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系统研究一: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基本方案

主体功能区系统研究一: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基本方案

一、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基本研究思路

为了更加科学地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和施行的宏大计划。国家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作为规划重要基础的“主体功能区区划”,主要是考虑工业化和城镇化。所提出的‚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中的‚开发‛,主要是强调区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其中,‚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所‚限制‛和‚禁止‛的仅是资源环境条件恶劣地区的‚‘过度’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而不是‚限制‛和‚禁止‛‚‘科学’工业化‛和‚‘科学’城镇化‛,更不是‚限制‛和‚禁止‛‚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科学发展。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科学发展而言,其发展方向或发展道路,不应该是‘过度’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不应该仅通过第二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应该是“科学的、适度的城镇化”和“科学的、适度的工业化”并力求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云南省位于我国三大地势阶梯中的第一地势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过度带和第二地势阶梯上,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区域,也是我国西南边境的重要省份。云南省资源的合理开发、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边境安全的维护,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和省政府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领导全省人民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边境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由于诸多方面原因,云南省也面临着诸多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科学家的重大任务。区域发展理论和区域发展实践均表明,科学的空间规划特别是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其施行是解决问题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云南省科学发展的空间规划特别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科学根据或科学基础是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空间系统的科学划分。

对于云南省这样一个复杂巨系统进行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系统的科学划分,主要包括两个系统或角度:(1)进行区域类型研究进而得到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类型系统,(2)进行区域系统研究进而得到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系统。用区划地图表达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系统比用类型地图表达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类型系统更能全面而系统地揭示和反映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结构,是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而施行云南省的科学发展的重要科学根据。

云南省独特的区位和资源环境条件,决定了其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重要地位。云南省主要肩负着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和边境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是其它任何一个省区都无法肩负的,是云南省对国家的最大贡献,也是国家对云南省提出的最高要求。因此,云南省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区划中的区域类型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两个类型。云南省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发展方向,除了“科学的、适度的城镇化”和“科学的、适度的工业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农业的特色化和规模化”高速发展和“旅

游业特色化和规模化”高速发展,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等独有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和大生态环境安全的维护建设。编制出既肩负国家使命又符合云南省情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是编制“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的最重要的科学基础。

由于主体功能区及其区划是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在有关专家工作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和重大任务,目前尚无可以系统指导国家和各省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其最重要科学基础的主体功能区区划的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所以编制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的最重要的科学基础是制定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的逻辑结构”(图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点-轴区域开发空间理论”、“地理区划理论”、“主体功能区理论”和“地理科学研究维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钱学森院士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论基础,以对全国区域分异和云南省区域分异以及云南省区域发展阶段等为客观基础,运用“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综合起来的区划方法,对在近千万个数据中筛选出来的近百万个数据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完成了这部融国家层面和云南省层面为一体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

这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在整体上反映了云南省所肩负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和边境国家安全的历史使命,又比较客观地将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和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巨大的云南省,科学地划分成若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主体功能区域。这部区划方案可以为科学编制“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和科学施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修编《云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基础。

云南省本身是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均十分复杂地区。从理论上看,“区域主体功能区区划”应该以“区域自然地理区划”、“区域人文地理区划”和“区划经济地理区划”以及“区域综合地理区划”为基础,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云南省除了有主要基于植被地理区划为基础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之外,迄今尚无云南省经济地理区划、云南省人文地理区划和云南省综合地理区划。对这样的复杂地理环境和研究基础薄弱的省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区划,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

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的指标体系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省区主体功能区及其指标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所以,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在遵循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特殊的文化地理环境,构建了云南省特色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以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区域协调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思想和地理区划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国家有关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有关文件和部分领导讲话的指导下,在参考相关主体功能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基本省情特点和应有的数据支持情况,筛选出了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有关指标集合。诸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主要是遵循“科学发展观”思想,在既有的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集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出了测度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指标体系。 (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A)即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国家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水、土地等资源的丰裕程度,水和大气等的环境容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的生态敏感性,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等的生态重要性,地质、地震、气候、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程度等。在这个指标中,我们主要是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资源和环境。我们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标分为资源承载能力(A1)和环境承载能力(A2)两个指标。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标在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在原有五类资源即耕地资源承载能力(A11)、森林资源承载能力(A12)、淡水资源承载能力(A13)、能源资源承载能力(A14)、矿产资源承载能力(A15)的基础上,我们考虑了云南省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加了草地资源承载能力(A16)、旅游资源承载能力(A17)和空间资源承载能力(A18)这三项指标,力求更全面的阐述具有云南特点的资源环境能力。环境承载能力(A2)包括总体环境承载能力(A21)、人均环境承载能力(A22)和地

