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响曲_悲怆_的艺术风格特点

浅析交响曲“悲怆"的艺术风格特点

徐爱霞王惠忠

(陕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摘要: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他交响曲体裁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标题“悲怆”交响曲。与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环境、文学思想格调、艺术作品创作方向休戚相关。且保持着相似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气质的一致性。作品展现了柴可夫斯基悲剧的人生。

关键词:悲怆;乐章;主题: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范畴广泛、体裁众多。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管弦乐作品、室内乐、歌曲等领域,他都创作有可以和世界一流作曲家比肩的作品。其中包括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之后,他创作出极其优秀的作品,<天鹅湖><胡桃夹子><叶甫根尼奥涅金>

(1812序曲:}<第六交响曲>等优秀作品都成为传世之作。

一、“悲怆”标题的意义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他交响曲体裁创作的巅峰之作。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对人生的美好憧憬之后.达到的是悲剧性结局,最后的乐章一反交响曲的固定格式.用近乎追思曲似的慢板代替了以往热烈的快板,全曲在沉痛而哀思的慢板中渐渐结束。全曲富有极富感染力的优美旋律、惊心动魄的戏剧性冲突,以及强烈、深刻的情绪转换、情感变化。这些充分的表现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追求。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的描绘,展示了他所经历的人生历程,以及他的希望的最终破灭,并走向死亡的悲剧命运的结局。这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交响乐作品反映的是柴可夫斯基个人的生命体验.传达了他在生活中的绝望与挣扎,以及面对的悲剧命运而无能为力的悲凉心态和情感。该曲表现了

学鉴赏中发挥范例作用。文学作品的范例作用还体现在对课下写作的延伸。学生学完文学作品后,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改写、续写、写评论、写感悟。通过写作不仅可以对原文充分地消化、领悟。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总结、写作能力。文学鉴赏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构成,其本身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学鉴赏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2.鉴赏文学作品既要协调文学作品在教材中的顺序与学生认知发展顺序的关系.还要注意教材内容与课内、课外的衔接。以文学作品为范例。以文学史为线索正好可以把诸多要素有序地串联起来.无论学习哪一篇作品都可以在这一线索上找到它的位置。

3.无论是文学鉴赏还是文学常识的学习。都应该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作为建构知识的过程。既不能过于笼统、抽象地概括.也不能只是散乱的信息和知识的积累,而应使学习内容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以文学史为线索恰能把这两个原则运用到实际之中。

4.在补充文学史知识时,要以具体作品为基础。注意把握好主次关系。文学常识是为文学鉴赏打基础的.它只起辅助作用,如补充过多、过难。脱离了中学生的实际,学生不易接受,反而会顾此失彼。所以,一定要控制好量、控制好度。

五、充分利用课外阅读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的语文课本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

1.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文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育人这块阵地.帮助学生制定课

196

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在阅读经典名著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服务的。从理论依据看,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进行文学教育、提高文学教育的地位,在语文课程性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上看.我国语文教育中进行文学教育总体上一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文学教育是中国的传统,新世纪以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重视和肯定.既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也是对传统的回归。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文学教育,必须要求教师构建自己的文学素养体系.这是实施文学教育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感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坎龙.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体系构建U】.新疆教

育学院学报,2003,(1)。

【2】郭惠宇.文学教学呼唤教师的文学素养[1].中学语文教学。2005,(2)。

【3】周圣荣.中学文学教育复兴的背景与困境LI].语文教

学之友,2002,(7)。

f41范玉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思考[M).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

【5】姜秀茹.提高初中生文学鉴赏水平策略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11。

万方数据 

悲哀、悲苦、幻想和斗争。而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则贯彻始终。(第六“悲怆”交响曲>被人们认为是他的代表之作,作品中充满了自传式的悲剧特点,犹如他一生的写照。

