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知识点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答案:D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有机物。

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七上,69页

2.答案:B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阳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叶绿体是场所,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水和二氧化碳是原料。

光能

公式: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意义: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削最强的时候。

(2)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温室种植蔬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3)温度:植物在10℃~35℃、条件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最适宜,35℃以上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特别提醒:

①活的植物体的所有绿色部分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②有的植物不呈现出绿色,但含有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海带。

③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植物体见光部分能形成叶绿素。如萝卜见光部位是绿色的,而埋在土壤里的部位是白色的;蒜黄见光后会变成绿色。

④叶片见光部分遇到典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天竺葵没有二氧化碳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制造有机物。

3.答案:普利斯特莱 七上,69页

4.答案: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5.答案:光合 有机物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6.(1)答案:参考答案: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了。

(2)答案:参考答案:光照、二氧化碳和温度等。

7.答案:C解析:要使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实验装置中应有充足的氧气。A、B、D选项都不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只有C选项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8.(1)答案:参考答案:燃烧 呼吸(2)答案:光合 光合

9.(1)答案:参考答案: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答案:参考答案:一方面,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尤其是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使得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大量森林被破坏,使得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大幅度减少(绿色植物调节碳氧平衡的能力降低)。

10.(1)答案:继续燃烧 熄灭 有氧气 氧气耗尽

(2)答案:参考答案: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知识点一 叶片的结构

1.答案:C解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叶肉中的海绵层的细胞排列不规整,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七上,79页。

2.答案:B考点名称:叶片的结构

各组成部分的特性: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

特别提醒:

①叶片上面的绿色比下面的深,这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比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多。

②栅栏组织比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所以自然落下的树叶大都正面向下。

③从气孔进出叶片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

④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⑤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最大区别是: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叶片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的开放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后,气孔关闭。

叶的表皮,叶肉,叶脉的结构和功能辨析:叶片是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组成它的表皮、叶肉、叶脉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不同,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面有角质层,不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保护叶肉。叶肉细胞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它们又共同配合完成了蒸腾作用。

构造奇妙的叶 :世界上的植物约有三十多万种,不同植物的叶各有其奇妙之处。思茅草的叶边缘有许多锋利细齿,被它的“利齿”划伤了手的鲁班,就是因此而受到启发,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把锯子。生长在海边的椰树有十分宽大的叶片,为何在大风大雨中能安然无恙呢?原来它叶脉发达,在叶片表面有一道道的波纹,正是这些波纹使叶片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在一些隧道的入口处建起了类似的保护棚顶,从而提高了隧道顶的承受力。车前草十分常见,在它的叶中却存在着令人吃惊的秘密:它的叶按螺旋状排列,而两片叶之间的夹角竟都是137。30’,这使所有的叶片都能很好地利用光能。于是人们受启发建

造了螺旋形的楼层,使得阳光能照避每一个房间。玉米叶的基部呈圆筒状,它使叶更牢固,不易被破坏。人们依照它建造起起海桥梁,桥中央成圆筒状,既美观又坚固。

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叶片的结构的了解。在叶片的叶肉中有栅栏层和海绵层,栅栏层的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较多。

4.答案:B解析:在叶片的结构中,最外层是表皮细胞,在表皮细胞中有保卫细胞,它们的重要区别是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中没有。

5.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有关气孔的知识。一般情况下,上表皮的气孔少于下表皮,而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缩小。

6.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叶片的结构。在表皮细胞的外壁上常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从而使外界的水分进不去,叶肉中的水分也出不来。

7.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气孔的作用。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8.答案:C解析:观察叶片结构时所需材料要求薄而透明,但实验材料较细易折断,用毛笔蘸出来可以防止其折断。

七上,77页

知识点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9.答案:B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才特有的细胞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①双层膜,具有囊状结构,并且含有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②色素: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叶绿素实际上存在于所有能营造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包括绿色植物、原核的蓝绿藻(蓝菌)和真核的藻类。叶绿素从光中吸收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13,答案:B

14.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而动物细胞中没有。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15.答案:参考答案:提出问题: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制定计划:光 方法步骤:取20株相同的韭黄,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房间里,用纸箱子罩住,一组放在阳光下,给两组韭黄定时浇水,连续培育一周

