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篇感人的文章

(2012-04-27 11:02:23)

转载▼

标签: 四野

父子

50军

抗美援朝

41军

121师

蔡正国

杂谈

转载提要:

有文登载:蔡正国军长牺牲的电报传到中南海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正准备起床,刚从床边站起来,听到电报后,一屁股又坐在床沿上,沉默半响后,口中喃喃有语:蔡正国,蔡正国,以身殉国,又损我一员骁将。

蔡正国,抗美援朝时任五十军代军长,军党委书记。开会时遇到美军飞机轰炸,壮烈牺牲。十八年后,儿子方知父亲牺牲真相,认父过程,曲折感人。

北京老麦战友留言:蔡正国师长是我们121师的英雄师长,塔山阻击战时他在121师当师长。

蚊子声叫战友留言:感动!蔡将军江西永新县车田村人,那是我们吉安老乡啦,祭奠蔡将军!

原文博主: 2503387

原博文标题:阅读父亲蔡正国

阅读父亲

马晓丽 蔡小东

我从未见过我的父亲。

1953年2月24日我在黑龙江双城堡五十军留守处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带领着五十军在朝鲜战场上鏖战。留守处立刻把我出生的电报发到了前线指挥所,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父亲见电报“欣闻喜讯”(见《前线书信》1953年3月9日)。

父亲自然希望早日见到自己的儿子。母亲最理解常年征战在外的父亲的心情,所以刚刚满月就急着做去朝鲜的准备。但还是晚了,就在母亲办好一切手续,准备携襁褓中的我入朝之际,突然从前方传来了父亲牺牲的噩耗。

仅仅只差了几天,谁能想到这短短的几天时间竟会断然错开两个血脉相承的生命,让我们父子俩永远地失去了见面的机会。

许多年了,父亲对于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在我的眼里,父亲是矗立在烈士陵园里的那块刻着红字的墓碑,父亲是悬挂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那张薄薄的照片,父亲是母亲嘴里那些零零散散的故事,父亲是家里珍藏着的那个装满遗物的铁皮箱……

因为始终无法以肌肤、气息来感知我的父亲,我便只能阅读,在墓碑上,在展柜里,在军史中,在铁皮箱里……

而这,也是在我年满十八岁以后。

一个保守了十八年的秘密

1971年6月14日晚8时,一辆黑色吉姆轿车突然驶进我所在的部队营区。正在查岗的我目睹着车上下来一个年轻的军官,目睹着年轻军官神情严肃地从我面前匆匆走过,目睹着部队首长与年轻军官交谈后脸上产生的疑惑,目睹着他们聚在一起一遍遍地翻看花名册,目睹着他们遍寻不见的失望与不解,目睹着年轻军官沉着脸钻进吉姆悄然离去……

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切会与我有关。

第二天,我正在操场带队训练,政治处主任气喘吁吁地迎着我跑来:“快!把工作交代一下,上面来电话知你立刻去大连黑石礁49号楼,你母亲来了!”我愣了,我听说过黑石礁49号楼,知道那是个专门接待高级干部的地方,也知道那是个并非什么人都有资格进入的去处,而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母亲没有工作。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个终日操劳的家庭妇女。与其他家庭妇女不同的只是人们似乎对母亲格外尊重。小时候我常常为此感到疑惑,以母亲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职位的普通家庭妇女,为什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很高的礼遇,为什么那些职位很高的叔叔、伯伯们都对母亲十分尊敬。我也能感觉到那些叔叔、伯伯们对我的关爱,他们甚至比母亲对我还要溺爱。

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来看我。我是独子,在那个鼓励生育的年代像我这样连姐妹都没有的独子是很少见的,所以我无论在哪里都备受关注。我从小就受够了这种关注,受够了别人审视独子的目光,受够了那些目光里加掩饰的偏见。所以我一直拒绝母亲走近我的生活圈子,因为我担心母亲会当众表现出对我的关爱,担心母亲的爱会成为“独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注脚,成为他人嘲笑我、鄙视我的依据。入伍后,我一直努力清除自己身上的独子印记,拼命自找苦吃,想方设法磨炼自己,所以我从不允许母亲到部队看我。

在驱车赶往大连的路上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既为马上就能见到母亲而感到高兴,又为母亲未征得我的同意突然来部队看我感到烦恼,尤其令我不安的是母亲采用的这种兴师动众的方式,我很担心这可能在部队里造成不良影响。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原本并没准备来看我。母亲是偶然见到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岳叔叔和夫人韩军阿姨,他们碰巧要来大连就劝说母亲一起来。母亲当时说我不去,儿子不让我去,我这样突然到部队去孩会不高兴的。但邓岳夫妇从母亲的拒绝里看出了渴望,就不由分说地硬是把母亲拉到大连来了。

当母亲决定来大连时,根本没料到此行将为我揭开那个保守了十八年的秘密;当我一步步踏上49号楼台阶时,也断然不会想到,此刻,一扇对我关闭了十八年的大门正在打开……完全是一次偶然,却成就了我生命中注定的必然。

