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学习法(韩国学习大王朴哲范的奇效学习法)

引言 应对高考,系统备战是核心

刚上高一的时候,我的模拟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当时满分400分,我只考了230分左右。老师鼓励我说,只要我努力是能够考上四年制本科大学的。

可是我的目标不是四年制本科大学,我的目标是首尔大学。到了高二的时候,我的模拟考成绩提高到300多分,高三时是330~350分,结束重修的那一年,我考了386分。语文和数学得了满分,只是探究(韩国高考的一门,类似于我国高考中的“文理综合”)和英语因为失误错了两三个。

是因为我聪明,还是因为我比别人更有毅力?我觉得两样都不是。和别人一样,我经常在学习时和各种杂念作斗争,最后不得不把书合上。我也经常制订计划没几天就开始对学习感到厌烦彷徨。即使这样成绩还能快速提高,我把它归功于系统地根据自己的水平学习。

按时期学习的方法对我毫无用处。高二时我开始按部就班地准备模拟考试。翻开关于学习方法的书一看,上面写着“中学时要多读文学作品”。话是没错,可是我上中学的时候没读什么书,再说我现在已经是高二了,这条建议对我毫无帮助。

高三开始,我的学习成绩开始稳步提高,那时我又翻开了关于学习方法的书,上面写着“高三时要用心整理所有学过的知识”。可是我开始学习的时间比别人晚,还剩下很多的东西要学。比起整理,我更需要的是学更多的知识填补自己学习上的空白。就像我前面说的,每个人的水平不同,虽然同是高三,有的人却要从基础开始学数学。有的人虽然只是预备高一,但只要是英语考试就能拿满分。所以备考不应该分时期,而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水平来进行。

我采用了分阶段和按水平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那才是我快速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高考范围本来就很宽泛,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系统地准备。没有基础的学生如果采用上游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就会被拖垮,成绩也不会提高。相反,如果上游的学生使用下游和中游学生的学习方法,那只能是浪费时间。

因此,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具备根据水平和阶段适度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而且还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情况,在结束一天的学习之后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空白,思考从现在开始要学习什么以填补那些空白。

另外,根据科目分配学习时间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学生会一整天都认准某个特定的科目学,而有的人会平均分配一天中学习各科目的时间。那备战高考,我们要按照怎样的比例去学习呢?

如何分配各个考试科目的学习时间才最有效,这要因人而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时间分配比例以供大家参考。我采用了每天各门课都学一点儿的学习方法。

一天中的学习时间 学习的时间区间

语文 1小时 家里,早晨起床后

数学 2小时 晚上自习时间

外语 1.5小时 到达学校后的半小时,中午半小时,晚上半小时,听力和背单词利用空闲时间进行。

探究 1.5小时 晚上自习时间,记忆内容留在空闲时间进行。

如上表所示,我将各个考试科目时间分配定为语文1小时、数学2小时、外语1.5小时、探究1.5小时。也就是说一天学习6个小时的话,将时间大体均匀地分配到高考的各门课中。当然这只是个参考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减少探究的学习时间,增加数学的学习时间等。

从下一页开始,我想给大家讲一下不同阶段每门课的学习方法,以及我是经过了哪些阶段之后学习成绩才提高的。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所以不要照搬我的方法,只有根据自身的状况适当作些调整之后才能成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可是,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我建议大家至少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实践一下我所说的方法,因为我相信那样做一定会让你的学习有所成效。我都做到了,你怎么会做不到呢?

1.百分百攻克语文的秘密

第一步 过真题熟悉出题方向和语感

首先要准备好历届高考真题和评价院(相当于中国各地的考试院)的模拟考试试题。你可以去书店买,也可以到韩国语教育过程评价院的主页上免费下载。下载好近10年来的历届高考真题和所有的评价院模拟考试试题之后打印出来。评价院每年6月和9月进行模拟考试,这是高考出题机关举办的考试,所以不仅非常贴近高考题型,而且难易度也很合适。

从2003年6月到2009年9月,评价院共举办了14次模拟考试,将其全部下载下来。再加上10次的历届高考真题,一共有24份考题。除了星期天之外,每天做一份,只要一个月就能全部做完。