实验结论: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在有光的条件下,叶绿素可以形成

16.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海绵组织 4下表皮 5保卫细胞 6气孔

(1)答案:栅栏(2)答案:海绵(3)答案:栅栏层 海绵层

(4)答案:气孔 保卫细胞(5)答案:叶脉

17. A图 1保卫细胞 2内壁 3外壁

(1)答案:张开 闭合(2)答案:1保卫细胞 2内壁 3外壁

(3)答案:保卫细胞 蒸腾失水 气体交换

18.(1)答案:新鲜叶片,烧杯,70 ℃左右的热水,镊子

(2)答案:参考答案:①将刚摘下的新鲜叶片用镊子夹住叶柄放入70 ℃左右的热水中,保持叶片直立,使叶的两侧都浸没在热水中。②观察叶片两侧产生的气泡数量。

(3)答案:参考答案:①若叶背面产生的气泡多于叶正面,说明叶背面的气孔多于叶的正

面。②若叶背面产生的气泡少于叶正面,说明叶背面的气孔少于叶的正面。③若叶的背面、正面气泡一样多,说明叶的背面和正面气孔一样多。

19.答案:叶 叶片 气孔 叶肉细胞 保卫细胞 叶绿素

20.答案: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控制气孔的张开或关闭。21.答案:D→B→A→C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题目ID号:

1.答案:C

考点名称: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目的: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用具: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盆栽天竺葵。

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光合作用的条件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所以,见光部分有淀粉形成,淀粉遇碘变蓝。

2.答案:B解析: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原有的淀粉消耗掉,以免影响实验。

3.答案:A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所以,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4.答案:A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8.(1)答案: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

(2)答案:A叶片变蓝,B叶片显碘液颜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3)答案:起对照作用

9.答案:C解析:甲叶片见光产生了淀粉,而乙叶片没有见光,没有产生淀粉,这样,甲叶片中的淀粉遇碘变蓝,而乙叶片中没有产生淀粉,所以是黄白色的。

10.答案:D解析:叶片上只有不透光的地方(夹锡箔)不呈现蓝色,也就是说,有光才能形成有机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11.(1)答案:参考答案: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因为气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

(2)答案:参考答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越强。

12.(1)答案:参考答案:①一昼夜 ②阳光 ③遮光 ④绿 黄白 ⑥没有变蓝色 蓝色

(1)使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耗尽

(2)答案:脱色(或溶解叶片内的叶绿素)

(3)答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3.(1)答案:假的 在光下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气泡

(2)答案:真的 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水中有气泡产生

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知识点一 呼吸作用的实质

1.答案:D考点名称:呼吸作用

概念: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

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

易错点:误认为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进行的时间、部位都有所不同。在阳光下,三大

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还是在夜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

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①深耕松土给农作物深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根部氧气供应充足时,呼吸作用旺盛。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

②增加昼夜温差在温室中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农作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③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储藏农作物产品时,应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采用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可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解析: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所有活细胞。

2.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呼吸作用并不只在晚上进行,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所以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A

知识点二 呼吸作用的意义

7.答案:A解析:在夏季,外界的温度高于冰箱内的温度,温度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弱:温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所以,在低温的冰箱里可以较长时间保存蔬菜和水果。

8.答案:D解析:水涝地里缺少氧气,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导致植物出现萎蔫现象。 点拨:

9.答案:C解析: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一部分用于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种子湿度越大,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热量越多。

10.答案:A解析:在夜间,花卉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旺盛,它们要与人争夺氧气,所以夜间卧室不宜放置过多的花卉。

11.答案:A解析:地窖里红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释放不出氧气,相反,它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从而在地窖中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

12.答案:D解析:农田积水使土壤缺乏氧气,根部无法呼吸,植物死亡。

13.答案:C解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4.(1)答案: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答案:二氧化碳 有机物

(3)答案:叶绿体 线粒体

15.(1)答案:40 ℃

(2)答案:0 ℃

(3)答案:增强 减弱 低温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注意读清图示中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对应关系。同时理解水果、粮食贮藏时应尽量减少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6.(1)答案:参考答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支持蜡烛的燃烧。

(2)答案:参考答案:缺氧。

(3)答案:不会(4)答案:甲

第五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答案:C

2.答案:D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4)其他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3.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的多少与氧气的含量无关,所以增加氧气的浓度与作物增产无关。

4.答案:D解析:新疆地区白天长,温度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而夜间短,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积累的有机物多,所以结的瓜甜。

5.答案:光照 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

知识点二 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6.答案:B解析: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充分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适当降低夜间温度,这样能够减少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7.答案:C解析:用保鲜袋包裹、密封,造成缺氧环境,抑制了水果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保持了水果的色泽和味道。

8.答案:B解析:温度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也少。

9.(1)答案:种子萌发释放了能量(2)答案:甲

(3)答案:甲瓶的温度高于乙瓶(4)答案: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了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可释放能量这一知识点。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煮熟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10.答案:C解析: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时间,都可以加强光合作用,而温度恒定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

