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之下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

巴以冲突之下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 摘要:巴勒斯坦国是个孕育已久的铁胎,本该在半个世纪前呱呱坠地,只是由于国际政治风云特别是中东争端的长期困扰而迟迟无法顺利分娩。建立独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国和实现巴以人民世代和平共处,这是饱受战火蹂躏的中东地区的和平之路,也是终结恐怖主义活动、实现世界和平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巴勒斯坦的建国经历和迟迟不能建国的原因展开讨论,试图通过分析巴勒斯坦和巴以关系,得出自己对于这一国际安全热点的见解。 关键词: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宗教;耶路撒冷

一、巴勒斯坦建国历程

1.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由来

在历史上,巴勒斯坦地区曾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祖先的共同栖息地。最早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的是属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迁徙至此,并在公元前11世纪建立希伯来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地区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和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前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激烈反抗罗马的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自此流散于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将疆域扩大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断迁入巴勒斯坦与当地人融合,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进入近代,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土耳其纳入版图。一战后,加入同盟国一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崩离析,英国接管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早在19世纪末,欧洲就星期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主张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1917年,英国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准许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之家”。因而,在英国统治时期,许多带有复国梦想的犹太人纷纷来到巴勒斯坦,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的排犹政策使大批犹太人涌入此地,这为后来的巴以冲突埋下了伏笔。

二战后,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和巴勒斯坦国的“181号分治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委任统治,在委任统治结束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为11203平方公里,犹太国的面积为14942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这是联合国在英美操纵下有意偏袒以色列的决议。当时实际只占6%土地和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竟分得了巴地区56%的土地,而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领土。因而,联合国的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以色列国成立。而巴勒斯坦国因阿拉伯方面对决议持反对立场未能成立,长达数十年的阿以冲突从此开始。

此后,巴勒斯坦人一直强烈要求恢复自己的合法民族权利,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为此做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然而,这一努力屡受挫折。在1948年,1956年,1965年,1973年以及1982年的历次阿以冲突中,阿拉伯人不仅未能将以色列人驱逐,巴勒斯坦全境以及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国部分领土还成为以色列囊中之物,大批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2.巴勒斯坦人的建国历程

1964年 5月,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成立,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代表巴勒斯坦人的组织。1974年11月,联大“确认巴勒斯坦人享有自决权”,给予巴解观察员的资格,并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承认。1987年12月8日,巴勒斯坦掀起反对以色列占领的大规模起义。在起义

高潮之际,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在阿尔及利亚宣布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定都耶路撒冷。1989年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第一任总统。同年7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提高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地位,随后有100多个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是,以色列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也没有放弃对其领土的占领。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流。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签署了《奥斯陆协议》,提出10个月内选出一个过渡时期为期5年的巴勒斯坦自治机构达成以上协议,意味着巴勒斯坦建国之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就在此时,中东和平进程遭遇了严重挫折。1995年11月,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身亡,以色列提前大选。1996年5月,右翼利库德集团的内塔尼亚胡获得选举胜利。他将“以土地换和平”原则改为“以安全换和平”,明确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要求巴勒斯坦以接受自治为最终解决方式。这导致巴勒斯坦建国再次搁浅。

1999年5月,获得大选胜利的工党领袖巴拉克出任以色列总理,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重新启动。9月5日,巴以双方签订《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规定双方不迟于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然而,最后的关键阶段所涉及的耶路撒冷地位、难民问题,边界的最后界定以及水资源问题都是极为敏感的大问题,巴以谈判处于僵持地位,巴勒斯坦未能如期建国。2000年1月7日,以色列完成撤军工作。此后巴以继续进行有关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7月15日,克林顿、阿拉法特与巴拉克在华盛顿举行三方首脑会谈。会谈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耶路撒冷归属问题,难民问题等问题上分歧巨大,谈判无果而终。《奥斯陆协议》胎死腹中,戴维营和谈无果而终。

