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一、填空题

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此人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

4.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5.《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萨姆沙。

6.卡夫卡最主要的三部长篇小说是《美国》、《审判》、《城堡》。

7.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观察》、《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

8.“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获得广泛的认可。

9.《城堡》的主人公名叫K。

10.法国作家纪德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有两个相反相成的世界:一是对“梦幻世界‘自然主义式’的再现”,二是“大胆地向神秘主义的转换”。

11.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其中法国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12.“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13.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

14.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

15.乔伊斯的祖国是爱尔兰。

16.《尤利西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17.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的作者杜阿•杜夏丹是法国小说家,一般被认为是较早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作家。

18.《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是普鲁斯特。

19.伍尔夫的主要作品有《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

20.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存在主义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填国名)

21.最初作为哲学概念的存在主义,可追溯到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他奠定了宗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1925年前后,法国哲学家兼作家马塞尔把克尔凯戈尔的思想引入法国,创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文坛又产生了以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存在主义思潮。

22.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西蒙娜•波伏瓦等。

23.“自由选择”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观念;“荒诞体验”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对世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它们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24.萨特的主要作品有《恶心》、《墙》、《间隔》、《自由之路》、《禁闭》等。

25.加缪的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堕落》、《流放与王国》等。

26.1950年,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发表了一篇名为《怀疑的时代》的文章,成为后来新小说理论的重要论文。

27.《一个陌生人的肖像》的作者是娜塔丽•萨洛特。

28.萨特在为《一个陌生人的肖像》再版作序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

29.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这些新小说派的纲领性文献的作者是罗伯—格里耶。

30.诗和画的结合构成了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西蒙独特的艺术追求。

31.新小说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马格丽特•杜拉斯、克洛德•莫里亚克。

32.罗伯—格里耶的主要作品有《橡皮》、《窥视者》、《嫉妒》。

33.法国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尔特总结说,罗伯—格里耶放逐意义的维度取消意义的主要策略有二:一是消解深度;二是瓦解叙事。

34.拉丁美洲著名的文学爆炸现象出现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

35.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卡洛斯•富恩特斯、阿莱霍•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胡安•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36.1967年,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玉米人》等。

37.古巴作家卡彭铁尔的主要作品有《人间王国》、《消失了的足迹》、《光明世纪》等。

38.黑色幽默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年代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

39.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约瑟夫•海勒、小库尔特•冯尼格、约瑟•巴斯、托马斯•品钦、唐纳德•巴赛尔姆等。

40.西方文学界对“黑色幽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哈利•肖在《文学名词辞典》(1973)里说,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由于它对当代社会常常采取不相容的态度,因此又叫病态幽默”。有一些评论家又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41.文学界一般认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创作起码在40年代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就有表现,到了60年代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高峰,在欧洲有意大利的卡尔维诺为其最突出的代表,俄罗斯裔美国小说家纳博科夫也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42.文学评论界通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概括为“宇宙主义”或“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

43.卡尔维诺毕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著有一部百万言的巨著《意大利童话》。

44.《我们的祖先》被认为是一部关于现代人的生存和人性的寓言。

45.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在20世纪既是并行不悖的两条主线,同时也突出地表现出彼此渗透和交融的特征。

46.象征性技巧在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为越来越趋于多义化和朦胧化。

47. 帕斯捷尔纳克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诗人。1914年,他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名叫《雾霭下的双子星座》。。

48.《日瓦戈医生》在小说艺术史上的独特贡献是把俄罗斯传统小说的写实性的

叙事传统与帕斯捷尔纳克式的诗意品质完美地结合起来,因而被称为“诗化小说”。

49.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构成了索尔•贝娄始终关注的重要领域。

50.《喧哗与骚动》这一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

51.危地马拉是古代玛雅一基切人的故乡。有一部被称为玛雅一基切人的“圣经”的神话,它的名字叫波波尔·乌。

52.这位作家出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的一个小村镇,两岁时回到意大利的圣莫雷。1947年以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路》而蜚声文学界。这位作家是卡尔维诺;

53.这则希腊神话讲述了一个人物被诸神惩罚周而复始地推巨石上山的故事。法国著名作家加缪运用这则神话写出著名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54.这位小说家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一些形式化的意象,如:梦、镜子、废墟、花园、沙漏,罗盘等,这位小说家是博尔赫斯。

55.美国学者乔拉•麦克默里(填人名)在评论一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创作特征时指出:他“一个手法就是把现实与幻想纯熟地融合起来,由于使用这种手法,他的小说给人的印象是:这是一个纯粹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事都是可能的,每件事都是真实的。”

56.“我存在,是我自己在维持我的存在。我的躯体,一旦它开始有了,它就会自行活下去,但是我的思想,是我在维持它、我在展开它。”“我存在着,我活着,我思想所以我存在,我存在因为我思想。”这是小说《恶心》中主人公洛根丁的内心独白。

57.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兼作家马赛尔。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又被称为无神论存在主义。

58.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通常所包含的三层意思是:①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②一种小说文体③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技巧。

59.1967年,一位拉丁美洲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主要作品有《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玉米人》等。这位作家是阿斯图里亚斯。

60.《雾霭中的双子星座》、《一九零五年》等是帕斯捷尔纳克(填作家名)的主 要诗歌作品。

61.现实主义小说最根本的原则是写实。

62.“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通常被称作“内心独白”。

63.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称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64.1985年瑞典皇家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作家,颁奖词中称赞说:“这位作家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这位作家是克洛德•西蒙。

65.萨特的学说中最富于影响力的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和“自由选择”的理论。

66.按照英国作家、文学理论家戴维•洛奇的说法,元小说是“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

67.长诗《一九零五年》的作者是帕斯捷尔纳克。

68.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最明净的地区》、《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

69.中篇小说《白雪公主》(1967)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唐纳德•巴赛尔姆。

70.《城堡》中的“城堡”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解释它的主要观点有7种。其中社会学观点认为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彼此之间充满矛盾,代表着崩溃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的预感,表现了现代集权统治的症状;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K的恐惧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小说将个人的恐惧感普遍化,将个人的困境作为历史和人类的普遍的困境; 荒诞体验认为,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

71.“形而上学的观点”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观念;“自由选择”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对世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它们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72.这位小说家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一些形式化的意象,如:梦、镜子、废墟、花园、沙漏、罗盘等,这位小说家是博尔赫斯。

73.尤素林是海勒(填作家名)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

74.《白轮船》、《断头台》的作者是艾特玛托夫。

75..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称“中性的、非感情化的写作”为“零度写作”。

76.一位作家用了17年时间完成了一部晦涩难懂的小说,并称这部小说将使评论家们至少忙上三百年。这部小说是: 《芬尼根们的苏醒》

77.“让我们把意识比作为大海中的冰山— 是整座冰山而不是仅仅露出海面的相对来讲比较刁、的那一部分。按照这个比喻,海平面以下的庞大部分才是意识流小说的主旨所在。”“从这样一种意识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给意识流小说下这样的定义: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这段话是以下哪位说的: 汉弗莱

78.以下哪部作品是美国小说家的作品: 《赫索格》

79.(根据教材)以下哪些作家属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 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斯图里亚斯

5.这位作家即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他的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关于人类灵魂的纯洁和尊贵的小说”,它的问世,被称为“人类文学和道德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部小说是: 《日瓦戈医生》

80.“存在是一种巨大的幻象„„需要对艺术世界进行确确实实的再塑造。这就要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图象。”“(这一流派)艺术家的整个用武之地就在幻象之中。他并不看,他观察;他不描写,他经历;他不再现,他塑造;他不拾取,他去探寻。于是不再有工厂、房舍、疾病、妓女、呻吟和饥饿这一连串的事实,有的只是它们的幻象。”这是埃德施米特在描述下述哪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的: 表现主义

81.这部作品写的是西班牙战争中三个被佛朗哥法西斯逮捕人狱的共和党人在临行前夜的孤独和恐惧。作品的名字是《墙》。

82.长篇小说《V》的作者是 托马斯·品钦 。

83.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所处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请写出这三位作家所属的国家:但丁: 意大利 莎士比亚: 英国 歌德: 德国

84.约翰·巴斯的这部中篇小说是对格林同名童话的戏拟式改写,这部小说是《白雪公主》。

85. T. S.艾略特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在使用神话,构造当代与古代之间的一

种连续性并行结构的过程中,乔伊斯先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 它是一种控制的方式,一种构造秩序的方式,一种赋予庞大、无效、混乱的景象,即当代历史,以形状和意义的方式。”

86.《猎人格拉胡斯》的作者是卡夫卡。

87.这是一部由十篇小说的开头部分组成的长篇小说,这十篇小说的名字又组成一首诗。这部小说是卡尔维诺(填作家名)的《寒冬夜行人》。

88.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89.西方文学界对“黑色幽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哈利·肖在《文学名词辞典》(1973)里说,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由于它对当代社会常常采取不相容的态度,因此又叫病态幽默”。有一些评论家还在把黑色幽默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的幽默”。

90.发表于1926年的《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是一个符号K。

91.象征性技巧在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为越来越趋于多义化和朦胧化。

92.文学评论界通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概括为“宇宙主义”或“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

93.《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由《分成两半的子爵》、《在树上攀援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构成。

94.《一个陌生人的肖像》的作者是娜塔丽·萨洛特。萨特(填作家名)在为《一个陌生人的肖像》再版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

95.“意识的未形成语言的层次”指意识的前意识(或前意识层次)与无意识层次。

96.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作者是马尔克斯。

97.文学评论家康诺利在《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提要》中评价说,《追忆似水年华》像《恶之花》或《战争与和平》一样,是一百年间只出现一次的作品。《恶之花》和《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分别是波德莱尔和托尔斯泰。

98.小说《喧哗与骚动》分为4部分,第3和第4部分的叙述者分别是杰生和迪尔西。

99.“人物并不是作者创造的。它们早就存在,必须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重视他们,那是我们的过错。”这是作家索尔·贝娄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引用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恩的话。

100.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重建巴洛克式装饰屏的尝试”,从题目上可以看出作家在小说中打通诗与画的尝试。这部小说是《风》。

101.《微暗的火》的作者是纳博科夫。

102.1957年,加缪(填作家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以严肃而认真的思考,重新建立起已被摧毁的理想;力图在无正义的世界上实现正义的可能性。这些都早已使他成为一名人道主义者”。

103.“奥德休斯”在拉丁文中的译名是尤利西斯。

104.这部小说由六个人物各自的内心独自组成,小说描写的是一天的时间,作家把这一天分成9个时间段。这部小说是《浪》(或《海浪》)。

105.在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佩德罗·巴拉莫》中,表现了人鬼不分的现象。 106.“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这首诗的作者是T.S.艾略特。

107.拉拉是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的女主人公。

种连续性并行结构的过程中,乔伊斯先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 它是一种控制的方式,一种构造秩序的方式,一种赋予庞大、无效、混乱的景象,即当代历史,以形状和意义的方式。”

86.《猎人格拉胡斯》的作者是卡夫卡。

87.这是一部由十篇小说的开头部分组成的长篇小说,这十篇小说的名字又组成一首诗。这部小说是卡尔维诺(填作家名)的《寒冬夜行人》。

88.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89.西方文学界对“黑色幽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哈利·肖在《文学名词辞典》(1973)里说,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由于它对当代社会常常采取不相容的态度,因此又叫病态幽默”。有一些评论家还在把黑色幽默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的幽默”。

90.发表于1926年的《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是一个符号K。

91.象征性技巧在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为越来越趋于多义化和朦胧化。

92.文学评论界通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概括为“宇宙主义”或“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

93.《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由《分成两半的子爵》、《在树上攀援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构成。

94.《一个陌生人的肖像》的作者是娜塔丽·萨洛特。萨特(填作家名)在为《一个陌生人的肖像》再版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

95.“意识的未形成语言的层次”指意识的前意识(或前意识层次)与无意识层次。

96.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作者是马尔克斯。

97.文学评论家康诺利在《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提要》中评价说,《追忆似水年华》像《恶之花》或《战争与和平》一样,是一百年间只出现一次的作品。《恶之花》和《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分别是波德莱尔和托尔斯泰。

98.小说《喧哗与骚动》分为4部分,第3和第4部分的叙述者分别是杰生和迪尔西。

99.“人物并不是作者创造的。它们早就存在,必须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重视他们,那是我们的过错。”这是作家索尔·贝娄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引用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恩的话。

100.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重建巴洛克式装饰屏的尝试”,从题目上可以看出作家在小说中打通诗与画的尝试。这部小说是《风》。

101.《微暗的火》的作者是纳博科夫。

102.1957年,加缪(填作家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以严肃而认真的思考,重新建立起已被摧毁的理想;力图在无正义的世界上实现正义的可能性。这些都早已使他成为一名人道主义者”。

103.“奥德休斯”在拉丁文中的译名是尤利西斯。

104.这部小说由六个人物各自的内心独自组成,小说描写的是一天的时间,作家把这一天分成9个时间段。这部小说是《浪》(或《海浪》)。

105.在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佩德罗·巴拉莫》中,表现了人鬼不分的现象。 106.“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这首诗的作者是T.S.艾略特。

107.拉拉是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的女主人公。

108.托马斯·曼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布登勃洛克一家》和 《魔山》. 109.萨特(填人名)的学说中最富于影响力的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和“自由选择”的理论。

二、选择题

1.这一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这一流派是表现主义。

2.这位作家获得了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称赞他是(美国)“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20世纪小说家中伟大的实验主义者”。这位作家是福克纳。

3.以下哪部作品是约瑟夫•海勒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

4.《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浪》等小说是哪位作家创作的? 伍尔夫

5.这篇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军官以一种非理性的迷狂参与制造了一部构造复杂精妙的处决人的机器,但最终制造这部行刑工具的军官竟自己躺在处决机器上,轧死了自己。这篇揭示了现代机器文明和现代统治制度给人带来异化的作品是《在流放地》。

6.美国文学理论家汉弗莱曾对意识流小说下过这样的定义:“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所谓“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指的是前意识与无意识层次。

7.萨特、加缪、西蒙娜•波伏瓦,这些作家是属于哪一个流派的?存在主义

8.这一流派的作家往往既是文学家又是哲学家。他们在小说中表达他们的哲学观点,其作品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哲理化。这一流派是存在主义。

9.中性的、非感情化的写作又被称作零度写作。

10.1950年,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发表了一篇名为《怀疑的时代》的文章,成为后来的一个小说流派在理论上的重要论文。文章引用了法国作家斯汤达的一句话:“怀疑的精灵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并同时宣称“我们已进入怀疑的时代”。这个小说流派是新小说派。

11.卡洛斯•富恩特斯、加西亚•马尔克斯、阿莱霍•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胡安•鲁尔福等作家,是哪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12.“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五十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是对哪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马尔克斯

13.“„„集中写的是社会现实处境的荒谬及其对人的个体存在的挤压,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这是哪一流派的创作特点? 黑色幽默

14.《福尔赛世家》、《儿子与情人》、《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的悲剧》,这些小说属于下述哪—类作品? 现实主义

15.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大战前夕,地点在作者所虚构的一个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的疗养院,里面住着来自欧洲各地的病人,他们精神空虚,身体虚弱,有如行尸走肉,从而反映着世纪初叶欧洲精神的病态和危机,因此,这部小说也被称为“时代小说”,透露的是“整个欧洲精神生活的精髓”(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语)。这部小说是《魔山》。

16.这一流派的小说家在艺术观念上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因此,对“物”的重要性的强调在这一流派的小说家那里走向了极端。这一流派是:新小说派

17.“元叙述”即对小说是如何被叙述出来的过程的一种叙述。“元叙述”在以下哪种文学流派中有所体现:黑色幽默

18.以下哪两部小说是伍尔夫创作的:《达洛卫夫人》、《海浪》

19.这位著名作家1905年6月21 R生于巴黎,两岁丧父,随外祖父、母长大,1924年考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192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哲学教师学衔考试,此后担任过中学哲学教师。这位著名作家是:萨特

20.1976年,在授予一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他的“第一部作品诞生之时,美国的叙事艺术发生了倾向性和换代性的变化。”这位作家是:索尔·贝娄

20.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一个术语引入了文学评论,此后,作为一个文学术语,它被文学评论家们广泛运用,并成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这一术语是:意识流

21.最古老的寓言模式:孩子在森林里迷路或是骑土战胜遇见的恶人和诱惑,至今仍然是一切人类故事的无可替代的程式,仍然是一切伟大的堪称典范的小说中的图景。”这句关于寓言的经典论述出自下列哪位作家:卡尔维诺

22.这位作家出生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在他不满一岁就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在车祸中丧生。这位作家是:加缪

23.雅克莲、马弟雅恩,这两个人物属于下列哪部作品:《窥视者》

24.“写实小说忠实、精细、全面地刻画现实生活,描写人类的心灵面对当代社会时所体验到的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感情,并强调全体与个体之间的相关性。在这方面,旧式文体是难以与它相提并论的。”这是对下列哪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托马斯·曼

25.这种文学创作和批评方法曾经被定为一个国家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它的具体内容之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这种文学创作和批评方法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6.这部小说写本德伦一家为刚去世的女主人艾迪送葬的历程。它的实验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设置上。小说由15个人物的内心独自构成,共有59个独自段落。这部小说是:《我弥留之际》

27.这出戏剧的故事发生在地狱中,戏剧场景是一个第二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主要人物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是“卑鄙小人”,此刻在地狱中互相审判和互相折磨,展示出的是一幅委琐丑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景。这出戏剧是:《间隔》

28.以下哪部小说是法国作家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29.“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这是谁的著名论断:什克洛夫斯基

30.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在评论一位作家的作品时说,对这些作品,“人们无法作直截了当的阐释。尽管风格体裁通常是平淡的,累赘的,但气氛总是那么像梦魇似的,主题总是那么无法解除的苦痛。”被评论的这位作家是:卡夫卡

31.文学界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开始于:评论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32.这部小说的叙事者“我”是个小动物,它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充满了隐忧、警惕和恐惧,“即使从墙上掉下的一粒砂子,不弄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然而,“那种突如其来的意外遭遇从来就没有少过”。这个小动物的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代人的处境的象征性写照。这部小说是:《地洞》

33.这是一部是以侦探小说为“表”,以“物化”追求为“里”的先锋性小说。其主要内容是:旅行推销员马弟雅恩回到自己童年生活过的海岛去推销手表,在海滩的僻静的地方杀了牧羊女雅克莲,并将尸体推人海中,尸体后来被人发现,马弟雅恩做贼心虚,回到作案现场去消灭物证,却被雅克莲的男朋友于连看见。然而,此后却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马弟雅恩两天后平安无事地回大陆了。这部小说是:《窥视者》

34.以下哪位作家曾拒领诺贝尔文学奖;萨特

35.以下哪部小说是法国作家的作品《鼠疫》。

36.余深、崔朋、阿尔贝,这些人物属于下列哪部作品《交叉小径的花园》。

37.文学评论界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开始于评论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38.“零度写作”是以下那位评论家提出来的? 罗兰·巴尔特。

39.这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小说写的是1904年6月16日一天里发生在三个主人公-布卢姆、斯蒂芬、莫莉一身上的事情。这部小说是:《尤利西斯》

40.1947年,法国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出版了一部小说,萨特为这部小说再版作序时对它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当代文学最奇异的特征之一,是到处都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和彻底否定了以往的,可以称之为反小说的作品。”“它是以小说本身来否定小说,是在建设它却又当着我们的面摧毁它,„„”这部小说是:《一个陌生人的肖像》

41.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打字机公司的经理在由巴黎到罗马的火车上20多个小时经理在由巴黎到罗马的火车上20多个小时的回忆和联想。对已经逝去的二十多年时光中的一次次旅行的联想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这部小说在叙事层面上最具有创造性的追求是运用了少见的第二人称“你”。这部小说是:《追忆似水年华》

42.“体现在哲学上,是‘元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走上没有深度、没有历史感的平面,从而导致‘表征紊乱’;体现在文艺上则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逝,本能成为一切,„„,体现在宗教上,则是关注焦虑、绝望、自杀一类的课题,以走向‘新宗教’来挽

救合法性危机的根源――信仰危机。”这是研究者描述一种文化思潮的一段话,这种文化思潮被称作:后现代主义

43.以下哪两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加缪、阿斯图里亚斯

44.这出戏剧的故事发生在地狱中,戏剧场景是一个第二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主要人物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是“卑鄙小人”,此刻在地狱中互相审判和互相折磨,展示出的是一幅委琐丑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景。这出戏剧是:《间隔》

45.后现代主义写作的代表作家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曾经这种评价这部小说:“许多人称之为是对本世纪文化最完备引论的一部书本身是一部长篇小说,„„阿尔卑斯山中疗养院那狭小而封闭的世界是二十世纪思想家必定遵循的全部线索的出发点:今天被讨论的全部主题都已经在那里预告过、评论过了。”卡尔维诺指的这部小说是:《魔山》。

46.以下哪部作品是美国小说家的作品《出了毛病》。

47.以下哪部作品是美国小说家的作品《洪堡的礼物》。

48.《天象馆》、《农事诗》、《时间的运用》,这些小说属于以下哪个流派?新小说派。

49.意识流小说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和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与无序性。“这种手法”是蒙太奇。

50.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酒店老板伊尔威克,这部小说名叫《芬尼根们的苏醒》。

51.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打字机公司的经理在由巴黎到罗马的火车上20多个小时的回忆和联想。对已经逝去的二十多年时光中的一次次旅行的联想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这部小说在叙事层面上最具有创造性的追求是运用了少风的第二人称“你”。这部小说是《变》。

52.以下哪部小说是英国作家的作品《儿子与情人》。

53.这位作家出生在法屑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蒙多维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在他不满一岁时就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在车祸中丧生。这位作家是加缪2.迪尔西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54.“让我们把意识比作为大海中的冰山——是整座冰山而不是仅仅露出海面的相对来讲 比较小的那一部分。按照这个比喻,海平面以下的庞大部分才是意识流小说的主旨所在。”海平面以下的庞大部分指前意识与无意识层次。

55.(根据教材)以下哪些作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卡洛斯·富思特斯、阿斯图里亚斯

56.“它恰好呈现着侧面,头转向右方。长长的翅膀合拢着,翅膀的尖端在尾巴上交叉,尾巴也是相当短的。它的喙是平的,很厚,黄色,微弯,可是尖端却呈勾状。翅膀下边和尖端都有较深色的羽毛。”“下面只看见一只右脚(另一只恰好被右脚遮没),又瘦又直,布满黄色的鳞片。 它从腹下一个弯成一百二十度角的关节开始,和上面布满羽毛的肉身接连,这肉身只露出这一小部分。另一只脚可以看见脚趾间的脚蹼,和伸开在木桩的圆顶上的尖爪。” 以上选段选自《窥视者》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运用在绘画评论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

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1911年4月在德国柏林第22届画展的前言中,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青画家(其中包括毕加索)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词则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此后的几年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本现。其特征表现为:①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②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水恒的品质。③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像,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

2.卡夫卡的表现主义技巧有哪些主要特征?

