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废水设计方案

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工程

****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目 录

目 录 ..................................................................................................................................................... 1

1 概述 ..................................................................................................................................................... 3

1.1 项目背景 .................................................................................................................................................... 3

1.2废水主要来源 ............................................................................................................................................. 3

1.3废水处理主要技术参数 ............................................................................................................................. 3

1.4 编制范围 .................................................................................................................................................... 4

2 编制依据及原则 ................................................................................................................................. 5

2.1 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 5

2.2编制原则 ..................................................................................................................................................... 5

3 废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 ..................................................................................................................... 7

3.1 废水特性分析 ............................................................................................................................................ 7

3.2 工艺方案的拟定 ........................................................................................................................................ 7

3.2.1工艺介绍 ........................................................................................................................................... 7

3.2.2工艺确定 ......................................................................................................................................... 10

3.2.3 工艺流程及说明 ............................................................................................................................ 11

4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 14

4.1格栅井 ....................................................................................................................................................... 14

4.2隔油初沉池 ............................................................................................................................................... 14

4.3调节池 ....................................................................................................................................................... 14

4.4 平流气浮机设备间 .................................................................................................................................. 15

4.5 EOB池 ....................................................................................................................................................... 15

4.6厌氧反应池 ............................................................................................................................................... 16

4.7接触好氧池 ............................................................................................................................................... 16

4.8 沉淀池 ...................................................................................................................................................... 17

4.9清水池 ....................................................................................................................................................... 18

4.10污泥池 ..................................................................................................................................................... 18

4.11浮渣贮存池 ............................................................................................................................................. 19

4.12设备房 ..................................................................................................................................................... 19

5 建筑和结构设计 ............................................................................................................................... 20

5.1 建筑设计 .................................................................................................................................................. 20

5.1.1 设计内容 .......................................................................................................................................... 20

5.1.2 设计依据及原则 .............................................................................................................................. 20

5.1.3 总平面设计构思 .............................................................................................................................. 20

5.2 结构设计 .................................................................................................................................................. 20

5.2.1 防渗设计 .......................................................................................................................................... 20

5.2.2 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 21

6 电气、仪表与自控设计 ................................................................................................................... 22

6.1 电气设计 .................................................................................................................................................. 22

6.1.1 设计范围 .......................................................................................................................................... 22

6.1.2 供电电源 .......................................................................................................................................... 22

6.1.3 装机容量 .......................................................................................................................................... 22

6.1.4 电动机起动控制方式 ...................................................................................................................... 22

6.1.5 保护方式 .......................................................................................................................................... 22

6.1.6 照明系统 .......................................................................................................................................... 22

6.2 仪表及自控系统工程设计 ...................................................................................................................... 22

6.2.1 仪表的设臵与选型 .......................................................................................................................... 22

6.2.2 控制系统配臵 .................................................................................................................................. 23

6.3 用电负荷表 .............................................................................................................................................. 23

7 安全生产、消防、节能和环境保护 ............................................................................................... 25

7.1安全生产 ................................................................................................................................................ 25

7.2消防 ......................................................................................................................................................... 26

7.2.1.防火等级 ........................................................................................................................................... 26

7.2.2.防火措施 ........................................................................................................................................... 26

7.3节能 ......................................................................................................................................................... 26

7.4 环境保护 ............................................................................................................................................... 26

8 工期及服务工作 ............................................................................................................................... 28

8.1 工期 .......................................................................................................................................................... 28

8.2 调试及服务工作 ...................................................................................................................................... 28

8.3 售后服务及措施 ...................................................................................................................................... 29

8.3.1 质量保证 .......................................................................................................................................... 29

8.3.2 售后服务 .......................................................................................................................................... 29

9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分析 ................................................................................................................ 30

9.1 工程投资 .................................................................................................................................................. 30

9.1.1土建部分概算 ................................................................................................................................... 30

9.1.2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 30

9.1.3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 31

9.2运行成本 ................................................................................................................................................... 32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废水主要来源

需处理的污水主要为冻肉解冻废水,清洗废水(原料肉、设备)、卤水以及少量的生活废水。具体各部分污水特征描述如下:

1)生产废水。冻肉解冻废水,日排放量400m3;其污染物主要是含有大量的油脂类、SS、COD以及少量的N、P等,水质较复杂。

2)卤煮废水。日排放量100m3。其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油脂类、SS、COD等,水质较复杂。

3) 生活污水。职工生活污水,日排放量20m3。其污染物主要是含有大量的SS,以及少量的COD、N和P等,可生化性较好。

1.3废水处理主要技术参数

1.3.1 水量

按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参数,确定该项目废水排放量为520m3/d。污水处理按每天24小时计算,设计水量为21.67m3/h,考虑到一定的剩余,本设计按Q=25m3/h进行设计。

1.3.2 项目进水、出水水质

1)项目进水水质

综合甲方提供的数据并参照同类型污水水质指标,拟定废水原水水质指标如下,见表1-1。

表1-1 进水水质表

2)排放标准

该项目处理出水排放至Ⅲ类水体,出水指标需达到《肉类加工工艺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中“一级标准”要求,其相关水质指标如表1-2所示。

表1-2 废水排放标准

1.4 编制范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并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本工程设计编制范围为湖北雅惠餐饮有限公司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污水厂臭气处理工程,处理水量为520m3/d。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最少的工程投资,以最低的运行费用,使废水达标排放,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

(2)污水处理系统中建、构筑物的设计;

(3)系统钢砼结构、电气及自控系统设计;

(4)工艺设备、电气设备及自控仪表的选型;

(5)工程投资概算和运行费用估算。

2 编制依据及原则

2.1 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78-1996)

《肉类加工工艺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06年版)(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BG50069-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G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BG50007-200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BG50069-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2.2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所选废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妥可靠、便于管理维护、高效节能减排、经济合理有效。

3)在废水工程用地范围内,总平面布臵力求经济、合理,并充分利用土地。在便于施工、安装和维护的前提下,使近期工程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

4)妥善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

6)污水处理设施建筑风格力求统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使污水处理设施与周边环

境协调一致。

3 废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

3.1 废水特性分析

废水主要来源于鸭类、鹅类、鸭副产品和素食类产品等熟卤制品深加工所产生的废水,还有少部分生活废水,这些废水中主要成分有油类、脂类、盐分及其它一些有机物,属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有:COD、BOD、TN、植物油及SS等。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混和后,有机物浓度会有所降低,生化性提高。

3.2 工艺方案的拟定

污水处理工艺确定需根据来水水质,处理要求,运行管理水平,污水最终出路以及当地气温、工程地质、环境等条件来慎重选择。各种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工程设计时需因地制宜。

在考虑污水处理方案时,首先需确定污水处理应达到的处理程度,一般划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的内容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中的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一级处理效果很低,常作为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一般可去除悬浮物20~50%,BOD5约25%,对我国目前水环境现状来说,

一级处理出水难以达标,还不能直接排放。二级处理是以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等生物化学处理技术为主体的处理单元,可大幅度地去除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5去除率达85~95%甚至更高,对氮、磷等营养物质也能大幅削减。三级处理

主要包括絮凝、沉淀、过滤等工艺单元,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所未能去除的污染物质,如悬浮物、未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氮磷营养物等,防止封闭水体的富营养化和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

由于该类污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对处理工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对该类污水处理,需将几个不同的处理工艺单元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取得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因为仅仅依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达标排放。

3.2.1工艺介绍

3.2.1.1物化处理方法

物化法有:格栅、沉淀、混凝、过滤等。现将这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混凝

混凝工艺主要分为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两种:

1)混凝气浮:通过各种形式的装臵通入或产生大量微气泡,同时添加混合剂或浮选剂,使废水中的细小颗粒形成的絮体与微气泡粘附,从而使絮体视密度下降,并依靠浮力使其上浮,达到固液分离净化废水的目的。该工艺自动化程度高,效果稳定,但工程造价高,运行费用高,污泥脱水难。适用于水量不大的废水处理工程。

2)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是染料、染色废水经常采用的物化处理法。其机理是在工业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以胶体状态存在的分散小颗粒与混凝剂发生混合,凝聚的反应,加大絮体的粒径,使之沉降,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该工艺运行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较低,但占地面积大。适用于大水量处理工程。

(2)过滤

过滤一般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过滤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或胶态杂质,特别是能有效地去除沉淀技术不能去除地微小粒子和细菌等,而且对BOD5和CODCr等也有某种程度地去除效果。

3.2.1.2生化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的生化工艺就是在适宜的环境下,利用微生物吸附降解污水中污染物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厌氧和好氧两种处理工艺。

现将厌氧、好氧的几种较先进,成熟的工艺介绍如下:

