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昆明理工大学

《印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课程论文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姓 名: 吴 雷

学 号: [1**********]3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包装工程

年 级: 2011级

2014年 6月 4日

《印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课程论文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黄磊

[1**********]4

摘要

从传统印刷到现代化的数字应刷,印刷行业经历了一个个不断变革更新的过程。不过无论如何的变革更新,人们一直关注的仍然是图文信息的传递与再现。因此,对图文信息的再现与传递的检测与控制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而本文将主要对印刷过程中印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进行说明。

Abstract

From traditional printing to modern digital should brush, printing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constant change update.But no matter how to change update, people always focus on the remain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graphic information and representation.Therefore, the graphic inform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reproduction and transmiss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ncern.And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inting process printing quality detection and control.

1.引言

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如纸张、油墨、原稿、菲林片、印版、设备精度、环境、水墨平衡等等。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给印品质量造成大的影响。

质量管理应当是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对印刷企业而言,印刷产品的质量管理包括从印刷产品的设计、生产准备过程,产品生产过程,直到最后的成品检验,任何一环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产品质量发生影响。由于印刷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彩色图像印前制作水平的提高,色彩管理、CTP制版技术的逐渐推广以及高速、多色印刷机的大量使用,给印刷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带来一片生机,同时客户对产

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厂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印刷企业属于特种加工业,长期以来印刷行业在产品加工中存在着重速度、重数量而质量却不能保证,除管理、体制、工作责任心等原因外,缺少相应的检测制度和手段也是重要的原因。常常出现由于质量问题客户不认可而导致退货,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甚至赔本。

为了适应印刷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摆脱凭经验感观鉴定质量的方法,只有在提高操作人员素质的基础上运用先进测试仪器与工具,实行产品加工全过程的科学定量管理,才能保证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

2.外在因素

2.1油墨

①胶印轮转油墨(黑)的着色力范围应该在95%~110%;

②高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40~50mm;中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35~40mm;低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30~40mm; ③轮转胶印油墨的粘度应该在100~400 帕斯卡秒(Pa·s );

2.2纸张

①对于轮转印刷机印刷的卷筒纸而言,要防止走纸松弛;如果断纸,可以通过调节相关元件改变卷筒纸张力,改变制动效果,减少水量,检查导纸辊平行度,换卷筒纸;

②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着墨部分不上墨或稍显模糊,此时可以换版,调节润湿液的PH 值,喷还原剂或停机清洗,重调压力;

③着墨部分完全未着墨,每页同部分重复出现浅印,可以涂还原剂或更换橡皮布; ④如果印版表面沾油墨或套色时出现油墨斑点,可以提高供水量除掉粘胶,检查毛刷是否需要更换,压力是否需要调整;

2.3印刷机

①轮转机版纵横向极限偏差应为±1.0mm;轮转机版两对角线差值应≤2mm;

②开始印刷时非着墨部分沾有纸粉,应立即停机,擦净版面,改变设定时间,再开机前,调好墨辊;

③墨辊着墨出现故障应该调节线压力,在不影响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压力小些,如果墨辊出现磨损或龟裂应立即修复,调节润湿液PH 值或更换油墨;

④在印刷时,轮转印件要有追踪色标且标注正确。

3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阶调的最佳复制

3.1.1客观评价的有关参数:① 密度:色密度 密度计、分光光度计;② 阶调和色调:阶调曲线;③ 清晰度;④ 颗粒性;⑤ 分辨力 GATF星标;⑥ 文字质量识读性;⑦ 光泽度;⑧ 纸张白度;⑨ 透印;⑩ 粉化。

3.1.2控制图像阶调的重要性

(1) 阶调:也称调子或层次,是指原稿(或复制图像)上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层次演变。

(2)阶调值可用密度值或网点覆盖率表达;

(3)区别:色调即颜色阶调,是阶调的变量,也就是色调是依附阶调的演变而呈现的色量。色量因不同的原稿而异,如颜料、成色剂等连续调颗粒,这种色量若转变成印版就是半色调网点或线画、实地密度。

(4)重要性:a. 原稿复制不正确,会使图像显得不鲜明,缺乏饱和度,亮调不亮等,给人以“平”的感觉;b.阶调得到最佳复制,图像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反差效果。