事情是这样引起的:

母亲随邓岳夫妇到大连后,邓岳叔叔立刻派人去部队接我。这就是我在前一天晚上看到的黑色吉姆车和年轻军官。

问题出在了名字上。邓副司令告诉年轻军官要接的人名字叫“蔡小东”。这个名字不要说我所在部队的首长们没听说过,连我也从未听说过。因为那时我的名字叫“董耀东”,我从不知道自己还有“蔡小东”这个名字。那个年轻军官和部队首长们自然翻遍了花名册也没能找到“蔡小东”。

一看年轻军官没把人接回来,邓副司令立刻火了。邓叔叔那副在战场上历练出来的火暴脾气在全区部队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惧。正当他要发怒的时候,母亲在一旁听出了名堂。母亲急忙打断邓叔叔,问他告诉年轻军官的是什么名字?

蔡小东!邓叔叔说,这还能有错吗?

错了。妈妈说,邓副司令,忘了告诉你,我……早就给他改了名字,他现在的名字叫董耀东。

沉默,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过了许久,邓叔叔才低声问母亲,就是说,孩子现在还不知道?

不知道。母亲的声音又干又涩。

又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东今年应该是18周岁了吧?邓叔叔问。

是。母亲回答。

张博同志,邓叔叔诚恳地望着母亲,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孩子已经年满18周岁,已经是革命军人了。应该告诉他,应该让他知道了!

是啊,是应该让他知道了。母亲的眼里突然充满了泪水,母亲说,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对他说……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邓叔叔体谅地看了母亲一眼,神情逐渐严肃起来,让我们来告诉他。就利用这次机会,让我们这些蔡军长的老战友、老部下一起来告诉他吧!

十八岁那年我才知道我的父亲是蔡正国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旅大警备区第一副司令赵国泰的夫人彭芬絮阿姨来叫我,说有几位叔叔、伯伯来看望母亲和我,现在正和母亲在他们的房间里等着我呢。我匆匆跑上楼,赶到赵叔叔和彭阿姨的房间。

一进门,我就发觉不对头,房间里的沙发上坐满了首长。这些面孔大多是我熟悉的,也有陌生,但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不见了往日的慈爱和微笑,一律严肃地、深沉地望着我。母亲则在两位阿姨的陪同下坐在一边,默默地低垂着头。

眼前的气氛一下子把我震慑住了,额头霎时冒出了冷汗。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可能犯下大错误了。但我想不明白,多大的错误能使母亲生这么大的气?什么样的错误能致使母亲搬出这么多的首长来教训我呢?我忐忑不安地坐在门口那把留给我的椅子上,几乎连大气也不敢出了。

刚刚坐下,赵叔叔就宣布开会。

我从小就认识赵叔叔,知道他是个作战勇猛性格刚烈的战将,也知道他发起脾气来很凶。但在我的记忆中,他无论对别人多么严厉对我却从来都很和蔼。上小学的时候,赵叔叔和彭阿姨每周都要把我接到他家里吃上一顿好饭,再住上一夜。但今天,赵叔叔的神情却显得格外严肃。

按照当时开会的惯例,赵叔叔首先带领大家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读完毛主席语录,赵叔叔突然扭头问我:“小东,你看过《红灯记》吗?”

我赶紧回答:“看过。”

赵叔叔点了点头,就讲起了《红灯记》的剧情。

我懵懵懂懂地望着赵叔叔,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讲这些。我想不出自己的错误与这段毛主席语录和《红灯记》的故事有什么联系。我紧张地倾听着,终于听到了下面一段令我震惊的话:

——小东,今天我们把你找来开这个会,是要郑重地向你说明你的身世。你今年已经年满18周岁,是个有着三年军龄的解放军战士,是个堂堂正正的革命军人了,你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身世?我的身世?

仿佛一枚重磅炸弹扔在了我的头顶上,我只觉得脑袋里“轰”的一声巨响。

——小东,你不姓董,你姓蔡。你父亲的名字叫蔡正国。

全身的血仿佛呼地一下都涌到了头上,头突然胀得很大,喉头处像被塞住了似的噎得难受,脑子里一片空白。

——你的父亲蔡正国同志是革命烈士,他是五十军党委书记、第一副军长,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我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你父亲的老战友。我们中间有的人在红军时期与你父亲一起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有的人在抗战时期与你父亲一起抗日过日本鬼子,有的人在解放战争时期与你父亲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还有的人与你父亲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我随着赵叔叔的指点木然环顾着周围这些叔叔、伯伯、阿姨们,他们竟然都是父亲的老战友!难怪他们对我的母亲从来都是那么尊重?难怪从小到大他们总是对我百般呵护?原来他们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瞒着我,原来只有我一个人什么也不知道!