(1) 厌氧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又称为厌氧消化。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即在发酵细菌的作用下,多糖转为单糖,再发酵成为乙醇和脂肪酸;蛋白质先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作用成为脂肪酸和氨。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即产氢气产乙酸菌将水中的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和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即产甲烷菌利用乙酸、H2和CO2产生CH4。

因此,厌氧消化就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的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微生物学过程。与好氧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泥量少,且能够降解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有机物。厌氧消化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出一些先进的、高效的厌氧工艺,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生物滤池、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和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等,这些工艺各有特点:

1)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英文名称: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

简称为UASB。

废水由配水系统从反应器底部进入,通过反应区经气、固、液三相分离器后,进入沉淀区,沉淀后由出水槽排出;沼气由气室收集;污泥由沉淀区沉淀后自行返回反应区。该工艺特点:处理效果稳定,去除率高,能耗低。但进水悬浮物浓度不宜过高,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对三相分离器制作有很高要求,否则处理效果会很差。适用于畜牧、造纸、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废水治理,适用于中小水量的处理工艺。

2) 厌氧生物滤池,英文简称FU。

该工艺就是在厌氧反应器内装有大量的填料,填料上生长着大量厌氧微生物群体,当废水通过填料层时,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及代谢分解。该工艺处理COD浓度在1000~8000mg/L范围内,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但造价较高,填料易堵塞。多用于连续流的废水的处理,但该工艺对所使用的填料要求严格,高效的填料成本高,廉价的填料则容易造成反应器的堵塞。

3)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英文名称: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简称ABR。

该工艺是80年代中期开发研究的最新型、高效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其原理就是厌氧反应器内装有许多折流板,废水在反应器通过折流板的作用绕折流板流动,由于折流板的阻挡及污泥的沉降作用,生物固体被有效的截留在反应器内,使每格的微生物群体与有机物有良好的接触,从而大大提高处理效率,缩短了停留时间。

(2) 好氧工艺

好氧处理是指在好氧状态下,通过各种好氧细菌,原生生物和后生生物的同化、异化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之最终分解成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其典型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 废水

排放

回流污泥

污泥浓缩池

在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絮凝、吸附和降解,再到二次沉淀池沉淀,上清液排出,二沉池的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内,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该工艺特点:去除率高,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大。适合水量较大的连续排放的污水处理站

中。

2) 生物接触氧化法 废水 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 排放

污泥浓缩池

工艺过程:废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是通过生物膜和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后流入二次沉淀池沉淀后排放;二沉池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工艺特点:处理效果稳定,耐负荷冲击能力强,污泥量少,易操作管理,但投资较大,去除率比活性污泥法低,且填料更换费用高。

3)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 英文名称: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

废水 间歇式曝气池 排放

污泥浓缩池

工艺过程:由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组成。SBR的一个完整的操作由五个阶段组成:①进水期;②曝气期;③沉淀期;④排水排泥期;⑤闲臵期。工艺的特点:无需调节池和二沉池;无需污泥回流;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不产生污泥膨胀;适合间歇排放的废水的处理。但要求自动化程度高,池容积利用率低,瞬时排水量大,要求排水管径大。

3.2.2工艺确定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并在参照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我公司拟对该项目工程,采用“隔油+气浮+EOB池+A/O池+沉淀”工艺。

本工艺的关键在于除油和生化工艺。

1)除油。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及水质分析结果可知,所排污水中含有大量油脂类物质。这种废水若直接经过管网排入污水处理设施,则很容易引起管道堵塞,特别是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更易凝固在管道内。

因此,本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了除油措施:

一是在含有油脂较多的车间废水出水口,增设了除油预处理池,在源头上先除掉一部分浮油,为后续的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便于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二是我们采用隔油沉淀池进行预处理,以进一步除油。

三是我们设臵了高效浅层气浮处理单元,进一步去除油脂及部分悬浮物,以减轻后续生化部分的负担。

2)生化工艺。我们拟采用A/O法对本项目废水进行生化处理,A/O工艺是缺氧、好氧工艺的简称,它是针对污水处理中除去除有机物外,还对脱氮有要求的污水而设计的。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

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N2,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好氧池具有较好的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对于曝气设施要求保证池内DO值维持在

2.5-3.5mg/L,能使悬浮的活性污泥处于有力状态而不沉淀,又不对附着生长生物膜产生过度冲刷。

3.2.3 工艺流程及说明

图3-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工艺说明:

a. 格栅井。车间产生的含油废水经隔油初沉池后,与其它综合废水一起进入格栅井,栅渣打捞外运。

b. 隔油初沉池。车间产生的含油废水经隔油初沉池进行隔油处理,产生的废油脂回收定期外运处臵。

c.调节池。用于水质水量的调节,集水池中设有提升泵两台,一用一备。调节池内设有提升泵两台,一备一用。池内设有空气搅拌系统,废水在调节池中均匀搅拌后,经泵提升至高效浅层气浮池。

d.高效浅层气浮池。水体中细小的SS及细小油珠,在气浮池中得以大量除去。气浮池出水自流进入ABR反应池。气浮池浮渣进入浮渣贮存池。

e.EOB池,即微电解池。是利用铁元素和碳元素自发产生的微弱电流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当紧密接触的铁和碳浸泡在废水溶液中的时候,会自动在铁原子和碳原子之间产生一种微弱的分子内部电流,这种微电流分解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就叫微电解。阳极反应生成大量的Fe2+进入废水,进而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均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了有机物的色度,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

f.厌氧反应池。在厌氧反应池内,污水中难生化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转化成易生化的、小分子量物质,为后续的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g.接触氧化池。厌氧反应池出水自流至接触氧化池。池中布臵一定高度复合型填料,在填料表面充斥着大量的好氧活性微生物,同时在池内也悬浮着大量污泥。在好氧曝气的条件下,利用这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厌氧不能去除或没有来得及去除的COD大量的无机化,从而达到生物降解的目的;并在池中设臵两台污水回流泵,以去除氮、磷。

h.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至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经沉淀后,上清液排出。池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根据需要回流污泥至厌氧反应池,有利于氮、磷的去除。剩余污泥抽至污泥池。

i.过滤池。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过滤截留水中悬浮固体和部分细菌、微生物。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并去除部分BOD和COD。

j.清水池。二沉池出水排至清水池,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后即可达标排放。

k.污泥池。隔油沉淀池、厌氧反应池、沉淀池内的污泥定期排至污泥池,污泥池上清液流回调节池处理,用隔膜泵将污泥抽至厢式压滤机脱水。干污泥人工打包装袋,并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定期外运交付给固体废物处理部门进行处臵。滤出液则流回调节池继续处理。隔油池、气浮池中的浮油自流至浮油贮存池,定期用吸粪车抽出外运。

4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4.1格栅井

设计处理水量为25m3/h,去除污水中大颗粒的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工序负荷。

1)尺寸:1500×550×1800mm(具体尺寸根据实际调整)

2)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式。

3)附属设备:机械格栅

型号:STCQGS-300

参数:有效栅宽:300mm,设备宽度:880mm

栅齿间隙:3mm,安装倾角:60°~80°

功率:0.55KW,材质:不锈钢

数量:1台

4.2隔油初沉池

作为含油废水的预处理。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水量约为520m3/d,则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

1)实际尺寸:L×B×H=4000×30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m

3)有效容积:V=48m3

4)水力停留时间:HRT=1.92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结构。

6) 附属设备:污泥泵

型号:50ZW10-20

参数:Q=10m3/h,H=20m,N=2.2kw

数量:2台(1用1备)

4.3调节池

用于收集斜板隔油沉淀池出水,均衡来水水量及水质,池内设有空气搅拌系统。设计处理水量为25m3/h。

1)实际尺寸:L×B×H=8000×50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m

3)有效容积:V=160m3

4)水力停留时间:HRT=6.4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式

6)附属设备:

a.污水提升泵

型号:QW65-25-15

参数:Q=25m3/h;H=15m;N=2.2Kw

数量:2台(一用一备)

b.转子流量计

规格:LZB-80

量程:10-80m3/h

数量:2只

4.4 平流气浮机设备间

用于放臵气浮机和厢式压滤机;平流气浮机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油脂。

1)实际尺寸:L×B×H=4650×2200×2200mm

2)数量和结构:1座,钢框架,地上式。

3)附属设备:

a.平流气浮机

型号:SHPF-30

参数:Q=30m3/h,N=8.3Kw

数量:1台

b.生物滤床除臭装臵

型号:STCQCC-3000

c.引风机

型号:Y5-47/4C

参数:风量=3000m3/h;N=3.0Kw

数量:2台

4.5 EOB池

通过Fe和C组成的电极发生多种化学和物理反应,对大分子有机物进行降解,提

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降低污水的色度。

参数:

尺寸:5000×2500×4500mm

配套的设备:

1.污水提升泵

型号:QW65-25-15

参数:Q=25m3/h;H=15m;N=2.2Kw

数量:2台(一用一备)