11.答案: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使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远远大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使果实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而引种到内地之后不具备这样的环境条件,质量大大减低。

12.答案:参考答案:地势低洼的地方容易发生水涝,使桑树长期浸泡于水中,根部细胞不能正常呼吸而死亡。

13.(1)答案: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2)答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答案:使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中

(4)答案: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强(5)答案: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6)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14.答案:参考答案:瓦盆盆底有孔洞,且盆的壁上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利于多余的水分渗出和空气的流通,使瓦盆内的土壤含有较多的空气,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而瓷盆不具有这些特点,所以不适于栽花。

15.(1)答案:参考答案:树木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使树林里氧气减少。

(2)答案:参考答案:玉米、小麦、水稻种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3)答案:没有充足的光照和适宜温度,蔬菜光合作用减慢,制造的有机物减少

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知识点一 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1,答案:B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解析:此题考查人们所食用的食物分别属于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玉米和桃子属于果实,大豆属于种子,马铃薯属于块茎。

2.答案:C

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

水分的吸收

1、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施肥过多易“烧苗”)

2、吸水:外界溶液浓度

水流向: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流。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析:此题考查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答案:参考答案:植物的根如萝卜、胡萝卜、红薯等;植物的茎如马铃薯、姜、葱、蒜等;植物的叶如大白菜、菠菜、青菜、韭菜等;植物的花如黄花菜等;植物的果实如苹果、梨、西瓜、桃子、猕猴桃等;植物的种子如蚕豆、豌豆、大豆等。

知识点二 动物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动物在食性上的分类,以动物为食的叫肉食性(即食肉动物),以植物为食的叫草食性(即食草动物),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的叫杂食性。

其中狗和鼠类属于杂食动物,蜻蜓属于肉食动物,而兔子属于草食动物。

5.答案:B

6.答案:参考答案:我们饮用牛奶所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是有道理的。因为牛奶来自奶牛,奶牛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所食用的草。草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7.答案:小麦 玉米 水稻

补充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2.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3.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8.答案: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9.答案:光 化学

10.答案:×解析:以人们所食用的牛肉来说,它来源于牛,但牛是吃草的,草是植物;蛋类来源于禽类,它们也是以植物为食的。所以,人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11.答案:×解析:有些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如老虎、狮子,它们就不直接以植物为食。

12.答案:参考答案:人们每天所吃的米饭、面条、馒头、玉米来源于植物,所吃的蔬菜如菠菜、白菜、韭菜、芹菜、菜花、萝卜、胡萝卜,所吃的水果如西瓜、荔枝、香蕉、苹果、橘子等来源于植物。人类还通过食用其他动物的肉、奶、蛋及其制品等,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例如,人类食用的牛肉和牛奶,来自于食用绿色植物的牛。

13.答案:参考答案:在动物体内植入植物的叶绿体,让动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种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比如,在将来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叶绿体的基因导入动物基因中,从而让动物也能产生叶绿体,并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现阶段,这种设想还没有实现。

14.答案:参考答案: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如马、牛、羊等动物以各种植物为食。肉食性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如豹以羚羊为食,羚羊又以草为食。杂食动物也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狗既可以食用像大米、面条这些由植物做成的食物,又可以食用牛肉等肉类,而牛肉又来源于食草的牛。

第二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一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1.答案:C解析: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共同的结果,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达到碳—氧平衡。

2.答案:D 3.答案:A

知识点二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中水分的来源。蒸腾作用的水分来自土壤,经根毛吸收,再由导管送到叶肉细胞,再由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考点名称:蒸腾作用

概念: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部位: 成熟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作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作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最主要的方式。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

意义:①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

a.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

②对自然界的意义:

a.提高空气湿度;

b.降低空气温度;

c.增加降水量。

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知识总结: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叶片进行,气孔的张开、闭合控制着蒸腾作用,气孔的开闭又受环境的影响。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重大意义;对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重大作用。

蒸腾作用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辨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表皮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影响着蒸腾作用的进行,而许多环境条件又影响着气孔的开和闭。

(1)大气湿度:大气湿度越大,气孔张开程度越小;反之气孔张开程度越大。

(2)光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的增强,气孔张开程度增大,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气孔张开程度减小。

(3)温度:在一定范嗣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气孔张开程度增大,30℃左右达到最大,35℃以上时气孔张开程度变小。

5.答案:C解析:在蒸腾作用中,水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

6.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就是蒸腾作用。

7.答案:C解析:气孔是由一对肾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能控制气孔的开闭,从而调节蒸腾作用。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解析:在水循环中,海洋起着主要作用。因为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故海洋中水的蒸发量最多。