我抬起头去寻找母亲,母亲正含泪望着我。在我们母子目光对视的一刹那,母亲的眼泪突然决堤般地涌了出来。心猛地缩成了一团,阵阵痉挛把撕心裂肺的疼痛传导到我身体的每个部位,我的全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们开始发言了。此刻,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个个坐得笔直,像士兵一样规规矩矩地依次举手发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真诚、崇敬和怀念。

我听到他们在用不同的口音向我讲述同一个人:一个曾与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的人,一个令他们钦佩的军事指挥员,一个曾给过他们信念和帮助的兄长,一个让他们难以忘怀的战友。

我听到他们在用自己的亲历为我描述这个与我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而我却从来不知道的人——我的父亲。

江西永新县人——断断续续在私塾里读书的学生——耕田种地的农民——跟随木匠学手艺的徒工——少年先锋队队长——乡苏维埃工会主任——互济会会员——反帝大同盟会员——红军战士——中国共青团团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公略步兵学校学员——红军排长——红军连长——八路军随营学校队长——八路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团长——抗大分校校长——山东解放军副师长——东北民主联军纵队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

江西池江战斗、宜黄战斗、乌江战斗、戴坊战斗、永丰外围战斗、贵州城战斗、平型关战斗、晋西双池战斗、留玉战斗、土门战斗、隰县战斗、临先以东战斗、鲁西道口战斗、双庙战斗、鲁南卡桥战斗、武安战斗、重坊东辋战斗、甲子山战斗、新开岭战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海南岛战役、朝鲜一、二、三、四、五次战役……

这就是我的父亲?

这就是我的父亲!

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流了出来,在我的脸上不停地流淌着。滚烫的泪水烧灼着我混乱壅塞的思维,烧灼着我无法宣泄的情绪。我从未流过这么多的泪,我从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会有这么多的泪,我突然很想放声大哭。

周围突然安静下来了。

我听见赵叔叔说:“小东,现在你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了。你也说几句吧,当着在座的各位叔叔、伯伯、阿姨的面表个态吧。”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我突然就张口说话了。没有任何迟疑停顿,也没有任何斟酌思考,我无法自制地进入了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之中。我口若悬河,我侃侃而谈,连我自己都惊奇我此刻的思维怎么会如此敏捷,语言怎么会如此流畅,刚才还混乱壅塞的思绪在我讲话的过程中忽然就逐渐梳理开了,逐渐疏朗清晰起来了。

我流着泪不停地讲啊讲啊。我停不下来,不知自己讲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自己都讲了些什么。只知道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流泪了,不仅是我的母亲,不仅是陪伴母亲的几个阿姨,还有那些叔叔、伯伯们。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将、身居高位的将军、这些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曾皱一下眉头的硬汉们都哭了。

至今我都不知道当时我都说了些什么。我回忆不起来,那些语言似乎没经过我的头脑就直接从心里倾泻出来了。

我能记起的只是当时伴随我的种种切肤的生理感受:疼痛、痉挛、窒息、亢奋、烧灼、颤抖……

据说,我讲话的时候双目炯亮、面颊潮红、情绪亢奋、动作昂然。

据说,我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感情充沛地整整讲了半个多小时。

当时我的确是收不住了,我越讲越激动,越讲越亢奋。就在情绪达到最高潮的时刻,我突然觉得眼前猛烈地晃动了一下,接着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小东……小东……”我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人在叫我,叫声很急切。我费劲地睁开眼睛,发现大家都围在我身边,焦急地呼唤着我。我下意识地“呼”地一下起身想要站起来,却又被大家七手八脚地按倒在床上了。

我听见医生说:“不要紧了,这是过度刺激造成的,请各位首长放心吧。”

看望父亲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坐落在沈阳北陵的东北方。

过去我也曾来过这里,但都是以普通祭奠者的身份到陵园来瞻仰革命烈士,从未想到在我瞻仰祭奠的烈士中会有我的生身父亲。从前,我应该不止一次地从父亲身边走过,目光也应不止一次地在父脸上掠过,但我却不知道那就是我的父亲,不知道父亲就在我的身边,不知道父亲正在默默地望着我……此刻想来,心中真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真不知我脚步匆匆地从父亲身边走过时,我茫然不觉的陌生目光掠过父亲时,父亲会作何感想。

今天,我终于以儿子的身份来看望父亲了。

当年守陵的老人还在,他一听说蔡正国的儿子来了就哭了,拉住我的手一个劲儿地说:“孩子,你都这么大了!当年你才这么一丁点儿,还在怀里抱着呢……”。

我被领到了纪念碑后面的烈士墓群前,在第一排的中间我看到了父亲 ——一块刻着红字的墓碑:

烈士蔡正国同志之墓

一直阴沉的天空,就在这时下起了小雨。

我肃立在雨中对父亲说,爸爸,我来了。

父亲静静地望着我。

我说,爸爸,我来看您了。

父亲仍旧静静地望着我不说话。

我说,爸爸,我是您的儿子啊……

父亲突然就有了笑容,我听见父亲问,是小东吧?