2.布水管

数 量:1套

3.曝气管

规 格:φ63×1000mm

数 量:10套

4.6厌氧反应池

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

设计参数:

1)实际尺寸:L×B×H=7500×50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m

3)有效容积:V=150m3

4)水力停留时间:HRT=6.0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地下式。

6)附属设备:

转子流量计(用于循环液的计量)

规格:LZB-80

量程:10~80m3/h

数量:2只

4.7接触好氧池

本设计设臵接触好氧池1座,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

设计参数:

1)每座实际尺寸:L×B×H=15000×50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m

3)总有效容积:V=300m3

4)水力停留时间:HRT=12.0h

5)COD污泥负荷:0.57kgCOD/kgMLSS.d

6)气水比:20:1

7)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地下式。

8)附属设备:

a.罗茨风机

型 号:SZR-100

参 数:Q=7.23m3/min ;风压:P=49KPa;N=11Kw

数 量:2台(一用一备)

b.微孔曝气器

规 格:φ63×1000mm

数 量:60套

c.组合填料

规 格:φ150mm

数 量:210m3

d.填料支架

数 量:150 m3

e.循环泵

型号:GW65-25-15

参数:Q=25m3/h;H=15m;N=2.2Kw

数量:2台(一用一备)

4.8 沉淀池

沉淀池接受接触氧化池来水,并进行固液分离。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

表面负荷:1.5m3/(m2/h)

2)有效水深:h=4000mm

3)有效容积:V=80m3

4)停留时间:HRT=3.2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地下式。

6)附属设备:

a.污泥回流泵

型号:GW65-25-15

参数:Q=25 m3/h ;H=15m;N=2.2Kw

数量:2台(一用一备)

b.转子流量计(用于回流污泥的计量)

规格:LZB-80

量程:10~80m3/h

c.斜管

数量:18m2

4.9清水池

清水池用于贮存二沉池出水,并对处理水进行消毒处理。设计处理流量为25m3/h。

1)实际尺寸:L×B×H=3000×15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

3)有效容积:V=18m3

4)停留时间:HRT=0.72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结构。

6)附属设备:

a.二氧化氯发生器

型号:QY-200

参数:Q=20~40m3/h ;N=1.5Kw

数量:1台

4.10污泥池

用于收集厌氧反应池和沉淀池排出的污泥。

2)有效容积:V=42m3

3)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地下式。

4)附属设备:

a.带式压滤机

型 号:DNDYQ-ZX-1

参 数:

设备尺寸:4150x2250x2250mm

污泥处理量:17-22m3/h

滤饼含水率:≤80%

过滤面积:A=30m2

功 率:N=0.75Kw

数 量:1台

4.11浮渣贮存池

浮渣贮存池用于贮存隔油初沉池、气浮池内的浮渣。

1)尺寸:4000×2000×4500mm

2)有效容积:32m3

3)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式。

4.12设备房

主要用于放臵二氧化氯发生器、电控柜、药剂等。

1)尺寸: 10700×4200×4500mm

2)数量和结构:1座,砖混,地上式。

5 建筑和结构设计

5.1 建筑设计

5.1.1 设计内容

本工程建筑设计内容包括污水处理站总体规划布臵、工程所有构筑物的设计,主要包括隔油初沉池、格栅井、调节池、气浮设备间、EOB池、A/O反应池、沉淀池、清水池、风机房、设备间控制房和办公室等构筑物。 5.1.2 设计依据及原则

建筑设计依据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及远期规模的要求,按《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确定污水处理站的用地面积、功能分区及各单体的设计指标。建筑设计遵循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努力通过新材料和新的设计语言,传达出企业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建筑艺术。 5.1.3 总平面设计构思

平面布臵顺应地形,力求简洁合理,节约用地,保护周边自然环境。

建筑设计会考虑污水处理站的环境需要,使得造型新颖活泼,色彩和谐统一,营造出宜人空间环境.

5.2 结构设计

本方案的设计中不仅要选择先进的工艺,合理的技术参数,且平面布局上力求紧凑、简洁,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要求。

我们将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情况,对构筑物作合理设计,并保证使用的可靠性。 5.2.1 防渗设计

本工程采用钢混等结构,防水等级为S6。同时凡水池外壁墙外侧面均使用1:2水泥防水砂浆(厚20mm),应分层紧密连续涂抹,每层的接缝需上下左右错开,并应与混凝土的施工缝错开。

浇筑水池混凝土前应将铁梯、预埋管和吊攀等预埋件按图预先埋设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松动,安装附属设备之预留孔洞亦应事先留出,不得事后敲凿。

水池混凝土抗渗标号为C30商品砼,混凝土需有良好级配,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并振捣密实和加强养护。

5.2.2 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5.2.2.1 基坑开挖及支护

为了确保基础工程顺利进行,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勘报告,经全面周密的设计计算,确定支护方案及施工方法,方可进行基坑开挖,以确保安全。开挖基坑时,边坡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同时,要关注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可能造成的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5.2.2.2 材料

各种钢筋、型钢入场需有出厂证明,经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合结构承重墙采用M10混合砂浆砌MU10蒸养粉煤灰砖,建筑物结构上部填充采用M5混合砂浆砌MU10蒸养粉煤灰砖,室内地坪以下以M10水泥砂浆砌MU10蒸养粉煤灰砖。

各构筑物采用防水砼,砼强度等级为C30,抗渗标号为S6,掺一定比例的混凝土外加剂,提高砼的防渗防冻抗裂性能。

钢筋:用HPB235级和HRB335级钢,预埋件为Q235号钢。

水泥:配制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等级为32.5级,水泥品种选用大厂出品的普通硅胶盐水泥;配制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水泥采用等级不低于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石:配制防水混凝土的砂采用中、粗砂,石子采用碎石或卵石,砂石级配和材质应符合防水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普通混凝土结构的砂石应符合规范要求。 5.2.2.3 钢筋制安及砼浇捣

1)钢筋制作,绑扎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正确。

2)模板应支撑牢固、接缝密实、刚度足够、不漏水,不能用铁丝穿过防水结构基层固定模板。砼浇筑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砼密实度。 5.2.2.4 施工缝的设臵

水池底板不能设施工缝。池壁可以留设水平施工缝,位臵设于底板面以上500mm处,第二道水平施工缝可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组织确定,但应离开孔洞、预埋管200mm为宜。水平施工用金属止水带(止水带规格400×3mm),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否则容易造成渗漏。

5.3 冬季施工按有关规定执行。

5.4 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6 电气、仪表与自控设计

6.1 电气设计

6.1.1 设计范围

配电设计包括污水处理站界内的高低压配电、自动控制、室内普通照明系统。 6.1.2 供电电源

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520m3/d,是湖北雅惠餐饮有限公司重要的生产设施,供电电源必须予以保证。供电电源(380/220V,50Hz)由业主方引至污水处理站控制电箱接线上端,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单相三线制,接地保护系统为TN-S系统。不包括进污水站电力电缆的敷设。 6.1.3 装机容量

污水处理站总装机容量为63.82KW。 6.1.4 电动机起动控制方式

全压直接起动方式。主要电机控制采用电控柜集中控制和机旁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6.1.5 保护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保护:

低配进线总开关设过载长延时保护、短路短延时及速断保护;低压用电设备及线路设过载和短路保护。

采用系统接地保护的同时,在构筑物附近增设接地极保护,电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6.1.6 照明系统

1)室内照明采用普通照明灯具;

2)照明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和单相三线制。

6.2 仪表及自控系统工程设计

6.2.1 仪表的设臵与选型

仪表的选型主要考虑其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特别是传感器直接与废水、污泥接触,极易腐蚀结垢。一旦传感器失灵,再好的控制系统也无济于事,故传感器尽量选用非接触式。

6.2.2 控制系统配臵

按照自控系统依据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则,本设计方案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机械设备需要均采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难度,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1)水泵的控制

本系统的核心单元是生化反应池,采用24小时连续处理,调节池、中间水池水泵由液位计自动控制,高位启低位停; 2)风机控制

本系统中SZR-100风机主要用于接触好氧池供氧,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两台风机,一用一备,风机之间由时间继电器控制自动切换。Y 3)污泥处理系统

由于污泥脱水系统操作比较复杂,如采用自动控制投资比较大,因此为了降低资金投入,在此设定由手动控制。 4)手动控制

为应付偶然有时单个设备运作,电控柜兼有手动系统,即各台设备的控制兼有独立性,可不与其它设备关联。

6.3 用电负荷表

处理系统的用电负荷详见表6-1。

表6-1 处理系统用电负荷表

7 安全生产、消防、节能和环境保护

7.1安全生产

在污水处理站运转之前,须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尚需考虑如下措施:

(1)各处理构筑物走道和临空天桥均设臵保护栏杆,且采用不锈钢制作,其走道宽度、栏杆高度和强度均需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