关键是解题的方法。一个没基础的学生上来就一道道地挑战这种题,肯定会很难。24份试卷不是个小数目,如果刚开始学习就那么难,那说不定会使人丧失对这一门课的兴趣。

我提倡的方法是在做题之前,提前把正确答案写下来。有了正确答案,做题的时候就不会有压力,可以毫无负担地开始学习。提前把正确答案写好,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解题了,而是一一确认为什么这个是正确答案的过程。之所以这样学习,有如下理由:

1.看真题可以掌握高考的要求及题型。市面上的高考习题集并没有正确地反映高考的出题倾向,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水平而故意在出题时将很多内容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做真题之前先看市面上的真题集会丧失自信,而且还有可能对考试的出题倾向把握不准。

2.提前填好答案做题进展速度会很快。只有这样开始学习,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才能在面对大量的学习内容时不厌倦。这就是利用了快速学习更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原理。

3.24套真题,每天坚持做一套,一个月快要结束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对高考中主要考查问题以及解题步骤的感觉被培养了出来。比起深入解答一道问题,这种一次性地快速解答大量习题要更有效率。

这样尝试一个月吧!你一定不会再对语文感到恐惧,而对高考的信心也开始逐渐萌生。

第二步 据不同的考查题型彻底备战

通过真题和评价院的模拟考试题充分熟悉语文的感觉之后,现在就到了根据不同评分领域提高能力的时候了。首先,需要挑选习题集,比起市面上的习题集,先做EBS的习题集要更好一些。

语文习题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考查题型习题集”,一般分为诗歌、小说、随笔、碑刻文学和写作等几个部分,根据这几个部分出题。另一种是“阶段性习题集”,一般将学习分为基础篇、实战篇和综合篇。

首先要先做“考查题型习题集”(分题型进行练习的习题集)。那是因为各种题型解题方式各有不同,必须一次性大量解答相同题型的题目才能有效地熟悉那种方式。一本书中包括各种题型的“阶段性习题集”,就像是礼品套装一样,还是等到以后再做比较好。

以诗歌文学为例,如果只是阅读解答一个问题,水平是不会提高的,但是等你做完十道题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从而彻底掌握解题技巧。看过几道关于诗歌的问题之后,你会突然获得几个启示。“解答关于诗歌文学的题目时,首先要从快速判断诗歌中人物的所处环境入手”,“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每个诗歌用词带有何种意义”等等。部分学习方法的书中曾经整理收录了这些启示,读过的人都知道,那些启示对于真正学习的人来说是毫无用处的。真正会发挥作用、帮助你提高能力的是那些亲身学习之后得到的启示。举例如下。

如果我在这本书里写“学习诗歌时要准确把握诗歌语言的含义”,大家会作何反应呢?也许会一脸不高兴地说:“什么啊?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可是如果大家自己一口气做完十道关于诗歌的题目之后,觉得“嗯,确实应该准确把握诗歌语言的含义啊”,那这句话就带有全然不同的意义了。亲身学习之后

有所感悟才是提高语文水平的真正关键。

我在做这种习题集的过程中,每当做完题的时候我总是很苦恼 怎样才能把题都做对呢?如果做一种题错两道,我不仅会分析那两道题的正误原因,还会竭尽所能地想要总结出个“原则”:

小说作品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人物性格。

而随笔要从把握作者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入手。

就像这样,做完题分析错误的时候,我总是想找出属于自己的阅读原则,告诉自己下次要带着何种态度去阅读。不管做什么题,实际考试中也不会出现相同的问题,这一点无论哪门课都一样。在语文考试中则更要关注这个事实。重要的是阅读材料时的原则,而那个原则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为了找出这些对自己很重要的原则,要坚持做考查题型的习题集,并且做完一道题之后要对错误答案进行分析,不断地进行反省。

第三步 段性习题集连做三遍,培养实战感觉

考查题型的习题集做完之后,就到了做“阶段性习题集”的时候了。虽然每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各有不同,但大都是都是按照“基础篇 实战篇 综合篇”顺序编写的。当然也最好是按这个顺序做。