二、“悲怆”音乐创作分析

标题“悲怆”交响曲.通过某一特殊的、典型的、个人感情

与生活的描写.来反映19世纪8¨90年代走投无路的俄罗

斯知识分子的、相当普遍的、社会性的那种压抑与阴霾的心态。以及一种绝望情绪的宣泄。这部“悲怆”交响曲,与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环境、文学思想格调、艺术作品创作方向休戚相关,且保持着相似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气质的一致性。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奏鸣曲式。慢板且戏剧性的引子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时低音提琴厚重的音色略显压抑感.之后的低音大管的呻吟加之不协和和弦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概括了该乐章的悲哀情绪。主部第一主题是个单二部曲式,旋律的节奏强劲、冲动.表现了一种焦急不安的情绪。接下来的连接部与主部主题浑然一体。之后的音乐速度转换成行板。出现第二主题(副部主题)。这是个单三部曲式,音乐像是在幻觉中的一种冥想,此时苦恼已经消,进入幻想的意境,仿佛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再现乐段音色朦胧。旋律温柔哀婉,音乐材料来自于副部主题.其和声并没有完全终止。展开部的引入句由两个相似的乐句构成。节奏顿挫鲜明,音乐在一种紧张中进行,以此奠定了展开部的基础。展现部中的主题使音乐推向高潮,并在高潮的顶点上再现。音乐富于强烈的战斗色彩。之后音乐又在稍迟缓的连绵不断的旋律中进行,与之前面的动机发展音乐画面形成对比.刻画了斗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铜管乐吹奏出葬礼时的挽歌‘与圣者共安息>的曲调,速度缓慢,最后第一乐章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象征不可避免的死亡。

第二乐章:温柔的快板,D大调,复三部曲式,每小节的前半部是二拍子.加后半部分的三拍子形成5/4拍子的圆舞曲。这种圆舞曲的节拍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即一种不安的游荡之感。其构思与音乐素材取自于俄罗斯的民谣。主部的主要旋律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其节奏的快慢顿挫结合.充满了清新、愉快的气氛和迷人的情绪,反映了他生命中短暂的喜悦。作曲家运用音乐的下行音调以及叹息的音调.表现其无可奈何的哀伤。使得动感的音乐与不安的情绪得到突出的表现。结尾音乐是对中间部发展的一个补充,情绪变得安静了许多。最后在一片安静中结束。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G大调,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反映了人们为了生话二四处奔忙。这里第一主题为轻快、活泼的谐谑曲式,与前的进行曲性质的主题形成对比。第二主题(剐部主题)像是一

种民族舞蹈——塔兰泰拉舞曲.其音乐旋律与节奏具有进行

曲特点。有富有战斗的感觉,给主题再现更增加了动力和活跃感?但并没有太多的亮丽与活跃。反而略带一些悲哀。音乐再次得到扩展后,再次出现诙谐曲主题而达到高潮。紧接着进行曲主题再现,乐结尾。乐队以强大有力的全奏,造成不断运动的效果,表现出胜利的欢腾,形成巨大的高潮。仿佛描述了他一生的音乐历程。

第四乐章: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单三部曲式,好似一首哀歌。柴科夫斯基的独特的构思.使得第六交响曲缓慢

万 

方数据的末乐章极富独创性。一般交响曲的终曲多是以快速、壮丽的效果结束,而第六交响曲则是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在一种无限的凄凉与沉郁中结束。充分展现了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与叹息感。加之下行的音乐旋律的色彩与和声色彩的重叠。展现了人物的悲剧形象。圆号的颤抖与衬托更显凄凉。表现了柴科夫斯基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辛酸的失望和深沉的痛苦。

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剧色彩延续至今天,依然能够震撼人心破。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人们在追溯作者心路历程的同时,也总是能够给予这部不朽之作,增添新的涵义和光环。因为,柴科夫斯基在构思和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所以,喜爱他的音乐的人们,把这部旷世之作誉为“经典的忧伤”、“灵魂的震颤”。柴科夫