均环境承载能力(A23)。在环境承载能力指标里不仅考虑了总体的环境承载能力,而且还考虑了人均和地均的情况。 (二)现有开发密度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主要指特定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的程度,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强度等。在这个指标中,我们主要是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我们将这个指标用八个分指标来诠释,这八个分指标分别是经济水平(B1)、经济变化(B2)、城镇化(B3)、工业化(B4)、产值能耗(B5)、人类发展(B6)、产业结构演进(B7)和交通(B8)。我们根据云南的情况,在经济水平中不仅考虑了总量GDP,也考虑了人均GDP和地均GDP,在城镇化中,除了考虑人口城镇化外,还考虑了面积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在交通中分别从铁路、公路和民航三方面考虑。 (三)发展潜力

即基于一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特定区域的潜在发展能力。国家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科技教育水平、区位条件、历史和民族等地缘因素,以及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取向等。在这个指标中,我们综合考虑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和“地”,充分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和区位条件,即:人地协调(C1)和战略区位(C2)。其中,人地协调包括人资协调(C11)和人环协调(C12)。战略区位(C2)包括战略区位数值(C21)和战略区位赋值(C22)。 (四)发展能力指数(D)

这个指标是由三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出,这三个指标分别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A),它的权重是4/10;现有开发密度(B),它的权重是4/10;发展潜力(C),它的权重是2/10。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属性是按照发展能力指数(D)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数(A)、现有开发密度指数(B)以及发展潜力指数(C)的定性博弈关系确定的。按主体功能区对云南省的国土空间发展方向和要求定位,有利于维护云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1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

三、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系统

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主体部分位于我国三大地势阶梯的第二阶梯和第一、二阶梯过渡区域,是诸多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结论都表明:云南省和绝大多数市州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一次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阶段”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排序位置极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云南省及各市州、县区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国家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作为规划重要基础的“主体功能区区划”,主要是考虑工业化和城镇化。所提出的‚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中的‚开发‛,主要是强调区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其中,‚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所‚限制‛和‚禁止‛的仅是资源环境条件恶劣地区的‚‘过度’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而不是‚限制‛和‚禁止‛‚‘科学’工业化‛和‚‘科学’城镇化‛,更不是‚限制‛和‚禁止‛‚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科学发展。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科学发展而言,其发展方向或发展道路,不应该是‘过度’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更不应该仅通过第二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应该是“科学的、适度的城镇化”和“科学的、适度的工业化”并力求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带动区域持续发展。

在科学认识云南省县域差距和县域特征的的基础上,根据以人为本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共轭原则、综合原则和服从国家意志原则等,运用“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的综合方法,对云南省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得到“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详见表2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地图)。

这套区划方案,按照云南省发改委修改意见,遵循国家发改委关于主体功能区区划的指导意见和地理区划基本理论,根据云南省综合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客观实际,将云南省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四个类型:优化开发类型、重点开发类型、限制开发类型和禁止开发类型。

第一,优化开发类型。主要包括昆明市区、红塔区、楚雄市、麒麟区、个旧市、蒙自县和大理市。本区域国土开发密度较高,是云南省发展水平最高、继续开发前景最好的区域,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尤其是区内缺水问题突出。它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66%,GDP占云南省GDP的39.80%,人口占云南省总人口的13.66%,人均GDP为26049元,地均GDP为1106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49.15%。

第二,重点开发类型。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承载着支柱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等任务。它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4.77%,占云南省GDP的44.04 %,占云南省总人口的53.55%,人均GDP为7351元,地均GDP为78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3.61%。根据各重点开发区的自身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全面”重点开发区、“工业化”重点开发区、“城镇化”重点开发区、“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开发区、“水力资源”重点开发区、“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和“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区七种具体类型。其中,

(1)全面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9.43%,占云南省GDP的12.50%,占云南省总

22

人口的12.26%,人均GDP为9108元,地均GDP为135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9.33%。

(2)工业化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65%,占云南省GDP的7.02%,占云南省总人口的6.51%,人均GDP为9108元,地均GDP为135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9.33%。

(3)城镇化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74%,占云南省GDP的3.08%,占云南省总人口的3.46%,人均GDP为7954元,地均GDP为84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3.78%。