(1)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①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入微的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即小说的图象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荒诞世界,一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而小说的细节描写又极其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有非常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小说的场景处理也极其生活化。②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他擅长营造一种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在逻辑上又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现实情境。这种情境卡夫卡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

(2)作品在内容上着力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

(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多解性。

(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

3.简述在《城堡》解释史上,不同研究者所得出的不同结论。

“城堡”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视野出发,得出的是不同的结论。解释“城堡”的观点主要有7种:①从神学立场出发,研究者认为,“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所追求的是最高的和绝对的拯救,也有研究者认为卡夫卡用城堡来比喻“神”,而K的种种行径都是对既成秩序的反抗,想证明神是不存在的。②持心理学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城堡客观上并不存在,它是K的自我意识的外在折射,是K内在真实的外在反映。③存在主义的角度则认为,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是现代人的危机,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从而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④社会学的观点则认为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彼此之间充满矛盾,代表着崩溃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的预感,表现了现代集权统治的症状。⑤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则认为,K的恐惧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小说将个人的恐惧感普遍化,将个人的困境作为历史和人类的普遍的困境。⑥从形而上学的观点看,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⑦实证主义研究者则详细考证作者生平,以此说明作品产生的背景,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同卡夫卡身处的时代社会、家庭、交往、工作、旅游、疾病、婚事、个性等等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观点证明《城堡》是一部可以有多重解释的作品,这种多重的解释,是由于“城堡”意象的朦胧和神秘所带来的。

4.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说明:因为涉及到两种不同观点,这部作品算不算意识流小说都算对);詹姆斯•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芬尼根们的苏醒》;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浪》等。

5.筒述弗洛伊德关于精神领域的三种形态及其作用。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认为其中的“无意识”是处于意识最底层的广大的区域,它是一片充满着盲目冲动的黑暗域,深埋着人的本能、欲望与冲突。人的无意识是非理性的,受到理性的压抑而很难实现,同时无意识也是人的清醒而自觉的理性意识所无法认识、也无法控制的。但是,人有做梦的行为,而梦的活动却是无意识的间接的反映,人在梦中的时候,饱受压制的欲望和本能便通过变形的象征方式浮现,从而人的梦便成为被压抑的欲望的一个宣泄的渠道,使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欲望得到补偿性与替代性的满足。

6.简述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的三个层面及其各自的主要内容。

(1)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2)一种小说文体。两种观点:①包括意识的全部层面(意识、前意识、无意识,)。②侧重于描绘前意识和无意识(教材采取后一种)。根据后一种观点,“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意识的未形成语育层次”,指的即是前意识与无意识层次)。

(3)一种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这些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等。

7.什么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

(1)内心独白:①间接内心独白,指在叙事者的叙述过程中突然插入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时这种内心独白活动有着“他想”、“他意识到”一类的提示性引导词;有时不用“他想”、“他感到”一类的提示词,直接从叙事者的声音转到人物内心的声音。②直接内心独自,小说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直接传达内心的活动,让人物的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作者不站出来向读者作指示性的说明。

(2)自由联想: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种事物上作短暂停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

(3)“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手法,通常指电影镜头的组合、叠加,而意识流小说中蒙太奇的运用指的则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与无序性。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进一步分为时间蒙太奇与空间蒙太奇两种。

8.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设置了一个和《奥德塞》相对应的结构,对于这一问题,评论界有两种主要观点,简述这两种主要观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不同之处:一种观点认为,这表现了乔伊斯的宏大创作意图。对荷马史诗的借用反映了乔伊斯借助一种神话结构从总体上把握当代社会生活的意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尤利西斯》所代表的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在史诗和神话模式中所建构的秩序和统一性不过是一种虚构的产物。小说中的主人公布卢姆作为一个有些下流的广告推销员不能与荷马史诗中的大英雄相提并论;平庸琐碎的都柏林的现实生活不能成为一个神话。

(2)相同之处:这两种观点看似不同,但在对丧失了生命力的无序的现代文明的基本判断上堪称一致。

9.《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叙述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首先,班吉的讲述呈现了文学感性的具体性和原初性。整个世界在班吉的眼里,是由一个个具体事物构成的,都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以及他的感官世界密切相联。而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感官世界的具体性和生活场景的原初性都反映了福克纳文学想象力的原创性。其次,白痴叙事更有助于表现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在意识流的技巧层面,白痴是服从于小说艺术构思的需要的。“混乱”是班吉叙述的最突出特征,在他的叙述中,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场景混沌一片,难以分清,过去与当下的事件无从区别。因此,班吉的叙事突出表现了意识流的特征,一是时空和记忆的场景切换,二是所有的流程都由当下的某种感觉和事物触动。最后,白痴叙事有助于福克纳传达小说的深层主题:“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由白痴讲述,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10.简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指借助某些具有神奇或魔幻色彩的事物、现象或观念,如印第安古老的传说、神话故事、奇异的自然现象、人物的超常举止、迷信观念(如相信鬼魂存在等),以及作家的想像、艺术夸张、荒诞描写等手段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独特艺术手法。具体表现为:(1)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如给马尔克斯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概括的,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2)陌生化的技巧。陌生化是指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著名理论,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3)神话化。神话是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对神话的大量运用也与20世纪神话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同时,拉丁美洲这块有着深远的神话传统的土地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更普遍地运用神话提供了更充分的根源。

11.如何理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中现实与魔幻的关系?

一种看法认为,“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另一种看法则把魔幻与现实看成一个整体,把“魔幻”看成拉丁美洲人观察、体验以及传达世界的固有方式,同时也是拉丁美洲小说家固有的思维与艺术方式,魔幻与现实在这些小说家的创作中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而恰恰是一个统一的世界。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中也认为: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12.如何理解《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主题?

马尔克斯是从整个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学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孤独的主题。他反思的是整个拉丁美洲,他的诺贝尔受奖词的题目《拉丁美洲的孤独》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拉丁美洲的视野,还是“百年”的时间尺度,都升华了孤独的主题: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孤独,也不是一个家族的孤独,甚至也不仅是马尔克斯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拉丁美洲”以及“百年”的字眼使孤独的主题最终与整个拉丁美洲的广袤的大陆以及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联系在一起。马孔多是一个落后、封闭的殖民地国家和地域的象征。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不仅没有为马孔多带来现代文明,反而最终使之走向毁灭。但这种结局却对拉丁美洲大陆的政治生命产生着一种政治警示的作用。对孤独与死亡的抗争由此构成了小说的真正的意图。

13.什么是“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小说家经常运用哪些艺术手法?

“黑色幽默”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在文学上的反映,它试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无意义和荒诞的最大的反响。“黑色幽默”小说家集中写的是社会现实处境的荒谬及其对人的个体存在的挤压,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其主要艺术特征表现为:无以复加的变形与夸张;运用滑稽讽喻的手法,冷漠、无动于衷甚至是调侃和嘲弄的叙述调子(写人的处境的离奇荒诞、怪异);取消传统小说那种连贯性的叙事格局,使小说碎片化、集锦化、杂糅化等。

14.如何理解黑色幽默小说的“杂糅”特征?

黑色幽默小说的“杂糅”就是在小说中把多重文体与文类杂糅在一起,巴赛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特征。白雪公主曾经在大学里学过文学,她的意念往往又与学术性的文化论题有关,小说中因此充斥了关于悲剧和诗歌的学术讨论。此外读者还能在小说中读到书信,读到毫无文学色彩的平铺直叙的公文写作,读到长达一页的王子名单,排列了三十多个王子的姓名。在第一部结束后巴赛尔姆还针对读者设计了关于小说阅读的问答题,譬如:“你喜欢目前这个故事吗?”“白雪公主是否像你记忆中的那个白雪公主?”“你认为创造新形式的歇斯底里对今天的艺术家是否是一种可行的行为?”“你是站着读书?还是躺着,坐着?”等等。这一切,使小说成为多种文体和文类的大杂烩。

15.“第二十二条军规”有什么象征性含义?

在小说中,“第二十二条军规”指一个自相矛盾的圈套,一个陷阱。它隐喻了人类的一种悖论般的荒谬的存在处境,作为一个生存的总体隐喻它直接指向当代世界的生存现状,象征着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以及有理性的荒诞,象征了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谁也看不到,但却无所不在的统治。

16.简析萨特小说《恶心》中对“恶心”的感受。

萨特在小说《恶心》中把对“恶心”的感受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这种恶心不单纯是生理的反应,而是一种认知,但它又不单纯是抽象的认知,而是具体形于一种生理反应。毫无疑问,作为一种认知、一种感受、一种体验,萨特的恶心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它既然是一种主体的反应,那就正映照出外部现实世界、周围的自在存在之中有着令人恶心的性质。”“既然外部世界的存在、自在存在只有通过恶心才被显露出来,那就说明了外部世界就是一个令人恶心的世界。总而言之,在萨特看来,外部世界的根本性质就是恶心。”

17.加缪的小说《鼠疫》中的“鼠疫”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性含义?

《鼠疫》中的“鼠疫”这一意象的象征性含义是法西斯势力对各国的侵略。正如加缪在谈及自己写作《鼠疫》的基本动机时所说的那样:“我想通过鼠疫来表现我们所感到的窒息和我们所经历的那种充满了威胁和流放的气氛。我也想就此将这种解释扩展至一般存在这一概念。”小说结尾这瘟神发动的鼠群,正象征着人类始终面临的惘惘的威胁,象征着毁灭人类的一种可知以及未知的力量,它是关于人类总体生存境遇的象征表达。由此,“鼠疫”的意象就上升为“一般存在”的概念高度。

18.新小说派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小说派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1)对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质疑和反叛:主要包括对传统小说关于“真实性”观念的质疑;新小说派首先质疑的是传统小说关于“真实性”的观念,认为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对环境的注重、对人物的刻划所反映的只是一种肤浅的真实,不仅无法揭示一个客观世界,而且以真实性的假象欺瞒读者。同时,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手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心理习惯。(2)在艺术观念上,新小说派作家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因此,对“物”的重要性的强调在新小说派这里走向了一个极端。

19.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消解意义(放逐意义的维度)的做法主要有哪些?

(1)消解深度。传统的小说的意义是建立在“深度”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的,小说家总认为他的小说试图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小说总是隐含有一种深度,而这深度就是小说的意义。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不相信世界有一种深度和意义存在,力图创作出一种排斥所谓深度的“表面小说”,在技巧上表现为大量运用视觉性极强的词汇,惯于不厌其烦地描写事物的形状、数目、方位、性质、质地等等物质表层的特征。(2)瓦解叙事。打断叙事的连续性,大量运用场景、细节、断片,读者很难再读到一个完整的有连贯情节线索的故事;新小说派小说家尽可能地在小说中摒弃故事,即使有故事情节的某种形态,也表现为一种未完成状态,小说的讲述方式通常表现为“现在进行时”,小说成为叙事者的正在进行的叙述行为,所以,“未完成性”构成了新小说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20.为什么说有两个罗伯—格里耶,一个是客观主义者,另一个是主观主义者?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名字有双重含义:主观心理活动“嫉妒”,与客观物质“百叶窗”所表现的“观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表现了新小说派的重要观念:“物化”主题——人的主现心理和情绪与客观存在的“物‘密不可分。《嫉妒》同时又是一部自身内部具有某种悖论性的小说,是自我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叙事者在不动声色地呈现着“物”,另一方面这个叙事者并不是一个所谓冷静客观的人,恰恰相反,他是“所有的人当中最不中立、最不偏不倚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永远是一个卷入无休止的热烈探索中的人,他的视象甚至常常变形,他的想象甚至进入接近疯狂的境地”。“是这个人在看、在感觉、在想象,而且是一个置身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人,他受这感情欲望支配,一个和你们、和我一样的人。”简单地说,《嫉妒》的叙事者是个被“嫉妒”的心理疯狂折磨的有强烈主观情感的人。因而罗兰•巴尔特说有两个罗伯•格里耶,一个是客观主义者,另一个是人本主义者,或主观主义者。

2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写作?

后现代主义写作是一个异常庞杂的领域:(1)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把小说当作是一个虚构的文本世界。他们力图打破文学是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反映的神话,

而直接承认小说的本质就是对世界的想象性虚构,是作家对杂乱无章的创作素材的编织和缝合。(2)他们不仅在创作观念上强调小说的虚构性,而且往往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刻意表明文本的虚构属性,并用各种各样的叙述手法凸显小说本身就是—种虚构行为。(3)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使小说成为充满元叙述的元小说。

(4)具有文类和文体的杂糅性。

22.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创作有什么特征?

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创作主要有以下特征:(1)把小说当作是一个虚构的文本世界,他们力图打破文学是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反映的神话,而直接承认小说的本质就是对世界的想象性虚构,是作家对杂乱无章的创作素材的编织和缝合。

(2)写作过程中往往刻意表明文本的虚构属性,并用各种各样的叙述手法凸显小说本身就是—种虚构行为,使小说成为充满元叙述的元小说。(3)具有文类和文体的杂糅性。(4)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

23.什么是“元小说”?

“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

24.简述博尔赫斯的创作特征。

(1)具有玄学特征:每一篇作品都关注某种宇宙模式或者宇宙的某种属性(无限性,不可数计性,永恒的或者现在的或者周期性的时间)。小说中充斥着对无限和永恒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以具体有限的形式传达出来。力图以有限表现无限。(2)小说中充满了形式化的意象,比如梦、镜子、废墟、花园、沙漏、罗盘、锥体、硬币、盘旋的梯子、大百科全书、迷宫等等。这些意象不同于一般小说或诗歌中的意象,它们都有鲜明的形式化特征,有可塑性,是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又有玄学意味,可以在小说中对它们进行形而上的阐释。(3)杂糅性(见《交又小径的花园》要点)。(4)小说具有幻想性。但他写的往往不是纯粹的幻想小说,而是更擅长于把幻想因素编织在真实的处境之中,在小说中致力于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

25.如何评价博尔赫斯对小说学的贡献?

博尔赫斯的小说以幻想性著称,但是更值得重视的是他在小说处理幻想题材的方式。其实博尔赫斯写的往往不是纯粹的幻想小说,他更擅长于把幻想因素编织在真实的处境之中,从而在小说中致力于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譬如《交叉小径的花园》,就制造了一种神奇的时间花园曾经真实存在于中国的幻觉。真真假假就这样混杂在一起,从而表现了博尔赫斯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的高超技巧。博尔赫斯的对小说学的贡献正在这里。他的出现正像卡夫卡、乔伊斯、罗伯—格里耶一样,也使人们对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再度思考,去追问小说的可能性限度究竟如何?小说在形式上到底还能走多远?如何在小说中处理真实与幻想的关系?小说能够用什么样的虚拟和变形的方式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式?这些都是博尔赫斯带给20世纪小说领域的值得珍视的启示。

26.解释关于“时间零”的理论。

卡尔维诺的“时间零”理论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个猎手去森林狩猎,

—头雄狮扑了过来。猎手急忙向狮子射出一箭,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以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吃掉猎手;也可能被羽箭射中而亡。但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之后的事件,即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

三。至于狮子跃起与利箭射出以前,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

27.《交叉小径的花园》总体构思的出发点(也是作家所迷恋的“意象”)是什么?它是如何体现在这部小说中的?

“迷宫”是博尔赫斯所迷恋的意象,构成了他的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总体构思的出发点。“迷宫”这一意象是通过小说中关于崔朋的中国迷宫故事体现出来的。小说所具有的迷宫的特征则表现在:整部小说文本可以看做是一个谜面,而谜底则是“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叉小径的花园》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迷宫故事,时间在这里也具有了迷宫的特质。博尔赫斯理解的时间,不是一种物理学意义上的线性时间,而是一种具有玄学特征的迷宫般的时间。博尔赫斯对迷宫的酷爱也正因为“迷宫”意象非常适合于承载一个关于宇宙和世界的幻想性总体图式。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迷宫是一个象征物,它真正影射的是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的“时间”主题。如果说整篇小说可以看成一个譬喻的话,那么“迷宫”是喻体,真正的本体是“时间”。

28.结合作品选,说明《交叉小径的花园》如何体现“杂糅”这一后现代主义写作的特征。

《交叉小径的花园》包括了多种创作动机,也包括了多种小说类型,这就是该篇小说表现出的杂糅性。《交叉小径的花园》把不同类型的小说模式组合嫁接在一起,即在文本中综合了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不同的小说文体,也有不同的小说类型,同时也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主题模式,从而充分体现了“杂糅”这一后现代主义写作的特征。由此,《交叉小径的花园》引发出的小说学问题是小说家如何在文本中缝合不同的情境、文体乃至不同的叙事文类。从这个意义上说,缝合与杂糅构成了博尔赫斯的小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融会了更多的东西:主题、形式、文体、小说类型,此外还杂糅了不同的情调与美学风格。

29. 举例说明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象征性特征。

象征性技巧在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是越来越趋于多义化和朦胧化。例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魔山》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大战前夕,地点是作者所虚构的一个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的疗养院,即作者所谓的“魔山”,里面住着来自欧洲各地的病人,他们精神空虚,身体虚弱,有如行尸走肉,从而反映着世纪初叶欧洲精神的病态和危机。“魔山”象征着病态和死亡,象征着病恹恹的现代欧洲的精神生活,甚至象征着笼罩在病态和梦魇中的人类生活处境本身。

30. 简述乔伊斯的创作成就。

乔伊斯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英语国家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现代主义的一大鼻祖。他早期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既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小说写的是1904年6月6日一天里发生在三个主人公(布卢姆、斯蒂芬、摩莉)身上的事情。在小说中;作家力图在主人公布卢姆和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小说的结构也与之相对应。关于这一问题评论界有不同的观点。

《芬尼根们的苏醒》是乔伊斯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围绕着核心人物酒店老板伊尔威克一夜之间的梦幻意识展开。在人物的梦中展现出的既有伊尔威克一家人的个体命运的图景,又有爱尔兰乃至全世界的历史,堪称是人类混乱的精神史的一部缩影。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把意识流实验推向了极端。小说的语言过于晦涩。

31. 什么是拉丁美州著名的“文学爆炸”现象?

拉丁美洲著名的“文学爆炸”现象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期,一批优秀作家通过继承本土印第安古老的文学传统,并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融会贯通,使自己的文学创作既富有民族性,又获得了世界性,一大批文学作品相继问世,不仅影响了拉丁美洲文坛,而且蜚声欧美,并在全世界获得了更广泛的国际声望,从而造成拉丁美洲文学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一现象被称为拉美“文学爆炸”。主要代表作家有:胡里奥·科塔萨尔,何塞·多诺索,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卡洛斯·富恩特斯等。其中的卡洛斯·富恩特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连同阿莱霍·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胡安·鲁尔福等作家,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32. 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有哪些区别?

传统的幽默是一种引发笑声的健康愉快轻松的幽默。幽默中有乐观的态度,有通达和自信,是人们“对自己的事业具有信心”的表现,是“一种在喜剧感被制约于崇高感的情况下产生的混合感情”。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丧失了自信乐观和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匮乏传统幽默中的那种乐观态度和崇高感受,有的只是滑稽可笑。每个黑色幽默作家都是这个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世界之中的组成部分(结构性存在),当他呈现了世界的疯狂,也就使自己的创作成为疯狂世界的一部分。它是后现代社会彻底丧失崇高感和严肃感之后在文学上的反映。

33. 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有研究者认为自由联想就是;“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一种事物上作短暂停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有研究者认为对联想进行控制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记忆,这是联想的基础;第二是感觉,它们操纵着联想的进行;第三是想象,它确定着联想的伸缩性”。

34. 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存在主义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并在战后成为影响了欧美乃至世界的文学思潮。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有:①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法国存在主义在文学上的主要代表是萨特、加缪、西蒙娜·波伏瓦等。他们既是文学家,也是哲学家,他们往往把文学当作表达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场所。存在主义的文学主题往往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②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描写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荒诞体验”,这种“荒诞体验”往往表现为“厌烦”、“恶心”和“焦虑感”。

2)强调人在荒诞境遇中的“自由选择”。③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的显著特征是哲理化。

35.1.“内心独白”和“潜对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内心独白是文学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的主要技巧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最常用的表现技巧之—.内心独自是“一种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

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 潜对话是新小说派代表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对内心独自的创新与发展。“潜对话”即只发生在内心中的不具有外在具体形式的对话,被称为“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复调模式”。内心独自与潜对话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发生在一个人物内心的独白,后者是发生在人物心灵深处的不同声音的对话

36.解释“时间零”的理论。

卡尔维诺的“时间零”理论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个猎手去森林狩揩,一头雄狮扑了过来。猎手急忙向狮子射出一箭,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以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吃掉猎手;也可能被羽箭射中而亡。但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之后的事件,即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

三.至于狮子跃起与利箭射出以前,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在卡尔维诺看来惟有“时间零”才是更值得小说家倾注热情的时刻。这就对那种要求有前因后果,有完整的故事,有高潮和结局的传统小说观念形态构成了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开放性和零散性,故事不再完整,也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读者的参与和阅读成了实现小说价值的重要环节。

37.对于《追忆似水年华》是否是意识流小说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看法?

按弗洛伊德的分类,意识活动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理论界对于什么样的小说是意识流小说尚有分歧。一种看法认为,意识流小说描绘的流动的意识应该指意识的全部层面.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而另外一些理论家则认为意识流小说应侧重于描绘前意识和无意识,他们认为《追忆似水年华》不是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38.什么是文学中的“陌生化”技巧?