眼就从我的脸上流了下来。我说,是,爸爸,我是小东,我就是您的儿子小东呀。

父亲慈祥地说,来,小东,走近点,让爸爸好好看看你。

我走上前去,伸手轻轻地抚摸着墓碑。

我说,爸爸,请您原谅我到现在才来看您。

没关系,父亲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会来的,知道你早晚会来的。

太久了,我说。

是啊,是很久了,父亲说。

18年了……

是啊,18年。我的小东都长大成人了,成为跟爸爸一样的军人,成为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

我突然抑制不住地一下子拥抱住父亲的肩头……

墓碑亲和地抵着我的额头,抵着我的胸膛,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坚硬的温情缓缓地流入我的心中,又从心中渐渐蔓延开来,传遍了全身。置身于这生疏而又淳厚的亲情中,我忍不住用手一寸寸地抚遍了整个墓碑。我抚摸着父亲的名字,抚摸着镌刻在墓碑后面的红色铭文。粗粝的墓碑摩挲着我的手掌,犹如父爱的回应,让我激动,使我沉醉。

我就在这微醺的亲情中开始阅读父亲: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同志,江西永新县车田村人,生于一九○九年,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参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副军长等职。二十余年来正国同志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已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及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解放战争时期正国同志任师长曾率部坚持敌后斗争配合主力共同取得四保临江之重大胜利,荣获上级通报表扬著名之塔山阻击战,由于其指挥沉着坚定,大量牵制与打击了敌人援兵而有力地配合主力取得围歼锦州守敌之辉煌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参加指挥汉江南北两圻五十昼夜的光辉阻击战更表现了正国同志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优良的军事素养与英勇坚定的战斗作风。不幸于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二日在朝鲜前线光荣牺牲,享年四十四岁。为悼念正国同志毕生对党对人民的丰功伟绩特竖碑铭文,以志不忘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邓华杜平

这是属于父亲的最后的文字,共358个字。

我读得很慢,像数父亲额头的皱纹,像数父亲鬓边的白发。我生怕漏掉一个字。这些字是人民送给他们最优秀的、为他们付出了生命的儿子的。所以,每一个字都刻得很深,每一个字都很重,每一个字都很珍贵。

从这358个字的铭文中,我读出了一个从江西红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一个经历了无数战争考验的红军战士;一个一生驰骋疆场终以马革裹尸的将军。

父亲牺牲于1953年4月12日,距7月27日停战只有3个月零15天。

母亲说,你父亲打了一辈子仗,20多年啊,多难都过来了,只差3个月就再也不用打仗了,可偏偏……

雨越下越大了,点点滴滴淋湿了墓碑,淋湿了墓碑上的铭文,淋湿了父亲的额头,也淋湿了我的眼睛。我与父亲在湿漉漉的小雨中久久地互相对视着、互相打量着、互相熟悉着、互相了解着、互相亲近着、互相感受着……

那一天,我向父亲诉说了我的一切:我的理想,我的追求,我的快乐和我的苦恼。我告诉父亲得知自己是他的儿子后我是多么的震惊,更是多么的自豪。

那一天,我郑重地举起右手在父亲面前宣誓:我说我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枪,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合格的革命军人。

在那天的日记里,我写下了这样的话:

三躬父陵泣挽,

碑文字字扣我心弦。

风吹红旗艳,

烈士血染。

革命遗志,

后人承担。

子承父志,

任重路远。

前赴后继儿接班

征途上,

擎先烈精神,

勇往直前!

(2012-04-27 11:02:23)

转载▼

标签: 四野

父子

50军

抗美援朝

41军

121师

蔡正国

杂谈

转载提要:

有文登载:蔡正国军长牺牲的电报传到中南海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正准备起床,刚从床边站起来,听到电报后,一屁股又坐在床沿上,沉默半响后,口中喃喃有语:蔡正国,蔡正国,以身殉国,又损我一员骁将。

蔡正国,抗美援朝时任五十军代军长,军党委书记。开会时遇到美军飞机轰炸,壮烈牺牲。十八年后,儿子方知父亲牺牲真相,认父过程,曲折感人。

北京老麦战友留言:蔡正国师长是我们121师的英雄师长,塔山阻击战时他在121师当师长。

蚊子声叫战友留言:感动!蔡将军江西永新县车田村人,那是我们吉安老乡啦,祭奠蔡将军!

原文博主: 2503387

原博文标题:阅读父亲蔡正国

阅读父亲

马晓丽 蔡小东

我从未见过我的父亲。

1953年2月24日我在黑龙江双城堡五十军留守处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带领着五十军在朝鲜战场上鏖战。留守处立刻把我出生的电报发到了前线指挥所,正在前线指挥战斗的父亲见电报“欣闻喜讯”(见《前线书信》1953年3月9日)。

父亲自然希望早日见到自己的儿子。母亲最理解常年征战在外的父亲的心情,所以刚刚满月就急着做去朝鲜的准备。但还是晚了,就在母亲办好一切手续,准备携襁褓中的我入朝之际,突然从前方传来了父亲牺牲的噩耗。