在以色列强硬派人物代表沙龙上台后,巴以和谈一度陷入僵局。更糟的是,巴勒斯坦自身陷入内乱之中。法塔赫和哈马斯争的不可开交甚至一度大打出手,导致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这为巴勒斯坦建国制造了新的麻烦和增添了新的变数。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仍旧难以解决。

二、巴勒斯坦迟迟不能建国的原因分析

1.内因——巴勒斯坦自身

(1)巴勒斯坦不是一个主权国家

从目前的情况看,巴勒斯坦建国本身不存在障碍。在以色列来看,该国举国上下都认定巴勒斯坦国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反对巴勒斯坦脱离以色列统治而独立,而且也认为巴勒斯坦建国对以色列国家和个人有利。因为巴勒斯坦人口基数不大但出生率极高,巴以分别建国后,以色列可以保持国家的社会的犹太特性,避免使犹太人重新变成少数民族而受到排挤。从经济方面看,以色列属于较发达的第二世界,人均国内产值为1.5万美元,巴勒斯坦属于经济落后,基础薄弱的第三世界,人均国内产值只有以色列的十分之一,巴勒斯坦独立可使以色列的社会和个人减轻负担。而且,巴勒斯坦建国后,巴以关系不再是占领和被占领的对抗关系,而是平等的睦邻关系。巴方的行为将受到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约束,这样更能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此外,巴勒斯坦建国也已经成为国际共识。美国也多次重申支持建国并要求以色列配合。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因为从国际法来看,国家必须具备有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以及主权等四个基本要素。而目前巴勒斯坦并不完全具备建立国家所需的四要素。首先,巴以边界没有明确界定,双方之间以及巴以内部就边界范围都存在很大争议。其次,在政府组织方面, 巴勒斯坦占领地一直是派系林立,两个权力中心和两个政府的存在还将自治区带到了分裂的边缘。实际上,由于巴勒斯

坦政府地位不定性,巴以和谈达成的协定缺乏权威性,巴以和谈因为屡屡受挫。再次,尽管巴民族权力机构控制着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许多地区,但以色列控制了领海和领空,以军经常能够轻易的大举进入巴控制区,巴所有出入境口岸都掌握在以色列手中,经济也被牢牢的控制,巴勒斯坦并不能独立自主的处理自己主权范围内的事务、行使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最后,由于极其依赖美国、欧盟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援助,没有这些国家的同意和承认,巴勒斯坦国也难以建立和生存。另外,巴勒斯坦建国与以利益攸关,如果巴以不能达成协议以及获得以色列的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将失去意义。从以上情况看,巴勒斯坦还不具备主权国家的四个基本因素。

(2)巴勒斯坦的内部分歧

巴勒斯坦建国目标难以实现还与巴勒斯坦内部存在分歧有关。在巴勒斯坦建国以及对以问题上,巴解组织内部和巴解组织与其他政治派别之间有重大分歧。巴解的务实主义政策为巴勒斯坦建国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是,以哈马斯为代表的众多巴激进组织信奉以武力解决巴以争端,即使是巴解内部,也有派别反对和平,不断制造袭击以色列的暴力事件。面对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支持,常规战争是无效的。正是由于这些组织处于非常弱势,在面对强敌时会产生无奈的、绝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再与宗教结合,就形成了一种极端主义思想,就会用极端的手段来达到常规战争无法达到的目的。由于在对待以色列问题上存在分歧,从2006年到2007年,法塔赫和哈马斯矛盾不断冲突不止,内斗不止使得巴方的力量很分散,无法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削弱了主张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国际社会对巴方的同情。实际上,哈马斯不承认以色列是不现实的,巴勒斯坦人通过武装斗争和恐怖袭击不仅难以实现建国目标,还是的艰难的和谈协议化为一纸空文。这无疑为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和平解决增添困难。