“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著名理论,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39. 以下选段选自《尤利西斯》,叙述的主人公是摩莉。请写出选段所运用的意识流技巧的名称及其定义。

选段运用了直接内心独白的技巧。直接内心独白是指小说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直接传达内心的活动,让人物的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作者不站出来向读者作指示性的说明.直接内心独白是内心独白的一种形式。选段同时也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另一重要技巧-一一自由联想。 “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一种事物上作短暂停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这就是自由联想。

40. 请简要解释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对福克纳的评价(“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20世纪小说中伟大的试验者”)。

“南方史诗作家”主要表现为福克纳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王国— 约克纳帕塔法。在福克纳创作的全部19部长篇小说和75部短篇小说中,有15部长篇和绝大多数短篇小说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这个小说系列表现了美国南方庄

园主的兴衰史。其中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小说表现了庄园主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史。"20世纪小说家中伟大的试验主义者”主要指福克纳的小说中很少有两部以上在技巧上是雷同的,同时也表现为他在意识流小说文体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试验。

41. 索尔·贝娄在哪些方面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

索尔·贝娄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坚守关于小说中的人物的信念。他引用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恩的话说:“人物并不是作者创造的。他们早就存在,必须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寻找,假如我们不能重现他们,那是我们的过错。”这表现了作家对人的状况的深切关注。而对人的处境的关怀,正是现实主义的重要传统。2、注重对社会环境的描绘,力图展示小说人物所处的现实境遇,他在小说中深刻地剖析主人公的悲剧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根源。正如他自己所说:“不可避免的个人混乱,也就是社会悲剧的写照。”

42.根据教材,试解释新小说派“消解深度”的含义。

“消解深度”与新小说派的艺术观念紧密相关。新小说派在艺术观念上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他们认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新小说派取消意义的策略之一是“消解深度”,即使小说成为没有深度的“表面小说”,从而消解小说的意义。主要作法是在技巧上大量运用视觉性极强的词汇,惯于不厌其烦地描写事物的形状、数目、方位、性质等等物质表层的特征等。

43.简述表现主义和新小说派的不同。

表现主义与新小说派在艺术观念上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注重主观表现,后者更注重客观摹写。表现主义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像,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新小说派作家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

44.以下选段采用了什么技巧?请解释这种技巧(《百年孤独》选段)?

选段运用了“陌生化”技巧。“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著名理论,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45.简述19世纪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

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现实,力图反映出生活的本来面目。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高尔基因此将19世纪现实主义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努力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家们往往把一类人物的所有特点都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勿使人物达到高度典型化;同时作家们认识到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而在创作中非常重视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努力写出环境对人物的影响。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他们以人道主义为思

想武器批判社会罪恶,对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充满了同情。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从模式上来讲一般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的环境描写。

46.下列段落选自《顶呱呱的早餐》,请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并解释这种叙述方式。(我自己怪这本书是什么看法?我觉得它槽得很,但我一向觉得自己写的书糟得很。我的朋友诺克斯伯杰有一次说,有本使人腻味的书“读起来像是菲尔博德斯塔琪写的”。每逢我拿起笔要写我好像准备写的东西时,我就会想起我是什么人。)

画线部分是“元叙述”。“元叙述”叙述的不是小说的人物、事件,而是作者是怎样写小说的。“元叙述”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具有“元叙述”的小说被称为“元小说”,“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

47.请解释“意识流”这一概念。

“意识流”最初是心理学术事。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了文学评论。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包括三层意思:(1)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约兴起于20世纪初期,代表人物主要有乔伊斯、福克纳、伍尔夫等;(2)一种小说文体。“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提示人物的精神存在”。(3)是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主要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

48.简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现实,力图反映出生活的本来面目。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高尔基因此将19世纪现实主义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努力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家们往往把一类人物的所有特点都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勿使人物达到高度典型化;同时作家们认识到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而在创作中非常重视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努力写出环境对人物的影响。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他们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批判社会罪恶,对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充满了同情。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从模式上来讲一般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的环境描写。

49. 索尔·贝娄的小说在哪些方面吸收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技巧?

索尔·贝娄在小说中借鉴了大量的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对现代主义的技巧的借鉴主要体现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如在《赫索格》中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自、心理分析、主观意绪、议论说理,有鲜明的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影响痕迹。但与乔伊斯等意识流小说家集中探索非理性的潜意识相比,索尔·贝娄小说中的表现的往往是人物的理性意识,意识流手法也往往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构成了所谓“心理现实主义”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50.举例说明《变形记》如何表现出“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的特征”?

小说在写法上遵循了写实的原则,细节描写非常真实。如写甲虫的习性:“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弯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要掀掉被子很容易,他只需把身子稍稍一拾被子就自己滑下来了。可是下一个动作就非常之困难,特别是因为他的

身子宽得出奇。他得要有手和胳臂才能让自己坐起来;可是他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却完全无法控制。他想曲起其中的一条腿,可是它偏偏伸得笔直;等他终于让它听从他的指挥时,所有别的腿却莫名其妙地乱动不已。”另外,关于主人公变形后的心态描写,也非常真实。在发现自己起床非常困难的时候,他想:“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在床上经过再次挣扎后,发现起床根本不可能时,他又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的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站的烦恼,提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已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正是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完全把人变甲虫作为我们自己生存处境的写真而接受下来。

四、论述题

1.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这篇小说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是卡夫卡小说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在《变形记》这篇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疑是具有荒诞色彩,但是卡夫卡通过精细的描写却使这一荒诞的情节显得真是可信。这取决于卡夫卡的细部的写实原则和艺术手法。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卡夫卡所注重的不在于展示外部世界,而注重内心心理表现,在《变形记》中表现出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作品虚实交融,人虫合—,穿插的故事和场景常常游离于情节之外,有时记录瞬间的直觉,有时显示离奇的梦幻。人在一夜之间变成甲虫,一方面有人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又逐渐具有了虫性。读来看似荒谬离奇,但在异化社会中,人丧失谋生能力,被社会遗弃,无异于一只甲虫,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本质揭示。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最初的反应尚不是对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残酷现实感到惊恐,仿佛变成大甲虫是个自然不过的事,而是担心老板会炒他的鱿鱼。他像平常一样,想着他的工作,想去赶车。他形变心不变,虫形人心,时时还在关心家人,为自己不能上班赚钱造成家境贫困而内疚。这一切使小说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荒诞性,情节虚幻怪异。但对荒诞事件描述的细节,人物内心心理的表述,却是现实的,真实可信的。家人从希望他好起来到完全失望;从小心翼翼地照顾到残忍无情地置他于死地,这一切都通过格里高尔的感受与心理活动,描绘了一幅现实的家庭生活图景。细细品位,便觉真实无比。卡夫卡将荒诞不经的事件安置在极为平常的家庭生活之中,同时又以极为真实自然的日常生活内容去进一步展示荒诞不经事件的全过程。《变形记》写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社会现实是一个使人异化的存在,格里高尔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却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归宿感。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使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被社会与家庭抛弃。这就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卡夫卡以一个小说家的卓越而超凡的想象力为人类的境况做出了一种寓言式的呈示。现代人面临的正是自我的丧失和变异,即使在自己最亲近的亲人中间也找不到同情、理解和关爱,人与他的处境已经格格不入,人成为他所不是的东西,同时却对自己这种异化无能为力。而这一切,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某种本质特征。《变形记》因此也状写了人的某种可能性。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就是卡夫卡对人的可能的一种悬想。在现实中人当

然是不会变成甲虫的,但是,变成大甲虫却是人的存在的某种终极可能性的象征。它是我们人人都有可能面对的最终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卡夫卡写的是人的生存现状。因而,当格里高尔本人和他的家人发现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时候,都丝毫没有怀疑这一变形在逻辑上的荒诞,而是都把它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实接受下来。卡夫卡的写法也完全遵循了写实的原则,仿佛他写的就是他在生活中所亲眼目睹的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而读者也完全把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作为一个我们自己的生存处境的写真而接受下来。虚幻荒诞中蕴含着现实真实,现实表现中充满了梦魇荒谬。两者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卡夫卡”式的主要艺术特色。

2.结合《喧哗与骚动》节选,谈谈(1)昆丁的叙述交代了哪些故事情节?(2)昆丁的叙述如何表现“意识流”的特征?(参照《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第71页注释)

(1)在《喧哗与骚动》节选中,昆丁的叙述主要交代了以下故事情节: ①“现实时间”里的故事情节

昆丁在宿舍里砸坏了自己的表;昆丁准备自杀。他把东西装进箱子,以便让别人以后带给他的家人;昆丁在宿舍门口碰到了从小教堂回来的施里夫;昆丁到邮局给父亲寄信;昆丁到钟表店修表;昆丁乘电车来到查尔斯河边;昆丁在浮码头看到了同学吉拉德•布兰特;昆丁搭上一辆回哈佛的电车;昆丁下车后寻找执事,托执事把一封信交给施里夫,并给执事一张字条,让他到自己宿舍取东西;昆丁搭上一辆电车离开哈佛,到坎布里奇郊外的阿尔斯顿去;昆丁选定自杀的地点;昆丁向三个钓鱼的男孩问到小镇去的路;昆丁在小镇上推门走进一家面包店。 ②“心理时间”里的故事情节

妹妹凯蒂结婚的情景;凯蒂失身那晚昆丁与父亲谈话;昆丁与同学斯波特吵架;凯蒂与达尔顿•艾密司的关系;昆丁在桥上与达尔顿•艾密司斗殴;凯蒂结婚前夕,昆丁与凯蒂在她的卧室里谈话;赫伯特•海德与昆丁谈话。

(2)意识流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等。在《喧哗与骚动》中,1910年2月6日是昆丁叙述的部分。在这一部分里,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的技巧。:

第一,它们仿佛从人物头脑里涌流而出直接被作者记录下来,前面不冠以“他想”、“他自忖”之类的引导语。如昆丁叙述中的这样一段:“只要他高兴你跟他说什么他就能用鼻子闻出来。他不用听也不用讲。他能闻出人家给他起的新名字吗?他能闻出坏运气吗?他干嘛去操心运气好还是坏呢?运气再也不能让他命运更坏了。如果对他的命运没有好处,他们又干嘛给他改名呢?”这一段叙述的是昆丁乘电车前往查尔斯河时又想起1900年给班吉改名那一天的事,前面就没有冠以“他想”、“他自忖”之类的引导语。第二,它们可以从这一思想活动跳到另一思想活动,不必有逻辑,也不必顺时序。如:坐着一动不动,我肚子里因为你而蠕动。①她一下子就站在了门口。班吉。大声吼叫着。②班吉明我晚年所生的儿子③在吼叫。凯蒂!凯蒂!我打算拔腿跑开。④他哭了起来于是她走过去摸了摸他。别哭了。我不走。别哭了。他真的不哭了。迪尔西。①为昆丁想起几年前他在老家和一个名叫娜塔丽的少女一起玩耍的情景。②为昆丁又想起他妹妹凯蒂失身那天的情景。③为昆丁想起康普生太太给小儿子换名字时所说的话。④为昆丁想起1898年祖母去世那晚的事。在回大房子时,班吉哭了,凯蒂安慰他。在这一叙述中,叙述者的头脑里,就是从一个思绪跳到另一个思绪,没有逻辑关系,也没有时序顺序。第三,除了正常的思想活动之外,它们也包括潜意识、下意识这一

类的意识活动。如:“地狱里,除了她和我,再也没有别人。如果我们真的干出件非常可怕的事就能让人们逃之夭夭,光剩下我们俩在地狱里。我犯了乱伦罪我说父亲啊是我干的不是达尔顿•艾密司。”这一段说的是昆丁又想起妹妹与推销员达尔顿•艾密司有了苟且关系后,自己去向父亲“承认”犯了乱伦罪及与达尔顿.密尔斯打架的情形。想到他父亲不相信他会做出这样可怕的事,想象自己死后留在河底的骨骼,想象自己让艾密司还没出生就死去。接着写昆丁敲碎手表的玻璃蒙子,查看手表里面的小齿轮,同时联想到耶稣的神迹、华盛顿的不说谎,回忆父亲给杰生买的小观剧镜。头脑里的景象非常纷乱。再下面写昆丁整理自己的衣服和书,准备自己自杀后家人来取走自己的物品。同时写昆丁对父亲一些话语的回忆、凯蒂结婚时的场景:班吉吼叫,凯蒂朝班吉奔过去。昆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后,和同学施里夫交谈了几句,上街去寄信,没见到平时常见的黑人执事,联想黑人执事的参加游行,回忆与施里夫关于黑奴的交谈。接着去修表、买熨斗,坐电车。在电车上因肚子的蠕动回忆起小时侯玩耍、凯蒂的失身、班吉的吼叫。下车来到查尔斯河边,看着河中的影子,联想到阿基米德浮力定理,迪尔西的话、班吉的嗅觉,能闻到奶奶的死。看河上吉拉德.布兰特划船,同时回忆与达尔顿.艾密斯的谈话、与凯蒂的谈话,接着又回忆他和赫伯特.海德会面时的情景:赫伯特送车给凯蒂,昆丁不愿意参加凯蒂的婚礼,他母亲康普生太太在赫伯特车上的罗嗦,赫伯特对康普生太太的恭维,凯蒂失身后康普生太太的哭泣、家人给凯蒂离家准备行李等景象。这些事颠颠倒倒,不按时间顺序排列,反映昆丁思想的混乱。通过昆丁的回忆、独白、联想等心理活动,交代出一些过去发生的故事,表现昆丁纷乱的思绪、沉重的心理压力、病态心理,也表现出一些次要人物的个性。这就是昆丁的一种潜意识、下意识。

3.结合《局外人》节选,谈谈(1)这部小说如何表现荒诞的世界观?(2)什么是《局外人》的“零度写作”?

(1)在《局外人》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透视主人公默尔索对于世界的荒诞感受,来试图表达一种荒谬的世界观。在默尔索这里,荒谬感产生于对自己处境的冷眼旁观,产生于自己的局外人的姿态,产生于对世界的陌生化的体验。正如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所说的那样:“一个能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流放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乐土的希望。这种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因此,“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它不存在于对立的两种因素的任何一方。它产生于它们之间的对立。”“荒诞不在人,也不在世界,而在两者的共存。”小说《局外人》的主题表达的就是人与他所处的生存境遇之间的乖谬。默尔索的冷漠正是因为在世界中找不到和谐感,他与周围的存在格格不入,他之所以被判了死刑,根本原因尚不在杀了那个阿拉伯人,而是因为他对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蔑视,他对一切都漫不经心,都感到无所谓,连母亲的死也使他无动于衷,在这个意义上说,他被社会视为一个异己,一个疏离者,一个局外人,最终则被看做社会的一个敌人而走向死亡。这就是默尔索悲剧命运的根源。但是默尔索的冷漠不意味着他是个毫无感觉的人。加缪在为《局外人》写的序言中这样评价默尔索:“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默尔索是一个对世界的荒诞的属性比起他人来有着更为自觉的体认的人。通过默尔索的形象的塑造,加缪指出:荒谬感首先表现在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某种怀疑。正像他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描述的那样:有时,诸种背景崩溃了。起床,乘电

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工作四小时,午饭,又乘电车,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总是一个节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很容易沿循这条道路。一旦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被提出来,一切就从这带点惊奇味道的厌倦开始了。“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厌倦产生于一种机械麻木生活的活动之后,但它同时启发了意识的活动。它唤醒意识并且激发起随后的活动。厌倦导致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拒斥的态度,并最终指向一种觉醒。尽管在默尔索这里,这种可能的觉醒是以其生命的消亡为代价。

(2)所谓《局外人》的“零度写作”,即中性的、非感情化的写作。在《局外人》中主要表现为: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口吻讲述人生中最能激起强烈感情的事件;在语言上突出“非感情化”。如《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的这段冷漠的叙述:“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这段叙述反映了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所谓的一种零度写作的特征。这种排斥了主观情绪和感情的叙述调子显然更有助于加缪表达他的存在主义的荒谬的哲学观和世界观,小说的叙述方式与主题取向构成了有机的统一。

4.结合《嫉妒》节选,论述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它如何体现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

罗伯—格里耶的《嫉妒》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隐匿了叙事者。《嫉妒》的特别首先表现在你不知小说到底是由谁来叙述的。从叙事者的声音上判断,它显然是一个第一人称,但从未有“我”的字样出现,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者是隐匿的,我们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却不知他是谁。进入视野和场景的总是女主人A,A在家中走来走去,她在写信,在梳头,然后就是A和邻居弗朗克在露台聊天,在餐厅吃饭的场景。但是读者却时刻感到场景和空间中不止有两个人,不止有A和弗朗克,还肯定有幽灵般的第三个人。这第三个人最有可能的当然是小说中的嫉妒的丈夫,也就是小说中那个隐匿的叙事者,一个潜在的“我”,他其实一般情况下都在现场,但他像个哑人一样从不出声,他只是不动声色地在观察,在倾听,其实是时时刻刻在监视和猜忌让他嫉妒的妻子。但这一切都是隐藏不露的,读者只能从叙事过程中进行猜测,最后断定有这么一个吃醋的丈夫。(2)视觉性强。从叙述层面上看,小说的隐藏的效果取决于叙事者的观察位置和角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只写了一件事情:一个隐匿的叙事者在观察。一切都取决于他的视野,他能看到什么决定了小说能叙述出什么,小说记录的其实只是丈夫眼睛所能看到的。所以也可以说《嫉妒》是一部“视觉小说”。(3)“现在进行式”。作为“视觉小说”也决定了《嫉妒》的“现在性”和“空间性”。观察总是正在进行的,这就是它的“现在”的特点。《嫉妒》九个段落中的五段都是以“现在”二字开头的。“现在”造成的效果是叙述过程与被叙述的对象、事件同步发生的假象。被叙述的事件是正在发生的,进行中的,叙事者就缺少了时间距离,也缺少了判断距离,只能呈示所看到的一切。这使视线中的景象有一种无序性。一切都是现在进行的,小说成为正在进行的东西,我们读者的阅读似乎与小说的写作是同步的,小说家给你展示的正是他的完成小说的过程。(4)极其精确的视觉语言。小说的场景好像是叙事者用眼睛一寸一寸地丈量出来的。比如小说一再重复写几片香蕉林,详细地不厌其烦地写香蕉林的形状,是矩形,还是梯形,树干高度如何,每排树是多少株,减去砍掉的树之后,数字又是多少等等。观察者的眼睛有如一个米尺。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极端精确,注重空间、轮廓而轻色彩,是一种“几何式的描写”。

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主要是:(1)消解深度;(2)瓦解叙事;(3)致力于探索小说的新的可能性,探索还没有被别的小说家实践过的小说形式和主题,而对传统小说形式则一概否定。作为新小说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罗伯—格里耶在《嫉妒》这部小说中所进行的以上实验和创新,正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

5.结合《百年孤独》节选,选论这部小说如何体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1)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中曾这样评价《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段颁奖词还概括说,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2)陌生化的技巧。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如《百年孤独》中关于马孔多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带领孩子们见识他们从未见过的冰块的描写,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一个堪称神奇的细节。它使冰块显示出了奇特的光芒,使读者也有一种神奇之感。读者正是借助小说中人物的眼光在重新打量冰块,从而使冰块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3)神话化。神话是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是神话传说的集大成。加拿大文学理论家弗莱总结的几种神话原型:天堂神话,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等等,在《百年孤独》中几乎都得到了印证。研究者们认为,《百年孤独》模仿了《圣经》中从“创世纪”和“伊甸园”一直到“启示录”的所有核心情节。小说中的第一代领导人布恩蒂亚离开故乡去寻找新的乐园就酷似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创世神话,也是一个伊甸园的田园牧歌神话。而最终马孔多的堕落及毁灭则是原罪和堕落神话的体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末日神话,一种启示录。此外,马尔克斯还吸纳了世界上众多的神话和传说。如第一代布恩蒂亚杀了人之后受鬼魂纠缠就是取材于印第安传说。(4)独具匠心的小说叙事结构。小说的第一句就非同凡响: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句奠定了小说总体时间框架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参观冰块”的一个小说的初始情节,而且在一句话中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小说的叙事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溯已经发生的情节,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回溯过去,又能预叙未来,从而囊括了小说的三个时空。这种具有“三维”特征的叙述时空的设置,有助于小说凸显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有助于表现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沧桑。

6.结合《顶瓜瓜的早餐》节选,谈谈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1)小说是一部典型的“反小说”作品,没有故事情节,也不按照传统方法描写人物性格(小说中的人物都像木偶),作者写小说时信笔所至,讽刺范围很广,想到什么就用荒诞的幽默的笔法讽刺什么。小说的基本情节作者已在第一章中和

盘托出,这种别开生面的写法也说明作品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这部小说的序与一般的书不同,它本身就是小说的一部分,是真正的作者小库尔特•冯尼格假想的一个作家——也是小说的叙事者——在谈论与评价自己正在写的这本书,如“我自己对这本书是什么看法?我觉得它糟得很”等等。(2)滑稽讽喻。《顶刮刮的早餐》的叙事者有一种超然的叙述调子,他借着外星球的视角,以一种陌生化的眼光打量地球上的一切,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都一下子呈现出不合理性。比如小说以这样的方式评论所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1492年:“教师告诉孩子们说,这是人类发现他们的大陆的日期。事实上,在一四九二年,这个大陆上已有千百万人居住,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年只是来了强盗,对他们进行了欺诈、掠夺和屠杀。„„”再如小说对美国国歌的嘲讽:“下面是它的国歌,真是废话连篇,就像许多要你严肃对待的东西一样„„宇宙中有无数亿国家,但是德威•胡佛和基尔戈•特劳特所属的国家是惟一一个国歌里带着许多莫名其妙的问号的国家。”小说的基本观念是借助反讽化的叙事者的口说出的:“我在本书中表示了这样的疑虑:人类是机器、是机器人。”“我还有意把人类想象成橡皮大试管,里面起着激烈的化学变化,在我孩提时,我看见不少人甲状腺肿。„„这些不幸的地球人甲状腺肿得就像喉咙上结着笋瓜。”这种人变成了机器的思想,反映着作者对后现代社会机械化和物化发展态势的忧虑,是对现代主义诸种流派所关注的文学主题的沿承和发展。书名所谓“顶刮刮的早餐”则是信手拈来的美国通用面粉公司用来推销一种谷物早餐的广告语,小说在此顺手牵羊地表达了对商品化趋势的冷嘲热讽。(3)碎片化和集锦化。如小说中关于人的机器属性的哲理思辨、对后现代社会中的商品广告的援引,小说作者自己在作品中亲自画的穿插在文字之间的诸如卡车、手枪、电灯开关的大量插图,关于自由女神的火炬像一个燃烧着的蛋卷冰淇淋一类的富于解构色彩的想象,都以片断化的形式组合在小说之中,形象化地冲击着读者的视觉。

7.结合作品论述《日瓦格医生》表现出的精神内涵。

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精神内涵: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俄罗斯传统价值形态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日瓦戈医生》从人道主义和个体生命的角度反思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其后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它的价值之一也正是小说所表现出的看待历史和革命的一种复杂的甚至矛盾的态度。日瓦戈医生的矛盾体现在,他一方面憎恶俄罗斯沙皇时代的政治制度,赞同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他却怀疑革命同时所带来的暴力和破坏,用日瓦戈医生自己的话来说:“我是非常赞成革命的,可是我现在觉得,用暴力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应该以善为善。”他的信仰仍是来源于俄罗斯宗教的爱的信条以及托尔斯泰式的人道主义,在历史观上则表现出一种怀疑主义的精神。但是在史无前例的以暴易暴的革命时代,这种爱与人道的信仰是软弱无力的。所谓“爱是孱弱的”,它的价值只是在于它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人彼此热爱、怜悯的精神需求,代表着人类对自我完善和升华的精神追求,也代表着对苦难的一种坚忍的承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所固有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对苦难的坚忍承受,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对灵魂净化的向往,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对完美人性的追求。帕斯捷尔纳克是俄罗斯内在的民族精神在20世纪上半叶的代表。他的创作深刻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虽然饱经痛楚、放逐、罪孽、牺牲,却依然保持着美好的信念与精神的良知的心灵历程。这种担承与良知构成了衡量帕斯捷尔纳克一生创作的更重要的尺度。这一切塑造了《日瓦戈医生》特有的高贵而忧郁的品格。因此,《日瓦戈医生》也被认为是“关于人类灵魂的纯洁和尊贵的小说”,它的问

世,被称为“人类文学和道德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此,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帕斯捷尔纳克虽然历经沧桑,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望:“我渴望生活,而生活就意味着永远向前,去争取并达到更高的,尽善尽美的境界。”我们同样理解了小说的结尾借助日瓦戈医生的一对朋友的感怀所表达的对心灵自由和美好未来的信念,并为这种俄罗斯式的内在精神品性深深触动。

8.结合《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节选,谈谈这部小说的童话和寓言特征。

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具有童话思维和寓言色彩的传奇故事。

《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写的是一位子爵在战争中被炮弹一分为二,竟然分开的两半都各自存活了下来,一半善良,一半邪恶。人性的善与恶就这样以童话的形态形象地反映在分成两半的子爵身上。从客观真实性的意义上说,子爵这个“我们的祖先”属于“不存在”的人物,有一种童话的属性。童话思维正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形象身上。分成两半的子爵,形象简明,观念鲜明,有儿童思维的色彩和特征。因此,尽管小说的主题是抽象的,但是这种童话化的构思却使这部小说形象鲜明,生动逼真。小说建立在具体的形象构思的基础之上,正如卡尔维诺自己说的那样:“我开始写作幻想的故事的时候,是没有考虑理论的问题的;我只懂得我全部的故事的源头是一种视觉的形象。有一个形象是一个人被分割为两半,每一半都还继续独立地活着。”《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同时又是关于现代人的生存和人性的寓言。因此,尽管小说写的是古代的故事,批评家仍称《我们的祖先》“是现代人的三部曲”。它们恰像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一样,写的是关于现代人生存境况、人性追求和自我认同的寓言,只是卡尔维诺的想像比起灰暗的卡夫卡来更具有一种亮色而已。《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它创造了一种寓言形式。寓言形式是现代小说最有活力的一种模式,在卡夫卡那里就奠定了它在20世纪小说中大量运用的基础。寓言的原型模式中往往蕴涵着人类的基本境遇,蕴涵着人类的基本心理动机,也蕴涵着人类的基本的追求与渴望,正如卡尔维诺所说:“最古老的寓言模式:孩子在森林里迷路或是骑士战胜遇见的恶人和诱惑,至今仍然是一切人类故事的无可替代的程式,仍然是一切伟大的堪称典范的小说中的图景。”在《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中,寓言的模式与传奇的故事和关于生存的哲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小说既有形而上的内蕴,又有可读性,是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9. 请举例(或引原文)论述下列《顶刮刮的早餐》节选体现了“黑色幽默”的哪些特征?

