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 水 乡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2、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教学内容:

歌曲《采菱》、聆听曲《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1、歌舞曲《采茶舞曲》

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

2、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 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 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 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 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

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采菱》

1. 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 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

2. 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 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 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 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6. 小结:水乡一景。

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 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 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 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 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 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 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2、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材分析:

1、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

争。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2、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X 。X XX ︱X –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 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这样环境美不美?

2. 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 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 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三、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四、学习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 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 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五、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 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 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 :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 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 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 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六、教师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的: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进行《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的学习。

2、聆听歌曲《渔光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3、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

1、听范唱录音

2、复习歌曲的曲调及第一声部的演唱。

3、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4、二声部合唱。

二、聆听《渔光曲》

1. 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 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 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 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 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 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三、学习竖笛吹奏姿势

1. 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 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 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四、教师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听筝独奏《渔光曲》,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学习内容:

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材分析:

由筝演奏的《渔光曲》系采用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低声部运用密集的分解和弦来衬托主旋律;第二次则使用宽松的分解和弦为主旋律伴奏,分别表现了海上波涛翻滚和风平浪静的情景。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 水 乡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2、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教学内容:

歌曲《采菱》、聆听曲《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1、歌舞曲《采茶舞曲》

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

2、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 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 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 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 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

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采菱》

1. 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 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

2. 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 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 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 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6. 小结:水乡一景。

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 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 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 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 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 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 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2、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材分析:

1、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

争。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2、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X 。X XX ︱X –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 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 这样环境美不美?

2. 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 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 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三、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四、学习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 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 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五、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 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 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 :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 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 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 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六、教师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的: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进行《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的学习。

2、聆听歌曲《渔光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3、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

1、听范唱录音

2、复习歌曲的曲调及第一声部的演唱。

3、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4、二声部合唱。

二、聆听《渔光曲》

1. 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 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 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 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 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 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三、学习竖笛吹奏姿势

1. 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 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 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四、教师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听筝独奏《渔光曲》,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学习内容:

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材分析:

由筝演奏的《渔光曲》系采用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低声部运用密集的分解和弦来衬托主旋律;第二次则使用宽松的分解和弦为主旋律伴奏,分别表现了海上波涛翻滚和风平浪静的情景。


相关内容

  • 一年级音乐 教案
  • 清源镇学区 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教 者: 清源镇学区集体备课组 清源镇学区 小学音乐集体备课组成员名单 组 长:李建学 成 员:李建学 宣 宏 王春花 张福德 周丽霞 李晓樱 王晓霞 孙杰善 王文飞 张 琴 备课要求: 1. 组长每周四组织备课组成员,对下周所备教案 ...

  • 小学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唱:姑苏风光 水乡外婆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音乐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唱:姑苏风光 水乡外婆桥>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学习歌曲<姑苏风光>, 领略姑苏风情, 体会到"一字多音"的婉转.绵延的柔美特色, 激发学生对苏州民歌的热爱. 2. 指导学生用苏州方言 ...

  • 关于召开小学数学新课程与实验教材研讨会的通知
  • 关于评选2013年度(第五届)西南师大版课标教材优秀论文.优 秀课件.优秀教案的通知 各实验区: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帮助各实验区在教材(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语文>.中小学<音乐>)实验过程中更好地总结经验,交流教学实验成果,调动广大教研人员的教改热 ...

  • 小学音乐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6两岸情深[聆听 丢丢铜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音乐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6两岸情深<聆听 丢丢铜仔>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 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情绪. 2.聆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 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为1伴奏, 表现乐曲热 ...

  •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丰收节日]教案
  • 洮北区小学联盟体共享教案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学校: 课题 金祥小学 <丰收的节日> 主备人: 王小东 课型 唱歌课 审核人: 蒋 麟 课时 1 教材 分析 <丰收的节日>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 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 ...

  • 小学二年级上册[小狗圆舞曲]教案
  • <小狗圆舞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感受圆舞曲流连贯.转动的旋律的特点,创作符合圆舞曲特点的旋律,并合作表演,巩固音乐知识. 2.说.演等多种感官的体验,自主总结出圆舞曲的旋律特点,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创作. 3.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由课内延伸至课 ...

  • 二年级上册音乐及教案
  • 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教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的.它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 ...

  • 2016秋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2016秋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学校:马家堰中心小学 授课人:汤光翠 第一课 我的祖国教学目标: 1. 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 ...

  •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大海啊,故乡]教案
  • 课题:<大海啊,故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大胆.自信地歌唱. 三.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三拍子 ...

  •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哦,十分钟]教案
  • 哦,十分钟!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哦! 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 第二课时:<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 第三课时:<陀螺>.<旋转木马>:两首歌曲总复习: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