2.外因——以色列、美国及周边海湾国家

(1)美国长期对以色列的偏袒

巴勒斯坦建国遥不可及,海域超级大国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有关。美国出于战略需要和利益需求,对以色列采取长期的支持政策。冷战时期,美国考虑最多的是控制苏联,以色列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中东拥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2%,销售量占世界总销量的三分之二。控制中东是美国称霸全球的重要步骤。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一是确保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不容任何势力挑战;二是控制中东的石油生产和运输渠道。长期以来,美以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两国具有相似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美国给以色列安全许诺和高额军事、经济援助,以色列重视的履行着自己对美国的职责。在中东,以色列如同美国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目前,美以两国在共击恐怖主义势力方面也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

其次,美国偏袒以色列也与国内实力强大的犹太人集团影响有关。美国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地方,并且犹太人在商界、文化界、法律界和其他知识界势力强大,而且犹太人参政意识尤其强烈,他们成立了为数众多的亲以集团,形成犹太人院外集团,对美国政治有着重大影响。迫于犹太人院外集团的压力,美国政客不敢轻易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

(2)阿拉伯国家间的分歧

就巴勒斯坦主要支持力量看,阿拉伯国家奉行利益至上政策,不可能竭尽全力的帮助巴勒斯坦人实现建国目标。1948年,反对以色列建国,阿盟国家联合一致并发动了战争。在战败后,这些阿拉伯国家还表示,全部解放巴勒斯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他们对此承担着义务。在之后的多次中东战争中,这些国家不仅没有打败以色列,还是去了很多领土。它们逐渐明白,无法在战场上打败以色列。而且,长期的阿以敌对和战争阻碍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些国家本身经济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对美国存在依赖的情况下,解放巴勒斯坦是难以实现的目标。因而,在1973年十月战争后,埃及倾向于单独与以色列媾和,不愿再因巴

勒斯坦问题而遭受损失。埃及的“背叛”使阿拉伯国家内部出现分裂,其他国家纷纷仿效,他们开始容忍以色列,开始了与以色列谈判和解的进程。阿拉伯国家纷纷把自己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原来被视为阿拉伯国家共同事业的巴勒斯坦问题,在阿拉伯国家政治中逐渐居于次要地位。此后,国家民族主义取代了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国家不愿再因巴勒斯坦问题而与以色列作战,处于以色列占领和控制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的外部援助力量大为减弱,巴勒斯坦人民建国历程更加艰难。

(3)以色列不愿和巴勒斯坦处于一个等量级

目前,以色列控制着巴勒斯坦的水、电、燃料等重要能源供应,巴方虽然控制着约旦河西岸40%的土地和加沙的大部分地区,却没有自己的领海和领空,经济更是被以色列牢牢的控制。巴勒斯坦人追求正当的民族生存权,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现状。只要以色列拒绝让步,巴以双方就无法回到和谈轨道上来,巴勒斯坦建国梦想就难以实现。

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意识到巴勒斯坦建国是迟早的问题,但以色列政府的谈判立场依旧是,反对巴单方面宣布建国,要求先达成保障以色列安全的和平协议,然后再解决巴勒斯坦的建国问题。因为有关耶路撒冷地位、定居点前途、巴勒斯坦难民出路、双方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以及双方未来的关系都有待商谈,以色列不想在平等的国际关系基础上去谈这些问题,否则它的地位就会变得被动,承受额外的国际压力。另外,以色列从自身安全考虑还想对未来的巴勒斯坦国进行限制,如不能拥有重武器和进攻性武器,不能同任何第三国建立军事同盟,约旦河谷地如果还给巴勒斯坦,那里也不得部署正规部队,以色列可以使用巴勒斯坦领空等。这些确保以色列安全的事项需要通过最终地位谈判给巴勒斯坦接受,然后才能允许巴勒斯坦建国。