(1)运用变形与夸张、滑稽讽喻的手法写人的处境的离奇荒诞、怪异。(例如:写身体僵硬的梅毒病患者走在“美国的十字路口”等)。借助反讽化的叙事人之口表达小说的基本观念:“我在本书中表示了这样的疑虑;人类是机器、是机器人。”“我还有意把人类想像成橡皮大试管,里面起着激烈的化学变化,在我孩提时,我看见不少人甲状腺肿。„„这些不幸的地球人甲状腺肿得就像喉咙上结着笋瓜。”“母亲用化学药品毁坏了她的脑子”等。这种人变成了机器、人被物所左右的思想,反映着作者对后现代社会机械化和物化发展态势的忧虑。(2)用超然的叙述调子,借着外星球的视角,以一种陌生化的眼光打量地球上的一切,使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下子呈现出不合理性。例如评论所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1492年:“教师告诉孩子们说,这是人类发现他们的大陆的日期。事实上,在一四九二年,这个大陆上已有千百万人居住,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这

一年只是来了强盗,对他们进行了欺诈、掠夺和屠杀。”(3)取消传统小说那种连贯性的叙事格局,使小说碎片化、集锦化,杂糅化。例如;关于人的机器属性的哲理思辨、对后现代社会中的商品广告的援引,穿插在文章之间的诸如“1492”、“蛋卷冰淇淋”的插图,关于自由女神的火炬像一个燃烧着的蛋卷冰淇淋一类的想像,都以碎片、集锦的形式组合在小说之中。(4)具有元叙述的特征。如:我自己对这本书是什么看法?’——‘我就会想起我是什么人。”

10.下列《局外人》节选描写了然而索为母亲守灵的情景。试论述①节选是如何通过情节和细节描写表现存在主义文学主题的?②你如何理解然而索这样的文学形象?这一文学形象有什么意义?

评分标准及答题要点:第一问:①要有“情节?和“细节”的概念。节选的主要情节是然而索为母亲守灵。细节是指具体的描写,对于细节的叙述要详细。②要能谈出以下的意思:节选的情节表现的是人生的重大事件(母亲去世、为母亲守灵)。普通人面对这样的事件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如悲伤、流泪、痛苦),而细节描写却表现了然而索与普通人迥然有别:极端的冷漠。由此表现了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世界是荒诞的

10.试论索尔·贝娄的创作成就。

索尔·贝娄是二战之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最有影响的当代美国作家。他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索尔·贝娄的主要作品有《挂起来的人》、《受害者》、《奥吉·玛琪历险记》、《捉住这一天》、《雨王汉德森》、《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赫索格》、《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等。长篇小说《赫索格》、《洪堡的礼物》是其代表作。索尔·贝娄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某些传统:注重描写人物,注重描写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注重剖析主人公的悲剧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根源。在小说的内容方面尤其注重表现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例如代表作长篇小说《赫索格》,主人公赫索格是个出色的大学历史教授,但他在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一切却背道而驰。他两次婚姻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二个妻子还与自己最好的朋友有染,赫索格自己则被妻子赶出家门,最后不但失去了妻子,朋友,还失去了心爱的女儿。这巨大的变故彻底改变了赫索格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精神状态,他只能借助写信来缓解内心的危机。小说中的书信多达五十余封,但是这些信件却从未寄出,它们只是赫索格心灵的一种自我倾诉,从中读者得以窥视到赫索格的内心深处。作者通过赫索格的形象集中反映了对复杂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对知识分子心态的勾勒,以及对人的终极 存在问题(如;人类究竟是什么,我们是谁,活着为什么等。)的思考。小说描绘了美国60年代 动荡变幻的社会现实,又是一部探索知识分子心理和精神危机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品。2.在小说中展现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图景。对现代主义技巧的借鉴尤其体现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但与乔伊斯等意识流小说家集中探索非理性的潜意识相比,索尔•贝娄小说中表现的往往是人物的理性意识,意识流手法往往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构成所谓“心理现实

主义”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赫索格》中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主观意绪、议论说理等。3、在小说的语言上形成一种具有自我嘲讽意味的喜剧风格,被称为“贝娄式风格”。它的特点是既富于同情,又带着嘲讽,喜剧性的嘲笑和严肃的思考相结合,滑稽中流露悲怆,诚恳中蕴含玩世不恭。文体既口语化,又高雅精致,能随着人物的性格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11.试论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化创作趋势。

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多样化创作趋势主要指内容的多样化和写作风格的多样化。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一、俄罗斯和前苏联: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代表作品有高尔基的《母亲》、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等。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体现了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诞生了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独属于苏联的自己的方式,同时也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而束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③五、六十年代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观,诞生了如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古拉格群岛》、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断头台》等史诗般的作品。④其中《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是个既认同革命又与革命有一种疏离感的边缘人物,他反映了作者对革命和历史的复杂而独特的理解,也在苏联至少从高尔基的《母亲》就开始了的主流革命文学图景之外,提供了我们透视俄罗斯和苏维埃历史的另一种更复杂的历史视野和观念视野。《日瓦戈医生》在小说艺术史上的独特贡献是把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性的叙事传统与帕斯捷尔纳克式的诗意品质完美地结合起来,被称为“诗化小说”。

二、西欧和美国;代表作品有德国的亨利希·曼的《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亨利希·伯尔的《女士与众生相》,法国的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英里亚克的《蝮蛇结》,英国的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格雷厄姆·格林的《问题的核心》、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劳伦斯的《JL子与情人》、《虹》,美国的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索尔·贝娄的《赫索格》等。对现代主义的借鉴和融合是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其中象征性技巧的运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朦胧化。如《魔山》中的“魔山”,《老人与海》中的“海”、“狮子”等。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观念也突出地反映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图景。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是他始终关注的重要领域,他的主要作品被认为是探索知识分子心理和精神危机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品。在小说的语言和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具有自我嘲讽意味的喜剧风格——“贝娄式风格”。

12.以下分别是《嫉妒》和《高老头》(巴尔扎克)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描写了一座房屋外部的状况,后者描写了一间屋子(伏盖公寓的饭厅)内部的状况。论述:1.两个选段在景物描写上各有什么特点?2.《嫉妒》选段是如何表现新小说派的艺术观念的?

评分标准及答题要点:①选段一的主要特点:对景物的描写力图做到准确客观,不带主观性,不带作者的感情色彩。在技巧上大量运用视觉性强的词汇,着力描写事物的形状,数目,方位,性质、质地等等物质表层的特征。要举节选中的例子详细说明,如怍者对房屋的构造、格局,阳光的阴影,木栏杆,景物等是如何描写的,用了什么样的词汇,这种描写给读者造成的印象是什么等等。选段二的主要特点:运用了较多的形容词,以突出房间内部的破败、穷酸景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要举节选中的例子详细说明。说明:对于选段一、二景物描写的

论述,如果只能做概括性论述而不能举例,只能各得6分。②表现了新小说派的艺术观念: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沦,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

13.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1.格利高尔萨姆沙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2.节选如何表现卡夫卡创作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1.格里高尔 萨姆沙的生活状况的主要内容包括:他是一个旅行推销员,工作非常辛苦("常年累月到处奔波,—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这种工作使他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知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已朋友");他的老板十分严厉,喜欢发号施令("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工发号施令");虽然非常不愿意干这份工作,但因父母欠老板的债而不得不干("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

2.《变形记》写的是一个现代人异化的悲剧.格里高尔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却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归宿感.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使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被社会与家庭抛弃.这就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小说整体的荒诞性主要体现在营造幻象和虚拟现实的结合上:例如:格里高尔 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而他最初的反应不是对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残酷现实感到惊恐—仿佛变成大甲虫是个自然不过的事—而是担心老板会妙他的鱿鱼.当格里高尔本人和他的家人

发现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时候,也把它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实接受下来。 这种人变甲虫的幻像,以及自然地被接受的对现实的虚拟,构成了小说整体的荒诞性。小说在写法上遵循了写实的原则,细节描写非常真实.(如写甲虫的习性,主人公变形后的心态等).正是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完全把人变甲虫作为我们自己生存处境的写真而接受下来。

14.1.阅读下列选段并说明《变形记》的这个选段对甲虫的行为有哪些细节描写。2.试论述选段中的“细节描写真实性”与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体质的不同。

1.描写甲虫行为的细节主要有:“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弯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头抬起来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起了一阵寒颤。”“要掀掉被子很容易,他只需把身子稍稍一拾被子就自己滑下来了。可是下一个动作就非常之困难,特别是因为他的身子宽得出奇。他得要有手和胳臂才能让自己坐起来;可是他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却完全无法控制。他想曲起其中的一条腿,可是它偏偏伸得笔直;等他终于让它听从他的指挥时,所有别的腿却莫名其妙地乱动不已。”

2.现实主义创作要求细节描写具有真实性,但细节的真实是为了更形象逼真地再现社会生活,烘托人物形象,凸现典型环境。而卡夫卡小说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与现实主义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一,卡夫卡小说的整体图象是荒诞的,如《变形记》中的人变甲虫。这种整体图象的荒诞在现实主义小说中是不存在的。第二,卡夫卡小说中真实细致的细节最终是为了反衬整体生存处境的荒诞和神秘。如《变形记》对于甲虫行为的描写。细节描写越真实可信,整体图象就越显得荒诞。说明:“2”只是答案要点,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感想。 15试论述《百年孤独》的“孤独”主题。

马尔克斯从整个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学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孤独的主题。马孔多是一个封闭的殖民地国家和地域的象征。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不仅没有给他带来现代文明,反而最终使之走向毁灭。这种结局对拉丁美洲大陆的政治生命

产生着一种政治警示的作用。对孤独与死亡的抗争构成了小说的真正的意图。 《百年孤独》《1967》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巨著。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描写的是布恩蒂亚(又译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以及小镇马孔多(又译马贡多)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到消亡的过程。它反映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百年孤独》的内容异常丰富、复杂而深广,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百年孤独》以小镇马孔多所经历的创建、繁荣、沦落和消亡的百年沧桑,影射和浓缩了哥伦比亚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其次,小说在对布恩蒂亚家族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中,着力表现了他们身上共同具有的特征,这就是马孔多人的孤独感。孤独的本质是人们因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远感。它是家族衰败、民族落后、国家灭亡的根源。小说描写布恩蒂亚家族连同马孔多小镇被飓风刮走,深刻揭示了由孤独所产生的社会悲剧的必然。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近百年来的“孤独”现实和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是一部当代拉丁美洲的百科全书。

16阅读卡夫卡《地洞》里的选段并论述:1、《地洞》中的小动物在挖洞过程中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态,请举例说明。2、选段如何表现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3、读完这个选段后,你有什么感想。

1、《地洞》中描写的生存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人的处境的象征性写照;节选一段表现出其胆小和不断推理与自我辩驳的心理。这只“动物”显著的特征就是胆小和不断的推理与自我辩驳。它总是对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假设种种可能性,然后又自我辩驳其诸种不可能,并如此循环往返,乐此不疲。一开始它宣称:“我把洞修成了,看样子还挺成功。”但接着在估计了各种可能性之后又不得不承认,地洞本身是不安全的,它面临着各种威胁:“不仅外面有敌人威胁我,地下也有这样的敌人。我还从未见过他们,但那些传说中讲的就是它们,我对它们坚信不疑。”它或许也渴望野外的“自由生活”,但一番推论与驳议以后,此种自由变为了呆在地洞里不受他人打扰的安全、自由„„可以说,全文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矛盾运动中,这种运动首先表现为介于安全与不安全间的摆动,其动力来自于动物自身,来自于动物自身的内心抗辩。

2、卡夫卡小说的特色:(1)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A.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入微的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即小说的图像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荒诞世界,一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而小说的细节描写又极其现实

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有非常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小说的场景处理也极其生活化。B.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他擅长营造一种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在逻辑上又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现实情境,这种情境卡夫卡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2)作品在内容上着力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多解性。比如对《地洞》,可以理解为存在主义主题,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冷漠与隔绝;也可以理解为卡夫卡自己的心理特征的写照;还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生活的写照等等。(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3、卡夫卡在小说中经常揭露荒诞的主题,《地洞》也是:“我”造地洞是为了自由的生存,却为地洞失却了自由;技术是为了享受,“我”却因对技术的永不满足而陷于不断的劳动中;财富是为了生活,“我”却又为获得和守住这些战利品而永远没有安宁;无尽的恐惧和怀疑发自内心,没有安全可言,只有为安全而累。这其中充斥着矛盾、颠倒式的荒诞。在这儿,《地洞》试图用成熟的散文覆盖叙述中的现实,精确的描述表现主题,对梦幻的把握是为了表现内心的生命。荒诞的最终是揭示人的苦闷、压抑、惶惑和永无休止的困惑。指明世界只有荒诞。《地洞》在结构风格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形记》等小说保持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有情节的开始、经过与结束,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小说是以将来为聚焦点、以将来的某种不确定性来引起读者的期望情绪;然而《地洞》则完全颠覆了这种创作原则——“我把洞修成了,看样子还挺成功。”“这我非常清楚,我的生命如今正处于其颠峰,可即使如此也几乎没有完全宁静的时刻,我会死在深色地衣下面的那个地方,在我的梦中,常常有一只贪婪的鼻子不停地在那里嗅来嗅去。”小说没有情节的起伏,几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地洞没有实现目标。整个故事的推动几乎就是在安全与不安全的质问中展开,为了安全需要谨慎地劳作来打造近乎完美的地洞,却又因为谨慎绝望地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从不对安全放弃,却又时常不得不乞灵于偶然和希望,在这种钟摆式的矛盾结构中,故事就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不是对未来的关注,而是对现在的困惑。《地洞》却没有明确的结局:“我在这方面考虑得越多,我就越是觉得这只动物不可能听到我的声音。可能是这样,他曾听到过关于的什么消息,但他大概没听到我的声音,尽管这对我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只要我对他一无所知,他就根本不可能听到我的声音,因为我一直保持着寂静,有什么会比重见地洞更加寂静。那就是在我试探着打洞时,他也许能听见我的声音,尽管我打洞的方式发出的噪声很少。不过他若听到了我的声音,我肯定会有所察觉,他至少得放下活仔细地听。——然而一切如故。”这种结构的运用与《地洞》那种自我探索的矛盾成为一体。不能不说是卡夫卡独特风格的沉淀。

17.意识流小说的特征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与评价意识流小说?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以与传统的写实方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不是一个文学流派。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吴尔夫和美国的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他们的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是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识流”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

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和“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他又认为人的意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理性和无逻辑的,因此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同时他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相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他强调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的影响以及两者的有机统一,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他们的学说对意识流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展了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的关于潜意识的观点以及他的用自由联想医治精神病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观念。从弗洛伊德的学说出发,人是充满自相矛盾的生物,矛盾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之中。弗洛伊德提出的一整套心理分析的理论,促进了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上述现代哲学和和心理学的发展打破了从理性和逻辑推理解释世界和人的传统观点,展现了当代世界和人的复杂景象。面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复杂性,一些作家认为过去写实主义的方法,一定环境一定性格的单一方法,不足以表达已经被认识到的复杂性,需要寻找一种表现这种复杂性的恰当的文学形式。意识流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形成的。因此,意识流方法并不纯粹是技巧和形式方面的问题,而是涉及对人的意识和心理的理解和解释的问题;它是从现代心 理学对人的观念中派生出来,为表现这种人的观念服务的。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作家整部作品都用这种手法,有的则在部分章节或某些片断使用;有的作家使用这种方法重点在于再现外部世界,有的则侧重对问题的思索或表达一种感情状态;有些作品的特点是回忆性质的,但并不是所有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人都用回忆的办法,有些作品既有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遐想。总的说来,这些作品的结构与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的结构是不同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意识流小说中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但这样的作品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自由联想也不是毫无依据或漫无边际。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法国新小说派作家米歇尔·布陶的作品《变化》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这种结构。长达300多页的小说的全部故事是写主人公从巴黎乘火车去罗马时在车厢中所度过的20多个小时。但作品并不是随着地间的推移叙述这20多个小时在火车上发生的事,而是写在这段时间内在主人公内心、在他的意识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主人公坐在车厢内,他的意识活动达到了巴黎、罗马,他的事业和他的家庭、私人生活;而他的意识活动所构成的场景又与他坐在由巴黎去罗马的火平车车厢中这个中心环节相联系。于是在这 20个小时的叙述时间内展现了主人公 20余年的生活以及他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和憧憬。意识流小说没有划一的规格,在实际上的运用也各不相同;不但此作家与彼作家不同,此一国意识流往往和彼一国也不同;就是同一作家也经常有变化和发展。加上现代各种文学流派(例如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的一些作家在不问程度上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因此这种手法的表现

形式更为纷杂,变幻无穷,不能 用一些 不变的原则将它束缚住。公认的意识流的著名作品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等。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一、填空题

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此人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

4.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5.《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萨姆沙。

6.卡夫卡最主要的三部长篇小说是《美国》、《审判》、《城堡》。

7.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观察》、《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

8.“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获得广泛的认可。

9.《城堡》的主人公名叫K。

10.法国作家纪德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有两个相反相成的世界:一是对“梦幻世界‘自然主义式’的再现”,二是“大胆地向神秘主义的转换”。

11.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其中法国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12.“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13.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

14.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

15.乔伊斯的祖国是爱尔兰。

16.《尤利西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17.小说《月桂树被砍掉了》的作者杜阿•杜夏丹是法国小说家,一般被认为是较早尝试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作家。

18.《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是普鲁斯特。

19.伍尔夫的主要作品有《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

20.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存在主义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填国名)

21.最初作为哲学概念的存在主义,可追溯到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他奠定了宗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1925年前后,法国哲学家兼作家马塞尔把克尔凯戈尔的思想引入法国,创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文坛又产生了以萨特为代表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存在主义思潮。

22.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西蒙娜•波伏瓦等。

23.“自由选择”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观念;“荒诞体验”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对世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它们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24.萨特的主要作品有《恶心》、《墙》、《间隔》、《自由之路》、《禁闭》等。

25.加缪的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堕落》、《流放与王国》等。

26.1950年,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发表了一篇名为《怀疑的时代》的文章,成为后来新小说理论的重要论文。

27.《一个陌生人的肖像》的作者是娜塔丽•萨洛特。

28.萨特在为《一个陌生人的肖像》再版作序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

29.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这些新小说派的纲领性文献的作者是罗伯—格里耶。

30.诗和画的结合构成了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西蒙独特的艺术追求。

31.新小说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马格丽特•杜拉斯、克洛德•莫里亚克。

32.罗伯—格里耶的主要作品有《橡皮》、《窥视者》、《嫉妒》。

33.法国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尔特总结说,罗伯—格里耶放逐意义的维度取消意义的主要策略有二:一是消解深度;二是瓦解叙事。

34.拉丁美洲著名的文学爆炸现象出现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

35.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卡洛斯•富恩特斯、阿莱霍•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胡安•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等。 36.1967年,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玉米人》等。

37.古巴作家卡彭铁尔的主要作品有《人间王国》、《消失了的足迹》、《光明世纪》等。

38.黑色幽默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年代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

39.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约瑟夫•海勒、小库尔特•冯尼格、约瑟•巴斯、托马斯•品钦、唐纳德•巴赛尔姆等。

40.西方文学界对“黑色幽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哈利•肖在《文学名词辞典》(1973)里说,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由于它对当代社会常常采取不相容的态度,因此又叫病态幽默”。有一些评论家又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41.文学界一般认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创作起码在40年代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就有表现,到了60年代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高峰,在欧洲有意大利的卡尔维诺为其最突出的代表,俄罗斯裔美国小说家纳博科夫也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42.文学评论界通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概括为“宇宙主义”或“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