斯基生前也曾对他的外甥——达维多夫说过.悲怆是他的

。安魂曲”。巧合的是在<“悲怆”交响曲:}首演后不久。这位音乐巨人就与世长辞了!这首<“悲怆”交响曲)真的成了他的“安魂曲”。

三.“悲怆”音乐风格与形成

柴科夫斯基“悲怆”的风格与形成.首先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影响。想要真正的理解俄罗斯音乐文化,应该从接近这个民族的人民的生活开始。当你真正和那里的人民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宗教信仰、喜怒哀乐、衣食住行.你会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于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形式有直接的关系。联系到音乐就更容易得多了,这个民族与音乐艺术有着独有的天分和气质.这可能是“主”赐予和偏爱吧!主不仅赐予了他们美丽,同时把音乐洒向了俄罗斯大地。民族音乐文化特性和时代的相融合,造就了俄罗斯众多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其次,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充满热情与绝望、喜悦与忧郁,这是俄罗斯音乐的特质.造就了他悲剧性的性格。柴科夫斯基悲剧性的性格来自于他一生悲剧式的生活。童年时他的性格就紧张又极神经质。在法学院学习、生活过的极不快乐,母亲的去世添加了他的悲伤,形成了他终身的模式。因此。在他的音乐里有胜利与喜悦也有对生活的呐喊。

总之.柴科夫斯基悲剧式的_生的生活与经历,正像他的<“悲怆”交响曲’一样,以自己的悲怆的情怀创作出如此壮丽的音乐篇章。音乐里的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敲打者和扮演着悲怆色彩.音乐中的充满浪漫乐派传统精神和他的创作主观上直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效果.时刻在感动着后世的人们。深刻的音乐旋律与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精心编排的主题与结构等等,他将一生融入到了<第六“悲怆”交响曲>中,每个音符都装点着柴可夫斯基人生的色彩。同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1罗传开.外国名曲欣赏词典【M1.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钱仁康.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选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埃弗里特赫尔姆.柴科夫斯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197

浅析交响曲"悲怆"的艺术风格特点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徐爱霞, 王惠忠

陕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时代文学

SHIDAI WENXUE2009(18)

参考文献(3条)

1.罗传开 外国名曲欣赏词典 20032.钱仁康 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选译 19863.埃弗里特赫尔姆 柴科夫斯基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谭永局.印成平.TAN Yong-ju.YIN Cheng-ping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悲剧性特征[期刊论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9)

2. 赵海冰 绝响——柴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OP.74的音乐学分析[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1(1)3. 宋玉琳.SONG Yu-lin 欢乐的颂歌与悲怆的哀鸣--"贝九"与"柴六"之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

4. 马芳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11)

5. 李建军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期刊论文]-教育科研论坛2007(8)

6. 张力 载不动许多愁——关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悲怆"之源[期刊论文]-大舞台2010(12)7. 冯芸 告别音乐与人生--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结构与内容分析[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25(5)

8. 周密 悲怆与激情——"俄罗斯音乐巨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分析[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11(1)9. 韩丽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鉴赏[期刊论文]-学周刊C版2011(4)

10. 李长松 古典音乐的继承与维护--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22(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idwx200918122.aspx

浅析交响曲“悲怆"的艺术风格特点

徐爱霞王惠忠

(陕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摘要: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他交响曲体裁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标题“悲怆”交响曲。与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环境、文学思想格调、艺术作品创作方向休戚相关。且保持着相似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气质的一致性。作品展现了柴可夫斯基悲剧的人生。

关键词:悲怆;乐章;主题: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音乐范畴广泛、体裁众多。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管弦乐作品、室内乐、歌曲等领域,他都创作有可以和世界一流作曲家比肩的作品。其中包括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之后,他创作出极其优秀的作品,<天鹅湖><胡桃夹子><叶甫根尼奥涅金>

(1812序曲:}<第六交响曲>等优秀作品都成为传世之作。

一、“悲怆”标题的意义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他交响曲体裁创作的巅峰之作。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对人生的美好憧憬之后.达到的是悲剧性结局,最后的乐章一反交响曲的固定格式.用近乎追思曲似的慢板代替了以往热烈的快板,全曲在沉痛而哀思的慢板中渐渐结束。全曲富有极富感染力的优美旋律、惊心动魄的戏剧性冲突,以及强烈、深刻的情绪转换、情感变化。这些充分的表现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追求。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的描绘,展示了他所经历的人生历程,以及他的希望的最终破灭,并走向死亡的悲剧命运的结局。这部充满悲剧色彩的交响乐作品反映的是柴可夫斯基个人的生命体验.传达了他在生活中的绝望与挣扎,以及面对的悲剧命运而无能为力的悲凉心态和情感。该曲表现了

