物存在,反马氏)

H2O :马氏规则→醇

H2SO4:马氏规则→醇

X OH :马氏规则→卤代醇

①B2H6/②H2O2:顺式,反马氏规则→醇

烯加成活性:

(CH3)2C=CH2 > CH3CH=CH2

>

CH2=CH2

卤化氢加成的活性:HI >HBr >HCl

亲电加成反应活性:乙炔

亲核加成反应活性:乙炔 > 乙烯

1. 同烯烃,较烯烃困难,需光照或 FeCl3等催化

往溴水中分别通乙烯和乙炔气体,前者褪色较快

+X 2:反式加成

F2 > Cl2 > Br2 > I2

+HX :马氏规则

HF

炔三键碳上连接给电子基团越多,反应越容易加成

2. 加成分步进行,可加成两分子或控制条件加成一分子

3. 分子中同时存在双键和叁键时,优先在双键上加成

烯烃比炔烃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而炔烃比烯烃容易进行

亲核加成反应

炔烃亲核加成的区域选择性:优先生成稳定的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的稳定性:

1°碳负离子>2°碳负离子>3°碳负

离子

含碳类酸的酸性强弱可用p Ka 判别, p Ka 越小,酸性越强。

烷烃(乙烷)

末端炔烃(乙炔)

其共轭碱的碱性逐渐减弱

共轭二烯烃与烯烃相似,可加成,且比后者更容易进行

极性溶剂或较低温度下,易进行1,2-加成。

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

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当双烯体和亲双烯体上均有取代基时,可产生两种不同的产

物,实验证明:邻或对位的产物占优势。

炔烃水合反应:

乙炔→乙醛

炔→酮

端炔→甲基酮

炔烃硼氢化-氧化反应:

端炔→醛

内炔→酮

炔烃硼氢化-醋酸处理反应:

制备顺式烯烃


相关内容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报告 (成员:肖 飞 刘华峰 李玉梅 韩丽媛 蒲晶晶 努日曼 ) 我们小组给大家主要分析的为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和能量 ...

  • 对化学基本观念及观念建构教学的认识
  • 学科教学 2010年第18期 当代教育科学 对化学基本观念及"观念建构" 教学的认识 ●卢 摘 巍 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要求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 习,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 ...

  • 456本基础化学类电子书
  • 456本基础化学类电子书 目录: 有机化学类 1.磁性体手册_近角聪信.pdf 2.波谱数据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rar 3.Schaums题解精萃 有机化学 英文.rar 4.茶多酚化学.pdf 5.茶多酚化学_11246278.rar 6.芳烃化学与芳烃生产.pdf 7.催化氢化在有机合成中 ...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 ...

  • 初中阶段对微粒观.物质观的基本理解
  • 微粒观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2.原子是最为基本的粒子,原子既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还可以先形成分子.离子,再由分子.离子构成物质. 3.微观粒子是体积和质量很小.相互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的不断运动的小的粒子:微观粒子的 ...

  •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 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偏重于应用,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 应用化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丁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 ...

  •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深刻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情感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好高中 ...

  • 科学素养教育的切合点
  • 作者:李永红刘建阳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4年03期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史教育以其丰富的内容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生动有趣.充满哲理的素材,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化学的理解.掌握化学思想.开发化学思维.培养科 ...

  •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堂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 ...

  • 无机化学课程
  •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1) Inorganic chemistry(1) 课程编号:22149901 学分:2 总学时:28学时(2-0周学时× 14 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理科课程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作用是要使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元素化 学的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