43.卡尔维诺毕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著有一部百万言的巨著《意大利童话》。

44.《我们的祖先》被认为是一部关于现代人的生存和人性的寓言。

45.现实主义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在20世纪既是并行不悖的两条主线,同时也突出地表现出彼此渗透和交融的特征。

46.象征性技巧在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为越来越趋于多义化和朦胧化。

47. 帕斯捷尔纳克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诗人。1914年,他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名叫《雾霭下的双子星座》。。

48.《日瓦戈医生》在小说艺术史上的独特贡献是把俄罗斯传统小说的写实性的

叙事传统与帕斯捷尔纳克式的诗意品质完美地结合起来,因而被称为“诗化小说”。

49.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构成了索尔•贝娄始终关注的重要领域。

50.《喧哗与骚动》这一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

51.危地马拉是古代玛雅一基切人的故乡。有一部被称为玛雅一基切人的“圣经”的神话,它的名字叫波波尔·乌。

52.这位作家出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的一个小村镇,两岁时回到意大利的圣莫雷。1947年以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路》而蜚声文学界。这位作家是卡尔维诺;

53.这则希腊神话讲述了一个人物被诸神惩罚周而复始地推巨石上山的故事。法国著名作家加缪运用这则神话写出著名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54.这位小说家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一些形式化的意象,如:梦、镜子、废墟、花园、沙漏,罗盘等,这位小说家是博尔赫斯。

55.美国学者乔拉•麦克默里(填人名)在评论一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创作特征时指出:他“一个手法就是把现实与幻想纯熟地融合起来,由于使用这种手法,他的小说给人的印象是:这是一个纯粹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事都是可能的,每件事都是真实的。”

56.“我存在,是我自己在维持我的存在。我的躯体,一旦它开始有了,它就会自行活下去,但是我的思想,是我在维持它、我在展开它。”“我存在着,我活着,我思想所以我存在,我存在因为我思想。”这是小说《恶心》中主人公洛根丁的内心独白。

57.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兼作家马赛尔。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又被称为无神论存在主义。

58.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通常所包含的三层意思是:①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②一种小说文体③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技巧。

59.1967年,一位拉丁美洲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主要作品有《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玉米人》等。这位作家是阿斯图里亚斯。

60.《雾霭中的双子星座》、《一九零五年》等是帕斯捷尔纳克(填作家名)的主 要诗歌作品。

61.现实主义小说最根本的原则是写实。

62.“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通常被称作“内心独白”。

63.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称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64.1985年瑞典皇家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作家,颁奖词中称赞说:“这位作家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这位作家是克洛德•西蒙。

65.萨特的学说中最富于影响力的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和“自由选择”的理论。

66.按照英国作家、文学理论家戴维•洛奇的说法,元小说是“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

67.长诗《一九零五年》的作者是帕斯捷尔纳克。

68.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最明净的地区》、《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

69.中篇小说《白雪公主》(1967)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唐纳德•巴赛尔姆。

70.《城堡》中的“城堡”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解释它的主要观点有7种。其中社会学观点认为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彼此之间充满矛盾,代表着崩溃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的预感,表现了现代集权统治的症状;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K的恐惧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小说将个人的恐惧感普遍化,将个人的困境作为历史和人类的普遍的困境; 荒诞体验认为,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

71.“形而上学的观点”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观念;“自由选择”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对世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它们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72.这位小说家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一些形式化的意象,如:梦、镜子、废墟、花园、沙漏、罗盘等,这位小说家是博尔赫斯。

73.尤素林是海勒(填作家名)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

74.《白轮船》、《断头台》的作者是艾特玛托夫。

75..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称“中性的、非感情化的写作”为“零度写作”。

76.一位作家用了17年时间完成了一部晦涩难懂的小说,并称这部小说将使评论家们至少忙上三百年。这部小说是: 《芬尼根们的苏醒》

77.“让我们把意识比作为大海中的冰山— 是整座冰山而不是仅仅露出海面的相对来讲比较刁、的那一部分。按照这个比喻,海平面以下的庞大部分才是意识流小说的主旨所在。”“从这样一种意识概念出发,我们可以给意识流小说下这样的定义: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这段话是以下哪位说的: 汉弗莱

78.以下哪部作品是美国小说家的作品: 《赫索格》

79.(根据教材)以下哪些作家属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 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斯图里亚斯

5.这位作家即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他的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关于人类灵魂的纯洁和尊贵的小说”,它的问世,被称为“人类文学和道德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部小说是: 《日瓦戈医生》

80.“存在是一种巨大的幻象„„需要对艺术世界进行确确实实的再塑造。这就要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图象。”“(这一流派)艺术家的整个用武之地就在幻象之中。他并不看,他观察;他不描写,他经历;他不再现,他塑造;他不拾取,他去探寻。于是不再有工厂、房舍、疾病、妓女、呻吟和饥饿这一连串的事实,有的只是它们的幻象。”这是埃德施米特在描述下述哪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的: 表现主义

81.这部作品写的是西班牙战争中三个被佛朗哥法西斯逮捕人狱的共和党人在临行前夜的孤独和恐惧。作品的名字是《墙》。

82.长篇小说《V》的作者是 托马斯·品钦 。

83.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所处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请写出这三位作家所属的国家:但丁: 意大利 莎士比亚: 英国 歌德: 德国

84.约翰·巴斯的这部中篇小说是对格林同名童话的戏拟式改写,这部小说是《白雪公主》。

85. T. S.艾略特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在使用神话,构造当代与古代之间的一

种连续性并行结构的过程中,乔伊斯先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 它是一种控制的方式,一种构造秩序的方式,一种赋予庞大、无效、混乱的景象,即当代历史,以形状和意义的方式。”

86.《猎人格拉胡斯》的作者是卡夫卡。

87.这是一部由十篇小说的开头部分组成的长篇小说,这十篇小说的名字又组成一首诗。这部小说是卡尔维诺(填作家名)的《寒冬夜行人》。

88.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89.西方文学界对“黑色幽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哈利·肖在《文学名词辞典》(1973)里说,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由于它对当代社会常常采取不相容的态度,因此又叫病态幽默”。有一些评论家还在把黑色幽默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的幽默”。

90.发表于1926年的《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是一个符号K。

91.象征性技巧在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为越来越趋于多义化和朦胧化。

92.文学评论界通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概括为“宇宙主义”或“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

93.《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由《分成两半的子爵》、《在树上攀援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构成。

94.《一个陌生人的肖像》的作者是娜塔丽·萨洛特。萨特(填作家名)在为《一个陌生人的肖像》再版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

95.“意识的未形成语言的层次”指意识的前意识(或前意识层次)与无意识层次。

96.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作者是马尔克斯。

97.文学评论家康诺利在《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提要》中评价说,《追忆似水年华》像《恶之花》或《战争与和平》一样,是一百年间只出现一次的作品。《恶之花》和《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分别是波德莱尔和托尔斯泰。

98.小说《喧哗与骚动》分为4部分,第3和第4部分的叙述者分别是杰生和迪尔西。

99.“人物并不是作者创造的。它们早就存在,必须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重视他们,那是我们的过错。”这是作家索尔·贝娄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引用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恩的话。

100.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重建巴洛克式装饰屏的尝试”,从题目上可以看出作家在小说中打通诗与画的尝试。这部小说是《风》。

101.《微暗的火》的作者是纳博科夫。

102.1957年,加缪(填作家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以严肃而认真的思考,重新建立起已被摧毁的理想;力图在无正义的世界上实现正义的可能性。这些都早已使他成为一名人道主义者”。

103.“奥德休斯”在拉丁文中的译名是尤利西斯。

104.这部小说由六个人物各自的内心独自组成,小说描写的是一天的时间,作家把这一天分成9个时间段。这部小说是《浪》(或《海浪》)。

105.在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佩德罗·巴拉莫》中,表现了人鬼不分的现象。 106.“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这首诗的作者是T.S.艾略特。

107.拉拉是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的女主人公。

种连续性并行结构的过程中,乔伊斯先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方法— 它是一种控制的方式,一种构造秩序的方式,一种赋予庞大、无效、混乱的景象,即当代历史,以形状和意义的方式。”

86.《猎人格拉胡斯》的作者是卡夫卡。

87.这是一部由十篇小说的开头部分组成的长篇小说,这十篇小说的名字又组成一首诗。这部小说是卡尔维诺(填作家名)的《寒冬夜行人》。

88.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89.西方文学界对“黑色幽默”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哈利·肖在《文学名词辞典》(1973)里说,黑色幽默又叫黑色喜剧,“由于它对当代社会常常采取不相容的态度,因此又叫病态幽默”。有一些评论家还在把黑色幽默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的幽默”。

90.发表于1926年的《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是一个符号K。

91.象征性技巧在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为越来越趋于多义化和朦胧化。

92.文学评论界通常把博尔赫斯的小说概括为“宇宙主义”或“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

93.《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由《分成两半的子爵》、《在树上攀援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骑士》构成。

94.《一个陌生人的肖像》的作者是娜塔丽·萨洛特。萨特(填作家名)在为《一个陌生人的肖像》再版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

95.“意识的未形成语言的层次”指意识的前意识(或前意识层次)与无意识层次。

96.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作者是马尔克斯。

97.文学评论家康诺利在《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提要》中评价说,《追忆似水年华》像《恶之花》或《战争与和平》一样,是一百年间只出现一次的作品。《恶之花》和《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分别是波德莱尔和托尔斯泰。

98.小说《喧哗与骚动》分为4部分,第3和第4部分的叙述者分别是杰生和迪尔西。

99.“人物并不是作者创造的。它们早就存在,必须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重视他们,那是我们的过错。”这是作家索尔·贝娄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引用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恩的话。

100.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重建巴洛克式装饰屏的尝试”,从题目上可以看出作家在小说中打通诗与画的尝试。这部小说是《风》。

101.《微暗的火》的作者是纳博科夫。

102.1957年,加缪(填作家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以严肃而认真的思考,重新建立起已被摧毁的理想;力图在无正义的世界上实现正义的可能性。这些都早已使他成为一名人道主义者”。

103.“奥德休斯”在拉丁文中的译名是尤利西斯。

104.这部小说由六个人物各自的内心独自组成,小说描写的是一天的时间,作家把这一天分成9个时间段。这部小说是《浪》(或《海浪》)。

105.在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佩德罗·巴拉莫》中,表现了人鬼不分的现象。 106.“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这首诗的作者是T.S.艾略特。

107.拉拉是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的女主人公。

108.托马斯·曼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布登勃洛克一家》和 《魔山》. 109.萨特(填人名)的学说中最富于影响力的是“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和“自由选择”的理论。

二、选择题

1.这一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其特征表现为: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这一流派是表现主义。

2.这位作家获得了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称赞他是(美国)“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20世纪小说家中伟大的实验主义者”。这位作家是福克纳。

3.以下哪部作品是约瑟夫•海勒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

4.《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浪》等小说是哪位作家创作的? 伍尔夫

5.这篇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军官以一种非理性的迷狂参与制造了一部构造复杂精妙的处决人的机器,但最终制造这部行刑工具的军官竟自己躺在处决机器上,轧死了自己。这篇揭示了现代机器文明和现代统治制度给人带来异化的作品是《在流放地》。

6.美国文学理论家汉弗莱曾对意识流小说下过这样的定义:“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所谓“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指的是前意识与无意识层次。

7.萨特、加缪、西蒙娜•波伏瓦,这些作家是属于哪一个流派的?存在主义

8.这一流派的作家往往既是文学家又是哲学家。他们在小说中表达他们的哲学观点,其作品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哲理化。这一流派是存在主义。

9.中性的、非感情化的写作又被称作零度写作。

10.1950年,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发表了一篇名为《怀疑的时代》的文章,成为后来的一个小说流派在理论上的重要论文。文章引用了法国作家斯汤达的一句话:“怀疑的精灵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并同时宣称“我们已进入怀疑的时代”。这个小说流派是新小说派。

11.卡洛斯•富恩特斯、加西亚•马尔克斯、阿莱霍•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胡安•鲁尔福等作家,是哪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12.“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五十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是对哪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马尔克斯

13.“„„集中写的是社会现实处境的荒谬及其对人的个体存在的挤压,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这是哪一流派的创作特点? 黑色幽默

14.《福尔赛世家》、《儿子与情人》、《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的悲剧》,这些小说属于下述哪—类作品? 现实主义

15.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大战前夕,地点在作者所虚构的一个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的疗养院,里面住着来自欧洲各地的病人,他们精神空虚,身体虚弱,有如行尸走肉,从而反映着世纪初叶欧洲精神的病态和危机,因此,这部小说也被称为“时代小说”,透露的是“整个欧洲精神生活的精髓”(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语)。这部小说是《魔山》。

16.这一流派的小说家在艺术观念上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因此,对“物”的重要性的强调在这一流派的小说家那里走向了极端。这一流派是:新小说派

17.“元叙述”即对小说是如何被叙述出来的过程的一种叙述。“元叙述”在以下哪种文学流派中有所体现:黑色幽默

18.以下哪两部小说是伍尔夫创作的:《达洛卫夫人》、《海浪》

19.这位著名作家1905年6月21 R生于巴黎,两岁丧父,随外祖父、母长大,1924年考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192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哲学教师学衔考试,此后担任过中学哲学教师。这位著名作家是:萨特

20.1976年,在授予一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他的“第一部作品诞生之时,美国的叙事艺术发生了倾向性和换代性的变化。”这位作家是:索尔·贝娄

20.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一个术语引入了文学评论,此后,作为一个文学术语,它被文学评论家们广泛运用,并成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这一术语是:意识流

21.最古老的寓言模式:孩子在森林里迷路或是骑土战胜遇见的恶人和诱惑,至今仍然是一切人类故事的无可替代的程式,仍然是一切伟大的堪称典范的小说中的图景。”这句关于寓言的经典论述出自下列哪位作家:卡尔维诺

22.这位作家出生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在他不满一岁就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在车祸中丧生。这位作家是:加缪

23.雅克莲、马弟雅恩,这两个人物属于下列哪部作品:《窥视者》

24.“写实小说忠实、精细、全面地刻画现实生活,描写人类的心灵面对当代社会时所体验到的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感情,并强调全体与个体之间的相关性。在这方面,旧式文体是难以与它相提并论的。”这是对下列哪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托马斯·曼

25.这种文学创作和批评方法曾经被定为一个国家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它的具体内容之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这种文学创作和批评方法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6.这部小说写本德伦一家为刚去世的女主人艾迪送葬的历程。它的实验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设置上。小说由15个人物的内心独自构成,共有59个独自段落。这部小说是:《我弥留之际》

27.这出戏剧的故事发生在地狱中,戏剧场景是一个第二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主要人物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是“卑鄙小人”,此刻在地狱中互相审判和互相折磨,展示出的是一幅委琐丑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景。这出戏剧是:《间隔》

28.以下哪部小说是法国作家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29.“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这是谁的著名论断:什克洛夫斯基

30.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在评论一位作家的作品时说,对这些作品,“人们无法作直截了当的阐释。尽管风格体裁通常是平淡的,累赘的,但气氛总是那么像梦魇似的,主题总是那么无法解除的苦痛。”被评论的这位作家是:卡夫卡

31.文学界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开始于:评论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32.这部小说的叙事者“我”是个小动物,它对自己的生存处境充满了隐忧、警惕和恐惧,“即使从墙上掉下的一粒砂子,不弄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然而,“那种突如其来的意外遭遇从来就没有少过”。这个小动物的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代人的处境的象征性写照。这部小说是:《地洞》

33.这是一部是以侦探小说为“表”,以“物化”追求为“里”的先锋性小说。其主要内容是:旅行推销员马弟雅恩回到自己童年生活过的海岛去推销手表,在海滩的僻静的地方杀了牧羊女雅克莲,并将尸体推人海中,尸体后来被人发现,马弟雅恩做贼心虚,回到作案现场去消灭物证,却被雅克莲的男朋友于连看见。然而,此后却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马弟雅恩两天后平安无事地回大陆了。这部小说是:《窥视者》

34.以下哪位作家曾拒领诺贝尔文学奖;萨特

35.以下哪部小说是法国作家的作品《鼠疫》。

36.余深、崔朋、阿尔贝,这些人物属于下列哪部作品《交叉小径的花园》。

37.文学评论界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开始于评论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38.“零度写作”是以下那位评论家提出来的? 罗兰·巴尔特。

39.这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小说写的是1904年6月16日一天里发生在三个主人公-布卢姆、斯蒂芬、莫莉一身上的事情。这部小说是:《尤利西斯》

40.1947年,法国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出版了一部小说,萨特为这部小说再版作序时对它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当代文学最奇异的特征之一,是到处都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和彻底否定了以往的,可以称之为反小说的作品。”“它是以小说本身来否定小说,是在建设它却又当着我们的面摧毁它,„„”这部小说是:《一个陌生人的肖像》

41.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打字机公司的经理在由巴黎到罗马的火车上20多个小时经理在由巴黎到罗马的火车上20多个小时的回忆和联想。对已经逝去的二十多年时光中的一次次旅行的联想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这部小说在叙事层面上最具有创造性的追求是运用了少见的第二人称“你”。这部小说是:《追忆似水年华》

42.“体现在哲学上,是‘元话语’的失效和中心性、同一性的消失;体现在美学上则是传统美学趣味和深度的消失,走上没有深度、没有历史感的平面,从而导致‘表征紊乱’;体现在文艺上则表现为精神维度的消逝,本能成为一切,„„,体现在宗教上,则是关注焦虑、绝望、自杀一类的课题,以走向‘新宗教’来挽

救合法性危机的根源――信仰危机。”这是研究者描述一种文化思潮的一段话,这种文化思潮被称作:后现代主义

43.以下哪两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加缪、阿斯图里亚斯

44.这出戏剧的故事发生在地狱中,戏剧场景是一个第二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主要人物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是“卑鄙小人”,此刻在地狱中互相审判和互相折磨,展示出的是一幅委琐丑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景。这出戏剧是:《间隔》

45.后现代主义写作的代表作家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曾经这种评价这部小说:“许多人称之为是对本世纪文化最完备引论的一部书本身是一部长篇小说,„„阿尔卑斯山中疗养院那狭小而封闭的世界是二十世纪思想家必定遵循的全部线索的出发点:今天被讨论的全部主题都已经在那里预告过、评论过了。”卡尔维诺指的这部小说是:《魔山》。

46.以下哪部作品是美国小说家的作品《出了毛病》。

47.以下哪部作品是美国小说家的作品《洪堡的礼物》。

48.《天象馆》、《农事诗》、《时间的运用》,这些小说属于以下哪个流派?新小说派。

49.意识流小说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和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与无序性。“这种手法”是蒙太奇。

50.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酒店老板伊尔威克,这部小说名叫《芬尼根们的苏醒》。

51.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打字机公司的经理在由巴黎到罗马的火车上20多个小时的回忆和联想。对已经逝去的二十多年时光中的一次次旅行的联想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这部小说在叙事层面上最具有创造性的追求是运用了少风的第二人称“你”。这部小说是《变》。

52.以下哪部小说是英国作家的作品《儿子与情人》。

53.这位作家出生在法屑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蒙多维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在他不满一岁时就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在车祸中丧生。这位作家是加缪2.迪尔西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54.“让我们把意识比作为大海中的冰山——是整座冰山而不是仅仅露出海面的相对来讲 比较小的那一部分。按照这个比喻,海平面以下的庞大部分才是意识流小说的主旨所在。”海平面以下的庞大部分指前意识与无意识层次。

55.(根据教材)以下哪些作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卡洛斯·富思特斯、阿斯图里亚斯

56.“它恰好呈现着侧面,头转向右方。长长的翅膀合拢着,翅膀的尖端在尾巴上交叉,尾巴也是相当短的。它的喙是平的,很厚,黄色,微弯,可是尖端却呈勾状。翅膀下边和尖端都有较深色的羽毛。”“下面只看见一只右脚(另一只恰好被右脚遮没),又瘦又直,布满黄色的鳞片。 它从腹下一个弯成一百二十度角的关节开始,和上面布满羽毛的肉身接连,这肉身只露出这一小部分。另一只脚可以看见脚趾间的脚蹼,和伸开在木桩的圆顶上的尖爪。” 以上选段选自《窥视者》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运用在绘画评论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

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1911年4月在德国柏林第22届画展的前言中,表现主义一词又再度出现,用来描述一群法国年青画家(其中包括毕加索)的绘画特色。而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词则在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此后的几年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它在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中均有不同的本现。其特征表现为:①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②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水恒的品质。③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像,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

2.卡夫卡的表现主义技巧有哪些主要特征?