学鉴赏中发挥范例作用。文学作品的范例作用还体现在对课下写作的延伸。学生学完文学作品后,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改写、续写、写评论、写感悟。通过写作不仅可以对原文充分地消化、领悟。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总结、写作能力。文学鉴赏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构成,其本身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学鉴赏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2.鉴赏文学作品既要协调文学作品在教材中的顺序与学生认知发展顺序的关系.还要注意教材内容与课内、课外的衔接。以文学作品为范例。以文学史为线索正好可以把诸多要素有序地串联起来.无论学习哪一篇作品都可以在这一线索上找到它的位置。

3.无论是文学鉴赏还是文学常识的学习。都应该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作为建构知识的过程。既不能过于笼统、抽象地概括.也不能只是散乱的信息和知识的积累,而应使学习内容形成理解框架和概念网络。以文学史为线索恰能把这两个原则运用到实际之中。

4.在补充文学史知识时,要以具体作品为基础。注意把握好主次关系。文学常识是为文学鉴赏打基础的.它只起辅助作用,如补充过多、过难。脱离了中学生的实际,学生不易接受,反而会顾此失彼。所以,一定要控制好量、控制好度。

五、充分利用课外阅读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的语文课本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

1.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文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育人这块阵地.帮助学生制定课

196

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在阅读经典名著过程中引导学生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服务的。从理论依据看,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进行文学教育、提高文学教育的地位,在语文课程性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上看.我国语文教育中进行文学教育总体上一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文学教育是中国的传统,新世纪以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重视和肯定.既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也是对传统的回归。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文学教育,必须要求教师构建自己的文学素养体系.这是实施文学教育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感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坎龙.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体系构建U】.新疆教

育学院学报,2003,(1)。

【2】郭惠宇.文学教学呼唤教师的文学素养[1].中学语文教学。2005,(2)。

【3】周圣荣.中学文学教育复兴的背景与困境LI].语文教

学之友,2002,(7)。

f41范玉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思考[M).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4。

【5】姜秀茹.提高初中生文学鉴赏水平策略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11。

万方数据 

悲哀、悲苦、幻想和斗争。而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则贯彻始终。(第六“悲怆”交响曲>被人们认为是他的代表之作,作品中充满了自传式的悲剧特点,犹如他一生的写照。

二、“悲怆”音乐创作分析

标题“悲怆”交响曲.通过某一特殊的、典型的、个人感情

与生活的描写.来反映19世纪8¨90年代走投无路的俄罗

斯知识分子的、相当普遍的、社会性的那种压抑与阴霾的心态。以及一种绝望情绪的宣泄。这部“悲怆”交响曲,与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环境、文学思想格调、艺术作品创作方向休戚相关,且保持着相似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气质的一致性。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奏鸣曲式。慢板且戏剧性的引子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时低音提琴厚重的音色略显压抑感.之后的低音大管的呻吟加之不协和和弦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概括了该乐章的悲哀情绪。主部第一主题是个单二部曲式,旋律的节奏强劲、冲动.表现了一种焦急不安的情绪。接下来的连接部与主部主题浑然一体。之后的音乐速度转换成行板。出现第二主题(副部主题)。这是个单三部曲式,音乐像是在幻觉中的一种冥想,此时苦恼已经消,进入幻想的意境,仿佛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再现乐段音色朦胧。旋律温柔哀婉,音乐材料来自于副部主题.其和声并没有完全终止。展开部的引入句由两个相似的乐句构成。节奏顿挫鲜明,音乐在一种紧张中进行,以此奠定了展开部的基础。展现部中的主题使音乐推向高潮,并在高潮的顶点上再现。音乐富于强烈的战斗色彩。之后音乐又在稍迟缓的连绵不断的旋律中进行,与之前面的动机发展音乐画面形成对比.刻画了斗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铜管乐吹奏出葬礼时的挽歌‘与圣者共安息>的曲调,速度缓慢,最后第一乐章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象征不可避免的死亡。

