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前郭二中 宁显芳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渐渐发展起来,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和形象的特点,作为一种辅助的课堂教学手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分析高中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如何处理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优势 应用实例

1、前言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沟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优化教学过程,营造了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能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地理教育体系,,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现代教育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地理日常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在练习、复习过程中更显出它代替板书的优势,非常方便,所以我每一节课都设计制作了课件,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不但顺利地完成了课本教学任务,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渗透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控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即时解答反馈的问题,还扩大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

2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应用实例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

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就结合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运用多媒体对优化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教学具有创造形象氛围的优越条件,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容易进入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让学生更形象、更全面地了解说明的事物,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例如:在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播放我们常听到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同时让同学们欣赏不同天气下的风景图片,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接下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录像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冷锋、暖锋移动过程中某地天气变化时,我将冷锋、暖锋制作成动画效果,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教学内容中,地球公转运动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及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规

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根据教材中“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原理,设计成具有交互功能的互动式课件——《地球的公转》flash 动画课件。同时在演示课件时还可以调节地球公转运动的快慢,或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当地球处于不同位置时,能清楚地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能具体、形象地认识地球上四季形成的原因。通过多媒体,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的星球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现,太阳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闪现等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感兴趣的画面上,此时出现了字幕:“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___现象。”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利用多媒体动画、结合有趣的图像和绝妙的声音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学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但平常的地图是平面的,而且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主题不突出,一些需要空间想象的地理知识(如“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由于许多学生没有空间概念,要完全“读”懂就很困难了。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二维、三维的动画地图,并利用颜色变化、亮度闪烁,来提高地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区分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必须的,而多媒体教学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课本上的一些图形旨在是让学生理解某些结论形成的过程,但是这些图片设计中所体现的内容是静止的,有时学生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把结论形成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的教学中,借助视频或者动态图形把海水的大规模周期运动的情景、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方向及变化规律展示出来,然后结合经纬网和世界

地图,让学生确认每条寒暖流的具体位置,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印象深刻。当学生再遇见地图时,就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能够游刃有余地将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分析问题。

(4 )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开始,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画面,用中国政区图做底图,飞入一幅东南沿海屋顶为尖顶的民居区图,和一幅西北地区屋顶为平顶的民居区图,让学生观察两种民居建筑上屋顶的差异,学生回答完毕后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很自然地将注意力引入本节的教学。然后利用计算机大屏幕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依次出现我国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每出现一条,画面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层次学习,领会各地区降水情况。之后,全面总结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观的图像,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突破本节难点。

(5)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化远为近,感受逼真景象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师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倘若使用多媒体,就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火山喷发、地震、海洋地形等。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各种奇观,如宇宙空间,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选择播放一个或多个片段,即可以把遥远的事物一下子拉到眼前,生动逼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减轻教师讲述的难度,大大节省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类与环境》课件中,在讲自然原因引起环境问题时可同时打开插入“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等多个视频片段,在讲人为原因引起环境问题时可同时打开插入“大气污染”、“油污染”、“破坏自然资源”、“森林火灾”、“酸雨” 等多个视频片段。这样,把多个视频片段连接在课件里,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选择播放一个或多个多个视频片段,既可把遥远的地理事物一下子拉到眼前,生动、逼真,又可大大节省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同地理中的地图一样,将渗透到地理教学当中,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更应当利用好这个“活”地图,让它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它的独特魅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学论》 陈澄

2、《运用CAI 手段,实现优化教学》 曾惠频

3、 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黎加厚

4、 论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教育革新 王爱红

5、林 琳 浅论地理多媒体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

6、蒋桂枝 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教学[R]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前郭二中 宁显芳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渐渐发展起来,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和形象的特点,作为一种辅助的课堂教学手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分析高中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如何处理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优势 应用实例

1、前言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沟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优化教学过程,营造了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能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地理教育体系,,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现代教育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地理日常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示,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在练习、复习过程中更显出它代替板书的优势,非常方便,所以我每一节课都设计制作了课件,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不但顺利地完成了课本教学任务,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渗透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控教学进度、组织讨论和即时解答反馈的问题,还扩大了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

2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应用实例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