3.1.3阶调复制复杂性:1. 具有相对性;2. 在生产过程中,阶调复制经常是由操作者根据某些原则主观地作出决定;3. 对于一个既定原稿来说,在样张打出之前活样张印出之前无法准确了解阶调调节的实际效果;4. 不仅与分色片有关,而且与其他多种印刷因素有关。

3.1.4不同曲线再现效果:

(1)在复制工艺中,用阶调再现曲线表达了原稿和印刷复制品密度之间的关系。

(2)在评价阶调曲线再现时,常用反差这一概念:反差 = Ds – Dh

Ds:印品最高反射密度; Dh:最低密度值

3.2彩色的最佳复制

3.2.1灰平衡

(1) 灰平衡基本概念 :指在一定的印刷、打样条件下,Y M C油墨按一定比例叠印,得到视觉上中性灰的颜色,该点的Y M C的网点百分数为该点的灰平衡数据。

(2) 灰平衡数据

(3) 出版印刷中与灰平衡相关的问题

3.2.2校色

(1)颜色误差的产生:

分色过程中的颜色误差:光源光谱的颜色误差;滤色片产生的颜色误差;感光胶片产生的颜色误差;光电转换系统产生的颜色误差。

印刷过程中的颜色误差:彩色油墨产生的颜色误差;纸张产生的颜色误差。

(2)颜色校正的要求和工具:

校正的前期要求:设备定标和系统定标;色彩校正之前进行层次校正;色彩空间的选择。

实现灰平衡后校色:

(1)分色工艺中,所用的滤色片不能达到完全吸收与透过;

(2)所用油墨不纯;C墨中含M成分,M墨中含Y成分

(3)色彩复制中存在相加失效和比例失效问题;尤其是专色印刷,需要校正调节完成。

3.2.3理想色空间和实际色空间

理想色空间变成了扭曲的六面体;校色的目的:校正色彩空间的这种扭曲,使之恢复到立方体状态。

3.2.4优化实际色空间

3.3工艺流程与质量

3.3.1工序的衔接

(1)分色、制版、打样和印刷; CTP直接制版技术

(2)色彩传递破坏的机会在复制流程中比生产的其他 方面更多;

(3) 各工序不能脱离其他的色彩传递孤立地作出好活。

3.3.2印前系统人员应掌握的的信息

印刷材料:纸张、油墨;墨层厚度;网点增大:印刷压力等因素;灰平衡; 叠印和色序;晒版控制:标准化

3.3.3彩色打样的重要性及标定

(1)重要性:印前的工作与印刷车间的工艺参数有密切的关系

(2)目的:a. 检查分色片正确与否;b. 印刷的参考标准;c. 小批量或模拟印刷;

(3)打样的种类:软打样(彩色显示器模拟印刷图像分色);硬打样(机械打样法、色粉打样法、热升华打样、其他);数字打样技术。

(4)打样的标定:根据印刷工艺参数,确定打样设备参数的工艺。

(5)彩色打样系统的标定:打样的标定要与实际的印刷生产工序为准进行标定 a. 确定印刷工序的典型工艺参数:最佳实地密度、最佳网点扩大率、最佳叠率等。

b. 检验打样标定的准确性基本信号条要素:Y.M.C.Bk四色、实地、50%网点色块。

3.4印刷流程中的物流与信息流

3.4.1印刷流程中的物流

后勤保障:

印刷厂的材料后勤保障:印版的供应;卷筒纸的供应;油墨、润版液、 压缩空气的供应;废弃物;单张纸的供应。

印刷企业的后勤供应:库存管理;生产后勤;

出版社的后勤。

3.4.2印刷流程中的信息流

(1)网络化概念和界面

(2)数字工作流程:印前数字工作流程;数字工作流程的特性。

(3)计算机集成制造和CIP3

(4)生产管理与监测系统

(5)作业流程的外协

3.4.3印刷内容的描述(PDF)

3.4.4印刷作业流程的作业信息描述(JDF)

(1)网络化概念和界面

(2) 数字工作流程:印前数字工作流程; 数字工作流程的特性

(3) 计算机集成制造和CIP3

(4)生产管理与监测系统

(5) 作业流程的外协

4.测试工具

4.1印刷测控条

现代印刷的规范化生产中,为保证印刷产品的平均质量,使千百万张印刷品质量达到前后一致,必须采用数据化管理控制工具———印刷测控条或叫做信号条,以便定量地进行印刷品的质量检测。