(2)对产生有害气体的场所,进行机械通风,并满足劳动保护的换气要求。 (3)管道、闸阀均考虑阀门井或采用操作杆接至地面,以便操作。

(4)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须设臵专用仓库、专人保管,并满足劳动保护规定。 (5)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防护,均须满足电器设备有关安全规定。

(6)水泵、电机、曝气机等易产生噪声的设备,将管理用房与机房分开,并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7)机械设备危险部分,如传动带、明齿轮、砂轮等必须安装防护装臵。 (8)须设臵适当的生产辅助设施。

(9)劳动保护及安全生产方面要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包括在建设期及运行管理期,其内容如下:

A、在建设期

编制和执行各种有关施工安全的政策大纲以及各方面职员的责任。 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事故和偶发事件应及时报告。 颁发和使用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制定安全工作实践,如脚手架、壳子板和开挖支撑等。 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官员。

B、在运行管理期 制订紧急反应计划。 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官员。 制订安全管理系统(体制)。 定期对所有职工进行医疗检查。

颁发和使用安全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耳护套、工作服、气体检漏器等。

7.2消防

7.2.1.防火等级

变电站根据国家规定,定为丙类防火标准。 其它厂区建筑设计均按国家建筑防火规范制定。 7.2.2.防火措施

厂区设臵消防系统,由室外消火栓组成,采用低压给水系统,最不利点的消火栓水压不低于10m。

变电所及污水泵房内设臵干粉灭火器。

厂区主干道宽度为3.5-4米,转弯半经R=6米,以满足消防车辆行驶的要求。

7.3节能

耗电量大的设备主要是提升水泵、曝气风机,选用效率高、能耗低的先进设备和器材,水泵选型中确保经常工作点位于高效区。在高程布臵中,减少跌水高度,选择经济管径及合理布臵管网,节约水头损失,以节约水泵能耗。

7.4 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工程本身是一个环境保护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周围环境和排水水质作用显著。对水环境的有益影响包括:

1)处理后降低BOD5、CODCr、SS、NH4-N和PO4等各种污染物浓度;

+

3-

2)降低出水的SS及色度后,提高水体透明度。

3)工程运行后,出水相对进水而言,降低了各种污染指标,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原有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将得到很大改善。

但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对周围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1、气味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气味的散发对周围环境会带来不利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本工程所有构筑物均采用地埋式建筑,可使气味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在气浮设备间以及压滤机处会产生一定气味,对此,我们在气浮设备间设臵了专门的除臭设施,并在设备间外设臵防护绿化隔离带,美化环境的同时可防止臭味扩散,有效地缓解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站的噪声来源于污水处理站内传动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主要有水泵、曝气等工艺设备的噪声。通过合理布局、采用低噪声工艺设备、安装消声器、设臵隔声罩等措施来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隔油初沉池、气浮池产生的油脂以及栅渣、二沉池污泥等生产性废弃物以及管理人员的生活垃圾等。

隔油初沉池产生的油脂进入浮渣池内储存,进行回收利用;二沉池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经压滤机脱水后定期外运。

现场设立垃圾站,集中堆放格栅的栅渣和管理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定期清理外运填埋。

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工程建成运行后,将改善出水水质,而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是一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

8 工期及服务工作

8.1 工期

针对本项目特点,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单位工程的总周期预计136天,具体工期安排如下表:

表8-1工程进度表

8.2 调试及服务工作

工程调试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施单机运行调试 (包括管道清扫工作、动力设备试车及清水流程打通工作等),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制定有关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第二阶段为工艺技术调试阶段,包括投加药剂、处理设备最佳运行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及各类仪表的正常运行调试工作。同时对工艺技术资料进行总结,提出对运行时出现的异常现象时的各种修正措施,为业主方提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的技术资料。其内容包括如下:

提供处理设施的所有竣工资料,为建设方维护保养提供健全的依据。

编制《调试报告》,记录调试过程发生的一切技术要求、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为以后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编制《污水处理运行手册》,涵盖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以此为依

据合理、科学地管理,规范操作,保证污水的达标排放,解除业主的后顾之忧。

8.3 售后服务及措施

8.3.1 质量保证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技术政策和产品安全规定进行工艺设计和工程设备配套、安装。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组织施工。 该工程的施工、安装、调试实行项目负责制。 8.3.2 售后服务

科学规范管理,强化操作管理人员培训,确保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达标。详见《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手册》。

9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分析

9.1 工程投资

9.1.1土建部分概算

表9-1 土建部分概算 单位:万元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名 称 格栅池 隔油初沉池 调 节 池 气浮机设备间

EOB池 厌氧反应池 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 清水池 污泥池

浮渣储存池 设备间 小 计

尺 寸(mm) 1500×550×1800 4000×3000×4500 8000×5000×4500 10700×4200×4500 5000×2500×4500 7500×5000×4500 15000×5000×4500 5000×4000×4500 3000×1500×4500 3500×3000×4500 4000×2000×4500 10700×4200×4500

数量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金 额

备 注 砖混 钢砼 砖混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砖混

9.1.2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设备材料部分见表9-2。

表9-2 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单位:万元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50zw10-20 STCQGS-300,不锈钢

QW65-25-15 LZB-80 SHPP-30 QW65-25-15 Φ63mm LZB=80

数量 单位 金额 2 套 2 2 1 2 10 2

台 1 台 只 套 台 套 只

备注

1 隔油池污泥泵 2

机械格栅

3 调节池提升泵 4 5 6 7

转子流量计 平流气浮机 EOB池提升泵 曝气管

8 厌氧池流量计

9 10 11 12 13 14 15

罗茨鼓风机 曝气管 生化填料 填料支架 污水回流泵 菌种及驯化费

用 污泥回流泵

SZR-100 Φ63mm φ150mm

GW65-25-15

GW65-25-15 LZB-80 φ50 QY-200 DNDYQ-1500 Y5-47/4C,N=3.0Kw STCQCC-3000

2 60

台 套

210 m3 150 m2 2 2 2 18 1 1 2 2 1 1 1 1

台 台 台 m3 台 台 台 套 项 项 项

16 沉淀池流量计 斜板填料及支

架 二氧化氯发生18

器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B

9.1.3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带式压滤机 引风机 生物除臭塔 管道、阀门、电缆及附件

护栏 电控系统 其它防腐 小 计

工程概算见表9-3。

表9-3 工程概算 单位:万元 编号 A B C D E

项目名称 土建部分 设备及材料部分 设计费 安装调试费 税收及管理费

计价方法

(A+B)×3% B×10% (A+B+C+D)×6%

金额

F

合 计 A+B+C+D+E+F

9.2运行成本

(1)电费

由表5-1可知废水处理站工作容量38.08kw,所以日耗电量为38.08×24=913.92kw,电费按0.8元/度计算,所以日耗电量为:913.92×0.8=731.14元。

则每立方废水电费:

731.14÷520=1.41元/m3

(2)人工费

本污水站拟设2名日常运营管理人员,工资按2000元/月,则人工费为 E1=0.26元/吨水。 (3)药剂费

主要为气浮池所用混凝药剂PAC、PAM以及消毒所用盐酸和次氯酸钠。 E3=0.07+0.03=0.10元/吨水。 (4)费用总计

每日总费用=E1+E2+E3=1.77元/m3

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工程

****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目 录

目 录 ..................................................................................................................................................... 1

1 概述 ..................................................................................................................................................... 3

1.1 项目背景 .................................................................................................................................................... 3

1.2废水主要来源 ............................................................................................................................................. 3

1.3废水处理主要技术参数 ............................................................................................................................. 3

1.4 编制范围 .................................................................................................................................................... 4

2 编制依据及原则 ................................................................................................................................. 5

2.1 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 5

2.2编制原则 ..................................................................................................................................................... 5

3 废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 ..................................................................................................................... 7

3.1 废水特性分析 ............................................................................................................................................ 7

3.2 工艺方案的拟定 ........................................................................................................................................ 7

3.2.1工艺介绍 ........................................................................................................................................... 7

3.2.2工艺确定 ......................................................................................................................................... 10

3.2.3 工艺流程及说明 ............................................................................................................................ 11

4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 14

4.1格栅井 ....................................................................................................................................................... 14

4.2隔油初沉池 ............................................................................................................................................... 14

4.3调节池 ....................................................................................................................................................... 14

4.4 平流气浮机设备间 .................................................................................................................................. 15

4.5 EOB池 ....................................................................................................................................................... 15

4.6厌氧反应池 ............................................................................................................................................... 16

4.7接触好氧池 ............................................................................................................................................... 16

4.8 沉淀池 ...................................................................................................................................................... 17

4.9清水池 ....................................................................................................................................................... 18

4.10污泥池 ..................................................................................................................................................... 18