我的原则是习题集至少要做两遍以上。同一本习题集反复做上几遍的方式无论对于哪门课来说都会很有效果,语文更是如此。

答案不要写在习题集上,要写在练习本或笔记本上。对完答案之后,只在习题集上做正确或错误的标记。习题集上没有写答案,所以下次再做的时候,就可以像做新习题集一样用了。

奇怪的是以前做错的题目这次还是做错了。可是第一次做的时候,我明明已经对正确的答案和错误的答案都进行了分析,也已经理解了啊!我们大家都一样,所以你完全不必失望。那不是因为你脑子笨,而是因为语文本来就是这样一门课。

人的大脑都像是浇铸好的鱼形烧模子。总是看已经看到的东西,按照思维定式去思考。就算是和面时做成虾的形状放在模子里烘烤,打开盖子出来的还是鲫鱼形状的糕点。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

要想改变鱼形烧的模子,就必须一遍遍地看错题,为改变思维定式不断作出努力。第一遍做错的题如果第二次又做错了,我就会死死地盯住这道题看上几分钟,并且在脑子里不停地重复正确答案的来由。

第三遍只挑做错的题目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重做做对的题目除了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之外毫无用处。

这一次,肯定还是有以前做错现在又做错的题目,但是数量肯定比前一次做的时候明显减少了。做了三次依然做错的题目是提高自身水平的重点,因此一定要切实地做好整理的工作。

到底是什么样的题目?自己是基于什么原因把错误答案当成正确答案的?实际上正确答案是什么以及正确答案的依据是什么?下次再做这种题目的时候怎样才能不犯同样的错误?必须要把这四个问题整理清楚,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不停地思考。只有这样学习,难以提高的语文成绩才会有所长进,不,是大幅提高。

这在培养实战感觉时也是很必要的。考完模拟考试之后回到家里,不看答案解析重新再做一遍,你会在很多题上为自己当时所选出的答案而感到吃惊。如果给大家足够的时间思考,谁都能在目前语文成绩的基础上至少提高20分。

重要的是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出来,这也需要训练。希望大家每个星期能规定好时间做一下语文模拟考试题。你既可以选择模拟考试出题机关出的题,也可以选择市面上的模拟考试习题集来做。可是在这里,我再次向大家推荐在第一步里面曾经提到过的历届高考真题和评价院模拟考试试卷。

虽然以前已经看着答案做过了,但也许现在再做的时候答案都忘了,做题的时候可以像做新题一样。历届真题和评价院模拟考试试卷要比其他模拟考试试卷重要得多,在做市面上的模拟考试试卷之前,反复做这些试卷肯定会更有效率。

关键是“时间”。希望大家进行将规

定答题时间缩短10分钟左右的练习。不论对错,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这项训练不是为了提高能力,而是训练自己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能否坚持这项训练会直接决定你在实际高考中的分数。

我重修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同学。高考前他看了很多模拟考试类型的习题集,但是他不是按照规定时间来做,而是采用了延长时间直至全部做完的学习方法。他认为既然习题集已经买回来了,就应该全都做完。但我和他不一样,就算是题目没都做完,只要时间到了马上就去算分。实际高考的那一天,我们在同一个教室里参加考试。当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的时候,他的答题卡还没有涂完就被监考老师抢走了。可是我在10分钟之前就已经涂完了答题卡,而且成绩是满分。

引言 应对高考,系统备战是核心

刚上高一的时候,我的模拟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当时满分400分,我只考了230分左右。老师鼓励我说,只要我努力是能够考上四年制本科大学的。

可是我的目标不是四年制本科大学,我的目标是首尔大学。到了高二的时候,我的模拟考成绩提高到300多分,高三时是330~350分,结束重修的那一年,我考了386分。语文和数学得了满分,只是探究(韩国高考的一门,类似于我国高考中的“文理综合”)和英语因为失误错了两三个。

是因为我聪明,还是因为我比别人更有毅力?我觉得两样都不是。和别人一样,我经常在学习时和各种杂念作斗争,最后不得不把书合上。我也经常制订计划没几天就开始对学习感到厌烦彷徨。即使这样成绩还能快速提高,我把它归功于系统地根据自己的水平学习。

按时期学习的方法对我毫无用处。高二时我开始按部就班地准备模拟考试。翻开关于学习方法的书一看,上面写着“中学时要多读文学作品”。话是没错,可是我上中学的时候没读什么书,再说我现在已经是高二了,这条建议对我毫无帮助。