测定和控制的有效工具,它由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测试段、单元、块组成, 一般放置在印版、打样样张和印刷品的拖梢等部位,用以检测和控制菲林片、晒版、打样和印刷过程的图文信息转移的质量。世界上印刷测控条的种类很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有Brunner、FOGRA、GATF、Gretag等。

4.2质量检测仪器

不同类型的测量仪器被用于印刷工作流程中的不同阶段,精确的测量能够确保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印张质量合格,密度计最适合于检测四色印刷过程的印品质量。

密度计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种,透射密度计主要用来测定菲林片的密度和网点变化情况。反射密度计则用来测量评价打样样张和印刷品。为了达到快捷、准确和客观地检测彩色印品质量, 建议配置具有测量分光密度、颜色、网点面积、印刷反差、叠印、色调误差及灰平衡等多功能密度计,如X-Rite528型或Gretag Macbeth D118c 等。

昆明理工大学

《印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课程论文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姓 名: 吴 雷

学 号: [1**********]3

学 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包装工程

年 级: 2011级

2014年 6月 4日

《印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课程论文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黄磊

[1**********]4

摘要

从传统印刷到现代化的数字应刷,印刷行业经历了一个个不断变革更新的过程。不过无论如何的变革更新,人们一直关注的仍然是图文信息的传递与再现。因此,对图文信息的再现与传递的检测与控制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而本文将主要对印刷过程中印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进行说明。

Abstract

From traditional printing to modern digital should brush, printing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constant change update.But no matter how to change update, people always focus on the remain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graphic information and representation.Therefore, the graphic inform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reproduction and transmiss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ncern.And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inting process printing quality detection and control.

1.引言

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如纸张、油墨、原稿、菲林片、印版、设备精度、环境、水墨平衡等等。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给印品质量造成大的影响。

质量管理应当是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对印刷企业而言,印刷产品的质量管理包括从印刷产品的设计、生产准备过程,产品生产过程,直到最后的成品检验,任何一环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产品质量发生影响。由于印刷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彩色图像印前制作水平的提高,色彩管理、CTP制版技术的逐渐推广以及高速、多色印刷机的大量使用,给印刷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带来一片生机,同时客户对产

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厂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印刷企业属于特种加工业,长期以来印刷行业在产品加工中存在着重速度、重数量而质量却不能保证,除管理、体制、工作责任心等原因外,缺少相应的检测制度和手段也是重要的原因。常常出现由于质量问题客户不认可而导致退货,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甚至赔本。

为了适应印刷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摆脱凭经验感观鉴定质量的方法,只有在提高操作人员素质的基础上运用先进测试仪器与工具,实行产品加工全过程的科学定量管理,才能保证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来。

2.外在因素

2.1油墨

①胶印轮转油墨(黑)的着色力范围应该在95%~110%;

②高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40~50mm;中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35~40mm;低速胶印轮转油墨(黑)流动度范围应在30~40mm; ③轮转胶印油墨的粘度应该在100~400 帕斯卡秒(Pa·s );

2.2纸张

①对于轮转印刷机印刷的卷筒纸而言,要防止走纸松弛;如果断纸,可以通过调节相关元件改变卷筒纸张力,改变制动效果,减少水量,检查导纸辊平行度,换卷筒纸;

②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着墨部分不上墨或稍显模糊,此时可以换版,调节润湿液的PH 值,喷还原剂或停机清洗,重调压力;

③着墨部分完全未着墨,每页同部分重复出现浅印,可以涂还原剂或更换橡皮布; ④如果印版表面沾油墨或套色时出现油墨斑点,可以提高供水量除掉粘胶,检查毛刷是否需要更换,压力是否需要调整;

2.3印刷机

①轮转机版纵横向极限偏差应为±1.0mm;轮转机版两对角线差值应≤2mm;

②开始印刷时非着墨部分沾有纸粉,应立即停机,擦净版面,改变设定时间,再开机前,调好墨辊;

③墨辊着墨出现故障应该调节线压力,在不影响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压力小些,如果墨辊出现磨损或龟裂应立即修复,调节润湿液PH 值或更换油墨;

④在印刷时,轮转印件要有追踪色标且标注正确。

3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阶调的最佳复制

3.1.1客观评价的有关参数:① 密度:色密度 密度计、分光光度计;② 阶调和色调:阶调曲线;③ 清晰度;④ 颗粒性;⑤ 分辨力 GATF星标;⑥ 文字质量识读性;⑦ 光泽度;⑧ 纸张白度;⑨ 透印;⑩ 粉化。