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就结合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运用多媒体对优化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教学具有创造形象氛围的优越条件,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容易进入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让学生更形象、更全面地了解说明的事物,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例如:在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播放我们常听到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同时让同学们欣赏不同天气下的风景图片,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接下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录像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冷锋、暖锋移动过程中某地天气变化时,我将冷锋、暖锋制作成动画效果,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教学内容中,地球公转运动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及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规

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根据教材中“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原理,设计成具有交互功能的互动式课件——《地球的公转》flash 动画课件。同时在演示课件时还可以调节地球公转运动的快慢,或让地球停在公转轨道中的任何位置。当地球处于不同位置时,能清楚地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能具体、形象地认识地球上四季形成的原因。通过多媒体,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的星球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现,太阳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闪现等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感兴趣的画面上,此时出现了字幕:“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___现象。”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利用多媒体动画、结合有趣的图像和绝妙的声音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学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但平常的地图是平面的,而且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主题不突出,一些需要空间想象的地理知识(如“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由于许多学生没有空间概念,要完全“读”懂就很困难了。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二维、三维的动画地图,并利用颜色变化、亮度闪烁,来提高地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区分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必须的,而多媒体教学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课本上的一些图形旨在是让学生理解某些结论形成的过程,但是这些图片设计中所体现的内容是静止的,有时学生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把结论形成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的教学中,借助视频或者动态图形把海水的大规模周期运动的情景、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方向及变化规律展示出来,然后结合经纬网和世界

地图,让学生确认每条寒暖流的具体位置,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其中的道理,并且印象深刻。当学生再遇见地图时,就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能够游刃有余地将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分析问题。

(4 )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开始,首先在大屏幕上出示画面,用中国政区图做底图,飞入一幅东南沿海屋顶为尖顶的民居区图,和一幅西北地区屋顶为平顶的民居区图,让学生观察两种民居建筑上屋顶的差异,学生回答完毕后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很自然地将注意力引入本节的教学。然后利用计算机大屏幕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依次出现我国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每出现一条,画面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层次学习,领会各地区降水情况。之后,全面总结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观的图像,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突破本节难点。

(5)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化远为近,感受逼真景象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把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无论教师怎样发挥语言的才能和教具的演示,都无法直观、生动地再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倘若使用多媒体,就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如火山喷发、地震、海洋地形等。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各种奇观,如宇宙空间,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选择播放一个或多个片段,即可以把遥远的事物一下子拉到眼前,生动逼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减轻教师讲述的难度,大大节省时间,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类与环境》课件中,在讲自然原因引起环境问题时可同时打开插入“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等多个视频片段,在讲人为原因引起环境问题时可同时打开插入“大气污染”、“油污染”、“破坏自然资源”、“森林火灾”、“酸雨” 等多个视频片段。这样,把多个视频片段连接在课件里,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时间,选择播放一个或多个多个视频片段,既可把遥远的地理事物一下子拉到眼前,生动、逼真,又可大大节省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同地理中的地图一样,将渗透到地理教学当中,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更应当利用好这个“活”地图,让它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它的独特魅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学论》 陈澄

2、《运用CAI 手段,实现优化教学》 曾惠频

3、 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黎加厚

4、 论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教育革新 王爱红

5、林 琳 浅论地理多媒体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

6、蒋桂枝 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教学[R]


相关内容

  • 漫谈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信息技术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教师应大胆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导学案.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落实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将来的工 ...

  •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方案
  • 淄川第一中学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我校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质量,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 ...

  •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 作者: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3年11期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 ...

  •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 附件13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 ...

  • 信息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摘 要: 作为信息时代服务于高中教学的必然产物,信息化的教育手段,在现代社会背景和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将来的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支撑,这就对现行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提出改革的要求,强调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要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加强我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大兴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 浅谈我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 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变革.这种深刻变革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引发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

  • 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摘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为高中地理教学增光添彩,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当然,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多媒体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就会使课堂教学有趣生动,就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地理 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 ...

  •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种主要应用
  •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种主要应用 作者:蒋勇华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4期 一.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具体.形象 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从概念入手的,通过对事物的感性知觉过渡到理性的理解.数学教学中特别强调对概念的学习.例如:数.方程.函数.点.线.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