仅仅只差了几天,谁能想到这短短的几天时间竟会断然错开两个血脉相承的生命,让我们父子俩永远地失去了见面的机会。

许多年了,父亲对于我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可触可感的具体形象。在我的眼里,父亲是矗立在烈士陵园里的那块刻着红字的墓碑,父亲是悬挂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那张薄薄的照片,父亲是母亲嘴里那些零零散散的故事,父亲是家里珍藏着的那个装满遗物的铁皮箱……

因为始终无法以肌肤、气息来感知我的父亲,我便只能阅读,在墓碑上,在展柜里,在军史中,在铁皮箱里……

而这,也是在我年满十八岁以后。

一个保守了十八年的秘密

1971年6月14日晚8时,一辆黑色吉姆轿车突然驶进我所在的部队营区。正在查岗的我目睹着车上下来一个年轻的军官,目睹着年轻军官神情严肃地从我面前匆匆走过,目睹着部队首长与年轻军官交谈后脸上产生的疑惑,目睹着他们聚在一起一遍遍地翻看花名册,目睹着他们遍寻不见的失望与不解,目睹着年轻军官沉着脸钻进吉姆悄然离去……

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切会与我有关。

第二天,我正在操场带队训练,政治处主任气喘吁吁地迎着我跑来:“快!把工作交代一下,上面来电话知你立刻去大连黑石礁49号楼,你母亲来了!”我愣了,我听说过黑石礁49号楼,知道那是个专门接待高级干部的地方,也知道那是个并非什么人都有资格进入的去处,而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母亲没有工作。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个终日操劳的家庭妇女。与其他家庭妇女不同的只是人们似乎对母亲格外尊重。小时候我常常为此感到疑惑,以母亲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职位的普通家庭妇女,为什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很高的礼遇,为什么那些职位很高的叔叔、伯伯们都对母亲十分尊敬。我也能感觉到那些叔叔、伯伯们对我的关爱,他们甚至比母亲对我还要溺爱。

我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来看我。我是独子,在那个鼓励生育的年代像我这样连姐妹都没有的独子是很少见的,所以我无论在哪里都备受关注。我从小就受够了这种关注,受够了别人审视独子的目光,受够了那些目光里加掩饰的偏见。所以我一直拒绝母亲走近我的生活圈子,因为我担心母亲会当众表现出对我的关爱,担心母亲的爱会成为“独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注脚,成为他人嘲笑我、鄙视我的依据。入伍后,我一直努力清除自己身上的独子印记,拼命自找苦吃,想方设法磨炼自己,所以我从不允许母亲到部队看我。

在驱车赶往大连的路上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既为马上就能见到母亲而感到高兴,又为母亲未征得我的同意突然来部队看我感到烦恼,尤其令我不安的是母亲采用的这种兴师动众的方式,我很担心这可能在部队里造成不良影响。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原本并没准备来看我。母亲是偶然见到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岳叔叔和夫人韩军阿姨,他们碰巧要来大连就劝说母亲一起来。母亲当时说我不去,儿子不让我去,我这样突然到部队去孩会不高兴的。但邓岳夫妇从母亲的拒绝里看出了渴望,就不由分说地硬是把母亲拉到大连来了。

当母亲决定来大连时,根本没料到此行将为我揭开那个保守了十八年的秘密;当我一步步踏上49号楼台阶时,也断然不会想到,此刻,一扇对我关闭了十八年的大门正在打开……完全是一次偶然,却成就了我生命中注定的必然。

事情是这样引起的:

母亲随邓岳夫妇到大连后,邓岳叔叔立刻派人去部队接我。这就是我在前一天晚上看到的黑色吉姆车和年轻军官。

问题出在了名字上。邓副司令告诉年轻军官要接的人名字叫“蔡小东”。这个名字不要说我所在部队的首长们没听说过,连我也从未听说过。因为那时我的名字叫“董耀东”,我从不知道自己还有“蔡小东”这个名字。那个年轻军官和部队首长们自然翻遍了花名册也没能找到“蔡小东”。

一看年轻军官没把人接回来,邓副司令立刻火了。邓叔叔那副在战场上历练出来的火暴脾气在全区部队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惧。正当他要发怒的时候,母亲在一旁听出了名堂。母亲急忙打断邓叔叔,问他告诉年轻军官的是什么名字?

蔡小东!邓叔叔说,这还能有错吗?

错了。妈妈说,邓副司令,忘了告诉你,我……早就给他改了名字,他现在的名字叫董耀东。

沉默,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过了许久,邓叔叔才低声问母亲,就是说,孩子现在还不知道?

不知道。母亲的声音又干又涩。

又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小东今年应该是18周岁了吧?邓叔叔问。

是。母亲回答。

张博同志,邓叔叔诚恳地望着母亲,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孩子已经年满18周岁,已经是革命军人了。应该告诉他,应该让他知道了!

是啊,是应该让他知道了。母亲的眼里突然充满了泪水,母亲说,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说,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对他说……

这件事就交给我吧。邓叔叔体谅地看了母亲一眼,神情逐渐严肃起来,让我们来告诉他。就利用这次机会,让我们这些蔡军长的老战友、老部下一起来告诉他吧!

