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实践活动案例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案例

教师在设计活动构建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在目标确立上应以活动为依托,并将目标作为前提性因素来看待,而不是课堂教学或学生实践活动的终结性因素。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活动构建 能力

一、“活动构建”教学的提出

(一)基于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素质教育决不是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而是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把各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

(二)基于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

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科学,虽然过去的历史不可能完全再现,但我们却完全可以“重演”,通过创设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变“客观的历史”为学生与历史的对话,变“书本到书本”的认知方式为丰富多彩的实践,在活动中学生动心、动脑、动手,对新知识学习就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活动构建”教学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结构

参与活动——总结与升华。

(二)“活动构建”教学的内涵 “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结构由三个环节组成:创设历史情景——构建与

“活动构建”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特别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现实需要,它以活动教学为主体,同时吸取了情景教学之优长,在情景中组织活动,在活动中领会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三)“活动构建”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而不应完全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主体活动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实践活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当采用假设式教学时,老师与学生便处于合作状态。学生不是静坐在椅子上的听者,而是投入系统的阐述中,有时还可以在其间担任主要角色。”

(四)“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活动及主体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包括学生脑的活动、手的活动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提高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2.开放性原则。活动教学从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体现出自主、开放的特征。“学生无论从活动时间、活动空间还是学生主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享有更多的自由,学生甚至可以不受书本束缚,走出课堂,采用多元学习方式和途径,增加直接体验。

3.民主性原则。学生只有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学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格的陶冶,自我的发展。

三、“活动构建”的类型及其教学实践

(一)“活动构建”的类型

(1)展示型活动方式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欲望,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我们学校对多媒体教学很重视,每个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演示平台,于是,我巧妙的把历史教学与学生计算机课上学习到网页制作相结合,让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个介绍世界三大宗教的网页,内容涉及到三大宗教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教规教义,宗教经典,对世界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然后各位同学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由同学们打分选出最好的一个,最后由制作者来给大家做讲解。这种活动方式让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极大调动了全体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2)交往型活动方式

交往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我曾经在班级开展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国际组织——联合国》,这个内容其实很有时代感,适逢联合国改革等热点问题,学生不陌生,也有积极性,所以,开展了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情景,让同学们分成6个小组,分别代表当今

联合国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后让每个小组各自去收集这些国家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了解到联合国的宗旨、原则、运作方式,了解各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我来扮演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角色,本次大会主题是“各国为联合国提出改革方案”,最后通过讨论、表决,确定最后方案。这次的活动非常成功,同学们都非常兴奋,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同学们的共识。

(3)体验型活动方式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重要性。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例,讲述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制是如何运作的,这段历史对学生来说太久远了,教师泛泛的讲,学生就会觉得很抽象,所以,按照自愿的原则我找来两组同学,把教材和补充资料的内容以通俗的语言表现给同学们,于是他们自己导演了一个小品,“多普罗斯的一天”,他们生动幽默的表演让学生对伯里克利时代时期的公民大会、公民权、陶片放逐法、民主制度的运作等问题有了非常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通过小品中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结尾,引发了同学们对雅典民主政治评价的深入思考。从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情中,我深刻体会到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历史课。

(二)“活动构建”的精心设计与课堂组织

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一个有效的活动背景,为学生构建实践活动的背景或情景是课堂活动建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的着力点,活动组织并不仅仅指活动准备,还应当包括学生的心理调适、参与状态、评价措施等多种因素。

1.以精心设计并明确目标为前提

教师在设计活动构建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在目标确立上应以活动为依托,并将目标作为前提性因素来看待,而不是课堂教学或学生实践活动的终结性因素。

一历史活动构建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重视层次性,随着学生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学目标也要不断提升;二是强调引导性,教学目标不是整节课的最终落脚点,而且实实在在地为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组织基础,具有一定的导引性;三是注重可接受性,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目标要求,接受目标的过程便是进入活动的准备的过程。

2.以激发兴趣作为活动的起点

历史学习本身需要兴趣,历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组织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做活动的主人,并且在活动中实现自身的构建。因此,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成为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

兴趣不仅是一种准备状态,而且有一定教学功能。历史教学,历史内容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兴趣因素,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应当挖掘这些因素,兴趣的首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

案例:

讲述崇明乡土历史的教学,这是学生们最熟悉的身边事物,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崇明乡土历史《古迹名胜和旅游小区》,介绍了崇明地区的主要古迹名胜和一些旅游景点。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我选择了八名学生分别扮演崇明烈士馆馆长,崇明第一村前卫村村长,学宫宫长,寺庙的主持,森林公园及几个旅游景点的负责人。要求其他学生以观光旅游者的身份参加活动,教师以领队的身份参与活动。然后按照游览路线模拟旅游。每到一处,分别由不同的角色出场。接待、介绍有关情况,复出历史情景。整个活动热烈有趣,高潮迭起。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历史知识,他们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以教师参与并与学生合作为形式

活动构建基本策略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构建,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无视学生主体性和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弊端。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如果让学生完全成为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决定力量,将教师彻底置于幕后,那将极易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活动构建”教学就像放风筝,教师在开放的课堂中把学生思维“放飞”出去,让其在合作探究中自由地翱翔,但教师要在关键时刻及时将失控的学生“收”回来,要“放得开,收得拢”,这样学生才会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强调师生的合作,既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的发挥,又将教师作用的发挥放在重要位置。

案例:

在讲述《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问题》这一课,我设置了一个情景:让学生以“我的一天”为题讲述一天当中和外国商品打交道的经历,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从早起刷牙的牙膏说到晚上回家用的电脑,课堂活动在他们的七嘴八舌、争先恐后中达到了高潮,在他们的热情有些失控时,我及时拉回了手中的线,提出问题:“大家感觉到了吧,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现在都被打上了外国制造的标签,那么,说明了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呢?”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由此,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就上升到了对知识的理性认识,教师的“保驾护航”是这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课堂上我力求做到:既要遵循活动原则,又要紧扣教学目标;既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又不排斥教师的适时指导;既强

调活动的活跃性,又注重队历史问题认识的严肃性。

4.营造情境是活动组织的主旨

历史课程的情境性特别明显,其内容本身便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活动构建策略指导下的情境创设也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情境本身就是指具有情感因素和教育功能的场景。情境的功能即体现在为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环境,这与活动场景的构建在主旨上是一致的,在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整个活动展开的过程也是一种情境的营造过程。情境的营造必须以情感为出发点,以鲜明为落脚点,以学生的体验为支撑点,最终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并且实现自身的主体构建。

案例:

教学“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这一节课时,设定了如下的教学情景:

第一步,在教室里创设宋元时期民间风俗的模拟场景。墙上贴满春联、年画,桌上摆出春卷、月饼、腊八粥及烟花、爆竹等(有模型有实物)营建一种过年的氛围。经过布置,教室俨然成了宋元时代的一个“小社会⑧”。

第二步,师生双方在模拟的“小社会”中学习。活动开始后,教师以一“老者”的身份向学生讲述春联、春卷、腊八粥等实物的来历和演变,概略介绍有关宋元期社会生活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学生一边对照实物,一边听故事似地了解有关知识。接着师生一起在“小社会”里开展活动,观看年画,学写春联,学包春卷(劳技老师一起参与)......一个个忙忙乐乐,人人喜气洋洋,师生仿佛正忙着过春节。

第三步,下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启发学生通过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参与”和“活动”,领悟到我国古代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传统的神奇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引领下,为适应历史新课改发展的要求,本人遵循历史学科的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尝试开展了“活动构建”教学的实践。“活动构建”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能力。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案例

教师在设计活动构建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在目标确立上应以活动为依托,并将目标作为前提性因素来看待,而不是课堂教学或学生实践活动的终结性因素。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活动构建 能力

一、“活动构建”教学的提出

(一)基于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素质教育决不是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而是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把各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

(二)基于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

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科学,虽然过去的历史不可能完全再现,但我们却完全可以“重演”,通过创设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变“客观的历史”为学生与历史的对话,变“书本到书本”的认知方式为丰富多彩的实践,在活动中学生动心、动脑、动手,对新知识学习就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活动构建”教学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结构

参与活动——总结与升华。

(二)“活动构建”教学的内涵 “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结构由三个环节组成:创设历史情景——构建与

“活动构建”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特别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现实需要,它以活动教学为主体,同时吸取了情景教学之优长,在情景中组织活动,在活动中领会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三)“活动构建”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而不应完全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主体活动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实践活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当采用假设式教学时,老师与学生便处于合作状态。学生不是静坐在椅子上的听者,而是投入系统的阐述中,有时还可以在其间担任主要角色。”