第二乐章:温柔的快板,D大调,复三部曲式,每小节的前半部是二拍子.加后半部分的三拍子形成5/4拍子的圆舞曲。这种圆舞曲的节拍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即一种不安的游荡之感。其构思与音乐素材取自于俄罗斯的民谣。主部的主要旋律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其节奏的快慢顿挫结合.充满了清新、愉快的气氛和迷人的情绪,反映了他生命中短暂的喜悦。作曲家运用音乐的下行音调以及叹息的音调.表现其无可奈何的哀伤。使得动感的音乐与不安的情绪得到突出的表现。结尾音乐是对中间部发展的一个补充,情绪变得安静了许多。最后在一片安静中结束。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G大调,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反映了人们为了生话二四处奔忙。这里第一主题为轻快、活泼的谐谑曲式,与前的进行曲性质的主题形成对比。第二主题(剐部主题)像是一

种民族舞蹈——塔兰泰拉舞曲.其音乐旋律与节奏具有进行

曲特点。有富有战斗的感觉,给主题再现更增加了动力和活跃感?但并没有太多的亮丽与活跃。反而略带一些悲哀。音乐再次得到扩展后,再次出现诙谐曲主题而达到高潮。紧接着进行曲主题再现,乐结尾。乐队以强大有力的全奏,造成不断运动的效果,表现出胜利的欢腾,形成巨大的高潮。仿佛描述了他一生的音乐历程。

第四乐章: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单三部曲式,好似一首哀歌。柴科夫斯基的独特的构思.使得第六交响曲缓慢

万 

方数据的末乐章极富独创性。一般交响曲的终曲多是以快速、壮丽的效果结束,而第六交响曲则是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在一种无限的凄凉与沉郁中结束。充分展现了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与叹息感。加之下行的音乐旋律的色彩与和声色彩的重叠。展现了人物的悲剧形象。圆号的颤抖与衬托更显凄凉。表现了柴科夫斯基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辛酸的失望和深沉的痛苦。

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剧色彩延续至今天,依然能够震撼人心破。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人们在追溯作者心路历程的同时,也总是能够给予这部不朽之作,增添新的涵义和光环。因为,柴科夫斯基在构思和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所以,喜爱他的音乐的人们,把这部旷世之作誉为“经典的忧伤”、“灵魂的震颤”。柴科夫

斯基生前也曾对他的外甥——达维多夫说过.悲怆是他的

。安魂曲”。巧合的是在<“悲怆”交响曲:}首演后不久。这位音乐巨人就与世长辞了!这首<“悲怆”交响曲)真的成了他的“安魂曲”。

三.“悲怆”音乐风格与形成

柴科夫斯基“悲怆”的风格与形成.首先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影响。想要真正的理解俄罗斯音乐文化,应该从接近这个民族的人民的生活开始。当你真正和那里的人民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宗教信仰、喜怒哀乐、衣食住行.你会真正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于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形式有直接的关系。联系到音乐就更容易得多了,这个民族与音乐艺术有着独有的天分和气质.这可能是“主”赐予和偏爱吧!主不仅赐予了他们美丽,同时把音乐洒向了俄罗斯大地。民族音乐文化特性和时代的相融合,造就了俄罗斯众多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其次,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充满热情与绝望、喜悦与忧郁,这是俄罗斯音乐的特质.造就了他悲剧性的性格。柴科夫斯基悲剧性的性格来自于他一生悲剧式的生活。童年时他的性格就紧张又极神经质。在法学院学习、生活过的极不快乐,母亲的去世添加了他的悲伤,形成了他终身的模式。因此。在他的音乐里有胜利与喜悦也有对生活的呐喊。