三、建国不是终点

巴勒斯坦在和平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建国问题不得不继续经历磨难。即使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成功,巴勒斯坦成功建国,巴勒斯坦人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巴勒斯坦的两块土地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相隔数十公里,连接两处的安全通道完全由以色列掌控。每当以色列关闭检查站,巴勒斯坦市场就萎缩50%。单独宣布建国导致以色列制裁并掐断两地联系,巴勒斯坦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将陷入严重瘫痪。长期被占领导致巴勒斯坦经济落后且畸形发展,严重依附于以色列,一旦建国,短期内经济难以独立运转,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将出现空前困难。因而,建国并不是巴勒斯坦问题的终点,巴勒斯坦独立和富强前途漫漫。

巴以冲突之下巴勒斯坦的建国之路 摘要:巴勒斯坦国是个孕育已久的铁胎,本该在半个世纪前呱呱坠地,只是由于国际政治风云特别是中东争端的长期困扰而迟迟无法顺利分娩。建立独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国和实现巴以人民世代和平共处,这是饱受战火蹂躏的中东地区的和平之路,也是终结恐怖主义活动、实现世界和平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巴勒斯坦的建国经历和迟迟不能建国的原因展开讨论,试图通过分析巴勒斯坦和巴以关系,得出自己对于这一国际安全热点的见解。 关键词:巴勒斯坦;以色列;中东;宗教;耶路撒冷

一、巴勒斯坦建国历程

1.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由来

在历史上,巴勒斯坦地区曾是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祖先的共同栖息地。最早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的是属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公元前13世纪末,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迁徙至此,并在公元前11世纪建立希伯来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地区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和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前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激烈反抗罗马的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自此流散于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将疆域扩大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断迁入巴勒斯坦与当地人融合,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进入近代,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土耳其纳入版图。一战后,加入同盟国一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崩离析,英国接管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早在19世纪末,欧洲就星期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主张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1917年,英国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准许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之家”。因而,在英国统治时期,许多带有复国梦想的犹太人纷纷来到巴勒斯坦,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的排犹政策使大批犹太人涌入此地,这为后来的巴以冲突埋下了伏笔。

二战后,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和巴勒斯坦国的“181号分治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委任统治,在委任统治结束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为11203平方公里,犹太国的面积为14942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这是联合国在英美操纵下有意偏袒以色列的决议。当时实际只占6%土地和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竟分得了巴地区56%的土地,而占总人口三分之二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领土。因而,联合国的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以色列国成立。而巴勒斯坦国因阿拉伯方面对决议持反对立场未能成立,长达数十年的阿以冲突从此开始。

此后,巴勒斯坦人一直强烈要求恢复自己的合法民族权利,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为此做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然而,这一努力屡受挫折。在1948年,1956年,1965年,1973年以及1982年的历次阿以冲突中,阿拉伯人不仅未能将以色列人驱逐,巴勒斯坦全境以及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国部分领土还成为以色列囊中之物,大批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2.巴勒斯坦人的建国历程

1964年 5月,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成立,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代表巴勒斯坦人的组织。1974年11月,联大“确认巴勒斯坦人享有自决权”,给予巴解观察员的资格,并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承认。1987年12月8日,巴勒斯坦掀起反对以色列占领的大规模起义。在起义

高潮之际,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在阿尔及利亚宣布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定都耶路撒冷。1989年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第一任总统。同年7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提高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地位,随后有100多个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是,以色列拒绝承认巴勒斯坦,也没有放弃对其领土的占领。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流。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签署了《奥斯陆协议》,提出10个月内选出一个过渡时期为期5年的巴勒斯坦自治机构达成以上协议,意味着巴勒斯坦建国之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就在此时,中东和平进程遭遇了严重挫折。1995年11月,推动巴以和平进程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身亡,以色列提前大选。1996年5月,右翼利库德集团的内塔尼亚胡获得选举胜利。他将“以土地换和平”原则改为“以安全换和平”,明确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要求巴勒斯坦以接受自治为最终解决方式。这导致巴勒斯坦建国再次搁浅。