高三开始,我的学习成绩开始稳步提高,那时我又翻开了关于学习方法的书,上面写着“高三时要用心整理所有学过的知识”。可是我开始学习的时间比别人晚,还剩下很多的东西要学。比起整理,我更需要的是学更多的知识填补自己学习上的空白。就像我前面说的,每个人的水平不同,虽然同是高三,有的人却要从基础开始学数学。有的人虽然只是预备高一,但只要是英语考试就能拿满分。所以备考不应该分时期,而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水平来进行。

我采用了分阶段和按水平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我认为那才是我快速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高考范围本来就很宽泛,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系统地准备。没有基础的学生如果采用上游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就会被拖垮,成绩也不会提高。相反,如果上游的学生使用下游和中游学生的学习方法,那只能是浪费时间。

因此,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具备根据水平和阶段适度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而且还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情况,在结束一天的学习之后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空白,思考从现在开始要学习什么以填补那些空白。

另外,根据科目分配学习时间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学生会一整天都认准某个特定的科目学,而有的人会平均分配一天中学习各科目的时间。那备战高考,我们要按照怎样的比例去学习呢?

如何分配各个考试科目的学习时间才最有效,这要因人而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时间分配比例以供大家参考。我采用了每天各门课都学一点儿的学习方法。

一天中的学习时间 学习的时间区间

语文 1小时 家里,早晨起床后

数学 2小时 晚上自习时间

外语 1.5小时 到达学校后的半小时,中午半小时,晚上半小时,听力和背单词利用空闲时间进行。

探究 1.5小时 晚上自习时间,记忆内容留在空闲时间进行。

如上表所示,我将各个考试科目时间分配定为语文1小时、数学2小时、外语1.5小时、探究1.5小时。也就是说一天学习6个小时的话,将时间大体均匀地分配到高考的各门课中。当然这只是个参考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减少探究的学习时间,增加数学的学习时间等。

从下一页开始,我想给大家讲一下不同阶段每门课的学习方法,以及我是经过了哪些阶段之后学习成绩才提高的。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所以不要照搬我的方法,只有根据自身的状况适当作些调整之后才能成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可是,在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我建议大家至少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实践一下我所说的方法,因为我相信那样做一定会让你的学习有所成效。我都做到了,你怎么会做不到呢?

1.百分百攻克语文的秘密

第一步 过真题熟悉出题方向和语感

首先要准备好历届高考真题和评价院(相当于中国各地的考试院)的模拟考试试题。你可以去书店买,也可以到韩国语教育过程评价院的主页上免费下载。下载好近10年来的历届高考真题和所有的评价院模拟考试试题之后打印出来。评价院每年6月和9月进行模拟考试,这是高考出题机关举办的考试,所以不仅非常贴近高考题型,而且难易度也很合适。

从2003年6月到2009年9月,评价院共举办了14次模拟考试,将其全部下载下来。再加上10次的历届高考真题,一共有24份考题。除了星期天之外,每天做一份,只要一个月就能全部做完。

关键是解题的方法。一个没基础的学生上来就一道道地挑战这种题,肯定会很难。24份试卷不是个小数目,如果刚开始学习就那么难,那说不定会使人丧失对这一门课的兴趣。

我提倡的方法是在做题之前,提前把正确答案写下来。有了正确答案,做题的时候就不会有压力,可以毫无负担地开始学习。提前把正确答案写好,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是解题了,而是一一确认为什么这个是正确答案的过程。之所以这样学习,有如下理由:

1.看真题可以掌握高考的要求及题型。市面上的高考习题集并没有正确地反映高考的出题倾向,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水平而故意在出题时将很多内容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做真题之前先看市面上的真题集会丧失自信,而且还有可能对考试的出题倾向把握不准。

2.提前填好答案做题进展速度会很快。只有这样开始学习,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才能在面对大量的学习内容时不厌倦。这就是利用了快速学习更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原理。

3.24套真题,每天坚持做一套,一个月快要结束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对高考中主要考查问题以及解题步骤的感觉被培养了出来。比起深入解答一道问题,这种一次性地快速解答大量习题要更有效率。