十八岁那年我才知道我的父亲是蔡正国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旅大警备区第一副司令赵国泰的夫人彭芬絮阿姨来叫我,说有几位叔叔、伯伯来看望母亲和我,现在正和母亲在他们的房间里等着我呢。我匆匆跑上楼,赶到赵叔叔和彭阿姨的房间。

一进门,我就发觉不对头,房间里的沙发上坐满了首长。这些面孔大多是我熟悉的,也有陌生,但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不见了往日的慈爱和微笑,一律严肃地、深沉地望着我。母亲则在两位阿姨的陪同下坐在一边,默默地低垂着头。

眼前的气氛一下子把我震慑住了,额头霎时冒出了冷汗。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可能犯下大错误了。但我想不明白,多大的错误能使母亲生这么大的气?什么样的错误能致使母亲搬出这么多的首长来教训我呢?我忐忑不安地坐在门口那把留给我的椅子上,几乎连大气也不敢出了。

刚刚坐下,赵叔叔就宣布开会。

我从小就认识赵叔叔,知道他是个作战勇猛性格刚烈的战将,也知道他发起脾气来很凶。但在我的记忆中,他无论对别人多么严厉对我却从来都很和蔼。上小学的时候,赵叔叔和彭阿姨每周都要把我接到他家里吃上一顿好饭,再住上一夜。但今天,赵叔叔的神情却显得格外严肃。

按照当时开会的惯例,赵叔叔首先带领大家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读完毛主席语录,赵叔叔突然扭头问我:“小东,你看过《红灯记》吗?”

我赶紧回答:“看过。”

赵叔叔点了点头,就讲起了《红灯记》的剧情。

我懵懵懂懂地望着赵叔叔,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讲这些。我想不出自己的错误与这段毛主席语录和《红灯记》的故事有什么联系。我紧张地倾听着,终于听到了下面一段令我震惊的话:

——小东,今天我们把你找来开这个会,是要郑重地向你说明你的身世。你今年已经年满18周岁,是个有着三年军龄的解放军战士,是个堂堂正正的革命军人了,你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身世?我的身世?

仿佛一枚重磅炸弹扔在了我的头顶上,我只觉得脑袋里“轰”的一声巨响。

——小东,你不姓董,你姓蔡。你父亲的名字叫蔡正国。

全身的血仿佛呼地一下都涌到了头上,头突然胀得很大,喉头处像被塞住了似的噎得难受,脑子里一片空白。

——你的父亲蔡正国同志是革命烈士,他是五十军党委书记、第一副军长,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我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员。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你父亲的老战友。我们中间有的人在红军时期与你父亲一起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有的人在抗战时期与你父亲一起抗日过日本鬼子,有的人在解放战争时期与你父亲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还有的人与你父亲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我随着赵叔叔的指点木然环顾着周围这些叔叔、伯伯、阿姨们,他们竟然都是父亲的老战友!难怪他们对我的母亲从来都是那么尊重?难怪从小到大他们总是对我百般呵护?原来他们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瞒着我,原来只有我一个人什么也不知道!

我抬起头去寻找母亲,母亲正含泪望着我。在我们母子目光对视的一刹那,母亲的眼泪突然决堤般地涌了出来。心猛地缩成了一团,阵阵痉挛把撕心裂肺的疼痛传导到我身体的每个部位,我的全身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们开始发言了。此刻,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个个坐得笔直,像士兵一样规规矩矩地依次举手发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真诚、崇敬和怀念。

我听到他们在用不同的口音向我讲述同一个人:一个曾与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的人,一个令他们钦佩的军事指挥员,一个曾给过他们信念和帮助的兄长,一个让他们难以忘怀的战友。

我听到他们在用自己的亲历为我描述这个与我有着至亲的血缘关系而我却从来不知道的人——我的父亲。

江西永新县人——断断续续在私塾里读书的学生——耕田种地的农民——跟随木匠学手艺的徒工——少年先锋队队长——乡苏维埃工会主任——互济会会员——反帝大同盟会员——红军战士——中国共青团团员——中国共产党党员——公略步兵学校学员——红军排长——红军连长——八路军随营学校队长——八路军团参谋长——八路军团长——抗大分校校长——山东解放军副师长——东北民主联军纵队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

江西池江战斗、宜黄战斗、乌江战斗、戴坊战斗、永丰外围战斗、贵州城战斗、平型关战斗、晋西双池战斗、留玉战斗、土门战斗、隰县战斗、临先以东战斗、鲁西道口战斗、双庙战斗、鲁南卡桥战斗、武安战斗、重坊东辋战斗、甲子山战斗、新开岭战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海南岛战役、朝鲜一、二、三、四、五次战役……

这就是我的父亲?

这就是我的父亲!