1999年5月,获得大选胜利的工党领袖巴拉克出任以色列总理,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重新启动。9月5日,巴以双方签订《沙姆沙伊赫备忘录》,规定双方不迟于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然而,最后的关键阶段所涉及的耶路撒冷地位、难民问题,边界的最后界定以及水资源问题都是极为敏感的大问题,巴以谈判处于僵持地位,巴勒斯坦未能如期建国。2000年1月7日,以色列完成撤军工作。此后巴以继续进行有关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的谈判。7月15日,克林顿、阿拉法特与巴拉克在华盛顿举行三方首脑会谈。会谈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耶路撒冷归属问题,难民问题等问题上分歧巨大,谈判无果而终。《奥斯陆协议》胎死腹中,戴维营和谈无果而终。

在以色列强硬派人物代表沙龙上台后,巴以和谈一度陷入僵局。更糟的是,巴勒斯坦自身陷入内乱之中。法塔赫和哈马斯争的不可开交甚至一度大打出手,导致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这为巴勒斯坦建国制造了新的麻烦和增添了新的变数。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仍旧难以解决。

二、巴勒斯坦迟迟不能建国的原因分析

1.内因——巴勒斯坦自身

(1)巴勒斯坦不是一个主权国家

从目前的情况看,巴勒斯坦建国本身不存在障碍。在以色列来看,该国举国上下都认定巴勒斯坦国已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反对巴勒斯坦脱离以色列统治而独立,而且也认为巴勒斯坦建国对以色列国家和个人有利。因为巴勒斯坦人口基数不大但出生率极高,巴以分别建国后,以色列可以保持国家的社会的犹太特性,避免使犹太人重新变成少数民族而受到排挤。从经济方面看,以色列属于较发达的第二世界,人均国内产值为1.5万美元,巴勒斯坦属于经济落后,基础薄弱的第三世界,人均国内产值只有以色列的十分之一,巴勒斯坦独立可使以色列的社会和个人减轻负担。而且,巴勒斯坦建国后,巴以关系不再是占领和被占领的对抗关系,而是平等的睦邻关系。巴方的行为将受到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约束,这样更能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此外,巴勒斯坦建国也已经成为国际共识。美国也多次重申支持建国并要求以色列配合。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因为从国际法来看,国家必须具备有定居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以及主权等四个基本要素。而目前巴勒斯坦并不完全具备建立国家所需的四要素。首先,巴以边界没有明确界定,双方之间以及巴以内部就边界范围都存在很大争议。其次,在政府组织方面, 巴勒斯坦占领地一直是派系林立,两个权力中心和两个政府的存在还将自治区带到了分裂的边缘。实际上,由于巴勒斯

坦政府地位不定性,巴以和谈达成的协定缺乏权威性,巴以和谈因为屡屡受挫。再次,尽管巴民族权力机构控制着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许多地区,但以色列控制了领海和领空,以军经常能够轻易的大举进入巴控制区,巴所有出入境口岸都掌握在以色列手中,经济也被牢牢的控制,巴勒斯坦并不能独立自主的处理自己主权范围内的事务、行使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最后,由于极其依赖美国、欧盟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援助,没有这些国家的同意和承认,巴勒斯坦国也难以建立和生存。另外,巴勒斯坦建国与以利益攸关,如果巴以不能达成协议以及获得以色列的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将失去意义。从以上情况看,巴勒斯坦还不具备主权国家的四个基本因素。

(2)巴勒斯坦的内部分歧

巴勒斯坦建国目标难以实现还与巴勒斯坦内部存在分歧有关。在巴勒斯坦建国以及对以问题上,巴解组织内部和巴解组织与其他政治派别之间有重大分歧。巴解的务实主义政策为巴勒斯坦建国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是,以哈马斯为代表的众多巴激进组织信奉以武力解决巴以争端,即使是巴解内部,也有派别反对和平,不断制造袭击以色列的暴力事件。面对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支持,常规战争是无效的。正是由于这些组织处于非常弱势,在面对强敌时会产生无奈的、绝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再与宗教结合,就形成了一种极端主义思想,就会用极端的手段来达到常规战争无法达到的目的。由于在对待以色列问题上存在分歧,从2006年到2007年,法塔赫和哈马斯矛盾不断冲突不止,内斗不止使得巴方的力量很分散,无法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削弱了主张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国际社会对巴方的同情。实际上,哈马斯不承认以色列是不现实的,巴勒斯坦人通过武装斗争和恐怖袭击不仅难以实现建国目标,还是的艰难的和谈协议化为一纸空文。这无疑为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和平解决增添困难。