(四)“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活动及主体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包括学生脑的活动、手的活动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提高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2.开放性原则。活动教学从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体现出自主、开放的特征。“学生无论从活动时间、活动空间还是学生主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享有更多的自由,学生甚至可以不受书本束缚,走出课堂,采用多元学习方式和途径,增加直接体验。

3.民主性原则。学生只有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学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格的陶冶,自我的发展。

三、“活动构建”的类型及其教学实践

(一)“活动构建”的类型

(1)展示型活动方式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欲望,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我们学校对多媒体教学很重视,每个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演示平台,于是,我巧妙的把历史教学与学生计算机课上学习到网页制作相结合,让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个介绍世界三大宗教的网页,内容涉及到三大宗教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教规教义,宗教经典,对世界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然后各位同学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由同学们打分选出最好的一个,最后由制作者来给大家做讲解。这种活动方式让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极大调动了全体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2)交往型活动方式

交往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我曾经在班级开展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国际组织——联合国》,这个内容其实很有时代感,适逢联合国改革等热点问题,学生不陌生,也有积极性,所以,开展了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情景,让同学们分成6个小组,分别代表当今

联合国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后让每个小组各自去收集这些国家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了解到联合国的宗旨、原则、运作方式,了解各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我来扮演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角色,本次大会主题是“各国为联合国提出改革方案”,最后通过讨论、表决,确定最后方案。这次的活动非常成功,同学们都非常兴奋,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同学们的共识。

(3)体验型活动方式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重要性。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例,讲述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制是如何运作的,这段历史对学生来说太久远了,教师泛泛的讲,学生就会觉得很抽象,所以,按照自愿的原则我找来两组同学,把教材和补充资料的内容以通俗的语言表现给同学们,于是他们自己导演了一个小品,“多普罗斯的一天”,他们生动幽默的表演让学生对伯里克利时代时期的公民大会、公民权、陶片放逐法、民主制度的运作等问题有了非常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通过小品中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结尾,引发了同学们对雅典民主政治评价的深入思考。从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情中,我深刻体会到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历史课。

(二)“活动构建”的精心设计与课堂组织

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一个有效的活动背景,为学生构建实践活动的背景或情景是课堂活动建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的着力点,活动组织并不仅仅指活动准备,还应当包括学生的心理调适、参与状态、评价措施等多种因素。

1.以精心设计并明确目标为前提

教师在设计活动构建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在目标确立上应以活动为依托,并将目标作为前提性因素来看待,而不是课堂教学或学生实践活动的终结性因素。

一历史活动构建教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重视层次性,随着学生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教学目标也要不断提升;二是强调引导性,教学目标不是整节课的最终落脚点,而且实实在在地为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组织基础,具有一定的导引性;三是注重可接受性,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目标要求,接受目标的过程便是进入活动的准备的过程。

2.以激发兴趣作为活动的起点

历史学习本身需要兴趣,历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组织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做活动的主人,并且在活动中实现自身的构建。因此,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成为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

兴趣不仅是一种准备状态,而且有一定教学功能。历史教学,历史内容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兴趣因素,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应当挖掘这些因素,兴趣的首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

案例:

讲述崇明乡土历史的教学,这是学生们最熟悉的身边事物,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崇明乡土历史《古迹名胜和旅游小区》,介绍了崇明地区的主要古迹名胜和一些旅游景点。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我选择了八名学生分别扮演崇明烈士馆馆长,崇明第一村前卫村村长,学宫宫长,寺庙的主持,森林公园及几个旅游景点的负责人。要求其他学生以观光旅游者的身份参加活动,教师以领队的身份参与活动。然后按照游览路线模拟旅游。每到一处,分别由不同的角色出场。接待、介绍有关情况,复出历史情景。整个活动热烈有趣,高潮迭起。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历史知识,他们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以教师参与并与学生合作为形式

活动构建基本策略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构建,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无视学生主体性和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弊端。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如果让学生完全成为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决定力量,将教师彻底置于幕后,那将极易导致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活动构建”教学就像放风筝,教师在开放的课堂中把学生思维“放飞”出去,让其在合作探究中自由地翱翔,但教师要在关键时刻及时将失控的学生“收”回来,要“放得开,收得拢”,这样学生才会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强调师生的合作,既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的发挥,又将教师作用的发挥放在重要位置。

案例:

在讲述《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问题》这一课,我设置了一个情景:让学生以“我的一天”为题讲述一天当中和外国商品打交道的经历,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从早起刷牙的牙膏说到晚上回家用的电脑,课堂活动在他们的七嘴八舌、争先恐后中达到了高潮,在他们的热情有些失控时,我及时拉回了手中的线,提出问题:“大家感觉到了吧,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现在都被打上了外国制造的标签,那么,说明了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呢?”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今天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由此,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就上升到了对知识的理性认识,教师的“保驾护航”是这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课堂上我力求做到:既要遵循活动原则,又要紧扣教学目标;既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又不排斥教师的适时指导;既强

调活动的活跃性,又注重队历史问题认识的严肃性。

4.营造情境是活动组织的主旨

历史课程的情境性特别明显,其内容本身便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活动构建策略指导下的情境创设也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情境本身就是指具有情感因素和教育功能的场景。情境的功能即体现在为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环境,这与活动场景的构建在主旨上是一致的,在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整个活动展开的过程也是一种情境的营造过程。情境的营造必须以情感为出发点,以鲜明为落脚点,以学生的体验为支撑点,最终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并且实现自身的主体构建。

案例:

教学“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这一节课时,设定了如下的教学情景:

第一步,在教室里创设宋元时期民间风俗的模拟场景。墙上贴满春联、年画,桌上摆出春卷、月饼、腊八粥及烟花、爆竹等(有模型有实物)营建一种过年的氛围。经过布置,教室俨然成了宋元时代的一个“小社会⑧”。

第二步,师生双方在模拟的“小社会”中学习。活动开始后,教师以一“老者”的身份向学生讲述春联、春卷、腊八粥等实物的来历和演变,概略介绍有关宋元期社会生活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学生一边对照实物,一边听故事似地了解有关知识。接着师生一起在“小社会”里开展活动,观看年画,学写春联,学包春卷(劳技老师一起参与)......一个个忙忙乐乐,人人喜气洋洋,师生仿佛正忙着过春节。

第三步,下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启发学生通过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参与”和“活动”,领悟到我国古代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传统的神奇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引领下,为适应历史新课改发展的要求,本人遵循历史学科的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尝试开展了“活动构建”教学的实践。“活动构建”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能力。


相关内容

  • 2014.10[教育学]说课稿-杨沁霓
  • <教育学>说课 师专心理教研室 杨沁霓 一.课程标准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性质: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师范类学生必修公共理论课, 作用:理论基础与实践准备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专门组织的.有目的和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的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是研究 ...

  • 社会历史的主体
  •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 ...

  • 1.旅游策划与酒店管理方向核心课程:策划学.公共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一. 旅游策划与酒店管理方向核心课程 <公共关系原理与技巧>课程介绍 1.课程教学目的.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公共关系应用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公共关系实务的一般操作形式和组织方法:训练他们具备公共关 ...

  • 小学期案例分析
  • "知行杯"案例分析之-- 小学期改革方案 --调研与分析 团队名称:保财队 团队成员:罗嘉惠陈诗敏赖晓君 吴芷茵欧文清邓一彤程娜娜 2014年4月25日 摘要 本案例通过选取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小学期为分析对象,针对近期小学期改革这一热点,主要对我校小学期校内与校外课程设置和时间 ...

  • 158875_改变成就精彩[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案例
  • 改变成就精彩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可见,转换教师教学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

  •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目录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12 2017 ...

  • 耶鲁法学院现实主义法学教育观及其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
  • 摘要:耶鲁法学院以培养职业法律人才为主要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奉行的是现实主义法学教育观.在课程设置方面,其注重法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的其他学科的融合,并模糊部门法之间的界限:在教学方法方面,其采用小班授课法.独创性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师资队伍方面,其呈现多元化 ...

  •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总结
  •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总结 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为标准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长时间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讲究品德教育,但是和学生群体脱离,并不符合实际,教导的思想跟不上社会时代需要的教育内容.面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有种懒散.挑剔的反叛心理存在.鉴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属于不成熟阶段,人 ...

  • 案例和论文评比要求
  • 案例评比:2009年市局直属学校教学案例评选 2009-10-15 7:51:00  点击数:584  来源:校教师教育·科研处 温教研函[2009]272号 关于举行2009年市局直属中小学(幼儿园) 学科教学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 市局直属各学校: 为了提高我市教育教学水平,选拔优秀教学案例参加全市 ...