3.1.2控制图像阶调的重要性

(1) 阶调:也称调子或层次,是指原稿(或复制图像)上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层次演变。

(2)阶调值可用密度值或网点覆盖率表达;

(3)区别:色调即颜色阶调,是阶调的变量,也就是色调是依附阶调的演变而呈现的色量。色量因不同的原稿而异,如颜料、成色剂等连续调颗粒,这种色量若转变成印版就是半色调网点或线画、实地密度。

(4)重要性:a. 原稿复制不正确,会使图像显得不鲜明,缺乏饱和度,亮调不亮等,给人以“平”的感觉;b.阶调得到最佳复制,图像会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反差效果。

3.1.3阶调复制复杂性:1. 具有相对性;2. 在生产过程中,阶调复制经常是由操作者根据某些原则主观地作出决定;3. 对于一个既定原稿来说,在样张打出之前活样张印出之前无法准确了解阶调调节的实际效果;4. 不仅与分色片有关,而且与其他多种印刷因素有关。

3.1.4不同曲线再现效果:

(1)在复制工艺中,用阶调再现曲线表达了原稿和印刷复制品密度之间的关系。

(2)在评价阶调曲线再现时,常用反差这一概念:反差 = Ds – Dh

Ds:印品最高反射密度; Dh:最低密度值

3.2彩色的最佳复制

3.2.1灰平衡

(1) 灰平衡基本概念 :指在一定的印刷、打样条件下,Y M C油墨按一定比例叠印,得到视觉上中性灰的颜色,该点的Y M C的网点百分数为该点的灰平衡数据。

(2) 灰平衡数据

(3) 出版印刷中与灰平衡相关的问题

3.2.2校色

(1)颜色误差的产生:

分色过程中的颜色误差:光源光谱的颜色误差;滤色片产生的颜色误差;感光胶片产生的颜色误差;光电转换系统产生的颜色误差。

印刷过程中的颜色误差:彩色油墨产生的颜色误差;纸张产生的颜色误差。

(2)颜色校正的要求和工具:

校正的前期要求:设备定标和系统定标;色彩校正之前进行层次校正;色彩空间的选择。

实现灰平衡后校色:

(1)分色工艺中,所用的滤色片不能达到完全吸收与透过;

(2)所用油墨不纯;C墨中含M成分,M墨中含Y成分

(3)色彩复制中存在相加失效和比例失效问题;尤其是专色印刷,需要校正调节完成。

3.2.3理想色空间和实际色空间

理想色空间变成了扭曲的六面体;校色的目的:校正色彩空间的这种扭曲,使之恢复到立方体状态。

3.2.4优化实际色空间

3.3工艺流程与质量

3.3.1工序的衔接

(1)分色、制版、打样和印刷; CTP直接制版技术

(2)色彩传递破坏的机会在复制流程中比生产的其他 方面更多;

(3) 各工序不能脱离其他的色彩传递孤立地作出好活。

3.3.2印前系统人员应掌握的的信息

印刷材料:纸张、油墨;墨层厚度;网点增大:印刷压力等因素;灰平衡; 叠印和色序;晒版控制:标准化

3.3.3彩色打样的重要性及标定

(1)重要性:印前的工作与印刷车间的工艺参数有密切的关系

(2)目的:a. 检查分色片正确与否;b. 印刷的参考标准;c. 小批量或模拟印刷;

(3)打样的种类:软打样(彩色显示器模拟印刷图像分色);硬打样(机械打样法、色粉打样法、热升华打样、其他);数字打样技术。

(4)打样的标定:根据印刷工艺参数,确定打样设备参数的工艺。

(5)彩色打样系统的标定:打样的标定要与实际的印刷生产工序为准进行标定 a. 确定印刷工序的典型工艺参数:最佳实地密度、最佳网点扩大率、最佳叠率等。

b. 检验打样标定的准确性基本信号条要素:Y.M.C.Bk四色、实地、50%网点色块。

3.4印刷流程中的物流与信息流

3.4.1印刷流程中的物流

后勤保障:

印刷厂的材料后勤保障:印版的供应;卷筒纸的供应;油墨、润版液、 压缩空气的供应;废弃物;单张纸的供应。

印刷企业的后勤供应:库存管理;生产后勤;