2.外因——以色列、美国及周边海湾国家

(1)美国长期对以色列的偏袒

巴勒斯坦建国遥不可及,海域超级大国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有关。美国出于战略需要和利益需求,对以色列采取长期的支持政策。冷战时期,美国考虑最多的是控制苏联,以色列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中东拥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2%,销售量占世界总销量的三分之二。控制中东是美国称霸全球的重要步骤。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一是确保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不容任何势力挑战;二是控制中东的石油生产和运输渠道。长期以来,美以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两国具有相似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美国给以色列安全许诺和高额军事、经济援助,以色列重视的履行着自己对美国的职责。在中东,以色列如同美国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目前,美以两国在共击恐怖主义势力方面也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

其次,美国偏袒以色列也与国内实力强大的犹太人集团影响有关。美国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多的地方,并且犹太人在商界、文化界、法律界和其他知识界势力强大,而且犹太人参政意识尤其强烈,他们成立了为数众多的亲以集团,形成犹太人院外集团,对美国政治有着重大影响。迫于犹太人院外集团的压力,美国政客不敢轻易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

(2)阿拉伯国家间的分歧

就巴勒斯坦主要支持力量看,阿拉伯国家奉行利益至上政策,不可能竭尽全力的帮助巴勒斯坦人实现建国目标。1948年,反对以色列建国,阿盟国家联合一致并发动了战争。在战败后,这些阿拉伯国家还表示,全部解放巴勒斯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他们对此承担着义务。在之后的多次中东战争中,这些国家不仅没有打败以色列,还是去了很多领土。它们逐渐明白,无法在战场上打败以色列。而且,长期的阿以敌对和战争阻碍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些国家本身经济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对美国存在依赖的情况下,解放巴勒斯坦是难以实现的目标。因而,在1973年十月战争后,埃及倾向于单独与以色列媾和,不愿再因巴

勒斯坦问题而遭受损失。埃及的“背叛”使阿拉伯国家内部出现分裂,其他国家纷纷仿效,他们开始容忍以色列,开始了与以色列谈判和解的进程。阿拉伯国家纷纷把自己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原来被视为阿拉伯国家共同事业的巴勒斯坦问题,在阿拉伯国家政治中逐渐居于次要地位。此后,国家民族主义取代了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国家不愿再因巴勒斯坦问题而与以色列作战,处于以色列占领和控制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的外部援助力量大为减弱,巴勒斯坦人民建国历程更加艰难。

(3)以色列不愿和巴勒斯坦处于一个等量级

目前,以色列控制着巴勒斯坦的水、电、燃料等重要能源供应,巴方虽然控制着约旦河西岸40%的土地和加沙的大部分地区,却没有自己的领海和领空,经济更是被以色列牢牢的控制。巴勒斯坦人追求正当的民族生存权,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现状。只要以色列拒绝让步,巴以双方就无法回到和谈轨道上来,巴勒斯坦建国梦想就难以实现。

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意识到巴勒斯坦建国是迟早的问题,但以色列政府的谈判立场依旧是,反对巴单方面宣布建国,要求先达成保障以色列安全的和平协议,然后再解决巴勒斯坦的建国问题。因为有关耶路撒冷地位、定居点前途、巴勒斯坦难民出路、双方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以及双方未来的关系都有待商谈,以色列不想在平等的国际关系基础上去谈这些问题,否则它的地位就会变得被动,承受额外的国际压力。另外,以色列从自身安全考虑还想对未来的巴勒斯坦国进行限制,如不能拥有重武器和进攻性武器,不能同任何第三国建立军事同盟,约旦河谷地如果还给巴勒斯坦,那里也不得部署正规部队,以色列可以使用巴勒斯坦领空等。这些确保以色列安全的事项需要通过最终地位谈判给巴勒斯坦接受,然后才能允许巴勒斯坦建国。