(4)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18.15%,占云南省GDP的11.78%,占云南省总人口的17.34%,人均GDP为6071元,地均GDP为64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9.42%。

(5)水力资源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2.43%,占云南省GDP的1.19%,占云南省总人口的3.02%,人均GDP为3507元,地均GDP为37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8.04%。

(6)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22%,占云南省GDP的1.50%,占云南省总人口的1.98%,人均GDP为6783元,地均GDP为41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0.15%。

(7)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14.15%,占云南省GDP的6.98%,占云南省总人口的8.97%,人均GDP为6954元,地均GDP为48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5.55%。

第三,限制开发类型。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和人口的集聚条件不够好。主要是天然林保护地区、退耕还林地区、重要水源地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等。它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3.93%,GDP占云南省GDP的16.56 %,占云南省总人口的32.31%,人均GDP为4581元,地均GDP为47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8.91%。

第四,禁止开发类型。它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47%。本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这类区域散布于全省,要依法实行强制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2

222

2

22

2

表2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简表

8

9

10

主体功 能区

所 辖 县 区

面积

(km)

2

人口

(万)

GDP

(万元)

人口 地均

GDP 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城镇

人口密度(万元) (万元) (万元) 化率 (万元

(元) (人/km22

/km) (%)人均

GDP

禄劝县 东川区 镇雄县大关县 威信县 盐津县彝良县 鲁甸县 师宗县 会泽县 华宁县 元江县 新平县 峨山县 大姚县 永仁县 武定县 双柏县

限制开发区

牟定县 姚安县 红河县

泸西县 富宁县 西畴县(33.93%)(32.31%) (16.56%) 4581

马关县 江城县 麻栗坡县1337236

1448.3 6635793

绿春县 金平县 屏边县102 47

2089478 (31.49%)

2368144

(35.69%)

2178171

(32.82%)

8.91

孟连县 西盟县 云龙县 鹤庆县 永平县 漾濞县 南涧县 巍山县 施甸县 龙陵县 昌宁县 梁河县 永胜县 宁蒗县 华坪县 德钦县 维西县 永德县 镇康县 双江县 沧源县

11

该区的总面积为21553 km, 占云南省总面积的的5.47%

2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黄连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分水岭自然保护区 云南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 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版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云南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元江自然保护区 云南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景谷威远江自然保护区

禁止开发区

云南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 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会泽驾车自然保护区 云南彝良海子坪自然保护区 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永善三江口自然保护区 云南雕翎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禄劝菩渡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云南菜阳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泸沽湖自然保护区 云南孟连竜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富源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麻栗坡马关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云南元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永平金光寺自然保护区 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 云南拉市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朝天马自然保护区 云南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云南南捧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珠江源自然保护区 云南沾溢海峰自然保护区 云南富宁驮娘江自然保护区 云南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 云南麻栗坡老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剑湖自然保护区 云南墨江西歧桫椤 云南德宏瑞丽江自然保护区 云南腾冲北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广南八宝自然保护区 云南晋宁梅树村自然保护区 云南澄江帽山天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松花坝自然保护区 云南巍山青华自然保护区 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 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丽江古城 贡山县 云南建水燕子洞白腰雨燕自然保护区

注:面积、人口、GDP内的括号为该数据占云南省的相应的比重;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内的括号为该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比重

12

13

主体功能区系统研究一: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基本方案

一、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基本研究思路

为了更加科学地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和施行的宏大计划。国家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作为规划重要基础的“主体功能区区划”,主要是考虑工业化和城镇化。所提出的‚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中的‚开发‛,主要是强调区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其中,‚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所‚限制‛和‚禁止‛的仅是资源环境条件恶劣地区的‚‘过度’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而不是‚限制‛和‚禁止‛‚‘科学’工业化‛和‚‘科学’城镇化‛,更不是‚限制‛和‚禁止‛‚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科学发展。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科学发展而言,其发展方向或发展道路,不应该是‘过度’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不应该仅通过第二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应该是“科学的、适度的城镇化”和“科学的、适度的工业化”并力求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云南省位于我国三大地势阶梯中的第一地势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过度带和第二地势阶梯上,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区域,也是我国西南边境的重要省份。云南省资源的合理开发、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边境安全的维护,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和省政府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领导全省人民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边境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由于诸多方面原因,云南省也面临着诸多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科学家的重大任务。区域发展理论和区域发展实践均表明,科学的空间规划特别是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其施行是解决问题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云南省科学发展的空间规划特别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科学根据或科学基础是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空间系统的科学划分。