这样尝试一个月吧!你一定不会再对语文感到恐惧,而对高考的信心也开始逐渐萌生。

第二步 据不同的考查题型彻底备战

通过真题和评价院的模拟考试题充分熟悉语文的感觉之后,现在就到了根据不同评分领域提高能力的时候了。首先,需要挑选习题集,比起市面上的习题集,先做EBS的习题集要更好一些。

语文习题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考查题型习题集”,一般分为诗歌、小说、随笔、碑刻文学和写作等几个部分,根据这几个部分出题。另一种是“阶段性习题集”,一般将学习分为基础篇、实战篇和综合篇。

首先要先做“考查题型习题集”(分题型进行练习的习题集)。那是因为各种题型解题方式各有不同,必须一次性大量解答相同题型的题目才能有效地熟悉那种方式。一本书中包括各种题型的“阶段性习题集”,就像是礼品套装一样,还是等到以后再做比较好。

以诗歌文学为例,如果只是阅读解答一个问题,水平是不会提高的,但是等你做完十道题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从而彻底掌握解题技巧。看过几道关于诗歌的问题之后,你会突然获得几个启示。“解答关于诗歌文学的题目时,首先要从快速判断诗歌中人物的所处环境入手”,“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每个诗歌用词带有何种意义”等等。部分学习方法的书中曾经整理收录了这些启示,读过的人都知道,那些启示对于真正学习的人来说是毫无用处的。真正会发挥作用、帮助你提高能力的是那些亲身学习之后得到的启示。举例如下。

如果我在这本书里写“学习诗歌时要准确把握诗歌语言的含义”,大家会作何反应呢?也许会一脸不高兴地说:“什么啊?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可是如果大家自己一口气做完十道关于诗歌的题目之后,觉得“嗯,确实应该准确把握诗歌语言的含义啊”,那这句话就带有全然不同的意义了。亲身学习之后

有所感悟才是提高语文水平的真正关键。

我在做这种习题集的过程中,每当做完题的时候我总是很苦恼 怎样才能把题都做对呢?如果做一种题错两道,我不仅会分析那两道题的正误原因,还会竭尽所能地想要总结出个“原则”:

小说作品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人物性格。

而随笔要从把握作者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入手。

就像这样,做完题分析错误的时候,我总是想找出属于自己的阅读原则,告诉自己下次要带着何种态度去阅读。不管做什么题,实际考试中也不会出现相同的问题,这一点无论哪门课都一样。在语文考试中则更要关注这个事实。重要的是阅读材料时的原则,而那个原则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为了找出这些对自己很重要的原则,要坚持做考查题型的习题集,并且做完一道题之后要对错误答案进行分析,不断地进行反省。

第三步 段性习题集连做三遍,培养实战感觉

考查题型的习题集做完之后,就到了做“阶段性习题集”的时候了。虽然每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各有不同,但大都是都是按照“基础篇 实战篇 综合篇”顺序编写的。当然也最好是按这个顺序做。

我的原则是习题集至少要做两遍以上。同一本习题集反复做上几遍的方式无论对于哪门课来说都会很有效果,语文更是如此。

答案不要写在习题集上,要写在练习本或笔记本上。对完答案之后,只在习题集上做正确或错误的标记。习题集上没有写答案,所以下次再做的时候,就可以像做新习题集一样用了。

奇怪的是以前做错的题目这次还是做错了。可是第一次做的时候,我明明已经对正确的答案和错误的答案都进行了分析,也已经理解了啊!我们大家都一样,所以你完全不必失望。那不是因为你脑子笨,而是因为语文本来就是这样一门课。

人的大脑都像是浇铸好的鱼形烧模子。总是看已经看到的东西,按照思维定式去思考。就算是和面时做成虾的形状放在模子里烘烤,打开盖子出来的还是鲫鱼形状的糕点。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

要想改变鱼形烧的模子,就必须一遍遍地看错题,为改变思维定式不断作出努力。第一遍做错的题如果第二次又做错了,我就会死死地盯住这道题看上几分钟,并且在脑子里不停地重复正确答案的来由。

第三遍只挑做错的题目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重做做对的题目除了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之外毫无用处。