(1)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①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入微的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即小说的图象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荒诞世界,一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而小说的细节描写又极其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有非常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小说的场景处理也极其生活化。②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他擅长营造一种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在逻辑上又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现实情境。这种情境卡夫卡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

(2)作品在内容上着力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

(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多解性。

(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

3.简述在《城堡》解释史上,不同研究者所得出的不同结论。

“城堡”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视野出发,得出的是不同的结论。解释“城堡”的观点主要有7种:①从神学立场出发,研究者认为,“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所追求的是最高的和绝对的拯救,也有研究者认为卡夫卡用城堡来比喻“神”,而K的种种行径都是对既成秩序的反抗,想证明神是不存在的。②持心理学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城堡客观上并不存在,它是K的自我意识的外在折射,是K内在真实的外在反映。③存在主义的角度则认为,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是现代人的危机,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从而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④社会学的观点则认为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彼此之间充满矛盾,代表着崩溃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的预感,表现了现代集权统治的症状。⑤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则认为,K的恐惧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小说将个人的恐惧感普遍化,将个人的困境作为历史和人类的普遍的困境。⑥从形而上学的观点看,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他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⑦实证主义研究者则详细考证作者生平,以此说明作品产生的背景,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同卡夫卡身处的时代社会、家庭、交往、工作、旅游、疾病、婚事、个性等等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观点证明《城堡》是一部可以有多重解释的作品,这种多重的解释,是由于“城堡”意象的朦胧和神秘所带来的。

4.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说明:因为涉及到两种不同观点,这部作品算不算意识流小说都算对);詹姆斯•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芬尼根们的苏醒》;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浪》等。

5.筒述弗洛伊德关于精神领域的三种形态及其作用。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认为其中的“无意识”是处于意识最底层的广大的区域,它是一片充满着盲目冲动的黑暗域,深埋着人的本能、欲望与冲突。人的无意识是非理性的,受到理性的压抑而很难实现,同时无意识也是人的清醒而自觉的理性意识所无法认识、也无法控制的。但是,人有做梦的行为,而梦的活动却是无意识的间接的反映,人在梦中的时候,饱受压制的欲望和本能便通过变形的象征方式浮现,从而人的梦便成为被压抑的欲望的一个宣泄的渠道,使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欲望得到补偿性与替代性的满足。

6.简述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的三个层面及其各自的主要内容。

(1)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2)一种小说文体。两种观点:①包括意识的全部层面(意识、前意识、无意识,)。②侧重于描绘前意识和无意识(教材采取后一种)。根据后一种观点,“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存在”(“意识的未形成语育层次”,指的即是前意识与无意识层次)。

(3)一种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这些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等。

7.什么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

(1)内心独白:①间接内心独白,指在叙事者的叙述过程中突然插入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时这种内心独白活动有着“他想”、“他意识到”一类的提示性引导词;有时不用“他想”、“他感到”一类的提示词,直接从叙事者的声音转到人物内心的声音。②直接内心独自,小说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直接传达内心的活动,让人物的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作者不站出来向读者作指示性的说明。

(2)自由联想: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种事物上作短暂停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

(3)“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手法,通常指电影镜头的组合、叠加,而意识流小说中蒙太奇的运用指的则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与无序性。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进一步分为时间蒙太奇与空间蒙太奇两种。

8.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设置了一个和《奥德塞》相对应的结构,对于这一问题,评论界有两种主要观点,简述这两种主要观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不同之处:一种观点认为,这表现了乔伊斯的宏大创作意图。对荷马史诗的借用反映了乔伊斯借助一种神话结构从总体上把握当代社会生活的意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尤利西斯》所代表的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在史诗和神话模式中所建构的秩序和统一性不过是一种虚构的产物。小说中的主人公布卢姆作为一个有些下流的广告推销员不能与荷马史诗中的大英雄相提并论;平庸琐碎的都柏林的现实生活不能成为一个神话。

(2)相同之处:这两种观点看似不同,但在对丧失了生命力的无序的现代文明的基本判断上堪称一致。

9.《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叙述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首先,班吉的讲述呈现了文学感性的具体性和原初性。整个世界在班吉的眼里,是由一个个具体事物构成的,都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以及他的感官世界密切相联。而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感官世界的具体性和生活场景的原初性都反映了福克纳文学想象力的原创性。其次,白痴叙事更有助于表现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在意识流的技巧层面,白痴是服从于小说艺术构思的需要的。“混乱”是班吉叙述的最突出特征,在他的叙述中,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场景混沌一片,难以分清,过去与当下的事件无从区别。因此,班吉的叙事突出表现了意识流的特征,一是时空和记忆的场景切换,二是所有的流程都由当下的某种感觉和事物触动。最后,白痴叙事有助于福克纳传达小说的深层主题:“人生就是一篇荒唐的故事,由白痴讲述,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10.简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指借助某些具有神奇或魔幻色彩的事物、现象或观念,如印第安古老的传说、神话故事、奇异的自然现象、人物的超常举止、迷信观念(如相信鬼魂存在等),以及作家的想像、艺术夸张、荒诞描写等手段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独特艺术手法。具体表现为:(1)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如给马尔克斯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概括的,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2)陌生化的技巧。陌生化是指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著名理论,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3)神话化。神话是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对神话的大量运用也与20世纪神话主义思潮密切相关,同时,拉丁美洲这块有着深远的神话传统的土地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更普遍地运用神话提供了更充分的根源。

11.如何理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中现实与魔幻的关系?

一种看法认为,“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另一种看法则把魔幻与现实看成一个整体,把“魔幻”看成拉丁美洲人观察、体验以及传达世界的固有方式,同时也是拉丁美洲小说家固有的思维与艺术方式,魔幻与现实在这些小说家的创作中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而恰恰是一个统一的世界。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中也认为: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

12.如何理解《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主题?

马尔克斯是从整个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学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孤独的主题。他反思的是整个拉丁美洲,他的诺贝尔受奖词的题目《拉丁美洲的孤独》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拉丁美洲的视野,还是“百年”的时间尺度,都升华了孤独的主题: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孤独,也不是一个家族的孤独,甚至也不仅是马尔克斯的祖国哥伦比亚的孤独。“拉丁美洲”以及“百年”的字眼使孤独的主题最终与整个拉丁美洲的广袤的大陆以及一个世纪的漫长历史联系在一起。马孔多是一个落后、封闭的殖民地国家和地域的象征。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不仅没有为马孔多带来现代文明,反而最终使之走向毁灭。但这种结局却对拉丁美洲大陆的政治生命产生着一种政治警示的作用。对孤独与死亡的抗争由此构成了小说的真正的意图。

13.什么是“黑色幽默”?黑色幽默小说家经常运用哪些艺术手法?

“黑色幽默”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在文学上的反映,它试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无意义和荒诞的最大的反响。“黑色幽默”小说家集中写的是社会现实处境的荒谬及其对人的个体存在的挤压,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其主要艺术特征表现为:无以复加的变形与夸张;运用滑稽讽喻的手法,冷漠、无动于衷甚至是调侃和嘲弄的叙述调子(写人的处境的离奇荒诞、怪异);取消传统小说那种连贯性的叙事格局,使小说碎片化、集锦化、杂糅化等。

14.如何理解黑色幽默小说的“杂糅”特征?

黑色幽默小说的“杂糅”就是在小说中把多重文体与文类杂糅在一起,巴赛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特征。白雪公主曾经在大学里学过文学,她的意念往往又与学术性的文化论题有关,小说中因此充斥了关于悲剧和诗歌的学术讨论。此外读者还能在小说中读到书信,读到毫无文学色彩的平铺直叙的公文写作,读到长达一页的王子名单,排列了三十多个王子的姓名。在第一部结束后巴赛尔姆还针对读者设计了关于小说阅读的问答题,譬如:“你喜欢目前这个故事吗?”“白雪公主是否像你记忆中的那个白雪公主?”“你认为创造新形式的歇斯底里对今天的艺术家是否是一种可行的行为?”“你是站着读书?还是躺着,坐着?”等等。这一切,使小说成为多种文体和文类的大杂烩。

15.“第二十二条军规”有什么象征性含义?

在小说中,“第二十二条军规”指一个自相矛盾的圈套,一个陷阱。它隐喻了人类的一种悖论般的荒谬的存在处境,作为一个生存的总体隐喻它直接指向当代世界的生存现状,象征着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以及有理性的荒诞,象征了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谁也看不到,但却无所不在的统治。

16.简析萨特小说《恶心》中对“恶心”的感受。

萨特在小说《恶心》中把对“恶心”的感受上升到存在论的高度。“这种恶心不单纯是生理的反应,而是一种认知,但它又不单纯是抽象的认知,而是具体形于一种生理反应。毫无疑问,作为一种认知、一种感受、一种体验,萨特的恶心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否定性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它既然是一种主体的反应,那就正映照出外部现实世界、周围的自在存在之中有着令人恶心的性质。”“既然外部世界的存在、自在存在只有通过恶心才被显露出来,那就说明了外部世界就是一个令人恶心的世界。总而言之,在萨特看来,外部世界的根本性质就是恶心。”

17.加缪的小说《鼠疫》中的“鼠疫”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性含义?

《鼠疫》中的“鼠疫”这一意象的象征性含义是法西斯势力对各国的侵略。正如加缪在谈及自己写作《鼠疫》的基本动机时所说的那样:“我想通过鼠疫来表现我们所感到的窒息和我们所经历的那种充满了威胁和流放的气氛。我也想就此将这种解释扩展至一般存在这一概念。”小说结尾这瘟神发动的鼠群,正象征着人类始终面临的惘惘的威胁,象征着毁灭人类的一种可知以及未知的力量,它是关于人类总体生存境遇的象征表达。由此,“鼠疫”的意象就上升为“一般存在”的概念高度。

18.新小说派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小说派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1)对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的质疑和反叛:主要包括对传统小说关于“真实性”观念的质疑;新小说派首先质疑的是传统小说关于“真实性”的观念,认为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小说对环境的注重、对人物的刻划所反映的只是一种肤浅的真实,不仅无法揭示一个客观世界,而且以真实性的假象欺瞒读者。同时,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手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心理习惯。(2)在艺术观念上,新小说派作家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因此,对“物”的重要性的强调在新小说派这里走向了一个极端。

19.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消解意义(放逐意义的维度)的做法主要有哪些?

(1)消解深度。传统的小说的意义是建立在“深度”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的,小说家总认为他的小说试图表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小说总是隐含有一种深度,而这深度就是小说的意义。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不相信世界有一种深度和意义存在,力图创作出一种排斥所谓深度的“表面小说”,在技巧上表现为大量运用视觉性极强的词汇,惯于不厌其烦地描写事物的形状、数目、方位、性质、质地等等物质表层的特征。(2)瓦解叙事。打断叙事的连续性,大量运用场景、细节、断片,读者很难再读到一个完整的有连贯情节线索的故事;新小说派小说家尽可能地在小说中摒弃故事,即使有故事情节的某种形态,也表现为一种未完成状态,小说的讲述方式通常表现为“现在进行时”,小说成为叙事者的正在进行的叙述行为,所以,“未完成性”构成了新小说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20.为什么说有两个罗伯—格里耶,一个是客观主义者,另一个是主观主义者?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名字有双重含义:主观心理活动“嫉妒”,与客观物质“百叶窗”所表现的“观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表现了新小说派的重要观念:“物化”主题——人的主现心理和情绪与客观存在的“物‘密不可分。《嫉妒》同时又是一部自身内部具有某种悖论性的小说,是自我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叙事者在不动声色地呈现着“物”,另一方面这个叙事者并不是一个所谓冷静客观的人,恰恰相反,他是“所有的人当中最不中立、最不偏不倚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永远是一个卷入无休止的热烈探索中的人,他的视象甚至常常变形,他的想象甚至进入接近疯狂的境地”。“是这个人在看、在感觉、在想象,而且是一个置身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的人,他受这感情欲望支配,一个和你们、和我一样的人。”简单地说,《嫉妒》的叙事者是个被“嫉妒”的心理疯狂折磨的有强烈主观情感的人。因而罗兰•巴尔特说有两个罗伯•格里耶,一个是客观主义者,另一个是人本主义者,或主观主义者。

21.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写作?

后现代主义写作是一个异常庞杂的领域:(1)后现代主义小说家把小说当作是一个虚构的文本世界。他们力图打破文学是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反映的神话,

而直接承认小说的本质就是对世界的想象性虚构,是作家对杂乱无章的创作素材的编织和缝合。(2)他们不仅在创作观念上强调小说的虚构性,而且往往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刻意表明文本的虚构属性,并用各种各样的叙述手法凸显小说本身就是—种虚构行为。(3)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使小说成为充满元叙述的元小说。

(4)具有文类和文体的杂糅性。

22.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创作有什么特征?

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创作主要有以下特征:(1)把小说当作是一个虚构的文本世界,他们力图打破文学是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反映的神话,而直接承认小说的本质就是对世界的想象性虚构,是作家对杂乱无章的创作素材的编织和缝合。

(2)写作过程中往往刻意表明文本的虚构属性,并用各种各样的叙述手法凸显小说本身就是—种虚构行为,使小说成为充满元叙述的元小说。(3)具有文类和文体的杂糅性。(4)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

23.什么是“元小说”?

“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传统小说往往关心的是人物、事件,是作品所叙述的内容;而元小说则更关心作者本人是怎样写这部小说的,小说中往往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作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更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小说的叙述往往在谈论正在进行的叙述本身,并使这种对叙述的叙述成为小说整体的一部分。当一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的时候,这种叙述就是“元叙述”,而具有元叙述因素的小说则被称为元小说。

24.简述博尔赫斯的创作特征。

(1)具有玄学特征:每一篇作品都关注某种宇宙模式或者宇宙的某种属性(无限性,不可数计性,永恒的或者现在的或者周期性的时间)。小说中充斥着对无限和永恒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以具体有限的形式传达出来。力图以有限表现无限。(2)小说中充满了形式化的意象,比如梦、镜子、废墟、花园、沙漏、罗盘、锥体、硬币、盘旋的梯子、大百科全书、迷宫等等。这些意象不同于一般小说或诗歌中的意象,它们都有鲜明的形式化特征,有可塑性,是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又有玄学意味,可以在小说中对它们进行形而上的阐释。(3)杂糅性(见《交又小径的花园》要点)。(4)小说具有幻想性。但他写的往往不是纯粹的幻想小说,而是更擅长于把幻想因素编织在真实的处境之中,在小说中致力于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

25.如何评价博尔赫斯对小说学的贡献?

博尔赫斯的小说以幻想性著称,但是更值得重视的是他在小说处理幻想题材的方式。其实博尔赫斯写的往往不是纯粹的幻想小说,他更擅长于把幻想因素编织在真实的处境之中,从而在小说中致力于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譬如《交叉小径的花园》,就制造了一种神奇的时间花园曾经真实存在于中国的幻觉。真真假假就这样混杂在一起,从而表现了博尔赫斯处理真实与虚构的关系的高超技巧。博尔赫斯的对小说学的贡献正在这里。他的出现正像卡夫卡、乔伊斯、罗伯—格里耶一样,也使人们对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再度思考,去追问小说的可能性限度究竟如何?小说在形式上到底还能走多远?如何在小说中处理真实与幻想的关系?小说能够用什么样的虚拟和变形的方式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式?这些都是博尔赫斯带给20世纪小说领域的值得珍视的启示。

26.解释关于“时间零”的理论。

卡尔维诺的“时间零”理论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个猎手去森林狩猎,

—头雄狮扑了过来。猎手急忙向狮子射出一箭,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以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吃掉猎手;也可能被羽箭射中而亡。但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之后的事件,即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

三。至于狮子跃起与利箭射出以前,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

27.《交叉小径的花园》总体构思的出发点(也是作家所迷恋的“意象”)是什么?它是如何体现在这部小说中的?

“迷宫”是博尔赫斯所迷恋的意象,构成了他的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总体构思的出发点。“迷宫”这一意象是通过小说中关于崔朋的中国迷宫故事体现出来的。小说所具有的迷宫的特征则表现在:整部小说文本可以看做是一个谜面,而谜底则是“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叉小径的花园》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迷宫故事,时间在这里也具有了迷宫的特质。博尔赫斯理解的时间,不是一种物理学意义上的线性时间,而是一种具有玄学特征的迷宫般的时间。博尔赫斯对迷宫的酷爱也正因为“迷宫”意象非常适合于承载一个关于宇宙和世界的幻想性总体图式。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迷宫是一个象征物,它真正影射的是一个形而上的、抽象的“时间”主题。如果说整篇小说可以看成一个譬喻的话,那么“迷宫”是喻体,真正的本体是“时间”。

28.结合作品选,说明《交叉小径的花园》如何体现“杂糅”这一后现代主义写作的特征。

《交叉小径的花园》包括了多种创作动机,也包括了多种小说类型,这就是该篇小说表现出的杂糅性。《交叉小径的花园》把不同类型的小说模式组合嫁接在一起,即在文本中综合了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既有不同的小说文体,也有不同的小说类型,同时也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和主题模式,从而充分体现了“杂糅”这一后现代主义写作的特征。由此,《交叉小径的花园》引发出的小说学问题是小说家如何在文本中缝合不同的情境、文体乃至不同的叙事文类。从这个意义上说,缝合与杂糅构成了博尔赫斯的小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博尔赫斯在小说中融会了更多的东西:主题、形式、文体、小说类型,此外还杂糅了不同的情调与美学风格。

29. 举例说明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象征性特征。

象征性技巧在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是越来越趋于多义化和朦胧化。例如: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魔山》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大战前夕,地点是作者所虚构的一个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的疗养院,即作者所谓的“魔山”,里面住着来自欧洲各地的病人,他们精神空虚,身体虚弱,有如行尸走肉,从而反映着世纪初叶欧洲精神的病态和危机。“魔山”象征着病态和死亡,象征着病恹恹的现代欧洲的精神生活,甚至象征着笼罩在病态和梦魇中的人类生活处境本身。

30. 简述乔伊斯的创作成就。

乔伊斯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英语国家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现代主义的一大鼻祖。他早期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既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小说写的是1904年6月6日一天里发生在三个主人公(布卢姆、斯蒂芬、摩莉)身上的事情。在小说中;作家力图在主人公布卢姆和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小说的结构也与之相对应。关于这一问题评论界有不同的观点。

《芬尼根们的苏醒》是乔伊斯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围绕着核心人物酒店老板伊尔威克一夜之间的梦幻意识展开。在人物的梦中展现出的既有伊尔威克一家人的个体命运的图景,又有爱尔兰乃至全世界的历史,堪称是人类混乱的精神史的一部缩影。在这部小说中,作家把意识流实验推向了极端。小说的语言过于晦涩。

31. 什么是拉丁美州著名的“文学爆炸”现象?

拉丁美洲著名的“文学爆炸”现象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期,一批优秀作家通过继承本土印第安古老的文学传统,并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技巧融会贯通,使自己的文学创作既富有民族性,又获得了世界性,一大批文学作品相继问世,不仅影响了拉丁美洲文坛,而且蜚声欧美,并在全世界获得了更广泛的国际声望,从而造成拉丁美洲文学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一现象被称为拉美“文学爆炸”。主要代表作家有:胡里奥·科塔萨尔,何塞·多诺索,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卡洛斯·富恩特斯等。其中的卡洛斯·富恩特斯、加西亚·马尔克斯,连同阿莱霍·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胡安·鲁尔福等作家,构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32. 传统幽默和黑色幽默有哪些区别?

传统的幽默是一种引发笑声的健康愉快轻松的幽默。幽默中有乐观的态度,有通达和自信,是人们“对自己的事业具有信心”的表现,是“一种在喜剧感被制约于崇高感的情况下产生的混合感情”。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丧失了自信乐观和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匮乏传统幽默中的那种乐观态度和崇高感受,有的只是滑稽可笑。每个黑色幽默作家都是这个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世界之中的组成部分(结构性存在),当他呈现了世界的疯狂,也就使自己的创作成为疯狂世界的一部分。它是后现代社会彻底丧失崇高感和严肃感之后在文学上的反映。

33. 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有研究者认为自由联想就是;“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一种事物上作短暂停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有研究者认为对联想进行控制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记忆,这是联想的基础;第二是感觉,它们操纵着联想的进行;第三是想象,它确定着联想的伸缩性”。

34. 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存在主义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并在战后成为影响了欧美乃至世界的文学思潮。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有:①存在主义文学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法国存在主义在文学上的主要代表是萨特、加缪、西蒙娜·波伏瓦等。他们既是文学家,也是哲学家,他们往往把文学当作表达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场所。存在主义的文学主题往往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②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描写对于世界和人生的“荒诞体验”,这种“荒诞体验”往往表现为“厌烦”、“恶心”和“焦虑感”。

2)强调人在荒诞境遇中的“自由选择”。③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的显著特征是哲理化。

35.1.“内心独白”和“潜对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内心独白是文学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的主要技巧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最常用的表现技巧之—.内心独自是“一种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

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 潜对话是新小说派代表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对内心独自的创新与发展。“潜对话”即只发生在内心中的不具有外在具体形式的对话,被称为“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复调模式”。内心独自与潜对话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发生在一个人物内心的独白,后者是发生在人物心灵深处的不同声音的对话

36.解释“时间零”的理论。

卡尔维诺的“时间零”理论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个猎手去森林狩揩,一头雄狮扑了过来。猎手急忙向狮子射出一箭,雄狮纵身跃起。羽箭在空中飞鸣。这一瞬间,犹如电影中的定格一样,呈现出一个绝对的时间。卡尔维诺把它称为时间零。这一瞬间以后,存在着两种可能性:狮子可能吃掉猎手;也可能被羽箭射中而亡。但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之后的事件,即进入了时间一,时间二,时间

三.至于狮子跃起与利箭射出以前,那都是发生于时间零以前,即时间负一,时间负二,时间负三。在卡尔维诺看来惟有“时间零”才是更值得小说家倾注热情的时刻。这就对那种要求有前因后果,有完整的故事,有高潮和结局的传统小说观念形态构成了反叛,表现了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开放性和零散性,故事不再完整,也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读者的参与和阅读成了实现小说价值的重要环节。

37.对于《追忆似水年华》是否是意识流小说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看法?

按弗洛伊德的分类,意识活动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理论界对于什么样的小说是意识流小说尚有分歧。一种看法认为,意识流小说描绘的流动的意识应该指意识的全部层面.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而另外一些理论家则认为意识流小说应侧重于描绘前意识和无意识,他们认为《追忆似水年华》不是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38.什么是文学中的“陌生化”技巧?

“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著名理论,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39. 以下选段选自《尤利西斯》,叙述的主人公是摩莉。请写出选段所运用的意识流技巧的名称及其定义。

选段运用了直接内心独白的技巧。直接内心独白是指小说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直接传达内心的活动,让人物的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作者不站出来向读者作指示性的说明.直接内心独白是内心独白的一种形式。选段同时也体现了意识流小说的另一重要技巧-一一自由联想。 “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不具有任何规律和秩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或一种事物上作短暂停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感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这就是自由联想。

40. 请简要解释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对福克纳的评价(“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20世纪小说中伟大的试验者”)。

“南方史诗作家”主要表现为福克纳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王国— 约克纳帕塔法。在福克纳创作的全部19部长篇小说和75部短篇小说中,有15部长篇和绝大多数短篇小说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这个小说系列表现了美国南方庄

园主的兴衰史。其中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小说表现了庄园主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史。"20世纪小说家中伟大的试验主义者”主要指福克纳的小说中很少有两部以上在技巧上是雷同的,同时也表现为他在意识流小说文体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试验。

41. 索尔·贝娄在哪些方面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

索尔·贝娄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坚守关于小说中的人物的信念。他引用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鲍恩的话说:“人物并不是作者创造的。他们早就存在,必须去寻找。假如我们不去寻找,假如我们不能重现他们,那是我们的过错。”这表现了作家对人的状况的深切关注。而对人的处境的关怀,正是现实主义的重要传统。2、注重对社会环境的描绘,力图展示小说人物所处的现实境遇,他在小说中深刻地剖析主人公的悲剧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根源。正如他自己所说:“不可避免的个人混乱,也就是社会悲剧的写照。”

42.根据教材,试解释新小说派“消解深度”的含义。

“消解深度”与新小说派的艺术观念紧密相关。新小说派在艺术观念上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他们认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新小说派取消意义的策略之一是“消解深度”,即使小说成为没有深度的“表面小说”,从而消解小说的意义。主要作法是在技巧上大量运用视觉性极强的词汇,惯于不厌其烦地描写事物的形状、数目、方位、性质等等物质表层的特征等。

43.简述表现主义和新小说派的不同。

表现主义与新小说派在艺术观念上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注重主观表现,后者更注重客观摹写。表现主义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像,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新小说派作家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

44.以下选段采用了什么技巧?请解释这种技巧(《百年孤独》选段)?