三、建国不是终点

巴勒斯坦在和平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建国问题不得不继续经历磨难。即使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成功,巴勒斯坦成功建国,巴勒斯坦人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巴勒斯坦的两块土地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相隔数十公里,连接两处的安全通道完全由以色列掌控。每当以色列关闭检查站,巴勒斯坦市场就萎缩50%。单独宣布建国导致以色列制裁并掐断两地联系,巴勒斯坦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将陷入严重瘫痪。长期被占领导致巴勒斯坦经济落后且畸形发展,严重依附于以色列,一旦建国,短期内经济难以独立运转,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将出现空前困难。因而,建国并不是巴勒斯坦问题的终点,巴勒斯坦独立和富强前途漫漫。


相关内容

  • 论大国因素对巴以冲突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势
  • 分类号:D81 UDC:D8密级:学校代码:11065 毒务乏季 磁壹学健论文 论大国因素对巴以冲突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势 高永滋 臻辱教师王成儒教授 国际关系 2006年10月 2006年12月2Et张维克研究员挚拜毒站名称玲吏提袭缀期玲囊答辩四期誉辩委爨会童席 论大国因素对巴以冲突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势 ...

  •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
  •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学设计) 北京八中王秀利 课标要求 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教材分析 <动荡的中东地区>是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一条线索"中东动荡局 ...

  • 耶路撒冷三千年
  • 耶路撒冷三千年 核心提示:以色列人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建国60年来,靠移民集中了700万人口:在干旱缺水的沙漠当中,发展出领先世界的农业技术:基布兹式集体农庄成为当代最具生命力的"乌托邦"试验品: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品和战斗力量惊人的三军武装力量,在枪林弹雨当中建立了足 ...

  • 第三章 当代世界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
  • 第三章 当代世界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10课时) 一.中东地区及阿以冲突中的民族问题 中东地区历来是世界民族热点之一,也是二战以来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的民族问题及其影响是世界性的,可见,这一地区的局势对世界和平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东地区诸多复杂的矛盾之中,民族矛盾最为突出,民族 ...

  • 2014,国际安全形势十大看点
  • 2014,国际安全形势十大看点 新的一年,美国对叙利亚动武的可能是否还在?美军撤离后,阿富汗局势是否会再次失控?斯诺登事件是否会让美国有所收敛,从而使网络更加让人放心?诸如此类的问号还有很多,概括为一句话:与2013年相比,2014年是否更安全? 美 国 "再平衡战略"难有大作为 ...

  • 中东问题简介
  • 1 阿拉伯人有很多国家,如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叙利亚.约旦.也门.阿曼.埃及.卡塔尔.巴林等很多国家. 作为阿拉伯民族英雄的萨拉丁的直系后代族人库尔德人,其人口现在约有3000多万,分布在许多国家,其中土耳其1800万.伊朗700万.伊拉克500万.叙利亚100万.黎巴嫩10万.阿塞拜疆和亚 ...

  • 第4课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1
  •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4课 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一."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进行抵抗.至十日战争 ...

  • 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
  • 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 贵州省遵义中山中学 罗先树 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即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巴勒斯坦是一块面积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但是,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由于受到罗马帝国的征服,以 ...

  • 巴勒斯坦国:中东和平的保障
  • 作者:王京烈 世界知识 1999年12期 世纪之交,如何审视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阿以冲突并把握其未来? 新世纪的钟声能否奏响新中东的序曲? 9月5日,巴以签署了关于执行<怀伊协议>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13日巴以又开始了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进入了巴以谈判最艰难.最关键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