10.答案:B

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13.答案:B解析:小麦不管处于生长发育的哪一阶段,其根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只有少数部分用于其他生理活动。

14.答案:A解析: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是蒸腾作用对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影响,不是对植物本身生活的意义。

15.(1)答案:二氧化碳 氧气 水 有机物

(2)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

(3)答案:水蒸气

(4)答案:3 2

16.(1)答案:参考答案:空气流动能影响(加强)蒸腾作用。

(2)答案:参考答案:用电风扇吹风的那瓶水面比另一瓶低。

(3)答案:参考答案:例如,可将新鲜的蔬菜通过称重分成相等的两份,并记下重量。将一份放在无风处,另一份放在电风扇下吹风,一段时间后,再将两份蔬菜称重,看哪一份重量减少得多。

17.(1)答案:参考答案:C、D。C、D不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水分不能减少。

(2)答案:参考答案:曲线Ⅱ代表B,因为B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蒸腾作用较弱。曲线Ⅲ代表A,A叶片没作处理,蒸腾作用正常进行。

(3)答案:参考答案:曲线Ⅱ与曲线Ⅲ相比,降低幅度小,说明下表皮气孔数目多。

(4)答案:参考答案:液面放油的目的是防止液面的蒸发。如果放在黑暗处,对C、D的影响不会太大,对A、B的影响较大,实验数据会有较大差异。

18.(1)答案:参考答案:如下图所示。

(2)答案:参考答案:同一作物不同发育时期对水的需求量是有差别的,因为作物的蒸腾面积不断增加,个体不断长大,需水量相对增多;同时,作物本身生理特征不断改变,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

第三节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知识点 关注森林,绿化校园

1.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常识性问题,我国从1979年起,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

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

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

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

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的意义: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

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

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

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

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知识。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浪费,这也是对森

林资源的破坏。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

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

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

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考点名称:我国植被与绿化

概念:植被是指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森林。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为21.3%。我国不仅

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

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

2. 草原。我周草原面积广阔,但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

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我国人均草

地面积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温度和它们的配合状况,即地

球表面的气候条件。我国东部地区,雨量充沛,自南向北,随温度的递减,植被呈带状分布。

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自东向西,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递减,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

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保护

植被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设立专项资金,国家扶持绿化荒山、绿

化荒漠的项目。我国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建造“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

(5)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答案:C解析:高羊茅和酢浆草常用于观赏,而狗牙根常用于球场绿化,它耐践踏。吊兰

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全株可入药。

4.答案:D解析: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参与了氧循环和水循环。同时,

植物还能吸收有毒的气体,降低噪音、强光对人体的伤害,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

5.答案:C

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率的 21.3% ,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 61.3% 。

6.答案:B 七上 129页

7.答案:C解析:水杉和银杏是我国的珍稀植物。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

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

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且造

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8(1)答案:参考答案: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虽然有一定程度增长,但人口也在增加,

人均占有量还很少;另一方面,环境的破坏还在继续,我们仍要保护森林。

(2)答案: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②植树造林;③禁止乱砍乱伐。

9.(1)答案: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少,荒漠化面积增加,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干旱。

(2)答案:参考答案: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等。

10.答案:参考答案:略。此题持哪种观点均可,只要说出你的理由。如主张多种树,树木

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噪音、增加大气湿度等。

11.答案:不 用材 经济 防护 用材

12.答案:参考答案:土地沙漠化和形成沙尘暴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过度放牧、开

荒造田、工业污染等,使植被遭受破坏。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是天气变暖、降水减少等。实行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等政策以及控制放牧量,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

漠化及沙尘暴的形成。

13.(1)答案:参考答案:×

解析:我国土地面积大,但人口众多,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2)答案:参考答案:×

(3)答案:参考答案:√

(4)答案:参考答案:×

解析:法国梧桐可作为行道树、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第6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知识点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答案:D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有机物。

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七上,69页

2.答案:B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阳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叶绿体是场所,有机物和氧气是产物,水和二氧化碳是原料。

光能

公式:二氧化碳 +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储存能量)

意义: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削最强的时候。

(2)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温室种植蔬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3)温度:植物在10℃~35℃、条件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最适宜,35℃以上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特别提醒:

①活的植物体的所有绿色部分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②有的植物不呈现出绿色,但含有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海带。

③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植物体见光部分能形成叶绿素。如萝卜见光部位是绿色的,而埋在土壤里的部位是白色的;蒜黄见光后会变成绿色。

④叶片见光部分遇到典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天竺葵没有二氧化碳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制造有机物。