选段运用了“陌生化”技巧。“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著名理论,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

45.简述19世纪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

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现实,力图反映出生活的本来面目。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高尔基因此将19世纪现实主义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努力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家们往往把一类人物的所有特点都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勿使人物达到高度典型化;同时作家们认识到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而在创作中非常重视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努力写出环境对人物的影响。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他们以人道主义为思

想武器批判社会罪恶,对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充满了同情。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从模式上来讲一般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的环境描写。

46.下列段落选自《顶呱呱的早餐》,请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并解释这种叙述方式。(我自己怪这本书是什么看法?我觉得它槽得很,但我一向觉得自己写的书糟得很。我的朋友诺克斯伯杰有一次说,有本使人腻味的书“读起来像是菲尔博德斯塔琪写的”。每逢我拿起笔要写我好像准备写的东西时,我就会想起我是什么人。)

画线部分是“元叙述”。“元叙述”叙述的不是小说的人物、事件,而是作者是怎样写小说的。“元叙述”喜欢声明作者是在虚构作品,喜欢告诉读者是在用什么手法虚构作品,喜欢交代作者创作小说的一切相关过程。具有“元叙述”的小说被称为“元小说”,“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

47.请解释“意识流”这一概念。

“意识流”最初是心理学术事。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了文学评论。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包括三层意思:(1)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约兴起于20世纪初期,代表人物主要有乔伊斯、福克纳、伍尔夫等;(2)一种小说文体。“意识流小说是侧重于探索意识的未形成语言层次的一类小说,其目的是为了提示人物的精神存在”。(3)是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主要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

48.简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现实,力图反映出生活的本来面目。着力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高尔基因此将19世纪现实主义称为批判现实主义)。努力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家们往往把一类人物的所有特点都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勿使人物达到高度典型化;同时作家们认识到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而在创作中非常重视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努力写出环境对人物的影响。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一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他们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批判社会罪恶,对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充满了同情。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从模式上来讲一般都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致的环境描写。

49. 索尔·贝娄的小说在哪些方面吸收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技巧?

索尔·贝娄在小说中借鉴了大量的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对现代主义的技巧的借鉴主要体现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如在《赫索格》中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自、心理分析、主观意绪、议论说理,有鲜明的意识流创作技巧的影响痕迹。但与乔伊斯等意识流小说家集中探索非理性的潜意识相比,索尔·贝娄小说中的表现的往往是人物的理性意识,意识流手法也往往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构成了所谓“心理现实主义”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50.举例说明《变形记》如何表现出“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的特征”?

小说在写法上遵循了写实的原则,细节描写非常真实。如写甲虫的习性:“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弯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要掀掉被子很容易,他只需把身子稍稍一拾被子就自己滑下来了。可是下一个动作就非常之困难,特别是因为他的

身子宽得出奇。他得要有手和胳臂才能让自己坐起来;可是他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却完全无法控制。他想曲起其中的一条腿,可是它偏偏伸得笔直;等他终于让它听从他的指挥时,所有别的腿却莫名其妙地乱动不已。”另外,关于主人公变形后的心态描写,也非常真实。在发现自己起床非常困难的时候,他想:“要是再睡一会儿,把这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那该多好。”在床上经过再次挣扎后,发现起床根本不可能时,他又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的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站的烦恼,提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已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正是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完全把人变甲虫作为我们自己生存处境的写真而接受下来。

四、论述题

1.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这篇小说如何体现卡夫卡小说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的真实性是卡夫卡小说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在《变形记》这篇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疑是具有荒诞色彩,但是卡夫卡通过精细的描写却使这一荒诞的情节显得真是可信。这取决于卡夫卡的细部的写实原则和艺术手法。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卡夫卡所注重的不在于展示外部世界,而注重内心心理表现,在《变形记》中表现出虚妄荒诞与细节真实相结合的特色。作品虚实交融,人虫合—,穿插的故事和场景常常游离于情节之外,有时记录瞬间的直觉,有时显示离奇的梦幻。人在一夜之间变成甲虫,一方面有人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又逐渐具有了虫性。读来看似荒谬离奇,但在异化社会中,人丧失谋生能力,被社会遗弃,无异于一只甲虫,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本质揭示。格里高尔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最初的反应尚不是对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残酷现实感到惊恐,仿佛变成大甲虫是个自然不过的事,而是担心老板会炒他的鱿鱼。他像平常一样,想着他的工作,想去赶车。他形变心不变,虫形人心,时时还在关心家人,为自己不能上班赚钱造成家境贫困而内疚。这一切使小说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荒诞性,情节虚幻怪异。但对荒诞事件描述的细节,人物内心心理的表述,却是现实的,真实可信的。家人从希望他好起来到完全失望;从小心翼翼地照顾到残忍无情地置他于死地,这一切都通过格里高尔的感受与心理活动,描绘了一幅现实的家庭生活图景。细细品位,便觉真实无比。卡夫卡将荒诞不经的事件安置在极为平常的家庭生活之中,同时又以极为真实自然的日常生活内容去进一步展示荒诞不经事件的全过程。《变形记》写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社会现实是一个使人异化的存在,格里高尔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却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归宿感。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使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被社会与家庭抛弃。这就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卡夫卡以一个小说家的卓越而超凡的想象力为人类的境况做出了一种寓言式的呈示。现代人面临的正是自我的丧失和变异,即使在自己最亲近的亲人中间也找不到同情、理解和关爱,人与他的处境已经格格不入,人成为他所不是的东西,同时却对自己这种异化无能为力。而这一切,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某种本质特征。《变形记》因此也状写了人的某种可能性。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就是卡夫卡对人的可能的一种悬想。在现实中人当

然是不会变成甲虫的,但是,变成大甲虫却是人的存在的某种终极可能性的象征。它是我们人人都有可能面对的最终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卡夫卡写的是人的生存现状。因而,当格里高尔本人和他的家人发现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时候,都丝毫没有怀疑这一变形在逻辑上的荒诞,而是都把它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实接受下来。卡夫卡的写法也完全遵循了写实的原则,仿佛他写的就是他在生活中所亲眼目睹的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而读者也完全把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作为一个我们自己的生存处境的写真而接受下来。虚幻荒诞中蕴含着现实真实,现实表现中充满了梦魇荒谬。两者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卡夫卡”式的主要艺术特色。

2.结合《喧哗与骚动》节选,谈谈(1)昆丁的叙述交代了哪些故事情节?(2)昆丁的叙述如何表现“意识流”的特征?(参照《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第71页注释)

(1)在《喧哗与骚动》节选中,昆丁的叙述主要交代了以下故事情节: ①“现实时间”里的故事情节

昆丁在宿舍里砸坏了自己的表;昆丁准备自杀。他把东西装进箱子,以便让别人以后带给他的家人;昆丁在宿舍门口碰到了从小教堂回来的施里夫;昆丁到邮局给父亲寄信;昆丁到钟表店修表;昆丁乘电车来到查尔斯河边;昆丁在浮码头看到了同学吉拉德•布兰特;昆丁搭上一辆回哈佛的电车;昆丁下车后寻找执事,托执事把一封信交给施里夫,并给执事一张字条,让他到自己宿舍取东西;昆丁搭上一辆电车离开哈佛,到坎布里奇郊外的阿尔斯顿去;昆丁选定自杀的地点;昆丁向三个钓鱼的男孩问到小镇去的路;昆丁在小镇上推门走进一家面包店。 ②“心理时间”里的故事情节

妹妹凯蒂结婚的情景;凯蒂失身那晚昆丁与父亲谈话;昆丁与同学斯波特吵架;凯蒂与达尔顿•艾密司的关系;昆丁在桥上与达尔顿•艾密司斗殴;凯蒂结婚前夕,昆丁与凯蒂在她的卧室里谈话;赫伯特•海德与昆丁谈话。

(2)意识流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技巧,主要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时空跳跃、旁白等等。在《喧哗与骚动》中,1910年2月6日是昆丁叙述的部分。在这一部分里,福克纳运用了意识流的技巧。:

第一,它们仿佛从人物头脑里涌流而出直接被作者记录下来,前面不冠以“他想”、“他自忖”之类的引导语。如昆丁叙述中的这样一段:“只要他高兴你跟他说什么他就能用鼻子闻出来。他不用听也不用讲。他能闻出人家给他起的新名字吗?他能闻出坏运气吗?他干嘛去操心运气好还是坏呢?运气再也不能让他命运更坏了。如果对他的命运没有好处,他们又干嘛给他改名呢?”这一段叙述的是昆丁乘电车前往查尔斯河时又想起1900年给班吉改名那一天的事,前面就没有冠以“他想”、“他自忖”之类的引导语。第二,它们可以从这一思想活动跳到另一思想活动,不必有逻辑,也不必顺时序。如:坐着一动不动,我肚子里因为你而蠕动。①她一下子就站在了门口。班吉。大声吼叫着。②班吉明我晚年所生的儿子③在吼叫。凯蒂!凯蒂!我打算拔腿跑开。④他哭了起来于是她走过去摸了摸他。别哭了。我不走。别哭了。他真的不哭了。迪尔西。①为昆丁想起几年前他在老家和一个名叫娜塔丽的少女一起玩耍的情景。②为昆丁又想起他妹妹凯蒂失身那天的情景。③为昆丁想起康普生太太给小儿子换名字时所说的话。④为昆丁想起1898年祖母去世那晚的事。在回大房子时,班吉哭了,凯蒂安慰他。在这一叙述中,叙述者的头脑里,就是从一个思绪跳到另一个思绪,没有逻辑关系,也没有时序顺序。第三,除了正常的思想活动之外,它们也包括潜意识、下意识这一

类的意识活动。如:“地狱里,除了她和我,再也没有别人。如果我们真的干出件非常可怕的事就能让人们逃之夭夭,光剩下我们俩在地狱里。我犯了乱伦罪我说父亲啊是我干的不是达尔顿•艾密司。”这一段说的是昆丁又想起妹妹与推销员达尔顿•艾密司有了苟且关系后,自己去向父亲“承认”犯了乱伦罪及与达尔顿.密尔斯打架的情形。想到他父亲不相信他会做出这样可怕的事,想象自己死后留在河底的骨骼,想象自己让艾密司还没出生就死去。接着写昆丁敲碎手表的玻璃蒙子,查看手表里面的小齿轮,同时联想到耶稣的神迹、华盛顿的不说谎,回忆父亲给杰生买的小观剧镜。头脑里的景象非常纷乱。再下面写昆丁整理自己的衣服和书,准备自己自杀后家人来取走自己的物品。同时写昆丁对父亲一些话语的回忆、凯蒂结婚时的场景:班吉吼叫,凯蒂朝班吉奔过去。昆丁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后,和同学施里夫交谈了几句,上街去寄信,没见到平时常见的黑人执事,联想黑人执事的参加游行,回忆与施里夫关于黑奴的交谈。接着去修表、买熨斗,坐电车。在电车上因肚子的蠕动回忆起小时侯玩耍、凯蒂的失身、班吉的吼叫。下车来到查尔斯河边,看着河中的影子,联想到阿基米德浮力定理,迪尔西的话、班吉的嗅觉,能闻到奶奶的死。看河上吉拉德.布兰特划船,同时回忆与达尔顿.艾密斯的谈话、与凯蒂的谈话,接着又回忆他和赫伯特.海德会面时的情景:赫伯特送车给凯蒂,昆丁不愿意参加凯蒂的婚礼,他母亲康普生太太在赫伯特车上的罗嗦,赫伯特对康普生太太的恭维,凯蒂失身后康普生太太的哭泣、家人给凯蒂离家准备行李等景象。这些事颠颠倒倒,不按时间顺序排列,反映昆丁思想的混乱。通过昆丁的回忆、独白、联想等心理活动,交代出一些过去发生的故事,表现昆丁纷乱的思绪、沉重的心理压力、病态心理,也表现出一些次要人物的个性。这就是昆丁的一种潜意识、下意识。

3.结合《局外人》节选,谈谈(1)这部小说如何表现荒诞的世界观?(2)什么是《局外人》的“零度写作”?

(1)在《局外人》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透视主人公默尔索对于世界的荒诞感受,来试图表达一种荒谬的世界观。在默尔索这里,荒谬感产生于对自己处境的冷眼旁观,产生于自己的局外人的姿态,产生于对世界的陌生化的体验。正如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所说的那样:“一个能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流放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乐土的希望。这种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因此,“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它不存在于对立的两种因素的任何一方。它产生于它们之间的对立。”“荒诞不在人,也不在世界,而在两者的共存。”小说《局外人》的主题表达的就是人与他所处的生存境遇之间的乖谬。默尔索的冷漠正是因为在世界中找不到和谐感,他与周围的存在格格不入,他之所以被判了死刑,根本原因尚不在杀了那个阿拉伯人,而是因为他对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蔑视,他对一切都漫不经心,都感到无所谓,连母亲的死也使他无动于衷,在这个意义上说,他被社会视为一个异己,一个疏离者,一个局外人,最终则被看做社会的一个敌人而走向死亡。这就是默尔索悲剧命运的根源。但是默尔索的冷漠不意味着他是个毫无感觉的人。加缪在为《局外人》写的序言中这样评价默尔索:“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默尔索是一个对世界的荒诞的属性比起他人来有着更为自觉的体认的人。通过默尔索的形象的塑造,加缪指出:荒谬感首先表现在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某种怀疑。正像他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描述的那样:有时,诸种背景崩溃了。起床,乘电

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工作四小时,午饭,又乘电车,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总是一个节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很容易沿循这条道路。一旦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被提出来,一切就从这带点惊奇味道的厌倦开始了。“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厌倦产生于一种机械麻木生活的活动之后,但它同时启发了意识的活动。它唤醒意识并且激发起随后的活动。厌倦导致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拒斥的态度,并最终指向一种觉醒。尽管在默尔索这里,这种可能的觉醒是以其生命的消亡为代价。

(2)所谓《局外人》的“零度写作”,即中性的、非感情化的写作。在《局外人》中主要表现为: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口吻讲述人生中最能激起强烈感情的事件;在语言上突出“非感情化”。如《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的这段冷漠的叙述:“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这段叙述反映了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所谓的一种零度写作的特征。这种排斥了主观情绪和感情的叙述调子显然更有助于加缪表达他的存在主义的荒谬的哲学观和世界观,小说的叙述方式与主题取向构成了有机的统一。

4.结合《嫉妒》节选,论述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它如何体现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

罗伯—格里耶的《嫉妒》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隐匿了叙事者。《嫉妒》的特别首先表现在你不知小说到底是由谁来叙述的。从叙事者的声音上判断,它显然是一个第一人称,但从未有“我”的字样出现,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者是隐匿的,我们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却不知他是谁。进入视野和场景的总是女主人A,A在家中走来走去,她在写信,在梳头,然后就是A和邻居弗朗克在露台聊天,在餐厅吃饭的场景。但是读者却时刻感到场景和空间中不止有两个人,不止有A和弗朗克,还肯定有幽灵般的第三个人。这第三个人最有可能的当然是小说中的嫉妒的丈夫,也就是小说中那个隐匿的叙事者,一个潜在的“我”,他其实一般情况下都在现场,但他像个哑人一样从不出声,他只是不动声色地在观察,在倾听,其实是时时刻刻在监视和猜忌让他嫉妒的妻子。但这一切都是隐藏不露的,读者只能从叙事过程中进行猜测,最后断定有这么一个吃醋的丈夫。(2)视觉性强。从叙述层面上看,小说的隐藏的效果取决于叙事者的观察位置和角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只写了一件事情:一个隐匿的叙事者在观察。一切都取决于他的视野,他能看到什么决定了小说能叙述出什么,小说记录的其实只是丈夫眼睛所能看到的。所以也可以说《嫉妒》是一部“视觉小说”。(3)“现在进行式”。作为“视觉小说”也决定了《嫉妒》的“现在性”和“空间性”。观察总是正在进行的,这就是它的“现在”的特点。《嫉妒》九个段落中的五段都是以“现在”二字开头的。“现在”造成的效果是叙述过程与被叙述的对象、事件同步发生的假象。被叙述的事件是正在发生的,进行中的,叙事者就缺少了时间距离,也缺少了判断距离,只能呈示所看到的一切。这使视线中的景象有一种无序性。一切都是现在进行的,小说成为正在进行的东西,我们读者的阅读似乎与小说的写作是同步的,小说家给你展示的正是他的完成小说的过程。(4)极其精确的视觉语言。小说的场景好像是叙事者用眼睛一寸一寸地丈量出来的。比如小说一再重复写几片香蕉林,详细地不厌其烦地写香蕉林的形状,是矩形,还是梯形,树干高度如何,每排树是多少株,减去砍掉的树之后,数字又是多少等等。观察者的眼睛有如一个米尺。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极端精确,注重空间、轮廓而轻色彩,是一种“几何式的描写”。

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主要是:(1)消解深度;(2)瓦解叙事;(3)致力于探索小说的新的可能性,探索还没有被别的小说家实践过的小说形式和主题,而对传统小说形式则一概否定。作为新小说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罗伯—格里耶在《嫉妒》这部小说中所进行的以上实验和创新,正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

5.结合《百年孤独》节选,选论这部小说如何体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艺术手法。

(1)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瑞典文学院在给马尔克斯的颁奖词中曾这样评价《百年孤独》的艺术成就: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段颁奖词还概括说,把神奇而荒诞的幻想与新闻报道般的写实原则相结合是其主要艺术特征。这种结合还不仅仅是把现实魔幻化或者把魔幻现实化,而是最终体现了一种拉丁美洲大陆所特有的观照现实的思维方式。在拉丁美洲人的眼里,现实与幻想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2)陌生化的技巧。所谓的陌生化,就是把人们熟知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如《百年孤独》中关于马孔多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带领孩子们见识他们从未见过的冰块的描写,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一个堪称神奇的细节。它使冰块显示出了奇特的光芒,使读者也有一种神奇之感。读者正是借助小说中人物的眼光在重新打量冰块,从而使冰块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3)神话化。神话是受到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青睐的文学形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更是神话传说的集大成。加拿大文学理论家弗莱总结的几种神话原型:天堂神话,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示录神话等等,在《百年孤独》中几乎都得到了印证。研究者们认为,《百年孤独》模仿了《圣经》中从“创世纪”和“伊甸园”一直到“启示录”的所有核心情节。小说中的第一代领导人布恩蒂亚离开故乡去寻找新的乐园就酷似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小镇马孔多的建立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创世神话,也是一个伊甸园的田园牧歌神话。而最终马孔多的堕落及毁灭则是原罪和堕落神话的体现,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末日神话,一种启示录。此外,马尔克斯还吸纳了世界上众多的神话和传说。如第一代布恩蒂亚杀了人之后受鬼魂纠缠就是取材于印第安传说。(4)独具匠心的小说叙事结构。小说的第一句就非同凡响: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句奠定了小说总体时间框架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参观冰块”的一个小说的初始情节,而且在一句话中包含了时间的三个向度:过去、现在与未来。小说的叙事者不是像一般回忆性小说那样站在全部故事的终点去回溯已经发生的情节,而是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既能回溯过去,又能预叙未来,从而囊括了小说的三个时空。这种具有“三维”特征的叙述时空的设置,有助于小说凸显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有助于表现布恩蒂亚家族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沧桑。

6.结合《顶瓜瓜的早餐》节选,谈谈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1)小说是一部典型的“反小说”作品,没有故事情节,也不按照传统方法描写人物性格(小说中的人物都像木偶),作者写小说时信笔所至,讽刺范围很广,想到什么就用荒诞的幽默的笔法讽刺什么。小说的基本情节作者已在第一章中和

盘托出,这种别开生面的写法也说明作品不以故事情节取胜。这部小说的序与一般的书不同,它本身就是小说的一部分,是真正的作者小库尔特•冯尼格假想的一个作家——也是小说的叙事者——在谈论与评价自己正在写的这本书,如“我自己对这本书是什么看法?我觉得它糟得很”等等。(2)滑稽讽喻。《顶刮刮的早餐》的叙事者有一种超然的叙述调子,他借着外星球的视角,以一种陌生化的眼光打量地球上的一切,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都一下子呈现出不合理性。比如小说以这样的方式评论所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1492年:“教师告诉孩子们说,这是人类发现他们的大陆的日期。事实上,在一四九二年,这个大陆上已有千百万人居住,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年只是来了强盗,对他们进行了欺诈、掠夺和屠杀。„„”再如小说对美国国歌的嘲讽:“下面是它的国歌,真是废话连篇,就像许多要你严肃对待的东西一样„„宇宙中有无数亿国家,但是德威•胡佛和基尔戈•特劳特所属的国家是惟一一个国歌里带着许多莫名其妙的问号的国家。”小说的基本观念是借助反讽化的叙事者的口说出的:“我在本书中表示了这样的疑虑:人类是机器、是机器人。”“我还有意把人类想象成橡皮大试管,里面起着激烈的化学变化,在我孩提时,我看见不少人甲状腺肿。„„这些不幸的地球人甲状腺肿得就像喉咙上结着笋瓜。”这种人变成了机器的思想,反映着作者对后现代社会机械化和物化发展态势的忧虑,是对现代主义诸种流派所关注的文学主题的沿承和发展。书名所谓“顶刮刮的早餐”则是信手拈来的美国通用面粉公司用来推销一种谷物早餐的广告语,小说在此顺手牵羊地表达了对商品化趋势的冷嘲热讽。(3)碎片化和集锦化。如小说中关于人的机器属性的哲理思辨、对后现代社会中的商品广告的援引,小说作者自己在作品中亲自画的穿插在文字之间的诸如卡车、手枪、电灯开关的大量插图,关于自由女神的火炬像一个燃烧着的蛋卷冰淇淋一类的富于解构色彩的想象,都以片断化的形式组合在小说之中,形象化地冲击着读者的视觉。

7.结合作品论述《日瓦格医生》表现出的精神内涵。

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精神内涵: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俄罗斯传统价值形态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日瓦戈医生》从人道主义和个体生命的角度反思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其后的社会主义的历史,它的价值之一也正是小说所表现出的看待历史和革命的一种复杂的甚至矛盾的态度。日瓦戈医生的矛盾体现在,他一方面憎恶俄罗斯沙皇时代的政治制度,赞同十月革命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他却怀疑革命同时所带来的暴力和破坏,用日瓦戈医生自己的话来说:“我是非常赞成革命的,可是我现在觉得,用暴力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应该以善为善。”他的信仰仍是来源于俄罗斯宗教的爱的信条以及托尔斯泰式的人道主义,在历史观上则表现出一种怀疑主义的精神。但是在史无前例的以暴易暴的革命时代,这种爱与人道的信仰是软弱无力的。所谓“爱是孱弱的”,它的价值只是在于它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人彼此热爱、怜悯的精神需求,代表着人类对自我完善和升华的精神追求,也代表着对苦难的一种坚忍的承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所固有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对苦难的坚忍承受,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对灵魂净化的向往,对人的尊严的捍卫,对完美人性的追求。帕斯捷尔纳克是俄罗斯内在的民族精神在20世纪上半叶的代表。他的创作深刻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虽然饱经痛楚、放逐、罪孽、牺牲,却依然保持着美好的信念与精神的良知的心灵历程。这种担承与良知构成了衡量帕斯捷尔纳克一生创作的更重要的尺度。这一切塑造了《日瓦戈医生》特有的高贵而忧郁的品格。因此,《日瓦戈医生》也被认为是“关于人类灵魂的纯洁和尊贵的小说”,它的问

世,被称为“人类文学和道德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此,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帕斯捷尔纳克虽然历经沧桑,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望:“我渴望生活,而生活就意味着永远向前,去争取并达到更高的,尽善尽美的境界。”我们同样理解了小说的结尾借助日瓦戈医生的一对朋友的感怀所表达的对心灵自由和美好未来的信念,并为这种俄罗斯式的内在精神品性深深触动。

8.结合《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节选,谈谈这部小说的童话和寓言特征。

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具有童话思维和寓言色彩的传奇故事。

《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写的是一位子爵在战争中被炮弹一分为二,竟然分开的两半都各自存活了下来,一半善良,一半邪恶。人性的善与恶就这样以童话的形态形象地反映在分成两半的子爵身上。从客观真实性的意义上说,子爵这个“我们的祖先”属于“不存在”的人物,有一种童话的属性。童话思维正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形象身上。分成两半的子爵,形象简明,观念鲜明,有儿童思维的色彩和特征。因此,尽管小说的主题是抽象的,但是这种童话化的构思却使这部小说形象鲜明,生动逼真。小说建立在具体的形象构思的基础之上,正如卡尔维诺自己说的那样:“我开始写作幻想的故事的时候,是没有考虑理论的问题的;我只懂得我全部的故事的源头是一种视觉的形象。有一个形象是一个人被分割为两半,每一半都还继续独立地活着。”《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同时又是关于现代人的生存和人性的寓言。因此,尽管小说写的是古代的故事,批评家仍称《我们的祖先》“是现代人的三部曲”。它们恰像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一样,写的是关于现代人生存境况、人性追求和自我认同的寓言,只是卡尔维诺的想像比起灰暗的卡夫卡来更具有一种亮色而已。《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它创造了一种寓言形式。寓言形式是现代小说最有活力的一种模式,在卡夫卡那里就奠定了它在20世纪小说中大量运用的基础。寓言的原型模式中往往蕴涵着人类的基本境遇,蕴涵着人类的基本心理动机,也蕴涵着人类的基本的追求与渴望,正如卡尔维诺所说:“最古老的寓言模式:孩子在森林里迷路或是骑士战胜遇见的恶人和诱惑,至今仍然是一切人类故事的无可替代的程式,仍然是一切伟大的堪称典范的小说中的图景。”在《我们的祖先•分成两半的子爵》中,寓言的模式与传奇的故事和关于生存的哲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小说既有形而上的内蕴,又有可读性,是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9. 请举例(或引原文)论述下列《顶刮刮的早餐》节选体现了“黑色幽默”的哪些特征?