4.11浮渣贮存池 ............................................................................................................................................. 19

4.12设备房 ..................................................................................................................................................... 19

5 建筑和结构设计 ............................................................................................................................... 20

5.1 建筑设计 .................................................................................................................................................. 20

5.1.1 设计内容 .......................................................................................................................................... 20

5.1.2 设计依据及原则 .............................................................................................................................. 20

5.1.3 总平面设计构思 .............................................................................................................................. 20

5.2 结构设计 .................................................................................................................................................. 20

5.2.1 防渗设计 .......................................................................................................................................... 20

5.2.2 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 21

6 电气、仪表与自控设计 ................................................................................................................... 22

6.1 电气设计 .................................................................................................................................................. 22

6.1.1 设计范围 .......................................................................................................................................... 22

6.1.2 供电电源 .......................................................................................................................................... 22

6.1.3 装机容量 .......................................................................................................................................... 22

6.1.4 电动机起动控制方式 ...................................................................................................................... 22

6.1.5 保护方式 .......................................................................................................................................... 22

6.1.6 照明系统 .......................................................................................................................................... 22

6.2 仪表及自控系统工程设计 ...................................................................................................................... 22

6.2.1 仪表的设臵与选型 .......................................................................................................................... 22

6.2.2 控制系统配臵 .................................................................................................................................. 23

6.3 用电负荷表 .............................................................................................................................................. 23

7 安全生产、消防、节能和环境保护 ............................................................................................... 25

7.1安全生产 ................................................................................................................................................ 25

7.2消防 ......................................................................................................................................................... 26

7.2.1.防火等级 ........................................................................................................................................... 26

7.2.2.防火措施 ........................................................................................................................................... 26

7.3节能 ......................................................................................................................................................... 26

7.4 环境保护 ............................................................................................................................................... 26

8 工期及服务工作 ............................................................................................................................... 28

8.1 工期 .......................................................................................................................................................... 28

8.2 调试及服务工作 ...................................................................................................................................... 28

8.3 售后服务及措施 ...................................................................................................................................... 29

8.3.1 质量保证 .......................................................................................................................................... 29

8.3.2 售后服务 .......................................................................................................................................... 29

9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分析 ................................................................................................................ 30

9.1 工程投资 .................................................................................................................................................. 30

9.1.1土建部分概算 ................................................................................................................................... 30

9.1.2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 30

9.1.3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 31

9.2运行成本 ................................................................................................................................................... 32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废水主要来源

需处理的污水主要为冻肉解冻废水,清洗废水(原料肉、设备)、卤水以及少量的生活废水。具体各部分污水特征描述如下:

1)生产废水。冻肉解冻废水,日排放量400m3;其污染物主要是含有大量的油脂类、SS、COD以及少量的N、P等,水质较复杂。

2)卤煮废水。日排放量100m3。其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油脂类、SS、COD等,水质较复杂。

3) 生活污水。职工生活污水,日排放量20m3。其污染物主要是含有大量的SS,以及少量的COD、N和P等,可生化性较好。

1.3废水处理主要技术参数

1.3.1 水量

按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参数,确定该项目废水排放量为520m3/d。污水处理按每天24小时计算,设计水量为21.67m3/h,考虑到一定的剩余,本设计按Q=25m3/h进行设计。

1.3.2 项目进水、出水水质

1)项目进水水质

综合甲方提供的数据并参照同类型污水水质指标,拟定废水原水水质指标如下,见表1-1。

表1-1 进水水质表

2)排放标准

该项目处理出水排放至Ⅲ类水体,出水指标需达到《肉类加工工艺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中“一级标准”要求,其相关水质指标如表1-2所示。

表1-2 废水排放标准

1.4 编制范围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并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本工程设计编制范围为湖北雅惠餐饮有限公司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污水厂臭气处理工程,处理水量为520m3/d。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最少的工程投资,以最低的运行费用,使废水达标排放,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

(2)污水处理系统中建、构筑物的设计;

(3)系统钢砼结构、电气及自控系统设计;

(4)工艺设备、电气设备及自控仪表的选型;

(5)工程投资概算和运行费用估算。

2 编制依据及原则

2.1 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78-1996)

《肉类加工工艺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06年版)(GB50014-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BG50069-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G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BG50007-200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BG50069-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2.2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所选废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妥可靠、便于管理维护、高效节能减排、经济合理有效。

3)在废水工程用地范围内,总平面布臵力求经济、合理,并充分利用土地。在便于施工、安装和维护的前提下,使近期工程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

4)妥善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污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

6)污水处理设施建筑风格力求统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使污水处理设施与周边环

境协调一致。

3 废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

3.1 废水特性分析

废水主要来源于鸭类、鹅类、鸭副产品和素食类产品等熟卤制品深加工所产生的废水,还有少部分生活废水,这些废水中主要成分有油类、脂类、盐分及其它一些有机物,属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有:COD、BOD、TN、植物油及SS等。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混和后,有机物浓度会有所降低,生化性提高。

3.2 工艺方案的拟定

污水处理工艺确定需根据来水水质,处理要求,运行管理水平,污水最终出路以及当地气温、工程地质、环境等条件来慎重选择。各种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工程设计时需因地制宜。

在考虑污水处理方案时,首先需确定污水处理应达到的处理程度,一般划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的内容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中的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一级处理效果很低,常作为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一般可去除悬浮物20~50%,BOD5约25%,对我国目前水环境现状来说,

一级处理出水难以达标,还不能直接排放。二级处理是以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等生物化学处理技术为主体的处理单元,可大幅度地去除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5去除率达85~95%甚至更高,对氮、磷等营养物质也能大幅削减。三级处理

主要包括絮凝、沉淀、过滤等工艺单元,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所未能去除的污染物质,如悬浮物、未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氮磷营养物等,防止封闭水体的富营养化和达到污水回用的目的。

由于该类污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对处理工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对该类污水处理,需将几个不同的处理工艺单元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取得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因为仅仅依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达标排放。

3.2.1工艺介绍

3.2.1.1物化处理方法

物化法有:格栅、沉淀、混凝、过滤等。现将这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混凝

混凝工艺主要分为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两种:

1)混凝气浮:通过各种形式的装臵通入或产生大量微气泡,同时添加混合剂或浮选剂,使废水中的细小颗粒形成的絮体与微气泡粘附,从而使絮体视密度下降,并依靠浮力使其上浮,达到固液分离净化废水的目的。该工艺自动化程度高,效果稳定,但工程造价高,运行费用高,污泥脱水难。适用于水量不大的废水处理工程。

2)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是染料、染色废水经常采用的物化处理法。其机理是在工业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废水中以胶体状态存在的分散小颗粒与混凝剂发生混合,凝聚的反应,加大絮体的粒径,使之沉降,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该工艺运行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管理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较低,但占地面积大。适用于大水量处理工程。

(2)过滤

过滤一般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过滤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或胶态杂质,特别是能有效地去除沉淀技术不能去除地微小粒子和细菌等,而且对BOD5和CODCr等也有某种程度地去除效果。

3.2.1.2生化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的生化工艺就是在适宜的环境下,利用微生物吸附降解污水中污染物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厌氧和好氧两种处理工艺。

现将厌氧、好氧的几种较先进,成熟的工艺介绍如下:

(1) 厌氧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又称为厌氧消化。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即在发酵细菌的作用下,多糖转为单糖,再发酵成为乙醇和脂肪酸;蛋白质先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作用成为脂肪酸和氨。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即产氢气产乙酸菌将水中的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和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即产甲烷菌利用乙酸、H2和CO2产生CH4。

因此,厌氧消化就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的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微生物学过程。与好氧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泥量少,且能够降解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有机物。厌氧消化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出一些先进的、高效的厌氧工艺,如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生物滤池、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和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等,这些工艺各有特点:

1)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英文名称: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

简称为UASB。

废水由配水系统从反应器底部进入,通过反应区经气、固、液三相分离器后,进入沉淀区,沉淀后由出水槽排出;沼气由气室收集;污泥由沉淀区沉淀后自行返回反应区。该工艺特点:处理效果稳定,去除率高,能耗低。但进水悬浮物浓度不宜过高,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对三相分离器制作有很高要求,否则处理效果会很差。适用于畜牧、造纸、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废水治理,适用于中小水量的处理工艺。

2) 厌氧生物滤池,英文简称FU。

该工艺就是在厌氧反应器内装有大量的填料,填料上生长着大量厌氧微生物群体,当废水通过填料层时,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及代谢分解。该工艺处理COD浓度在1000~8000mg/L范围内,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但造价较高,填料易堵塞。多用于连续流的废水的处理,但该工艺对所使用的填料要求严格,高效的填料成本高,廉价的填料则容易造成反应器的堵塞。