3.答案:普利斯特莱 七上,69页

4.答案: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5.答案:光合 有机物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6.(1)答案:参考答案: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了。

(2)答案:参考答案:光照、二氧化碳和温度等。

7.答案:C解析:要使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实验装置中应有充足的氧气。A、B、D选项都不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只有C选项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8.(1)答案:参考答案:燃烧 呼吸(2)答案:光合 光合

9.(1)答案:参考答案: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答案:参考答案:一方面,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尤其是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使得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大量森林被破坏,使得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大幅度减少(绿色植物调节碳氧平衡的能力降低)。

10.(1)答案:继续燃烧 熄灭 有氧气 氧气耗尽

(2)答案:参考答案: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知识点一 叶片的结构

1.答案:C解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叶肉中的海绵层的细胞排列不规整,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七上,79页。

2.答案:B考点名称:叶片的结构

各组成部分的特性: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

特别提醒:

①叶片上面的绿色比下面的深,这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比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多。

②栅栏组织比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所以自然落下的树叶大都正面向下。

③从气孔进出叶片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

④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⑤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最大区别是: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叶片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的开放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后,气孔关闭。

叶的表皮,叶肉,叶脉的结构和功能辨析:叶片是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组成它的表皮、叶肉、叶脉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不同,表皮细胞无色透明,外面有角质层,不含叶绿体,主要功能是保护叶肉。叶肉细胞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它们又共同配合完成了蒸腾作用。

构造奇妙的叶 :世界上的植物约有三十多万种,不同植物的叶各有其奇妙之处。思茅草的叶边缘有许多锋利细齿,被它的“利齿”划伤了手的鲁班,就是因此而受到启发,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把锯子。生长在海边的椰树有十分宽大的叶片,为何在大风大雨中能安然无恙呢?原来它叶脉发达,在叶片表面有一道道的波纹,正是这些波纹使叶片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在一些隧道的入口处建起了类似的保护棚顶,从而提高了隧道顶的承受力。车前草十分常见,在它的叶中却存在着令人吃惊的秘密:它的叶按螺旋状排列,而两片叶之间的夹角竟都是137。30’,这使所有的叶片都能很好地利用光能。于是人们受启发建

造了螺旋形的楼层,使得阳光能照避每一个房间。玉米叶的基部呈圆筒状,它使叶更牢固,不易被破坏。人们依照它建造起起海桥梁,桥中央成圆筒状,既美观又坚固。

3.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叶片的结构的了解。在叶片的叶肉中有栅栏层和海绵层,栅栏层的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较多。

4.答案:B解析:在叶片的结构中,最外层是表皮细胞,在表皮细胞中有保卫细胞,它们的重要区别是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中没有。

5.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有关气孔的知识。一般情况下,上表皮的气孔少于下表皮,而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缩小。

6.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叶片的结构。在表皮细胞的外壁上常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从而使外界的水分进不去,叶肉中的水分也出不来。

7.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气孔的作用。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8.答案:C解析:观察叶片结构时所需材料要求薄而透明,但实验材料较细易折断,用毛笔蘸出来可以防止其折断。

七上,77页

知识点二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9.答案:B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才特有的细胞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①双层膜,具有囊状结构,并且含有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②色素: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叶绿素实际上存在于所有能营造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包括绿色植物、原核的蓝绿藻(蓝菌)和真核的藻类。叶绿素从光中吸收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13,答案:B

14.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而动物细胞中没有。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15.答案:参考答案:提出问题: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制定计划:光 方法步骤:取20株相同的韭黄,分成两组,一组放在房间里,用纸箱子罩住,一组放在阳光下,给两组韭黄定时浇水,连续培育一周

实验结论:光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在有光的条件下,叶绿素可以形成

16.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海绵组织 4下表皮 5保卫细胞 6气孔

(1)答案:栅栏(2)答案:海绵(3)答案:栅栏层 海绵层

(4)答案:气孔 保卫细胞(5)答案:叶脉

17. A图 1保卫细胞 2内壁 3外壁

(1)答案:张开 闭合(2)答案:1保卫细胞 2内壁 3外壁

(3)答案:保卫细胞 蒸腾失水 气体交换

18.(1)答案:新鲜叶片,烧杯,70 ℃左右的热水,镊子

(2)答案:参考答案:①将刚摘下的新鲜叶片用镊子夹住叶柄放入70 ℃左右的热水中,保持叶片直立,使叶的两侧都浸没在热水中。②观察叶片两侧产生的气泡数量。

(3)答案:参考答案:①若叶背面产生的气泡多于叶正面,说明叶背面的气孔多于叶的正

面。②若叶背面产生的气泡少于叶正面,说明叶背面的气孔少于叶的正面。③若叶的背面、正面气泡一样多,说明叶的背面和正面气孔一样多。

19.答案:叶 叶片 气孔 叶肉细胞 保卫细胞 叶绿素

20.答案: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控制气孔的张开或关闭。21.答案:D→B→A→C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题目ID号:

1.答案:C

考点名称: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目的: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用具: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盆栽天竺葵。

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光合作用的条件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所以,见光部分有淀粉形成,淀粉遇碘变蓝。

2.答案:B解析: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原有的淀粉消耗掉,以免影响实验。

3.答案:A解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所以,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4.答案:A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B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8.(1)答案: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

(2)答案:A叶片变蓝,B叶片显碘液颜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3)答案:起对照作用

9.答案:C解析:甲叶片见光产生了淀粉,而乙叶片没有见光,没有产生淀粉,这样,甲叶片中的淀粉遇碘变蓝,而乙叶片中没有产生淀粉,所以是黄白色的。

10.答案:D解析:叶片上只有不透光的地方(夹锡箔)不呈现蓝色,也就是说,有光才能形成有机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11.(1)答案:参考答案: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因为气泡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强。

(2)答案:参考答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越强。

12.(1)答案:参考答案:①一昼夜 ②阳光 ③遮光 ④绿 黄白 ⑥没有变蓝色 蓝色

(1)使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耗尽

(2)答案:脱色(或溶解叶片内的叶绿素)

(3)答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3.(1)答案:假的 在光下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气泡

(2)答案:真的 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水中有气泡产生

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知识点一 呼吸作用的实质

1.答案:D考点名称:呼吸作用

概念: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场所:

生物体的所有活细胞在生命活动中都要消耗能量,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

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1)温度: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减弱。

(2)水分: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3)氧气: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大超出正常值时,抑制呼吸作用。在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采取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

易错点:误认为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进行的时间、部位都有所不同。在阳光下,三大

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而呼吸作用不管在白天还是在夜间,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

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①深耕松土给农作物深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根部氧气供应充足时,呼吸作用旺盛。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

②增加昼夜温差在温室中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农作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③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储藏农作物产品时,应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采用降低环境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可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解析: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所有活细胞。

2.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呼吸作用并不只在晚上进行,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所以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A

知识点二 呼吸作用的意义

7.答案:A解析:在夏季,外界的温度高于冰箱内的温度,温度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弱:温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所以,在低温的冰箱里可以较长时间保存蔬菜和水果。

8.答案:D解析:水涝地里缺少氧气,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导致植物出现萎蔫现象。 点拨:

9.答案:C解析: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一部分用于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种子湿度越大,呼吸作用越强,产生的热量越多。

10.答案:A解析:在夜间,花卉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旺盛,它们要与人争夺氧气,所以夜间卧室不宜放置过多的花卉。

11.答案:A解析:地窖里红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释放不出氧气,相反,它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从而在地窖中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

12.答案:D解析:农田积水使土壤缺乏氧气,根部无法呼吸,植物死亡。

13.答案:C解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4.(1)答案: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答案:二氧化碳 有机物

(3)答案:叶绿体 线粒体

15.(1)答案:40 ℃

(2)答案:0 ℃

(3)答案:增强 减弱 低温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注意读清图示中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对应关系。同时理解水果、粮食贮藏时应尽量减少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6.(1)答案:参考答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支持蜡烛的燃烧。

(2)答案:参考答案:缺氧。

(3)答案:不会(4)答案:甲

第五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答案:C

2.答案:D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4)其他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3.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的多少与氧气的含量无关,所以增加氧气的浓度与作物增产无关。

4.答案:D解析:新疆地区白天长,温度高,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而夜间短,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少,这样积累的有机物多,所以结的瓜甜。

5.答案:光照 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

知识点二 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6.答案:B解析: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充分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适当降低夜间温度,这样能够减少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7.答案:C解析:用保鲜袋包裹、密封,造成缺氧环境,抑制了水果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保持了水果的色泽和味道。

8.答案:B解析:温度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也少。

9.(1)答案:种子萌发释放了能量(2)答案:甲

(3)答案:甲瓶的温度高于乙瓶(4)答案:种子萌发过程中释放了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可释放能量这一知识点。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煮熟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10.答案:C解析: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时间,都可以加强光合作用,而温度恒定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

11.答案: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使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远远大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使果实中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而引种到内地之后不具备这样的环境条件,质量大大减低。

12.答案:参考答案:地势低洼的地方容易发生水涝,使桑树长期浸泡于水中,根部细胞不能正常呼吸而死亡。

13.(1)答案: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2)答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答案:使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中