总之.柴科夫斯基悲剧式的_生的生活与经历,正像他的<“悲怆”交响曲’一样,以自己的悲怆的情怀创作出如此壮丽的音乐篇章。音乐里的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敲打者和扮演着悲怆色彩.音乐中的充满浪漫乐派传统精神和他的创作主观上直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效果.时刻在感动着后世的人们。深刻的音乐旋律与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精心编排的主题与结构等等,他将一生融入到了<第六“悲怆”交响曲>中,每个音符都装点着柴可夫斯基人生的色彩。同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1罗传开.外国名曲欣赏词典【M1.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钱仁康.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选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埃弗里特赫尔姆.柴科夫斯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197

浅析交响曲"悲怆"的艺术风格特点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徐爱霞, 王惠忠

陕西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时代文学

SHIDAI WENXUE2009(18)

参考文献(3条)

1.罗传开 外国名曲欣赏词典 20032.钱仁康 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选译 19863.埃弗里特赫尔姆 柴科夫斯基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谭永局.印成平.TAN Yong-ju.YIN Cheng-ping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悲剧性特征[期刊论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9)

2. 赵海冰 绝响——柴柯夫斯基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OP.74的音乐学分析[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1(1)3. 宋玉琳.SONG Yu-lin 欢乐的颂歌与悲怆的哀鸣--"贝九"与"柴六"之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

4. 马芳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11)

5. 李建军 柴可夫斯基和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期刊论文]-教育科研论坛2007(8)

6. 张力 载不动许多愁——关于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悲怆"之源[期刊论文]-大舞台2010(12)7. 冯芸 告别音乐与人生--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结构与内容分析[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25(5)

8. 周密 悲怆与激情——"俄罗斯音乐巨人"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分析[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11(1)9. 韩丽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鉴赏[期刊论文]-学周刊C版2011(4)

10. 李长松 古典音乐的继承与维护--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22(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idwx200918122.aspx


相关内容

  •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 1.陶瓷壁画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2.家具展会展示设计浅析 3.SOHO家具人性化设计初探 4.丙烯壁画于传统彩绘壁画材料比较研究 5.浅析室内装修中污染物的控制 6.浅谈现代水彩及水彩历史发展 7.浅谈水彩的独特意韵 8.浅谈现代中国话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9.浅析中国版画的局限 ...

  • 浅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 ● ● ● ● ● ● ● ● ● ● ● ● ● ● ● [摘要]贝多芬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作品,<悲怆>奏鸣曲作品13号,题献给李希诺夫斯基,是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表达了贝多芬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激情.该奏鸣曲是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追求美好理想 ...

  • 贝多芬部分作品赏析 :
  • 1.<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 ...

  •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
  • 指挥:Leonard Bernstein 演出:New York Philharmonic 录音日期:1987-02 CD编号:DG 419 604-2 专辑介绍: 伯恩斯坦是美国人的骄傲----几百年后的新大陆终于出了一位可以与欧洲众艺术大师齐肩并登艺术圣殿的古典音乐家了! 他多才多艺,无论涉足哪 ...

  • 中俄民族音乐发展比较
  • 中.俄民族音乐发展比较 严 勃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制1103班 U201110666) 摘要:俄罗斯民族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均为两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形式,二者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共同的音乐发展规律,但与此同时也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所特有的音乐内涵及表现手法.本文着重从二者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 ...

  • 音乐新课标试题
  • 一.填空 1. 以音乐(审美 )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 健全的人格 ). 2.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 ).(发现 ).( 创造 ).(表现 )和( 享受音乐美 )的全过程. 3. (兴趣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 ...

  •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二乐章]风格及演奏阐释
  • 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二乐章>风格及演奏阐释 摘要:贝多芬第二十一号C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他众多以反抗.斗争为主题的作品中,由于描绘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反映了作者的自然观而独树一帜.本文将从把握乐曲整体风格.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为主线来剖析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贝多 ...

  • 交响乐名著欣赏
  • <交响乐名著欣赏>结课论文 --浅谈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学号: 姓名: 浅谈奏鸣曲式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在欧洲音乐当中,最高的曲式形式就是"奏鸣曲式".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构成交响乐这个概念.这个体裁,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在这部作品当中必须 ...

  •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
  •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罗响,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音乐,我试讲的课题是<贝多芬>,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教学目标: 1.知识--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热情奏鸣曲>的音乐片段,感受.体 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