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流了出来,在我的脸上不停地流淌着。滚烫的泪水烧灼着我混乱壅塞的思维,烧灼着我无法宣泄的情绪。我从未流过这么多的泪,我从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会有这么多的泪,我突然很想放声大哭。

周围突然安静下来了。

我听见赵叔叔说:“小东,现在你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了。你也说几句吧,当着在座的各位叔叔、伯伯、阿姨的面表个态吧。”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我突然就张口说话了。没有任何迟疑停顿,也没有任何斟酌思考,我无法自制地进入了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之中。我口若悬河,我侃侃而谈,连我自己都惊奇我此刻的思维怎么会如此敏捷,语言怎么会如此流畅,刚才还混乱壅塞的思绪在我讲话的过程中忽然就逐渐梳理开了,逐渐疏朗清晰起来了。

我流着泪不停地讲啊讲啊。我停不下来,不知自己讲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自己都讲了些什么。只知道在场的所有的人都流泪了,不仅是我的母亲,不仅是陪伴母亲的几个阿姨,还有那些叔叔、伯伯们。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将、身居高位的将军、这些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曾皱一下眉头的硬汉们都哭了。

至今我都不知道当时我都说了些什么。我回忆不起来,那些语言似乎没经过我的头脑就直接从心里倾泻出来了。

我能记起的只是当时伴随我的种种切肤的生理感受:疼痛、痉挛、窒息、亢奋、烧灼、颤抖……

据说,我讲话的时候双目炯亮、面颊潮红、情绪亢奋、动作昂然。

据说,我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感情充沛地整整讲了半个多小时。

当时我的确是收不住了,我越讲越激动,越讲越亢奋。就在情绪达到最高潮的时刻,我突然觉得眼前猛烈地晃动了一下,接着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小东……小东……”我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人在叫我,叫声很急切。我费劲地睁开眼睛,发现大家都围在我身边,焦急地呼唤着我。我下意识地“呼”地一下起身想要站起来,却又被大家七手八脚地按倒在床上了。

我听见医生说:“不要紧了,这是过度刺激造成的,请各位首长放心吧。”

看望父亲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坐落在沈阳北陵的东北方。

过去我也曾来过这里,但都是以普通祭奠者的身份到陵园来瞻仰革命烈士,从未想到在我瞻仰祭奠的烈士中会有我的生身父亲。从前,我应该不止一次地从父亲身边走过,目光也应不止一次地在父脸上掠过,但我却不知道那就是我的父亲,不知道父亲就在我的身边,不知道父亲正在默默地望着我……此刻想来,心中真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真不知我脚步匆匆地从父亲身边走过时,我茫然不觉的陌生目光掠过父亲时,父亲会作何感想。

今天,我终于以儿子的身份来看望父亲了。

当年守陵的老人还在,他一听说蔡正国的儿子来了就哭了,拉住我的手一个劲儿地说:“孩子,你都这么大了!当年你才这么一丁点儿,还在怀里抱着呢……”。

我被领到了纪念碑后面的烈士墓群前,在第一排的中间我看到了父亲 ——一块刻着红字的墓碑:

烈士蔡正国同志之墓

一直阴沉的天空,就在这时下起了小雨。

我肃立在雨中对父亲说,爸爸,我来了。

父亲静静地望着我。

我说,爸爸,我来看您了。

父亲仍旧静静地望着我不说话。

我说,爸爸,我是您的儿子啊……

父亲突然就有了笑容,我听见父亲问,是小东吧?

眼就从我的脸上流了下来。我说,是,爸爸,我是小东,我就是您的儿子小东呀。

父亲慈祥地说,来,小东,走近点,让爸爸好好看看你。

我走上前去,伸手轻轻地抚摸着墓碑。

我说,爸爸,请您原谅我到现在才来看您。

没关系,父亲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会来的,知道你早晚会来的。

太久了,我说。

是啊,是很久了,父亲说。

18年了……

是啊,18年。我的小东都长大成人了,成为跟爸爸一样的军人,成为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

我突然抑制不住地一下子拥抱住父亲的肩头……

墓碑亲和地抵着我的额头,抵着我的胸膛,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坚硬的温情缓缓地流入我的心中,又从心中渐渐蔓延开来,传遍了全身。置身于这生疏而又淳厚的亲情中,我忍不住用手一寸寸地抚遍了整个墓碑。我抚摸着父亲的名字,抚摸着镌刻在墓碑后面的红色铭文。粗粝的墓碑摩挲着我的手掌,犹如父爱的回应,让我激动,使我沉醉。

我就在这微醺的亲情中开始阅读父亲: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同志,江西永新县车田村人,生于一九○九年,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参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副军长等职。二十余年来正国同志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已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及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解放战争时期正国同志任师长曾率部坚持敌后斗争配合主力共同取得四保临江之重大胜利,荣获上级通报表扬著名之塔山阻击战,由于其指挥沉着坚定,大量牵制与打击了敌人援兵而有力地配合主力取得围歼锦州守敌之辉煌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参加指挥汉江南北两圻五十昼夜的光辉阻击战更表现了正国同志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优良的军事素养与英勇坚定的战斗作风。不幸于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二日在朝鲜前线光荣牺牲,享年四十四岁。为悼念正国同志毕生对党对人民的丰功伟绩特竖碑铭文,以志不忘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邓华杜平