(1)运用变形与夸张、滑稽讽喻的手法写人的处境的离奇荒诞、怪异。(例如:写身体僵硬的梅毒病患者走在“美国的十字路口”等)。借助反讽化的叙事人之口表达小说的基本观念:“我在本书中表示了这样的疑虑;人类是机器、是机器人。”“我还有意把人类想像成橡皮大试管,里面起着激烈的化学变化,在我孩提时,我看见不少人甲状腺肿。„„这些不幸的地球人甲状腺肿得就像喉咙上结着笋瓜。”“母亲用化学药品毁坏了她的脑子”等。这种人变成了机器、人被物所左右的思想,反映着作者对后现代社会机械化和物化发展态势的忧虑。(2)用超然的叙述调子,借着外星球的视角,以一种陌生化的眼光打量地球上的一切,使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下子呈现出不合理性。例如评论所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1492年:“教师告诉孩子们说,这是人类发现他们的大陆的日期。事实上,在一四九二年,这个大陆上已有千百万人居住,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这

一年只是来了强盗,对他们进行了欺诈、掠夺和屠杀。”(3)取消传统小说那种连贯性的叙事格局,使小说碎片化、集锦化,杂糅化。例如;关于人的机器属性的哲理思辨、对后现代社会中的商品广告的援引,穿插在文章之间的诸如“1492”、“蛋卷冰淇淋”的插图,关于自由女神的火炬像一个燃烧着的蛋卷冰淇淋一类的想像,都以碎片、集锦的形式组合在小说之中。(4)具有元叙述的特征。如:我自己对这本书是什么看法?’——‘我就会想起我是什么人。”

10.下列《局外人》节选描写了然而索为母亲守灵的情景。试论述①节选是如何通过情节和细节描写表现存在主义文学主题的?②你如何理解然而索这样的文学形象?这一文学形象有什么意义?

评分标准及答题要点:第一问:①要有“情节?和“细节”的概念。节选的主要情节是然而索为母亲守灵。细节是指具体的描写,对于细节的叙述要详细。②要能谈出以下的意思:节选的情节表现的是人生的重大事件(母亲去世、为母亲守灵)。普通人面对这样的事件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如悲伤、流泪、痛苦),而细节描写却表现了然而索与普通人迥然有别:极端的冷漠。由此表现了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世界是荒诞的

10.试论索尔·贝娄的创作成就。

索尔·贝娄是二战之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最有影响的当代美国作家。他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索尔·贝娄的主要作品有《挂起来的人》、《受害者》、《奥吉·玛琪历险记》、《捉住这一天》、《雨王汉德森》、《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赫索格》、《洪堡的礼物》、《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等。长篇小说《赫索格》、《洪堡的礼物》是其代表作。索尔·贝娄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某些传统:注重描写人物,注重描写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注重剖析主人公的悲剧之所以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根源。在小说的内容方面尤其注重表现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例如代表作长篇小说《赫索格》,主人公赫索格是个出色的大学历史教授,但他在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一切却背道而驰。他两次婚姻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二个妻子还与自己最好的朋友有染,赫索格自己则被妻子赶出家门,最后不但失去了妻子,朋友,还失去了心爱的女儿。这巨大的变故彻底改变了赫索格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精神状态,他只能借助写信来缓解内心的危机。小说中的书信多达五十余封,但是这些信件却从未寄出,它们只是赫索格心灵的一种自我倾诉,从中读者得以窥视到赫索格的内心深处。作者通过赫索格的形象集中反映了对复杂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对知识分子心态的勾勒,以及对人的终极 存在问题(如;人类究竟是什么,我们是谁,活着为什么等。)的思考。小说描绘了美国60年代 动荡变幻的社会现实,又是一部探索知识分子心理和精神危机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品。2.在小说中展现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图景。对现代主义技巧的借鉴尤其体现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但与乔伊斯等意识流小说家集中探索非理性的潜意识相比,索尔•贝娄小说中表现的往往是人物的理性意识,意识流手法往往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构成所谓“心理现实

主义”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赫索格》中运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主观意绪、议论说理等。3、在小说的语言上形成一种具有自我嘲讽意味的喜剧风格,被称为“贝娄式风格”。它的特点是既富于同情,又带着嘲讽,喜剧性的嘲笑和严肃的思考相结合,滑稽中流露悲怆,诚恳中蕴含玩世不恭。文体既口语化,又高雅精致,能随着人物的性格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11.试论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化创作趋势。

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多样化创作趋势主要指内容的多样化和写作风格的多样化。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一、俄罗斯和前苏联: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代表作品有高尔基的《母亲》、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等。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体现了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诞生了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独属于苏联的自己的方式,同时也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而束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③五、六十年代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观,诞生了如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古拉格群岛》、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断头台》等史诗般的作品。④其中《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是个既认同革命又与革命有一种疏离感的边缘人物,他反映了作者对革命和历史的复杂而独特的理解,也在苏联至少从高尔基的《母亲》就开始了的主流革命文学图景之外,提供了我们透视俄罗斯和苏维埃历史的另一种更复杂的历史视野和观念视野。《日瓦戈医生》在小说艺术史上的独特贡献是把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性的叙事传统与帕斯捷尔纳克式的诗意品质完美地结合起来,被称为“诗化小说”。

二、西欧和美国;代表作品有德国的亨利希·曼的《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亨利希·伯尔的《女士与众生相》,法国的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英里亚克的《蝮蛇结》,英国的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格雷厄姆·格林的《问题的核心》、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劳伦斯的《JL子与情人》、《虹》,美国的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索尔·贝娄的《赫索格》等。对现代主义的借鉴和融合是2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其中象征性技巧的运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朦胧化。如《魔山》中的“魔山”,《老人与海》中的“海”、“狮子”等。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观念也突出地反映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图景。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是他始终关注的重要领域,他的主要作品被认为是探索知识分子心理和精神危机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品。在小说的语言和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具有自我嘲讽意味的喜剧风格——“贝娄式风格”。

12.以下分别是《嫉妒》和《高老头》(巴尔扎克)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描写了一座房屋外部的状况,后者描写了一间屋子(伏盖公寓的饭厅)内部的状况。论述:1.两个选段在景物描写上各有什么特点?2.《嫉妒》选段是如何表现新小说派的艺术观念的?

评分标准及答题要点:①选段一的主要特点:对景物的描写力图做到准确客观,不带主观性,不带作者的感情色彩。在技巧上大量运用视觉性强的词汇,着力描写事物的形状,数目,方位,性质、质地等等物质表层的特征。要举节选中的例子详细说明,如怍者对房屋的构造、格局,阳光的阴影,木栏杆,景物等是如何描写的,用了什么样的词汇,这种描写给读者造成的印象是什么等等。选段二的主要特点:运用了较多的形容词,以突出房间内部的破败、穷酸景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要举节选中的例子详细说明。说明:对于选段一、二景物描写的

论述,如果只能做概括性论述而不能举例,只能各得6分。②表现了新小说派的艺术观念: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沦,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

13.结合《变形记》节选,论述:1.格利高尔萨姆沙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2.节选如何表现卡夫卡创作的主要特征—总体的荒诞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1.格里高尔 萨姆沙的生活状况的主要内容包括:他是一个旅行推销员,工作非常辛苦("常年累月到处奔波,—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这种工作使他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知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已朋友");他的老板十分严厉,喜欢发号施令("我若是跟我的老板也来这一手,准定当场就给开除","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工发号施令");虽然非常不愿意干这份工作,但因父母欠老板的债而不得不干("只要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

2.《变形记》写的是一个现代人异化的悲剧.格里高尔为了生存而整日奔波,却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归宿感.社会甚至家庭,人伦都使他感到陌生,最终使他成为异己的存在物,被社会与家庭抛弃.这就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可能面临的生存处境的变形化的写照.小说整体的荒诞性主要体现在营造幻象和虚拟现实的结合上:例如:格里高尔 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而他最初的反应不是对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残酷现实感到惊恐—仿佛变成大甲虫是个自然不过的事—而是担心老板会妙他的鱿鱼.当格里高尔本人和他的家人

发现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时候,也把它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实接受下来。 这种人变甲虫的幻像,以及自然地被接受的对现实的虚拟,构成了小说整体的荒诞性。小说在写法上遵循了写实的原则,细节描写非常真实.(如写甲虫的习性,主人公变形后的心态等).正是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完全把人变甲虫作为我们自己生存处境的写真而接受下来。

14.1.阅读下列选段并说明《变形记》的这个选段对甲虫的行为有哪些细节描写。2.试论述选段中的“细节描写真实性”与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体质的不同。

1.描写甲虫行为的细节主要有:“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弯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平时他习惯于侧向右边睡,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采取那样的姿态了。无论怎样用力向右转,他仍旧滚了回来,肚子朝天。他试了至少一百次,还闭上眼睛免得看到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到后来他的腰部感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隐痛,才不得不罢休。”“他觉得肚子上有点痒,就慢慢地挪动身子,靠近床头,好让自己头抬起来更容易些;他看清了发痒的地方,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想用一条腿去搔一搔,可是马上又缩了回来,因为这一碰使他浑身起了一阵寒颤。”“要掀掉被子很容易,他只需把身子稍稍一拾被子就自己滑下来了。可是下一个动作就非常之困难,特别是因为他的身子宽得出奇。他得要有手和胳臂才能让自己坐起来;可是他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却完全无法控制。他想曲起其中的一条腿,可是它偏偏伸得笔直;等他终于让它听从他的指挥时,所有别的腿却莫名其妙地乱动不已。”

2.现实主义创作要求细节描写具有真实性,但细节的真实是为了更形象逼真地再现社会生活,烘托人物形象,凸现典型环境。而卡夫卡小说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与现实主义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一,卡夫卡小说的整体图象是荒诞的,如《变形记》中的人变甲虫。这种整体图象的荒诞在现实主义小说中是不存在的。第二,卡夫卡小说中真实细致的细节最终是为了反衬整体生存处境的荒诞和神秘。如《变形记》对于甲虫行为的描写。细节描写越真实可信,整体图象就越显得荒诞。说明:“2”只是答案要点,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感想。 15试论述《百年孤独》的“孤独”主题。

马尔克斯从整个拉丁美洲的地缘政治学的立场出发来思考孤独的主题。马孔多是一个封闭的殖民地国家和地域的象征。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掠夺,不仅没有给他带来现代文明,反而最终使之走向毁灭。这种结局对拉丁美洲大陆的政治生命

产生着一种政治警示的作用。对孤独与死亡的抗争构成了小说的真正的意图。 《百年孤独》《1967》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巨著。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描写的是布恩蒂亚(又译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以及小镇马孔多(又译马贡多)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到消亡的过程。它反映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百年孤独》的内容异常丰富、复杂而深广,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百年孤独》以小镇马孔多所经历的创建、繁荣、沦落和消亡的百年沧桑,影射和浓缩了哥伦比亚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其次,小说在对布恩蒂亚家族众多人物形象的刻画中,着力表现了他们身上共同具有的特征,这就是马孔多人的孤独感。孤独的本质是人们因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远感。它是家族衰败、民族落后、国家灭亡的根源。小说描写布恩蒂亚家族连同马孔多小镇被飓风刮走,深刻揭示了由孤独所产生的社会悲剧的必然。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拉丁美洲近百年来的“孤独”现实和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是一部当代拉丁美洲的百科全书。

16阅读卡夫卡《地洞》里的选段并论述:1、《地洞》中的小动物在挖洞过程中表现出什么样的心态,请举例说明。2、选段如何表现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3、读完这个选段后,你有什么感想。

1、《地洞》中描写的生存处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人的处境的象征性写照;节选一段表现出其胆小和不断推理与自我辩驳的心理。这只“动物”显著的特征就是胆小和不断的推理与自我辩驳。它总是对目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假设种种可能性,然后又自我辩驳其诸种不可能,并如此循环往返,乐此不疲。一开始它宣称:“我把洞修成了,看样子还挺成功。”但接着在估计了各种可能性之后又不得不承认,地洞本身是不安全的,它面临着各种威胁:“不仅外面有敌人威胁我,地下也有这样的敌人。我还从未见过他们,但那些传说中讲的就是它们,我对它们坚信不疑。”它或许也渴望野外的“自由生活”,但一番推论与驳议以后,此种自由变为了呆在地洞里不受他人打扰的安全、自由„„可以说,全文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矛盾运动中,这种运动首先表现为介于安全与不安全间的摆动,其动力来自于动物自身,来自于动物自身的内心抗辩。

2、卡夫卡小说的特色:(1)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A.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入微的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即小说的图像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荒诞世界,一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而小说的细节描写又极其现实

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有非常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小说的场景处理也极其生活化。B.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他擅长营造一种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在逻辑上又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现实情境,这种情境卡夫卡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2)作品在内容上着力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多解性。比如对《地洞》,可以理解为存在主义主题,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冷漠与隔绝;也可以理解为卡夫卡自己的心理特征的写照;还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生活的写照等等。(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3、卡夫卡在小说中经常揭露荒诞的主题,《地洞》也是:“我”造地洞是为了自由的生存,却为地洞失却了自由;技术是为了享受,“我”却因对技术的永不满足而陷于不断的劳动中;财富是为了生活,“我”却又为获得和守住这些战利品而永远没有安宁;无尽的恐惧和怀疑发自内心,没有安全可言,只有为安全而累。这其中充斥着矛盾、颠倒式的荒诞。在这儿,《地洞》试图用成熟的散文覆盖叙述中的现实,精确的描述表现主题,对梦幻的把握是为了表现内心的生命。荒诞的最终是揭示人的苦闷、压抑、惶惑和永无休止的困惑。指明世界只有荒诞。《地洞》在结构风格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变形记》等小说保持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有情节的开始、经过与结束,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小说是以将来为聚焦点、以将来的某种不确定性来引起读者的期望情绪;然而《地洞》则完全颠覆了这种创作原则——“我把洞修成了,看样子还挺成功。”“这我非常清楚,我的生命如今正处于其颠峰,可即使如此也几乎没有完全宁静的时刻,我会死在深色地衣下面的那个地方,在我的梦中,常常有一只贪婪的鼻子不停地在那里嗅来嗅去。”小说没有情节的起伏,几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地洞没有实现目标。整个故事的推动几乎就是在安全与不安全的质问中展开,为了安全需要谨慎地劳作来打造近乎完美的地洞,却又因为谨慎绝望地发现一切都是徒劳,从不对安全放弃,却又时常不得不乞灵于偶然和希望,在这种钟摆式的矛盾结构中,故事就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不是对未来的关注,而是对现在的困惑。《地洞》却没有明确的结局:“我在这方面考虑得越多,我就越是觉得这只动物不可能听到我的声音。可能是这样,他曾听到过关于的什么消息,但他大概没听到我的声音,尽管这对我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只要我对他一无所知,他就根本不可能听到我的声音,因为我一直保持着寂静,有什么会比重见地洞更加寂静。那就是在我试探着打洞时,他也许能听见我的声音,尽管我打洞的方式发出的噪声很少。不过他若听到了我的声音,我肯定会有所察觉,他至少得放下活仔细地听。——然而一切如故。”这种结构的运用与《地洞》那种自我探索的矛盾成为一体。不能不说是卡夫卡独特风格的沉淀。

17.意识流小说的特征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与评价意识流小说?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以与传统的写实方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不是一个文学流派。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吴尔夫和美国的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他们的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是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识流”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

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和“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他又认为人的意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理性和无逻辑的,因此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同时他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相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他强调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的影响以及两者的有机统一,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他们的学说对意识流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展了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的关于潜意识的观点以及他的用自由联想医治精神病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观念。从弗洛伊德的学说出发,人是充满自相矛盾的生物,矛盾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之中。弗洛伊德提出的一整套心理分析的理论,促进了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上述现代哲学和和心理学的发展打破了从理性和逻辑推理解释世界和人的传统观点,展现了当代世界和人的复杂景象。面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复杂性,一些作家认为过去写实主义的方法,一定环境一定性格的单一方法,不足以表达已经被认识到的复杂性,需要寻找一种表现这种复杂性的恰当的文学形式。意识流的方法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形成的。因此,意识流方法并不纯粹是技巧和形式方面的问题,而是涉及对人的意识和心理的理解和解释的问题;它是从现代心 理学对人的观念中派生出来,为表现这种人的观念服务的。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对于这种手法的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作家整部作品都用这种手法,有的则在部分章节或某些片断使用;有的作家使用这种方法重点在于再现外部世界,有的则侧重对问题的思索或表达一种感情状态;有些作品的特点是回忆性质的,但并不是所有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人都用回忆的办法,有些作品既有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遐想。总的说来,这些作品的结构与传统的写实主义作品的结构是不同的。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进展依次循序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意识流小说中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但这样的作品也不是毫无组织的一片混乱,自由联想也不是毫无依据或漫无边际。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法国新小说派作家米歇尔·布陶的作品《变化》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这种结构。长达300多页的小说的全部故事是写主人公从巴黎乘火车去罗马时在车厢中所度过的20多个小时。但作品并不是随着地间的推移叙述这20多个小时在火车上发生的事,而是写在这段时间内在主人公内心、在他的意识活动中所经历的事。主人公坐在车厢内,他的意识活动达到了巴黎、罗马,他的事业和他的家庭、私人生活;而他的意识活动所构成的场景又与他坐在由巴黎去罗马的火平车车厢中这个中心环节相联系。于是在这 20个小时的叙述时间内展现了主人公 20余年的生活以及他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和憧憬。意识流小说没有划一的规格,在实际上的运用也各不相同;不但此作家与彼作家不同,此一国意识流往往和彼一国也不同;就是同一作家也经常有变化和发展。加上现代各种文学流派(例如新小说派、荒诞派戏剧)的一些作家在不问程度上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因此这种手法的表现

形式更为纷杂,变幻无穷,不能 用一些 不变的原则将它束缚住。公认的意识流的著名作品有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等。


相关内容

  • 专题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性研究
  • ◎陈 露 张 晨 本文主要探讨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模式,即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和运用,发挥这个教学实践模式的引领作用,构建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专题式探究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推动学校创造专题集中学习的条件,推动教师转变授课方式的思维,推动学生形成自主感悟学习的风气.通过这种模 ...

  • 小学语文学科组工作总结
  •   xx年市六小语文学科组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以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催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专题研究为主线,以继续教育培训为契机,立足课堂。激发教研组的内在活力,引领教师在研究与实践中发展,在xx年末已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教研教学工作。   一、抓好语文学科校本培训,构建语文教 ...

  • 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
  •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韦勒克:<文学理论>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萨特:<存在与虚无>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雅克·德里达:& ...

  • 近十年中国高校语文教育改革简述
  • 摘要:中国高校的语文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充满着发展的机遇.近10年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研究高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热潮,成果层出不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就地区来讲,已经形成了有着鲜明特色的上海.北京.南京.武汉四大研究中心.就成果类型来讲,当前的语文教改模式主要有& ...

  • 文学理论的"越界"问题(专题讨论)
  • 作者:童庆炳 河北学刊 2004年09期 文艺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有人进行反思.反思就是对现有的状态不满,想办法把文艺学学科的建设推进一步,这对文艺学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拒绝反思.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一些新锐教授发表了两组有重要影响的文章,一组发表在<文艺争鸣& ...

  • 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
  • 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 本科培养方案(新)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国学试验班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世界上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人类必须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量齐观,我们必须从我国固有文明中吸取营养,造就一批学习和研究国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高级专门人才.秉此宗旨,本试 ...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docxlqq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 ...

  •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研究
  •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这套教材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突出了自己的特色,推陈出新,联系实际.但是这套教材在实际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本文分别就苏教版语 ...

  •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升本春季招生
  •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升本春季招生 所属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专业层次:专升本 招生批次:2015年春季招生 专业分制:83学分 学制(年):2.5-6 所属分类:师范语言类 相关标签:体育 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