3) 折流式厌氧反应器,英文名称: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简称ABR。

该工艺是80年代中期开发研究的最新型、高效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其原理就是厌氧反应器内装有许多折流板,废水在反应器通过折流板的作用绕折流板流动,由于折流板的阻挡及污泥的沉降作用,生物固体被有效的截留在反应器内,使每格的微生物群体与有机物有良好的接触,从而大大提高处理效率,缩短了停留时间。

(2) 好氧工艺

好氧处理是指在好氧状态下,通过各种好氧细菌,原生生物和后生生物的同化、异化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之最终分解成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其典型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间歇式活性污泥法。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工艺流程: 废水

排放

回流污泥

污泥浓缩池

在曝气池内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絮凝、吸附和降解,再到二次沉淀池沉淀,上清液排出,二沉池的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内,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该工艺特点:去除率高,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大。适合水量较大的连续排放的污水处理站

中。

2) 生物接触氧化法 废水 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 排放

污泥浓缩池

工艺过程:废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是通过生物膜和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后流入二次沉淀池沉淀后排放;二沉池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工艺特点:处理效果稳定,耐负荷冲击能力强,污泥量少,易操作管理,但投资较大,去除率比活性污泥法低,且填料更换费用高。

3) 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 英文名称: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

废水 间歇式曝气池 排放

污泥浓缩池

工艺过程:由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组成。SBR的一个完整的操作由五个阶段组成:①进水期;②曝气期;③沉淀期;④排水排泥期;⑤闲臵期。工艺的特点:无需调节池和二沉池;无需污泥回流;SVI值较低,污泥易于沉淀,不产生污泥膨胀;适合间歇排放的废水的处理。但要求自动化程度高,池容积利用率低,瞬时排水量大,要求排水管径大。

3.2.2工艺确定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并在参照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我公司拟对该项目工程,采用“隔油+气浮+EOB池+A/O池+沉淀”工艺。

本工艺的关键在于除油和生化工艺。

1)除油。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及水质分析结果可知,所排污水中含有大量油脂类物质。这种废水若直接经过管网排入污水处理设施,则很容易引起管道堵塞,特别是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更易凝固在管道内。

因此,本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了除油措施:

一是在含有油脂较多的车间废水出水口,增设了除油预处理池,在源头上先除掉一部分浮油,为后续的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便于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维护。

二是我们采用隔油沉淀池进行预处理,以进一步除油。

三是我们设臵了高效浅层气浮处理单元,进一步去除油脂及部分悬浮物,以减轻后续生化部分的负担。

2)生化工艺。我们拟采用A/O法对本项目废水进行生化处理,A/O工艺是缺氧、好氧工艺的简称,它是针对污水处理中除去除有机物外,还对脱氮有要求的污水而设计的。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

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N2,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好氧池具有较好的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对于曝气设施要求保证池内DO值维持在

2.5-3.5mg/L,能使悬浮的活性污泥处于有力状态而不沉淀,又不对附着生长生物膜产生过度冲刷。

3.2.3 工艺流程及说明

图3-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工艺说明:

a. 格栅井。车间产生的含油废水经隔油初沉池后,与其它综合废水一起进入格栅井,栅渣打捞外运。

b. 隔油初沉池。车间产生的含油废水经隔油初沉池进行隔油处理,产生的废油脂回收定期外运处臵。

c.调节池。用于水质水量的调节,集水池中设有提升泵两台,一用一备。调节池内设有提升泵两台,一备一用。池内设有空气搅拌系统,废水在调节池中均匀搅拌后,经泵提升至高效浅层气浮池。

d.高效浅层气浮池。水体中细小的SS及细小油珠,在气浮池中得以大量除去。气浮池出水自流进入ABR反应池。气浮池浮渣进入浮渣贮存池。

e.EOB池,即微电解池。是利用铁元素和碳元素自发产生的微弱电流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当紧密接触的铁和碳浸泡在废水溶液中的时候,会自动在铁原子和碳原子之间产生一种微弱的分子内部电流,这种微电流分解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就叫微电解。阳极反应生成大量的Fe2+进入废水,进而氧化成Fe3+,形成具有较高吸附絮凝活性的絮凝剂。阴极反应产生大量新生态的[H]和[O],在偏酸性的条件下,这些活性成分均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大分子发生断链降解,从而消除了有机物的色度,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

f.厌氧反应池。在厌氧反应池内,污水中难生化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转化成易生化的、小分子量物质,为后续的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g.接触氧化池。厌氧反应池出水自流至接触氧化池。池中布臵一定高度复合型填料,在填料表面充斥着大量的好氧活性微生物,同时在池内也悬浮着大量污泥。在好氧曝气的条件下,利用这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厌氧不能去除或没有来得及去除的COD大量的无机化,从而达到生物降解的目的;并在池中设臵两台污水回流泵,以去除氮、磷。

h.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至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经沉淀后,上清液排出。池内设有污泥回流泵,根据需要回流污泥至厌氧反应池,有利于氮、磷的去除。剩余污泥抽至污泥池。

i.过滤池。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过滤截留水中悬浮固体和部分细菌、微生物。进一步降低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并去除部分BOD和COD。

j.清水池。二沉池出水排至清水池,经过二氧化氯消毒后即可达标排放。

k.污泥池。隔油沉淀池、厌氧反应池、沉淀池内的污泥定期排至污泥池,污泥池上清液流回调节池处理,用隔膜泵将污泥抽至厢式压滤机脱水。干污泥人工打包装袋,并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定期外运交付给固体废物处理部门进行处臵。滤出液则流回调节池继续处理。隔油池、气浮池中的浮油自流至浮油贮存池,定期用吸粪车抽出外运。

4 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

4.1格栅井

设计处理水量为25m3/h,去除污水中大颗粒的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工序负荷。

1)尺寸:1500×550×1800mm(具体尺寸根据实际调整)

2)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式。

3)附属设备:机械格栅

型号:STCQGS-300

参数:有效栅宽:300mm,设备宽度:880mm

栅齿间隙:3mm,安装倾角:60°~80°

功率:0.55KW,材质:不锈钢

数量:1台

4.2隔油初沉池

作为含油废水的预处理。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水量约为520m3/d,则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

1)实际尺寸:L×B×H=4000×30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m

3)有效容积:V=48m3

4)水力停留时间:HRT=1.92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结构。

6) 附属设备:污泥泵

型号:50ZW10-20

参数:Q=10m3/h,H=20m,N=2.2kw

数量:2台(1用1备)

4.3调节池

用于收集斜板隔油沉淀池出水,均衡来水水量及水质,池内设有空气搅拌系统。设计处理水量为25m3/h。

1)实际尺寸:L×B×H=8000×50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m

3)有效容积:V=160m3

4)水力停留时间:HRT=6.4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式

6)附属设备:

a.污水提升泵

型号:QW65-25-15

参数:Q=25m3/h;H=15m;N=2.2Kw

数量:2台(一用一备)

b.转子流量计

规格:LZB-80

量程:10-80m3/h

数量:2只

4.4 平流气浮机设备间

用于放臵气浮机和厢式压滤机;平流气浮机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油脂。

1)实际尺寸:L×B×H=4650×2200×2200mm

2)数量和结构:1座,钢框架,地上式。

3)附属设备:

a.平流气浮机

型号:SHPF-30

参数:Q=30m3/h,N=8.3Kw

数量:1台

b.生物滤床除臭装臵

型号:STCQCC-3000

c.引风机

型号:Y5-47/4C

参数:风量=3000m3/h;N=3.0Kw

数量:2台

4.5 EOB池

通过Fe和C组成的电极发生多种化学和物理反应,对大分子有机物进行降解,提

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降低污水的色度。

参数:

尺寸:5000×2500×4500mm

配套的设备:

1.污水提升泵

型号:QW65-25-15

参数:Q=25m3/h;H=15m;N=2.2Kw

数量:2台(一用一备)

2.布水管

数 量:1套

3.曝气管

规 格:φ63×1000mm

数 量:10套

4.6厌氧反应池

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

设计参数:

1)实际尺寸:L×B×H=7500×50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m

3)有效容积:V=150m3

4)水力停留时间:HRT=6.0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地下式。

6)附属设备:

转子流量计(用于循环液的计量)

规格:LZB-80

量程:10~80m3/h

数量:2只

4.7接触好氧池

本设计设臵接触好氧池1座,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

设计参数:

1)每座实际尺寸:L×B×H=15000×50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m

3)总有效容积:V=300m3

4)水力停留时间:HRT=12.0h

5)COD污泥负荷:0.57kgCOD/kgMLSS.d

6)气水比:20:1

7)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地下式。

8)附属设备:

a.罗茨风机

型 号:SZR-100

参 数:Q=7.23m3/min ;风压:P=49KPa;N=11Kw

数 量:2台(一用一备)

b.微孔曝气器

规 格:φ63×1000mm

数 量:60套

c.组合填料

规 格:φ150mm

数 量:210m3

d.填料支架

数 量:150 m3

e.循环泵

型号:GW65-25-15

参数:Q=25m3/h;H=15m;N=2.2Kw

数量:2台(一用一备)