对于云南省这样一个复杂巨系统进行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系统的科学划分,主要包括两个系统或角度:(1)进行区域类型研究进而得到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类型系统,(2)进行区域系统研究进而得到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系统。用区划地图表达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系统比用类型地图表达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类型系统更能全面而系统地揭示和反映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结构,是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而施行云南省的科学发展的重要科学根据。

云南省独特的区位和资源环境条件,决定了其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重要地位。云南省主要肩负着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和边境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是其它任何一个省区都无法肩负的,是云南省对国家的最大贡献,也是国家对云南省提出的最高要求。因此,云南省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区划中的区域类型基本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两个类型。云南省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发展方向,除了“科学的、适度的城镇化”和“科学的、适度的工业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农业的特色化和规模化”高速发展和“旅

游业特色化和规模化”高速发展,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等独有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和大生态环境安全的维护建设。编制出既肩负国家使命又符合云南省情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是编制“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的最重要的科学基础。

由于主体功能区及其区划是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在有关专家工作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和重大任务,目前尚无可以系统指导国家和各省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其最重要科学基础的主体功能区区划的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所以编制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的最重要的科学基础是制定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的逻辑结构”(图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点-轴区域开发空间理论”、“地理区划理论”、“主体功能区理论”和“地理科学研究维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钱学森院士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论基础,以对全国区域分异和云南省区域分异以及云南省区域发展阶段等为客观基础,运用“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综合起来的区划方法,对在近千万个数据中筛选出来的近百万个数据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完成了这部融国家层面和云南省层面为一体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

这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在整体上反映了云南省所肩负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和边境国家安全的历史使命,又比较客观地将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和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巨大的云南省,科学地划分成若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主体功能区域。这部区划方案可以为科学编制“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和科学施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修编《云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基础。

云南省本身是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均十分复杂地区。从理论上看,“区域主体功能区区划”应该以“区域自然地理区划”、“区域人文地理区划”和“区划经济地理区划”以及“区域综合地理区划”为基础,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云南省除了有主要基于植被地理区划为基础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之外,迄今尚无云南省经济地理区划、云南省人文地理区划和云南省综合地理区划。对这样的复杂地理环境和研究基础薄弱的省区开展主体功能区区划,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

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的指标体系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省区主体功能区及其指标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所以,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在遵循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特殊的文化地理环境,构建了云南省特色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以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区域协调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思想和地理区划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国家有关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有关文件和部分领导讲话的指导下,在参考相关主体功能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基本省情特点和应有的数据支持情况,筛选出了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有关指标集合。诸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主要是遵循“科学发展观”思想,在既有的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集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出了测度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指标体系。 (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A)即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国家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水、土地等资源的丰裕程度,水和大气等的环境容量,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的生态敏感性,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等的生态重要性,地质、地震、气候、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程度等。在这个指标中,我们主要是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资源和环境。我们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标分为资源承载能力(A1)和环境承载能力(A2)两个指标。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标在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在原有五类资源即耕地资源承载能力(A11)、森林资源承载能力(A12)、淡水资源承载能力(A13)、能源资源承载能力(A14)、矿产资源承载能力(A15)的基础上,我们考虑了云南省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加了草地资源承载能力(A16)、旅游资源承载能力(A17)和空间资源承载能力(A18)这三项指标,力求更全面的阐述具有云南特点的资源环境能力。环境承载能力(A2)包括总体环境承载能力(A21)、人均环境承载能力(A22)和地

均环境承载能力(A23)。在环境承载能力指标里不仅考虑了总体的环境承载能力,而且还考虑了人均和地均的情况。 (二)现有开发密度

国家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主要指特定区域工业化、城镇化的程度,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强度等。在这个指标中,我们主要是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我们将这个指标用八个分指标来诠释,这八个分指标分别是经济水平(B1)、经济变化(B2)、城镇化(B3)、工业化(B4)、产值能耗(B5)、人类发展(B6)、产业结构演进(B7)和交通(B8)。我们根据云南的情况,在经济水平中不仅考虑了总量GDP,也考虑了人均GDP和地均GDP,在城镇化中,除了考虑人口城镇化外,还考虑了面积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在交通中分别从铁路、公路和民航三方面考虑。 (三)发展潜力