(4)答案: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强(5)答案: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6)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14.答案:参考答案:瓦盆盆底有孔洞,且盆的壁上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利于多余的水分渗出和空气的流通,使瓦盆内的土壤含有较多的空气,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而瓷盆不具有这些特点,所以不适于栽花。

15.(1)答案:参考答案:树木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使树林里氧气减少。

(2)答案:参考答案:玉米、小麦、水稻种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3)答案:没有充足的光照和适宜温度,蔬菜光合作用减慢,制造的有机物减少

第7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

知识点一 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1,答案:B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解析:此题考查人们所食用的食物分别属于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玉米和桃子属于果实,大豆属于种子,马铃薯属于块茎。

2.答案:C

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

水分的吸收

1、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施肥过多易“烧苗”)

2、吸水:外界溶液浓度

水流向: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流。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解析:此题考查对光合作用的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答案:参考答案:植物的根如萝卜、胡萝卜、红薯等;植物的茎如马铃薯、姜、葱、蒜等;植物的叶如大白菜、菠菜、青菜、韭菜等;植物的花如黄花菜等;植物的果实如苹果、梨、西瓜、桃子、猕猴桃等;植物的种子如蚕豆、豌豆、大豆等。

知识点二 动物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

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动物在食性上的分类,以动物为食的叫肉食性(即食肉动物),以植物为食的叫草食性(即食草动物),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的叫杂食性。

其中狗和鼠类属于杂食动物,蜻蜓属于肉食动物,而兔子属于草食动物。

5.答案:B

6.答案:参考答案:我们饮用牛奶所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是有道理的。因为牛奶来自奶牛,奶牛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来自于所食用的草。草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7.答案:小麦 玉米 水稻

补充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2. 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3.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8.答案: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9.答案:光 化学

10.答案:×解析:以人们所食用的牛肉来说,它来源于牛,但牛是吃草的,草是植物;蛋类来源于禽类,它们也是以植物为食的。所以,人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11.答案:×解析:有些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如老虎、狮子,它们就不直接以植物为食。

12.答案:参考答案:人们每天所吃的米饭、面条、馒头、玉米来源于植物,所吃的蔬菜如菠菜、白菜、韭菜、芹菜、菜花、萝卜、胡萝卜,所吃的水果如西瓜、荔枝、香蕉、苹果、橘子等来源于植物。人类还通过食用其他动物的肉、奶、蛋及其制品等,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例如,人类食用的牛肉和牛奶,来自于食用绿色植物的牛。

13.答案:参考答案:在动物体内植入植物的叶绿体,让动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种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比如,在将来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叶绿体的基因导入动物基因中,从而让动物也能产生叶绿体,并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现阶段,这种设想还没有实现。

14.答案:参考答案:草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如马、牛、羊等动物以各种植物为食。肉食性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如豹以羚羊为食,羚羊又以草为食。杂食动物也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狗既可以食用像大米、面条这些由植物做成的食物,又可以食用牛肉等肉类,而牛肉又来源于食草的牛。

第二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一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1.答案:C解析: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共同的结果,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达到碳—氧平衡。

2.答案:D 3.答案:A

知识点二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中水分的来源。蒸腾作用的水分来自土壤,经根毛吸收,再由导管送到叶肉细胞,再由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考点名称:蒸腾作用

概念: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部位: 成熟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作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作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最主要的方式。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

意义:①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

a.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

②对自然界的意义:

a.提高空气湿度;

b.降低空气温度;

c.增加降水量。

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知识总结: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主要由叶片进行,气孔的张开、闭合控制着蒸腾作用,气孔的开闭又受环境的影响。蒸腾作用不仅对植物自身有重大意义;对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也有重大作用。

蒸腾作用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辨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表皮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影响着蒸腾作用的进行,而许多环境条件又影响着气孔的开和闭。

(1)大气湿度:大气湿度越大,气孔张开程度越小;反之气孔张开程度越大。

(2)光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的增强,气孔张开程度增大,但超过一定的光照强度,气孔张开程度减小。

(3)温度:在一定范嗣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气孔张开程度增大,30℃左右达到最大,35℃以上时气孔张开程度变小。

5.答案:C解析:在蒸腾作用中,水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

6.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就是蒸腾作用。

7.答案:C解析:气孔是由一对肾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能控制气孔的开闭,从而调节蒸腾作用。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解析:在水循环中,海洋起着主要作用。因为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故海洋中水的蒸发量最多。

10.答案:B

1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13.答案:B解析:小麦不管处于生长发育的哪一阶段,其根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只有少数部分用于其他生理活动。