这一次,肯定还是有以前做错现在又做错的题目,但是数量肯定比前一次做的时候明显减少了。做了三次依然做错的题目是提高自身水平的重点,因此一定要切实地做好整理的工作。

到底是什么样的题目?自己是基于什么原因把错误答案当成正确答案的?实际上正确答案是什么以及正确答案的依据是什么?下次再做这种题目的时候怎样才能不犯同样的错误?必须要把这四个问题整理清楚,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不停地思考。只有这样学习,难以提高的语文成绩才会有所长进,不,是大幅提高。

这在培养实战感觉时也是很必要的。考完模拟考试之后回到家里,不看答案解析重新再做一遍,你会在很多题上为自己当时所选出的答案而感到吃惊。如果给大家足够的时间思考,谁都能在目前语文成绩的基础上至少提高20分。

重要的是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出来,这也需要训练。希望大家每个星期能规定好时间做一下语文模拟考试题。你既可以选择模拟考试出题机关出的题,也可以选择市面上的模拟考试习题集来做。可是在这里,我再次向大家推荐在第一步里面曾经提到过的历届高考真题和评价院模拟考试试卷。

虽然以前已经看着答案做过了,但也许现在再做的时候答案都忘了,做题的时候可以像做新题一样。历届真题和评价院模拟考试试卷要比其他模拟考试试卷重要得多,在做市面上的模拟考试试卷之前,反复做这些试卷肯定会更有效率。

关键是“时间”。希望大家进行将规

定答题时间缩短10分钟左右的练习。不论对错,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这项训练不是为了提高能力,而是训练自己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能否坚持这项训练会直接决定你在实际高考中的分数。

我重修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同学。高考前他看了很多模拟考试类型的习题集,但是他不是按照规定时间来做,而是采用了延长时间直至全部做完的学习方法。他认为既然习题集已经买回来了,就应该全都做完。但我和他不一样,就算是题目没都做完,只要时间到了马上就去算分。实际高考的那一天,我们在同一个教室里参加考试。当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的时候,他的答题卡还没有涂完就被监考老师抢走了。可是我在10分钟之前就已经涂完了答题卡,而且成绩是满分。


相关内容

  •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的故事
  • 1.两桃杀三士 战国齐景公时,田开疆帅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齐景公为奖其功劳,嘉赐"五乘之宾"的荣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公卿,而且在景 ...

  • 苏秦的故事 苏秦游秦 苏秦以连横说秦
  •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齐国求师,并向鬼谷先生学习. 在外游历了几年,苏秦十分困窘而回家.他的兄长. 弟弟. 嫂子. 妹妹. 妻妾私下里都笑话他,说: "周朝人的习俗,是经营产业,从事工商,以谋取十分之二的利益为目标. 现在你放弃本来应该做的事而从事凭借口舌为业.遇到困难,这不是应该的 ...

  • 重庆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 绝密★启用前 重庆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卡上 一.单选题 下列成语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 ...

  • 战国策·魏策三
  • 作者:刘向 秦赵约而伐魏 原文: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芒卯曰:"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夫邺,寡人固形弗有也.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邺.今 ...

  • 楚世家_白话史记_白话二十四史
  • 都具有千乘战车的兵力,诸侯们怕我吗?"回答说:"怕呀!"灵王于是高兴地说":析父真是善谈往古的事情啊."十二年(前529)春天,楚灵王贪恋乾溪,不愿离开. 国内人民苦于徭役. 以前,灵王在申地跟诸侯会师时,侮辱了越国大夫常寿过,杀死了蔡国大夫观起. ...

  • 古风扑面的韩元
  • 韩国人热衷把各种艺术文化认祖归宗到自己门下,早已不算新鲜事.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一贯重视和推崇,在钱币上亦可见一斑. 现行韩币纸钞分为50000.10000.5000.1000四种面额.1000韩元上是朝鲜李朝著名的哲学家李:5000韩元上是李的学生儒学大家李珥:10000曾是韩元最大的面额,其上印 ...

  •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 [提要] 苏秦为各国游说合纵,方式内容大体一样,即先从地缘物产等物质状况肯定对方的实力,鼓舞对方的信心与斗志.然后批驳连横,以其为耻,激发对方的自尊,从而让对方决志不屈服,并走向联合抗秦的道路. [原文]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淆 ...

  • 三十六计故事
  •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 一日,行 ...

  • 三十六计故事[1]
  •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 一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