即基于一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特定区域的潜在发展能力。国家的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科技教育水平、区位条件、历史和民族等地缘因素,以及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取向等。在这个指标中,我们综合考虑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人”和“地”,充分结合了当地的资源和区位条件,即:人地协调(C1)和战略区位(C2)。其中,人地协调包括人资协调(C11)和人环协调(C12)。战略区位(C2)包括战略区位数值(C21)和战略区位赋值(C22)。 (四)发展能力指数(D)

这个指标是由三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出,这三个指标分别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A),它的权重是4/10;现有开发密度(B),它的权重是4/10;发展潜力(C),它的权重是2/10。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属性是按照发展能力指数(D)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数(A)、现有开发密度指数(B)以及发展潜力指数(C)的定性博弈关系确定的。按主体功能区对云南省的国土空间发展方向和要求定位,有利于维护云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1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

三、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系统

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主体部分位于我国三大地势阶梯的第二阶梯和第一、二阶梯过渡区域,是诸多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的重要研究结论都表明:云南省和绝大多数市州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一次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阶段”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排序位置极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云南省及各市州、县区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国家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作为规划重要基础的“主体功能区区划”,主要是考虑工业化和城镇化。所提出的‚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中的‚开发‛,主要是强调区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其中,‚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所‚限制‛和‚禁止‛的仅是资源环境条件恶劣地区的‚‘过度’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而不是‚限制‛和‚禁止‛‚‘科学’工业化‛和‚‘科学’城镇化‛,更不是‚限制‛和‚禁止‛‚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科学发展。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区域科学发展而言,其发展方向或发展道路,不应该是‘过度’工业化”和“‘过度’城镇化”,更不应该仅通过第二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应该是“科学的、适度的城镇化”和“科学的、适度的工业化”并力求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带动区域持续发展。

在科学认识云南省县域差距和县域特征的的基础上,根据以人为本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共轭原则、综合原则和服从国家意志原则等,运用“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的综合方法,对云南省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得到“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详见表2和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地图)。

这套区划方案,按照云南省发改委修改意见,遵循国家发改委关于主体功能区区划的指导意见和地理区划基本理论,根据云南省综合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客观实际,将云南省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四个类型:优化开发类型、重点开发类型、限制开发类型和禁止开发类型。

第一,优化开发类型。主要包括昆明市区、红塔区、楚雄市、麒麟区、个旧市、蒙自县和大理市。本区域国土开发密度较高,是云南省发展水平最高、继续开发前景最好的区域,但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尤其是区内缺水问题突出。它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66%,GDP占云南省GDP的39.80%,人口占云南省总人口的13.66%,人均GDP为26049元,地均GDP为1106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49.15%。

第二,重点开发类型。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承载着支柱产业的发展、城镇化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等任务。它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4.77%,占云南省GDP的44.04 %,占云南省总人口的53.55%,人均GDP为7351元,地均GDP为78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3.61%。根据各重点开发区的自身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全面”重点开发区、“工业化”重点开发区、“城镇化”重点开发区、“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开发区、“水力资源”重点开发区、“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和“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区七种具体类型。其中,

(1)全面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9.43%,占云南省GDP的12.50%,占云南省总

22

人口的12.26%,人均GDP为9108元,地均GDP为135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9.33%。

(2)工业化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65%,占云南省GDP的7.02%,占云南省总人口的6.51%,人均GDP为9108元,地均GDP为135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9.33%。

(3)城镇化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74%,占云南省GDP的3.08%,占云南省总人口的3.46%,人均GDP为7954元,地均GDP为84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3.78%。

(4)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18.15%,占云南省GDP的11.78%,占云南省总人口的17.34%,人均GDP为6071元,地均GDP为64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9.42%。

(5)水力资源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2.43%,占云南省GDP的1.19%,占云南省总人口的3.02%,人均GDP为3507元,地均GDP为37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8.04%。

(6)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22%,占云南省GDP的1.50%,占云南省总人口的1.98%,人均GDP为6783元,地均GDP为41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0.15%。

(7)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区 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14.15%,占云南省GDP的6.98%,占云南省总人口的8.97%,人均GDP为6954元,地均GDP为48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15.55%。

第三,限制开发类型。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和人口的集聚条件不够好。主要是天然林保护地区、退耕还林地区、重要水源地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等。它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33.93%,GDP占云南省GDP的16.56 %,占云南省总人口的32.31%,人均GDP为4581元,地均GDP为47万元/km,人口城镇化率为8.91%。