4.8 沉淀池

沉淀池接受接触氧化池来水,并进行固液分离。设计处理能力为25m3/h。

表面负荷:1.5m3/(m2/h)

2)有效水深:h=4000mm

3)有效容积:V=80m3

4)停留时间:HRT=3.2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地下式。

6)附属设备:

a.污泥回流泵

型号:GW65-25-15

参数:Q=25 m3/h ;H=15m;N=2.2Kw

数量:2台(一用一备)

b.转子流量计(用于回流污泥的计量)

规格:LZB-80

量程:10~80m3/h

c.斜管

数量:18m2

4.9清水池

清水池用于贮存二沉池出水,并对处理水进行消毒处理。设计处理流量为25m3/h。

1)实际尺寸:L×B×H=3000×1500×4500mm

2)有效水深:h=4000m

3)有效容积:V=18m3

4)停留时间:HRT=0.72h

5)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结构。

6)附属设备:

a.二氧化氯发生器

型号:QY-200

参数:Q=20~40m3/h ;N=1.5Kw

数量:1台

4.10污泥池

用于收集厌氧反应池和沉淀池排出的污泥。

2)有效容积:V=42m3

3)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地下式。

4)附属设备:

a.带式压滤机

型 号:DNDYQ-ZX-1

参 数:

设备尺寸:4150x2250x2250mm

污泥处理量:17-22m3/h

滤饼含水率:≤80%

过滤面积:A=30m2

功 率:N=0.75Kw

数 量:1台

4.11浮渣贮存池

浮渣贮存池用于贮存隔油初沉池、气浮池内的浮渣。

1)尺寸:4000×2000×4500mm

2)有效容积:32m3

3)数量和结构:1座,钢砼,全地埋式。

4.12设备房

主要用于放臵二氧化氯发生器、电控柜、药剂等。

1)尺寸: 10700×4200×4500mm

2)数量和结构:1座,砖混,地上式。

5 建筑和结构设计

5.1 建筑设计

5.1.1 设计内容

本工程建筑设计内容包括污水处理站总体规划布臵、工程所有构筑物的设计,主要包括隔油初沉池、格栅井、调节池、气浮设备间、EOB池、A/O反应池、沉淀池、清水池、风机房、设备间控制房和办公室等构筑物。 5.1.2 设计依据及原则

建筑设计依据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及远期规模的要求,按《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确定污水处理站的用地面积、功能分区及各单体的设计指标。建筑设计遵循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努力通过新材料和新的设计语言,传达出企业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建筑艺术。 5.1.3 总平面设计构思

平面布臵顺应地形,力求简洁合理,节约用地,保护周边自然环境。

建筑设计会考虑污水处理站的环境需要,使得造型新颖活泼,色彩和谐统一,营造出宜人空间环境.

5.2 结构设计

本方案的设计中不仅要选择先进的工艺,合理的技术参数,且平面布局上力求紧凑、简洁,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要求。

我们将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情况,对构筑物作合理设计,并保证使用的可靠性。 5.2.1 防渗设计

本工程采用钢混等结构,防水等级为S6。同时凡水池外壁墙外侧面均使用1:2水泥防水砂浆(厚20mm),应分层紧密连续涂抹,每层的接缝需上下左右错开,并应与混凝土的施工缝错开。

浇筑水池混凝土前应将铁梯、预埋管和吊攀等预埋件按图预先埋设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松动,安装附属设备之预留孔洞亦应事先留出,不得事后敲凿。

水池混凝土抗渗标号为C30商品砼,混凝土需有良好级配,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并振捣密实和加强养护。

5.2.2 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 5.2.2.1 基坑开挖及支护

为了确保基础工程顺利进行,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勘报告,经全面周密的设计计算,确定支护方案及施工方法,方可进行基坑开挖,以确保安全。开挖基坑时,边坡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同时,要关注地下水位的降低而可能造成的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5.2.2.2 材料

各种钢筋、型钢入场需有出厂证明,经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合结构承重墙采用M10混合砂浆砌MU10蒸养粉煤灰砖,建筑物结构上部填充采用M5混合砂浆砌MU10蒸养粉煤灰砖,室内地坪以下以M10水泥砂浆砌MU10蒸养粉煤灰砖。

各构筑物采用防水砼,砼强度等级为C30,抗渗标号为S6,掺一定比例的混凝土外加剂,提高砼的防渗防冻抗裂性能。

钢筋:用HPB235级和HRB335级钢,预埋件为Q235号钢。

水泥:配制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等级为32.5级,水泥品种选用大厂出品的普通硅胶盐水泥;配制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水泥采用等级不低于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石:配制防水混凝土的砂采用中、粗砂,石子采用碎石或卵石,砂石级配和材质应符合防水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普通混凝土结构的砂石应符合规范要求。 5.2.2.3 钢筋制安及砼浇捣

1)钢筋制作,绑扎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正确。

2)模板应支撑牢固、接缝密实、刚度足够、不漏水,不能用铁丝穿过防水结构基层固定模板。砼浇筑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砼密实度。 5.2.2.4 施工缝的设臵

水池底板不能设施工缝。池壁可以留设水平施工缝,位臵设于底板面以上500mm处,第二道水平施工缝可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组织确定,但应离开孔洞、预埋管200mm为宜。水平施工用金属止水带(止水带规格400×3mm),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否则容易造成渗漏。

5.3 冬季施工按有关规定执行。

5.4 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6 电气、仪表与自控设计

6.1 电气设计

6.1.1 设计范围

配电设计包括污水处理站界内的高低压配电、自动控制、室内普通照明系统。 6.1.2 供电电源

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520m3/d,是湖北雅惠餐饮有限公司重要的生产设施,供电电源必须予以保证。供电电源(380/220V,50Hz)由业主方引至污水处理站控制电箱接线上端,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单相三线制,接地保护系统为TN-S系统。不包括进污水站电力电缆的敷设。 6.1.3 装机容量

污水处理站总装机容量为63.82KW。 6.1.4 电动机起动控制方式

全压直接起动方式。主要电机控制采用电控柜集中控制和机旁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6.1.5 保护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保护:

低配进线总开关设过载长延时保护、短路短延时及速断保护;低压用电设备及线路设过载和短路保护。

采用系统接地保护的同时,在构筑物附近增设接地极保护,电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6.1.6 照明系统

1)室内照明采用普通照明灯具;

2)照明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和单相三线制。

6.2 仪表及自控系统工程设计

6.2.1 仪表的设臵与选型

仪表的选型主要考虑其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特别是传感器直接与废水、污泥接触,极易腐蚀结垢。一旦传感器失灵,再好的控制系统也无济于事,故传感器尽量选用非接触式。

6.2.2 控制系统配臵

按照自控系统依据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则,本设计方案污水处理系统根据机械设备需要均采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难度,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1)水泵的控制

本系统的核心单元是生化反应池,采用24小时连续处理,调节池、中间水池水泵由液位计自动控制,高位启低位停; 2)风机控制

本系统中SZR-100风机主要用于接触好氧池供氧,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两台风机,一用一备,风机之间由时间继电器控制自动切换。Y 3)污泥处理系统

由于污泥脱水系统操作比较复杂,如采用自动控制投资比较大,因此为了降低资金投入,在此设定由手动控制。 4)手动控制

为应付偶然有时单个设备运作,电控柜兼有手动系统,即各台设备的控制兼有独立性,可不与其它设备关联。

6.3 用电负荷表

处理系统的用电负荷详见表6-1。

表6-1 处理系统用电负荷表

7 安全生产、消防、节能和环境保护

7.1安全生产

在污水处理站运转之前,须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定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尚需考虑如下措施:

(1)各处理构筑物走道和临空天桥均设臵保护栏杆,且采用不锈钢制作,其走道宽度、栏杆高度和强度均需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

(2)对产生有害气体的场所,进行机械通风,并满足劳动保护的换气要求。 (3)管道、闸阀均考虑阀门井或采用操作杆接至地面,以便操作。

(4)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须设臵专用仓库、专人保管,并满足劳动保护规定。 (5)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防护,均须满足电器设备有关安全规定。

(6)水泵、电机、曝气机等易产生噪声的设备,将管理用房与机房分开,并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7)机械设备危险部分,如传动带、明齿轮、砂轮等必须安装防护装臵。 (8)须设臵适当的生产辅助设施。

(9)劳动保护及安全生产方面要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包括在建设期及运行管理期,其内容如下:

A、在建设期

编制和执行各种有关施工安全的政策大纲以及各方面职员的责任。 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事故和偶发事件应及时报告。 颁发和使用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制定安全工作实践,如脚手架、壳子板和开挖支撑等。 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官员。