14.答案:A解析:提高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是蒸腾作用对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影响,不是对植物本身生活的意义。

15.(1)答案:二氧化碳 氧气 水 有机物

(2)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

(3)答案:水蒸气

(4)答案:3 2

16.(1)答案:参考答案:空气流动能影响(加强)蒸腾作用。

(2)答案:参考答案:用电风扇吹风的那瓶水面比另一瓶低。

(3)答案:参考答案:例如,可将新鲜的蔬菜通过称重分成相等的两份,并记下重量。将一份放在无风处,另一份放在电风扇下吹风,一段时间后,再将两份蔬菜称重,看哪一份重量减少得多。

17.(1)答案:参考答案:C、D。C、D不进行蒸腾作用,试管内水分不能减少。

(2)答案:参考答案:曲线Ⅱ代表B,因为B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蒸腾作用较弱。曲线Ⅲ代表A,A叶片没作处理,蒸腾作用正常进行。

(3)答案:参考答案:曲线Ⅱ与曲线Ⅲ相比,降低幅度小,说明下表皮气孔数目多。

(4)答案:参考答案:液面放油的目的是防止液面的蒸发。如果放在黑暗处,对C、D的影响不会太大,对A、B的影响较大,实验数据会有较大差异。

18.(1)答案:参考答案:如下图所示。

(2)答案:参考答案:同一作物不同发育时期对水的需求量是有差别的,因为作物的蒸腾面积不断增加,个体不断长大,需水量相对增多;同时,作物本身生理特征不断改变,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

第三节 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

知识点 关注森林,绿化校园

1.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常识性问题,我国从1979年起,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

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

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

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

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的意义: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

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

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

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

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2.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知识。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木材浪费,这也是对森

林资源的破坏。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

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

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

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考点名称:我国植被与绿化

概念:植被是指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森林。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为21.3%。我国不仅

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

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

2. 草原。我周草原面积广阔,但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

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我国人均草

地面积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温度和它们的配合状况,即地

球表面的气候条件。我国东部地区,雨量充沛,自南向北,随温度的递减,植被呈带状分布。

在我国北部和西部地区,自东向西,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递减,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可称之为

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因此,我们要爱护植被,保护植被。保护

植被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设立专项资金,国家扶持绿化荒山、绿

化荒漠的项目。我国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建造“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

(5)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答案:C解析:高羊茅和酢浆草常用于观赏,而狗牙根常用于球场绿化,它耐践踏。吊兰

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全株可入药。

4.答案:D解析: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参与了氧循环和水循环。同时,

植物还能吸收有毒的气体,降低噪音、强光对人体的伤害,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

5.答案:C

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率的 21.3% ,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 61.3% 。

6.答案:B 七上 129页

7.答案:C解析:水杉和银杏是我国的珍稀植物。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向自然环境索取的

资源越来越多,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

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且造

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8(1)答案:参考答案: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虽然有一定程度增长,但人口也在增加,

人均占有量还很少;另一方面,环境的破坏还在继续,我们仍要保护森林。

(2)答案: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②植树造林;③禁止乱砍乱伐。

9.(1)答案: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少,荒漠化面积增加,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干旱。

(2)答案:参考答案: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等。

10.答案:参考答案:略。此题持哪种观点均可,只要说出你的理由。如主张多种树,树木

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噪音、增加大气湿度等。

11.答案:不 用材 经济 防护 用材

12.答案:参考答案:土地沙漠化和形成沙尘暴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过度放牧、开

荒造田、工业污染等,使植被遭受破坏。客观因素方面主要是天气变暖、降水减少等。实行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等政策以及控制放牧量,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

漠化及沙尘暴的形成。

13.(1)答案:参考答案:×

解析:我国土地面积大,但人口众多,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2)答案:参考答案:×

(3)答案:参考答案:√

(4)答案:参考答案:×

解析:法国梧桐可作为行道树、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相关内容

  • 2012(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爽!
  •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 ...

  • 生物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3.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 ...

  • 初一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 ...

  •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鲁教版)
  •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 ...

  • 初中生物内容
  • 初中生物具体内容有什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 生物圈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第四节 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练习使用 ...

  •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阐明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中的作用: (3)描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的关系: (4)形成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人与自然和谐 ...

  • 七年级上册生物笔记
  •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 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 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 结果进行整理.撰 ...

  • 2016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 2.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oc
  •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 A .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B .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q ...

  • 七上生物复习资料
  •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需要营养 2.能呼吸 3.能排出废物 4.具有应激性 5.能生长与繁殖 6.由细胞组成(除病毒) 二.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调查是科学探究 ...

  •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