第四,禁止开发类型。它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47%。本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这类区域散布于全省,要依法实行强制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2

222

2

22

2

表2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方案简表

8

9

10

主体功 能区

所 辖 县 区

面积

(km)

2

人口

(万)

GDP

(万元)

人口 地均

GDP 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城镇

人口密度(万元) (万元) (万元) 化率 (万元

(元) (人/km22

/km) (%)人均

GDP

禄劝县 东川区 镇雄县大关县 威信县 盐津县彝良县 鲁甸县 师宗县 会泽县 华宁县 元江县 新平县 峨山县 大姚县 永仁县 武定县 双柏县

限制开发区

牟定县 姚安县 红河县

泸西县 富宁县 西畴县(33.93%)(32.31%) (16.56%) 4581

马关县 江城县 麻栗坡县1337236

1448.3 6635793

绿春县 金平县 屏边县102 47

2089478 (31.49%)

2368144

(35.69%)

2178171

(32.82%)

8.91

孟连县 西盟县 云龙县 鹤庆县 永平县 漾濞县 南涧县 巍山县 施甸县 龙陵县 昌宁县 梁河县 永胜县 宁蒗县 华坪县 德钦县 维西县 永德县 镇康县 双江县 沧源县

11

该区的总面积为21553 km, 占云南省总面积的的5.47%

2

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文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黄连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分水岭自然保护区 云南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 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版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 云南会泽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云南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元江自然保护区 云南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景谷威远江自然保护区

禁止开发区

云南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 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会泽驾车自然保护区 云南彝良海子坪自然保护区 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永善三江口自然保护区 云南雕翎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禄劝菩渡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云南菜阳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泸沽湖自然保护区 云南孟连竜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富源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麻栗坡马关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云南元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永平金光寺自然保护区 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 云南拉市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朝天马自然保护区 云南临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云南南捧河自然保护区 云南珠江源自然保护区 云南沾溢海峰自然保护区 云南富宁驮娘江自然保护区 云南兰坪云岭自然保护区 云南麻栗坡老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剑湖自然保护区 云南墨江西歧桫椤 云南德宏瑞丽江自然保护区 云南腾冲北海自然保护区 云南广南八宝自然保护区 云南晋宁梅树村自然保护区 云南澄江帽山天山自然保护区 云南松花坝自然保护区 云南巍山青华自然保护区 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 石林国家地质公园 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丽江古城 贡山县 云南建水燕子洞白腰雨燕自然保护区

注:面积、人口、GDP内的括号为该数据占云南省的相应的比重;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内的括号为该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比重

12

13


相关内容

  •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发展策略研究
  •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 发展策略研究 熊鹰,李艳梅 (长沙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长沙410114) 摘要:根据湖南省区域发展状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出发,确定|r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 ...

  •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 第26卷 第2期2007年 4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Vol.26 No.2Apr.2007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张 莉,冯德显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 摘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 十一五 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 ...

  • 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生态功能和主体功能定位
  • 理论探讨 甘肃农业2013年第17期(总371期) 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生态功能和主体功能定位 于金凤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按照我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即西北内陆河流域属于西部干旱生态大区.根据< ...

  • 天然林保护工程概述
  • 天然林保护工程概述 一.指导思想 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入生态公益 ...

  • 自然保护区就是禁止开发区吗?
  • 作者:王蕾苏杨栾晓峰 自然资源学报 2009年12期 主体功能区划是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分类分区进行国土空间开发的管理手段.<纲要>中明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 ...

  • 云南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
  • 附件 云南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 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 云南省城乡规划局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精神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 ...

  • 水电站预可研环境影响
  • 7. 环境保护 7.1概述 某梯级是<~综合规划报告>中推荐的红河干流开发方案中的梯级,某坝址在石屏县与红河县境内,是红河州河段的龙头段.某坝址多年平均流量~m3/s,距河口~km,原正常蓄水位~m,主要开发任务是发电,远期兼顾航运.灌溉,影响河段长约~km. 7.1.1主要依据 < ...

  • 北流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说明
  • 北流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2010-2020年) (送审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 玉林市林业勘测设计院 北流市林业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编制工作过程.................... 1 一.规划背景......................... ...

  • 云南省水利事业单位考试试题
  • 云南省水利事业单位考试试题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水法. A.范围 B.领土 C.领域 D.领空 2.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 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