B、在运行管理期 制订紧急反应计划。 任命安全监理和安全官员。 制订安全管理系统(体制)。 定期对所有职工进行医疗检查。

颁发和使用安全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耳护套、工作服、气体检漏器等。

7.2消防

7.2.1.防火等级

变电站根据国家规定,定为丙类防火标准。 其它厂区建筑设计均按国家建筑防火规范制定。 7.2.2.防火措施

厂区设臵消防系统,由室外消火栓组成,采用低压给水系统,最不利点的消火栓水压不低于10m。

变电所及污水泵房内设臵干粉灭火器。

厂区主干道宽度为3.5-4米,转弯半经R=6米,以满足消防车辆行驶的要求。

7.3节能

耗电量大的设备主要是提升水泵、曝气风机,选用效率高、能耗低的先进设备和器材,水泵选型中确保经常工作点位于高效区。在高程布臵中,减少跌水高度,选择经济管径及合理布臵管网,节约水头损失,以节约水泵能耗。

7.4 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工程本身是一个环境保护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周围环境和排水水质作用显著。对水环境的有益影响包括:

1)处理后降低BOD5、CODCr、SS、NH4-N和PO4等各种污染物浓度;

+

3-

2)降低出水的SS及色度后,提高水体透明度。

3)工程运行后,出水相对进水而言,降低了各种污染指标,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原有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将得到很大改善。

但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对周围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1、气味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气味的散发对周围环境会带来不利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本工程所有构筑物均采用地埋式建筑,可使气味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在气浮设备间以及压滤机处会产生一定气味,对此,我们在气浮设备间设臵了专门的除臭设施,并在设备间外设臵防护绿化隔离带,美化环境的同时可防止臭味扩散,有效地缓解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站的噪声来源于污水处理站内传动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主要有水泵、曝气等工艺设备的噪声。通过合理布局、采用低噪声工艺设备、安装消声器、设臵隔声罩等措施来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3、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主要有隔油初沉池、气浮池产生的油脂以及栅渣、二沉池污泥等生产性废弃物以及管理人员的生活垃圾等。

隔油初沉池产生的油脂进入浮渣池内储存,进行回收利用;二沉池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经压滤机脱水后定期外运。

现场设立垃圾站,集中堆放格栅的栅渣和管理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定期清理外运填埋。

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工程建成运行后,将改善出水水质,而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是一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

8 工期及服务工作

8.1 工期

针对本项目特点,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单位工程的总周期预计136天,具体工期安排如下表:

表8-1工程进度表

8.2 调试及服务工作

工程调试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施单机运行调试 (包括管道清扫工作、动力设备试车及清水流程打通工作等),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制定有关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第二阶段为工艺技术调试阶段,包括投加药剂、处理设备最佳运行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及各类仪表的正常运行调试工作。同时对工艺技术资料进行总结,提出对运行时出现的异常现象时的各种修正措施,为业主方提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的技术资料。其内容包括如下:

提供处理设施的所有竣工资料,为建设方维护保养提供健全的依据。

编制《调试报告》,记录调试过程发生的一切技术要求、发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为以后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编制《污水处理运行手册》,涵盖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以此为依

据合理、科学地管理,规范操作,保证污水的达标排放,解除业主的后顾之忧。

8.3 售后服务及措施

8.3.1 质量保证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技术政策和产品安全规定进行工艺设计和工程设备配套、安装。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组织施工。 该工程的施工、安装、调试实行项目负责制。 8.3.2 售后服务

科学规范管理,强化操作管理人员培训,确保处理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达标。详见《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手册》。

9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分析

9.1 工程投资

9.1.1土建部分概算

表9-1 土建部分概算 单位:万元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名 称 格栅池 隔油初沉池 调 节 池 气浮机设备间

EOB池 厌氧反应池 接触氧化池 二沉池 清水池 污泥池

浮渣储存池 设备间 小 计

尺 寸(mm) 1500×550×1800 4000×3000×4500 8000×5000×4500 10700×4200×4500 5000×2500×4500 7500×5000×4500 15000×5000×4500 5000×4000×4500 3000×1500×4500 3500×3000×4500 4000×2000×4500 10700×4200×4500

数量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1座

金 额

备 注 砖混 钢砼 砖混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钢砼 砖混

9.1.2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设备材料部分见表9-2。

表9-2 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单位:万元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50zw10-20 STCQGS-300,不锈钢

QW65-25-15 LZB-80 SHPP-30 QW65-25-15 Φ63mm LZB=80

数量 单位 金额 2 套 2 2 1 2 10 2

台 1 台 只 套 台 套 只

备注

1 隔油池污泥泵 2

机械格栅

3 调节池提升泵 4 5 6 7

转子流量计 平流气浮机 EOB池提升泵 曝气管

8 厌氧池流量计

9 10 11 12 13 14 15

罗茨鼓风机 曝气管 生化填料 填料支架 污水回流泵 菌种及驯化费

用 污泥回流泵

SZR-100 Φ63mm φ150mm

GW65-25-15

GW65-25-15 LZB-80 φ50 QY-200 DNDYQ-1500 Y5-47/4C,N=3.0Kw STCQCC-3000

2 60

台 套

210 m3 150 m2 2 2 2 18 1 1 2 2 1 1 1 1

台 台 台 m3 台 台 台 套 项 项 项

16 沉淀池流量计 斜板填料及支

架 二氧化氯发生18

器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B

9.1.3设备、材料部分概算

带式压滤机 引风机 生物除臭塔 管道、阀门、电缆及附件

护栏 电控系统 其它防腐 小 计

工程概算见表9-3。

表9-3 工程概算 单位:万元 编号 A B C D E

项目名称 土建部分 设备及材料部分 设计费 安装调试费 税收及管理费

计价方法

(A+B)×3% B×10% (A+B+C+D)×6%

金额

F

合 计 A+B+C+D+E+F

9.2运行成本

(1)电费

由表5-1可知废水处理站工作容量38.08kw,所以日耗电量为38.08×24=913.92kw,电费按0.8元/度计算,所以日耗电量为:913.92×0.8=731.14元。

则每立方废水电费:

731.14÷520=1.41元/m3

(2)人工费

本污水站拟设2名日常运营管理人员,工资按2000元/月,则人工费为 E1=0.26元/吨水。 (3)药剂费

主要为气浮池所用混凝药剂PAC、PAM以及消毒所用盐酸和次氯酸钠。 E3=0.07+0.03=0.10元/吨水。 (4)费用总计

每日总费用=E1+E2+E3=1.77元/m3


相关内容

  • 污水系统调试.试运行方案
  • 致: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 报文: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监理中心 溧阳项目部 合同编号:LX/C-2010-2 函号:施字(2010)第112号 关于报送L8标段砂石加工 污水处理系统调试.试运行方案的函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江苏溧阳抽水蓄 ...

  • 屠宰场污水处理方案
  • 屠宰场污水处理 设计方案 2010-01-15 目录 一.公司简介 二.项目背景 三.屠宰厂污水处理方案的设计 四.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图 五.设计方案说明 六.预算 七. 附图 一 公司简介 (一).公司部门简介 技术开发部有技术人员18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2人,具有多 年从事环保机械设计和水处理 ...

  •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
  •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 20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曾翔 20108569 目录 一.项目建议书„„„„„„„„„„„„„„„„„„ 二.产品方案„„„„„„„„„„„„„„„„„„„ 三.工艺流程„„„„„„„„„„„„„„„„„„„ 四.物料计算„„„„„„„„„„„„„„„„„„„ 五.设备选型„ ...

  • 屠宰场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 深圳市中龙食品有限公司 屠宰废水处理工程 设计方案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深圳市新环机械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 录 目 录 ............................................................................. ...

  •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一:前言..............................................................................................3二:选址............................ ...

  • 养猪场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 项目名称:某养猪场污水处理工程 项目类别:养殖废水治理工程设计 设计单位:诸城双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6-5-27 项目内部编号:ST2016-YZFS0010 养猪场污水处理 设 计 方 案 诸城双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 ...

  • 屠宰厂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方案
  • 20m/d屠宰厂废水处理工程 3 设 计 方 案 设计单位: 二0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目 录 1工程概况 .................................................................................................. ...

  • 生猪屠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 某生猪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2研究工作依据与范围 1.3项目概况 1.4效益评价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我国生猪屠宰业发展现状 3.2我国生猪屠宰业行业运行状况 3. ...

  • 皮革废水处理方案说明书
  • 某皮革污水处理工程 方案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概 况 第二节 方案编制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第三节 工艺方案 第四节 结 论 第二章 基础参数的确定 第三章 工 艺 流 程 第一节 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 第二节 工艺说明 第三节 工艺特点 第四节 活性污泥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处理效果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