出版社的后勤。

3.4.2印刷流程中的信息流

(1)网络化概念和界面

(2)数字工作流程:印前数字工作流程;数字工作流程的特性。

(3)计算机集成制造和CIP3

(4)生产管理与监测系统

(5)作业流程的外协

3.4.3印刷内容的描述(PDF)

3.4.4印刷作业流程的作业信息描述(JDF)

(1)网络化概念和界面

(2) 数字工作流程:印前数字工作流程; 数字工作流程的特性

(3) 计算机集成制造和CIP3

(4)生产管理与监测系统

(5) 作业流程的外协

4.测试工具

4.1印刷测控条

现代印刷的规范化生产中,为保证印刷产品的平均质量,使千百万张印刷品质量达到前后一致,必须采用数据化管理控制工具———印刷测控条或叫做信号条,以便定量地进行印刷品的质量检测。

测定和控制的有效工具,它由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测试段、单元、块组成, 一般放置在印版、打样样张和印刷品的拖梢等部位,用以检测和控制菲林片、晒版、打样和印刷过程的图文信息转移的质量。世界上印刷测控条的种类很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有Brunner、FOGRA、GATF、Gretag等。

4.2质量检测仪器

不同类型的测量仪器被用于印刷工作流程中的不同阶段,精确的测量能够确保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印张质量合格,密度计最适合于检测四色印刷过程的印品质量。

密度计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种,透射密度计主要用来测定菲林片的密度和网点变化情况。反射密度计则用来测量评价打样样张和印刷品。为了达到快捷、准确和客观地检测彩色印品质量, 建议配置具有测量分光密度、颜色、网点面积、印刷反差、叠印、色调误差及灰平衡等多功能密度计,如X-Rite528型或Gretag Macbeth D118c 等。


相关内容

  • 印刷机的控制系统
  • 印刷机的控制系统 印刷机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2印刷机的控制系统 印刷机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输纸控制.纸张检测与水墨控制.印刷机 的调速以及自动套准,在卷筒纸的印刷中还要有断纸检测和张力控制.其 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调节和张力控制,这是印刷机控制中的关键部分. 2.2.1输纸控制 输纸是印刷的一个重要工 ...

  • 凹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
  • 结课作业 题 目: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学生姓名:韩宇春 学 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系 别:印刷工程系 专 业:印刷工程 班 级:印刷09-1班 指导教师:王丽珍 二 〇 一二 年 六 月 <印刷标准及应用> 凹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检测方法 在凹版印刷中,影响产品质量 ...

  • 成本管理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xxx文达印刷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职称) 提 交 时 间 Xxx文达印刷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印刷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批以新技术.高质量.低成本为标志的大印刷 ...

  • 影响印刷质量的各种因素印刷质量
  • 印刷质量控制 [1**********]7 印刷10-1 季振杰 印刷质量控制 一.印前加工:制版工艺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1.正确设置分色参数 2.胶片的质量 二.印刷过程:纸张质量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1.纸张吸墨性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2.纸张含水量与PH 值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3.纸张的弹性和塑性对印刷质 ...

  • 印刷企业的成本管理
  • 分析印刷企业成本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的持续不景气,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原材料的上涨,劳动力匮乏,专 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使当代的印刷企业运营过程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当代的印刷企业要 想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下求发展,求壮大,就必须加强印刷企业成本的管理,有效地发挥企业 自身的潜能,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 ...

  • 常见的印刷缺陷与分析
  • 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 学号 系部 机电学院 专业 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 题目 常见的印刷缺陷与分析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目录 1 引言......................................................1 2 印刷机简介.......... ...

  •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一. 填空题(每空1.5分,共75分) 1.色密度可以分为: . . . 2.在CIELAB颜色系统中,a* 坐标,b*是 坐标 3.实现色彩测量标准化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 . . 4分光光度计精度衡量指标包括: . . . 5.在印刷领域我们常用的色彩空间有:RGB. . . ...

  • 商品条形码的编码结构
  • 条码 一.条码概述 条码是由美国的N.T.Woodland在1949年首先提出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条码的应用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条码可以标出商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电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 ...

  • 凹版印刷问题
  • 套色精度差套色精度差套色精度差套色精度差:::: 故障现象: 纵向.横向套印达不到要求或不稳定. 原因: 1.薄膜牵引时张力变动太大. 2.放卷装置的卷筒制动器调节不当. 3.卷筒料过多,收卷太松. 4.印版滚筒的径差不良,增量不准. 5.印版滚筒直径太小,套印精度难控制. 6.薄膜一边松一边紧,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