这是属于父亲的最后的文字,共358个字。

我读得很慢,像数父亲额头的皱纹,像数父亲鬓边的白发。我生怕漏掉一个字。这些字是人民送给他们最优秀的、为他们付出了生命的儿子的。所以,每一个字都刻得很深,每一个字都很重,每一个字都很珍贵。

从这358个字的铭文中,我读出了一个从江西红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一个经历了无数战争考验的红军战士;一个一生驰骋疆场终以马革裹尸的将军。

父亲牺牲于1953年4月12日,距7月27日停战只有3个月零15天。

母亲说,你父亲打了一辈子仗,20多年啊,多难都过来了,只差3个月就再也不用打仗了,可偏偏……

雨越下越大了,点点滴滴淋湿了墓碑,淋湿了墓碑上的铭文,淋湿了父亲的额头,也淋湿了我的眼睛。我与父亲在湿漉漉的小雨中久久地互相对视着、互相打量着、互相熟悉着、互相了解着、互相亲近着、互相感受着……

那一天,我向父亲诉说了我的一切:我的理想,我的追求,我的快乐和我的苦恼。我告诉父亲得知自己是他的儿子后我是多么的震惊,更是多么的自豪。

那一天,我郑重地举起右手在父亲面前宣誓:我说我要接过父亲手中的枪,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合格的革命军人。

在那天的日记里,我写下了这样的话:

三躬父陵泣挽,

碑文字字扣我心弦。

风吹红旗艳,

烈士血染。

革命遗志,

后人承担。

子承父志,

任重路远。

前赴后继儿接班

征途上,

擎先烈精神,

勇往直前!


相关内容

  • 经典感人文章(看过没?)(转载)
  • 男孩和女孩初恋的时候?男孩为女孩折了一千只纸鹤?挂在女孩的房间里.男孩对女孩说?这一千只纸鹤?代表我一千份心意.那时候?男孩和女孩分分秒秒都在感受着恋爱的甜蜜和幸福. 后来女孩渐渐疏远了男孩.女孩结婚了?去了法国?去了无数次出现在她梦中的巴黎.女孩和男孩分手的时候?对男孩说?我们都必须正视现实?婚姻 ...

  • 作文:读[下跪的藏羚羊]有感(转载)
  • 读<下跪的藏羚羊>有感 东坝小学四(1)张芃 今天,我读了<下跪的藏羚羊>这篇文章,我十分感动,故事主要讲了一只藏羚羊,面对猎人的枪口,它并没有惊慌失措地逃走,而是扑嗵一下跪在老猎人面前,他心头一软,可最后还是没有放过那只肥肥壮壮的羚羊.晚上他把那只羚羊开膛破肚,发现羚羊子宫 ...

  • [转载]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 [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 ...

  • 沙叶新:转发感人的文章[妻子的空位]
  • 沙叶新转发:感人的文章<妻子的空位> 沙叶新按:我女儿今天让我看一篇网上的文章<妻子的空位>,果然我看哭了,还哭了不止一次--我特将此文转发在我的博客里,给我亲爱的网友们.文章的后面还有作者给读者的劝告,我要加一条:千万不要打孩子!千万.千万! 2009.12.12 妻子的空 ...

  • 军乐系列-女兵进行曲
  • 2014-09-11 14:32:50|  分类: 开心一刻 |举报 |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海阔山遥<军乐系列-女兵进行曲> 阅读(11)| 评论(4)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 ...

  • [转载][小学片段作文指导]心理描写
  • 心理描写 在生活中,每当我们耳闻目睹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总会有一些想法,或赞叹,或惊喜,或厌恶,或悔恨,如果如实地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例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三人行>,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事情,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面对饥饿.伤痛.劳累的威 ...

  • 怎么把握写作文评语
  • 怎么把握写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用心写作文评语,使作文评语具有六"性". 一.准确性 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遵循小学生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识 ...

  • 小学生怎么写人(转载)
  • 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 小学生学写作文,从学写记叙文开始.记叙文主要包括以写人为主 要内容和以写事为主要内容两类.因此,小学生学写作文,大量的是写 写人记叙文和写事记叙文.本书是为小学生怎样学写和写好写人记叙文 进行辅导而编撰的,愿广大读者喜欢. 本书根据小学生学习作文,特别是学习写作写人记叙文的实 ...

  • 作文批改评语范例2--海洋文化教育·象山
  • 作文批改评语范例2--海洋文化教育·象山海洋文化教育·象山首页 相册 标签海洋文化教育理论(12) 海洋文化教育行动(12) 大海边的童年往事(6) 为了蔚蓝母亲之海(1) 金沙海岸人生况味(5) 此生为你累为你思(6) 大浪淘沙沧海有情(2) 枕际涛声渔歌入梦(0) 作文批改评语范例2by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